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4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ashover Probability of Wind Turbine Blade and Impact of Strong Electromagnetic Pulse from Lightning Strikes on Wind Turbine Safety
1
作者 Lixin YAO Bin XIAO +5 位作者 Jianwen ZHANG Weixiang FENG Renhong GUO Zengru YANG Chunliang ZHANG Hui Y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flashover probability of wind turbine blade lightning arrester and the impact of strong electromagnetic pulses on the local and surrounding wind turbines during lightning strik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flashover probability of wind turbine blade lightning arrester and the impact of strong electromagnetic pulses on the local and surrounding wind turbines during lightning strikes.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lashover probability of direct lightning strikes by the wind turbine blade lightning arrester is almost negligible,and the strong electromagnetic pulse of wind turbine blade during lightning strikes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of the machine,while the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wind turbine is relatively small.At the same time,the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the reflection of lightning current on the carbon brush between the wind turbine hub and the engine compartment during the flashing of the wind turbine blades is provided,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patial gradient dis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using Biot-Savart Law theorem is applied.The limitations of using wind turbine blade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are pointed out,and a technical route for achieving wind turbine lightning safety is proposed,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wind turbine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ici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flashover probability of blade lightning arrester Spatial gradient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Technical route
下载PDF
Wet flashover voltage improvement of the ceramics with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2
作者 黄成硕 解向前 +3 位作者 周洋洋 祝曦 崔行磊 方志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22-30,共9页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iques with plasma are widely investigated to improve the surface insulation capability of polymers under dry conditions,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atment method,surface physical and ch...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iques with plasma are widely investigated to improve the surface insulation capability of polymers under dry conditions,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atment method,surfac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and wet flashover voltage is still unclear for inorganic ceramics.In this work,the surface insulation properties of ceramics under wet conditions are improved using nanosecond-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with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as the precursor.