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福成 何智阔 +1 位作者 吕永源 赵胡瑞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16年5月-2022年11月,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急诊修复15例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通过旋股外侧降支动脉主干或穿支串联断指,完成...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16年5月-2022年11月,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急诊修复15例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通过旋股外侧降支动脉主干或穿支串联断指,完成复杂性断指血运重建,其中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7.0 cm×8.0 cm~12.0 cm×23.0 cm,主干血管缺损长度3.5~10.0 cm,对于合并血管、神经或肌腱缺损者,行血管移植、神经移植或携带阔筋膜张肌重建,合并手部死腔嵌合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术后门诊或微信随访分析患指及皮瓣情况评估并指导锻炼。结果除1例断指再植坏死,其余皮瓣及断指再植全部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断指及皮瓣成活质量良好,皮瓣厚度与周围皮肤接近,质地柔软,无严重瘢痕,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断指指体轻度萎缩,恢复指体外形,功能恢复满意,两点辨别觉达5~11 mm;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植指功能:优3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0%。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急诊修复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利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分支与缺损的主干动脉桥接,实现了重建远端血液循环及覆盖创面的双重功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皮瓣及指体血运重建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through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断指再植 修复
下载PDF
e-Flow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指、趾端微循环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方 赵宝珍 +1 位作者 张会萍 柳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研究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糖尿病患者手指、足趾端微循环状态。方法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e-Flow成像显示末节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获得多普勒指标;用血管... 目的研究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糖尿病患者手指、足趾端微循环状态。方法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e-Flow成像显示末节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获得多普勒指标;用血管像素比估算血管数量。结果①大部分的指、趾甲床动脉走行方向与手指、足趾平行,纵行的动脉间有横行的动脉支穿插吻合。②糖尿病Ⅱ、Ⅲ组末节指、趾腹和甲床内微小动脉稀少,血流频谱呈高阻波形。③糖尿病Ⅰ组指/趾甲床动脉和趾腹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EDV)低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P<0.05/P<0.01);趾甲床动脉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对照组(P<0.05);④糖尿病Ⅱ、Ⅲ组指、趾甲床动脉及趾/指腹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EDV、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对照组(P<0.01/P<0.05);RI高于对照组(P<0.01);⑤糖尿病各组及对照组趾甲床动脉/趾腹动脉PSV、EDV、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同组手指相同指标P<0.01;RI高于同组手指相同指标P<0.05/P<0.01。结论糖尿病早期(病程5年内)即可出现指、趾端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晚期血管数量减少。肢端末梢微血管受损早于肢端缺血症状的出现。趾端血管损害出现较指端更早,程度更重。e-Flow可作为评价肢端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low成像 超声检查 糖尿病 手指及足趾动脉
下载PDF
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断指再植伴环形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周锦明 于鹤 关盛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断指再植伴环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共112指)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60指)和对照组50例(52指)。对照组行侧方皮瓣修复,治疗组行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断指再植伴环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共112指)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60指)和对照组50例(52指)。对照组行侧方皮瓣修复,治疗组行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2组均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P<0.05)。治疗组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P<0.05)。结论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断指再植伴环形缺损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环形软组织缺损 flow-through静脉皮瓣
下载PDF
Fingered Intrusion of Shallow Saucer-shaped Igneous Sills: Insights from the Jiaojiang Sag,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8
4
作者 GUO Rui ZHANG Gongcheng +4 位作者 ZHANG Jinwei ZHAO Xingbin LIU Junbang YUAN Dawei SONG Shu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306-1318,共13页
