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tential Hazards in Smoke-Flavored Fish
1
作者 LIN Hong JIANG Jie LI Donghu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8年第3期294-298,共5页
Smoking is widely used in fish processing for the color and flavor. Smoke flavorings have evolved as a successful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smoking. The hazards of the fish products treated by liquid-smoking process ... Smoking is widely used in fish processing for the color and flavor. Smoke flavorings have evolved as a successful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smoking. The hazards of the fish products treated by liquid-smoking process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The smoke flavoring is one important ingredient in the smoke-flavored fish. This paper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smoke flavorings and the hazard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residue in the smoke flavorings on the market. It gives also an assessment of chemical hazards such as carcinogenic PAHs,especially Benzo-[a]pyrene,as well as biological hazards such as Listeria monocytogenes,Clostridium botulinum,histamine and parasites in smoke-flavored fish. The limitations in regulations or standards are discussed. Smoke flavored fish have lower content of PAHs a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moking techniques if the PAHs residue in smoke flavorings is controlled by regulations or stand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加工技术 烟熏工艺
下载PDF
Cooking Class:Three Flavor Stuffed Fish Rolls
2
《China Today》 2001年第4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MSG Cooking Class:Three flavor Stuffed fish Rolls
下载PDF
预制烤鱼水分分布及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艳 王圣开 +3 位作者 付勋 冯婷婷 李翔 聂青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以即热型预制烤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 以即热型预制烤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不同电烤条件下烤鱼水分分布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0℃烤制20 min的烤鱼加工损失率最低,持水力最高。烤鱼中水分主要形式为不易流动水,200℃烤鱼的弛豫时间T22、T23最低,其次是250℃烤鱼,T2反演谱整体向左移动,说明水的自由度降低。250℃烤制20 min的烤鱼不易流动水峰面积占比(A22)最高,达94.03%,自由水峰面积占比(A23)最低,为1.93%,说明肌肉组织持水较优。在5组烤鱼中共鉴定出7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及烃类等。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筛选出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12、9、11、8和8种。5组样品贡献较大的风味物质为己醛、1-辛烯-3-醇、壬醛等,其中愈创木酚和4-甲基苯酚是碳烤烤鱼特有的关键风味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不同条件烤制的烤鱼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A22与异戊醛、庚醛和2,3-辛二酮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壬醛和愈创木酚呈显著负相关(P<0.05)。该研究结果为预制烤鱼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热 预制烤鱼 碳烤 电烤 水分迁移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炸制方式对糖醋脆皮鱼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4
作者 陈丽兰 袁灿 +3 位作者 范海英 乔明锋 易宇文 王卫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3,146,共5页
