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解条件对生物质热解产物产率影响分析
1
作者 黄鑫 解海卫 邓尚洵 《能源与节能》 2023年第5期11-15,共5页
为探究升温速率和热解终温对生物质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对花生壳、玉米秸秆、芦苇秆3种生物质在4种终温(600℃,650℃,700℃,750℃)、4种升温速率(4℃/min,5℃/min,6℃/min,7℃/min)下两两正交进行热解实验,计算三相产物(焦炭、焦油、热... 为探究升温速率和热解终温对生物质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对花生壳、玉米秸秆、芦苇秆3种生物质在4种终温(600℃,650℃,700℃,750℃)、4种升温速率(4℃/min,5℃/min,6℃/min,7℃/min)下两两正交进行热解实验,计算三相产物(焦炭、焦油、热解气)的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和热解终温的提高,焦炭产率逐渐减小;焦油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反而逐渐增大;热解气的产生可以分为3个阶段并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产率随着热解终温的提高而显著增大,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而缓慢减小。3种生物质中,芦苇秆三相产物产率受热解条件影响最大,玉米秸秆三相产物产率受热解条件影响最小。在升温速率为4℃/min和热解终温为600℃条件下玉米秸秆焦炭产率最高,在升温速率为7℃/min和热解终温为600℃条件下花生壳焦油产率最高,在升温速率为4℃/min和热解终温750℃时玉米秸秆热解气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热解 升温速率 终温 热解产物
下载PDF
磷酸盐、硝酸盐组成对海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修林 邓宁宁 +4 位作者 祝陈坚 韩秀荣 李克强 辛宇 陈莉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3-460,共8页
应用 1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磷酸盐 (PO4- P)和硝酸盐 (NO3 - N)对新月菱形藻、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 3种海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L ogistic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组成 PO4- P和 NO3 - N条件下 3种海洋赤潮藻... 应用 1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磷酸盐 (PO4- P)和硝酸盐 (NO3 - N)对新月菱形藻、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 3种海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L ogistic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组成 PO4- P和 NO3 - N条件下 3种海洋赤潮藻生长状况 ,其中拟合相关系数 R2 =0 .95± 0 .0 3。进一步研究表明 ,3种海洋赤潮藻均存在营养盐生长阈值 C*PO4,C*NO3 ,在本文实验条件下新月菱形藻的 C*PO4为 1.72μmol· L-1,C*NO3 为 4 0 .4 2μmol· L-1;旋链角毛藻的分别为 2 .0 7μmol· L-1和 4 4.76 μmol· L-1;中肋骨条藻的分别为 1.13μmol· L-1和 30 .2 6 μmol· L-1。当 PO4- P,NO3 - N初始浓度分别小于其营养盐生长阈值 C*PO4,C*NO3 时 ,随其初始浓度增加会促进 3种赤潮藻生长 ,但当初始浓度大于营养盐生长阈值时 ,随营养盐初始浓度增加反而会逐渐限制其生长。这表明 3种海洋赤潮藻都存在 1个适宜其生长的 (N∶ P) 最佳值 ,其中新月菱形藻的 (N∶ P) 最佳值 =2 0∶ 1,旋链角毛藻的 (N∶ P) 最佳值 =19∶ 1,中肋骨条藻的 (N∶ P) 最佳值 =3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硝酸盐 海洋赤潮藻 氮磷比 终止生物量
下载PDF
生物质废弃物在回转窑内热解研究——Ⅱ.热解终温对产物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水清 李爱民 +5 位作者 任远 严建华 李晓东 池涌 谷月玲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1-348,共8页
考察了不同热解终温下木块和稻壳在回转窑内热解产物——燃气、焦油和炭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热解气体热值约 1 0 .0— 1 5.9MJ/ Nm3,密度 1 .2 1— 1 .52 Nm3/ kg,且随热解终温变化呈规律性变化。木块炭的热值为 2 ... 考察了不同热解终温下木块和稻壳在回转窑内热解产物——燃气、焦油和炭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热解气体热值约 1 0 .0— 1 5.9MJ/ Nm3,密度 1 .2 1— 1 .52 Nm3/ kg,且随热解终温变化呈规律性变化。木块炭的热值为 2 9.0— 33.9MJ/ kg,稻壳炭则为 1 7.6— 2 0 .8MJ/kg,热解终温的提高使炭中挥发份的降低、灰分增多 ,从而导致热值的降低 ;炭的 C含量高于原始物料的 C含量 ,而 H、O则相反 ;元素残留率的计算表明 ,热解过程中 H和 O元素的脱除易于 C元素。热解终温对焦油中饱和烃、芳香烃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大 ,饱和链烃成分主要集中为 C1 4 — C34正构烷烃和含末端双链烯烃的碳分子链 ;芳香烃主要为蒽 (菲 )、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生物质废弃物 热解终温 产物性质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挥发分析出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车德勇 蒋文强 杨亚龙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6-40,47,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稻壳、松木屑和玉米秸秆在热解终温600℃下的热解过程,并运用TG-FTIR研究其热解过程中挥发分气体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其热解反应固体残余率逐渐减少,产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稻壳(41.8%)>玉米秸...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稻壳、松木屑和玉米秸秆在热解终温600℃下的热解过程,并运用TG-FTIR研究其热解过程中挥发分气体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其热解反应固体残余率逐渐减少,产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稻壳(41.8%)>玉米秸秆(29.3%)>松木屑(20.8%)。有机气体在FTIR图谱中主要集中在1 000~2 000cm^(-1),醛类和酸类是吸光度峰值最大的气相产物。生物质热解油的主要形成阶段主要集中在300~520℃,为增大生物质热解油产量,最佳制油温度应控制在450℃左右。分别运用DAEM和F-W-O法对10、20、30、50℃/min下松木屑的热解进行动力学计算,求解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44.92kJ/mol和146.01kJ/mol,当转化率达到0.70时,对应的热解温度为4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终温 析出特性 动力学 TG-FTIR
下载PDF
氮、磷营养盐组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崔力拓 李志伟 《河北渔业》 2006年第5期12-14,53,共4页
应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氮盐(TN)和磷盐(TP)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况很好地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进一步研究表明,铜绿微囊藻存在营养盐生长阈值CTP、CTN,分别为1.8mg/L和25.0mg/L,当TP、TN... 应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氮盐(TN)和磷盐(TP)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况很好地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进一步研究表明,铜绿微囊藻存在营养盐生长阈值CTP、CTN,分别为1.8mg/L和25.0mg/L,当TP、TN的初始浓度分别小于CTP和CTN时,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会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但当初始浓度大于营养盐生长阈值时,随营养盐初始浓度的增加反而会逐渐限制其生长,表明铜绿微囊藻存在一个适宜生长的(TN∶TP)最佳值,为TN/TP=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终止生物量 总氮 总磷 氮磷比
