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from bunchy flake-like nano-carbon films
1
作者 王小平 王丽军 +4 位作者 段新超 王隆洋 张雷 吕承瑞 雷通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078-2081,共4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bunchy flake-like nano-graphite crystallite films (BNGCFs) were deposited on Si substrates by using the microwav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technique. Furthermore the BNGCFs were characteriz...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bunchy flake-like nano-graphite crystallite films (BNGCFs) were deposited on Si substrates by using the microwav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technique. Furthermore the BNGCF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pectr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aman spectra and field emission (FE) I-V measurements, and a lowest turn-on field of 1.5 V/μm, and a high average emission current density of 30 mA/cm2 at a macroscopic electric field of 8.0V/μm were obtained. The J-E data did not follow the original Fowler-Nordheim (F-N) relation since they were not well represented in the F-N plot by a straight line. A model considering the F-N mechanism, and the statistic effects of FE tip structures has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to explain all the FE data observed for E 〈 8.SV/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nchy flake-like nano-graphite crystallites films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electronfield emission
下载PDF
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制备及其甲苯脱除性能研究
2
作者 陈伟 王鹏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69,共7页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NH4F为矿化剂,运用水热晶化法制备厚度为10~100 nm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考察TPAOH/SiO_(2)摩尔比、晶化温度对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制备的影响,并对其甲苯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NH4F为矿化剂,运用水热晶化法制备厚度为10~100 nm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考察TPAOH/SiO_(2)摩尔比、晶化温度对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制备的影响,并对其甲苯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晶化温度为90℃时,随着TPAOH/SiO_(2)摩尔比的增加,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尺寸与厚度减小,孔容与平均孔径增大。TPAOH/SiO_(2)摩尔比为0.35时,晶化温度的升高不影响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形貌、结晶度与孔结构。相比市售高硅ZSM-5分子筛,厚度10~20 nm、SiO_(2)/Al_(2)O_(3)摩尔比为305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对甲苯的动态穿透吸附容量增加约22.5%、饱和吸附容量增加约26.8%,且吸附曲线符合Yoon-Nelson模型。经20次重复再生后,该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甲苯吸附容量衰减低于0.5%,展现出良好的再生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晶化 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 甲苯 吸附 重复再生
下载PDF
构造煤成因-结构-构造分类新方案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恩营 刘明举 魏建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6-660,共5页
借鉴构造岩的分类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依据构造煤的成因、结构和构造,提出了一套既适合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又适合煤层气开发的新的成因-结构-构造分类方案,将构造煤划分为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2个变形序列8个煤类,其中,脆性变形序列的构... 借鉴构造岩的分类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依据构造煤的成因、结构和构造,提出了一套既适合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又适合煤层气开发的新的成因-结构-构造分类方案,将构造煤划分为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2个变形序列8个煤类,其中,脆性变形序列的构造煤又进一步划分出片状序列和粒状序列,同时,重新厘定了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变形性质和结构、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成因-结构-构造分类 脆性变形 韧性变形 片状序列 粒状序列
