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iming of bowel preparation before colonoscop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cleansing,and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detection of flat lesions:A randomized study 被引量:19
1
作者 Adolfo Parra-Blanco David Nicolás-Pérez +4 位作者 Antonio Gimeno-García Begoa Grosso Alejandro Jiménez Juan Ortega Enrique Quinter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8期6161-6166,共6页
AIM: To compare the cleansing quality of 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sodium phosphate with different schedules of administration, an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timing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bowel pre... AIM: To compare the cleansing quality of 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sodium phosphate with different schedules of administration, an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timing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bowel preparation affects the detection of polyp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eventy-seven consecutive outpatients scheduled for colonoscopy were randomized in one of four groups to receive 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 solution or oral sodium phosphate with two different timing schedules. Quality of cleansing, polyp detection, and tolerance were evaluated. RESULTS: Patients receiving polyethylene glycol or sodium phosphate on the same day as the colonoscopy, obtained good to excellent global cleansing scores more frequently than patients who received polyethylene glycol or sodium phosphate on the day prior to the procedure (P 〈 0.001). Flat lesions, but not fiat adenomas, were more frequent in patients prepared on the same day (P = 0.02).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colonic cleansing and the detection of fiat lesion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the preparation is taken on the day of the colon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OSCOPY Preparation POLYP flat lesion Sodium phosphate Polyethylene glycol
下载PDF
Predictors of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residual flat mucosal lesion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被引量:4
2
作者 Changlong Li Zhen Guan +6 位作者 Yi Zhao Tingting Sun Zhongwu Li Weihu Wang Zhexuan Li Lin Wang Aiwen Wu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83-394,共12页
Objective: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umor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remains challenging.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ypCR)predi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idual flat m... Objective: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umor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remains challenging.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ypCR)predi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idual flat mucosal lesions after treatment.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variables for predicting ypCR in patients with residual flat mucosal lesions after nCRT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Methods:Data of patients with residual flat mucosal lesions after nCRT who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between 2009 and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the LARC database at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and ypCR were performed,and a nomogram was constructed by incorporating the significant predictors.Results:Of the 246 patients with residual flat mucosal lesions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56(22.8%)had ypCR.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showed that pretreatment cT stage(pre-cT)≤T2(P=0.016),magnetic resonance tumor regression grade(MR-TRG)1-3(P=0.001)and residual mucosal lesion depth=0 mm(P<0.001)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ate of ypCR.A nomogram was developed with a concordance index(C-index)of0.759 and the calibration curve showed that the nomogram model had good predictive consistency.The follow-up time ranged from 3.0 to 113.3 months,with a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63.77 months.The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model showed that the four variables in the nomogram model were not risk factors for disease-free survival(DFS)or overall survival(OS).Conclusions:Completely flat mucosa,early cT stage and good MR-TRG wer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ypCR instead of DFS or OS in patients with LARC with residual flat mucosal lesions after nCRT.Endoscopic mucosal re-evaluation before surgery is important,as it may contribute to decision-making and facilitate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r organ pre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l cancer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tumor regression grade flat mucosal lesions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下载PDF
