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市大气PM_(2.5)中五种金属成分复合暴露对人群死亡风险的影响
1
作者 伍亚 邹凤娟 +6 位作者 沈明辉 刘洋 洪千淇 于天一 马文军 刘晓波 朱穗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9期752-761,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估哈尔滨市大气PM_(2.5)中金属成分复合暴露对人群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及联合效应大小。方法基于监测系统收集哈尔滨市2013—2018年每日死亡数据、每日气象和大气污染物数据。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_(2.5))并进行金属成分浓度测... 目的定量评估哈尔滨市大气PM_(2.5)中金属成分复合暴露对人群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及联合效应大小。方法基于监测系统收集哈尔滨市2013—2018年每日死亡数据、每日气象和大气污染物数据。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_(2.5))并进行金属成分浓度测定,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大气PM_(2.5)中每日金属成分浓度。运用分位数g计算回归(quantile g-computation,qgcomp)估计大气PM_(2.5)中金属成分复合暴露对非意外、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联合效应,并探索敏感暴露人群,最后采用加权分位数和回归(weighted quantile sum regression,WQS)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2013—2018年期间,哈尔滨市非意外、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日均死亡人数的中位数(M)分别为75、42和7例。大气PM_(2.5)多种金属成分复合暴露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非意外死亡的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RR)为1.026(95%CI:1.010~1.043);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RR值为1.038(95%CI:1.016~1.060)。分层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和≥60岁人群为大气PM_(2.5)金属复合暴露的敏感人群。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上述研究结果较稳健,且金属As对人群死亡贡献的权重最大。结论大气PM_(2.5)中金属成分复合暴露可增加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发生风险,且男性和≥60岁人群是金属复合暴露的敏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金属成分 复合暴露 死亡风险
下载PDF
2022年南京市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2
作者 韦丽 孙凤霞 +4 位作者 张艺 许珊珊 唐彦钊 贾云飞 熊丽林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特征,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于2022年每月10—16日分别在江北新区和江宁区2个监测点开展PM_(2.5)和PAHs采样,分别采用称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特征,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于2022年每月10—16日分别在江北新区和江宁区2个监测点开展PM_(2.5)和PAHs采样,分别采用称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M_(2.5)和PAHs含量,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PAHs的致癌风险。结果不同季节PM_(2.5)、PAHs和B[a]P的浓度存在差异(P<0.01),其中PM_(2.5)、PAHs浓度均是冬、春季高于夏、秋季,B[a]P浓度春季高于夏、秋季。两个监测点PAHs、B[a]P年均浓度、春季、夏季浓度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江北新区均高于江宁区。两个监测点含量最高的多环芳烃是5环、其次是4环和6环。两个监测点3环、4环、5环、6环PAHs年均浓度均不同(P均<0.05),江北新区高于江宁区。PAHs年浓度中位数值对两个监测点人群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均大于1.0×10^(-6)。PAHs年浓度95分位数对人群的年龄段超额致癌风险除江宁区0~2岁年龄段人群外,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超额致癌风险均大于1×10^(-6)。结论南京市两个监测点大气PM_(2.5)中PAHs分布存在季节和地区差异,具有潜在的超额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多环芳烃(PAHs)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Effects of Lianhua Qingwen on Pulmonary Oxidative Lesions Induced by Fine Particulates(PM2.5) in Rats 被引量:4
3
作者 Fen Ping Zhen-sheng Li +2 位作者 Feng-rui Zhang De-xin Li Shu-zhi Ha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33-238,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Lianhua Qingwen on pulmonary injury induced by fine particulates PM2.5 in rats. Methods Fine particulates suspended in the environment were coll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Lianhua Qingwen on pulmonary injury induced by fine particulates PM2.5 in rats. Methods Fine particulates suspended in the environment were collected. Forty-eight healthy adult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 with 8 rats in each group. Four groups of rats were exposed to PM2.5 by intratracheally dripping suspensions of fine particulates PM2.5(7.5 mg/kg) as dust-exposed model rats. Among them 24 rats in three groups received Lianhua Qingwen treatment(crude drug) at a dose of 2 g/kg, 4 g/kg, 8 g/kg per day for 3 days before dust exposure and were defined as low-dose, middle-dose and