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 Fish Communities in Haizhou Bay, China: Null Model Analysis
1
作者 WANG Jiao ZHANG Chongliang +3 位作者 XUE Ying CHEN Yong REN Yiping XU Binduo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97-1506,共10页
Co-occurrence pattern of fish spec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and the stability of fish community.Species coexistence may vary with time and space.The co-occurrence patte... Co-occurrence pattern of fish spec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and the stability of fish community.Species coexistence may vary with time and space.The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 fish species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C-score under fixed-fixed null model for fish communities in spring and autumn over different years in the Haizhou Bay,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sh assemblages in the whole bay had non-random patterns in spring and autumn over different years.However,the fish co-occurrence patterns were different for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fish assemblages in spring and autumn.The northern fish assemblage showed structured pattern,whereas the southern assemblage were randomly assembled in spring.The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 fish communitie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over different years,and the number of significant species pairs in northern assemblage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assemblage.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fish species that formed significant species pairs,which might affect the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assemblages further in the Haizhou B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 COMMUNITY Haizhou BAY NULL model analysis SPECIES CO-OCCURRENCE pattern
下载PDF
Inferring Behavior of Chinese Krill Fishing Vessel Using a Simple Walk Model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Rui ZHU Guop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939-946,共8页
Each type of fisher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behavior, and understanding this condi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vel- oping and managing fishing operations comprehensively. Based on the random walk model, the rela... Each type of fisher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behavior, and understanding this condi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vel- oping and managing fishing operations comprehensively. Based on the random walk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tance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adjacent fishing positions was analyzed by the Commission for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CCAMLR) Subareas 48.1, 48.2, and 48.3. The frequency of distances between consecutive hauls demonstrated a heavy- tailed distribution, which could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parameter μ in the power function F(l)~ l μ of a random walk model to determine the type of random walk patterns that characterize Chinese krill fishe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ishing pattern of the Chinese krill fisher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évy random walk model, with which the step-length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walking pattern. When a defined walk in a space of dimension is greater than one, the steps made are in isotropic random directions. Fur- thermore, a strong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ishing behavior (using the parameter μ as an indicator) and catch per unit effort of the Chinese krill fishery was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évy random WALK Antarctic KRILL fishERY fishING pattern CCAMLR
下载PDF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Food Pattern of Human Society
3
作者 Zhang Jian Fu Huaq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5-236,共12页
