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new flavanonol glycosides from Gordonia chrysandra 被引量:4
1
作者 Kun Wang Jing Zhi Yang Li Zuo Dong Ming Zh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1-64,共4页
Two new flavanonol glycosides named chrysandrosides A and B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Gordonia chrysandra Cowan.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1D and 2D NMR, FAB-MS techniques and chemical methods. Chrysan... Two new flavanonol glycosides named chrysandrosides A and B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Gordonia chrysandra Cowan.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1D and 2D NMR, FAB-MS techniques and chemical methods. Chrysandrosides A and B showed pronounced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ies against o-galactosamine (o-GalN)-induced toxicity in rat hepatic epithelial stemlike cells (WB-F344). 2007 Dong Ming Zhang.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on behalf of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rdonia chrysandra Cowan flavanonol Chrysandrosides A and B
下载PDF
天然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懿锋 林汝娟 周琢强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2,共11页
二氢黄酮醇即3-羟基二氢黄酮,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是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备受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关注。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结构修... 二氢黄酮醇即3-羟基二氢黄酮,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是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备受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关注。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结构修饰还可改善或改变其活性。因此对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结构、生物活性及结构修饰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黄酮醇 生物活性 结构修饰 研究进展 衍生物
下载PDF
艾纳香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19
3
作者 朱廷春 文永新 +1 位作者 王恒山 黄永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9-141,共3页
从艾纳香中分离了3个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花椒油素(Ⅰ)、艾纳香素(Ⅱ)和二氢槲皮素-7,4′-二甲醚(Ⅲ)。其中,花椒油素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出。
关键词 地艾纳香 花椒油素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艾纳香中艾纳香素和二氢黄酮醇含量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永林 文永新 +1 位作者 赵志国 朱廷春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140-142,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纳香中的艾纳香素和二氢黄酮醇含量。确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ZORBAXXDB-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V(甲醇)¨V(水)=60¨4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90nm,柱温为30℃。在此条件下,艾纳香...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纳香中的艾纳香素和二氢黄酮醇含量。确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ZORBAXXDB-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V(甲醇)¨V(水)=60¨4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90nm,柱温为30℃。在此条件下,艾纳香素和二氢黄酮醇与其它组分得到良好的分离,艾纳香素的线性范围为0.0032~0.048μg/μl(r=0.9999),二氢黄酮醇的线性范围为0.0032~0.048μg/μl(r=0.9993);艾纳香素和二氢黄酮醇的精密度RSD(n=5)分别为1.08%和1.26%,平均回收率(n=5)达98.36%和9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艾纳香素 二氢黄酮醇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菝葜中三个新的二氢山萘酚酰化糖苷(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郝倩 姚尧 +2 位作者 李晓蕾 李蓉涛 李海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1-865,共5页
从菝葜根茎中共分离得到3个新的二氢黄酮醇酰化糖苷(1~3)和1个已知的二氢黄酮醇苷(4),分别被鉴定为:(2R,3R)-二氢山萘酚3-氧-(6″-氧-乙酰基)-β-D-葡萄糖苷(1),(2R,3R)-二氢山萘酚3-氧-(2″-氧-乙酰基)-β-D-葡萄糖苷(2),(2R,3R)-二... 从菝葜根茎中共分离得到3个新的二氢黄酮醇酰化糖苷(1~3)和1个已知的二氢黄酮醇苷(4),分别被鉴定为:(2R,3R)-二氢山萘酚3-氧-(6″-氧-乙酰基)-β-D-葡萄糖苷(1),(2R,3R)-二氢山萘酚3-氧-(2″-氧-乙酰基)-β-D-葡萄糖苷(2),(2R,3R)-二氢山萘酚3-氧-(3″-氧-乙酰基)-β-D-葡萄糖苷(3)及(2R,3R)-二氢山萘酚3-氧-β-D-葡萄糖苷(4)。其结构通过MS,1D NMR和2D NMR等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确定。研究结果表明,二氢黄酮醇的酰化糖苷可能是菝葜属的特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属 二氢山萘酚酰化糖苷 二氢黄酮醇苷 黄酮类
下载PDF
半边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尚珍 吕润海 沈序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866-868,共3页
半边苏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民间主要用于驱风发汗,治疗瘫痪、痨伤吐血和疮毒等症。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我们从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得到的5种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和理化等方法综合分析鉴定:晶Ⅰ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晶Ⅱ5-... 半边苏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民间主要用于驱风发汗,治疗瘫痪、痨伤吐血和疮毒等症。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我们从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得到的5种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和理化等方法综合分析鉴定:晶Ⅰ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晶Ⅱ5-羟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苏 天然药物 黄酮类化合物 分析 鉴定
下载PDF
中国特有植物钟萼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忠武 何关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6期483-484,共2页
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又名伯乐树,系钟萼木科(Bretschnei-deraceae)钟萼木属的稀有保护植物。该科仅此1属1种,为我国特有山。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南、贵州和四川,生于海拔500—1500 m 的山地林中... 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又名伯乐树,系钟萼木科(Bretschnei-deraceae)钟萼木属的稀有保护植物。该科仅此1属1种,为我国特有山。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南、贵州和四川,生于海拔500—1500 m 的山地林中。树皮有祛风活血作用。钟萼木的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为研究其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萼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中苯环^(13)C NMR化学位移计算 被引量:4
8
作者 余志立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中苯环13CNMR化学位移计算方法.这些化合物包括黄酮、黄烷酮、黄酮醇、黄烷酮醇、黄酮甙、黄烷、异黄酮和异黄烷酮等.
