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i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钱建芬 吴旸 +4 位作者 林银康 汤裕华 周霖珺 智文祥 王明瑜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应用Tei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右心功能。方法:临床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动脉高压(COPD+PH)患者68例,另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目的:应用Tei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右心功能。方法:临床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动脉高压(COPD+PH)患者68例,另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根据三尖瓣反流压差,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并按其分别判定为重度PH组、中度PH组和轻度PH组。超声常规测量参数包括右心室前后径、右心房横径、肺动脉主干内径,并计算右心室Tei指数。结果:68例COPD+PH患者中,重度PH组22例,中度PH组30例,轻度PH组16例;与对照组相比,重度PH组和中度PH组右心大小、Tei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轻度PH组无明显右心形态改变,Te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右心室Tei指数可作为COPD伴中重度PH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TEI指数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动脉高压 右心功能
下载PDF
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评价酒精性心肌病右心室纵向心肌局部舒缩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丽娟 礼广森 +2 位作者 徐瑞 单国鑫 张洁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酒精性心肌病(ACM)右心室纵向心肌局部舒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酒精性心肌病患者30例(ACM组)和健康志愿者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常规超声参数、应变及应变率参数。应变及应变率参数通过心尖四腔... 目的探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酒精性心肌病(ACM)右心室纵向心肌局部舒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酒精性心肌病患者30例(ACM组)和健康志愿者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常规超声参数、应变及应变率参数。应变及应变率参数通过心尖四腔切面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获取,并测量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收缩期参数包括: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应变峰值(S)、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舒张期参数包括: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S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SRa)。结果 ACM组右心室前后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室射血分数略微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M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S、SRs、SRe和SRa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变及应变率成像可作为评价ACM右心室纵向心肌局部舒缩功能的一种无创的、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应变率 酒精性心肌病 心室功能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3
作者 钟新波 赵有生 +1 位作者 陈文斌 李涯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4期384-386,397,共4页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年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是否存在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方法41例MFS患者及43例正常对照者行M型、二维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年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是否存在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方法41例MFS患者及43例正常对照者行M型、二维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右心室面积缩小率(fractional area change,FAC)及组织多普勒三尖瓣环收缩速度(Sta)。结果MFS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虽处于正常范围,但均低于正常对照[TAPSE:(21±2)mm vs.(26±1)mm,P<0.01;FAC:36%±2%vs.42%±3%,P<0.01;Sta:(12±0.3)cm/s vs.(16±0.9)cm/s,P<0.01]。结论MFS患者存在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提示MFS可能累及右心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右心室收缩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山 王小青 +1 位作者 钱波 孙建辉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58-560,共3页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右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①入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1(男39,女22)例,随机分入RVS部起搏组(RVS组,n=33)和RVA部起搏组(RVA组,n=28)。②比...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右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①入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1(男39,女22)例,随机分入RVS部起搏组(RVS组,n=33)和RVA部起搏组(RVA组,n=28)。②比较两组患者植入术中及术后12月心室电极导线参数(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阻抗)的差异。③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月QRS波时限;术后应用组织多普勒同步图(TSI)分别测定两组左、右心室侧壁基底部收缩达峰时间差(△Ts)。评价心室间不同步的程度。④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2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不同起搏部位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测试的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导线阻抗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患者术后QRS波时限均较术前延长(均P<0.01),RVA组较RVS组延长更为明显(P<0.01)。RVS组与RVA组△Ts分别为(27±14)ms和(90±22)ms,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术后12个月两组LVEDD均较术前增加,RVA明显大于RVS组[(54±5)mm vs.(51±5)mm,P<0.05]。RVA组术后12月LVEDD较术前明显增加[(54±5)mm vs.(50±4)mm,P<0.05],术后12月两组LVEF均较术前降低[RVS组:(0.58±0.14)vs.(0.63±0.09),P<0.01;RVA组:(0.51±0.12)vs.(0.64±0.13),P<0.01],组间比差异不显著。结论:RVS起搏对心室间同步性、左室重构的影响要优于RVA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右室心尖部 起搏 心功能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双部位起搏近期疗效研究