Human food consists of 2 major parts: plants and animals. Primitive people collected food by fishing,hunting and gathering,and later they developed primitive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bout near to 10 thousand ... Human food consists of 2 major parts: plants and animals. Primitive people collected food by fishing,hunting and gathering,and later they developed primitive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bout near to 10 thousand years ago. Due to different natural conditions,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s,wild animals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domestication are unbalanced in the world; therefore species of domesticated crops and animals vary throughout the world,which leads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ood patterns of human society. The Great Discovery of Geography ushered in the ear of exchanges among people,one of which is the exchange in agriculture. Crops from America were introduced to the old continent while poultry and livestock of the old continent were also brought to America; later,domesticated crops and animals were spread to the newly-discovered Oceania. Since then,the differences in people's food pattern have begun to narrowdown and started on the path to convergence,and the whole process is basically a saddle-shape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COLLECTING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fishING FOOD patter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A Bionic Neural Network for Fish-Robot Locomo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Dai-bing Zhang De-wen Hu Lin-cheng Shen Hai-bin Xie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6年第4期187-194,共8页
A bionic neural network for fish-robot locomotion is presented. The bionic neural network inspired from fish neural net- work consists of one high level controller and one chain of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s (CPGs).... A bionic neural network for fish-robot locomotion is presented. The bionic neural network inspired from fish neural net- work consists of one high level controller and one chain of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s (CPGs). Each CPG contains a nonlinear neural Zhang oscillator which shows properties similar to sine-cosine model. Simulation re, suits show that the bionic neural network presents a good performance in controlling the fish-robot to execute various motions such as startup, stop, forward swimming, backward swimming, turn right and turn le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network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s nonlinear oscillator swimming locomotion fish-robot
下载PDF
三江源区鱼类多样性调查及保护对策
5
作者 陈锋 袁婷 +7 位作者 熊满堂 赵先富 马沛明 朱滨 张志永 刘晖 董方勇 李键庸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了解三江源区鱼类多样性及其资源现状,为三江源区生态系统保护和流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8月开展了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鱼类调查,分析了3个水系鱼类组成与分布,探讨了鱼类多样性特征,研究了三江源地区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结... 了解三江源区鱼类多样性及其资源现状,为三江源区生态系统保护和流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8月开展了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鱼类调查,分析了3个水系鱼类组成与分布,探讨了鱼类多样性特征,研究了三江源地区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共调查到鱼类18种,其中长江源9种,黄河源8种,澜沧江源6种;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长江源优势种3种,依次为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小头高原鱼(Herzensteinin microcephalus)、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黄河源优势种2种,包括麻尔柯高原鳅(T.markehenensis)和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澜沧江源优势种4种,依次为前腹裸裂尻鱼(S.anteroventris)、裸腹叶须鱼、东方高原鳅(T.orientalis)和细尾高原鳅;三江源区鱼类多样性相对较低,其中澜沧江源最高,长江源次之,黄河源最低。对鱼类种类组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源和澜沧江源相近,黄河源则与长江源、澜沧江源差距较大。为切实保护好三江源区鱼类资源,建议加强本底调查,开展关键栖息地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构建三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数据库,关注气候变化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预防和控制外来鱼类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空间格局 优势种 保护对策 三江源区
下载PDF
明清织绣品中鱼纹的艺术表征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炤含 张晓霞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鱼纹历史悠久,因其造型丰富、取意吉祥,在明清织绣品中独树一帜,对其艺术表征及文化内涵进行探析,进而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纹饰艺术。采用文献研究及图案分析的方法,对明清织物和刺绣品中鱼纹的形态、造型、色彩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其艺术... 鱼纹历史悠久,因其造型丰富、取意吉祥,在明清织绣品中独树一帜,对其艺术表征及文化内涵进行探析,进而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纹饰艺术。采用文献研究及图案分析的方法,对明清织物和刺绣品中鱼纹的形态、造型、色彩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其艺术特征并探讨其背后蕴含的民俗文化。研究表明,明清织绣品上的鱼纹具有题材寓意丰富、造型灵动、色彩鲜明、工艺精巧等艺术特点,它诠释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生殖崇拜、明清时期蓬勃发展的吉祥文化,以及超脱世俗的“鱼乐”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纹 织绣品 艺术表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大菱鲆29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