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DMS concentration and the water contact angle,dry and wet flashover voltages are obtained to acquire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The surface charge dissipation test and surface physio-chem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with SEM,AFM,XPS are carried ou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surface insulation enhance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film deposition with micron thickness and superhydrophobicity occurs at the PDMS concentration of 1.5%.The dry flashover voltage is increased by 14.6%due to the induction of deep traps,while the wet flashover voltage is increased by 66.7%.The gap between dry-wet flashover voltage is decreased by 62.3%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one due to the self-cleani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sulating ceramic wet flashover film deposition(Some figures may appear in colour only in the online journal)
下载PDF
凝露条件下环氧超疏水涂层工频污闪特性研究
3
作者 胡琴 李超 +3 位作者 舒立春 蒋兴良 刘宇昊 丘梓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787-5796,I0030,共11页
超疏水材料因其具备优异的憎水性和自清洁性能,在电气设备的防凝露防污闪领域具有广大应用前景,但关于超疏水涂层工频污闪机理尚不明确。利用低表面能改性的纳米SiO_(2)掺杂到环氧树脂中,在基底表面固化成型,制备出环氧超疏水涂层。对... 超疏水材料因其具备优异的憎水性和自清洁性能,在电气设备的防凝露防污闪领域具有广大应用前景,但关于超疏水涂层工频污闪机理尚不明确。利用低表面能改性的纳米SiO_(2)掺杂到环氧树脂中,在基底表面固化成型,制备出环氧超疏水涂层。对超疏水涂层进行凝露条件下的工频污秽闪络试验,并结合闪络过程中涂层表面水滴的运动行为,对不同污秽等级下超疏水涂层污闪过程所表现出的差异进行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_(2)的质量分数为60%时,涂层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60.4°和3.3°,兼具良好的超疏水性能和耐磨性能。超疏水涂层污闪过程中表面水滴粘附污秽形成液体弹珠,导致水滴运动所受摩擦力增大,大量粘污水滴的滞留是导致涂层闪络电压下降的主要原因。污闪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RTV涂层和典型环氧树脂板相比,超疏水涂层具备更低的泄流电流以及更高的闪络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凝露 污闪 泄漏电流 液体弹珠
下载PDF
高电压下多孔材料沿面闪络特性综合实验
4
作者 朱明晓 李孟陶 +3 位作者 孟庆伟 李鹏 董磊 陈继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2,共8页
针对电气设备复合绝缘在高电压下极易发生沿面闪络故障问题,提出利用多孔结构提升闪络强度的方法,并设计了多孔绝缘材料沿面闪络特性综合实验。利用油/水乳液法制备了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通过观测微观形貌分析了材料的孔隙分布特性... 针对电气设备复合绝缘在高电压下极易发生沿面闪络故障问题,提出利用多孔结构提升闪络强度的方法,并设计了多孔绝缘材料沿面闪络特性综合实验。利用油/水乳液法制备了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通过观测微观形貌分析了材料的孔隙分布特性,实验测试了直流和交流电压下的沿面闪络强度,通过等温表面电位衰减、表面电荷扫描和闪络路径观测探讨了闪络强度提升机理,利用表面流注发展的流体仿真考察了孔隙对沿面放电的影响,揭示了多孔结构的抑制碰撞电离和促进表面电荷消散效应在提升闪络强度中的作用。该实验涉及电气、材料、物理及多物理场模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仿真及理论分析等方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 沿面闪络 多孔结构 综合实验 提升机理
下载PDF
高重复频率猝发多脉冲加载下交联聚苯乙烯真空沿面闪络特性
5
作者 黄子平 李远 +2 位作者 邓旭 李逢 李欣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4,共6页
基于高重复频率强流多脉冲加速器的应用需求,针对交联聚苯乙烯(XLPS)材料在猝发多脉冲下的真空沿面闪络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采用放置于平板电极中的XLPS圆台样品,在脉宽120 ns的单个脉冲和间隔500 ns的三脉冲加载下开展了真空沿面闪络... 基于高重复频率强流多脉冲加速器的应用需求,针对交联聚苯乙烯(XLPS)材料在猝发多脉冲下的真空沿面闪络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采用放置于平板电极中的XLPS圆台样品,在脉宽120 ns的单个脉冲和间隔500 ns的三脉冲加载下开展了真空沿面闪络实验,通过对实验平台和实验规范的优化设计,有效提升了实验效率和数据有效性,观测到了样品发生真空沿面闪络前的试样电压顶降现象和前序脉冲闪络对后续脉冲的显著影响,获得了XLPS材料在相应条件下真空沿面闪络的统计数据。在实验基础上,对XLPS材料在高重复频率多脉冲加载下的真空沿面闪络特性进行了分析,为高重复频率多脉冲加速器的绝缘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重复频率多脉冲 交联聚苯乙烯 真空沿面闪络
下载PDF
冷阴极真空开关导通特性研究综述
6
