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脏腑功能与结构论中医学脾藏与解剖学脾脏不同
1
作者 黄一钦 尹秀平 +3 位作者 高艳 王义国 周宇航 张启明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关于中、西医学同名脏器“脾”的认识,历来学者们争议不断,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以中医脾藏的功能为基础,以功能异常引发的症状作为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连接点,以期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医学脾藏与解剖学脾脏的内涵完全不同... 关于中、西医学同名脏器“脾”的认识,历来学者们争议不断,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以中医脾藏的功能为基础,以功能异常引发的症状作为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连接点,以期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医学脾藏与解剖学脾脏的内涵完全不同,①中医学脾藏运化功能定位于消化系统功能,中医学脾藏统血功能定位于凝血、抗凝血系统功能,中医脾藏主肌肉功能定位于躯体运动系统功能;②解剖学脾脏的储血、调节血量功能可归属于中医肝藏的功能范畴,解剖学脾脏的造血功能可归属于中医肾藏的功能范畴,解剖学脾脏的免疫功能可归属于中医肾藏的功能范畴。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将脏腑功能、异常症状作为探讨中、西医学同名脏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五藏客观化研究的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藏 脾脏 功能定位 功能性五藏
下载PDF
基于五脏元真通畅理论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针灸临床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书坤 马增斌 +3 位作者 林磊 田年秀 倪国栋 郑志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41-1844,共4页
《金匮要略》提出五脏元真通畅理论,全面理解该理论对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五脏元真不畅引起的老年功能性便秘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于五脏元真通畅理论指导针灸临床,采用补虚导滞、攻补兼施的方法,对难治且缠绵难愈的老年... 《金匮要略》提出五脏元真通畅理论,全面理解该理论对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五脏元真不畅引起的老年功能性便秘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于五脏元真通畅理论指导针灸临床,采用补虚导滞、攻补兼施的方法,对难治且缠绵难愈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五脏元真通畅理论可作为针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切入点,拓展针灸治病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元真通畅 老年功能性便秘 针灸 临床探索
下载PDF
功能性五藏的执行结构和胚胎衍化规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启明 王永炎 +4 位作者 王义国 徐杨 张健雄 高也陶 李顺保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158-1166,共9页
中医学者常徘徊于结构性五脏与功能性五藏之间。基于中、西医学都是关于人体组成部分和功能的完备认识,本文将中医学的五脏(六脏)、六腑、奇恒之腑、五体、官窍和经络整合为功能性五藏,发现功能性五藏有15种功能,以这些功能为线索,将西... 中医学者常徘徊于结构性五脏与功能性五藏之间。基于中、西医学都是关于人体组成部分和功能的完备认识,本文将中医学的五脏(六脏)、六腑、奇恒之腑、五体、官窍和经络整合为功能性五藏,发现功能性五藏有15种功能,以这些功能为线索,将西医学具有固定结构和毗邻关系的人体组成部分整合为对应的15个执行结构。对比功能性五藏的核心功能细胞与三胚层衍化的组织器官,发现脏腑性五藏的脾藏和肺藏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内胚层,肾藏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中胚层,肝藏和心藏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外胚层,按照脾、肺、肾、肝、心的五行相生顺序排列。五体性五藏的皮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内胚层,脉、骨和肉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中胚层,筋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外胚层,按照皮、脉、骨、肉、筋的五行反克顺序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五藏 执行结构 核心功能细胞 胚胎衍化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五脏体用探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流 钱会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4-285,共2页
探讨体用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明确体用的概念,将体用与阴阳相结合,具体分析五脏的体用特点。认为"体"指脏腑的本质属性,而"用"则是指脏腑表现于外的显著性,体用一源。提出肝体阴用阳、心体阳用阳、脾体阴用阳、肺... 探讨体用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明确体用的概念,将体用与阴阳相结合,具体分析五脏的体用特点。认为"体"指脏腑的本质属性,而"用"则是指脏腑表现于外的显著性,体用一源。提出肝体阴用阳、心体阳用阳、脾体阴用阳、肺体阳用阴、肾体阴用阴五脏各自的体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体用 阴阳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五脏生理特性理论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颖晓 李其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82-83,共2页
