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seq analysis of a zebrafish caudal fin cell line in response to infection with 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
1
作者 Wenji Huang Ning Ji +6 位作者 Xin Zhao Jiahong Guo Jianhua Feng Kangyong Chen Yaxin Wu Junya Wang Jun Zou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CSCD 2024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A cell line,termed ZFIN,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caudal fin of zebrafish and was shown to be susceptible to 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The ZFIN cells are epithelial like cells and have a moderate plasmid trans... A cell line,termed ZFIN,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caudal fin of zebrafish and was shown to be susceptible to 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The ZFIN cells are epithelial like cells and have a moderate plasmid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13.9%.Using an RNA-seq approach,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regulated by SVCV were identified.Infection of SVCV gave rise to 3931 DEGs and up-regulated DEGs were mostly enriched into the biological regulation and cellular processes,among which pathways for the 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 and the response to exogenous dsRNA were the top two GO terms.Several KEGG signaling pathways including TLR signaling pathway,RLR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cytosolic DNA-sensing pathway,NLR signaling pathway,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 and ferroptosis we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Antiviral genes including ifnφ1,isg15 and mx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In addition,key DEGs involved in autophagy were identifi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ZFIN cell line provides a useful in vitro tool for study on the gene functions and cellular responses to viral infection in f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dal fin cells SVCV RNA-SEQ DEGs Innate antiviral response
原文传递
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染色体组构成研究
2
作者 郭文轩 周子昱 +4 位作者 马可馨 杨悦瑶 李逸帆 李雅娟 周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67-70,77,共5页
通过天然4倍体(4n=100)和2倍体(2n=50)泥鳅杂交创制不同子代杂交组合(4n♀×2n♂、2n♀×4n♂)。以传代20次的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为材料,采用常规冷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吉姆萨染色确定数目及核型;通过银染法及CMA_3/DA... 通过天然4倍体(4n=100)和2倍体(2n=50)泥鳅杂交创制不同子代杂交组合(4n♀×2n♂、2n♀×4n♂)。以传代20次的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为材料,采用常规冷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吉姆萨染色确定数目及核型;通过银染法及CMA_3/DA/DAPI三重荧光染色技术对其进行带型分析。结果显示:正反交3倍体鳍细胞系的染色体分裂相数目为3n=75,核型公式15m+6sm+54t,NF=96;正反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的染色体分裂相中显示有3个银染点,均位于第1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短臂的端部区域;正反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显示有3个CMA_3荧光信号点,均位于M1区域。研究表明: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经细胞培养传代20次后的染色体组成未发生改变,其染色体数目、核型和带型与3倍体泥鳅其他体细胞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3倍体泥鳅 鳍细胞系 核型分析 银染 CMA_3/DA/DAPI
下载PDF
