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ot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ry-sowing and wet-growing cotton plants under different water conditions
1
作者 DING Yu ZHANG Jianghui +4 位作者 BAI Yungang LIU Hongbo ZHENG Ming ZHAO Jinghua XIAO Ju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3-1080,共8页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il water and salt environment factors on the root growth of cotton under different moisture control,three different emergence water volumes(60,105,and 150 m^(3)/hm^(2)),two different frequenci...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il water and salt environment factors on the root growth of cotton under different moisture control,three different emergence water volumes(60,105,and 150 m^(3)/hm^(2)),two different frequencies(high frequency and low frequency)and one double film cover winter irrigation control treatment(CK:2250 m^(3)/hm^(2))were set up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oil water and salt environment and root density in dry sown and wet emerged cotton fields under diffe-rent moisture control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water infiltration range gradually become larger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ling water quantity,and the larger the seedling water quantity,the higher the soil water content.With the same seedling water quantity,the soil water content of the high-frequency(HF)treatment becomes obviously larger.The soil conductivity of each treatment tends to decreas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ling water and drip frequency,among which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conductivity of S6 treatment is closest to that of CK.With the increase in soil depth,the soil conductivity tends to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Compared with the low-frequency(LF)treatment,the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shows a significantly deeper soil salt accumulation layer.The root length density(RLD)of cotton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the amount of seedling water and the frequency of dripping.The soil layer of root distribution gradually deepens with the amount of seedling water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and the RLD valu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mulched area than that in the bare area between films.This research can serve as a solid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use of dry sowing and wet emergence techniques in cotton fields in southern Xinji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double film mulching dry sowing and wet germination moisture regulation water and salt distribution root distribution cotton double film mulching dry sowing and wet germination moisture regulation water and salt distribution root distribution
下载PDF
深沟覆膜对甜糯玉米采收期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杜如珊 卢保红 +1 位作者 王志虹 马海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为延长鲜穗消费周期和甜糯玉米企业加工期,结合山西忻州当地种植习惯,试验集覆膜、沟垄作、宽窄行为一体的深沟覆膜播种方式,通过与当地使用最广泛的膜侧播种、膜上播种和裸地平作对比,得出以下结论。深沟覆膜形成了小温室,4月可提高土... 为延长鲜穗消费周期和甜糯玉米企业加工期,结合山西忻州当地种植习惯,试验集覆膜、沟垄作、宽窄行为一体的深沟覆膜播种方式,通过与当地使用最广泛的膜侧播种、膜上播种和裸地平作对比,得出以下结论。深沟覆膜形成了小温室,4月可提高土壤温度13.7%~22.4%,促进玉米早发快长,在玉米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最终产量与其他播种方式无显著差异,但明显缩短了生育期,甜糯玉米采收时间可提前4~19 d,实现早播早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深沟覆膜 生育期 早播早收
下载PDF
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效琴 李卓 +1 位作者 刘永红 李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71,共8页
【目的】分析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南旱地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油36为材料,采用7个播期(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和两种覆膜方式(覆... 【目的】分析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南旱地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油36为材料,采用7个播期(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和两种覆膜方式(覆膜和不覆膜)研究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土壤温度、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覆膜能有效提高0~25 cm土层温度、油菜干物质量、株高、主序长和有效角果数,使油菜产量增加3.61%~44.47%。随播期推迟,增产效果越明显,但推迟至11月10日时,油菜干物质量和农艺性状较9月30日显著下降。回归方程表明,油菜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播期呈显著多项式关系,且油菜最适播期为10月10日,分别较9月3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提高2.13%、47.97%、74.19%和136.64%。此外,播期推迟有效降低油菜亚麻酸、芥酸和硫苷含量,同时也降低含油率,但覆膜能有效降低因播期推迟而造成油菜品质的差异。【结论】9月30日至10月10日是西南旱地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播期,且此播期内适当推迟结合覆膜技术更有利于实现该区油菜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播期 覆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技术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4