7
作者 刘国旭 孟晓雪 +3 位作者 马强 卫育良 梁萌青 徐后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3,共16页
不同鱼类的脂肪组织分布模式具有高度多样性。大菱鲆具有相对特殊的脂质储存模式;鳍条附近皮下脂肪组织是其重要的脂肪存储部位。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菱鲆的脂质代谢生理,本实验初步研究了29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在大菱鲆体内的组织表达,这... 不同鱼类的脂肪组织分布模式具有高度多样性。大菱鲆具有相对特殊的脂质储存模式;鳍条附近皮下脂肪组织是其重要的脂肪存储部位。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菱鲆的脂质代谢生理,本实验初步研究了29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在大菱鲆体内的组织表达,这些基因参与了脂肪生成、脂肪酸β氧化、甘油酯的生物合成和水解、脂质运输以及相关的脂代谢转录调控过程。从30尾鱼(10尾混样作为一个重复)中采集眼、鳃、脑、皮肤、肌肉、肝脏、胃、肾脏、脾脏、心脏、前肠、幽门盲囊、后肠、盲肠和脂肪等共15个组织样本进行qRT-PCR分析。结果显示,肠和脑中脂肪生成基因表达量高,肝脏和肌肉脂肪生成基因表达量低。肠内大部分载脂蛋白和脂质代谢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也较高。肌肉中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细胞内甘油酯酶在脑、眼和心脏中高表达。研究表明,在大菱鲆体内,肠道可能不仅是脂质摄取的场所,也是大菱鲆体内重要的脂肪代谢器官。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大菱鲆脂代谢特征及探索不同储脂类型鱼类中脂肪代谢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数据,也将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研究鱼类的脂质代谢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基因组织分布 脂质代谢 脂质储存模式 鱼类肠道功能
下载PDF
基于PIT技术的老口航运枢纽鱼道通行效率及鱼类行为分析
8
作者 宋韵涛 曾令锋 +5 位作者 谭细畅 吴志强 闭增钊 衷英杰 孙扬言 乔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6-222,共7页
PIT(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射频芯片跟踪作为一种监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鱼类洄游行为监测及评估鱼道过鱼效率。为了解鱼类在郁江老口航运枢纽鱼道的上溯速度、昼夜特征行为及鱼道通行效率等情况,从而为鱼道设计提供更多参考,... PIT(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射频芯片跟踪作为一种监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鱼类洄游行为监测及评估鱼道过鱼效率。为了解鱼类在郁江老口航运枢纽鱼道的上溯速度、昼夜特征行为及鱼道通行效率等情况,从而为鱼道设计提供更多参考,该研究以优势种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试验对象,搭半双工(half duplex,HDX)PIT标记射频芯片跟踪系统,在鱼道中设置了5个监测断面。有效试验鱼共63尾,全部为野生个体,全长范围为16.00~23.50 cm,均值为(19.05±1.49)cm。试验发现,试验鱼在白天活动较为活跃,夜晚则处于休息状态;多数个体在标记放流后上行至第一个天线所需时间超过10 h;标记试验鱼通过整个鱼道的历时为648~5359 min,总通行效率为50.79%。研究可为国内过鱼设施通行效率量化及鱼道中鱼类上溯行为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道 监测 PIT标记 过鱼效率 行为模式
下载PDF
五溪流域苗族服饰鱼纹的造型与语义解析
9
作者 唐肇鸿 龙湘平 《纺织报告》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鱼纹是五溪流域苗族服饰的代表性纹样,为解析其多样的造型与语义,文章以笔者在湘西、黔东南州等地田野调查中征集的服饰鱼纹相关实物资料为主导,运用图像学、图形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对五溪流域苗族服饰鱼纹的文化内涵、造型及语... 鱼纹是五溪流域苗族服饰的代表性纹样,为解析其多样的造型与语义,文章以笔者在湘西、黔东南州等地田野调查中征集的服饰鱼纹相关实物资料为主导,运用图像学、图形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对五溪流域苗族服饰鱼纹的文化内涵、造型及语义三者的关系展开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动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溪流域 苗族服饰 鱼纹 纹样造型 语义
下载PDF
秦岭细鳞鲑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栖息地环境特征
10
作者 陶渝镇 王丽英 +3 位作者 黄青峰 邓楚可 陈凡刚 夏继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6-1723,共8页
为揭示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环境驱动因子,从而推测产卵场并为该物种早期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研究选取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蒲峪河及其支流木拉石沟河作为研究样地,并设定100... 为揭示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环境驱动因子,从而推测产卵场并为该物种早期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研究选取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蒲峪河及其支流木拉石沟河作为研究样地,并设定100个样点(2 m×2 m)作为详细抽样调查生境。研究发现:(1)分布在支流的仔稚鱼数量显著多于干流(P<0.05);(2)仔稚鱼种群数量随海拔变化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干流与支流的最适分布海拔分别是1460和1446 m;(3)仔稚鱼分布的环境驱动因子在干流与支流不尽相同,干流仔稚鱼数量与流速和青苔数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石蛾幼虫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支流仔稚鱼数量与流速显著负相关(P<0.05)、与蝌蚪和石蛾幼虫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揭示了秦岭细鳞鲑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栖息地环境特征,并构建了栖息地各类环境驱动因子关系网络热图。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细鳞鲑仔稚鱼种群调研与监测、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保护及生态修复提供必要且亟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分布模式 海拔 底质 产卵场 秦岭细鳞鲑
下载PDF
两种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可食部位风味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邹芳 徐洁 +5 位作者 史家源 张鑫 马行空 王安然 葛家春 苗淑彦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77,共7页