从“虚、滞、郁、瘀”病机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微观辨治 被引量:1
3
作者 班彦然 方霜霜 +4 位作者 王琳 卿香丽 白薇 杨洋 魏玮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9期990-995,共6页
魏玮教授认为“虚、滞、郁、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本病的发病主要与脾胃虚损、阻滞不通、情志郁结、脉络瘀阻等因素有关,立足辨证论治,广泛汲取和采纳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虚、滞、郁、瘀”核心病机及其... 魏玮教授认为“虚、滞、郁、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本病的发病主要与脾胃虚损、阻滞不通、情志郁结、脉络瘀阻等因素有关,立足辨证论治,广泛汲取和采纳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虚、滞、郁、瘀”核心病机及其物质基础、胃镜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等,从宏观与微观结合辨治等多角度系统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物质基础与中医微观辨证的关系,实现中医药客观化、标准化的诊治策略,为本病的病机理论阐释与临床精准辨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微观辨证 宏观辨证
下载PDF
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4
作者 吴白馨 余晓云 沈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肠镜检查且取活检的802例大肠扁平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进行恶性程度相关因素分析。结果802例大肠扁平... 目的探讨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肠镜检查且取活检的802例大肠扁平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进行恶性程度相关因素分析。结果802例大肠扁平病变病例,主要类型为管状腺瘤(48.6%);≤5 mm的病变相对较多(43.9%),其中腺瘤及腺癌有152例(43.2%);有422例为腺瘤及腺癌,多发于男性(62.1%),好发于40岁以上(94.8%),但年龄及性别均与其恶性程度无关(P>0.05);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的恶性程度与病变直径、部位、类型及形态有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扁平病变类型呈多样性,主要为管状腺瘤。病变大小、位置、类型及表面形态可能是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恶性程度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扁平病变 扁平腺瘤 组织病理学 形态学
下载PDF
放大内镜诊断大肠黏膜病变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成文 金松杰 +1 位作者 刘永革 房玲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通过放大内镜观察不同大肠黏膜病变的pit形态,探讨其用于诊断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研究大肠癌前病变及早期大肠癌的放大内镜下特点及其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结构,与病理准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放大内镜观察不同大肠黏膜病变的pit形态,探讨其用于诊断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研究大肠癌前病变及早期大肠癌的放大内镜下特点及其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结构,与病理准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放大内镜诊断非肿瘤性病变(增生性、炎性、肥大赘生物)和肿瘤性病变(腺瘤和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82.19%和96.05%。11个癌变病变中(8个黏膜内癌、2个黏膜下层癌、1个进展期癌),10个出现了Ⅴ型结构。30个病变同时进行了实体显微镜观察。结论放大内镜通过对pit形态的观察可以很好地区分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出现ⅤA型pit者多为黏膜内癌,出现ⅤN型者可能为黏膜下层癌或进展期癌。放大内镜与实体显微镜观察息肉pit形态,其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瘤性病变 肿瘤性病变 隆起性病变 平坦型病变 腺管开口 放大内镜 早期大肠癌
下载PDF
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51
6
作者 张长青 方向华 +3 位作者 刘宏军 王蔚华 张新卿 李宁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为49.7%(169/340),其中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率为66.7%,其他部位卒中患者PSD患病率为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P=0.02)。分层及回归分析显示额叶卒中是卒中6个月内PS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文化程度、梗死类型、患高血压、患心脏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后,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风险是其他部位卒中患者的2.42倍(P=0.02,RR=2.42,95%C I:1.17-5.03)。结论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较高,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内有更高的PSD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后抑郁 患病率 卒中部位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发生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邓景元 刘亚民 +2 位作者 吕雅丽 杨林 冯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2-536,共5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人群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关系,为探讨PSD发生机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2000年1月—2011年11月PSD与卒中病变相关的文献...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人群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关系,为探讨PSD发生机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2000年1月—2011年11月PSD与卒中病变相关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iewManager 5.1软件对各研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评估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共计3 545名研究对象,其中PSD患者1 493例,非PSD患者2 052例。PSD与大脑不同病变部位关系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左半球1.60(1.39~1.83)(P<0.001)、大脑前部2.76(1.60~4.75)(P<0.001)、额叶2.11(1.00~4.45)(P=0.05)和皮质层2.22(0.74~6.62)(P=0.15)。卒中后急性期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者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在右半球者的1.60倍,病变部位为大脑前部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为后部的2.76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前部是发生PSD的危险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病变部位 META分析