high-dose Lianhua Qingwen treatment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other dust-exposed model rats without treatment were assigned as PM2.5 control group. The un-exposed rats were set as saline control group(1.5 ml/kg saline) and blank control group. All rats were killed after 24 hours of the exposure. Lung tissue, serum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 were collected. The levels of malonaldehyde(MDA),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in blood serum and BALF,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in blood surum were measured using fluorescent quantitation PCR; Expression of NF-E2-related factor 2(NRF-2), heme oxygenase 1(HO-1) and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 in lung tissues were measured using Western blot.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ung tissues in each group were also examined. Results Pathology revealed thickened alveolar septum, congestion of capillary, interstitial edema and infiltration of lymphocyte and neutrophil surrounding bronchiole in the PM2.5 control group, which weresignificantly relieved in the Lianhua Qingwen treatment groups. Compared to the blank and saline control groups, the PM2.5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LDH and MDA(p<0.01) and lower level of GSH-PS(p<0.01) in BALF,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LDH and MDA(p<0.05) and lower level of GSH-PS(p<0.05) in rat serum. The levels of MDA in blood serum and BALF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each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PM2.5 control group(all P<0.05). In both middle-dose and high-dose treatment group the measurements of LDH in serum and BALF as well as GSH-PX in serum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ose of PM2.5 control group(all P<0.05). Expressions of NRF-2, HO-1 and NQO1 in lung tissu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middle-dose and high-dos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PM2.5 control group(all P<0.05). Conclusion Fine particulates PM2.5 in environment may induce pulmonary oxidative lesions in rats. Middle-dose and high-dose Lianhua Qingwen has antagonist effece on the injuries induced by fine particul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particulates (pm2.5) PULMONARY lesion OXIDATIVE stress Lianhua QINGWEN RATS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预测方法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容硕 谢沛远 +5 位作者 陈宏飞 杨清荣 关民普 马南 尉鹏 朱仁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细颗粒物(PM_(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以及臭氧(O_(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为进一步准确预测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并探明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使用2018−2022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子逐时数据,结合...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细颗粒物(PM_(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以及臭氧(O_(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为进一步准确预测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并探明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使用2018−2022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子逐时数据,结合统计学单因素分析和机器学习LightGBM模型多因素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长时间序列数据的PM_(2.5)与O_(3)浓度预测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训练后的LightGBM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M_(2.5)污染,准确率达80.8%;对O_(3)污染预测的准确率为52.5%.②郑州市大气PM_(2.5)浓度与气压呈正相关,与比湿和环境温度均呈负相关;大气O_(3)8 h滑动平均浓度(O_(3)-8 h浓度)与比湿和太阳辐射均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③有利的气象条件可能是2021年PM_(2.5)年均浓度得到显著改善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促使2021年和2022年6月O_(3)月评价值(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90百分位浓度)有所上升.研究显示,这种基于长时间序列的综合分析方法适用于大气PM_(2.5)与O_(3)浓度的气象因子影响分析,也能有效预测PM_(2.5)与O_(3)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控 细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气象因素 机器学习 郑州市