开孔泡沫金属传热和流动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婧 孙晓霞 +1 位作者 马兴龙 朱文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近年来开孔泡沫金属运用于散热设备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开孔泡沫金属结构复杂无序,数值模拟时大都将其结构进行化简,目前已有种类繁多的简化模型,然而适用于其传热与流动特性模拟研究的简化模型尚不明确;另外,适用于散热领域的泡... 近年来开孔泡沫金属运用于散热设备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开孔泡沫金属结构复杂无序,数值模拟时大都将其结构进行化简,目前已有种类繁多的简化模型,然而适用于其传热与流动特性模拟研究的简化模型尚不明确;另外,适用于散热领域的泡沫金属结构参数有待详细研究。为此,建立开孔泡沫金属的5种简化三维模型,并进行传热和流动特性的对比研究,认为Gibson-Ashby模型更能准确描述实际开孔泡沫金属的传热和流动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Gibson-Ashby模型对开孔泡沫金属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传热和流动综合性能分析,发现孔隙率90%、孔密度30PPI开孔泡沫金属翅片的综合性能j/f^(1/3)(j为换热因子,f为阻力因子)最优;将孔隙率90%、孔密度30PPI开孔泡沫金属翅片与平直翅片进行对比,发现开孔泡沫金属翅片换热效果是平直翅片的2倍以上,综合性能也优于平直翅片。所得研究成果可为开孔泡沫金属在换热领域的应用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泡沫金属 简化三维模型 平直翅片 数值模拟 传热 阻力
下载PDF
宽口裂腹鱼尾鳍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代金彩 李丽 +2 位作者 李学涛 魏杰 聂竹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宽口裂腹鱼为塔里木河水系的特有物种。为建立其尾鳍细胞系,笔者采用组织块法和胰酶消化法相结合,分别用含胎牛血清的DME/F12培养基体外培养尾鳍组织。初步建立宽口裂腹鱼尾鳍细胞系,细胞传代培养至45代。细胞呈悬浮生长,最适培养液为DM... 宽口裂腹鱼为塔里木河水系的特有物种。为建立其尾鳍细胞系,笔者采用组织块法和胰酶消化法相结合,分别用含胎牛血清的DME/F12培养基体外培养尾鳍组织。初步建立宽口裂腹鱼尾鳍细胞系,细胞传代培养至45代。细胞呈悬浮生长,最适培养液为DME/F12,最适胎牛血清质量分数为20%,最适温度为25℃。第10代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24.94 h,细胞呈“S”型生长。第6代细胞液氮冷冻保存180 d后复苏,经台盼蓝染色计数,(88.72±0.99)%的宽口裂腹鱼尾鳍细胞系具有活性,复苏后增殖速度快,可正常传代。细菌、真菌、支原体的鉴定未发现污染。第10代细胞线粒体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基因序列做一致性对比,宽口裂腹鱼尾鳍细胞系与NC036933.1的一致率达99.91%,从分子水平证明,宽口裂腹鱼尾鳍细胞系来自宽口裂腹鱼。NaCl质量分数为8‰时,宽口裂腹鱼尾鳍细胞系的相对增殖率最高;NaHCO3质量浓度为7 g/L时,宽口裂腹鱼尾鳍细胞系的相对增殖率最高;宽口裂腹鱼尾鳍细胞系的相对增殖率随盐碱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口裂腹鱼 尾鳍组织 细胞培养 盐碱度
下载PDF
用于燃料电池散热系统的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数值模拟
5
作者 柴文杰 靳惠明 许镒濠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9期161-164,共4页
为促进板翅式换热器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开发与使用,对板翅式换热器空气侧锯齿翅片的换热与流动性能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运用单一变量法分析翅高、节距、厚度对翅片的换热与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 为促进板翅式换热器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开发与使用,对板翅式换热器空气侧锯齿翅片的换热与流动性能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运用单一变量法分析翅高、节距、厚度对翅片的换热与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结构参数范围内,翅片高度的减小一定程度上会增强换热,翅高对压降影响不大,综合考虑最佳翅高为7 mm;节距的减小会引起换热平稳增强,同时阻力大幅提高,节距2 mm为综合最佳;翅厚的增大能有效提高换热能力,但是阻力也会大幅提高,厚度0.2 mm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翅式换热器 燃料电池 计算流体力学(CFD) 锯齿形翅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菱鲆鳍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1
6
作者 樊廷俊 耿晓芬 +7 位作者 丛日山 姜国建 于秋涛 付永锋 王晶 于苗苗 杨秀霞 吴建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9-766,共8页
建立大菱鲆(Scophthalus maximus)鳍细胞系,文中采用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启动大菱鲆鳍组织的原代培养,并通过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成功进行大菱鲆鳍细胞的继代培养。研究结果显示,在pH=7.0-7.4、温度20-24... 建立大菱鲆(Scophthalus maximus)鳍细胞系,文中采用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启动大菱鲆鳍组织的原代培养,并通过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成功进行大菱鲆鳍细胞的继代培养。研究结果显示,在pH=7.0-7.4、温度20-24℃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于含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羧甲基壳多糖、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的Leibovitz-15培养液(20%胎牛血清)中的大菱鲆鳍细胞,其生长分裂状况最好,细胞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经继代培养后,细胞生长分裂依然十分旺盛,第60代大菱鲆鳍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为62.4 h,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仍为44条。该细胞系细胞经液氮冻存后仍保持有原有形态和较高存活率。现已成功建立了连续性大菱鲆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65代。该细胞系的建立对于查清病毒对大菱鲆细胞的感染途径与感染机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病毒疫苗研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鳍细胞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细胞系
