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纯亚麻34.7 tex转杯纱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
1
作者
杜志敏
李季媛
陈红霞
机构
河南平棉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83-86,共4页
文摘
研究用干法纺纱代替湿法纺纱开发转杯纺纯亚麻纱。经过对亚麻纺纱工艺和装备的优化改造,建立了适合纯亚麻纺纱的高效短流程转杯纺工艺,批量纺制出纯亚麻34.7 tex(28 Nm)转杯纱。生产实践表明:相比湿纺的短纺纯亚麻纱,干纺纯亚麻转杯纱麻粒少、纱线光洁、成纱细节少、强力不匀显著降低,同时工艺流程更为高效,生产成本和能耗大大降低,对亚麻纺织品的低碳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
干法纺纱
纯亚麻纱
转杯纺
棉型纤维
纺纱工艺
Keywords
dry spinning
pure flax yarn
rotor spinning
cotton type fiber
spinning process
分类号
TS104.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高支高比例亚麻/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俊
吴丽莉
俞建勇
机构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99,共3页
文摘
由于亚麻纤维自身的性能与传统的纺织工艺的制约,使其产品开发的品种和档次受到制约,因此采用精细化改性的亚麻纤维与棉混纺,在普通棉纺设备上进行高支高比例纱线的开发,并进一步分析探讨此生产工艺的经验。
关键词
亚麻
精细化
棉纺
纺纱性能
Keywords
flax
refining
cotton spinning
spinning ability
分类号
TS104.5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黄麻混纺交织物的风格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彭文芳
孙恩乐
杨树彬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4-56,61,共4页
基金
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082059)
文摘
针对黄麻纤维织物能否代替部分中低档亚麻纤维织物及其市场应用方向的问题,探讨棉与黄麻/棉混纺纱交织物的风格特征,并与棉与亚麻/棉混纺纱交织物进行对比。选取1种亚麻/棉混纺纱、5种不同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纱与棉纱交织成6种试样,测试并对比分析其用于女士轻薄型外衣面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和基本风格。结果表明,黄麻纤维织物能代替部分中低档亚麻织物,且同等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交织物与亚麻/棉混纺交织物相比,亚麻/棉织物适合制作偏悬垂的合体型服装,黄麻/棉织物适合制作造型性较强的合体型休闲服,尤其是以褶裥为装饰的轻薄型度假服装。
关键词
黄麻纤维
亚麻纤维
棉
交织物
织物风格
服装
Keywords
jute fiber
flax fiber
cotton
union fabric
fabric handle
garment
分类号
TS12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题名 精细化亚麻/棉混纺纱产品的开发
被引量:4
4
作者
袁志刚
刘月梅
秦文明
韩靖
机构
河南豫北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文摘
阐述了精细化亚麻纤维的特性,选用精细化亚麻纤维,通过并条混合的方法与棉纤维混纺,成功开发了14.8 tex 55/45亚麻/棉混纺纱。介绍了清、梳、并、粗、细、筒等工序的纺纱要求,工艺参数和主要技术措施。纺纱过程中通过采用多梳少打、低速度、大隔距、加大头并后区牵伸倍数和粗纱捻系数,选用适当的细纱钢领、钢丝圈、胶辊等纺专器材,设置合理的电子清纱器工艺参数等,达到了顺利纺纱,提高成纱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亚麻
棉
混纺纱
流程
措施
质量
Keywords
flax
cotton
blended yarn
process
measure
quality
分类号
TS104.5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几种废旧纤维材料的吸油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莉
邹龙
孙卫国
机构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21,共5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15JS028)
文摘
为了对比分析废旧纺织纤维的吸油性能,进而为废旧纤维在吸油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选用废旧棉、亚麻、羊毛、丙纶为原料,测试吸油倍率、保油率,研究吸附时间、含油废水温度、废水含油量对纤维吸油倍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的形态结构对吸油能力影响大,4种废旧纤维中亚麻的吸油倍率最高,保油率最低;丙纶的吸油倍率最低,保油率最高;棉和羊毛的吸油倍率和保油率均居中。羊毛的吸油速率最快,吸附10 min达到吸油饱和,棉、亚麻、丙纶的吸附饱和时间为20 min。含油废水温度越低越利于纤维对油液的吸附,亚麻、棉和羊毛适合吸附含油量小于200 m L/L的含油废水,丙纶适合吸附小于100 m L/L的含油废水。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吸油
亚麻
羊毛
棉
丙纶
Keywords
waste textiles
oil adsorption
flax
wool
cotton
polypropylene
分类号
TS102.9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利用棉纺设备生产亚麻/苎麻混纺纱的实践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毅
徐亚军
郁崇文
机构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纺织产懿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出处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2,共2页
文摘