为研究不同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可食部位风味品质的影响,设置全程投喂配合饲料(A)和前期投喂配合饲料+后期投喂冰鲜鱼(B)两种投喂模式开展养殖试验。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雄蟹和雌蟹各15只。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性能... 为研究不同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可食部位风味品质的影响,设置全程投喂配合饲料(A)和前期投喂配合饲料+后期投喂冰鲜鱼(B)两种投喂模式开展养殖试验。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雄蟹和雌蟹各15只。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性能,肌肉、肝胰腺和性腺相关品质指标以及肝胰腺和性腺的挥发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指数、肥满度及附肢肌肉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剪切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B组的雄蟹性腺指数以及雌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的雌蟹生长性能优于A组(P<0.05),同样地,B组雄蟹肝胰腺和性腺色泽、肌肉胶原蛋白含量也优于A组(P<0.05),且B组的中华绒螯蟹具有更好的风味(P<0.05)。综上所述,前期投喂配合饲料而后期投喂冰鲜鱼的饵料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的育肥及风味品质具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后续对于配合饲料的开发建议着重于呈味物质、促胶原蛋白生成和育肥功能饲料的开发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投喂模式 配合饲料 冰鲜鱼 育肥 风味品质
下载PDF
浅谈鱼纹装饰在陶瓷中的运用
12
作者 徐文强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4期137-139,共3页
鱼纹装饰是中国经典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至今仍受大众喜爱,被广泛运用于陶瓷器物上。本文通过鱼纹装饰的历史来源、发展及文化内涵,探讨鱼纹装饰在陶瓷装饰运用中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鱼纹装饰 陶瓷艺术 寓意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苗族蜡染鱼纹的研究与挖掘
13
作者 石清兰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3期146-148,共3页
基于推进贵州地区苗族蜡染鱼纹的艺术美发展为目的,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等方法,深入分析了苗族蜡染鱼纹不同特征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论述了贵州苗族蜡染鱼纹的文化意蕴以及在不同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认为,苗族蜡染鱼纹在贵州地... 基于推进贵州地区苗族蜡染鱼纹的艺术美发展为目的,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等方法,深入分析了苗族蜡染鱼纹不同特征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论述了贵州苗族蜡染鱼纹的文化意蕴以及在不同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认为,苗族蜡染鱼纹在贵州地区的发展中不仅具有独特的工艺和意蕴美,更是苗族文化元素中不可缺少的纹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蜡染 鱼纹 文化意蕴
下载PDF
黔东南苗族蜡染服饰中鱼纹的审美特征浅析
14
作者 罗申会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1期135-137,共3页
基于促进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目的,文章通过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分析了鱼纹在黔东南苗族蜡染服饰中的审美特征,研究了鱼纹的文化内涵及在服饰中的设计应用。研究认为,鱼纹在黔东南苗族蜡染服饰中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基于促进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目的,文章通过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分析了鱼纹在黔东南苗族蜡染服饰中的审美特征,研究了鱼纹的文化内涵及在服饰中的设计应用。研究认为,鱼纹在黔东南苗族蜡染服饰中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更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纹 蜡染服饰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传统的现代化:乡村振兴视域下海洋渔村的生计方式转型研究
15
作者 吴曼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作为巩固海疆安全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场域,海洋渔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渔村传统生计方式的形成基于悠久的海洋发展史,现代海洋文化的发展则推动了海洋渔村从传统生计方式到新型生计方式的转型。通过对海洋渔村生计... 作为巩固海疆安全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场域,海洋渔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渔村传统生计方式的形成基于悠久的海洋发展史,现代海洋文化的发展则推动了海洋渔村从传统生计方式到新型生计方式的转型。通过对海洋渔村生计方式转型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到国家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2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海洋渔村围绕海洋,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平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海洋文化的“乡土性”与现代海洋文化的“现代性”,实现渔村生计方式的转型与创新,推进了海洋渔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海洋渔村 生计方式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安居与足食:元青花鱼藻大罐植物纹图像探析
16
作者 毕耜岩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4期118-121,共4页
鱼藻纹是元代青花瓷的重要题材之一,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博物馆所藏的鱼藻纹大罐,纹饰精美,品相完整,可作为鱼藻纹的典型代表。据《陶书》载,明代将此类鱼藻纹大罐称为“藻鱼罐”,其凸显了植物纹在整体设计中的重要性。然而,以往研究... 鱼藻纹是元代青花瓷的重要题材之一,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博物馆所藏的鱼藻纹大罐,纹饰精美,品相完整,可作为鱼藻纹的典型代表。据《陶书》载,明代将此类鱼藻纹大罐称为“藻鱼罐”,其凸显了植物纹在整体设计中的重要性。然而,以往研究中植物纹由于体量较小等因素,未得到充分关注。本文通过图像细读和文献考证,分析了鱼藻纹中的植物种类及其文化含义。研究发现,这些植物纹饰不仅是对水下世界的再现,而是工匠们结合文学想象,将水底、水面、水上的现实元素融合创作,旨在描绘鱼类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此外,这些图案还隐含着对元末明初动荡时期人们渴望安稳生活和丰富食物的美好祝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青花 鱼藻纹大罐 植物纹 图像细读 纹饰寓意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因素
17