下载PDF
汾渭平原PM_(2.5)和O_(3)污染导致的健康效应及情景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永佩 宋晓伟 +3 位作者 朱晓东 王京伟 程鹏 毕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6-707,共12页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选取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区域汾渭平原作为研究区,分析2014-2021年PM_(2.5)和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健康效应,并估算2030年实现不同减排标准的潜在健康效益....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选取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区域汾渭平原作为研究区,分析2014-2021年PM_(2.5)和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健康效应,并估算2030年实现不同减排标准的潜在健康效益.结果表明:①2014-2021年汾渭平原PM_(2.5)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而O_(3)年均浓度却呈波动上升趋势,PM_(2.5)和O_(3)复合污染天数下降趋势显著.②归因于PM_(2.5)污染的早逝人数和经济损失均呈下降趋势;而归因于O_(3)污染的早逝人数及经济损失均呈上升趋势,2021年归因于O_(3)污染的全因、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早逝人数较2014分别增加了60.36%、11.94%和74.32%,经济损失增加了136.60%、65.18%和157.20%,其中西安市和洛阳市健康风险与经济损失问题相对突出.③若2030年PM_(2.5)和O_(3)年均浓度均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汾渭平原归因于PM_(2.5)和O_(3)的早逝人数较2021年将分别下降15.99%和2.71%,而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健康经济损失将分别增加6.39×10^(8)元(95%CI:5.20×10^(8)~7.56×10^(8)元)和30.05×10^(8)元(95%CI:16.17×10^(8)~43.26×10^(8)元);若进一步将PM_(2.5)和O_(3)浓度降至更低,可进一步避免早逝人数的增加,且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显示,汾渭平原PM_(2.5)治理有所成效,但是O_(3)污染问题凸显,其导致的健康死亡人数及经济损失均呈上升趋势,应保证达到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高目标标准,才能有效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汾渭平原 健康效益 情景预测
下载PDF
2021年菏泽市大气PM_(2.5)中金属和类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6
作者 张慧 张翠霞 +3 位作者 张惠珠 李大磊 王颖 李仁波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03-608,616,共7页
目的探讨菏泽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来源,并评估其人群健康风险。方法在菏泽市牡丹区、定陶区分别设置1个大气PM_(2.5)采样点,于2021年每月10-16日采集大气PM_(2.5)滤膜样品并检测分析样品中锑(Sb)、... 目的探讨菏泽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来源,并评估其人群健康风险。方法在菏泽市牡丹区、定陶区分别设置1个大气PM_(2.5)采样点,于2021年每月10-16日采集大气PM_(2.5)滤膜样品并检测分析样品中锑(Sb)、砷(As)、铅(Pb)、锰(Mn)等12种金属和类金属含量;运用富集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推测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可能来源;依据《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WS/T 777-2021)风险评估模型,对儿童、成人经吸入途径吸入金属和类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菏泽市大气PM_(2.5)质量浓度为61.0μg/m 3,两区大气PM_(2.5)中金属和类金属质量浓度排在前四位的为:铝(Al)>锰(Mn)>铅(Pb)>铬(Cr),从季节分布变化特征看,多数金属和类金属浓度在不同季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春季高于夏秋季。健康风险评估显示,Mn在儿童人群非致癌风险HQ>1,其它金属和类金属非致癌风险HQ在各年龄人群均<1,As、Cr致癌风险值CR分别在3.8×10^(-6)~5.1×10^(-6)、2.7×10^(-6)~3.6×10^(-6)之间,As、Cr在儿童、成年人群均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结论菏泽市通过呼吸途摄入PM_(2.5)中的As、Cr对人群健康存在潜在健康风险,应作为重点关注的元素从源头上予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元素 来源分析 健康风险
下载PDF
2016—2022年珠三角地区PM_(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7
作者 牛计伟 李晓恒 +4 位作者 季佳佳 刘宁 张振 裴迎新 施小明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31-437,447,共8页
目的评价多环芳烃暴露的人群健康风险,了解珠三角地区大气PM_(2.5)及其中16种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方法2016—2022年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佛山及珠海市选10个区设置10个监测点,每月10—16日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测定PM_(... 目的评价多环芳烃暴露的人群健康风险,了解珠三角地区大气PM_(2.5)及其中16种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方法2016—2022年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佛山及珠海市选10个区设置10个监测点,每月10—16日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测定PM_(2.5)及其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分析多环芳烃污染来源,使用BaP毒性当量法评价多环芳烃呼吸暴露途径的人群健康风险。