An extensive suite of igneous sills was intruded into the Tertiary sedimentary section of the Jiaojiang sag, East China Sea. This suite has been well imaged offshore through 2D and 3D seismic surveys, showing a close ... An extensive suite of igneous sills was intruded into the Tertiary sedimentary section of the Jiaojiang sag, East China Sea. This suite has been well imaged offshore through 2D and 3D seismic surveys, show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O2 content in nearby gas discoveries. A new observational model, which incorporates simple upward propagation, simple horizontal propagation, and transgressive propagation, was proposed to interpret these sill intrusions. In this model, the source magma of the saucer-shaped sills was injected from their lowest points near the center. The transgressive propagation can be interpreted as a combination of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ropagation. Most shallow sub-volcanic intrusions in the Jiaojiang sag exhibit fingered characteristics, bo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The vertical fingered propagation produced saucer-shaped sills arranged in the flower style. Along the brims of lower sills could usually be found the upper sills, which are interpreted to have formed simultaneously with or later than the lower feeder sills. In the second type, the chilled paths of the older sills were reutilized by subsequent intrusions. The horizontal fingered propagation formed sheet intrusions that exhibit groove, lobate, tubular, and crevasse splay- like geometry in plan view. In 3D view, the sheet intrusions have still preserved the lower center and higher rim that similar with the sub-rounded saucer-shaped sills. Although fracture propagation may be important, flow inflation was the key mechanism of magma intrusion. Further consideration of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sill formation may help explain the fingered characteristics of sill propa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ucer-shaped sill fingered intrusion feeder relationship lobate sill flow inflation Jiaojiang sag
下载PDF
游离尺动脉腕上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伴动脉缺损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兴奎 李文涛 +6 位作者 张桂红 丁桂友 王斌 谷彬彬 王振楠 董中洋 唐阳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伴动脉缺损,恢复指端血供,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伴动脉缺损患者8例,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所... 目的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伴动脉缺损,恢复指端血供,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伴动脉缺损患者8例,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8例手指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7个月,皮瓣色泽接近正常皮肤,质地、功能良好,感觉得到部分恢复,皮瓣两点辨别觉6~10 mm,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无麻木、疼痛不适。结论游离尺动脉腕上支Flow-through皮瓣不仅可以修复手指缺损创面,同时重建指端血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through皮瓣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动脉缺损 尺动脉腕上支
下载PD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of multiphase flows in porous media:characteristic scales and speed of convergence
6
作者 Nicolás Echebarrena Pablo D.Mininni Gustavo A.Moren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53-167,共15页
We apply a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to data stemming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 fingering instability in a multiphase flow passing through obstacles in a porous medium,to study water injection processe... We apply a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to data stemming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 fingering instability in a multiphase flow passing through obstacles in a porous medium,to study water injection processes in the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We show that the time evolution of a properly defined flow correlation length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onset of the fingering instability.Computation of characteristic lengths for each of the modes resulting from the POD provides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dynamics of the system.Finally,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different viscosity ratios,we show that the convergence of the POD depends non-trivially on whether the fingering instability develops or not.This result has implications on proposed methods to decrease the dimensionality of the problem by deriving reduced dynamical systems after truncating the system’s governing equations to a few POD m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PHASE flow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VISCOUS fingerING POROUS media
下载PDF
尺动脉腕上穿支下行支flow-through皮瓣在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指创面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肖容 王建华 吴毓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7-459,462,共4页
