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延伸与消解:基于戏曲电影的考察
1
作者 郭婧文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富有代表性的门类,电影则以其现代媒介身份在现代社会中作用于人与事物的加速延伸。基于“戏曲电影”视角的观察,有助于我们对传统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传承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戏曲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延伸,首先是现...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富有代表性的门类,电影则以其现代媒介身份在现代社会中作用于人与事物的加速延伸。基于“戏曲电影”视角的观察,有助于我们对传统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传承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戏曲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延伸,首先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化需求,是一种外在生活模式和内在心理需求的延伸;其次也是传统艺术传承的自觉需求,是传统艺术在环境、媒介和审美三个维度上的延伸。但是,这种延伸可能过度,并由此带来传统戏曲的消解。这种消解实质上是传统戏曲在现代媒介中的异化,是传统戏曲的符号化、内容化和非艺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艺术传承 文化延伸 现代媒介 传统消解
下载PDF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
2
作者 白文龙 刘嘉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1期73-78,F0003,共7页
由陈思诚导演的奇幻喜剧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广受好评。该片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老少咸宜的形式,让大家在享受欢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濡染、心灵润泽。影片呈现出乐教思想、大同理想、君子人... 由陈思诚导演的奇幻喜剧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广受好评。该片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老少咸宜的形式,让大家在享受欢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濡染、心灵润泽。影片呈现出乐教思想、大同理想、君子人格等儒家文化底蕴;解放天性的教育观、道法自然的世界观等道家文化底蕴;大千世界、因缘际会、慈悲观世等佛家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太空的莫扎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影视创作 艺术经验
下载PDF
跨文化艺术传播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琪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该文旨在探讨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发现,中国元素是指中国文化环境外在有形和内在无形的物质载体,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包容性。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应用中国元素应遵循拒绝... 该文旨在探讨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发现,中国元素是指中国文化环境外在有形和内在无形的物质载体,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包容性。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应用中国元素应遵循拒绝标签化、防止偏执化和坚持创新性原则,拒绝标签化意味着不能简单地将中国元素视为一种符号进行化简和归类,而是要充分体现其多样性和复杂性;防止偏执化意味着不因中国元素的盛行就忽视其他国家和文化的特色,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并进行多元对话;坚持创新性意味着在传播中国元素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注重与当代艺术和文化形态的结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跨文化环境。基于此,该文从服装、电影、建筑和音乐舞蹈等角度对“中国元素”跨文化艺术传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可以为推动中国元素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艺术传播 “中国元素” 运用原则 服装行业 电影行业 平面设计 建筑行业 音乐舞蹈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影视艺术素养提升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洁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51-152,155,共3页
信息时代的快速来临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包括在影视创作领域,新媒体的融入使其产生了全新的活力,影视创作逐渐从高不可攀的神坛走向大众化、普遍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开始成为创作者,作品的广泛生产... 信息时代的快速来临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包括在影视创作领域,新媒体的融入使其产生了全新的活力,影视创作逐渐从高不可攀的神坛走向大众化、普遍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开始成为创作者,作品的广泛生产使其品质难以保证,由此也就对大学生的影视艺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介绍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影视艺术素养状况进行了剖析,进而从政府、高校、教师及学生自身四个维度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影视艺术素养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 大学生 影视艺术素养 提升路径
下载PDF
许鞍华中老年题材电影艺术风貌的独特建构
5
作者 李军锋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1-106,共6页