下载PDF
大黄鱼鳍细胞系的建立及久效磷对其毒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樊廷俊 孙爱 +3 位作者 杨秀霞 姜国建 徐晓辉 郭雪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4-70,共7页
为了建立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鳍细胞系,为其细胞毒理学、病毒学与细胞工程等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采用酶消化法使用含有2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Leibovitz L-15和DMEM培养液(pH7.2)在22~28℃分别启动了大黄鱼鳍组织的... 为了建立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鳍细胞系,为其细胞毒理学、病毒学与细胞工程等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采用酶消化法使用含有2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Leibovitz L-15和DMEM培养液(pH7.2)在22~28℃分别启动了大黄鱼鳍组织的体外培养,通过添加促细胞贴壁和分裂的物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对大黄鱼鳍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并研究了久效磷对大黄鱼细胞系鳍细胞的毒性作用。体外培养结果显示,大黄鱼鳍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20%FBS-DMEM/F12,最适培养温度为25℃,体外培养鳍细胞的形态主要为成纤维细胞样,22 d后便可形成汇合细胞单层,经过连续继代培养成功建立了大黄鱼的连续性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112代;对第60代大黄鱼鳍细胞系细胞的鉴定结果显示,其群体倍增时间为50.96 h,分裂状态十分旺盛,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8条,并具有正常的6m+6sm+36t二倍体核型,证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大黄鱼鳍细胞系。不同浓度久效磷处理的检测结果显示,大黄鱼鳍细胞对久效磷敏感,20~160μg/mL久效磷可引起鳍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持续性显著降低,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显著升高并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久效磷对该细胞系细胞的48 h半抑制浓度(IC50)为43.05μg/mL,证实久效磷对大黄鱼鳍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鳍细胞 细胞系 久效磷 毒性作用
下载PDF
褐点石斑鱼三种组织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8
作者 樊廷俊 魏云波 +2 位作者 徐晓辉 孙爱 姜国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1-964,1004,共5页
为建立褐点石斑鱼鳍、心脏和鳔组织细胞系,本文利用不同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对褐点石斑鱼鳍、心脏和鳔组织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24℃培养于含有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20%胎... 为建立褐点石斑鱼鳍、心脏和鳔组织细胞系,本文利用不同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对褐点石斑鱼鳍、心脏和鳔组织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24℃培养于含有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pH=7.2)中的3种细胞,均为成纤维样细胞,其生长分裂状态最佳,可以持续稳定传代。第60代褐点石斑鱼鳍、心脏和鳔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50.6 h、40.3 h和43.3 h,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均为48条。目前鳍、心脏和鳔细胞已分别传至第90代、第70代和第75代,已成功建立了3种细胞的连续性细胞系,为鱼类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等鱼类病毒学基础研究,以及鱼类病毒的分离、鉴定、繁殖及病毒疫苗研制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点石斑鱼 鳍细胞 心脏细胞 鳔细胞 细胞系
下载PDF
青鱼鳍条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雪萍 曾令兵 +2 位作者 陈倩 周勇 张琳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共7页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对来源于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的鳍条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青鱼鳍条组织细胞系,定名为BC-Fin。青鱼鳍条组织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已稳定传代培养50多代,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佳培养基为L-15,...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对来源于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的鳍条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青鱼鳍条组织细胞系,定名为BC-Fin。