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of Flash Point Temper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Using a Hybrid Method of Group Contribution + Neural Network +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被引量:7
1
作者 Juan A. Lazzu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817-823,共7页
The flash points of organic compounds were estimated using a hybrid method that includes a simple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GCM) implemented i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The flash points of organic compounds were estimated using a hybrid method that includes a simple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GCM) implemented i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Different topologies of a multilayer neural network were studied and the optimum architecture was determined. Property data of 350 compounds were used for training the network. To discriminate different substance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defined by the concept of the classical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were given as input variables.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network were tested with 155 substances not considered in the training step.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GCM+ANN+PSO method represent an excellent alternative for the estimation of flash points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AARD = 1.8%; AAE = 6.2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 point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roperty estimation
下载PDF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 Property Relationship for Prediction of Flash Point of Alkanes Using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ices 被引量:3
2
作者 Morteza Atabati Reza Emamalizadeh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20-426,共7页
Many structure-property/activity studies use graph theoretical indice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molecule viewed as a graph. Since topological indices can be derived directly from the molecul... Many structure-property/activity studies use graph theoretical indice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molecule viewed as a graph. Since topological indices can be derived directly from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without any experimental effort, they provide a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method for property prediction. In this work the flash point of alkanes was modeled by a set of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ices (Х), modified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ices ( ^mХ^v ) and valance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ices ( ^mХ^v ), with ^mХ^v calculated using the hydrogen perturbation. A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the best indices. The predicted flash poin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the average absolute deviation 4.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structure property relationship flash point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ices hydrogen perturbation ALKANE
下载PDF
A new group contribution-based method for estimation of flash point temperature of alkanes
3
作者 戴益民 刘辉 +5 位作者 陈晓青 刘又年 李浔 朱志平 张跃飞 曹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Flash point is a primary property used to determine the fire and explosion hazards of a liquid. New group contribution-based models were presented for estimation of the flash point of alkanes by the use of multiple li... Flash point is a primary property used to determine the fire and explosion hazards of a liquid. New group contribution-based models were presented for estimation of the flash point of alkanes by the use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This simple linear model shows a low average relative deviation(AARD) of 2.8% for a data set including 50(40 for training set and 10 for validation set) flash points. Furthermore,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model was evaluated using LOO cross valid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ANN model is clearly superior both in fitness and in prediction performance.ANN model has only the average absolute deviation of 2.9 K and the average relative deviation of 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 point alkane group contribu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QSPR)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the flash points of alkanes by group bond contribution method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4