关键词 NMR 化学位移 苯环 黄酮 黄烷酮 黄酮醇
下载PDF
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对内毒素诱导巨噬细胞活化的影响
9
作者 葛迪 史清海 +2 位作者 伏建峰 刘正祥 郑江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检测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对细菌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TNF-α、IL-6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RAW264.7细胞经不同浓度(0、10、20、40、80、160 mg/L)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预处理后,EL... 目的检测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对细菌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TNF-α、IL-6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RAW264.7细胞经不同浓度(0、10、20、40、80、160 mg/L)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预处理后,ELISA法分别检测LPS(100μg/L)刺激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和IL-6的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TNF-αmRN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以排除实验用量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预处理后,可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和IL-6,显著抑制TNF-αmRNA的表达,并都具有量效关系。MTT实验结果显示,低于320 mg/L浓度的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结论 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能够拮抗LPS对炎症反应细胞的刺激效应,有望成为脓毒症防治药物的候选药物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 6' 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 内毒素 巨噬细胞 TNF-Α IL-6
下载PDF
一种酚羟基苄基保护基的脱除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礼寿 李齐激 +1 位作者 杨娟 杨小生 《化学试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3-1116,1120,共5页
提出了一种脱除酚类化合物羟基苄基保护基的方法。采用多聚磷酸(PPA)-浓盐酸-乙醇体系脱除苄基保护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PPA物质的量、浓盐酸与PPA体积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PA)=0.2 mmol、V(浓盐酸)∶V(... 提出了一种脱除酚类化合物羟基苄基保护基的方法。采用多聚磷酸(PPA)-浓盐酸-乙醇体系脱除苄基保护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PPA物质的量、浓盐酸与PPA体积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PA)=0.2 mmol、V(浓盐酸)∶V(PPA)=100∶1、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85℃为最佳反应条件。采用优化条件得到9个脱苄基化合物,产率为70.4%~92.7%,其中2'-苄氧基取代查尔酮脱掉苄基的同时环合得到二氢黄酮。所得产物结构经MS、1HNMR及13CNMR进行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磷酸 浓盐酸 脱苄基 二氢黄酮 合成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及其在肺部炎症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1
作者 俞文英 张欢欢 +2 位作者 吴月国 赵铮蓉 余陈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912-4918,共7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多酚类物质,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黄烷-3-醇、花色素和查耳酮等类,且不同化学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多酚类物质,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黄烷-3-醇、花色素和查耳酮等类,且不同化学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其中抗炎和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预防和治疗肺部炎症疾病的潜在药物。重点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在肺部炎症疾病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的构效关系,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肺部炎症疾病 二氢黄酮 黄酮醇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 二氢异黄酮 黄烷-3-醇 花色素 查耳酮
原文传递
黄芩药材中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伏建峰 王宁 +5 位作者 史清海 冉继华 袁文常 刘正祥 葛迪 郑江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黄芩药材中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方法:依托以Lipid A为靶点的抗内毒素(LPS)药物筛选平台,应用大孔吸附树脂、膜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水提液进行针对Lipid A的逐级分离纯化,对所得目标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 目的:分离并鉴定黄芩药材中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方法:依托以Lipid A为靶点的抗内毒素(LPS)药物筛选平台,应用大孔吸附树脂、膜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水提液进行针对Lipid A的逐级分离纯化,对所得目标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黄芩水提液中分离出活性化合物5KL-1B,其与LipidA的特异性结合值为208.6arc seconds,结构鉴定确证5KL-1B为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定向分离模式目的性强、效率高,可用于天然药物中抗LPS活性物质的富集与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2' 5 6' 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离 鉴定
原文传递
皂角刺中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曹冉冉 高嘉屿 +1 位作者 刘华清 尹卫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711,共5页
目的对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法和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技术对皂角刺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圆二色谱等谱学... 目的对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法和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技术对皂角刺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圆二色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12个二氢黄酮醇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5,3′,4′-三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醇(1)、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2)、5-甲氧基-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二氢山柰酚(4)、表儿茶素(5)、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醇(6)、黄颜木素(7)、(2R,3R)-7,3′,5′-三羟基-二氢黄酮醇(8)、(2R,3R)-5,7,3′-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醇(9)、槲皮素(10)、5,7,4′-三羟基黄酮-8-C-葡萄糖苷(11)、2,7-二甲基-氧杂蒽酮(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皂角刺二氢黄酮醇A;化合物3、8、9和12均为首次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对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1、2、3、7及黄酮类化合物10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和3主要作用于肝癌Hep G2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化合物2主要作用于食管癌EC109细胞株,而化合物7则对肝癌、肺癌和胃癌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二氢黄酮醇 黄酮 (2R 3R)-5 3′ 4′-三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醇 黄颜木素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