在辨析脏腑生理功能与生理特性含义的基础上,从本脏之气、五脏苦欲、五脏所恶、气机升降等,探析五脏生理特性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五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治则用药的影响。指出五脏不同的生理特性,决定着其不同的病机特点,临证遣方组药须... 在辨析脏腑生理功能与生理特性含义的基础上,从本脏之气、五脏苦欲、五脏所恶、气机升降等,探析五脏生理特性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五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治则用药的影响。指出五脏不同的生理特性,决定着其不同的病机特点,临证遣方组药须考虑五脏各自的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生理特性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从五脏一体观论治老年功能性便秘 被引量:7
6
作者 梁莉婕 何丰华 +4 位作者 刘玉姿 吴晔 解则红 洪安婧 李舒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3期151-153,共3页
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优势明显,不仅能解除便秘,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还能改善患者的体质状况。但目前中医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时存在临床上证型纷乱、名目繁多、无统一标准等缺点。其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所致,也是多脏腑功... 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优势明显,不仅能解除便秘,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还能改善患者的体质状况。但目前中医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时存在临床上证型纷乱、名目繁多、无统一标准等缺点。其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所致,也是多脏腑功能失衡在肠道的局部表现,病位虽然在大肠,但是病因却与脾、肾、肺、心、肝功能的失调有着紧密联系。本文结合临床经验及文献研究从五脏一体观分析老年功能性便秘,探讨五脏与便秘的关系,分别从脾、肾、肺、心、肝论治,以"辨证论治"为纲,立足五脏组方,以维护五脏正常功能为指导治疗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功能性便秘 五脏一体观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精气血津液的功能性质和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启明 王义国 +2 位作者 张健雄 韩学艳 田欣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841-847,共7页
血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独特的功能;精、气、血、津液是中医学表达人体组成和功能的重要概念,但其对应的客观实在是什么仍未可知。本文首先根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总结了精、气、血、津液的来源、性状... 血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独特的功能;精、气、血、津液是中医学表达人体组成和功能的重要概念,但其对应的客观实在是什么仍未可知。本文首先根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总结了精、气、血、津液的来源、性状、分布、相关脏腑、功能和分类等传统认识,并据以将其归于功能性五藏;其次基于中医学与生物医学都是关于人体组成和功能的全面认识,以功能性五藏的15种功能为线索,将精、气、血、津液与人体的流变结构做了对比,将精分为生殖之精、水谷之精、成形之精、化气之精和调节之精,将气分为推动之气和温煦之气,将血分为载气之血、免疫之血和摄血之血,将津液分为承载津液和润滑津液,并明确了他们的功能性质和生物学基础。通过精、气、血、津液的生物学关系,说明了这种认识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液 功能性五藏 生物学基础 中西医学对比 中医基础理论 生物医学
下载PDF
谈五味子“五脏皆治” 被引量:3
8
作者 吴东南 肖政 范世平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0期1847-1848,共2页
五味子五味具备,"五脏皆治",以补为主,治虚为主。临床辨证用之,五味子可敛肺滋阴治顽咳,养心宁神治不寐,健脾涩肠止泻泄,柔肝养血治眩晕,补肾益精疗无子。五味中酸敛最甚,若实证用之,有收敛邪气,闭门留寇之弊,故实证患者当慎用。
关键词 五味子 “五脏皆治” 五味具备
下载PDF
论《内经》之五脏左右表里——气机升降的特殊表述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登本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黄帝内经》对五脏气机升降运动有其特殊的表述方式 ,于是运用“左右”、“表里”、“相使”等语义 。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气机升降 肝生于左 肺藏于右 心部于表 肾治于里 脾为之使 胃为之市
下载PDF
抑郁症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共病的中医病机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晓娜 夏猛 施学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633-1635,共3页
抑郁症和功能性胃肠疾病均是临床常见疾病,二者常常共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二者发病与五脏皆有关联。文章就二者共病的中医病机进行探讨,以期对抑郁症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共病的中医诊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 抑郁症 功能性胃肠疾病 五脏 病机
下载PDF
辨证论治艾滋病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文奎 王峰 王岭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8期30-34,39,共6页
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医学的观点则是正气严重不足。正气依靠精神的支撑,而精神来源于饮食气味及其精微物质,精微物质的转化主要靠脏腑功能的正常运化。脏腑功能活动是生命运动的根本。五脏各有所主,各司其职,并且相互... 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医学的观点则是正气严重不足。正气依靠精神的支撑,而精神来源于饮食气味及其精微物质,精微物质的转化主要靠脏腑功能的正常运化。脏腑功能活动是生命运动的根本。五脏各有所主,各司其职,并且相互和合与平衡,只有当五脏功能旺盛,并且相互和合时,人体的生命力才会强大,机体"正气"充足,才会有免疫力。在五脏之中,肝、脾、肾三脏功能要保持平衡,其他各脏功能才会自然趋向平衡与协调,人体才会健康长寿,这就是"三维守恒"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正气亏损 辨证论治 五脏功能 三维守恒
