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history dominantly regulates fine root lifespan in tree species across the world
1
作者 Xingzhao Huang Zhouying Lu +6 位作者 Fangbing Li Yang Deng Fangfang Wan Quancheng Wang Fousseni Folega Jinsong Wang Zijian Guo 《Forest Ecosystems》 SCIE 2024年第4期516-525,共10页
Understanding the drivers of variations in fine root lifespan is key to informing nutrient cycling and productivity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However,the general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forest fine root lifespan ... Understanding the drivers of variations in fine root lifespan is key to informing nutrient cycling and productivity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However,the general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forest fine root lifespan at the global scale are still limited.We compiled a dataset of 421 fine root lifespan observations from 76 tree species globally to assess phylogenetic signals among species,explor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ne root lifespan and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and quantifi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hylogeny,root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s,climatic and edaphic factors in driving global fine root lifespan variations.Overall,fine root lifespan showed a clear phylogenetic signal,with gymnosperms having a longer fine root lifespan than angiosperms.Fine root lifespan was longer for evergreens than deciduous trees.Ectomycorrhizal(ECM)plants had an extended fine root lifespan than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plants.Among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fine root lifespan was the longest in the boreal zone,while it did not vary between the temperate and tropical zone.Fine root lifespan increased with soil depth and root order.Furthermore,the analysis of relative importance indicated that phylogeny was the strongest driver influencing the variation in forest fine root lifespan,followed by soil clay content,root order,mean annual temperature,and soil depth,while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root traits exerted weaker effects.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lobal pattern of fine root lifespan in forests is shaped by the interplay of phylogeny,root trait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se findings necessitat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s of tree evolutionary history in earth system models to predict fine root longevity and its responses to global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root lifespan Trees Phylogeny root order Soil property Climatic factors
下载PDF
扫描根窗法在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晓敏 孙桂琳 +2 位作者 霍常富 于立忠 王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4,共5页
植物根系深藏于地下,由于缺乏有效的观测方法,制约了对根系的了解。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扫描根窗法对落叶松人工林细根长期观测案例,介绍扫描根窗法在野外原位观测细根动态的过程。结果表明:在深秋季节安装根窗,根窗安装扰动... 植物根系深藏于地下,由于缺乏有效的观测方法,制约了对根系的了解。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扫描根窗法对落叶松人工林细根长期观测案例,介绍扫描根窗法在野外原位观测细根动态的过程。结果表明:在深秋季节安装根窗,根窗安装扰动后恢复期为1 a,经过冻融交替和一个生长季后,细根现存量迅速恢复且趋于稳定;通过观察发现吸收根现存量峰值多出现在春季和初夏,而运输根峰值多出现在秋季;野外根窗法与微根管法相比可清晰的观测到细根的完整分枝结构,将高度异质性的细根群体细分为不同根序或功能类型,为区分不同细根功能和分枝等级提供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根管 细根周转 细根寿命 根序 细根构型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凌华 袁一丁 +3 位作者 杨智杰 黄锦学 陈光水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0-1138,共9页