以面包糠代替水淀粉,采用空气油炸部分代替传统油炸,研究炸制方式对糖醋脆皮鱼感官评分、质构特性、色差和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油炸可有效降低糖醋脆皮鱼的脂肪含量。选择佳仙面包糠,糖醋脆皮鱼在感官评分、L... 以面包糠代替水淀粉,采用空气油炸部分代替传统油炸,研究炸制方式对糖醋脆皮鱼感官评分、质构特性、色差和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油炸可有效降低糖醋脆皮鱼的脂肪含量。选择佳仙面包糠,糖醋脆皮鱼在感官评分、L^(*)值、硬度、咀嚼性指标中表现出良好的食用品质;在糖醋脆皮鱼中共检测出33种香气化合物,包括7种醛类、7种酯类、5种酮类、5种醇类、4种杂环类、5种其他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醋脆皮鱼 面包糠 空气油炸 品质 风味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的“三层次”风味变化
5
作者 姜容 任康 +3 位作者 刘振平 龙道崎 甘芳瑗 庞钶靖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1,共6页
为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风味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究其堂食过程中3个阶段的整体风味差异性及关键的风味标志物。结果显示:在3个阶段中共筛选出65种差异性风味成分,基于... 为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风味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究其堂食过程中3个阶段的整体风味差异性及关键的风味标志物。结果显示:在3个阶段中共筛选出65种差异性风味成分,基于这些成分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各阶段的风味,呈现“三层次”风味分明的特点;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表明,乙酸异戊酯、乙酸芳樟酯、香茅醛(D)、2-乙基-5-甲基吡嗪、丁酸丁酯、己醇、2,6-二甲基吡啶、2-丁醇、1-辛烯-3-醇、2-庚醇、丁酸异丁酯、乙酸乙酯、2-甲基-2-戊烯醛、3-蒈烯、2,5-二甲基吡嗪共15种风味成分是区分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三层次”风味的潜在风味标志物。该研究深入挖掘万州烤鱼风味特征,为提升万州烤鱼品牌价值和制定万州烤鱼风味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州烤鱼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堂食过程 风味变化
下载PDF
不同复热方式对预制烤鱼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源渊 尚珊 +3 位作者 丁若松 姜鹏飞 傅宝尚 祁立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55,共8页
为探究预制菜产品复热后的品质差异,以预制烤鱼为原料,采用3种复热方式(微波复热、蒸汽复热、烘烤复热)进行热加工,通过分析剪切力、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值、水分含量及分布,以... 为探究预制菜产品复热后的品质差异,以预制烤鱼为原料,采用3种复热方式(微波复热、蒸汽复热、烘烤复热)进行热加工,通过分析剪切力、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值、水分含量及分布,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感官评价,研究不同复热方式对预制烤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蒸汽复热和烘烤复热,微波复热后烤鱼剪切力最小,嫩度最高;烘烤复热后鱼的剪切力约为微波复热3.16倍;微波复热后水分含量最高,约为烘烤复热后水分含量的1.04倍;TBARS值最高,约为蒸汽复热的1.52倍;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多,且醛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微波复热的感官评价得分最高;在复热时长方面,微波加热时间最短。综合各项指标,微波复热是预制烤鱼较为合适的复热方式。该研究为预制菜的复热加工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鱼 预制菜 微波复热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两种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可食部位风味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邹芳 徐洁 +5 位作者 史家源 张鑫 马行空 王安然 葛家春 苗淑彦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77,共7页
为研究不同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可食部位风味品质的影响,设置全程投喂配合饲料(A)和前期投喂配合饲料+后期投喂冰鲜鱼(B)两种投喂模式开展养殖试验。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雄蟹和雌蟹各15只。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性能... 为研究不同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可食部位风味品质的影响,设置全程投喂配合饲料(A)和前期投喂配合饲料+后期投喂冰鲜鱼(B)两种投喂模式开展养殖试验。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雄蟹和雌蟹各15只。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性能,肌肉、肝胰腺和性腺相关品质指标以及肝胰腺和性腺的挥发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指数、肥满度及附肢肌肉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剪切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B组的雄蟹性腺指数以及雌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的雌蟹生长性能优于A组(P<0.05),同样地,B组雄蟹肝胰腺和性腺色泽、肌肉胶原蛋白含量也优于A组(P<0.05),且B组的中华绒螯蟹具有更好的风味(P<0.05)。综上所述,前期投喂配合饲料而后期投喂冰鲜鱼的饵料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的育肥及风味品质具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后续对于配合饲料的开发建议着重于呈味物质、促胶原蛋白生成和育肥功能饲料的开发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投喂模式 配合饲料 冰鲜鱼 育肥 风味品质