5
作者 俞杉 陈启旸 +2 位作者 陈欣 夏旻 张萍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室双部位(RV-B i)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8例,其中病窦综合征(SSS)5例,心房纤颤(A f)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患者均于术中完成右室心尖部(RVA)、右室流出道(RVOT)及RV-B i起搏,5例进行了永久RV-B i起搏...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室双部位(RV-B i)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8例,其中病窦综合征(SSS)5例,心房纤颤(A f)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患者均于术中完成右室心尖部(RVA)、右室流出道(RVOT)及RV-B i起搏,5例进行了永久RV-B i起搏。在同一起搏频率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RVA、RVOT及RV-B i起搏时的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同时随访观察永久RV-B i起搏前后EF、FS、SV、CO和二尖瓣反流量的变化。结果:与RVA起搏相比,RV-B i起搏和RVOT起搏的EF、FS、SV及CO明显增高(P<0.01),其中又以RV-B i起搏时心功能为最佳;永久RV-B i起搏术后1周和3月后,患者心功能亦得到改善,EF、FS、SV和CO增加(P<0.05);二尖瓣最大瞬间反流面积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RV-B i起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右室双部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室功能
下载PDF
超声评价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婷 刘丽江 麦一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压未升高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40例,OSAHS组60例均为肺动脉压未升高的患者,根据OSAHS的病情程度分为轻度16例、中度22例及重度22例。所有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压未升高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40例,OSAHS组60例均为肺动脉压未升高的患者,根据OSAHS的病情程度分为轻度16例、中度22例及重度2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 OSAHS各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V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重度OSAHS组右心室IVA明显低于轻度OSAHS组(P<0.05)。中、重度OSAHS组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IVV)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重度OSAHS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中、重度OSAHS患者在肺动脉压未升高前就可出现右心室心肌运动障碍,组织多普勒和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敏感地检测出肺动脉压尚未升高前OSAHS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TDI-Tei指数联合TDI-Z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右心室功能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君智 王国忠 蒲文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1期140-141,144,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Tei指数联合TDI-Z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对106例COPD患者(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Ⅰ、Ⅱ、Ⅲ、Ⅳ组)及36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行组织多普勒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肺功能测量,计...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Tei指数联合TDI-Z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对106例COPD患者(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Ⅰ、Ⅱ、Ⅲ、Ⅳ组)及36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行组织多普勒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肺功能测量,计算右心室TDI-Tei指数及TDI-Z指数,并比较联合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COPD患者各组的SPAP、RAD、RVD、RVWT、MPA均随SPAP增高而增高(P<0.05),呈现出明显的右房右室增大,右室壁增厚,肺动脉主干内径增宽;Ⅰ、Ⅱ、Ⅲ及Ⅳ组的Tei指数明显增高,TDI-Z指数明显减低,且随SPAP增高而更显著(P<0.05),且其Tei指数及TDI-Z指数与FEV1/FVC有明显相关性;Tei指数联合TDI-Z指数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降低的阳性率高于应用单一方法 (P<0.05)。结论 TDI-Tei指数及TDI-Z指数联合应用可无创、有效、定量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Z指数 TDI—Tei指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右心室功能
下载PDF
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潇潇 田庄 +5 位作者 刘永太 王迁 李梦涛 曾小峰 朱文玲 方全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2832-2836,共5页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3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基线数据后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20μg进行血管扩张试验,吸入结束后...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3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基线数据后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20μg进行血管扩张试验,吸入结束后即刻复测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评估吸入药物前后右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吸入伊洛前列素后肺动脉平均压及肺循环阻力明显降低[(42.5±9.6)mmHg比(34.4±11.9)mmHg,P〈0.01;(9.6±5.7)Wood单位比(7.1±4.8)Wood单位,P〈0.001)],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峰值(TASm)明显升高[(10.7±2.1)cm/s比(11.9±2.5)cm/s,P〈0.01],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患者基线TASm显著高于阴性组(12.0±2.2)cm/s比(10.1±1.8)cm/s,P=0.01),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阴性组吸入伊洛前列素后TASm显著升高[(10.1±1.8)cm/s比(11.64-2.3)cm/s,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素可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及肺循环阻力,并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血管扩张试验阴性的患者与阳性的患者相比右心室功能受损更为严重,吸入伊洛前列素后右心室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心室功能 伊洛前列素