利用微根管技术探讨细根径级、序级、出生季节、土层和林龄对福建南平18年生和90年生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的影响。杉木林细根中值寿命随径级增大而延长,18年生杉木人工林直径d≤0.3 mm、0.3<d≤0.6 mm、0.6<d≤1.0 mm和d>1.0 m... 利用微根管技术探讨细根径级、序级、出生季节、土层和林龄对福建南平18年生和90年生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的影响。杉木林细根中值寿命随径级增大而延长,18年生杉木人工林直径d≤0.3 mm、0.3<d≤0.6 mm、0.6<d≤1.0 mm和d>1.0 mm的细根中值寿命分别为(125±47)d、(158±16)d、(248±18)d和(272±53)d;90年生杉木人工林直径d≤0.3 mm和0.3<d≤0.6 mm的中值寿命分别为(95±20)d和(200±17)d,而0.6<d≤1.0 mm和d>1.0 mm的细根在观测期结束时,其累积存活率仍高于50%。18年生和90年生杉木高序级细根累积存活率都显著高于一级根,一级细根中值寿命分别为(180±13)d和(200±18)d,而高级根在观测期结束时,其累积存活率仍大于50%。18年生杉木秋季出生的细根累积存活率显著高于夏季,90年生杉木冬季和秋季出生的细根累积存活率均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18年生杉木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出生细根的中值寿命分别为(216±16)d、(248±12)d、(172±6)d和125 d;90年生杉木秋季、春季、夏季出生细根中值寿命分别为383 d、(127±23)d和(106±19)d,而冬季出生的细根在观测期结束时累积存活率仍在50%以上。90年生杉木细根累积存活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层深度0<D≤20 cm和20<D≤40 cm细根中值寿命分别为(156±14)d和(241±24)d,而40<D≤60cm土层细根寿命在观测期结束时累积存活率仍在50%以上;18年生不同土层细根累积存活率则均无显著差异,中值寿命分别为(187±19)d、(216±28)d和(120±47)d。不同林龄相同径级或序级细根的存活曲线均无显著差异;除了夏季外,不同季节出生的同生根群存活率曲线在不同林龄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0<D≤20cm、20<D≤40cm土层细根存活曲线在不同林龄间无显著差异,但40<D≤60cm土层的细根存活曲线在不同林龄间则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寿命 杉木 微根管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广西黄冕林场次生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林 罗天祥 +5 位作者 邓坤枚 戴强 黄永 蒋正富 陶明友 曾开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029-2033,共5页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 ,测定了广西黄冕林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 .阔叶林总生物量为 99 96t·hm-2 ,其中地上部分占 6 9 4 1% ,地下部分 (根系 )占30 5 9% .林分叶面积指数为 6 5 0 ...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 ,测定了广西黄冕林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 .阔叶林总生物量为 99 96t·hm-2 ,其中地上部分占 6 9 4 1% ,地下部分 (根系 )占30 5 9% .林分叶面积指数为 6 5 0 .全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为 2 4 6 5t·hm-2 ·年-1,其中地上部分占 4 4 5 4 % ,根系占 5 5 4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生物量 净第一性生产力 细根 叶寿命
下载PDF
森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 被引量:208
5
作者 张小全 吴可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6-138,共13页
随着近 2 0多年来对细根功能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林分细根生物量、生产和周转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成为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研究报道基础上 ,对森林细根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如下 :... 随着近 2 0多年来对细根功能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林分细根生物量、生产和周转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成为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研究报道基础上 ,对森林细根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如下 :细根 (直径 <2~ 5mm)生物量变化在 46~ 2 80 5g·m- 2 之间 ,大部分在 10 0~ 10 0 0g·m- 2 ;细根生物量分别占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和林分总生物量的 3%~ 30 %和 0 .5 %~ 10 % ;北方常绿针叶林平均细根生物量最低 (2 16g·m- 2 ) ,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高 (10 87g·m- 2 )。细根年净生产量 2 0~ 1317g·m- 2 ·a- 1 ,占林分总净初级生产量的3%~ 84% ,大部分在 10 %~ 6 0 % ;从北方森林到温带、亚热带至热带森林 ,细根生产量呈增加趋势 ;针叶林细根生产在总净初级生产中的比例小于阔叶林 (常绿和落叶 )。树木细根生命周期短至数天 ,长达数年。细根年周转率 4.3%~ 2 73.2 % ,阔叶林细根周转率低于针叶林。细根生产和周转是土壤碳和养分的重要来源 ,细根生产向林地输入的生物量占总输入 (细根生产和地上枯落物输入 )的 6 .2 %~ 88.7%。除气候森林类型外 ,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生物量、分布、生产、周转还因季节、土壤类型、立地条件和生长发育阶段而异。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细根 生物量 生产 生命周期 周转