下载PDF
冻结方式对鱼香藕丸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付彩霞 姜城红 +2 位作者 王然 胡杨 荣建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3,共6页
以鱼香藕丸为研究对象,探究-18℃冰箱冻结、-40℃鼓风冻结、-80℃液氮喷淋冻结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冰箱冻结、鼓风冻结、液氮喷淋冻结的鱼香藕丸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分别为89,25,5 min,形成的冰晶当量直... 以鱼香藕丸为研究对象,探究-18℃冰箱冻结、-40℃鼓风冻结、-80℃液氮喷淋冻结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冰箱冻结、鼓风冻结、液氮喷淋冻结的鱼香藕丸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分别为89,25,5 min,形成的冰晶当量直径分别为50.94,44.65,38.48μm;NMR T_(2)弛豫的水分分布情况显示,新鲜鱼香藕丸以不易流动水为主,含量为95.10%,冷冻使其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向自由水迁移,3种冻结方式下,迁移的自由水含量分别为54.22%、53.61%、47.12%;鼓风冻结和液氮喷淋冻结的鱼香藕丸的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和凝胶强度无显著差异,但是与冰箱冻结相比,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香藕丸 冰箱冻结 鼓风冻结 液氮喷淋冻结 品质
下载PDF
腌制时间对大黄鱼鱼肉理化性质和烤制品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黄莉 胡颜寓 +2 位作者 任中阳 石林凡 翁武银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9,共11页
为探究腌制时间对大黄鱼鱼肉理化性质和烤制品品质的影响,将大黄鱼鱼肉置于由1%谷氨酰胺转氨酶、10%食盐和15%山梨糖醇组成的溶液中腌制,测定鱼肉的保水效果、质构、热稳定性和蛋白组织结构,评价烤制鱼肉的品质。结果表明,当腌制时间从... 为探究腌制时间对大黄鱼鱼肉理化性质和烤制品品质的影响,将大黄鱼鱼肉置于由1%谷氨酰胺转氨酶、10%食盐和15%山梨糖醇组成的溶液中腌制,测定鱼肉的保水效果、质构、热稳定性和蛋白组织结构,评价烤制鱼肉的品质。结果表明,当腌制时间从2 h增至8 h时,鱼肉硬度从948.76 g降至352.67 g,蒸煮损失率从11.20%增至18.52%。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鱼肉硬度增加而蒸煮损失率降低。扫描电镜显示,腌制2~8 h的鱼肉呈现疏松的纤维结构,延长腌制时间会增加鱼肉结构的致密性。经过烤制,腌制2~24 h的鱼肉纤维结构间隙较大,硬度无显著变化,而腌制48 h的鱼肉微观结构致密,硬度显著增加。伴随腌制时间的延长,鱼肉烤制后的咸味、鲜味、涩味和丰富性逐渐增加,苦味逐渐降低;氮氧化合物、甲基类、硫化物、有机硫化物、醇和醛酮类相关的挥发性气味显著增加。结论:改变腌制时间可以调控大黄鱼鱼肉的理化性质和烤制品质,这为利用大黄鱼研发预制菜肴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时间 质构 微观结构 烤制鱼肉 风味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与鱼露风味的形成关系研究进展
10
作者 马昊鑫 陈秋月 +5 位作者 曾庆 陈桂斌 贾溅琳 王林果 彭海川 张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13,共5页
微生物是鱼露风味形成的关键因素,可以利用其自身代谢和其中的酶水解对鱼肉中的蛋白质、脂肪进行分解,产生系列风味物质。为了促进鱼露产品制作工艺的改进,文章在总结鱼露中风味物质来源的基础上,从鱼露的新发酵工艺、发酵微生物种类以... 微生物是鱼露风味形成的关键因素,可以利用其自身代谢和其中的酶水解对鱼肉中的蛋白质、脂肪进行分解,产生系列风味物质。为了促进鱼露产品制作工艺的改进,文章在总结鱼露中风味物质来源的基础上,从鱼露的新发酵工艺、发酵微生物种类以及外源酶与其风味形成关系的几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微生物发酵与鱼露风味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酵母菌、乳酸菌、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微球菌等是促进鱼露风味形成的主要微生物,其中酵母菌能够促进具有蔬菜清香味的醇类以及具有水果香味的酯类物质形成,乳酸菌能够促进具有酸味和乳香味的酸类以及具有肉香味和坚果味的醛类物质形成,这些微生物的存在赋予了鱼露独特的风味,是当前鱼露发酵微生物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风味 微生物 发酵
下载PDF
我国发酵鱼制品菌群组成与风味代谢相关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周冰倩 刘永乐 +3 位作者 黄轶群 李向红 王发祥 马夏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1-289,共9页