下载PDF
机械镀镀层与金属粉末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增典 陈磊 +1 位作者 李德刚 黄保雷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66,82,共3页
为研究机械镀镀层性能与原料粉之间的关系,采用325,800目球形颗粒状锌粉和325目球状锌-10%(质量分数)铝粉混合球磨成的片状锌-铝复合粉制成3种机械镀镀层,考察了金属原料粉及形成镀层的SEM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片状锌-铝复合粉制备的镀... 为研究机械镀镀层性能与原料粉之间的关系,采用325,800目球形颗粒状锌粉和325目球状锌-10%(质量分数)铝粉混合球磨成的片状锌-铝复合粉制成3种机械镀镀层,考察了金属原料粉及形成镀层的SEM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片状锌-铝复合粉制备的镀层致密,片状颗粒排列整齐;用325、800目锌粉制备的镀层均存在一定的空隙率,且随颗粒粒度的减小而减小。盐雾试验结果显示,随粒度的减小、10%铝的添加及片状化处理,镀层光亮度提高、密实度增加,耐蚀性提高。电化学阻抗研究表明,3种镀层表面光滑性和耐蚀性依次为采用片状锌-铝复合粉最好,800目球形颗粒状锌粉次之,325目球形颗粒状锌粉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镀镀层 耐蚀性 特性 锌粉 片状锌-铝复合粉 SEM形貌 盐雾试验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模板诱导片状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仿生合成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秀峰 何丹 +2 位作者 刘芳 朱丹琛 刘榕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8-393,共6页
依据生物矿化的原理,以硫酸软骨素(ChS)为模板合成了片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对纳米HA的结构、组成、形貌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 依据生物矿化的原理,以硫酸软骨素(ChS)为模板合成了片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对纳米HA的结构、组成、形貌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hS的浓度很大程度地影响了HA的形貌,浓度较低时(0.1-0.3%质量分数),形成短纤维状晶体;浓度较高时(≥0.5%质量分数),则形成片状晶体。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ChS和钙离子之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本文还讨论了HA的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硫酸软骨素 模板 生物矿化 片状
下载PDF
锌铝合金粉中Al含量对无铬达克罗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志梅 缪强 +2 位作者 梁文萍 蒋穹 王珂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19,7,共4页
为获得表面形貌良好、耐蚀性能优异的无铬锌铝合金涂层,采用4种不同Al含量的片状Al-Zn合金粉替代传统达克罗涂层所用的锌铝混合粉制备涂层,将涂层浸入Na Cl溶液中进行加速浸泡腐蚀。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腐蚀形貌... 为获得表面形貌良好、耐蚀性能优异的无铬锌铝合金涂层,采用4种不同Al含量的片状Al-Zn合金粉替代传统达克罗涂层所用的锌铝混合粉制备涂层,将涂层浸入Na Cl溶液中进行加速浸泡腐蚀。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腐蚀形貌、成分及物相,研究了Al含量对合金粉末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金粉中Al的质量分数低于55%时,涂层的防护寿命随着Al含量的增大而增加,采用Al含量为55%的片状合金粉制备的无铬达克罗涂层的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铬达克罗涂层 锌铝合金粉 AL含量 耐蚀性
下载PDF
隔膜电沉积法制备片状氢氧化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邓信忠 狄跃忠 +1 位作者 王耀武 冯乃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0-1284,共5页
以氯化镁为原料,采用隔膜电沉积法制备了片状氢氧化镁.考察了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电流密度对氢氧化镁形貌及颗粒粒径的影响.采用SEM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物氢氧化镁的形貌和颗粒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获得的产物沉降快且... 以氯化镁为原料,采用隔膜电沉积法制备了片状氢氧化镁.考察了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电流密度对氢氧化镁形貌及颗粒粒径的影响.采用SEM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物氢氧化镁的形貌和颗粒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获得的产物沉降快且易分离;电解质浓度增加,片状形貌更大且更厚,颗粒粒径变大;反应温度升高,导致片状形貌缺陷增大,团聚更严重,颗粒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电流密度增强,造成片状特性变差,最终出现枝状形貌,颗粒粒径减小.对样品进行BET检测,发现合成样品中比表面积最大可达82.36 m2/g,对甲基紫的吸附量可达1 256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片状 隔膜 电沉积 形貌