下载PDF
四种不同生活型树种细根寿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水强 王静波 +3 位作者 郝倩葳 王维枫 王琪 詹龙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40-3047,共8页
以4种不同生活型树种(常绿阔叶和针叶树种、落叶阔叶和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根管法现地观测细根的生长动态,比较不同生活型树种细根寿命在种内和种间的差异,探讨影响细根寿命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对理解和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 以4种不同生活型树种(常绿阔叶和针叶树种、落叶阔叶和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根管法现地观测细根的生长动态,比较不同生活型树种细根寿命在种内和种间的差异,探讨影响细根寿命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对理解和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结果表明:(1)细根形态特征(分枝结构和直径)显著影响种内细根寿命,分枝等级越低、直径越小,细根的寿命越短;(2)4个树种的细根寿命表现出明显的土层效应和季节效应,即随土壤深度增加,细根的累积存活率逐渐增加,寿命延长;而不同季节出生的细根其寿命长短模式在树种间不一致,春季或夏季出生的细根寿命要长于秋冬季;(3)常绿树种(柳杉、石栎)的细根寿命要长于落叶树种(池杉、麻栎),同时,针叶树种(池杉、柳杉)的细根寿命要长于阔叶树种(麻栎、石栎)。在同一树种内,细根寿命受细根直径、根系分枝结构、土壤环境因子(土层)等因素显著影响,但在不同树种间,细根寿命可能更依赖于树木生长速率、碳分配模式等树木整体的功能性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细根寿命 影响因子 微根管
下载PDF
增温对林木细根寿命影响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源豪 杜旭龙 +1 位作者 黄锦学 熊德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3-1702,共10页
细根寿命作为林木生长的重要参数,不仅对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影响林木对光合产物的地下分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气候变暖对细根寿命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关注的热点问题,细根寿命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细根寿命作为林木生长的重要参数,不仅对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影响林木对光合产物的地下分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气候变暖对细根寿命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关注的热点问题,细根寿命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将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本文就林木细根寿命对增温的响应特征及其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揭示增温对林木细根寿命的影响。目前已开展的大部分研究认为,增温会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环境、细根形态以及林木物候等指标来影响细根寿命。但细根生长和死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增温对细根寿命影响的研究结果因研究区域自然环境、增温方式和研究对象等因素存在分歧。因此,综合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林木细根寿命的变化对研究地下生态学过程至关重要。今后还应加强以下研究:1)结合多种方式进行地下、地上同时增温,并探索更准确和有效的无损观测方法;2)结合多种观测手段研究增温对细根寿命的影响;3)开展增温对不同树种细根寿命的研究,深入理解不同林木细根寿命对增温的响应机理;4)多角度综合分析增温对细根寿命的影响特征,探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对细根寿命的影响机理;5)增温与其他环境因子对细根寿命交互作用;6)增温后根系层级结构对细根寿命影响;7)增温后根际微生物(细菌、真菌)的改变对细根寿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细根寿命 碳分配 根际环境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于水强 王政权 +2 位作者 史建伟 于立忠 全先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32-2338,共7页
采用微根管技术研究了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影响,探讨两树种细根寿命与氮有效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林地施氮肥后,两树种细根数量都呈减少趋势,细根总体直径增加,分枝程度降低;氮肥使水曲柳细根存活率提高,... 采用微根管技术研究了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影响,探讨两树种细根寿命与氮有效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林地施氮肥后,两树种细根数量都呈减少趋势,细根总体直径增加,分枝程度降低;氮肥使水曲柳细根存活率提高,细根中位值寿命延长105d,而落叶松细根存活率对氮肥反应不敏感;施氮肥对细根寿命的延长效应主要体现在直径较小的一级根、表层(0~15cm)根系和春夏季新生的细根,表明氮肥对高生理活性的细根影响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细根寿命 微根管 水曲柳 落叶松