目的报道应用尺动脉腕上穿支下行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6例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固有动脉、神经缺损患者。创面面积(清创后面积)为2.0cm×1.... 目的报道应用尺动脉腕上穿支下行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6例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固有动脉、神经缺损患者。创面面积(清创后面积)为2.0cm×1.0cm^3.5cm×2.4cm,动脉缺损0.8~2.2cm,神经缺损0.8~2.7cm。急诊采用尺动脉腕上穿支下行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为2.3cm×1.2cm^4.3cm×2.8cm。结果6例手指及皮瓣完全成活。5例患者获随访8~24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满意,质地柔软,稍臃肿,弹性佳。手指感觉恢复S2~S3+,两点辨别觉5~11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指,良2指,功能恢复满意。所有患者供区仅可见一线形瘢痕,腕关节屈伸活动、肌力及感觉均正常。结论尺动脉腕上穿支下行支flow-through皮瓣可用于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软组织缺损,能较好地重建手指血运,恢复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腕上穿支 flow-through皮瓣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手指
下载PDF
Flow-through穿支皮瓣在复杂性断指患者再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祖俊 梁再卿 +1 位作者 韦汉鹏 潘学文 《右江医学》 2020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观察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穿支皮瓣在伴有环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复杂性断指患者再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接受断指再植术的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7~44岁,平均(31.3±8.4)岁;右手5例... 目的观察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穿支皮瓣在伴有环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复杂性断指患者再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接受断指再植术的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7~44岁,平均(31.3±8.4)岁;右手5例,左手3例;致伤原因为冲压伤5例,机器绞勒伤2例,热压伤1例;受伤指为示指3例,中指3例,环指1例,小指1例;所有患者患指均有骨、肌腱、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外露并伴有环状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为2.1 cm×0.9 cm^6.2 cm×2.2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5~8.5 h,中位时间3 h。所有患者均采用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穿支皮瓣移植重建断指环状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治疗,术后观察供区愈合、皮瓣成活情况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供区创面均达到了Ⅰ期愈合标准。1例皮瓣出现边缘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皮瓣出现肿胀和水疱,手术后1周自行缓解;其他患者的受区皮瓣、断指均成活,且创面达到Ⅰ期愈合,外观良好。术后9个月所有患指外观良好、瘢痕较小,在TAM评价中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穿支皮瓣在伴有环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复杂性断指患者再植中皮瓣成活率高,手指功能恢复较好,供区创面愈合好,整体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掌浅支 flow-through皮瓣 环形缺损 断指再植
下载PDF
指尖密封流动与变形三维双向耦合分析
9
作者 崔雪超 胡娅萍 +2 位作者 李朋飞 李华 吉洪湖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94,共9页
针对指尖密封提出泄漏流动和固体变形的三维双向耦合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多孔介质模型计算密封片组泄漏流场,将流场计算得到的压力分布加载到有限元模型上进行密封的固体变形计算,再根据变形计算结果更新多孔介质模型参数,重新计算泄... 针对指尖密封提出泄漏流动和固体变形的三维双向耦合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多孔介质模型计算密封片组泄漏流场,将流场计算得到的压力分布加载到有限元模型上进行密封的固体变形计算,再根据变形计算结果更新多孔介质模型参数,重新计算泄漏流动;如此重复,直至泄漏流动和固体变形计算均达到收敛。采用该计算方法,对不同压差下指尖密封的泄漏流动与固体变形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流动与变形的耦合计算经过3次迭代达到收敛;指尖密封结构的压降、泄漏及变形主要发生在指尖靴区域,密封片组的最大变形主要取决于径向变形;当上下游压差从0.1 MPa增大至0.5 MPa,密封片的最大径向变形增大约2%,最大轴向变形增大约400%,泄漏量增大约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尖密封 流动 变形 双向耦合计算 多孔介质模型
下载PDF
拇指旋转撕脱伤伴近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Flow-through静脉皮瓣或静脉转位进行再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亢向辉 王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8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拇指旋转撕脱伤伴近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Flow-through静脉皮瓣或静脉转位进行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拇指旋转撕脱伤伴近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 目的分析拇指旋转撕脱伤伴近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Flow-through静脉皮瓣或静脉转位进行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拇指旋转撕脱伤伴近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指侧方皮瓣修复术)与研究组(20例,Flow-through静脉皮瓣或静脉转位进行再植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手外观及功能评分、手部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疼痛因子(SP、5-HT、NPY、PGE2)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研究组的关节自主活动度、血液循环、恢复工作情况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主观感觉、外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WMFT、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P、5-HT、NPY及PG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low-through静脉皮瓣或静脉转位进行再植术用于拇指旋转撕脱伤伴近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理想,具有改善手外观及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恢复患者的手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程度,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旋转撕脱伤 近端软组织缺损 flow-through静脉皮瓣或静脉转位进行再植术 指侧方皮瓣修复术
下载PDF
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合并血管缺损6例
11