作者 PAN Yong JIANG Juncheng WANG Zhirong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7年第4期390-394,共5页
A group bond contribution model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which had the high ability of nonlinear of prediction,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flash points of alkanes.This model contained not only the informati... A group bond contribution model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which had the high ability of nonlinear of prediction,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flash points of alkanes.This model contained not only the information of group property but also connectivity in molecules.A set of 16 group bonds were used as input parameters of neural networks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molecular structures with flash points of 44 alkan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ed flash poin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at the absolute mean absolute error was 6.9 K and the absolute mean relative error was 2.29%,which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raditional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s.The method can be used not only to reveal the quantit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ash point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alkanes but also to predict the flash points of organic compounds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lash point group bond contribution ALKANE
原文传递
液体燃料表面脉动火焰蔓延机理数值研究
5
作者 单聪慧 张慧颖 +2 位作者 程崇律 徐宝鹏 赵广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5,共11页
针对液体表面火焰蔓延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液两相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并针对低于闪点温度的液体燃料表面脉动火焰蔓延机理进行了数值研究。本文提出的数值方法成功捕捉到脉动火焰蔓延现象,预测的火焰蔓延脉动频率及传播速率与实验值吻... 针对液体表面火焰蔓延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液两相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并针对低于闪点温度的液体燃料表面脉动火焰蔓延机理进行了数值研究。本文提出的数值方法成功捕捉到脉动火焰蔓延现象,预测的火焰蔓延脉动频率及传播速率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本研究表明:火焰前锋后方存在显著横向对流流动,促进从慢速蔓延向快速蔓延的转变;气液两相中的回流区是成对出现的,即使在快速蔓延阶段火焰前锋下方仍然存在较小的气相回流区;火焰前锋前方的表面对流流动强度不是始终单调衰减的,在慢速蔓延阶段存在“双峰流动”特征;火焰前锋前方的液面温度是单调下降的,不存在温度“波谷”,温度“波谷”的发现是存在薄热边界层和实验手段无法分辨薄边界层中的温度梯度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蔓延 热毛细效应 浮力效应 闪点温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船用高闪点喷气燃料池火实验分析
6
作者 魏小栋 王艳真 万新斌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1,共6页
为掌握船用高闪点喷气燃料燃烧的相关特性,在搭建的8 m×13 m×7.5 m钢制舱中内进行了0.5 m×0.5 m×0.1 m与1 m×1 m×0.1 m两种火源面积的船用喷气燃料燃烧性能实验分析。在验证实验重复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 为掌握船用高闪点喷气燃料燃烧的相关特性,在搭建的8 m×13 m×7.5 m钢制舱中内进行了0.5 m×0.5 m×0.1 m与1 m×1 m×0.1 m两种火源面积的船用喷气燃料燃烧性能实验分析。在验证实验重复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火源面积和不同燃烧时间的高闪点喷气燃料所形成的热流场进行实验,重点考察燃烧面积和燃烧时间对温度场、辐射强度,以及火焰高度的影响。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到,增加燃料质量燃料持续温度燃烧时间增加的倍数大于质量增加的倍数;火源面积的增大使得热量的聚集效应更加明显,温度梯度更大,热辐射更强,周围温度更高;结合实验数据和Heskestad公式,有效预测该型高闪点喷气燃料在某一火源面积下的热释放速率和火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闪点 喷气燃料 温度 火焰高度
下载PDF
微量法检测石油产品闭口闪点的研究
7
作者 赵君志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4年第1期27-30,M0004,共5页
闭口闪点是石油产品重要的安全性指标,可表示石油产品的蒸发性和判定是否混入轻馏分。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微量法检测石油产品闭口闪点的方法,并与传统的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进行了准确性、重复性、再现性的比较,结果表明:微量法的准确性... 闭口闪点是石油产品重要的安全性指标,可表示石油产品的蒸发性和判定是否混入轻馏分。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微量法检测石油产品闭口闪点的方法,并与传统的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进行了准确性、重复性、再现性的比较,结果表明:微量法的准确性、重复性、再现性更.好,而且微量法样品用量少、检测时间短,避免了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测量时的人为操作误差,提高了检测时的安全性,可以满足质检室的日常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法 闭口闪点 石油产品 准确性 重复性 再现性 研究