原文传递
马尾松细根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娜 程瑞梅 +2 位作者 肖文发 刘泽彬 张炜银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9,共5页
根系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条件而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地下器官,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细根作为根系系统中最重要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马尾松是我国速生特有种,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为一体。文中... 根系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条件而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地下器官,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细根作为根系系统中最重要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马尾松是我国速生特有种,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为一体。文中综述了马尾松细根生物量、周转和寿命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树木根系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细根 生物量 周转 寿命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林木根际微生态过程与细根寿命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延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1-148,共8页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地位。细根寿命取决于树种本身,也受控于环境条件。根际作为植物、土壤与微生物三者交互作用的区域,其中的微生态过程对细根寿命的调控具有决定意义。笔者基于当前国内外细根寿命调控的主...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地位。细根寿命取决于树种本身,也受控于环境条件。根际作为植物、土壤与微生物三者交互作用的区域,其中的微生态过程对细根寿命的调控具有决定意义。笔者基于当前国内外细根寿命调控的主要因素,分别从根际碳沉积与根际微生态过程、根系对根际微生物群落构建的影响、根际微生物对细根寿命调控的可能机制3个方面对根际微生物与根系的互作效应,及其对细根寿命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①酚酸介导的植物-微生物化学对话机制是未来根土互作研究的重要领域;②根系与微生物互作主要以光合产物碳作为枢纽,根际碳沉积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在根际的定殖,进而导致根际的微生物群落在组成和结构上与非根际土壤的呈现显著差异;③根土互作过程中由根系和根际微生物产生的信号物质可能对根系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④作为细菌的主要群感信号分子,酰化高丝氨酸内脂(AHLs)可参与调控根系细胞的凋亡;真菌侵染根系后也可能导致根内活性氧(ROS)累积,进而调控根系细胞凋亡。目前未见根际微生物参与根系寿命调控的研究报道。建议进一步构建细菌群落演变-群感信号表达-细根寿命关系模型,以及真菌侵染-活性氧信号内稳态调控-细根寿命关系模型,这些对深入揭示林木细根衰老和凋亡的微生态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微生物互作 细根寿命 细胞程序性死亡 群感信号 活性氧
原文传递
氮添加对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扁刺栲细根生物量、寿命和形态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冠陶 彭勇 +4 位作者 郑军 李顺 彭天驰 邱细容 涂利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1-1050,共10页
细根在植物的养分获取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日益增加的氮沉降改变了土壤pH值和养分可利用性,潜在地影响着细根特性。为揭示氮沉降增加对木本植物细根寿命和形态的影响,于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在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中开... 细根在植物的养分获取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日益增加的氮沉降改变了土壤pH值和养分可利用性,潜在地影响着细根特性。为揭示氮沉降增加对木本植物细根寿命和形态的影响,于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在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中开展每月一次的氮添加试验,共设对照(CK,0 g·m^(-2)·a^(-1))、低氮(LN,5 g·m^(-2)·a^(-1))、高氮(HN,15 g·m^(-2)·a^(-1))3个水平。以该林分建群种扁刺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每月采用微根管技术获取根系影像,室内分析后得到各样地的扁刺栲细根生物量、寿命和形态指标。2014年11月取0-10 cm土壤分析土壤pH值、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扁刺栲0-45 cm土层细根生物量为128.30 g·m^(-3),细根平均寿命范围为113-186天;氮添加处理未显著影响扁刺栲0-45 cm土层细根寿命和生物量;低氮处理显著降低了0-15 cm土层细根根段表面积;高氮处理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pH值。研究表明短期氮添加通过影响该次生林土壤无机氮含量,导致表层土壤酸化,对表层土壤扁刺栲细根的形态特征造成一定的影响;短期氮添加对扁刺栲细根生物量、寿命和深层细根的形态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细根生物量 细根寿命 细根形态 微根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