作者 张自成 夏际炉 +6 位作者 胡太壮 杨增辉 袁瑜岩 张昊冉 张慧博 杨汉武 张建德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对于空间环境应用的真空开关,可以省去人工环境下的开关密封结构和附属抽真空等设备,有效减轻体积重量,且具有真空环境天成、无需密封、绝缘强度高、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在空间环境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首先对国内外的真空开关导通特性研... 对于空间环境应用的真空开关,可以省去人工环境下的开关密封结构和附属抽真空等设备,有效减轻体积重量,且具有真空环境天成、无需密封、绝缘强度高、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在空间环境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首先对国内外的真空开关导通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分析了多种类型真空开关的工作特性,评述其优缺点,并对自击穿型沿面闪络真空开关和触发型真空开关的导通机制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分析了关于冷阴极材料的应用研究;然后概括介绍了本课题组在冷阴极真空开关方面的工作进展;最后探讨了冷阴极真空开关的发展趋势,为脉冲功率驱动源的空间环境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 真空开关 冷阴极材料 导通特性 沿面闪络
下载PDF
高电压有机外绝缘发展综述与展望
7
作者 梁曦东 仵超 +2 位作者 左周 邓禹 高岩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412-7425,I0024,共15页
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为高电压有机外绝缘技术提供了巨大发展动力和空前发展机遇。其中,硅橡胶复合绝缘子是该领域的典型代表,其发展进步过程值得分析。经过三大关键机遇和4个重要阶段,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在电力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使我... 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为高电压有机外绝缘技术提供了巨大发展动力和空前发展机遇。其中,硅橡胶复合绝缘子是该领域的典型代表,其发展进步过程值得分析。经过三大关键机遇和4个重要阶段,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在电力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使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在特高压输电系统中以有机外绝缘为主的国家。为服务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研制新一代长服役寿命复合绝缘子已成为亟待突破的重大技术难点之一。因此,该文主要以复合绝缘子的技术演进为主线,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复合绝缘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与关注焦点;梳理了我国在复合绝缘子领域取得的关键技术突破,并对国内外技术的演进、当前焦点问题和长服役寿命复合绝缘子的产业链联合攻关进行了讨论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绝缘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 污秽闪络 高压输电 有机外绝缘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交流盐雾闪络的可见光判据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海鑫 郝艳捧 +3 位作者 吴潇翔 毕继凯 阳林 李立浧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8,共9页
绝缘子闪络事故一旦发生,严重危害电网安全运行。为探索放电检测和电弧发展成闪络预警的新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复合绝缘子交流盐雾闪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电弧演化特性,提出复合绝缘子表面放电和电弧发展成闪络的可见光判据。首先进... 绝缘子闪络事故一旦发生,严重危害电网安全运行。为探索放电检测和电弧发展成闪络预警的新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复合绝缘子交流盐雾闪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电弧演化特性,提出复合绝缘子表面放电和电弧发展成闪络的可见光判据。首先进行10 kV复合绝缘子交流盐雾闪络试验,拍摄黑暗背景和明亮背景下的电弧演化视频,接着分析并发现局部电弧发展阶段和临闪阶段的电弧熄灭重燃特征差异,最后提出用放电像素数作为可见光图像放电程度评估参数,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不同背景下各阶段电弧演化过程的放电像素数时间序列。结果表明,放电像素数能准确反映绝缘子表面放电状态,放电像素数时间序列与各阶段电弧熄灭重燃规律高度匹配,可将放电像素数不为0和放电像素数时间序列谷值不为0分别作为复合绝缘子表面放电和盐雾闪络的可见光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盐雾闪络 可见光图像 放电检测 闪络判据
下载PDF
纳米氧化钛复合改性提升聚醚酰亚胺真空沿面闪络特性的物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嘉凯 李倬凡 +5 位作者 张妍 刘霞 杨柳青 刘文凤 迟晓红 程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810-5820,I0032,共12页
聚醚酰亚胺是重要的航天器用绝缘材料。提升聚醚酰亚胺的沿面绝缘性能并探究沿面闪络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纳米氧化钛复合改性有效地将聚醚酰亚胺的真空沿面闪络电压提高19.25%。通过表征纳米复合前后材料的表面形貌、表... 聚醚酰亚胺是重要的航天器用绝缘材料。提升聚醚酰亚胺的沿面绝缘性能并探究沿面闪络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纳米氧化钛复合改性有效地将聚醚酰亚胺的真空沿面闪络电压提高19.25%。通过表征纳米复合前后材料的表面形貌、表面释气和表面电荷输运特性发现,表面气体吸附量随着TiO_(2)含量的升高而增大,而深陷阱能级和表面电阻率与闪络电压呈正相关关系。分析认为,纳米复合改性后气体吸附特性变化不足以影响真空沿面闪络。纳米复合改性提高真空沿面闪络电压的根本原因在于适量的TiO_(2)能提高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深陷阱能级,二者的提高阻碍电极处电荷的注入和表面电子发射,进而造成电子倍增过程受阻。当电子倍增过程受阻时,介质表面需要更大的能量去释放更多的内部溶解气体或使介质分解产生更多气体以便碰撞电离形成足够强度的电子崩,因此沿面闪络电压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纳米复合 真空闪络 表面陷阱 表面释气
下载PDF