结果2016—2022年珠三角地区PM_(2.5)逐年平均浓度(x±s)分别为(57.45±29.66)、(51.26±35.69)、(43.86±33.17)、(40.53±24.70)、(29.26±34.27)、(31.57±24.91)、(30.17±21.06)μg/m^(3),呈下降趋势(Z=-29.83,P<0.01),PM_(2.5)中多环芳烃平均浓度(x±s)分别为(6.23±6.29)、(5.17±6.95)、(4.00±4.46)、(3.34±3.93)、(2.52±2.92)、(3.05±4.30)、(2.65±2.60)ng/m^(3),浓度虽然降低近60%,但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多环芳烃16种成分除萘(NAP)外均呈下降趋势(P<0.05),2018—2022年PM_(2.5)中多环芳烃致癌效应健康风险CR值M(P_(25),P_(75))为5.35×10^(-7)(2.54×10^(-7),1.21×10^(-6)),自第69百分位数开始大于1×10^(-6),第99百分位数为9.19×10^(-6),均小于1×10^(-4)。结论珠三角地区四城市大气PM_(2.5)污染整体呈不断改善趋势,四城市中临海的深圳和珠海市优于佛山和广州市,PM_(2.5)与多环芳烃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逐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多环芳烃污染主要是本地源排放所致,存在石化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石油挥发和有机物质燃烧等多重来源,不同城市多环芳烃污染构成和来源并不完全一致,且高温燃煤对多环芳烃浓度变化有重要影响。珠三角地区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宜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细颗粒物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PM_(2.5)有机提取物经由铁死亡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8
作者 王盟盟 龙玥含 +5 位作者 陈圆圆 顾雯 王超 石莹 唐宋 段链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03-311,361,共10页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PM_(2.5))有机提取物能否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铁死亡。方法通过索氏提取法提取PM_(2.5)中有机物作为受试物,使用BEAS-2B细胞,以0.1%DMSO溶液作为溶剂对照,染毒于不同剂量(2.5、5、10和20μg/mL)的PM_(2.5)有机提取物...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PM_(2.5))有机提取物能否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铁死亡。方法通过索氏提取法提取PM_(2.5)中有机物作为受试物,使用BEAS-2B细胞,以0.1%DMSO溶液作为溶剂对照,染毒于不同剂量(2.5、5、10和20μg/mL)的PM_(2.5)有机提取物构建细胞染毒模型;使用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构建铁死亡干预模型。通过吸光度法检测PM_(2.5)有机提取物染毒后BEAS-2B细胞存活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浓度;通过荧光法检测细胞内Fe2+含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和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含量;通过qRT-PCR方法检测铁死亡相关基因(如GPX4、SLC7A11、ACSL4、FTL和TFRC等)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_(2.5)有机提取物染毒24 h后,当染毒剂量为10μg/mL时,细胞内Fe2+含量、ROS含量、LPO含量和MDA浓度均出现显著上升;而GSH浓度出现显著下降;qRT-PCR结果显示,细胞暴露于20μg/mL PM_(2.5)有机提取物时,细胞内铁死亡相关基因GPX4显著下调,SLC7A11、ACSL4、FTL和TFRC出现显著性上调。干预实验中,使用铁死亡特异性抑制剂Fer-1干预后上述变化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M_(2.5)有机提取物可能通过诱导细胞铁死亡导致呼吸系统细胞损伤,进而对肺组织产生潜在健康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有机提取物 铁死亡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肺损伤
下载PDF
常州市大气PM_(2.5)中金属元素浓度变化、来源及健康风险-以武进区监测点为例
9
作者 易仁玲 陈志永 +1 位作者 王珂 陈小岳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7期578-584,596,共8页
目的探讨常州市武进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金属元素浓度变化、来源及健康风险。方法2016-2022年,每月定期采集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PM_(2.5)中的金属元素质量浓度进行检测,采用富集... 目的探讨常州市武进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金属元素浓度变化、来源及健康风险。方法2016-2022年,每月定期采集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PM_(2.5)中的金属元素质量浓度进行检测,采用富集因子(EF)法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金属来源进行分析,并评估金属元素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结果2016-2022年共采集610份有效样品,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M(P_(25),P_(75))依次为70(40,110)、54(41,79)、56(38,85)、54(41,76)、41(28,58)、40(28,60)和39(28,54)μg/m^(3),整体上呈递减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金属元素浓度整体上表现为:铝>锰>铅>铬>镍>锑>镉,除铬元素外,其他元素浓度均表现为冬春季高的特点;除锰的EF值在10~100之间,其他元素的EF值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大于100的情况。PCA结果显示,因子1由锑、铝、镉、铅和锰组成,因子2由铬组成,因子3由镍组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2.91%、15.46%和10.95%。各元素的危害商(hazard quotient,HQ)整体上从高到低依次为:锰>镍>镉>铝>铬>锑,按中位数浓度计算,各元素HQ值均小于1,铬的致癌风险(carcinogenic risk,CR)均大于10^(-6),镉在2016和2018年的CR值大于10^(-6);按第95百分位数浓度计算,锰的HQ值均大于1,铬、镉和镍的CR值均大于10^(-6)。结论2016-2022年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中多数金属元素浓度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主要来源有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煤炭燃烧、钢铁工业和航运排放,高浓度锰存在非致癌风险,而铬、镉和高浓度镍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金属元素 富集因子 主成分分析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妊娠期PM_(2.5)暴露与足月低体重儿的关联分析
10