下载PDF
生物质半焦FTIR分析及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车德勇 蒋文强 +2 位作者 李少华 李洪 林建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7期199-204,272,共7页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N2等温吸附/脱附法及扫描电镜对生物质半焦化学组成官能团的演变规律和孔隙结构特性进行表征,探讨生物质种类和制焦条件对热解半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的升高,半焦内部芳香结构增加,各官能团...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N2等温吸附/脱附法及扫描电镜对生物质半焦化学组成官能团的演变规律和孔隙结构特性进行表征,探讨生物质种类和制焦条件对热解半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的升高,半焦内部芳香结构增加,各官能团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减少。不同生物质种类的半焦,吸附曲线差别较大。玉米秸秆半焦和松木屑半焦中主要以微孔为主,稻壳半焦以中孔分布较多,且600℃下半焦的孔隙结构变化最大。四种热解温度下半焦的分形维数范围为2.52~2.57,其中600℃下半焦的分形维数最大,吸附性能最强。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焦颗粒先后经历表面突起、突起破裂形成许多孔隙、孔隙变大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半焦 热解终温 孔隙结构 官能团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燃料酒精的开发展望 被引量:7
7
作者 傅其军 《广西轻工业》 2000年第4期9-12,共4页
介绍燃料酒精在国外发展的概况和最新生产工艺 ,分析了燃料酒精能在国外快速发展的原因及燃料酒精在国内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燃料酒精 生产技术 生物原料 蔗渣 糖蜜 发展
下载PDF
Effects of La-involvement on biomass pyrolysis behaviors and properties of produced biochar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海艳 马伦杰 +6 位作者 沈飞 杨刚 张延宗 邓仕槐 张静 宋春 曾咏梅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93-601,共9页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La-involvement on biomass pyrolysis behaviors and properties of produced biochar, oak sawdust(OS) and corn straw(CS) were employed for thermogravimetric-differential thermogravi...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La-involvement on biomass pyrolysis behaviors and properties of produced biochar, oak sawdust(OS) and corn straw(CS) were employed for thermogravimetric-differential thermogravimetric(TG-DTG) analysis and producing biochar with/without La-involve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e initial and final temperatures were shifted toward lower temperature as LaCl3 was involved in pyrolysis. Mass loss and average mass loss rate during pyrolysis decreased with La-involvement. The kinetics indicated that the 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 model well matched the pyrolysis process. As La-involved OS and CS were employed, their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ies(Ea) were reduced, and their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 index(I) were higher comparing with the OS and CS without La-involvement. Based on the produced biochar, the yield and ash content were increased by La-involvement, and the O/C ratio and iodine sorption value(ISV) were also enhanced. Obviously, the loaded LaCl3 could facilitate pyrolysis process, and the produced biochar exhibited a great adsorption potential in aqueous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rom 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La in pyrolysis functioned as accelerating lignin decomposition via condensing –OH, breaking aliphatic C–H and aromatic rings on lignin, cutting the links of C-O-C among the monomers in lignocellulose. LaCl3 was finally converted to La2O3 in biochar after pyro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olysis involvement biomass sorption kinetics converted finally producing facilitate lignin
原文传递
种植密度和氮添加对拟南芥生物量产量和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Zheng-Bing Yan Di Tian +5 位作者 Han-Yue Huang Yuan-Feng Sun Xing-Hui Hou Wen-Xuan Han Ya-Long Guo Jing-Yun Fa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种植密度和氮供应量可以影响植物的生存和养分利用策略,但这两个因子对植物生长和元素平衡的交互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研究对象开展控制实验,设置4个种植密度和4个氮添加水平的组合处理,探究了植... 种植密度和氮供应量可以影响植物的生存和养分利用策略,但这两个因子对植物生长和元素平衡的交互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研究对象开展控制实验,设置4个种植密度和4个氮添加水平的组合处理,探究了植物生物量产量(用总生物量和生物量分配来表征)和养分利用策略(用叶片氮磷计量来表征)的相应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密度关系受到氮供应量的调控,在低氮水平下呈负相关关系,而在高氮水平下呈现近似最终产量恒定的趋势。过量的氮添加在低密度下抑制植物生长,而这种负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得到缓解。根冠比在低氮水平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高氮水平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比种植密度,氮供应量对叶片氮磷计量特征存在更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叶片氮含量(或磷含量)呈现增加(或降低)的趋势,导致这两种元素浓度间存在负相关幂律关系。总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氮供应量和种植密度对拟南芥的生物量产量和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存在交互作用。因此,今后预测植物在养分变化下的种间竞争时需要考虑这两个因子间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最终产量恒定 生物量分配 氮供应量 种植密度 植物化学计量 幂律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