发酵是一种传统的鱼类贮藏方式,在发酵过程中,原料或环境中携带的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利用,从而生成丰富的风味物质。不同地区的人们通过添加不同的原辅料以及控制盐含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条... 发酵是一种传统的鱼类贮藏方式,在发酵过程中,原料或环境中携带的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利用,从而生成丰富的风味物质。不同地区的人们通过添加不同的原辅料以及控制盐含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条件,得到风味、形态均大不相同的发酵鱼制品,同时各类发酵鱼制品中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性导致其特征性风味物质的组成也各不相同,因此研究不同发酵鱼制品中的菌群组成,探究微生物代谢与特征性风味物质形成的相关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国内不同类型发酵鱼制品,对其发酵工艺、菌群组成、特征性风味物质及产生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讨论,分析发酵条件对菌群组成、进一步对风味形成的影响;同时对比不同微生物与风味物质相关性研究方法的特点,为今后探索发酵鱼风味形成机制及对发酵鱼风味进行精准调控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鱼制品 菌群组成 特征风味物质 微生物代谢 相关性分析 组学分析
下载PDF
榴莲风味鱼肉香肠制备及其风味成分分析
12
作者 严丽娟 侯玉 +4 位作者 仪淑敏 励建荣 李学鹏 步营 郑万源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为了丰富鱼肉香肠的风味种类,以金线鱼鱼糜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不同添加量的榴莲、鸡蛋清、TG酶对鱼肉香肠的色泽、质地、凝胶强度、感官评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杀菌温度对鱼肉香肠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丰富鱼肉香肠的风味种类,以金线鱼鱼糜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不同添加量的榴莲、鸡蛋清、TG酶对鱼肉香肠的色泽、质地、凝胶强度、感官评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杀菌温度对鱼肉香肠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榴莲添加量为7%,TG酶添加量为0.4%,鸡蛋清添加量为1%时,产品的榴莲风味突出、色泽鲜亮、富有弹性;通过电子鼻测定得出芳香成分、氮氧化合物、芳香胺类、短链烷烃、甲基类、醇类等物质组成了鱼肉香肠不同杀菌温度下的气味轮廓。不同杀菌温度鱼肉香肠中共鉴定出2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酯类、醛类和芳烃类等。当杀菌温度为90℃时能够显著降低鱼肉香肠苯甲醛的含量,并且丰富脂类物质的含量,进而降低鱼肉香肠的腥味。研究结果为鱼糜制品的研发和实际生产与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莲风味 鱼肉香肠 杀菌温度
下载PDF
花骨鱼鱼露与几种市售鱼露的比较
13
作者 彭海川 张鹏程 +4 位作者 钱琴 张应杰 贾溅琳 王林果 张崟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探究自酿花骨鱼(HG)鱼露与市售鱼露产品的差异,对比了5种市售鱼露与自酿HG鱼露的理化指标、感官评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在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分方面,通过测定鱼露的氨基酸态氮、总酸和总氮含量,以及感官评分,结果发现,花骨鱼鱼露... 为探究自酿花骨鱼(HG)鱼露与市售鱼露产品的差异,对比了5种市售鱼露与自酿HG鱼露的理化指标、感官评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在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分方面,通过测定鱼露的氨基酸态氮、总酸和总氮含量,以及感官评分,结果发现,花骨鱼鱼露的氨基酸态氮、总酸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市售鱼露(P<0.05),HG鱼露和WL鱼露的整体口感较好;在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鱼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高低顺序为HG>JS>WL>JT>YZ>SW;通过分析气味活性值,发现HG、JS、YZ、SW、JT和WL鱼露的关键风味物质分别有6、3、3、2、4和4种,且以醛类和呋喃类为主.总之,HG鱼露较5种市售鱼露品质更优,风味物质含量更多,整体口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味活性值
下载PDF
生态净养对淡水养殖鱼类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胥晴 原居林 +3 位作者 倪蒙 邹松保 刘梅 顾志敏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近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已逐渐成为人类饮食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目前我国淡水鱼养殖产量占世界淡水鱼养殖总产量的52.65%,是全球淡水鱼主要生产国家[1-2]。纵观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历程,养殖模式从自给自足的传... 近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已逐渐成为人类饮食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目前我国淡水鱼养殖产量占世界淡水鱼养殖总产量的52.65%,是全球淡水鱼主要生产国家[1-2]。纵观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历程,养殖模式从自给自足的传统粗放式池塘养殖演化为如今的高密度集约化池塘养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但水产养殖的高产量并未带来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养殖水产品面临着肉质松散、土腥味较重等问题[3-4]。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选购鲜活鱼产品的过程中,通常重点考量鱼的营养及味道,二者占比分别为28.14%和27.75%[5]。因此,去除水产品土腥味、改善肌肉品质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净养 鱼肉品质 评价指标 流水 禁食 土腥味