下载PDF
环境友好的BiOBr新型光催化剂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帆 李中和 蒋政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48,76,共3页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制备出片状结构的溴化氧铋半导体材料,并通过降解甲基橙染料来考察溴化氧铋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特性。应用XRD,SEM,TEM和Uv-vis漫反射光谱来表征B iOBr材料的特性。研究得知,B iOBr是一种间接半导体...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制备出片状结构的溴化氧铋半导体材料,并通过降解甲基橙染料来考察溴化氧铋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特性。应用XRD,SEM,TEM和Uv-vis漫反射光谱来表征B iOBr材料的特性。研究得知,B iOBr是一种间接半导体材料。它的带系能约为2.69eV,且不受合成条件的影响而变化。而B iOBr材料的形貌和结晶度却取决于水热合成的温度和时间。在降解甲基橙染料的过程中这种片状B iOBr显示出很高的光催化活性,特别是在160℃水热8h后得到的B iOBr材料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Br 片状 光催化
下载PDF
片状银粉表面润滑层的化学去除 被引量:4
9
作者 谈发堂 乔学亮 陈建国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0-62,共3页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还原硝酸银溶液,以沉淀法制备微细银粉,再经机械球磨得到光亮片状银粉。为提高以片状银粉为填料的复合物的导电性,有必要去除银粉球磨过程中化学吸附在银粉表面的润滑层。利用醇酸混合液对光亮片状银粉进行表面化学处理...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还原硝酸银溶液,以沉淀法制备微细银粉,再经机械球磨得到光亮片状银粉。为提高以片状银粉为填料的复合物的导电性,有必要去除银粉球磨过程中化学吸附在银粉表面的润滑层。利用醇酸混合液对光亮片状银粉进行表面化学处理,采用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研究了处理前后片状银粉的热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EDAX)对处理前后的片状银粉的表面进行了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醇酸混合液可以完全去除光亮片状银粉表面化学吸附的润滑剂(油酸),同时探讨了片状银粉表面油酸的去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银粉 润滑层 去除 机械球磨法 化学吸附
下载PDF
片状纳米ZnO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丹军 郭莉 +2 位作者 李东升 付锋 高利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7,10,共5页
以六次甲基四胺为沉淀剂,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合成了片状ZnO微晶,考察了合成方法、沉淀剂用量及水热反应温度等条件对产物形貌、尺寸及光学性质的影响,并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以六次甲基四胺为沉淀剂,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合成了片状ZnO微晶,考察了合成方法、沉淀剂用量及水热反应温度等条件对产物形貌、尺寸及光学性质的影响,并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均为六方纤锌矿型ZnO,当锌盐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摩尔比为1:2,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于120℃水热条件下反应所得到的样品其形貌最佳,且在250—400nm波长范围内对光有很强的吸收,对甲基橙的光降解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自然光照5h后甲基橙的脱色率可达9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氧化锌 沉淀剂 水热法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片状和颗粒状γ-Bi_2MoO_6的水热合成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永芳 宋继梅 +1 位作者 王红 张蕙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73-76,共4页
采用水热法及柠檬酸辅助水热法分别制备了片状的和颗粒状的γ-Bi2MoO6,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UV-vis漫反射光谱(DR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检测,探讨了片状的和颗粒状的γ-Bi2MoO6可能的形成机理.以太阳... 采用水热法及柠檬酸辅助水热法分别制备了片状的和颗粒状的γ-Bi2MoO6,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UV-vis漫反射光谱(DR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检测,探讨了片状的和颗粒状的γ-Bi2MoO6可能的形成机理.以太阳光为光源对结晶紫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状的γ-Bi2MoO6的光催化活性略优于片状的γ-Bi2MoO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Bi2MoO6 片状 颗粒状 柠檬酸 光催化
下载PDF