为实现亚麻和苎麻两种纤维优良特性互补,扩大亚麻纤维产品范围,通过对亚麻纤维的精细化(脱胶)加工、苎麻纤维的牵切(38 mm隔距)工艺,并在棉纺设备上实现了亚麻苎麻纤维混纺。成功纺制出20 tex 55/45亚麻/苎麻混纺纱线,并拟定出各道纺纱工艺参数及配置,同时测试了该混纺纱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该混纺纱的断裂强度达10.76 cN/tex,条干CV达21.1%,条干均匀,混纺纱表面光洁,完全可以实现织造工艺,具有独特风格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苎麻与亚麻纤维的附加值。
关键词
苎麻
亚麻
棉纺
牵切工艺
性能
Keywords
ramie
flax
cotton spinning
draft-cutting process
property
分类号
TS104.5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亚麻/棉混纺纱的上浆工艺
被引量:2
7
作者
沈艳琴
本德萍
钱现
机构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
出处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66,68,62,共3页
文摘
目前,越来越多地使用亚麻混纺纱以改善其性能上的缺陷。麻、棉都是天然纺织材料,亚麻/棉混纺织物因其手感滑爽、透气、粗犷等独特的风格,越来越受到高档消费者的青睐。文章介绍了亚麻/棉混纺纱的上浆工艺,通过大量实验测试和分析浆液性能和浆纱质量,得出了适宜于亚麻/棉混纺纱上浆的最佳工艺配方。
关键词
亚麻/棉混纺纱
上浆工艺
浆料配方
浆纱质量
Keywords
flax /cotton blended yarn
size formula
sizing quality.
分类号
TS103.8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亚麻织物无氯前处理工艺
被引量:4
8
作者
董瑛
高铭
机构
华润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印染》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18,23,共3页
文摘
采用国产TY-288系列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助剂,分别对不同的亚麻、亚麻/棉、亚麻/粘胶织物进行无氯前处理,分析了织物处理后的强力、毛效、白度、幅宽与克重的变化,并与传统的氯氧前处理工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氯前处理织物性能可与传统工艺相媲美,尤其是低支纱亚麻织物的前处理,其半成品性能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关键词
前处理
混纺织物
亚麻
棉纤维
粘胶纤维
Keywords
pretreatment
blended fabric
flax
cotton fiber
viscose fiber
分类号
TS192.7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题名 蚕丝/棉和蚕丝/麻织物活性染料同浴同色染色
被引量:5
9
作者
林鹤鸣
黄振架
沈一峰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74,共4页
文摘
为简化蚕丝/棉和蚕丝/麻织物同色染色的工艺并保证色牢度,采用M型、汽巴克隆FN型和汽巴克隆LS型3种含双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对蚕丝/棉和蚕丝/麻织物进行同浴染色,探讨染色工艺及混合染料对同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理的碱剂,调整碱剂用量、加碱方式、染色温度,进行适当的染料混合,能显著地改善蚕丝/棉和蚕丝/麻织物同浴染色的同色性。
关键词
蚕丝/棉织物
蚕丝/麻织物
同色
一浴法
活性染料
Keywords
silk/cotton
silk/flax
one bath dyeing
same color
reactive dye
分类号
TS193.63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题名 29tex亚麻/棉混纺纱赛络纺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改红
刘淑强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出处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20,共2页
文摘
在纺制29 tex亚麻/棉混纺纱时应用了赛络纺工艺,通过对双喇叭口孔距进行试验,分析了双喇叭口孔距对纱线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毛羽的影响,并优选出合适的双喇叭口孔距为6 mm左右。
关键词
亚麻
棉
混纺纱
赛络纺纱
毛羽
工艺
Keywords
flax
cotton
blended yarn
Siro spinning
hairiness
process
分类号
TS104.7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棉亚麻交织嵌格色织布的开发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国淮
蔡永东
机构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2,共3页
文摘
从织物的风格、规格、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棉亚麻交织嵌格色织布的产品开发过程,重点研讨了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前织准备、织造生产及后整理的有关工艺参数设计与技术措施,可供开发生产其他相关色织物时参考。
关键词
交织物
嵌格色织布
设计
织造
亚麻
棉
Keywords
union fabric
gingham
design
weaving
flax
cotton
分类号
TS105.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TS105.3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亚麻纤维混纺纱的工艺实践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华
徐茗娟
刘金辉
机构
东华大学
山东基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1,共3页
文摘
为了顺利纺制CJ/Tencel/亚麻55/30/15 14.5 tex混纺纱,分析了亚麻、Tencel和棉三种纤维的性能特点,针对亚麻纤维较短且粗硬纤维较多的特点,对其进行软化处理以提高其可纺性;针对Tencel纤维易产生静电的缺点,需对其进行抗静电处理;各工序车速偏低控制,粗纱、细纱捻系数偏大控制。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技术措施,最终使整个生产过程较顺利,但成纱粗节、棉结相对偏多,需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