下载PDF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五脏论治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文慧 严晶 孙志广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64-68,共5页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疾病发生率也日益增长,病情多反复迁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脾胃病是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较为特殊,因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加上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老年人...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疾病发生率也日益增长,病情多反复迁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脾胃病是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较为特殊,因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加上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老年人处于多器官功能渐衰阶段,在中医看来,此阶段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脾失健运,证治常常交替复杂,在症状表现上各有不同,又因其易复发,成为脾胃病门诊的一大难题。中医学的两大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辩证论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此病虽病位在脾胃,但与五脏密切相关。笔者认为从五脏角度辩治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诊治的一大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功能性消化不良 五脏 整体观念 辩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辨证理论梳理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及分型施治思路 被引量:11
13
作者 范明明 白妍 +1 位作者 薛英华 王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8期133-137,146,共5页
本文基于辨证施治理论,以五行学说与脏腑的联系及整体观念等为指导,分析近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文献,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论述,目的在于弥补西医对症治疗无法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无法达到根治效果且不良反应... 本文基于辨证施治理论,以五行学说与脏腑的联系及整体观念等为指导,分析近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文献,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论述,目的在于弥补西医对症治疗无法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无法达到根治效果且不良反应多的不足。中医药治疗可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达到根治的目的。本文亦旨在为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五行 脏腑 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下载PDF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小补肝汤论治肝阳虚新悟
14
作者 陈晔欣 梁硕 +2 位作者 高子衡 薛泽宇 黄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396-2400,共5页
肝阳虚证,是指肝阳虚衰、阴寒内生、机体失于温煦、气机升降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历代医家对于肝阳虚证的证治存在争议。《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记载的小补肝汤以五脏体用虚实理论、五味五行互含理论为理论基础立法成方。本研... 肝阳虚证,是指肝阳虚衰、阴寒内生、机体失于温煦、气机升降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历代医家对于肝阳虚证的证治存在争议。《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记载的小补肝汤以五脏体用虚实理论、五味五行互含理论为理论基础立法成方。本研究通过条文缕析、方药探疑,从方药组成、制方原理探讨小补肝汤的制方内涵,发现小补肝汤可视作一首温肝阳的方剂;从情志之变、肝魂之变、气机之变,立足阳气温煦、推动、兴奋、升腾等功能作用认识小补肝汤证,发现小补肝汤一系列症状与肝阳虚病机契合。本研究结合以方测证及据症测证,全面探讨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小补肝汤论治肝阳虚证,为临床认识和辨治肝阳虚证提供临证思路和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阳 肝阳虚证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小补肝汤 五脏体用虚实 五味五行互含
下载PDF
中医五藏系统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启明 张毅 +5 位作者 解君 王义国 张磊 于东林 刘保延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7-442,共6页
西医学将人体功能分到10个解剖系统,中医学将人体功能分到五藏系统。基于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着的人体,通过建立两种分类方法给出的功能之间存在的匹配关系,确认五藏系统的组成、特有功能和解剖定位。脾藏系统的特有功能对应消... 西医学将人体功能分到10个解剖系统,中医学将人体功能分到五藏系统。基于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着的人体,通过建立两种分类方法给出的功能之间存在的匹配关系,确认五藏系统的组成、特有功能和解剖定位。脾藏系统的特有功能对应消化系统的功能,肝脏的止血功能,运动系统骨骼肌的动力作用;肺藏系统的特有功能对应呼吸系统的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发音功能,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肾藏系统的特有功能对应泌尿、生殖、内分泌、造血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衰亡或变异细胞功能,运动系统骨骼的支撑作用;肝藏系统的特有功能对应神经系统的产生和传入感觉信号,传出运动信号调节躯体和内脏运动;心藏系统的特有功能对应脑的识别感觉信号,产生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和循环系统的体内物质运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藏系统 解剖系统 特有功能 解剖定位