铸铁材料在边界润滑条件下形成薄片状磨屑的塑性流动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成彪 温诗铸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3-211,共9页
本文在铸铁材料油润滑线接触滑动磨损状态研究的基础上,对边界润滑区典型的薄片状磨屑之形成过程进行了考察。通过对磨损表面的几何形貌、磨屑的形态和内部显微组织变化的分析,提出了薄片状磨屑的塑性流动形成机制。作者认为,薄片状磨... 本文在铸铁材料油润滑线接触滑动磨损状态研究的基础上,对边界润滑区典型的薄片状磨屑之形成过程进行了考察。通过对磨损表面的几何形貌、磨屑的形态和内部显微组织变化的分析,提出了薄片状磨屑的塑性流动形成机制。作者认为,薄片状磨屑的形成是磨损表面材料在局部应力和摩擦热的作用下以3种方式发生塑性流动的结果:当摩擦方向垂直于磨削加工条纹时为单侧塑性流动;当摩擦方向平行于磨削加工条纹时为双侧塑性流动;而在峰顶平台(磨削加工粗糙条纹磨合后形成的微平台)较大且载荷较高时,则为平台上的材料沿着摩擦方向向前挤压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铁 边界润滑 靡屑 塑性流动 磨损
下载PDF
沥青包覆天然石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晓林 王成扬 +1 位作者 马铁 王妹先 《炭素》 2006年第4期8-11,共4页
将天然鳞片石墨与煤沥青以7∶3的比例混合研磨,压力成型并粉碎至大约20μm后将其进行炭化得到炭化样品,并取部分炭化样品对其石墨化得到石墨化样品,将得到的炭化、石墨化样品及天然石墨分别进行XRD、SEM测试,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将天然鳞片石墨与煤沥青以7∶3的比例混合研磨,压力成型并粉碎至大约20μm后将其进行炭化得到炭化样品,并取部分炭化样品对其石墨化得到石墨化样品,将得到的炭化、石墨化样品及天然石墨分别进行XRD、SEM测试,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装配电池后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在石墨表面包履了一层沥青,电化学性能提高,炭化后的包覆样品首次效率比石墨提高了10%,但充放电容量偏低,而石墨化后的包覆样品放电容量及首次效率比天然石墨分别提高了16mA h/g和11%,不可逆容量降低了59mA h/g,稳定后放电容量为380mA h/g,效率为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鳞片石墨 煤沥青 锂离子电池 包覆
下载PDF
片状银粉的特性及其电性能 被引量:29
14
作者 谭富彬 赵玲刘 林李茜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5,共6页
系统讨论了片状银粉特性与由它制成的银浆电性能之关系。银浆电性能与片状银粉松装密度、比表面积。
关键词 片状银粉 银浆 电性能 电子元件 银粉
下载PDF
片层纺锤形纳米CuO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建凤 李丽青 +1 位作者 黄玉峰 范楼珍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89,共4页
室温下,以高纯铜片为阳极,石墨棒为阴极,聚乙二醇为分散剂,电解液pH=10的缓冲溶液,设定初始电压12 V.电解后,微波分解,制备了由片层组成的纺锤形纳米CuO(简称片层纺锤形纳米CuO).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样品的形... 室温下,以高纯铜片为阳极,石墨棒为阴极,聚乙二醇为分散剂,电解液pH=10的缓冲溶液,设定初始电压12 V.电解后,微波分解,制备了由片层组成的纺锤形纳米CuO(简称片层纺锤形纳米CuO).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样品的形貌、微观结构及其成分,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该纳米CuO对H2O2氧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是纯的单斜片层纺锤形CuO纳米晶,对H2O2的电化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线性范围1.0μmol.L-1~1.0 mmol.L-1,检出限0.5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层纺锤形纳米CuO 电化学 H2O2 催化氧化
下载PDF
片状镍粉填充树脂基和石蜡基复合材料的微波电磁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龚春红 贺洁 +3 位作者 张玉 李东风 吴志申 张治军 《化学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27-31,35,共6页
以微米镍粉作为原料,采用湿法研磨法制备了片状镍粉,将其作为填料用于制备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和石蜡基复合材料;测定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与镍粉含量的关系,同时考察了片状镍粉/石蜡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电... 以微米镍粉作为原料,采用湿法研磨法制备了片状镍粉,将其作为填料用于制备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和石蜡基复合材料;测定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与镍粉含量的关系,同时考察了片状镍粉/石蜡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SE)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厚度为5 mm的片状镍粉/石蜡复合材料在2 GHz附近的最小反射率可达-27 dB.这表明所制备的片状镍粉在电磁屏蔽及吸波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镍粉 填充复合材料 电磁屏蔽性能 吸波性能
下载PDF
片状镍粉的制备及其磁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春红 刘世江 +3 位作者 闫超 张春辉 成小强 潘好帅 《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21-24,29,共5页