下载PDF
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病变的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龚西騟 孟刚 +1 位作者 杨枫 闻祥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 探讨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病变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观察 4 9例乳腺癌和 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病变的HE形态 ,对其中 2 5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选用的一抗有CK8、EMAS 10 0蛋白、SMA、c erbB 2、E cad、P... 目的 探讨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病变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观察 4 9例乳腺癌和 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病变的HE形态 ,对其中 2 5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选用的一抗有CK8、EMAS 10 0蛋白、SMA、c erbB 2、E cad、PCNA及p5 3,少数病例加做CK(34βE12 )标记 ,1例贴壁性癌加做CK5、bcl 2及GCDFP 15标记。 结果 平坦型上皮不典型病变有以下特征 :①TDLU轮廓保存 ,导 /小管扩张 ,内衬单层或多层有轻重不等不典型性的柱状 /立方上皮 ,常有胞质顶突 ,细胞排列成平坦层状 ,少有向腔内突起 ,腔内可有蓝色絮状物或微小钙化 ,重度病变可有局部的沙丘斑块状突起及少量微乳头。②免疫表型 :柱状细胞表达CK8、EMA ;中 /重度病变表达c erbB 2、E cad ;不表达CK(34βE12 )及CK5 ;PCNA表达率因病变程度而异 ;1例贴壁性癌表达p5 3,部分细胞顶突GCDFP 15阳性 ,bcl 2阴性。③按平坦型不典型病变与癌的关系分为 3组 :Ⅰ组 4 0例 ,两者形态上仅为伴随关系 ;Ⅱ组 5例 ,形态学显示两者间有移行或细胞特征相同 ,提示两者间有内在联系 ;Ⅲ组 4例 ,贴壁性导管原位癌 ,伴小叶内或小叶外微量浸润。结论 平坦型上皮不典型病变中少部分 (本文的Ⅱ、Ⅲ组 )应视为原位癌和 (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病变 形态学 免疫表型 乳腺癌 组织学特征
下载PDF
放大内镜对大肠黏膜平坦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钟旭辉 许岸高 +2 位作者 凌红 陈惠新 甘爱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686-687,共2页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技术在诊断大肠黏膜平坦型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放大内镜检查中 ,发现病灶后 ,对病灶喷洒靛胭脂 ,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表面腺管开口形态 ,根据Kudo分型作出放大内镜诊断。结果 在 3 42处病灶中 ,...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技术在诊断大肠黏膜平坦型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放大内镜检查中 ,发现病灶后 ,对病灶喷洒靛胭脂 ,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表面腺管开口形态 ,根据Kudo分型作出放大内镜诊断。结果 在 3 42处病灶中 ,发现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 13个 ,平坦隆起型病变 (Ⅱa) 10个 ,表面平坦型病变 (Ⅱb) 5个 ,单纯凹陷型病变 (Ⅱc) 1个 ,检出率分别为 3 80 %,2 92 %,1 46%,0 3 0 %。其中Ⅱa ,Ⅱb和Ⅱc病变共 16个 ,占 4 68%,如将 13例LST计算在内 ,则占 8 48%。结论 放大内镜诊断平坦型病变有重要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大肠黏膜 平坦型病变 诊断
下载PDF
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平坦型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沙杰 李学良 +2 位作者 林琳 施瑞华 胡小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平坦型病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就诊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有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行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共入选...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平坦型病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就诊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有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行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共入选240例,染色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染色组中18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退色,其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现率之和为94.4%(17/18);79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着色不良,其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现率之和为91.1%(72/79)。染色组共检出早期胃癌10例(8.3%)、上皮内瘤变25例(20.8%)、肠上皮化生58例(48.3%);对照组共检出早期胃癌2例(1.7%)、上皮内瘤变6例(5.0%)、肠上皮化生32例(26.7%)。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提高胃平坦型病变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黏膜退色对于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着色不良对于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 靛胭脂 胃平坦型病变
下载PDF
智能分光染色放大内镜在胃平坦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丹 王金林 +4 位作者 李荣香 郭巧珍 胡继芬 陈念钧 程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956-1962,共7页