许鞍华所拍摄的中老年题材电影是香港地区电影中的一股清流,其所展现出的艺术风貌独具匠心。这类题材的电影以写实手法铺陈生活的原生态,通过碎片化的图景呈现了中老年女性在生活中的诸多困境。本文从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城市生活空间... 许鞍华所拍摄的中老年题材电影是香港地区电影中的一股清流,其所展现出的艺术风貌独具匠心。这类题材的电影以写实手法铺陈生活的原生态,通过碎片化的图景呈现了中老年女性在生活中的诸多困境。本文从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城市生活空间与文化情怀的书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依恋以及悲情色彩与感伤情怀的诗意营造等方面对许鞍华中老年题材电影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中老年题材电影 艺术风貌 独特建构。
下载PDF
梦的奇观缔造:论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子文 李瑞阳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7,共8页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所参与的电影实践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尽管达利主要是作为编剧的身份参与到电影实践中去,但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对电影所产生的影响远不逊于同时代任何一位重要导演。梳理达利...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所参与的电影实践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尽管达利主要是作为编剧的身份参与到电影实践中去,但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对电影所产生的影响远不逊于同时代任何一位重要导演。梳理达利的电影实践过程,总结达利电影实践中所表现的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反艺术”美学倾向,探寻电影中梦的表达方式与艺术价值,见出其在世界电影史上的独特位置及其留下的“电影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瓦多·达利 超现实主义电影 反艺术 梦与现实
下载PDF
从艺术物性论看贾樟柯的影像美学
7
作者 刘昌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2,共8页
在现实主义风格背后,是贾樟柯清醒的电影物性论自觉与材料语言的创新意识,后者是他在中国当代电影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关键因素。贾樟柯反对造型形式主导的视觉美,故意暴露影像材料,凸显了电影作为物质的触觉美。影像现成品的挪用,凸显了... 在现实主义风格背后,是贾樟柯清醒的电影物性论自觉与材料语言的创新意识,后者是他在中国当代电影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关键因素。贾樟柯反对造型形式主导的视觉美,故意暴露影像材料,凸显了电影作为物质的触觉美。影像现成品的挪用,凸显了电影自身的物质媒介属性,也使其电影成了具有自我指涉与自我反思的元电影。长镜头对日常生活物品的凝视抑制了虚幻的视觉欲望快感,凸显了物品的触觉深度与社会语义。演员的非职业化使用去除了表演性,凸显了底层社会群体的物质化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艺术物性论 电影物性 影像美学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题材电影叙事研究综述
8
作者 效艺昕 吴丽娜 《叙事医学》 2023年第6期425-430,433,共7页
我国电影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题材类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PTSD电影叙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其研究现状,从电影叙事与心理学的... 我国电影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题材类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PTSD电影叙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其研究现状,从电影叙事与心理学的跨学科视角发现以往研究的缺失与不足,并研究该题材电影的话语机制如何运作,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精神障碍题材类电影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电影 叙事 艺术疗愈
下载PDF
2022电影:想象与建构新的实践图式 被引量:1
9
作者 丁亚平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1期57-67,I0002,共12页
2022年的中国电影处于特别的时期,仍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就。一年来电影创作的突破,反映着中国电影一天天向上发展的韧性;多种语汇的交织,显示为了实现电影的高质量发展而突围的潜能与伟力。电影发展的经验、想象与建构,成为影响我们未... 2022年的中国电影处于特别的时期,仍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就。一年来电影创作的突破,反映着中国电影一天天向上发展的韧性;多种语汇的交织,显示为了实现电影的高质量发展而突围的潜能与伟力。电影发展的经验、想象与建构,成为影响我们未来的关键。精品内容的创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观察一年来的国产电影,探讨相关话题,展望迈向电影强国的新征程,我们期待对开创电影业新局面具有深远影响的深刻变革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 智性话语 艺术特质 社会派现实主义 创造内力 2022电影
下载PDF
让爱走进心灵——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
10
作者 李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4期6-10,共5页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本集音乐与影视内涵于一体、探讨教育体制的影视作品。电影的最后,马修被开除,小朋友用歌曲和飞机告别……他的出现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了一丝曙光,而他的离开,则是向世界传达了一种对世界的期待……一个伟岸的人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本集音乐与影视内涵于一体、探讨教育体制的影视作品。电影的最后,马修被开除,小朋友用歌曲和飞机告别……他的出现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了一丝曙光,而他的离开,则是向世界传达了一种对世界的期待……一个伟岸的人物,永远不会被世界所忘记,就像最后的周六,他跟随着马修,他追求着爱情,成了英雄的荣耀。文章从电影的审美艺术、影视鉴赏、艺术审美的教学功能入手,探讨一部有关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值得欣赏的作品,该文从文学艺术层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赏析,通过故事情节与表达手法展现发自内心且令人尊敬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 赏析 艺术特点 教师与学生
