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杉木枝条木质素微区分布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玉荣 邢新婷 +2 位作者 任海青 余雁 费本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85-1688,共4页
在采用光学显微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对杉木春季枝条的显微结构及其细胞壁木质素定性测量的基础上,首次在国内应用紫外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其细胞壁木质素微区含量分布进行了原位测定。结果表明:杉木枝条木材管胞细胞壁木质素在不同微区部... 在采用光学显微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对杉木春季枝条的显微结构及其细胞壁木质素定性测量的基础上,首次在国内应用紫外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其细胞壁木质素微区含量分布进行了原位测定。结果表明:杉木枝条木材管胞细胞壁木质素在不同微区部位含量分布呈不均一性,其浓度大小依次为细胞角隅胞间层、复合胞间层和次生壁,吸光度均值分别为0.489,0.307和0.278。杉木枝条其木质素定量测定与其定性观察结果是相一致的。为国内测量木材细胞壁木质素微区含量分布提供了新的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细胞壁 木质素微区分布 紫外显微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轻型木结构墙体传热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晓欢 费本华 +2 位作者 任海青 周海宾 郭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7-522,共6页
应用国产杉木规格材、落叶松结构胶合板、石膏板和保温材料制备了12种轻型木结构墙体,采用传热数值计算和试验测试方法,得到了该墙体中各层材料的温度,并对计算值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分析了墙体温度分布规律及各组成材料对墙体传热的影响... 应用国产杉木规格材、落叶松结构胶合板、石膏板和保温材料制备了12种轻型木结构墙体,采用传热数值计算和试验测试方法,得到了该墙体中各层材料的温度,并对计算值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分析了墙体温度分布规律及各组成材料对墙体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型木结构墙体材料单元稳态传热数值计算的温度值与试验检测值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采用传热数值计算真实模拟这种墙体的温度分布;轻型木结构墙体具有木墙骨之间填充和外墙板外覆面的双重保温构造,材料单元的温差直观了反映保温材料和厚度增大的木墙骨材料可降低其框架位置的热损失,而且外保温材料的阻热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规格材 轻型木结构 节能 墙体 传热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浅析网络安全技术
3
作者 马辉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223,共2页
本文介绍网络安全相关技术特性
关键词 网络安全 防火墙 技术特征
下载PDF
校园网防火墙选型原则
4
作者 成晓东 卢晓勤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第23期249-250,共2页
在构建校园安全网络环境的过程中,防火墙作为第一道安全防线,正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对防火墙的作用、选型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网络安全 防火墙 选型原则
下载PDF
弱酸改性对高温热处理杉木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义钦 李元元 +2 位作者 任瑞清 陈瑶 高建民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改善高温热处理木材的力学性能,采用亚硫酸钠/亚硫酸浸渍改性杉木,对木质素结构进行磺化修饰,以促进木质素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迁移与重新分布。在高湿高压的环境下对改性杉木进行高温热处理,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热处理前... 为改善高温热处理木材的力学性能,采用亚硫酸钠/亚硫酸浸渍改性杉木,对木质素结构进行磺化修饰,以促进木质素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迁移与重新分布。在高湿高压的环境下对改性杉木进行高温热处理,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热处理前后杉木细胞壁表面微观构造,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确定木质素在细胞壁中的半定量分布,测量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杉木的热稳定性、表面润湿性和抗弯性能。研究表明:热处理会破坏杉木细胞壁微观构造,细胞壁表面会出现球状或鳞片状熔融体,而经过亚硫酸氢根磺化改性后进行热处理的杉木细胞壁破坏程度减少,且细胞壁表面为分布更均匀的球状熔融体;亚硫酸氢根磺化处理以及高湿度使木质素玻璃化温度与熔点降低,亲水性增强,在热处理过程中木质素从浓度较高的细胞角和复合胞间层向细胞壁内侧迁移,并在细胞壁各壁层均匀分布,增加了微纤丝间的黏结强度;改性后的杉木经热处理后,静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高于未改性处理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木材改性 高温热处理 抗弯性能 细胞壁微观结构
下载PDF
基于生长轮的杉木早材黏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安鑫 吕建雄 蒋佳荔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3-100,共8页
【目的】 比较不同生长轮木材早材黏弹性,探讨全干密度、管胞胞壁率、微纤丝角等因子与木材黏弹性之间的关系,从细胞水平理解木材黏弹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剖面密度仪、ZEISS Imager A1显微镜、X... 【目的】 比较不同生长轮木材早材黏弹性,探讨全干密度、管胞胞壁率、微纤丝角等因子与木材黏弹性之间的关系,从细胞水平理解木材黏弹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剖面密度仪、ZEISS Imager A1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 2980)分别测定第3、6生长轮(心材)以及第14、18生长轮(边材)早材的全干密度、管胞胞壁率、微纤丝角、弹性模量、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结果】 1) 边材(第14、18生长轮)的全干密度比心材(第3、6生长轮)略高,4个生长轮管胞胞壁率无明显差异,微纤丝角随树龄增加呈减小趋势。2) 早材的弹性模量、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大,微纤丝角与弹性模量、贮存模量、损耗模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 在本研究测量温度范围内(-120~120 ℃),4个生长轮早材均出现2个力学松弛过程: 一是在10 ℃附近的α力学松弛过程,关于其分子运动归属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二是在-40 ℃附近的β力学松弛过程,是基于木材细胞壁无定型区中伯醇羟基的回转取向运动引起的。不同生长轮之间的力学损耗峰温度几乎无差异。4) 随测量频率(1、2、5和10 Hz)增加,β力学松弛过程的损耗峰温度移向高温方向,α力学松弛过程的损耗峰温度并不随测量频率增加而改变,即无频率依存性。5) 与位于边材区域(第14、18生长轮)的早材相比,位于心材区域(第3、6生长轮)的早材发生力学松弛过程所需的表观活化能均较大,可能是由于杉木心材相较于边材有更多的抽提物,抽提物的沉积限制细胞壁中分子链段运动所致。【结论】 微纤丝角是影响不同生长轮内早材刚度和阻尼的关键因子,心材与边材表观活化能的差异可能是抽提物沉积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长轮 早材 全干密度 管胞胞壁率 微纤丝角 黏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