作者 彭莉洁 马彦 +4 位作者 许德蓉 刘广才 顿小明 于涛 李松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陇中旱作区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土壤水温效应。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技术能显著提高胡麻土壤水分含量、降水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温度。从出苗期到成熟期,膜侧宽幅匀播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膜...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陇中旱作区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土壤水温效应。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技术能显著提高胡麻土壤水分含量、降水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温度。从出苗期到成熟期,膜侧宽幅匀播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膜侧沟播提高0.2~2.4个百分点,较传统条播提高0.6~4.6个百分点。膜侧宽幅匀播胡麻农田降水利用率为70.1%,较膜侧沟播提高3.2个百分点,较传统条播显著提高9.4个百分点。膜侧宽幅匀播胡麻水分利用效率为4.43 kg·hm^(−2)·mm^(−1),分别较膜侧沟播和传统条播显著提高19.1%和34.7%(P<0.05)。从出苗到成熟期,膜侧宽幅匀播0~25 cm土壤温度较膜侧沟播提高0~1.1℃;较传统条播提高0.1℃~2.2℃。膜侧宽幅匀播技术胡麻籽粒产量为1740 kg·hm^(−2),较膜侧沟播技术和传统条播技术分别显著增产24.5%和55.4%(P<0.05)。研究表明,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技术与其它两种栽培模式相比,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膜侧宽幅匀播 土壤水分效应 土壤温度效应 陇中旱作区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俊 李凤民 +2 位作者 贾宇 李世清 宋秋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CK)、播种前灌水30mm(W),覆膜60d(M)和播种前灌水30mm加覆膜60d(WM)。结果表明,播前灌溉后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土壤温度显著下... 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CK)、播种前灌水30mm(W),覆膜60d(M)和播种前灌水30mm加覆膜60d(WM)。结果表明,播前灌溉后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土壤温度显著下降,播前灌水会影响春小麦苗期的干物质积累。地膜覆盖在作物生育前期可以改善土壤水温条件,促进干物质积累,在后期则会导致土壤水分状况恶化,导致收获指数的下降,影响产量的形成和水分利用。在春小麦生产中将播前灌溉与地膜覆盖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在作物出苗时及苗期改善土壤水温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更好的水分条件去除覆膜的负效,获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 播前灌溉 地膜覆盖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0
6
作者 赵武云 戴飞 +3 位作者 杨杰 史增录 杨正 石林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97,共7页
为适应我国西北地区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需求,解决传统膜上播种机具作业存在挑膜、撕膜、种穴与幼苗错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该机采用凸轮-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放大机构实现了成穴器的投种控制与定... 为适应我国西北地区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需求,解决传统膜上播种机具作业存在挑膜、撕膜、种穴与幼苗错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该机采用凸轮-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放大机构实现了成穴器的投种控制与定点强制开启。仿真分析与田间验证试验表明,直插式精量穴播机在覆膜垄沟播种作业时,成穴器位于播种段与出土段的水平分速为零,播种株距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穴孔布置、成穴器运动轨迹均合理,满足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的农艺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穴播机 全膜双垄沟播 直插式
下载PDF
旱塬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勇 樊廷录 +2 位作者 王立明 宋尚有 崔明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9,共7页
1994~1998年度,在镇原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项技术突出的特点是:把解决旱地冬小麦生长期缺水问题的重点放在降雨高峰期,将天然降... 1994~1998年度,在镇原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项技术突出的特点是:把解决旱地冬小麦生长期缺水问题的重点放在降雨高峰期,将天然降雨蓄、盖、聚在土壤中,并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系统的研究了主效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周年地膜覆盖 穴播 主效栽培 陇东旱塬
下载PDF