目的:对胃平坦型病变进行富士能智能分光染色内镜(Fujinon intelligent chromoendoscopy,FICE)放大内镜观察,对比FICE放大内镜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探讨FICE放大内镜在胃平坦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09/2014-08对江汉大学附属... 目的:对胃平坦型病变进行富士能智能分光染色内镜(Fujinon intelligent chromoendoscopy,FICE)放大内镜观察,对比FICE放大内镜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探讨FICE放大内镜在胃平坦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09/2014-08对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发现的248个胃黏膜平坦性病变进行富士能FICE放大内镜检查.在FICE及放大模式观察病灶腺管开口与毛细血管形态,对其形态进行分型,并结合整体内镜下表现预测病理诊断.将FICE放大内镜下的内镜判定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其一致性与关联性.FICE内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检验.结果:萎缩在FICE内镜下主要表现为C、D、E型胃小凹形态;肠上皮化生在F I C E内镜下主要表现为D、E型胃小凹形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在FICE内镜下主要表现为E、F型胃小凹形态.FICE放大内镜技术判定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早期癌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FICE放大内镜技术有助于对病变性质如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等的判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分光染色技术 胃平坦型病变 癌前病变 胃癌 内镜诊断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元 陈纪林 +5 位作者 高润霖 姚康宝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姚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将患者分为4组。I组(n=1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将患者分为4组。I组(n=12):V1~3导联ST段下降;Ⅱ组(n=12):V4~6导联ST段下降;Ⅲ组(n=35):V1~5或V1~6导联ST段下降;Ⅳ组(n=18):胸前导联ST段无明显下降。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8%、75%、74%和28%,其前降支狭窄程度≥90%者Ⅱ组、Ⅲ组分别占22%、58%;Ⅰ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8%;Ⅳ组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为28%,但其前降支狭窄程度均<9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前壁(V1~5导联)或广泛前壁(V1~6导联)及前侧壁(V4~6导联)ST段下降者大多合并前降支病变,前者ST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降支严重狭窄病变致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后者则可能更多与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关。而V1~3导联ST段下降则考虑是一种对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下壁心肌梗死 胸前导联 ST段下降
下载PDF
大肠黏膜表面型病变的癌变率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晓慧 许岸高 +1 位作者 钟旭辉 刘集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11-713,共3页
目的应用放大内镜联合黏膜染色技术来寻找表面型病变(Ⅱ型),比较大肠黏膜隆起型病变(Ⅰ型)和Ⅱ型病变的癌变率。方法连续3000例患者通过放大结肠镜检查来寻找大肠隆起型与表面型病变。应用息肉切除术或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病变,全标本进... 目的应用放大内镜联合黏膜染色技术来寻找表面型病变(Ⅱ型),比较大肠黏膜隆起型病变(Ⅰ型)和Ⅱ型病变的癌变率。方法连续3000例患者通过放大结肠镜检查来寻找大肠隆起型与表面型病变。应用息肉切除术或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病变,全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在3000例患者中,643例患者发现大肠黏膜病变(Ⅰ型、Ⅱ型)725处,其中Ⅱ型病变占病变总数的7.179%(61/725)。725处病变中有659个腺瘤。659个腺瘤中Ⅰ型病变598个(90.74%),Ⅱ型病变61个(9.26%)。全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Ⅰ型和Ⅱ型腺瘤性病变发生轻-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和早期癌的例数分别为269/598(44.98%)和34/61(55.73%)、43/598(7.19%)和11/61(18.03%)、7/598(1.17%)和6/61(9.84%)。结论重度异型增生和早期癌的发现率Ⅱ型明显高于Ⅰ型病变。大肠黏膜腺瘤Ⅱ型病变与Ⅰ型病变比较,具有更高的癌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黏膜染色 表面型病变 大肠肿瘤
下载PDF
染色放大内镜下大肠黏膜表面微细结构改变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唐采白 程惠敏 +4 位作者 李彬 赵俊华 王恒 刘晓琳 刘敏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1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通过染色放大内镜观察不同大肠黏膜病变的Pitpattern形态,探讨其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染色放大内镜对146例患者的大肠黏膜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并与观察部位活检所得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6... 目的通过染色放大内镜观察不同大肠黏膜病变的Pitpattern形态,探讨其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染色放大内镜对146例患者的大肠黏膜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并与观察部位活检所得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中放大内镜检出息肉172枚,经0.2%的靛胭脂染色放大后又发现0.1~0.5cm大小的息肉84枚,共计息肉样病变256枚。染色放大内镜可明显提高息肉病变的检出率。各种腺管开口分型的病理诊断结果构成差异有显著性,Ⅰ~Ⅴ分型与病变严重程度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染色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符合率89.5%、敏感性82.2%、特异性92.3%,放大内镜诊断符合率71.5%、敏感性61.8%、特异性77.9%,染色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疾病诊断与放大内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染色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优于放大内镜,能够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从而为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内镜下正确处理提供快速而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黏膜染色 表面型病变 大肠肿瘤
下载PDF
抑郁症:神经元损伤与神经元再生障碍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李云峰 罗质璞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49-953,共5页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元再生 神经元损伤 应激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重视平坦型大肠肿瘤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姜泊 刘思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25-927,共3页