作者 李思思 张艳赏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42-145,169,共5页
目的探讨孕期各阶段PM_(2.5)暴露与足月低体重儿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河北省22个危重孕产妇监测点分娩的118783名孕产妇住院资料,并收集其孕期各阶段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根据足月新生儿是否低体重儿... 目的探讨孕期各阶段PM_(2.5)暴露与足月低体重儿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河北省22个危重孕产妇监测点分娩的118783名孕产妇住院资料,并收集其孕期各阶段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根据足月新生儿是否低体重儿,将其分为足月低体重儿组和足月非低体重儿组,比较两组的孕期PM_(2.5)暴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对足月低体重儿患病的影响。结果足月低体重儿组孕期各阶段PM_(2.5)暴露水平明显高于足月非低体重儿组(P<0.05);妊娠期暴露于PM_(2.5)会增加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全孕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PM_(2.5)暴露浓度每增加10μg/m3,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9%、1.6%、1.7%、1.5%;高龄妊娠、低龄妊娠、产检次数少、初产、多产次(产次≥2)、多胎妊娠、胎儿女性、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心脏病均为足月低体重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高浓度PM_(2.5)暴露会显著增加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应注意做好孕期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重儿 空气污染 pm_(2.5) 细颗粒物
下载PDF
大气PM_(2.5)长期暴露与肾功能的关联研究
11
作者 欧阳逸馨 谢文涵 +5 位作者 李元 苏宇腾 薛咏茜 李舒婷 胡美玲 刘相佟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评估长期暴露于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5种成分(黑炭、铵盐、硝酸盐、有机物、硫酸盐)对肾功能的长期效应。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 目的评估长期暴露于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5种成分(黑炭、铵盐、硝酸盐、有机物、硫酸盐)对肾功能的长期效应。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和2015年的数据,纳入5696名中老年人,使用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ayesian kernel machine regression,BKMR)方法探究黑炭、铵盐、硝酸盐、有机物和硫酸盐5种PM_(2.5)成分对肾功能的单独效应、交互效应和联合效应。结果2011—2015年慢性肾脏病发生率为5.53%。有机物、黑炭、硝酸盐和硫酸盐的后验包含概率(posterior inclusion probabilities,PIP)值均为1.000,对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影响较大。当其余4种变量固定在第25,50和75百分位时,有机物每增加1个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效应值分别为-9.18(95%CI:-40.16,21.80),-61.57(95%CI:-87.50,-35.64),10.24(95%CI:-16.53,37.01);黑炭每增加1个IQR,eGFR水平分别上升16.67(95%CI:-12.50,45.84),33.30(95%CI:10.30,56.30),53.40(95%CI:25.00,81.80);硫酸盐每增加1个IQR,eGFR水平与其呈负相关,效应值分别为-89.83(95%CI:-161.17,-18.47),-73.28(95%CI:-102.49,-44.47),-22.76(95%CI:-91.42,45.90)。PM_(2.5)组分联合效应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总体呈负相关。结论有机物单独暴露与中老年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水平降低相关,PM_(2.5)混合物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关联,对慢性肾脏病具有正联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核机器回归 细颗粒物 慢性肾脏病 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绿地暴露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关联研究及PM_(2.5)的中介效应
12
作者 李盼弟 李冰潇 +5 位作者 温馥源 屈艾彬 齐涵 孙源 杨晓俊 张玲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目的描述我国社区自然人群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ardiovascular metabolic disease,CMD)的流行现状,探讨绿地暴露与CMD的关联及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2019年... 目的描述我国社区自然人群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ardiovascular metabolic disease,CMD)的流行现状,探讨绿地暴露与CMD的关联及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2019年“京津冀地区生活社区自然人群慢性病队列研究”的社区自然人群(≥18岁),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评估人群的绿地暴露水平。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绿地暴露与CMD的关联性分析,并分析PM_(2.5)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36429名研究对象中男16095名(44.2%),女20334名(55.8%);年龄18~92岁,平均(51.3±14.7)岁;其中CMD患者18025例,患病率为49.5%;同时患两种及以上CMD患者6232例(17.1%),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最高,为2584例(7.1%)。绿地与CMD呈负相关(主模型:NDVI500m,OR=0.951,95%CI:0.908~0.995;EVI500m,OR=0.907,95%CI:0.844~0.975)。PM_(2.5)在NDVI500m、EVI500m与CMD关联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7.300%、22.370%。结论我国社区自然人群CMD患病率较高,较高的绿地暴露水平与自然人群CMD患病风险呈负相关,PM_(2.5)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增加居民住宅周围绿地可能是预防社区自然人群CMD患病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 绿地 细颗粒物 社区自然人群 中介效应