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高玉红 吴兵 +3 位作者 姜寒玉 温小刚 牛俊义 冯启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5,40,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秋季覆膜、春季顶凌覆膜和播前覆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温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顶凌覆膜处理可显著提高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5 cm土层温度,较播前覆膜和秋季覆膜处理分别提高4.10℃和7.7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秋季覆膜、春季顶凌覆膜和播前覆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温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顶凌覆膜处理可显著提高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5 cm土层温度,较播前覆膜和秋季覆膜处理分别提高4.10℃和7.76℃,差异极显著,秋季覆膜处理可使20 cm和25 cm土层温度较春季顶凌覆膜和播前覆膜处理高4.07℃~5.35℃和3.15℃~5.07℃,差异极显著;秋季覆膜处理籽粒灌浆速率较春季顶凌覆膜和播前覆膜处理高45.93%和36.28%,均达极显著水平,籽粒产量分别高18.17%和7.98%,均达极显著水平,百粒重较春季顶凌覆膜处理高15.28%,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季覆膜处理下玉米灌浆期20 cm和25cm土层温度与最大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得出秋季覆膜处理可显著提高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0 cm土层以下土壤温度,缩短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加快籽粒的灌浆速率,提高单位面积的籽粒产量,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获得高产的最佳覆膜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 覆膜时期 灌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旱地春玉米不同覆膜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 被引量:32
9
作者 阎旭东 王秀领 +5 位作者 徐玉鹏 王伟伟 肖宇 刘振敏 黄素芳 岳明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2,共8页
覆膜种植是旱地春玉米种植的重要方式,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前人对旱地春玉米在不同覆膜种植方式下的水分利用、根系发育及抗倒伏等增产机理方面研究较少。于2013—2015年在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前营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连续3年研... 覆膜种植是旱地春玉米种植的重要方式,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前人对旱地春玉米在不同覆膜种植方式下的水分利用、根系发育及抗倒伏等增产机理方面研究较少。于2013—2015年在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前营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连续3年研究露地平作(CK)、平作覆膜膜下播种(FC-SUF)、平作覆膜膜侧播种(FC-FSS)、起垄覆膜膜下播种(RC-SUF)、起垄覆膜膜侧播种(RC-FSS)等5种种植模式下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土壤水分、作物根系和抗倒伏情况。结果表明:RC-FSS、RC-SUF、FC-FSS和FC-SUF比CK 3年平均分别增产24.97%、17.75%、11.69%和8.67%,其中起垄覆膜侧播技术(RC-FSS)增产效果最优,其水分利用效率比CK平均提高26.27%。RC-FSS处理垄沟处0~20 cm土壤含水量比CK增幅达30.44%~47.66%,达极显著差异;RC-FSS处理的抗倒伏性最好,其倒伏率仅为0.9%,抗倒伏力最大为29.4 N,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0~10 cm土壤温度各覆膜处理比CK平均增加0.3~2.3℃,以RC-SUF种植模式下增温最显著。成熟期RC-FSS模式下根系分布直径、根系干重明显优于RC-SUF、FC-SUF和CK,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技术具有集雨保墒、促根壮苗、高抗倒伏、增产稳产的作用,在春季干旱少雨的滨海平原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旱地 覆膜种植 膜侧播种 水分利用效率 根系性状 增产效应
下载PDF
地膜覆盖和底墒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俊 李凤民 +1 位作者 李世清 宋秋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35-738,共4页
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和底墒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地膜覆盖利于作物前期生长和水分利用,但不利于后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底墒灌溉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均有不利影响.对照 CK 、覆膜 M 、底墒灌溉 W 和覆膜+底墒灌... 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和底墒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地膜覆盖利于作物前期生长和水分利用,但不利于后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底墒灌溉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均有不利影响.对照 CK 、覆膜 M 、底墒灌溉 W 和覆膜+底墒灌溉 MW 4个处理产量分别为2554.0、2750.1、2424.3、3123.1kg·hm-2,补灌底墒与地膜覆盖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底墒灌溉 春小麦 产量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底墒和氮肥对春小麦根系生长的集成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吕丽红 王俊 +2 位作者 凌莉 李凤民 李世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在年降水量 4 1 5 m 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 (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底墒 (设低、高 2种底墒 )和施氮 (设不施氮和施氮 75 kg/hm... 在年降水量 4 1 5 m 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 (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底墒 (设低、高 2种底墒 )和施氮 (设不施氮和施氮 75 kg/hm2 )对春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后作物根系生长加快 ,中下层根系比例增加 ,有利于吸收土壤深层水分。相对发达的根系保证了作物吸收器官 (根 )和失水器官 (叶 )间的平衡 ,协调根冠间的干物质分配关系 ,能在不影响根系吸收能力的前提下 ,提高光合产物的繁殖分配比例。适时揭膜能够改善光合产物分配 ,促进根系生长下扎 ,维持生长后期活性。全程覆膜处理的表层和中层 (30~ 6 0 cm)土壤中 ,根系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原因在于后期覆膜使土壤温度急剧升高 ,造成根系大量死亡和活性下降。因此及时揭膜 ,有利于作物生长后期的根冠比保持在较高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春小麦 根系生长 集成效应 地膜覆盖 底墒 氮肥
下载PDF