下载PDF
小说《活着》与电影《活着》艺术表现之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楠楠 赵欣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4期11-15,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逐渐受到大量观众和影视行业人士的追捧。《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被张艺谋导演改编成同名电影,二者从不同艺术视角出发对“活着”这一主题展开了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且都获得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逐渐受到大量观众和影视行业人士的追捧。《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被张艺谋导演改编成同名电影,二者从不同艺术视角出发对“活着”这一主题展开了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且都获得了较大成功。探析小说《活着》与电影《活着》在艺术表现中的差异对于进一步了解电影改编文学作品具有重要价值。该文从故事情节、叙事方式与风格、人物形象刻画、主要意象及主题表达5个方面的对比来分析小说《活着》与电影《活着》的差异。不同视角下的艺术呈现,给予读者、观众不同的感受,文学小说《活着》侧重于对人物命运的思考,字里行间透露着沉重的压抑感与窒息感,让人思考“活着”的本真意义;而电影《活着》更倾向于对社会历史的反思,更易使观众与影片人物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艺术表现 比较 余华小说 张艺谋电影 苦难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影视广告后期制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朱翔 孙淑佳 刘宏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32,43,共5页
介绍了在影视广告后期制作中的数字化技术,通过分析影视广告创作中艺术和技术、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特性,结合影视广告实战性创作案例,综合运用动画制作、图形图表图像制作、片头字幕广告文字制作、镜头组接、特技制作、色彩调整、声音... 介绍了在影视广告后期制作中的数字化技术,通过分析影视广告创作中艺术和技术、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特性,结合影视广告实战性创作案例,综合运用动画制作、图形图表图像制作、片头字幕广告文字制作、镜头组接、特技制作、色彩调整、声音处理及配音等各种数字技术手段完成影视广告后期制作。阐述了数字化技术给影视广告后期制作带来的全新技术革命,精准地实现影视作品的创作意图,极大地提升了影视作品的创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影视合成技术 非线性编辑 影视广告 艺术创意 技术表现
下载PDF
从“现实性”走向“幻觉化”——数字技术与电影形式美的创造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国伟 卢志茂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它的发展有赖于技术的革新。数字技术的出现为电影开辟了新的发展天地 ,并使电影艺术的形式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给传统电影艺术形式带来了冲击 ,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现代技术 ,... 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它的发展有赖于技术的革新。数字技术的出现为电影开辟了新的发展天地 ,并使电影艺术的形式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给传统电影艺术形式带来了冲击 ,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现代技术 ,而是作为满足电子时代人类精神需求的技术进入了电影艺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艺术形式 数字技术
下载PDF
情感观念与当下中国电影的认知误区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林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6-165,共10页
在人类的心理活动中,情感处于知性、意志之间,且边界模糊;其内部存在感性/特殊/心灵体悟、理性/普适/认知超越等统一的深度结构。作为叙事艺术之一,电影的情感与日常性情感不同,具有运动性、系统性、阐释性与再现性等内在要求。如此,当... 在人类的心理活动中,情感处于知性、意志之间,且边界模糊;其内部存在感性/特殊/心灵体悟、理性/普适/认知超越等统一的深度结构。作为叙事艺术之一,电影的情感与日常性情感不同,具有运动性、系统性、阐释性与再现性等内在要求。如此,当下中国电影的误区在于:主观的情感渲染替代思辨的说服。事实上,任何艺术的情感都是以自我超越的方式完成自我表述,具体存在三种路径:(1)超越具体情感,使之成为生命情趣;(2)超越个体情感,成为基于普遍人性的伦理情感;(3)超越情感的感性层面,使之具有认知价值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艺术情感 深度结构 自我超越
下载PDF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反思与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46,共15页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艺术质量和美学品位颇高的优秀影片,既让世界影坛刮目相看,也让更多的域外观众了解和领略了中国电影的美学风貌。虽然当下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在生态环境及创作、产业和市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当年新电影运动所体现的艺术创新精神,以及电影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和近现代历史的关注与批判精神等,仍然值得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因此,重新回顾、反思这一艺术创新运动,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从中获得一些新的启示,无论是对推动中国电影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健康有序的发展,还是对重写中国电影发展史,都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电影运动 电影创作 艺术创新 电影与文学
下载PDF
真实与虚幻的碰撞——浅析动画段落在真人实拍电影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邴寅 《影像技术》 CAS 2012年第4期57-59,共3页