用折线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防雷漏洞与改进
10
作者 郑江 林苗 《现代建筑电气》 2024年第5期1-6,52,共7页
用现行折线法确定避雷针高度为h的保护范围,由于没有考虑h的有效保护范围的影响,单支h及两支等高h之间的保护范围均存在防雷漏洞。分析了这些防雷漏洞,并对折线法进行了改进:设h=30 m时h在0.5h高度处的有效保护半径为r_(h/2)=15 m,h的... 用现行折线法确定避雷针高度为h的保护范围,由于没有考虑h的有效保护范围的影响,单支h及两支等高h之间的保护范围均存在防雷漏洞。分析了这些防雷漏洞,并对折线法进行了改进:设h=30 m时h在0.5h高度处的有效保护半径为r_(h/2)=15 m,h的圆锥体及圆台体保护范围的地面有效保护半径分别为r_(01)=30 m,r_(02)=45 m,推导出当h>30 m时,h对圆锥体的保护角α′及h在任意高度处的保护半径r_(x)的计算公式;取D<2r_(01)或D<2r_(02)限制两支等高h的针间距离,按h_(0)=r_(01)或h_(0)=r_(02)为半径的圆弧确定两支等高h的针间保护范围。改进后随着h的增高,α′减小,r_(h/2)、r_(01)、r_(02)保持不变,单支h的保护范围被拉高变窄,单支h及两支等高h之间的保护范围均在h的有效保护范围之内,有效堵住了折线法的防雷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雷针 保护角 高度影响系数 折线法 保护范围 雷闪距离
下载PDF
小型化GIS隔板绝缘子电场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欣倩 祝子绚 +7 位作者 刘琳 单婵 王世峻 王梦薇 朱理 蔡亦竹 郝艳捧 李立浧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为解决小型化SF_(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GIS)沿面闪络频发的问题,以交流220 kV GIS隔板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基于电场设计准则、沿面闪络事故原因分析和电场的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提出小型... 为解决小型化SF_(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GIS)沿面闪络频发的问题,以交流220 kV GIS隔板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基于电场设计准则、沿面闪络事故原因分析和电场的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提出小型化GIS隔板绝缘子的电场设计中场强控制的关键点。研究发现:①目前GIS绝缘件的电场设计准则没有考虑两因素对沿面绝缘的影响,一是SF_(6)气体中沿面闪络电压比气体间隙击穿电压分散性大,二是特快速瞬态过电压对附着金属微粒盆式绝缘子沿面的绝缘威胁比标准雷电过电压大;②为提高盆式绝缘子的沿面绝缘强度,不仅要优化电场分布使得放电不沿面发展,还要降低微粒积聚区域的电场强度提升沿面的金属微粒容错性;③盆式绝缘子具有较好的金属微粒容错性,更适用于金属微粒较多的开关气室,相比之下,平盘绝缘子更适用于金属微粒相对较少的母线气室;④在沿面电场强度校核中,盆式绝缘子需重点关注绝缘子凹面电场强度最大值,平盘绝缘子则需关注沿面接地端电场强度最大值;⑤在内绝缘校核方面,2种绝缘子均需要关注内嵌电极表面电场强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隔板绝缘子 结构优化 电场仿真 沿面闪络
下载PDF
GIL内部金属微粒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曼玲 臧春艳 +1 位作者 詹振宇 辛伟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GIL作为中国能源电力互联网建设中一种重要的新型输电设备,在许多大型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GIL应用日益增多,由金属微粒污染物造成的内部绝缘劣化问题也日渐突出,很有必要对GIL内部金属微粒运动行为与放电特性的机理开展深... GIL作为中国能源电力互联网建设中一种重要的新型输电设备,在许多大型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GIL应用日益增多,由金属微粒污染物造成的内部绝缘劣化问题也日渐突出,很有必要对GIL内部金属微粒运动行为与放电特性的机理开展深入研究。文中从金属微粒的形状与材质、金属微粒的尺寸与数量、金属微粒的存在状态、金属微粒受电场作用的大小与类型、绝缘子类型与表面状况5大角度对国内外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给出了典型金属微粒的受力分析模型及计算公式,论述了金属粉尘群的潜在危险,对比了固定金属微粒与自由金属微粒的运动规律,以及交流、直流、冲击等典型电压下金属微粒的运动变化,并依据GIL内部不同绝缘子类型对表面电荷积聚及沿面闪络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 金属微粒 粉尘群 绝缘子 沿面闪络
下载PDF
染污绝缘子放电空间电场时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东东 罗威 +2 位作者 黄宵宁 张志劲 韩学春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73-2886,共14页
恶劣气象条件地区的污闪事故时有发生,而目前对污秽外绝缘放电机制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为揭示污秽绝缘子放电空间电场特性,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污闪预警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染污绝缘子放电空间电场波形监测试验,重点研究了空间... 恶劣气象条件地区的污闪事故时有发生,而目前对污秽外绝缘放电机制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为揭示污秽绝缘子放电空间电场特性,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污闪预警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染污绝缘子放电空间电场波形监测试验,重点研究了空间电场波形的时频特征参量。对于时域特征,对空间电场信号有效值、峰峰值、峰值因子三个时域特征量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其与盐密、绝缘子闪络状态的关系;对于频域特征,对空间电场信号进行傅里叶分解,获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频谱图,发现发生闪络时,绝缘子空间电场信号中谐波分量占比升高,并提出可用三次谐波因子来描述绝缘子污闪放电发展程度。