作者 田茂元 单贵霖 +1 位作者 张龙 王剑利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在手指软组织合并血管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8年6月,潍坊瑞清医院手足外科对6例手指软组织缺损面积在3.0 cm×1.5 cm~2.5 cm×7.0 cm之间的软组织合并血管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右手5... 目的探讨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在手指软组织合并血管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8年6月,潍坊瑞清医院手足外科对6例手指软组织缺损面积在3.0 cm×1.5 cm~2.5 cm×7.0 cm之间的软组织合并血管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右手5例,左手1例;示指2指,中指3例,环指1例;4例行一期清创急诊以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修复;2例行一期清创,创面稳定后二期采取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创面一致布样并放大10%,皮瓣大小3.8 cm×2.0 cm~8.0 cm×3.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分别在术后第1、3、6、12、24个月来院门诊复诊,观察皮瓣外形、质地和受区皮肤感觉,手指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出现皮瓣远端表皮下张力性水疱,给予抬高患肢、针刺水疱减压处理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60个月,皮瓣质地接近手指皮肤质地,厚薄适中,均未行皮瓣修整。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皮瓣区感觉恢复S 1~S 3,外观满意,手指运动总活动度(TAM)达健侧75%以上,为130°~180°,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为11~17分,结果均为良。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采用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合并血管缺损,重建手指血运同时修复创面,皮瓣质地优良,可直接缝合,对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横纹皮瓣 软组织缺损 血管缺损 血流桥接皮瓣 重建
原文传递
土壤优先流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2
作者 盛丰 张利勇 吴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共10页
优先流是土壤中常见的和重要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形式。由于土壤优先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加之土壤优先流的快速非平衡特征明显以及土壤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准确描述和模拟土壤优先流的时空变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土壤水... 优先流是土壤中常见的和重要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形式。由于土壤优先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加之土壤优先流的快速非平衡特征明显以及土壤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准确描述和模拟土壤优先流的时空变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土壤水文学界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该文从优先流的定义、表现类型、形成和影响因素、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等5个方面综述了土壤优先流的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立土壤优先流的统一判别标准、提升优先流模型理论的有效性、发展优先流的专用观测技术设备。文章对深入研究土壤优先流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优先流 大孔隙流 指流 模型理论 观测技术
下载PDF
非饱和土壤中指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史文娟 汪志荣 +1 位作者 沈冰 张建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8-132,共5页
 指流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水分和溶质运移形式,土壤中发生的指流现象将导致水分和溶质快速向下迁移,从而引起深层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以及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因此,掌握其研究动态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很有现实意义。针对指流的实际情况...  指流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水分和溶质运移形式,土壤中发生的指流现象将导致水分和溶质快速向下迁移,从而引起深层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以及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因此,掌握其研究动态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很有现实意义。针对指流的实际情况,从非饱和土壤中指流的试验方法、机理研究和模型预测等方面,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并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壤 指流 湿润锋稳定性
下载PDF
层状土壤指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怀恩 拦继元 +3 位作者 史文娟 张建丰 王智 李贺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115,共5页
为了解层状土条件下指流平均推进速度与上层土壤性状的关系,分别以西北地区三种典型土壤(西峰土、榆林土、新疆沙土)为上层土、粗沙为下层土,在室内进行充分供水条件下层状土壤指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上层土的饱和导水率决定了下层沙... 为了解层状土条件下指流平均推进速度与上层土壤性状的关系,分别以西北地区三种典型土壤(西峰土、榆林土、新疆沙土)为上层土、粗沙为下层土,在室内进行充分供水条件下层状土壤指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上层土的饱和导水率决定了下层沙土中指流的平均推进速度,且上层土的饱和导水率与指流平均速度呈线性关系。该结论对指流特征预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流 层状土 湿润锋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指流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贺丽 李怀恩 +1 位作者 王智 史文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3,共7页
指流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水分和溶质运移形式,指流的研究对土壤水分调节、灌溉方式的确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预测、污染物迁移过程模拟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指流的研究现状,从指流的发生条件、产生机理、量... 指流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水分和溶质运移形式,指流的研究对土壤水分调节、灌溉方式的确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预测、污染物迁移过程模拟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指流的研究现状,从指流的发生条件、产生机理、量化判据、侧向扩散、影响因素以及数学模型等方面对指流研究已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和简评,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流 非稳定流 发育规律 影响因素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层土壤厚度对模拟指流水分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叔赢 张建丰 +4 位作者 高瑞 杨潇 李涛 宋丽玲 隋翠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9-173,共5页