关键词
亚麻纤维
TENCEL纤维
棉纤维
混纺纱
预处理
Keywords
flax Fiber, Tencel Fiber, cotton , Blended Yarn, Pretreatment
分类号
TS104.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光电离质谱结合GC/MS研究棉麻织物的热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毓
翁俊桀
贾良元
齐飞
周忠岳
机构
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出处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0517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WK2310000028)资助
文摘
选取生物质类固体废弃物中的棉麻织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其在低压环境中的热解过程。热重分析结果显示,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麻布中的含量高于棉布中的。结合产物的光电离质谱图以及气质联用仪的实验结果对主要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研究了热解产物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发现500℃下棉布的热解产物最多,而麻布由于含有较多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成分,表现出较宽的热解温区。此外,热解产物中乙醇醛的含量极低,证明了它是纤维素的二次分解产物。
关键词
生物质热解
棉麻织物
热重
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
气相色谱-质谱(GC/MS)
Keywords
biomass pyrolysis
cotton and flax fabrics
TGA
SVUV-PIMS
GC/MS
分类号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题名 基于纤维纵向显微图像的棉/亚麻单纤维识别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应乐斌
戴连奎
吴俭俭
孙国君
机构
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8,共7页
文摘
针对棉/亚麻混纺织物,基于其单纤维纵向显微图像(纤维切段的长度约为0.5 mm),研究了纤维的自动识别方法。检测纤维时,先对纤维图像进行去背景处理,而后运用形态学闭运算和背景区域生长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纤维的目标区域,对图片中出现的玻璃划痕、干扰杂物等进行了较好的滤除。由纤维骨架垂直方向上的区域图、二值图和细化图得到它们的垂直积分投影序列,并提取这3条序列各自的变异系数CV值和平均值共计6个参数。将这6个参数作为棉/亚麻纤维的特征参数,训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测试集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分类器对棉/亚麻短纤维的识别正确率平均为93.3%。
关键词
棉纤维
亚麻纤维
纵向切段
混纺比
检测
图像识别
特征提取
支持向量机
Keywords
cotton fiber
flax fiber
longitudinal view
blending ratio
detection
image recognition
feature extrac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分类号
TS101.9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TP391.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题名 基于纹理特征的棉亚麻纤维识别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峰
许忠保
王正龙
王双迎
陶伟森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
出处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基金
湖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项目(BSD2012002)
文摘
探讨基于纹理特征的棉亚麻纤维识别技术。利用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采集到能够清楚表征纤维纹理特征的图像,通过图像预处理,采用中轴线方法获取棉亚麻纤维直径和直径不匀率的形态特征,分别提取不同角度的灰度共生矩阵能量、惯性矩、相关性、熵等四个特征向量的均值和标准差,采取支持向量机,通过交叉验证法训练得到最佳参数对棉亚麻纤维进行分类识别,采用形态特征和纹理特征相结合的识别正确率达到94.4%。认为:采用形态特征和纹理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提高纤维识别的正确率。
关键词
棉
亚麻纤维
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
灰度共生矩阵
支持向量机
纹理特征
纤维
直径
Keywords
cotton ,flax Fiber,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y,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 trix, Support Vector Machine, Textural Feature, Fiber Diameter
分类号
TS101.92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棉麻混纺比图像处理测试系统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余序芬
吴兆平
机构
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
出处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41-45,共5页
基金
上海市教育科研基金
文摘
采用微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依据对纱中纤维的纵向几何形态差异的分析,建立了多参数分层识别模型,对棉麻混纺纱混纺比的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能够实现棉麻混纺比的自动测试。