平坦型大肠肿瘤包括表浅型大肠肿瘤及凹陷型大肠肿瘤 ,与大肠癌发生有密切相关的特殊性。表浅型大肠肿瘤以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aterallyspreadingtu mor,LST)为代表 ;凹陷型大肠肿瘤以凹陷型早期大肠癌 (Ⅱc型早期大肠癌 )为代表。平... 平坦型大肠肿瘤包括表浅型大肠肿瘤及凹陷型大肠肿瘤 ,与大肠癌发生有密切相关的特殊性。表浅型大肠肿瘤以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aterallyspreadingtu mor,LST)为代表 ;凹陷型大肠肿瘤以凹陷型早期大肠癌 (Ⅱc型早期大肠癌 )为代表。平坦型大肠肿瘤由于在临床上难以发现 ,在我国尚未被临床医师普遍认知 ,因此有关报道极少。近年来 ,南方医院在做肠镜检查中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检出和诊疗上创造与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他们认为 ,提高大肠平坦型病变征象的识别和染色内镜的应用是发现大肠平坦型病变的关键 ,黏膜剥离术和分析黏膜剥离术是诊治大肠平坦型病变的最佳方法之一 ,而且已着手开展对平坦型大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平坦型大肠肿瘤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平坦型早期大肠癌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岸高 钟旭辉 姜泊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684-685,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平坦型早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应用黏膜染色技术在放大内镜下对 6例大肠早期癌进行EMR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成。病变大小 :最大为 62mm× 82mm ,最小为 10mm× 10mm。病理诊断为...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平坦型早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应用黏膜染色技术在放大内镜下对 6例大肠早期癌进行EMR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成。病变大小 :最大为 62mm× 82mm ,最小为 10mm× 10mm。病理诊断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并黏膜内癌 5例 ,凹陷型早期癌 (denovo癌 ) 1例。腺管开口类型 :ⅤA 型 4例 ,Ⅳ型 1例 ,Ⅲs型 1例 ,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术 治疗 平坦型 早期 大肠癌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抑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陆文欣 吴立宽 宋文明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6期2360-236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抑郁情况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合并抑郁的情况进行评定,统计分析抑郁情况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抑郁情况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合并抑郁的情况进行评定,统计分析抑郁情况与栓塞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102例患者中合并抑郁者36例,发病率为35.29%。抑郁组中前部栓塞、皮层栓塞及多病灶栓塞的栓塞数量明显多于非抑郁组(t=7.81、6.91、6.54,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抑郁情况与栓塞部位及数量具有相关性,前部、皮层及多病灶栓塞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抑郁 病变部位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丽杰 于敏 +2 位作者 周莹 侯宇 娄伟 《中国医药》 2015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部位的脑白质病变(WML)对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纳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根据有无脑白质病变分为2组,比较2组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部位的脑白质病变(WML)对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纳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根据有无脑白质病变分为2组,比较2组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有无差异。对有WML组行改良Scheltens评分,并将改良Scheltens评分与HAMD评分进行直线相关分析,了解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节、侧脑室旁及小脑、脑干等不同部位的白质损害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有WML组HAMD评分(10±6)分,HAMA评分(11±4)分,无WML组HAMD评分(6±4)分,HAMA评分(9±3)分,2组之间HAMD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WML组59例患者HAMD评分(10±6)分与改良Scheltens评分总分(4.39±0.49)分及额叶(2.76±0.43)分、枕叶白质(1.61±0.49)分、额部脑室旁白质(2.85±0.36)分,病变呈明显正相关 (r=0.395,P=0.002;r=0.438,P=0.001;r=0.247,P=0.005;r=0.385,P=0.003)。结论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部位的WML与抑郁障碍相关,主要以额部白质病变为主,额部白质病变越严重,抑郁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变 不同部位 抑郁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电信号长时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春方 孙长城 +1 位作者 明东 杜金刚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61-1367,共7页
为调查单侧半球损伤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电宽频振荡的长时程相关特性,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这一可量化反映脑电信号长时程相关性的方法,研究了1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例左半球受损,10例右半球受损),22例脑卒中后无抑郁患者(12例左半球受... 为调查单侧半球损伤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电宽频振荡的长时程相关特性,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这一可量化反映脑电信号长时程相关性的方法,研究了1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例左半球受损,10例右半球受损),22例脑卒中后无抑郁患者(12例左半球受损,10例右半球受损)宽频带(0.6~46 Hz)脑电信号在0.2~3 s时间尺度下的长时程相关特性。研究发现,虽然左半球受损抑郁患者较右半球受损患者抑郁情况更为严重,但是仅有右半球受损抑郁患者脑电信号长时程相关性在抑郁相关的脑区有显著性减弱,这暗示了不同半球受损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的机制不同,PSD与脑卒中受损部位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受损半球 脑电 长时程相关性 去趋势波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