下载PDF
微冻贮藏臭鳜鱼品质、蛋白质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15
作者 周迎芹 黄晶晶 +4 位作者 杨明柳 林心萍 鄢嫣 杨立 谢宁宁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303,共10页
以-2℃贮藏的臭鳜鱼为对象,研究其在贮藏过程中蒜瓣肉品质、蛋白质组成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贮藏15 d后,鱼体蒜瓣肉出现明显发红现象,色泽a*值由负值(绿色)变为正值(红色),白度明显下降,硬度不断增加,弹性和凝聚性... 以-2℃贮藏的臭鳜鱼为对象,研究其在贮藏过程中蒜瓣肉品质、蛋白质组成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贮藏15 d后,鱼体蒜瓣肉出现明显发红现象,色泽a*值由负值(绿色)变为正值(红色),白度明显下降,硬度不断增加,弹性和凝聚性不断下降,整体感官品质明显下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在微冻贮藏过程中,鱼肉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在不断降解。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结果表明,臭鳜鱼贮藏过程中被检出3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辛醛、丙酸、3-羟基-2-丁酮、乙酸己酯、丁酸戊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积累,具有刺激性臭味的丙酸含量较高,且贮藏15 d后明显增加,不利于臭鳜鱼正常风味的保持。结论:在-2℃微冻贮藏条件下,15 d内臭鳜鱼的感官及风味品质能较好地保持,15 d后开始劣变。研究结果为臭鳜鱼在微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鳜鱼 微冻 蒜瓣肉 蛋白质组成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鱼露风味品质变化规律及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冰 侯晨 +7 位作者 徐英楠 姜晓涵 李紫硕 韩雪琪 王嘉豪 刘均 遇世友 张根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6-220,共5页
鱼露是由低值鱼虾或者水产加工下脚料制得的发酵调味品,其独特风味备受人们喜爱。文章主要阐述了鱼露的原料种类、产地、微生物动态变化以及酶对风味形成的影响,并对鱼露发酵过程中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近年来的鱼露风味改良技术进... 鱼露是由低值鱼虾或者水产加工下脚料制得的发酵调味品,其独特风味备受人们喜爱。文章主要阐述了鱼露的原料种类、产地、微生物动态变化以及酶对风味形成的影响,并对鱼露发酵过程中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近年来的鱼露风味改良技术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露的工艺优化和风味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风味 品质 发酵工艺
下载PDF
原料对预制烤鱼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艳 王圣开 +3 位作者 聂青玉 付勋 李翔 冯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1-250,共10页
目的:比较不同原料对预制烤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不同原料烤鱼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 目的:比较不同原料对预制烤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不同原料烤鱼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6种烤鱼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含量及关键风味物质存在一定共性和差异。罗非鱼、草鱼、鲤鱼、鲫鱼、钳鱼及武昌鱼分别鉴定出31、29、27、33、28和3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以醛类、酮类、醇类、烃类等物质为主,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有壬醛、1-辛烯-3-醇、己醛、2-戊基呋喃和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主成分分析法提取5个主成分,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构建模型,并筛选出24种潜在差异性挥发物。通过聚类结果分析,6组烤鱼样品聚类较好,鲤鱼和草鱼挥发性成分相似,钳鱼、武昌鱼与鲫鱼较为相近,罗非鱼与之差异较大。结论:6种不同原料预制烤鱼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为淡水鱼资源利用、预制烤鱼品类的多样化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烤鱼 风味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腌鱼制品中乳酸菌及其对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翁丽萍 姜慧燕 +1 位作者 刘军波 邹礼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00-206,共7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变传统食品加工方式,开发低盐、健康、安全的腌制品加工技术势在必行。