关键词
棉纤维
麻纤维
混纺比
图像处理
测试系统
Keywords
cotton fiber, flax fiber, the blending ratio, image measurement, multi - parameter layered recognition model
分类号
TS10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TS107.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黄麻纤维混纺纱交织物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文芳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
出处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基金
广东省广东工业大学校青年基金(082059)
文摘
探讨棉与黄麻棉混纺纱交织物的拉伸性能、顶破强力、耐磨性能,并与棉与亚麻棉混纺纱交织物进行对比。选取了1种亚麻棉混纺纱、5种不同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纱与棉纱交织成6种试样,测试、分析、对比了其纬向断裂强力、纬向断裂伸长率、顶破强力、织物失重率。结果表明,同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交织物与亚麻棉混纺交织物相比,其拉伸强力和顶破强力小,但其耐磨性能却较好;黄麻纤维含量的增加使交织物的拉伸强力和顶破强力下降。
关键词
黄麻纤维
亚麻纤维
棉纤维
交织物
拉伸性能
顶破强力
耐磨性能
Keywords
Jute Fiber, flax Fiber, cotton Fiber, Union Fabric, Tensile Property, Bursting Strength, Wear-resistance
分类号
TS124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题名 长绒棉涤纶Tencel亚麻混纺纱线的生产
被引量:3
18
作者
丛森滋
杜宪文
机构
德州学院
山东省德棉集团恒丰纺织有限公司
出处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文摘
长绒棉、涤纶、Tencel与亚麻混纺针织纱线,其产品不仅具有亚麻产品的特点,而且使多种纤维的优势互补,改善了纱线的内在和外观质量,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长绒棉、涤纶、Tencel与亚麻混纺针织纱线,长绒棉、Tencel分别制条,亚麻与涤纶混和制条,在并条机上混和纺纱。
关键词
亚麻
长绒棉
涤纶
TENCEL
混纺纱
工艺
质量
Keywords
flax , Long-staple cotton , Polyester, Tencel, Blended Yarn, Processing, Quality
分类号
TS104.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题名 棉麻混纺织物的有机硅柔软整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巫若子
机构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9-52,共4页
基金
江门市功能材料与涂料重点实验室(江科2018[352]号)
江门市高性能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科[2018]359号)。
文摘
选用亲水性氨基改性柔软剂和嵌段有机硅柔软剂对棉麻混纺织物进行柔软整理。以硬挺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得到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6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90 s;嵌段有机硅柔软剂90 g/L、焙烘温度140~150℃、焙烘时间120 s。经自制柔软剂整理后的棉麻混纺织物硬挺度明显下降,手感丰满、滑爽,柔软度明显改善,且白度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
柔软整理
亲水性氨基改性
嵌段有机硅
棉麻混纺织物
Keywords
softening finish
hydrophilic amino modification
block organosilicon
cotton /flax blended fabric
分类号
TS195.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题名 基于SVM的棉麻织物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鉴别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彩虹
刘化勇
吴雄英
丁雪梅
机构
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美的集团生活电器事业部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东华大学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9-43,共5页
文摘
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建立分类模型,用于棉、麻织物的快速无损鉴别。选用径向基函数(RBF)作为核函数,分别采用网格搜索法、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惩罚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g进行参数寻优。结果显示,用网格搜索法得到的最佳参数c和g建立的模型分类结果最好,模型对棉、麻训练集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9.12%,对预测集的分类准确率均为96.67%。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单个样品的时长小于3 min,实现了快速鉴别。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可用于棉、麻织物的快速无损鉴别。
关键词
测试
近红外光谱
支持向量机
径向基函数
无损鉴别
棉纤维
麻纤维
Keywords
testing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adial basis function
non-destructive identification
cotton fiber
flax fiber
分类号
TS107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