作者 周然 游诗雪 +1 位作者 黄璐 王珂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8,共9页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是目前桑基鱼塘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该地的桑基鱼塘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改变、农业现代化生产,桑基鱼塘系统的生产方式、经济及服务价值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是目前桑基鱼塘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该地的桑基鱼塘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改变、农业现代化生产,桑基鱼塘系统的生产方式、经济及服务价值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利用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等数据对1975—2019年南浔区桑基鱼塘的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从规模变化上看,鱼塘快速扩张,桑园明显减少,水田剧烈萎缩,桑基鱼塘规模明显减小,基塘比例严重降低;从形态变化上看,鱼塘呈集聚化、规模化趋势,桑园和水田呈破碎化趋势,且鱼塘逐渐脱离传统桑基鱼塘系统布局特色而独立存在。2)2012—2019年,鱼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远高于蚕桑养殖和水稻种植,是导致桑园、水田明显萎缩及鱼塘大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因此,通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建立来进一步加强桑基鱼塘系统的保护与传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支撑湖州市南浔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基鱼塘系统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时空格局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耕作模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思潮 曹凑贵 +2 位作者 李成芳 熊又升 汪金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65-1173,共9页
为探明不同耕作模式对冷浸田的影响机制,挖掘冷浸田的生产潜力,以冷浸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平作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作和稻鱼共作模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以及土壤团聚体、温度、pH及有机质和还原性物质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 为探明不同耕作模式对冷浸田的影响机制,挖掘冷浸田的生产潜力,以冷浸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平作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作和稻鱼共作模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以及土壤团聚体、温度、pH及有机质和还原性物质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CK),垄作模式(T1)能显著降低土壤微团聚体(〈0.25 mm)含量,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pH,抑制水稻分蘖期后土壤亚铁含量的上升,降低土壤亚锰含量,减轻其对水稻根系的毒害作用,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稻鱼共作模式(T2)对冷浸田土壤理化性状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分别较对照(CK)增加18.2%和69.2%,从而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和营养,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研究表明T1和T2模式能显著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增产范围为8.8%~25.8%,T1模式增产效果最显著,实际产量达到7 623 kg·hm-2。综上所述,垄作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冷浸田土壤特性,提高水稻产量,而稻鱼共作模式增产效果主要体现在增加冷浸田水体和土壤的速效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田 耕作模式 垄作 稻鱼共作 水稻产量 土壤特性
下载PDF
中国传统鱼纹木雕花板构图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玲 陶毓博 李鹏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9-305,共7页
目的文章介绍了鱼纹样在传统木雕花板中的造型艺术及应用技法,重点分析了其构图原则。方法结合实物重点分析鱼纹样在木雕花板中典型的散点透视、满与空辩证统一的构图方式及夸张的艺术手法。以《金玉满堂》艺术品为例,从统一与变化、静... 目的文章介绍了鱼纹样在传统木雕花板中的造型艺术及应用技法,重点分析了其构图原则。方法结合实物重点分析鱼纹样在木雕花板中典型的散点透视、满与空辩证统一的构图方式及夸张的艺术手法。以《金玉满堂》艺术品为例,从统一与变化、静与动和节奏与韵律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结论鱼纹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着它独具特色的形态特征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分析传统木雕花板构图可以看出,构图的恰当组织与合理设计在木雕花板的情感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继而启发我们从中国传统鱼纹中去思考现代设计,对传统纹样进行创新,以期为现代家具、室内和服装设计等领域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花板 构图 形式 鱼纹
下载PDF
应用弹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技术研究放流中华鲟幼鱼在海洋中的迁移与分布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锦辉 庄平 +7 位作者 吴建辉 黄硕琳 刘健 杨吉平 徐嘉楠 郑跃平 赵峰 张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7-442,共6页
于2006年和2008年,向长江口放流了14尾携带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op-up ArchivalTag,PAT)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其中3龄和9龄中华鲟各6尾和8尾。放流后有9枚标志数据成功上传至ARGOS卫星,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64%。... 于2006年和2008年,向长江口放流了14尾携带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op-up ArchivalTag,PAT)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其中3龄和9龄中华鲟各6尾和8尾。放流后有9枚标志数据成功上传至ARGOS卫星,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64%。初步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放流后1个月内即进入海洋生活。进入海洋的中华鲟幼鱼在最长监测期的6个月内正常存活,分布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中国福建沿海的经度跨度为4°、纬度跨度为9°的沿海大陆架海域,最大洄游距离达到697km。放流的中华鲟幼鱼呈现随意、迂曲的洄游特征。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中华鲟PAT标志放流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 长江口 放流 洄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