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期间香港的文艺报刊与民族共同体想像 被引量:2
1
作者 侯桂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12,共5页
抗战期间,众多香港报刊为履行其时代使命,大力宣扬抗战文化,弘扬民族意识,以求统一民众认识,为战胜强敌提供舆论支持。无论是附属于报纸的文艺副刊,还是相对独立的文艺期刊,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尤其是南来作家们身在香港,心念中国,... 抗战期间,众多香港报刊为履行其时代使命,大力宣扬抗战文化,弘扬民族意识,以求统一民众认识,为战胜强敌提供舆论支持。无论是附属于报纸的文艺副刊,还是相对独立的文艺期刊,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尤其是南来作家们身在香港,心念中国,通过文艺创作展现出自身的民族共同体想像,对传播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文艺报刊 抗战 南来作家 民族共同体想像
下载PDF
忧患、写实:怀想中国的一种方式——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新移民作家”小说比较散论
2
作者 解孝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0,共6页
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80、90年代"新移民作家"是20世纪继"五四"时期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之后两个大的移民作家群体,移民后的"离散"状态使得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对故国的共同怀想,凝重的写实是他们怀想中国的共... 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80、90年代"新移民作家"是20世纪继"五四"时期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之后两个大的移民作家群体,移民后的"离散"状态使得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对故国的共同怀想,凝重的写实是他们怀想中国的共同方式之一,在此共同方式之下,他们的小说文本又显现了群体的差异与个体的多样性。以华文文学史为背景,对这两个移民作家群体的小说进行比较,能彰显他们的群体差异、个体的独特以及"离散"状态下小说创作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60年代旅外作家 “新移民作家” 小说 写实
下载PDF
旅外华语文学之我见--兼答徐学清的商榷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思和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文认为,中国大陆或者台港地区的第一代海外移民作家,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旅外文学,他们的写作还没有融入在地国的文学体系,他们用华语写作,创作内涵是从母国带来的生活经验,发表作品的媒介基本上是在海峡两岸的范围,主要的读者群也... 本文认为,中国大陆或者台港地区的第一代海外移民作家,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旅外文学,他们的写作还没有融入在地国的文学体系,他们用华语写作,创作内涵是从母国带来的生活经验,发表作品的媒介基本上是在海峡两岸的范围,主要的读者群也是来自两岸。徐学清曾对上述观点加以商榷,本文是对商榷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海外第一代移民作家 旅外华语文学
原文传递
美国“后代华裔”与“后移民华裔”作家简析
4
作者 杨华霞 《理论界》 2014年第11期147-150,共4页
从对作品的分析来看,"后代华裔"作家似乎对当代中国大陆的社会文学景观之风格和主题不大感兴趣,还在大谈美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差异。然而,目前"后移民华裔"作家更喜欢观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所产生的... 从对作品的分析来看,"后代华裔"作家似乎对当代中国大陆的社会文学景观之风格和主题不大感兴趣,还在大谈美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差异。然而,目前"后移民华裔"作家更喜欢观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所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后代华裔"作家以Amy Tan(谭恩美)为代表,他们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习惯都比较"美国化"了,而且他们的作品是给美国人看的,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的作家还会情不自禁地或者刻意地去寻求赢得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同。以哈金为代表的"后移民"华裔作家们通常对故国还保留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不能那么容易地被美国的主流社会"同化",同时他们比较不容易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因此,"后移民华裔"作家们通常带着浓厚的"情意结"从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代华裔” 作家 “后移民华裔” 作家 中美文化差异 审视中国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