下载PDF
MINIFLASH全自动闪点仪测定香精类产品闭杯闪点的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鹏 杨光 +1 位作者 潘叙恩 黄志鹏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期175-175,180,共2页
使用MINIFLASH全自动闪点仪,采用ASTM D6450-16标准测定了香精产品的闭杯闪点,并且对检测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探讨了重复性操作,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对不确定度的影响。
关键词 香精 闪点检测 不确定度评估
下载PDF
柴油机柴油劣化特性研究和预测
9
作者 于洋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44-47,65,共5页
电厂柴油机组负责在应急情况下向安全和非安全系统提供可靠电源,保证重要设备能够执行安全停堆的功能,并将反应堆维持在安全状态。柴油的品质参数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正常运行,由于柴油品质关联烃类基团复杂,相互耦合严重,内部组分和物性... 电厂柴油机组负责在应急情况下向安全和非安全系统提供可靠电源,保证重要设备能够执行安全停堆的功能,并将反应堆维持在安全状态。柴油的品质参数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正常运行,由于柴油品质关联烃类基团复杂,相互耦合严重,内部组分和物性参数解析困难,因此无法通过简单数据趋势分析方式找出柴油品质参数指标的关系。通过对柴油指标性质的分类,利用灰色数学关联度理论及模型,成功找出柴油劣化的特性指标,建立GM(1,1)灰色数学预测模型,利用计算机语言,将柴油指标间复杂的逻辑计算转化为可操作软件,实现柴油重要品质指标的准确预测,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灰色关联度 GM(1 1)模型 闪点 50%回收温度 运动粘度
下载PDF
高闪点液体喷雾泄漏危险研究综述
10
作者 田玉星 马伟 +1 位作者 陶刚 张礼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研究工业过程中高闪点液体喷雾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通过介绍高闪点类液体喷雾的产生机理、火焰在不同粒径喷雾系统、雾滴系统以及气溶胶系统中传播、爆炸影响参数、喷雾点火源以及可能引发后果更加严重的两相爆炸等多个方面... 为研究工业过程中高闪点液体喷雾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通过介绍高闪点类液体喷雾的产生机理、火焰在不同粒径喷雾系统、雾滴系统以及气溶胶系统中传播、爆炸影响参数、喷雾点火源以及可能引发后果更加严重的两相爆炸等多个方面,对喷雾的爆炸特性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液体,需根据实际工业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的条件进行可燃性风险评估,避免高闪点液体喷雾泄漏发生火灾爆炸等造成严重后果。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高闪点类液体危险性分析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闪点液体 喷雾泄漏 爆炸危险性 液滴燃烧
下载PDF
MINIFLASH全自动单杯闪点仪测定涂料类产品闭杯闪点的不确定度评估
11
作者 王海婷 陈相 +3 位作者 蒋伟 朱洪坤 蔡晓峰 郑华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79,共2页
使用MINIFLASH全自动单杯闪点仪,采用ASTM D7094—04标准测定了涂料产品的闭杯闪点,并在此基础上对闪点检测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探讨了重复性操作、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对不确定度的影响。
关键词 涂料 闭杯闪点检测 不确定度评估
下载PDF
环烷基蜡油加氢裂化多产石脑油和5号工业白油的改造及应用
12
作者 周泽腾 郑港西 方友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6期85-91,共7页
在多产石脑油条件下,采用环烷基蜡油在4.0Mt/a加氢裂化装置上进行了柴油转产5号工业白油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产品芳烃含量、闪点、运动黏度等难以达到要求。在实验室采用不同的原料切割方案、模拟计算等方法进行了操作方案的研究。通过... 在多产石脑油条件下,采用环烷基蜡油在4.0Mt/a加氢裂化装置上进行了柴油转产5号工业白油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产品芳烃含量、闪点、运动黏度等难以达到要求。在实验室采用不同的原料切割方案、模拟计算等方法进行了操作方案的研究。通过实施原料降低焦化蜡油含量(由25%降低至10%),增设柴油氮气汽提工艺(可将柴油的初馏点由172℃提高至232℃,使其开口闪点由87℃提高至130℃,同时柴油黏度由3.97mm^(2)/s上涨至4.61mm^(2)/s),优化主分馏塔单元操作等措施,成功产出合格的5号工业白油。进行了主分馏塔冷凝温度的优化,降低了加工损失。对于环烷基进料加氢裂化生产5号工业白油,降低进料氮含量有利于降低芳烃含量;通过氮气汽提分离更利于打破共沸平衡,提高产品闪点,改善初馏脱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5号工业白油 环烷基蜡油 芳烃 闪点 氮气汽提
下载PDF
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生产工业粗白油的工艺优化
13
作者 张华阳 杨志和 李景耀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在中国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210万t/a蜡油加氢裂化装置上,通过采取提高反应器床层温度,优化产品馏分,升高航空煤油(航煤)和柴油闪点等措施,生产出工业粗白油产品。结果表明:装置工艺操作参数优化后,生产的柴油达到5号粗白油标准,航煤除... 在中国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210万t/a蜡油加氢裂化装置上,通过采取提高反应器床层温度,优化产品馏分,升高航空煤油(航煤)和柴油闪点等措施,生产出工业粗白油产品。结果表明:装置工艺操作参数优化后,生产的柴油达到5号粗白油标准,航煤除芳烃质量分数外,其他达到3号粗白油标准,但航煤、柴油、粗白油原料的总收率降低5.33个百分点;高温能够促进多环芳烃加氢反应的进行,有利于改善产品油的颜色;航煤中轻馏分含芳烃质量分数最高;提高分馏塔塔顶温度和航煤塔塔底温度,增加柴油塔汽提蒸汽量后,航煤和柴油的闪点分别由48,91℃升高至69,125℃;投用柴油脱水装置后,柴油含水量仅为85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油加氢裂化 航空煤油 柴油 粗白油 反应器 分馏塔 闪点
下载PDF
石油产品开口闪点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霍明奇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开口闪点是石油产品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对石油产品各方面的安全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利用克利夫兰开口杯法测定石油产品开口闪点的过程中存在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试样在储存、分样、取样、试样中是否含水、温度计在试验杯中的位置... 开口闪点是石油产品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对石油产品各方面的安全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利用克利夫兰开口杯法测定石油产品开口闪点的过程中存在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试样在储存、分样、取样、试样中是否含水、温度计在试验杯中的位置以及在试验过程中仪器的加热速度、点火时火焰的大小与点火的次数、火焰中心距离试验杯边缘距离、火焰通过试验杯的时间、点火次数、试验杯附近有无流动空气和环境大气压力,来确定开口闪点最佳的测试条件,从而确保试验结果更接近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闪点 影响因素 闪点测试 石油产品