下载PDF
2023年春节期间宿迁市PM_(2.5)化学组分特征与来源解析
13
作者 周子尧 刘昌威 +1 位作者 王亮 田军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4期31-33,39,共4页
2023年春节期间(1月18日—25日),宿迁市发生了一次短时PM_(2.5)重度污染,利用宿迁市环境空气国控监测站、大气超级站、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等对PM_(2.5)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对颗粒物的主要组分进行来源解析,探讨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 2023年春节期间(1月18日—25日),宿迁市发生了一次短时PM_(2.5)重度污染,利用宿迁市环境空气国控监测站、大气超级站、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等对PM_(2.5)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对颗粒物的主要组分进行来源解析,探讨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节期间整体空气质量良好,峰值出现在21日22时—22日0时(除夕夜),PM_(2.5)浓度范围为165~206μg/m^(3),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各项化学组分抬升明显,二次有机物占比明显抬升。烟花爆竹燃放指征重金属元素在除夕夜前后变化幅度较大,PM_(2.5)小时均值同步上升3.0倍,K^(+)和Cl^(-)浓度多次出现同时突升,重金属元素和离子元素双重佐证了烟花爆竹燃放助推了颗粒物浓度高值。由于烟花燃放特征离子与本地扬尘源特征离子存在共性(Al^(+)、Ba^(+)、Mg^(+)等矿物质成分),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主要表现为扬尘源对大气颗粒物贡献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烟花燃放 春节 化学组分 来源解析
下载PD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10 and PM2.5) and Its Health Effects during the Haze Event in Malaysia
14
作者 Afiqah Ma’amor Norazian Mohamed Noor +5 位作者 Izzati Amani Mohd Jafri Nur Alis Addiena Ahmad Zia Ul Saufie Nor Azrita Amin Madalina Boboc Gyorgy Deak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 Research》 2023年第4期26-47,共22页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and compare levels of particulate matter(PM10 and PM2.5)in urban and industrial areas in Malaysia during haze episodes,which typically occur in the south west monsoon season.The high concentr...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and compare levels of particulate matter(PM10 and PM2.5)in urban and industrial areas in Malaysia during haze episodes,which typically occur in the south west monsoon season.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 are mainly due to pollution from neighbouring countries.Daily PM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sed for urban and industrial areas including Alor Setar,Tasek,Shah Alam,Klang,Bandaraya Melaka,Larkin,Balok Baru,and Kuala Terengganu in 2018 and 2019.The analysis employed spatiotemporal to examine how PM levels were distributed.The data summary revealed that PM levels in all study areas were right-skewed,indicating the occurrence of high particulate events.Significant peaks in PM concentrations during haze events were consistently observed between June and October,encompassing the south west monsoon and inter-monsoon periods.The study on 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es primarily focused on Selangor.Analysis revealed that Klang had the highest mean number of inpatient cases for acute exacerbation of bronchial asthma(AEBA)and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with values of 260.500 and 185.170,respectively.Similarly,for outpatient cases of AEBA and AECOPD,Klang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values of 41.67 and 14.00,respectively.Shah Alam and Sungai Buloh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ases during periods of biomass burning.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PM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ospital admissions,particularly from June to September,as shown in the bar diagram.Haze episodes were associated with more healthcare utilization due to haze-related respiratory illnesses,seen in higher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visits(p<0.05).However,seasonal variability had minimal impact on healthcare utilization.These findings offer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PM levels during historic haze episodes,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authorities to develop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mitigation of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haze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ZE particulate matter(pm10 and pm2.5) AEBA and AECOPD Spatial variability