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5 位作者 洪坚平 刘丽萍 孟会生 邓树元 单杰 孙丞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0-1308,共9页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追氮、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地上部氮素吸收累积,0—2 m土层氮素残留、损失及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均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追氮、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地上部氮素吸收累积,0—2 m土层氮素残留、损失及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均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苗期和返青至抽穗期是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的两个高峰期,分别占到最大累积量的20%~46%和29%~57%。追施氮的利用率高于基施氮的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增加,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为硝态氮积累的峰值区,垄膜沟播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但增加了氮的表观损失量;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氮输出以表观损失为主,氮肥表观损失率在40.87%~76.29%之间,且主要发生在播前至返青期。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氮素吸收累积、土壤残留、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平衡等因素,旱地冬小麦应采取氮肥后移顶凌追施和垄膜沟播相配套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追氮 垄膜沟播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地膜覆盖和底墒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杜延军 李自珍 李凤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04-411,共8页
在年均降水量为 4 1 5 m 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旱地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实验 ,研究不同底墒 包括低底墒、中底墒和高底墒 下 ,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覆膜 1 2 0 d即全程覆膜 进程对作物生产... 在年均降水量为 4 1 5 m 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旱地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实验 ,研究不同底墒 包括低底墒、中底墒和高底墒 下 ,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覆膜 1 2 0 d即全程覆膜 进程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增加底墒和合理的覆膜进程均会显著增加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但底墒不同 ,其最佳覆膜进程不同 :在低底墒时 ,覆膜处理反而使产量低于不覆膜处理 ;在中底墒时 ,覆膜 30 d产量最高 ,随着覆膜时间延长 ,产量呈下降趋势 ,甚至全程覆膜产量低于不覆膜处理 ;高底墒以覆膜 6 0 d产量最高 .综合作物生长和产量 ,全程覆膜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在同种覆膜处理下 ,随着底墒的增加 ,根生物量、地上干物质、叶面积及产量也增加显著 ,高底墒覆膜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底墒 覆膜 春小麦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渭北旱地小麦留茬深松膜侧沟播耕作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付增光 杜世平 廖允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是融“深松储水效应”、“残茬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体的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极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夏闲期留茬覆... 试验结果表明,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是融“深松储水效应”、“残茬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体的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极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夏闲期留茬覆盖、深松耕可把占小麦全生产年度50%的夏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较传统翻耕法多蓄水76.2mm,蓄水率达50%以上;在夏闲期多蓄水的基础上,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既可以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最大限度地蓄住,加之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热条件明显改善,达到既增产增收,又保水保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高原 旱地 小麦 留茬深松 膜侧沟播 耕作技术体系
下载PDF
施用土壤酸化剂和调整播期防治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书捷 张新疆 +3 位作者 王娟 黄倩楠 白如霄 危常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9-527,共9页
黄化是石灰性土壤上水稻膜下滴灌常见的营养障碍,显著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以水稻品种T-43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土壤局部酸化对改善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作用。主区设置三种不同的播期,即在土温达到12℃(... 黄化是石灰性土壤上水稻膜下滴灌常见的营养障碍,显著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以水稻品种T-43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土壤局部酸化对改善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作用。主区设置三种不同的播期,即在土温达到12℃(T1)、15℃(T2)、18℃(T3)时播种;副区为不同的土壤酸化剂:硫酸铵+硝化抑制剂(AS)、磷酸(PP)、柠檬酸(CA)和对照(CK)。结果表明,三种酸化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有效铁含量,其中AS效果最显著。AS、PP和CA处理的苗期水稻叶片中有效铁含量较CK分别提高14.4%、11.3%和9.2%。三种酸化剂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和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以AS处理效果最好。晚播较早播显著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增加了水稻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晚播使水稻苗期叶片活性铁含量提高了11.2%,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酸化剂的施用有助于克服水稻苗期缺铁黄化,以硫酸铵(生理酸性盐)结合硝化抑制剂最佳,适当的推后播期也能有效改善膜下滴灌水稻缺铁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水稻 苗期 缺铁黄化 土壤酸化 播期
下载PDF