青鱼鳍条组织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已稳定传代培养50多代,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佳培养基为L-15,最适血清浓度为15%,在最适培养条件下,青鱼鳍条组织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60.6 h。青鱼鳍条组织细胞液氮冷冻保藏6个月后,经台盼蓝染色,约(90.09±4.65)%的细胞具有细胞活性,复苏后的细胞生长旺盛。细胞染色体分析显示,第16代青鱼鳍条组织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二倍体(2n=48),第41代细胞染色体众数为46。通过对离体培养细胞的线粒体中的16S rRNA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长度为320 bp的核酸片段,核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其与青鱼16S rRNA基因序列的一致性达98%,表明该细胞来源于青鱼。病毒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感染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后BC-Fin细胞系可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为105.33±0.21TCID50/m L,且PCR检测可检测出细胞培养的草鱼呼肠孤病毒,表明BCFin细胞系对草鱼呼肠孤病毒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鳍条组织 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病毒敏感性
下载PDF
稀有鮈鲫鳍细胞系的建立及其作为测定重金属毒性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谭凤霞 杨方星 +2 位作者 王卫民 王敏 Yuan'an Lu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7-771,共5页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稀有鮈鲫鳍条细胞系 重金属 毒性检测
下载PDF
姬松茸提取物组分体外抗病毒感染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樊廷俊 钱冠兰 +2 位作者 杜玉堂 袁文鹏 吕雅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5-780,840,共7页
为了探明姬松茸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感染活性及其作用方式,进而为水产养殖鱼类高效抗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感染活性物质的开发和鲆蝶类淋巴囊肿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利用热水浸提和酒精沉淀法得到了5种姬松茸提... 为了探明姬松茸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感染活性及其作用方式,进而为水产养殖鱼类高效抗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感染活性物质的开发和鲆蝶类淋巴囊肿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利用热水浸提和酒精沉淀法得到了5种姬松茸提取物组分(E1~5),并利用MTT、细胞病变程度观察等方法研究了5种组分对LCDV感染体外培养大菱鲆鳍细胞(turbot fin cells,TF细胞)的影响作用。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5种组分对体外培养TF细胞均无毒性。细胞病变程度结果表明,本文所得5种姬松茸提取物组分尤其是E5组分具有显著的抗LCDV感染TF细胞的活性。不同方式感染的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5种姬松茸提取物组分抗LCDV感染TF细胞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直接灭活病毒和/或阻断病毒吸附细胞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提取物 淋巴囊肿病毒(LCDV) 大菱鲆鳍细胞(TF细胞) 感染
下载PDF
斑马鱼体细胞核移植—头肾细胞和尾鳍细胞核移入成熟具核卵子发育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荔 张士璀 +1 位作者 李红岩 郭华荣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8,共6页
将经直接消化的斑马鱼头肾细胞或经短暂培养的尾鳍细胞核移植到同种成熟具核卵子中 ,移核卵可发育到原肠晚期 ;将移核卵发育成的囊胚细胞核作供体进行第 2次核移植 ,受体卵可发育到尾芽期或肌肉感应期。流式细胞仪测定 DNA含量表明 ,受... 将经直接消化的斑马鱼头肾细胞或经短暂培养的尾鳍细胞核移植到同种成熟具核卵子中 ,移核卵可发育到原肠晚期 ;将移核卵发育成的囊胚细胞核作供体进行第 2次核移植 ,受体卵可发育到尾芽期或肌肉感应期。流式细胞仪测定 DNA含量表明 ,受体卵发育形成的囊胚细胞 DNA含量与正常囊胚细胞 DNA含量相同 ,由此可知 ,移核卵中的雌原核没有参与移核胚胎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具核卵子 发育能力 斑马鱼 头肾细胞 尾鳍细胞 细胞核移植
下载PDF
鲤疱疹病毒Ⅱ型对异育银鲫背鳍细胞的显微形态与免疫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思瑶 王浩 +4 位作者 Patorida Podok 许丹 姜有声 吕利群 佐野元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15-1922,共8页
为研究鲤疱疹病毒Ⅱ型(Cy HV-2)体外感染复制特征以及异育银鲫抗病毒免疫应答反应。本实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异育银鲫背鳍细胞的原代培养体系。结果显示,在10 d左右可观察到组织块迁移分离出新的单层细胞,3周左右细胞可覆盖底部面... 为研究鲤疱疹病毒Ⅱ型(Cy HV-2)体外感染复制特征以及异育银鲫抗病毒免疫应答反应。本实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异育银鲫背鳍细胞的原代培养体系。结果显示,在10 d左右可观察到组织块迁移分离出新的单层细胞,3周左右细胞可覆盖底部面积为25cm2培养瓶的底部;经Cy HV-2悬液感染离体培养的原代细胞,3 d后病毒滴度增殖至106拷贝/m L;在病毒感染6 d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 HV-2感染原代细胞后,分析前期通过鱼体水平实验鉴定出的与该病毒感染相关的免疫基因:PNP5a、MPO、MHCⅠ、LYZ-C、IL-11、ITLN、PNP5a和DUSP,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因在细胞水平均有显著性的上调,与鱼体水平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了原代培养的异育银鲫背鳍细胞,用于构建体外感染Cy HV-2病毒的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Cy HV-2的感染复制规律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细胞水平筛选抗病毒药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鲤疱疹病毒Ⅱ型 背鳍细胞 原代培养 Real time Rt-PCR