下载PDF
山柰酚改善细颗粒物PM2.5诱导的老龄大鼠肺损伤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峥业 魏玉梅 +1 位作者 牛森 陈大贵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3期487-492,共6页
目的细颗粒物(PM2.5)被认为与多种呼吸系统问题有关,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显著。本研究旨在探索山柰酚是否可以治疗PM2.5诱导的老龄大鼠肺损伤,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16个月龄)被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PM2.5暴露组... 目的细颗粒物(PM2.5)被认为与多种呼吸系统问题有关,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显著。本研究旨在探索山柰酚是否可以治疗PM2.5诱导的老龄大鼠肺损伤,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16个月龄)被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PM2.5暴露组和PM2.5暴露+山柰酚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PM2.5暴露持续时间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肺功能、肺形态、炎症程度以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2.5暴露导致老龄大鼠发生显著的肺损伤,表现为明显的肺功能受损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6浓度增加,血液中炎性细胞比例改变,肺组织中TLR4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磷酸化水平增加。山柰酚的治疗则呈剂量依赖性地改善了PM2.5所致肺功能损伤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抑制炎性因子分泌和炎症细胞比例失衡,抑制了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山柰酚能够对PM2.5暴露引起的老龄大鼠肺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和结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损伤 细颗粒物pm2.5 山柰酚 TLR4/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合肥市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源解析及致癌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葛成相 沈彤 +5 位作者 张霞 李四生 李昌安 刘梓凯 汪岩 陈轶群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04-212,共9页
目的分析合肥市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分布的时空和季节性变化,解析其来源,并评价其致癌风险。方法采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合肥市大气PM_(2.5),利... 目的分析合肥市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分布的时空和季节性变化,解析其来源,并评价其致癌风险。方法采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合肥市大气PM_(2.5),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PM_(2.5)中16种PAHs进行检测,用诊断比率法(diagnostic ratios,DR)和正矩阵因式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解析PAHs的来源,并评价其终生致癌风险。结果合肥大气PM_(2.5)中总多环芳烃(ΣPAHs)的浓度范围0.24~39.85 ng/m^(3)。ΣPAHs平均浓度为冬季(8.12 ng/m^(3))>秋季(5.22 ng/m^(3))>春季(4.42 ng/m^(3))>夏季(3.17 ng/m^(3)),其中冬季浓度是夏季的2.56倍;几乎所有样品蒽/(蒽+菲)比值均大于0.1;汽油和煤炭燃烧对排放的贡献分别为25.7~49.4%、和29.7~39.0%;冬季成人和儿童的总致癌风险平均值分别为5.24×10^(-9)和0.89×10^(-9)。结论合肥市大气PM_(2.5)中ΣPAHs含量呈现季节性变化,呈冬季较高,其主要来源为汽油、汽车尾气和煤炭的燃烧,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_(2.5)) 多环芳烃(PAHs) 分布特征 源解析 致癌风险评价
下载PDF
气温与PM_(2.5)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四城市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衍新 孙文 +1 位作者 杜英林 张晓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四城市气温与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分别收集四城市部分医院内科2019—2021年逐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以及气象、大气PM_(2.5)等逐日监测资料,对气象因素、PM_(2.5)、人群呼吸系... 目的探讨山东省四城市气温与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分别收集四城市部分医院内科2019—2021年逐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以及气象、大气PM_(2.5)等逐日监测资料,对气象因素、PM_(2.5)、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分布式滞后非线性模型估计气温与大气PM_(2.5)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影响,利用超额相对风险(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评估大气PM_(2.5)与气温之间的潜在交互作用。结果日均气温与PM_(2.5)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71(P<0.01);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与日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与PM_(2.5)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059、-0.056、0.10(P<0.01);济南市日均气温和PM_(2.5)之间存在拮抗交互作用,其RERI值及95%CI为-0.11(-0.15,-0.08);淄博、滨州、菏泽三城市日均气温和PM_(2.5)之间表现为协同交互作用,其RERI值及95%CI分别为0.04(0.04,0.04)、0.10(0.10,0.11)、0.03(0.02,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平均气温对PM_(2.5)所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可能存在修饰作用,且二者的交互效应可能存在地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细颗粒物(pm_(2.5)) 呼吸系统疾病就诊 交互作用