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2 位作者 李书田 马明生 谢永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9-173,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覆盖种植方式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N、P、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覆盖种植方式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N、P、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与全膜双垄沟播相比,半膜覆盖和裸地种植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减产8.5%-17.6%和61.1%-9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3.5%-15.1%和52.8%-60.2%;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60 kg·hm-2时,F1N1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研究表明,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平衡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春玉米 产量
下载PDF
调整株行距及覆膜对春播高丹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源 游永亮 +3 位作者 赵海明 武瑞鑫 宋凤阁 刘贵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9-1385,共7页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覆膜种植对春播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在春播雨养条件下,以“等行距+不覆膜”处理为对照,测定了“调整株行距+不覆膜”、“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覆膜种植对春播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在春播雨养条件下,以“等行距+不覆膜”处理为对照,测定了“调整株行距+不覆膜”、“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下的出苗率、单株干重、干草产量以及播后一个月内0~20 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P<0.05);与对照“等行距+不覆膜”处理相比,“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可使一个月内0~20 cm土壤温度平均升高2.3℃,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13.8%,出苗率提高32.3%,干草产量提高15.6%。综上所述,高丹草“宽窄行、双株、覆膜”栽培技术可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春播 调整株行距 覆膜 生产性能
下载PDF
纤维基地膜侧开式滑切破膜播种单体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守印 王升哲 +3 位作者 竹筱歆 张继成 纪文义 陈海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5-165,共11页
针对秸秆纤维基地膜覆膜播种时膜孔尺寸大、形状不规则、播种质量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侧开式滑切破膜精量播种单体,通过对其作业过程的理论分析确定了破膜成穴器、强开凸轮和播种单体的结构和作业参数,建立了膜孔长度数学模型,明晰了相... 针对秸秆纤维基地膜覆膜播种时膜孔尺寸大、形状不规则、播种质量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侧开式滑切破膜精量播种单体,通过对其作业过程的理论分析确定了破膜成穴器、强开凸轮和播种单体的结构和作业参数,建立了膜孔长度数学模型,明晰了相关因素与膜孔尺寸互作规律,确定了影响装置工作性能的主要参数及其取值范围。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作业速度、压膜弹簧刚度、破膜刀楔角、破膜刀开启相位角为试验因素,膜孔长度合格率、粒距合格指数、播种深度合格率为评价指标实施田间试验,应用Design-Expert 8.0.6.1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孔长度合格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破膜刀楔角、作业速度、破膜刀开启相位角、压膜弹簧刚度;各因素对粒距合格指数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作业速度、破膜刀开启相位角、破膜刀楔角、压膜弹簧刚度;各因素对播种深度合格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作业速度、破膜刀开启相位角、破膜刀楔角、压膜弹簧刚度。当作业速度为1.6~3.4 km/h,压膜弹簧刚度为2 N/mm,破膜刀楔角为30°,破膜刀开启相位角为-2.4°~1.8°时,膜孔长度合格率大于90%,粒距合格指数大于90%,播种深度合格率大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纤维基地膜 覆膜播种 侧开式 滑切破膜
下载PDF
地膜穴播冬小麦播期、密度效应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爱萍 崔欢虎 +4 位作者 梁维治 张鸿杰 靖华 池宝亮 陈奇恩 《山西农业科学》 1998年第3期20-24,共5页
1996-1997年,在山西省临汾应用裂区设计法就各小麦地膜穴话的播期、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因子播期A2(9月28日)与播期A1(9月21日)、播期A3(10月5日)的产量存在5%显著差异;副因子播量4个水平均存在5%显著差异;播期和... 1996-1997年,在山西省临汾应用裂区设计法就各小麦地膜穴话的播期、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因子播期A2(9月28日)与播期A1(9月21日)、播期A3(10月5日)的产量存在5%显著差异;副因子播量4个水平均存在5%显著差异;播期和播量间存在互作效应,以A2(9月28日)B2(297万位/hm2)组合产量最高,达4900.5kg/hm2。同时,对同一播期下、不同播量的土壤耗水规律及子粒灌浆速度进行了研究,为地膜冬小麦合理选择播期、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穴播 播期 密度
下载PDF
覆膜栽培方式对谷子(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0
20
作者 郭志利 古世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39,75,共8页
采用不同的覆膜栽培方式进行试验 ,证明覆膜穴播和膜际条播均能程度不同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能 ,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 ,创造更适合谷子生育的土壤环境 ,从而促进谷子的生长发育 ,增大叶面积和光合势 ,提高光合效率和净同化率 ,增... 采用不同的覆膜栽培方式进行试验 ,证明覆膜穴播和膜际条播均能程度不同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能 ,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 ,创造更适合谷子生育的土壤环境 ,从而促进谷子的生长发育 ,增大叶面积和光合势 ,提高光合效率和净同化率 ,增加干物质积累 ,并促进体内物质运转 ,从而提高成苗率、成株 (穗 )率和成粒数 ,实现高产高效 ,高水分利用效率。覆膜穴播栽培方式增产增值 2 3.0 % ,WUE提高 2 3.0 4 % ;膜际条播栽培方式增产增值1 3.4% ,WUE提高 1 2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覆膜栽培方法 覆膜穴播 膜际条播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