真人实拍电影中的动画元素有多种存在形式,如电影中的特效特技或动画角色与真人角色的合成等,而直接在影片中插入动画片段则是一种不太多见的情况。本文试以《迷墙》、《杀死比尔》、《守望者》等几部典型影片为例,从形成影片的独特风... 真人实拍电影中的动画元素有多种存在形式,如电影中的特效特技或动画角色与真人角色的合成等,而直接在影片中插入动画片段则是一种不太多见的情况。本文试以《迷墙》、《杀死比尔》、《守望者》等几部典型影片为例,从形成影片的独特风格、代替真人实拍参与叙事、构成影片的形式与结构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动画段落在真人实拍电影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段落 真人实拍电影 影片叙事 艺术风格 形式与结构
下载PDF
终成正果的犹豫:“新浪潮”电影的现代与后现代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蓝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6,106,共10页
新浪潮电影的"现代性",是"发声"现代性——有声和彩色电影时期的现代主义电影。如果说先锋派电影是电影默片时期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的代称,"新浪潮"电影则可以说是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后所产生的现代与后... 新浪潮电影的"现代性",是"发声"现代性——有声和彩色电影时期的现代主义电影。如果说先锋派电影是电影默片时期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的代称,"新浪潮"电影则可以说是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后所产生的现代与后现代相交融的电影运动的代称。"新浪潮"电影拼接出了一张"现代"和"后现代"相互交接与滲透的完整版图。在时间和空间上,"新浪潮"电影可以说既是二战后全球性现代主义思潮在电影艺术上的表现,又是后现代思潮的先声在电影艺术上的反映。法国影坛上出现的"新浪潮"运动及其后引发的世界各国的新电影运动,对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场运动不但为西方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电影文化遗产,影响还波及许多国家。这一电影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从承认电影的独立自在性,到为电影寻找新的表现规则,它的出现不但将西方的现代主义电影推向了新的高潮,还是电影被发明以来,追寻电影本体特性的从实践到理论的一次有力量的运动——一次真正确立电影独立地位的现代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新浪潮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新表现规则 电影本体 艺术特性
下载PDF
“圆道”观念下中国电影的叙事思维与意境建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海洲 吕培铭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55-62,共8页
根植于中国古代《周易》哲学和儒释道文化产生的“圆道”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观念之一,这种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内化于中国电影的创作观念中,形成其独特的叙事思维。中国电影往往会呈现出“周而复始”的圆圈运动结构方式,... 根植于中国古代《周易》哲学和儒释道文化产生的“圆道”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观念之一,这种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内化于中国电影的创作观念中,形成其独特的叙事思维。中国电影往往会呈现出“周而复始”的圆圈运动结构方式,其段落的循环往复体现着“道”的运行规律。以“圆”为文化原型的民族传统形塑着中国电影追求和谐的叙事风貌,这与中国戏曲、小说等传统艺术一脉相承。此外,“圆”所展现的“生”之创化也直接启发形成了中国电影的“生命精神”,这使其在影像的流转中展现生命的接续与传承。最后,无论“圆转循环”所产生的意象复现,还是“环中之喻”所体现的虚实相生,均可在有限的电影作品中传递出无限的意境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道”观念 中国电影 叙事 意境
下载PDF
现代皮革服饰在影视拍摄中的艺术审美探索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璐 《中国皮革》 CAS 2021年第4期60-62,66,共4页
现代皮革服饰具有丰富影视拍摄中故事背景和人物的作用,探索现代皮革服饰在影视拍摄中的艺术审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现代皮革服饰的审美进行物化,分析现代皮革服饰的材质选择、剪裁工艺以及颜色搭配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影视... 现代皮革服饰具有丰富影视拍摄中故事背景和人物的作用,探索现代皮革服饰在影视拍摄中的艺术审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现代皮革服饰的审美进行物化,分析现代皮革服饰的材质选择、剪裁工艺以及颜色搭配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影视拍摄中现代皮革服饰的作用入手,借助皮革服饰可定位人物身份地位、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传达人物心理情绪以及暗示人物命运,帮助影视拍摄完善故事情节,实现现代皮革服饰在影视拍摄中的艺术审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皮革服饰 影视拍摄 艺术审美 时代潮流
下载PDF
斯皮尔伯格电影艺术探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孔艳梅 《黑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0-93,共4页
斯皮尔伯格是世界电影的旗帜性人物,在电影艺术的世界里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对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进行研究是认识和分析西方电影世界的基础。中国学者和批评家对斯皮尔伯格电影艺术的研究内容深入、形式多样、学术成果显著。研究... 斯皮尔伯格是世界电影的旗帜性人物,在电影艺术的世界里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对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进行研究是认识和分析西方电影世界的基础。中国学者和批评家对斯皮尔伯格电影艺术的研究内容深入、形式多样、学术成果显著。研究斯皮尔伯格电影的艺术构成之维、艺术生命之源、艺术创作之本、艺术影响之源,反映出斯皮尔伯格电影的独特魅力及其艺术成就,其所代表的好莱坞电影艺术给中国电影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皮尔伯格 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