研究成果可进一步揭示污闪放电机制,并为解决恶劣环境下输电线路污闪预警的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污秽 非接触式监测 空间电场 时频特性 污闪预警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特性及其绝缘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鑫 常文婧 +5 位作者 张学友 田宇 高春嘉 邢通 苏飞洋 齐波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本文搭建了电力变压器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特性和闪络特性测试平台,获得了不同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起始场强、局部放电起始放电量、局部放电熄灭场强、沿面闪络场强等4个关键绝缘指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起始... 本文搭建了电力变压器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特性和闪络特性测试平台,获得了不同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起始场强、局部放电起始放电量、局部放电熄灭场强、沿面闪络场强等4个关键绝缘指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起始场强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大而降低,平行分量下当电极间距从10 mm增大到25 mm时,局部放电起始场强降低了40.6%左右,不同分量下局部放电起始放电量为8.51~13.70 pC;在平行分量下,绝缘撑条和绝缘垫块的局部放电起始场强分别为2.55~2.85 kV/mm和1.43~1.78 kV/mm;在垂直分量下,绝缘撑条和绝缘垫块的局部放电起始场强分别为2.65~3.35 kV/mm和4.31~5.49 kV/mm。不同绝缘成型件表面形貌对其沿面闪络特性影响显著,表面压纹凹槽越密集,尺寸越大,阻碍沿面放电发展的效果越好。基于测试的试样数据库,提出基于熵权法的绝缘成型件综合性能评价方法,利用绝缘成型件放电特性的4个指标以及表观密度、尺寸偏差的离散程度确定不同性能指标的权重,对不同绝缘件进行了综合性能评价,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绝缘成型件 局部放电起始特性 闪络特性 绝缘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下载PDF
MV级真空绝缘堆考核实验平台研制及其应用
15
作者 周亚伟 呼义翔 +4 位作者 杨实 何德雨 尹佳辉 罗维熙 张信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为解决绝缘堆真空沿面闪络的问题,研制了面向脉冲功率装置应用的真空绝缘堆耐压考核实验平台,建立了绝缘堆考核实验平台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真空绝缘堆环间闪络对绝缘堆电压的影响。基于该平台开展了三种材料绝缘堆的真空沿面耐压考核实... 为解决绝缘堆真空沿面闪络的问题,研制了面向脉冲功率装置应用的真空绝缘堆耐压考核实验平台,建立了绝缘堆考核实验平台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真空绝缘堆环间闪络对绝缘堆电压的影响。基于该平台开展了三种材料绝缘堆的真空沿面耐压考核实验,验证了真空绝缘堆考核实验平台的实用性与可靠性。该工作的开展为脉冲功率装置真空绝缘堆的工程化研制提供参考,同时为新型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提供考核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 真空绝缘堆 电压 沿面闪络
下载PDF
ZnO形貌及粒径对EP复合材料表面电荷传输及沿面闪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国华 段祺君 +4 位作者 邵帅 夏国巍 李经纬 钟昱尧 谢庆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无机填料的形貌及粒径是影响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沿面耐压性能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ZnO纳米纤维和不同粒径的颗粒状ZnO掺杂改性环氧树脂制备EP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直流沿面闪络性能与电荷消散速率测试。结果表明:ZnO填料掺... 无机填料的形貌及粒径是影响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沿面耐压性能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ZnO纳米纤维和不同粒径的颗粒状ZnO掺杂改性环氧树脂制备EP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直流沿面闪络性能与电荷消散速率测试。结果表明:ZnO填料掺杂能有效提升EP复合材料的闪络电压,其中纤维状ZnO填料的提升效果要明显优于颗粒状ZnO填料,颗粒状ZnO/EP复合材料的闪络电压随填料粒径的减小呈现上升趋势。当ZnO纳米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5%时,EP复合材料的闪络电压相比纯EP提高了27.1%。构建了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纤维状ZnO使得EP内部电场非均匀系数提升,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氧化锌 形貌粒径 沿面闪络 表面电荷
下载PDF
10 kV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雷电冲击污闪特性及模型
17
作者 乔新涵 张志劲 +2 位作者 蒋正龙 蒋兴良 庞国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932-6940,共9页