下载PDF
低纬高原雷电活动孕灾环境敏感性分析
15
作者 殷娴 胡颖 +2 位作者 周清倩 庄嘉 肖藜芸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了研究地闪频次与孕灾环境敏感性因子的相关性,将2007—2016年云南省范围内发生过地闪的区域划分为1 km×1 km格点单元,统计每个地闪格点的地闪密度、最高海拔、最大坡度和海拔标准差(地形起伏度).运用概率统计理论分析地闪格点... 为了研究地闪频次与孕灾环境敏感性因子的相关性,将2007—2016年云南省范围内发生过地闪的区域划分为1 km×1 km格点单元,统计每个地闪格点的地闪密度、最高海拔、最大坡度和海拔标准差(地形起伏度).运用概率统计理论分析地闪格点海拔、坡度、海拔标准差的概率分布.同时,应用相关回归方法分析地闪密度与地闪格点海拔、坡度、海拔标准差正态概率密度函数的相关性,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对方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地闪格点对应的海拔序列、坡度序列、地形起伏度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地闪密度与地闪格点海拔、坡度、海拔标准差的正态概率密度函数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拟合结果可表征地闪孕灾环境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格点 孕灾环境敏感性 低纬高原 雷电活动 正态分布
下载PDF
自动开口闪点仪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16
作者 李成伟 杨操 +1 位作者 高珍琪 李国栋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109-111,共3页
介绍了PAC Herzog OptiFlash Optifash系列全自动开口闪点仪的测试原理及使用方法,通过使用该型号仪器对已知开口闪点的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了试样装液量、火焰球大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避免在使用自动化设备测试开口闪点时因人员操作问题... 介绍了PAC Herzog OptiFlash Optifash系列全自动开口闪点仪的测试原理及使用方法,通过使用该型号仪器对已知开口闪点的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了试样装液量、火焰球大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避免在使用自动化设备测试开口闪点时因人员操作问题导致的测试结果偏差,同时将测自动化仪器测试结果与手工仪器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全自动开口闪点仪测试准确度优于传统手工仪器测试结果,两者测试结果在再现性标准要求不大于17℃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闪点 润滑油 自动闪点仪
下载PDF
车用柴油闪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17
作者 张珊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47-148,共2页
根据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的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给出相应检验检测能力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案例。检验检... 根据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的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给出相应检验检测能力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案例。检验检测机构在开展期间核查、能力验证等活动时,均需对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本文提供了评定车用柴油闪点不确定度的实例,供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点 不确定度 车用柴油
下载PDF
Top-down法评定车用柴油中闪点(闭口)的测量不确定度
18
作者 张春野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5期94-96,共3页
采用Top-down技术评估车用柴油闭口闪点的不确定度,通过验证测试数据的偏倚和精密度,确认数据受控且样品稳定。计算实验室内期间相对标准偏差(Sp,rel)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Sr,rel),并通过外部质量控制评估测定结果偏倚(Sbias,rel)。结... 采用Top-down技术评估车用柴油闭口闪点的不确定度,通过验证测试数据的偏倚和精密度,确认数据受控且样品稳定。计算实验室内期间相对标准偏差(Sp,rel)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Sr,rel),并通过外部质量控制评估测定结果偏倚(Sbias,rel)。结果表明,实验室间精密度对不确定度贡献显著,日常检测可通过能力验证数据评估精密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闪点(闭口) Top-down法 车用柴油
下载PDF
用Flash动画演示质点振动方程
19
作者 刘建新 王晓敏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5-26,共2页
在电学教学中,学生需要观看到动态的质点振动图象。这里设计用Flash动画演示质点振动方程。
关键词 质点振动 物理教学 电学教学 flash 动画演示 ACTIONSCRIPT 编程方法
下载PDF
痛点弹拨法联合闪罐、留罐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
20
作者 胡新萍 骆成贤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痛点弹拨法联合闪罐、留罐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2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痛点弹拨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闪罐、留罐法治疗,... 目的探讨痛点弹拨法联合闪罐、留罐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2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痛点弹拨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闪罐、留罐法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肩关节功能量表评分(CMS)、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后伸、外展、前屈及外内旋的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CM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点弹拨法联合闪罐、留罐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风寒湿型 痛点弹拨法 闪罐、留罐法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