"上细下粗"的层状土壤中有可能产生指流,在有指流产生条件下,上层土壤的厚度是影响指流发展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该试验通过在下层砂中模拟指流来研究上层土壤厚度对层状土壤中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指流域内的湿润锋到... "上细下粗"的层状土壤中有可能产生指流,在有指流产生条件下,上层土壤的厚度是影响指流发展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该试验通过在下层砂中模拟指流来研究上层土壤厚度对层状土壤中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指流域内的湿润锋到达一定深度的时间随着上层土壤厚度的增大而增加;稳定入渗率随着上层土壤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得出稳渗率和上层土的厚度呈线性关系;分别用经验函数模型和连续函数模型来模拟层状结构土壤水分的入渗,发现2种模型有各自的优缺点:经验函数模型虽然计算得到的整体误差较小,但在理论上不能很好的解释层状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连续函数模型相比较经验函数模型的缺点在试验初期误差较大,但该模型属于连续函数模型,符合实际的层状水分入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入渗 模型 模拟指流
下载PDF
土壤斥水性影响土壤水分运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秋玲 施凡欣 +1 位作者 刘志鹏 熊云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96-103,共8页
土壤斥水性广泛存在于各类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土壤水分运动以及土壤侵蚀等水土过程的重要因素。该文阐述了土壤斥水性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斥水性强度测定方法及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论文对土壤斥水性如何影响土壤水力性质... 土壤斥水性广泛存在于各类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土壤水分运动以及土壤侵蚀等水土过程的重要因素。该文阐述了土壤斥水性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斥水性强度测定方法及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论文对土壤斥水性如何影响土壤水力性质以及水分运动特征等研究现状作了全面评述,重点讨论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土壤斥水性影响下的指流观测和理论模拟以及斥水性土壤蒸发过程等。最后,提出了相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确定土壤斥水性影响指流现象和蒸发过程的物理机制的揭示;考虑土壤斥水性参数的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构建;以及对新模型的求解及对数值解的理论分析。由于土壤斥水性对土壤水分运动有重要的关联效应,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土壤水分运动的内在物理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将为掌握和有效利用土壤斥水性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蒸发 土壤斥水性 土壤水力性质 指流
下载PDF
砂层在黄土中发生指流条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建丰 王文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6,共5页
根据层状结构土壤在积水入渗过程中存在发生指流的现象,该文针对黄土地区"垆盖砂"的土壤条件,在室内以西安黄土为主体,对6种不同粒径的砂质双层结构土壤进行积水入渗试验,以观测研究发生指流的现象、机理与条件。研究表明:决... 根据层状结构土壤在积水入渗过程中存在发生指流的现象,该文针对黄土地区"垆盖砂"的土壤条件,在室内以西安黄土为主体,对6种不同粒径的砂质双层结构土壤进行积水入渗试验,以观测研究发生指流的现象、机理与条件。研究表明:决定砂质双层结构能否发生指流现象的重要因素,一是入渗水流进入砂层后的稳渗率;二是表征砂层物理特性的饱和导水率;并以二者的比值做为判断发生指流现象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根据试验分析,可将该比值<0.02作为砂层发生指流现象的临界值。该指标也表明,当进入砂层的稳渗率小于砂层饱和导水率1/50时,即可发生明显的指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砂层 指流 稳渗率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土壤大孔隙发育特征对水和溶质输移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盛丰 张利勇 王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7-1013,共7页
在原状土条件下采用单离子示踪和多离子示踪技术各开展了两个入渗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试验观测结果研究了各试验区域土壤中大孔隙的存在状况、发育特征及其对入渗示踪剂溶液输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1(单离子示踪)所在区域土壤中存... 在原状土条件下采用单离子示踪和多离子示踪技术各开展了两个入渗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试验观测结果研究了各试验区域土壤中大孔隙的存在状况、发育特征及其对入渗示踪剂溶液输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1(单离子示踪)所在区域土壤中存在贯穿型土壤大孔隙(大孔隙贯穿整个入渗深度范围土层),试验3(多离子示踪)所在区域土壤中存在非贯穿型土壤大孔隙(大孔隙仅发生在上层部分土壤中),而试验2(单离子示踪)和试验4(多离子示踪)所在区域土壤中不存在土壤大孔隙。示踪剂溶液在含有贯穿型土壤大孔隙的试验1中运移速度更快、入渗深度更大、输移到深层土壤时的浓度更高;贯穿型土壤大孔隙对不同阶段注入的示踪剂溶液的输移能力无显著差异。与贯穿型土壤大孔隙不同,试验3中出现的非贯穿型土壤大孔隙对中间阶段(第二阶段)注入的示踪剂溶液的输移能力最大,而对第一、三阶段注入的示踪剂溶液的输移能力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土壤大孔隙 大孔隙流 指流 单离子示踪试验 多离子示踪试验
下载PDF
NAPLs污染物指进锋面形态的指间距离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慧颖 杜晓明 +4 位作者 伍斌 杨宾 马妍 李政 李发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4-850,共7页
选取4种不同性质的NAPLs(非水相流体)污染物,分别应用分形维数方法和毛细压力函数方法对NAPLs迁移过程中有效界面张力和指进过程中指间距离的大小进行预测,同时建立二维可视化砂箱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非稳态指进迁移过程,获... 选取4种不同性质的NAPLs(非水相流体)污染物,分别应用分形维数方法和毛细压力函数方法对NAPLs迁移过程中有效界面张力和指进过程中指间距离的大小进行预测,同时建立二维可视化砂箱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非稳态指进迁移过程,获得指进迁移形态影像75幅.结果表明,与试验观测值比较,对于相同迁移过程中的指间距离,毛细压力函数方法预测误差绝对值介于1%~93%,分形维数方法预测误差绝对值介于2%~25%,分形维数方法的预测误差小于毛细压力函数方法.毛细压力函数方法对指间距离的预测随着NAPLs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对DNAPLs(重非水相流体)的预测误差明显增加,更适用于预测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差不大的物质;分形维数方法的预测值与观测值呈显著线性相关(R2=0.957),相比于传统毛细压力函数方法,分形维数方法对指间距离的预测更准确,更适合用来预测不同密度NAPLs污染物的指进距离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流 非水相流体 分形维数 多孔介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