原文传递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脏之体用辨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柴毅 谭峰 樊巧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409-3412,共4页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该书作者陶弘景以体用辨证观将五脏系统划分为脏之体与脏之用。调节脏气的本质就是调平脏之体与脏之用之间的失衡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病证条文均引自《黄帝内经》的不同篇章,但...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该书作者陶弘景以体用辨证观将五脏系统划分为脏之体与脏之用。调节脏气的本质就是调平脏之体与脏之用之间的失衡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病证条文均引自《黄帝内经》的不同篇章,但以《灵枢·本神》《灵枢·邪在》《素问·脏气法时论》等为主。陶弘景以“体虚为实,用虚为虚”为脏腑虚实辨证的准则,对五脏病证加以概述。文章旨在辨析陶弘景五脏体用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五脏 体用 虚实
原文传递
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与不足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共5页
中医五脏模型是中国古典哲学和合思维的产物。五脏系统是一个多元、多变量、非线性的系统 ,五脏模型不是形态学模型 ,只是一种超形态、关系型的功能分类模型。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调节方式上 ,可归纳为 :外在调节、内在... 中医五脏模型是中国古典哲学和合思维的产物。五脏系统是一个多元、多变量、非线性的系统 ,五脏模型不是形态学模型 ,只是一种超形态、关系型的功能分类模型。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调节方式上 ,可归纳为 :外在调节、内在调节、自组织调节 ;即时调节、后时调节、前时调节 ;一元调节、二元调节、多元调节。五脏模型的不足表现为分类的不足和功能关系的不足 ,两者比较而言 ,分类的不足并非真正不足 ,因为任何一种超形态的功能模型总是企图将复杂的生命现象作有限的、简单的分类 ,临床实践证明五脏模型还是最优化的选择。其真正不足是五脏功能和五脏关系的不足 ,对此可继续通过临床实践加以补充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五行 功能调节 自组织系统
原文传递
论《内经》生命的四时法则 被引量:14
18
作者 烟建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共4页
《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它以“人与天地相参”的观念,论人的生命活动以“四时之法成”,不仅具有时间医学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揭示中医学运用系统方法研究生命活动,所表述的生命结构不是人体解剖生理原型的纂描,而是生命体... 《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它以“人与天地相参”的观念,论人的生命活动以“四时之法成”,不仅具有时间医学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揭示中医学运用系统方法研究生命活动,所表述的生命结构不是人体解剖生理原型的纂描,而是生命体功能模式的概括。把握中医理论的这一学术特征及其与西医学理论的本质区别,对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对于中医解决世界性重大疾病的研究,乃至对于中医药产业决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四时法则 思维模式 生命功能结构
原文传递
以五脏功能协调为基础的抑郁症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雪 任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19-4022,共4页
虽然现代身心医学发展仅有60余年的历史,随着生理-心理-社会的发病模式社会关注度日趋提高,身心医学理论及疗法的基础与临床受到越来越多医学家的认同,在总结近年临床与学术工作中有关抑郁症身心疾病的发展情况中,发现现代身心医学的理... 虽然现代身心医学发展仅有60余年的历史,随着生理-心理-社会的发病模式社会关注度日趋提高,身心医学理论及疗法的基础与临床受到越来越多医学家的认同,在总结近年临床与学术工作中有关抑郁症身心疾病的发展情况中,发现现代身心医学的理论与中国传统医学情志与脏腑理论观点多有相似,文章以中医脏腑与情志理论为基础,概述了现代身心医学疾病中与五脏相关抑郁症的基本情况,期待更好的在发病、诊断等方面探寻现代医学理论与中国传统医学契合点以获得最佳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五脏功能 藏象 身心医学
原文传递
王彦刚从“五脏气机升降”论治痞满经验撷英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晓梅 王彦刚 +1 位作者 袁宗洋 杨天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472-3474,共3页
痞满是中医常见病症,病情反复,病症繁多,病因病机多为表邪入里、食滞中阻、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药物所伤、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等,其核心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王彦刚教授从事脾胃病诊治多年,认为百病皆生于气,擅从“五脏气... 痞满是中医常见病症,病情反复,病症繁多,病因病机多为表邪入里、食滞中阻、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药物所伤、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等,其核心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王彦刚教授从事脾胃病诊治多年,认为百病皆生于气,擅从“五脏气机升降”论治痞满,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其治疗主以调理脾胃气机升降,即升脾气、降胃气,辅以宣肺气、疏肝气、调肾气、养心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附验案一则予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五脏气机升降 王彦刚 慢性胃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