腌鱼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水产食品,具有咸鲜相宜、风味独特的特点,深受国内外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变传统食品加工方式,开发低盐、健康、安全的腌制品加工技术势在必行。腌鱼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水产食品,具有咸鲜相宜、风味独特的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腌鱼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被肌肉中的内源酶和微生物酶降解为小肽、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蛋白水解、脂肪氧化和脂肪水解三大反应决定了腌鱼制品的营养品质。乳酸菌是腌制食品自然发酵中的常见菌种之一,可通过参与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改善食品的营养特性,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行业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腌鱼制品中的乳酸菌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为创新开发新型腌鱼制品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传统食品的技术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鱼制品 乳酸菌 品质 风味
下载PDF
高铁肌红蛋白对腌腊鱼脂质氧化与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19
作者 顾赛麒 王涣淇 +7 位作者 冯媛 黎君鸿 周振毅 鲍嵘斌 戴王力 陈玉峰 周绪霞 丁玉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0-191,共12页
为探究高铁肌红蛋白(MMb)对腌腊鱼品质的影响,实验在腌制草鱼肉中添加不同浓度MMb(0、0.1、0.2、0.4、0.8 mg/g)构建样品反应体系,基于羰基化合物、脂质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等指标,研究腌腊鱼传统加工中MMb促脂质氧化作用机... 为探究高铁肌红蛋白(MMb)对腌腊鱼品质的影响,实验在腌制草鱼肉中添加不同浓度MMb(0、0.1、0.2、0.4、0.8 mg/g)构建样品反应体系,基于羰基化合物、脂质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等指标,研究腌腊鱼传统加工中MMb促脂质氧化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随着MMb添加浓度的升高,3种羰基化合物含量逐渐递增,且增幅存在“4-羟基己烯醛>4-羟基壬烯醛>丙二醛”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8 mg/g MMb样品组总脂、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降幅最大(分别为18.95%、18.72%和31.83%),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呈完全相反趋势(增幅为6.74%)。添加MMb浓度越高,鱼肉样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越容易发生氧化降解,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尤为显著(相对含量分别下降12.37%和16.27%)。本实验共检出6大类41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确定了戊醛等13种气味活性物质,除癸醛外所有气味活性物质均与PUFA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MMb介导的脂质光氧化反应可能是传统腌腊鱼香气的主要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鱼 高铁肌红蛋白 脂质氧化 羰基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鱼味香精的制作工艺优化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林果 贾溅琳 +2 位作者 张鹏程 熊壮 张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5-180,185,共7页
为建立鱼味香精的制作工艺,文章以海鱼为原料,在分析了还原糖比例、硫胺素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鱼味香精感官评分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鱼味香精的制作工艺,并对所得鱼味香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为建立鱼味香精的制作工艺,文章以海鱼为原料,在分析了还原糖比例、硫胺素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鱼味香精感官评分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鱼味香精的制作工艺,并对所得鱼味香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葡萄糖与木糖的比例为4.166∶1(质量比),硫胺素添加量为鱼肉质量的1.025%,反应温度为111℃,反应时间为19.3 min时,制得的鱼味香精的感官评分最高。验证实验表明,实测感官评分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3.01%,该最优工艺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从鱼味香精中共鉴定出40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酯类2种、醛类16种、呋喃类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工艺 美拉德反应 鱼味香精 风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