利用湿法研磨法由微米镍粉制得了不同尺寸的片状镍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研磨参数对片状镍粉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测定了产物的室温磁性能.结果表明,球料比和研磨时间是影响片状镍粉形貌的关键因素,片状镍粉的剩磁... 利用湿法研磨法由微米镍粉制得了不同尺寸的片状镍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研磨参数对片状镍粉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测定了产物的室温磁性能.结果表明,球料比和研磨时间是影响片状镍粉形貌的关键因素,片状镍粉的剩磁比和矫顽力都比原料微米镍粉的高.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且产物形状及磁性能可控的特点,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得到的片状镍粉在催化、磁存储材料以及电磁屏蔽和电磁波吸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镍粉 制备 磁性
下载PDF
鳞片石墨湿法超细磨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其明 石涛 +2 位作者 张国旺 张国范 陈云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3年第6期22-25,共4页
本文在条件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立式搅拌磨湿法超细磨制备鳞片石墨微粒子的工艺参数。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如下:不锈钢球直径为Φ5 mm,研磨介质物料比为40﹕1,搅拌器转速250r/min,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本文在条件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立式搅拌磨湿法超细磨制备鳞片石墨微粒子的工艺参数。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如下:不锈钢球直径为Φ5 mm,研磨介质物料比为40﹕1,搅拌器转速250r/min,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用量1%,起始浆料浓度35%。经实验证明,超细研磨效率好,连续研磨60h后,粉体中小于1μm微粒子含量达72.07%,小于2μm微粒子含量达98.65%,中位粒径(d50)可达0.7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石墨 搅拌磨 湿式超细磨 正交实验 工艺参数
下载PDF
一步沉淀法合成片状纳米硼酸锌及其性能表征(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平强 宋文华 +2 位作者 丁峰 李蒙蒙 王鑫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向聚苯乙烯材料中添加阻燃剂可提高其阻燃性能.本文提出了一步沉淀合成片状纳米硼酸锌阻燃剂的新方法.采用Na2B4O7·10H2O和Zn(NO3)2·6H2O为原料,通过一步沉淀法合成了片状纳米4ZnO·B2O3·H2O,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 向聚苯乙烯材料中添加阻燃剂可提高其阻燃性能.本文提出了一步沉淀合成片状纳米硼酸锌阻燃剂的新方法.采用Na2B4O7·10H2O和Zn(NO3)2·6H2O为原料,通过一步沉淀法合成了片状纳米4ZnO·B2O3·H2O,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对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时间是影响合成的重要因素;当Na2B4O7.10H2O和Zn(NO3)2·6H2O的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8 h时,合成的纳米4ZnO·B2O3·H2O呈片状,直径为50~100 nm,性能最优.将片状纳米4ZnO·B2O3·H2O添加到聚苯乙烯中,考察其阻燃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以相同方式添加到聚苯乙烯的商业化纳米2ZnO·3B2O3·3·5H2O相比,片状纳米4ZnO·B2O3·H2O的加入显著提高了燃烧后碳残量,说明用本文方法合成的片状纳米硼酸锌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反应 片状硼酸锌 无机阻燃剂
下载PDF
利用人工蜂群算法进行地震属性聚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成寅 郑晓东 +1 位作者 李艳东 李劲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4-690,5,共7页
将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人工蜂群算法引入到地震属性聚类中,在人工蜂群算法中蜜蜂被分为引领蜂、跟随蜂和侦察蜂三种,引领蜂寻找蜜源,跟随蜂根据引领蜂带回的蜜源信息搜索新蜜源,若某个蜜源被引领蜂或跟随蜂丢弃,则侦察蜂随机搜索新蜜源... 将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人工蜂群算法引入到地震属性聚类中,在人工蜂群算法中蜜蜂被分为引领蜂、跟随蜂和侦察蜂三种,引领蜂寻找蜜源,跟随蜂根据引领蜂带回的蜜源信息搜索新蜜源,若某个蜜源被引领蜂或跟随蜂丢弃,则侦察蜂随机搜索新蜜源代替被丢弃的蜜源。其中每个蜜源代表优化问题的一个可能解,蜜源的花蜜量对应于解的质量,用适应值表示。最优解的搜索过程包括初始化和蜜源更新两个过程,通过蜂群分工协作,搜索最佳聚类中心,解决常规K均值聚类算法存在的多解性问题。利用国际上通用UCI机器学习数据库中的Iris和Wine数据集对常规K均值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聚类方法的分类正确率明显高于K均值方法。实际地震数据的聚类结果表明: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地震属性聚类能精细刻画塔北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相带特征,并且能较好地描述呈片状弱反射特征的储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聚类 人工蜂群算法 串珠状强反射特征 片状弱反射特征 局部最优 最优聚类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