下载PDF
泥鳅鳍细胞系的构建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辰 王福景 +2 位作者 李霞 秦艳杰 李雅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鳍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目前已传63代。原代培养和早期传代培养所用培养基为DMEM/F12,并添加体积分数为20%的胎牛血清(FBS)、10 ng/mL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鳍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目前已传63代。原代培养和早期传代培养所用培养基为DMEM/F12,并添加体积分数为20%的胎牛血清(FBS)、10 ng/mL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 ng/mL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10μg/mL硫酸软骨素。30代以后所用培养基为20%FBS-DMEM/F12,在CO2培养箱(5%,25℃)中培养,培养的鳍细胞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群体倍增时间为56.85 h,特征染色体数目为50条;细胞经液氮冷冻保存30 d,解冻复苏后,存活率为81.31%±1.46%。病毒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泥鳅鳍细胞系对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敏感,病毒滴度为105.62TCID50/mL,而对鱼类诺达病毒(YGNNV)不敏感。泥鳅鳍细胞系的建立丰富了鱼类细胞系的种类,并为泥鳅毒理学、病毒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鳍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病毒敏感性
下载PDF
松江鲈鳍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丹生 李娟 王旭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94-197,共4页
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成功启动了松江鲈鳍细胞的原代培养,并通过利用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pH值对松江鲈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含20%FBS的DMEM/F12(pH=7.2)是松江鲈鳍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鳍细胞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 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成功启动了松江鲈鳍细胞的原代培养,并通过利用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pH值对松江鲈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含20%FBS的DMEM/F12(pH=7.2)是松江鲈鳍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鳍细胞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鲈 鳍细胞 体外培养
下载PDF
黄颡鱼鳍组织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立民 王卫民 王玉芬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2-505,共4页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鱼鳍为组织来源,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其短期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所需的消毒方法、培养基、培养温度、秋水仙素浓度和低渗处理时间等条件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以鳍组织培养法提供材料制作黄颡鱼染色体...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鱼鳍为组织来源,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其短期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所需的消毒方法、培养基、培养温度、秋水仙素浓度和低渗处理时间等条件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以鳍组织培养法提供材料制作黄颡鱼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鳍组织 细胞培养 染色体
下载PDF
鲤鱼鳍条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东明 李月红 +1 位作者 付云红 苗富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54,共3页
