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38MAPK-PPARγ/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渊 王海刚 +5 位作者 何志军 刘涛 梁旭东 何元旭 沈稼轩 张团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4,共9页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38MAPK-PPARγ/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皮瓣术后观察各组大鼠背部皮瓣的存活情况及皮瓣存活率,用HE染色、TUNEL染色及qRT-PCR法检测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中炎性因子的浸润程度、细...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38MAPK-PPARγ/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皮瓣术后观察各组大鼠背部皮瓣的存活情况及皮瓣存活率,用HE染色、TUNEL染色及qRT-PCR法检测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中炎性因子的浸润程度、细胞核的破坏程度以及p38MAPK、PPARγ、NF-κB的分布特点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假手术组皮瓣存活面积最大,模型对照组与PPARγ抑制剂组皮瓣存活面积最小;HE染色与TUNEL染色结果模型对照组与PPARγ抑制剂组大鼠皮瓣组织细胞破坏严重,可见明显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皮瓣组织细胞呈单层排列,细胞核完整,清晰;q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消肿止痛合剂组大鼠皮瓣组织中p38MAPK、NF-κB的表达被抑制(P<0.05),而PPARγ的表达有所升高(P<0.05),当加入阻断剂后,皮瓣组织中p38MAPK、NF-κB及PPARγ的表达进一步被抑制。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可以减少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凋亡细胞的生成,进而减轻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促进大鼠皮瓣的存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PPARγ/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消肿止痛合剂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轨道板与CA砂浆间拍打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谢露 赵春光 +2 位作者 苏乾坤 刘学毅 杨荣山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5-681,共7页
因温度和列车动荷载等因素影响,CRTSⅠ型轨道板与CA砂浆间易产生离缝及拍打作用。采用瞬态动力分析方法研究轨道板与CA砂浆间的拍打速度,利用碰撞模拟两者间的拍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拍打速度随轴重呈线性增加关系,且在250 km/h时速下... 因温度和列车动荷载等因素影响,CRTSⅠ型轨道板与CA砂浆间易产生离缝及拍打作用。采用瞬态动力分析方法研究轨道板与CA砂浆间的拍打速度,利用碰撞模拟两者间的拍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拍打速度随轴重呈线性增加关系,且在250 km/h时速下拍打作用最大,拍打速度为0.581 m/s;接触应力随拍打速度呈线性增加关系,随CA砂浆弹模的增加,在200 MPa前增加较快,大于200 MPa时,增加变缓,建议采用弹模小于200 MPa的CA砂浆或在离缝和脱空区域内填充弹模较小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I型板轨道 离缝 拍打作用 瞬态动力分析 碰撞
下载PDF
推移皮瓣成形术加长效局麻治疗慢性肛裂疗效观察
3
作者 贺小婉 伍彦 《现代临床医学》 2008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肛裂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随机将64例肛裂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推移皮瓣成形术加长效局麻,对照组30例采用肛裂后切扩术。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移... 目的:探讨慢性肛裂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随机将64例肛裂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推移皮瓣成形术加长效局麻,对照组30例采用肛裂后切扩术。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移皮瓣成形术加长效局麻治疗慢性肛裂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推移皮瓣成形术 长效局麻 疗效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元旭 何志军 +3 位作者 刘涛 李岩 马岁录 何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44-2657,共1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消肿止痛合剂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在线数据库分析平台获取消肿止痛合剂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TTD、OMIM、GAD数据库检索与皮瓣I/R...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消肿止痛合剂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在线数据库分析平台获取消肿止痛合剂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TTD、OMIM、GAD数据库检索与皮瓣I/R相关靶点,将上述二者共有的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获取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2.1软件中CytoNCA插件筛选潜在核心靶点,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疾病”网络;对关键节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通路富集(KEGG)分析;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消肿组,分别在给药5天,10天,15天,20天统计皮瓣成活率,同时在给药7天后透明硫酸纸描绘皮瓣成活情况,采集标本应用HE染色技术进行组织病理形态观察,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共检索出消肿止痛合剂药物主要有效成分所对应的靶点进行去重后,共获得238个潜在作用靶点,筛选得到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皮瓣I/R的潜在靶点9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消肿止痛合剂对防治皮瓣I/R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消肿止痛合剂防治皮瓣I/R主要与脂质、动脉粥样硬化与流体剪应力等相关。应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排名靠前的PTGS2、PPARG、IL1B、AKT1、CXCL8五个关键核心靶点,结果提示消肿止痛合剂可减低皮瓣组织中PTGS2、IL1B、AKT1、CXCL8的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发现,消肿组大鼠皮瓣水肿明显减轻,组织间隙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结论消肿止痛合剂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从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等方面发挥防治皮瓣I/R的作用,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止痛合剂 皮瓣缺血再灌注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行动研究法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孙慧慧 陈淑琴 王小焕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20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基于行动研究法制定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基于行动研究法制定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康复方案。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断蒂术后7d、1个月的肩关节、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制定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研究法 腹部带蒂皮瓣 早期功能锻炼
下载PDF
扩压叶栅中Gurney襟翼气动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赛庆毅 朱源嘉 戴韧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8-892,共5页
以NACA65-12(10)叶型为基础,在稠度1.0的平面叶栅上,实验测量了两种高度Gurney襟翼在不同攻角下气动特性。设计工况下,襟翼高度为1%弦长时,升阻比平均提高上升10%;襟翼高度为3%弦长时,升阻比增加16.6%。与原始叶型的叶栅气动特性对比结... 以NACA65-12(10)叶型为基础,在稠度1.0的平面叶栅上,实验测量了两种高度Gurney襟翼在不同攻角下气动特性。设计工况下,襟翼高度为1%弦长时,升阻比平均提高上升10%;襟翼高度为3%弦长时,升阻比增加16.6%。与原始叶型的叶栅气动特性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襟翼高度的增加,叶栅升力先于阻力增加,升阻比先提高后降低,适当的襟翼具有提升叶栅升阻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rney翼襟 扩压叶栅 气动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行动学研究的乳腺癌术后显微皮瓣乳房重建患者个案管理照护蓝图的构建 被引量:11
7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5 位作者 周波 吕春柳 周燕舞 彭小伟 宋达疆 毛煌兴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19期1471-1476,共6页
目的评价行动研究法在乳腺癌术后显微皮瓣乳房重建患者个案管理照护蓝图中的效果。方法根据个案管理照护蓝图的构建,按照提出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改进总结的研究过程,制订、修改“乳腺癌术后显微皮瓣乳房重建患者个案管理... 目的评价行动研究法在乳腺癌术后显微皮瓣乳房重建患者个案管理照护蓝图中的效果。方法根据个案管理照护蓝图的构建,按照提出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改进总结的研究过程,制订、修改“乳腺癌术后显微皮瓣乳房重建患者个案管理照护蓝图”,并应用于临床。结果通过2个阶段的研究干预后进行结果分析。乳腺癌术后显微皮瓣乳房重建患者生命质量评定、癌症精神适应水平、身体意象术后测定、性调节测定乳房的重要性的评分第一阶段分别为(28.54±3.78)、(13.56±2.51)、(2.71.±1.08)、(3.00±0.87)分,第二阶段分别为(80.32±5.94)、(45.02.±3.51)、(6.85±0.36)、(7.3±0..66)分;2个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70—-21.551,均P〈0.05或0.01)。结论基于行动学研究的乳腺癌术后显微皮瓣乳房重建患者个案管理照护蓝图的构建,实现了评估、计划、服务、协调与监控为一体的健康照护管理系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行动研究法 显微皮瓣 乳房重建 个案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