雷击与污秽会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该文对具有雷电防护功能的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的冲击污闪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适用于组合绝缘子的冲击电压闪络模型;其次,以双指数波形为输入,基于双指数函数与伏秒特性交点法建立了组... 雷击与污秽会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该文对具有雷电防护功能的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的冲击污闪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适用于组合绝缘子的冲击电压闪络模型;其次,以双指数波形为输入,基于双指数函数与伏秒特性交点法建立了组合绝缘子冲击闪络电压与电弧路径计算模型,并从迭代求解变量U(冲击闪络电压)出发,将单方程两未知量问题转换为单未知量的非线性方程求解问题以实现模型求解;最后,进行了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雷电冲击污闪试验。研究发现,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闪络路径分为绝缘和间隙两类,且随着等值附盐密度在0.03~0.2 mg/cm^(2)范围内增加,污闪电压在90.79~97.15 kV之间先增加后降低,并对闪络电压随着等值附盐密度增加呈现非单调递增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对该文所提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基于交点法的冲击闪络电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为8.1%,平均误差为4.5%,且可以判断电弧路径的位置。该文揭示了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特殊的放电特性,研究结果可为组合绝缘子的设计、优化及运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避雷器 组合绝缘子 电弧路径 污闪特性 闪络模型
下载PDF
纳秒脉冲下SF_(6)中的气固界面流注特性
18
作者 孙楚昱 丁未 +3 位作者 王海洋 谢霖燊 孙安邦 汲胜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35-3248,共14页
在电磁脉冲模拟装置中,绝缘子的沿面闪络问题制约着装置的安全运行。为此通过将放电过程中正负离子和电子的连续性方程和泊松方程耦合,建立了脉冲电压下气-固界面流注放电的仿真模型,对不同电压极性、不同气压下的沿面放电流注的机理和... 在电磁脉冲模拟装置中,绝缘子的沿面闪络问题制约着装置的安全运行。为此通过将放电过程中正负离子和电子的连续性方程和泊松方程耦合,建立了脉冲电压下气-固界面流注放电的仿真模型,对不同电压极性、不同气压下的沿面放电流注的机理和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电压极性及气压对沿面流注放电发展与介质表面电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负流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正流注头部电离剧烈,以步进方式向前发展,而负流注更容易产生阴极导向的正流注。负极性流注介质表面电荷积累要大于正极性表面,介质表面电荷累积造成的局部电场是负极性流注产生阴极导向正流注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外界气压的上升,流注发展半径减小,表面电荷累积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SF_(6) 沿面闪络 流注 表面电荷
下载PDF
温度对环氧树脂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吴延宇 张蕾 +4 位作者 黄猛 周秀 汤浩 覃林生 李秀芬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6,共8页
特高压穿墙套管的绝缘问题是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的重点,在实际的工况中,由于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穿墙套管时常处于室温以上的环境温度中,导致绝缘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研究交流和直流电压下环氧树脂闪络电压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特高压穿墙套管的绝缘问题是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的重点,在实际的工况中,由于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穿墙套管时常处于室温以上的环境温度中,导致绝缘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研究交流和直流电压下环氧树脂闪络电压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温度的影响机制,搭建了环氧树脂沿面闪络试验平台,测量在恒定气压的SF_(6)氛围中,环氧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闪络电压,仿真分析了闪络电压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在25~7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环氧树脂的闪络电压出现先小幅下降后上升的现象,存在闪络电压的最小值。该现象是由气—固界面电场分布、SF_(6)气体临界场强和环氧树脂表面陷阱能级的共同作用导致。研究成果可以为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绝缘优化配置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墙套管 环氧树脂 沿面闪络 温度
下载PDF
聚合物真空绝缘子表面二级微结构
20
作者 霍艳坤 刘文元 +4 位作者 何亚姣 柯昌凤 蔡利兵 白现臣 程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为研究绝缘子表面二级微结构的耐压提升机制,将表面二级微结构拆分为两种子结构,也即是表面微孔结构与表面微槽结构,并通过复合材料制备、激光处理、酸液选择性腐蚀等方式制备出表面二级微结构与相应的两种子结构。对三种结构分别进行... 为研究绝缘子表面二级微结构的耐压提升机制,将表面二级微结构拆分为两种子结构,也即是表面微孔结构与表面微槽结构,并通过复合材料制备、激光处理、酸液选择性腐蚀等方式制备出表面二级微结构与相应的两种子结构。对三种结构分别进行沿面耐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表面微孔与表面微槽均能有效地提升绝缘子的真空沿面耐压性能,而二者组合形成的表面二级微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绝缘子的真空沿面耐压性能。该结果表明通过将表面结构进行合理的组合能够实现对绝缘子表面闪络发展的多重、协同抑制,进一步提升绝缘子的真空沿面耐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闪络 二级微结构 表面微孔 表面微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