通过对鲤鱼鳍条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摸索出最佳的培养条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取一小块鳍条组织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CO2等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培养48 h可见组织块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培养1周可形成... 通过对鲤鱼鳍条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摸索出最佳的培养条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取一小块鳍条组织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CO2等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培养48 h可见组织块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培养1周可形成单层细胞,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和少量成纤维样细胞组成。本研究初步确立了鲤鱼的鳍条细胞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M199,培养温度为25~27℃,pH为7.2~7.6,CO2浓度为5%,原代培养血清浓度为15%~20%,连续培养12 d后可得到纯化的鳍条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鳍条细胞 原代培养
下载PDF
锦鲤尾鳍细胞系(KF-H)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淑群 孙中武 孙效文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6-18,23,共4页
本研究建立了锦鲤(Cyprinus carpio)尾鳍细胞系。染色体数目、核型及DNA含量等实验,发现锦鲤体细胞和锦鲤培养细胞无显著性差异,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符合比例关系,建立的锦鲤尾鳍细胞系已形成了稳定的遗传性状,命名为KF-H。
关键词 锦鲤尾鳍细胞系 染色体 核型分析 DNA含量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Iridovirus Vaccine Against Turbot Viral Reddish Body Syndrome 被引量:5
19
作者 FAN Tingjun HU Xiuzhong +4 位作者 WANG Liyan GENG Xiaofen JIANG Guojian YANG Xiuxia YU Miaomiao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 was propagated in turbot fin cells(TF cells) and inactivated as the TRBIV vaccine with its protection efficiency evaluated in this study.TF cells were cul...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 was propagated in turbot fin cells(TF cells) and inactivated as the TRBIV vaccine with its protection efficiency evaluated in this study.TF cells were cultured in 10% bovine calf serum(BCS)-containing MEM medium(pH7.0) at 22℃,in which TRBIV propagated to a titer as high as 105.6 TCID50 mL-1.The TRBIV was inactivated with 0.1% formalin and formulated with 0.5% aluminum hydroxide.The inactivated vaccine caused neither cytopathogenic effect(CPE) on TF cells nor pathogenic effect on turbots.After being administered with the vaccine twice via muscle injection,the turbot developed high-tittered TRBIV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The vaccine protected the turbot from dying with an immunoprotection rate of 83.3% as was determined via subcutaneous vaccination in the laboratory and 90.5% via bath vaccination in turbot farms,respectively.The inactivated vaccine was very immunogenic,efficiently preventing tur-bot from death.It holds the potential of being applied in aqua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 turbot fin cell inactivated vaccine Scophthalmus maximus
下载PDF
石鲽鳍细胞系的建立及三丁基锡对其毒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云波 刘书花 +2 位作者 王兴民 周延生 孙爱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9期13-14,18,共3页
为建立石鲽鳍细胞系并研究三丁基锡对其毒性作用,根据石鲽鳍组织的特点采用特定酶消化法启动原代培养,并成功传代。试验结果显示,在24℃,培养于含有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及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pH值7.2)中的鳍细胞,生长分裂状态... 为建立石鲽鳍细胞系并研究三丁基锡对其毒性作用,根据石鲽鳍组织的特点采用特定酶消化法启动原代培养,并成功传代。试验结果显示,在24℃,培养于含有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及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pH值7.2)中的鳍细胞,生长分裂状态佳,为成纤维样细胞。传代培养后继续保持旺盛的生长分裂速度,可稳定传代。第60代石鲽鳍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6.7 h,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为48条。目前鳍细胞已传至第68代,已成功建立石鲽鳍细胞系。不同浓度三丁基锡处理后结果显示,1~80 ng/mL三丁基锡均可对鳍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三丁基锡对鳍细胞的48 h-IC50值为39.87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鲽 鳍细胞系 建立 三丁基锡 毒性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