原文传递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昆迪 闫瑞玲 +5 位作者 陈新梅 庄磊 王银荣 周德贤 梁立锋 张霞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4期51-54,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并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研究。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3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各房室腔的大小、右心室游离壁厚度;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得右心室...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并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研究。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3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各房室腔的大小、右心室游离壁厚度;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得右心室各个节段纵向应变、应变率及运动速度;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动脉高压组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右心室各段收缩期应变除了心尖段外,其余各段较对照组减低(P<0.05);右心室应变率除室间隔侧心尖段外,其余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平均值与肺动脉收缩压、三件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射血分数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各参数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及射血分数呈较好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心室功能 斑点追踪成像
原文传递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中期右心室功能减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岩 王辉山 +5 位作者 汪曾炜 方敏华 王镇龙 于岩 张春振 李波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心内修复术(repaired tetralogy of Fallot,rTOF)后患者(儿)中期右心室功能减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46例rTOF患者(儿)和46例健康志愿者行年龄配对t检验。记录超声心动图检查各项指标结果。rTO...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心内修复术(repaired tetralogy of Fallot,rTOF)后患者(儿)中期右心室功能减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46例rTOF患者(儿)和46例健康志愿者行年龄配对t检验。记录超声心动图检查各项指标结果。rTOF患者(儿)三尖瓣侧壁瓣环处的收缩期峰速(st’)、舒张早期峰速(Et’和舒张晚期(A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然后以st’的中位数为截点将rTOF患者(儿)分为两组:A组St’〈7em/s,19例,为右心室功能明显减低组;B组St’≥7em/s,27例,为右心室功能轻度异常。年龄、MeGoon比值、RVP/LVP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病史和心功能分级等率的比较采用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检验A组和B组之间的所有基础变量与右心室功能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P〈0.1的变量进行检验,以筛选出影响TOr患者(儿)右心室功能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TOF患者(儿)中期右心室功能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年龄(P=0.040,OR=1.678,95%CI为1.023~2.752)和肺动脉瓣反流程度(P=0.043,OR=0.023,95%CI为0.001—0.889),术前MeGoon比值、复查时年龄、右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右心室流出道内径、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窦部内径、At(m/s)、At〈m/s)均不是右心室功能减低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年龄和肺动脉瓣反流程度是rTOF患者(儿)中期右心室功能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儿)手术年龄越小、肺动脉瓣反流越重,术后中期右心室功能减低越明显。采用恰当术式降低肺动脉瓣反流可有效维持TOF术后中长期右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四氏联症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原文传递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玉平 赵树武 +2 位作者 马洪俊 桂正光 李振龙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24期3694-3696,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lw)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75例AMlw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85例患者急诊PCI治疗(急诊PCI组),90例患者给予择期PCI治疗(非急诊PCI组)。所有患者于术...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lw)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75例AMlw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85例患者急诊PCI治疗(急诊PCI组),90例患者给予择期PCI治疗(非急诊PCI组)。所有患者于术后1天、1周及4周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比较右心室流出道缩短分数(RVOT)、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以评价两种治疗对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PCI治疗后第1天,右心功能指标RVOT、FAC、RVEF均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急诊PCI组患者右心功能指标明显升高,RVOT、FAC、RVEF分别为(45±7)、(44±6)、(46±7)%,与术后第1天[依次为(38±8)、(32±7)、(3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非急诊PCI组患者右心功能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右心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lw早期及晚期行PCI治疗,最终都可以使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得到恢复,但早期行急诊PCI治疗,可能使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恢复更早、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急诊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