下载PDF
江苏省大气PM_(2.5)对人群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急性效应研究
18
作者 俞浩 朱方瑜 +3 位作者 万亚男 汪庆庆 丁震 周金意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830-835,共6页
目的估计江苏省大气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急性效应。方法数据使用江苏省13个设区市2016—2021年的环境监测、气象监测和居民死亡监测的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和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关... 目的估计江苏省大气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急性效应。方法数据使用江苏省13个设区市2016—2021年的环境监测、气象监测和居民死亡监测的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和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关联。使用多元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多个城市PM_(2.5)与死亡风险的效应值。结果2016—2021年江苏省大气PM_(2.5)的日均质量浓度M(P_(25),P_(75))为43.1(2.0,333.6)μg/m^(3),神经系统疾病日均死亡人数M(P_(25),P_(75))为32(11,75)例。单污染物模型显示,lag07 d时PM_(2.5)对人群神经系统疾病日死亡的影响最大,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全人群神经系统疾病日死亡数增加1.26%(95%CI:0.57%,1.95%)。双污染物模型中,效应值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对PM_(2.5)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急性死亡较为敏感。PM_(2.5)与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表现为非线性无阈值。结论大气PM_(2.5)的短期暴露可增加人群每日神经系统疾病的死亡,PM_(2.5)对急性死亡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神经系统疾病 死亡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森林对大气PM_(2.5)的削减量及其占大气PM_(2.5)总量比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家馨 韩立建 +3 位作者 张志明 周伟奇 李伟峰 钱雨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40-2649,共10页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是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限制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PM_(2.5)去除的自然途径有两种,分别是干沉降和湿沉降,其中干沉降占据主导作用,且干沉降的过程和效率与城市森林紧...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是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限制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PM_(2.5)去除的自然途径有两种,分别是干沉降和湿沉降,其中干沉降占据主导作用,且干沉降的过程和效率与城市森林紧密关联。目前针对城市森林对干沉降作用的研究主要是在小尺度中从不同树种、不同群落结构、不同景观类型等角度来估算并比较其滞尘量,较少关注其占空气污染总量的比率,从而可能影响对城市森林滞尘服务能力的判断。因此,利用城市森林效益(Urban Forest Effect,UFORE)模型中的大气污染干沉降模块的核心算法,以2015年为例,估算了我国主要城市辖区的城市森林一年内对大气中的PM_(2.5)削减量以及其占空气中PM_(2.5)污染总量的比重。结果显示:(1)2015年全国主要城市单位绿地面积日均滞尘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其中北京30.47mg/m^(2),苏州24.63mg/m^(2),沈阳28.55mg/m^(2)。(2)城市森林的滞尘效果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冬季滞尘量明显高于夏季,而夏季滞尘率高于冬季。(3)虽然滞尘总量较大,但城市森林对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滞尘量占空气PM_(2.5)污染总量的最大值不到4%,凸显出客观认识城市森林滞尘作用的必要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大气污染的生态解决方案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细颗粒物(pm_(2.5)) 城市森林效益模型 绿地滞尘
下载PDF
2016—2020年南昌市大气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文斌 鲁柯柯 +5 位作者 何加芬 付俊杰 武昊 何文鑫 卢飞豹 宋孝光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评估南昌市大气PM_(2.5)短期暴露所致人群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的风险。方法收集2016—2020年南昌市大气污染物、气象及死因监测资料,采用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循环系统超额死亡的影响。结果2016—2... 目的评估南昌市大气PM_(2.5)短期暴露所致人群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的风险。方法收集2016—2020年南昌市大气污染物、气象及死因监测资料,采用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循环系统超额死亡的影响。结果2016—2020年,南昌市PM_(2.5)年均浓度为37.68μg/m^(3),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50664人。PM_(2.5)短期暴露所致全人群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707人,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1.40%,PM_(2.5)每升高10μg/m^(3),男性、女性和≥64岁人群超额死亡危险度分别升高1.11%(95%CI:0.30%,1.92%)、1.64%(95%CI:0.79%,2.49%)和1.36%(95%CI:0.66%,2.07%)。结论南昌市大气PM_(2.5)浓度升高会增加男性、女性和65岁及以上人群循环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循环系统疾病 时间序列分析 超额死亡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