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因子-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病灶局部控制率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俊 曾辉 +5 位作者 刘小琴 郭荣荣 张辉 吴涛 周秀琼 曾育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病灶局部控制率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的方式将...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病灶局部控制率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的方式将其区分为研究组(51例,接受PD-1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和对照组(40例,接受安罗替尼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局部控制率差异,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中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6.7%(34/41)和80.4%(41/5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0%(18/40)和60.0%(2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MI指数、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FACT-L量表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2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和45.0%,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开展PD-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效果肯定,有助于提高患者病灶局部控制率,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肺肿瘤 生活质量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安罗替尼 病灶局部控制率
下载PDF
论临终者关系生命中的死亡价值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君忆 郭巧红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0-33,共4页
通过阐述当今中国死亡价值日渐消解所致苦难,指明死亡价值建构的重要性,挖掘中华传统生死观的底蕴,探讨死亡价值建构的可行性;将关系生命理念引入安宁疗护领域,将其与中华传统生死观对话,总结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临终者关系生命向度,并... 通过阐述当今中国死亡价值日渐消解所致苦难,指明死亡价值建构的重要性,挖掘中华传统生死观的底蕴,探讨死亡价值建构的可行性;将关系生命理念引入安宁疗护领域,将其与中华传统生死观对话,总结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临终者关系生命向度,并分析关系生命对于临终者死亡价值建构的意义;基于此,聚焦安宁疗护领域,探讨如何通过维护临终者关系生命来帮助其建构死亡价值,以期为构筑和发展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安宁疗护照护体系贡献理论和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生命 死亡价值 安宁疗护 中华文化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短期变化及其与2年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蒲博轩 季润青 +3 位作者 赫广达 霍西茜 彭越 张丽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4-729,共6页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出院后1个月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较入院时的短期变化情况及其与2年死亡的相关性。方法: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前瞻队列研究中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全国52家医院的1479...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出院后1个月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较入院时的短期变化情况及其与2年死亡的相关性。方法: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前瞻队列研究中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全国52家医院的1479例HFpEF患者。根据入院48 h内与出院后1个月时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12(KCCQ-12)评分变化值(ΔKCCQ)评估患者HRQoL,并依此将患者分为好转组(ΔKCCQ>5分)、稳定组(ΔKCCQ在-5~5分)、恶化组(ΔKCCQ<-5分),同时分析HRQoL短期变化情况与2年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的关系。结果:1479例急性HFpEF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63,79)岁,51.8%为女性;好转组1071例(72.4%),稳定组190例(12.8%),恶化组218例(14.7%)。出院后2年内,294(19.9%)例患者发生全因死亡,145(9.8%)例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恶化组与稳定组2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分别是好转组的2.26倍(HR=2.26,95%CI:1.61~3.17,P<0.01)和1.78倍(HR=1.78,95%CI:1.25~2.55,P<0.01),2年内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是好转组的2.99倍(HR=2.99,95%CI:1.86~4.81,P<0.01)和2.58倍(HR=2.58,95%CI:1.61~4.13,P<0.01)。此外,1个月随访时ΔKCCQ每增加5分,2年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7%(HR=0.93,95%CI:0.91~0.96,P<0.01),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9%(HR=0.91,95%CI:0.87~0.94,P<0.01)。结论:在急性HFpEF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出院后1个月HRQoL改善,仍有14.7%患者HRQoL变差,12.8%患者HRQoL未改善。HRQoL短期变化与长期死亡密切相关,HRQoL恶化和稳定的患者长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好转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死亡 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12
下载PDF
开展中国老年人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金香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分析了老年人生死观混乱的原因,认为由于现代经济、科学、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传统生死智慧的消解,老年人已经无法正确体认生死关系,指出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死问题,开展老年人生命教育已是时代所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老年人 生命教育 生死关系
下载PDF
姑息性护理在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真 王立英 张丽 《全科护理》 2017年第11期1303-1305,共3页
介绍姑息性护理和癌因性疲乏的概念,阐述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状况,分析癌因性疲乏对肺癌病人的影响,以及姑息性护理在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为国内学者更好地认识和评价姑息性护理及肺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为不断提高肺癌病人的... 介绍姑息性护理和癌因性疲乏的概念,阐述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状况,分析癌因性疲乏对肺癌病人的影响,以及姑息性护理在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为国内学者更好地认识和评价姑息性护理及肺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为不断提高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癌因性疲乏 生存质量 抑郁 死亡教育 姑息性护理
下载PDF
论西方主流伦理理论的前提错误——兼论道德无力症与冷漠症对医疗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蔡昱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5期25-30,共6页
从“畏死的恐惧”出发重塑扎根生命的道德基础,即道德行为和“生-生”式的道德关系是人的本真需要,道德权威性的根据是人类生命共同体这一“内在永恒大我”和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这拯救了道德相对主义,也使个体作为潜在的人类生命... 从“畏死的恐惧”出发重塑扎根生命的道德基础,即道德行为和“生-生”式的道德关系是人的本真需要,道德权威性的根据是人类生命共同体这一“内在永恒大我”和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这拯救了道德相对主义,也使个体作为潜在的人类生命共同体而能以“与永恒相关的生命意义”推开恐惧。进而,道德行为是出于内在自由而达于实在的自由的。道德主体应具备的道德实践能力包括独立能力、通达能力和勇气。生存性境况中的原子式个体不具备道德实践能力,生命境况中的“超个体的个体”才有此能力。由此,人类道德无力症和道德冷漠症的根源是西方主流伦理理论的前提错误,即以原子式个体充任道德主体。它是医疗纠纷和暴力频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个体的个体 人类生命共同体 道德无力症 道德冷漠症 畏死的恐惧 “生-生”式的道德关系 道德实践能力
下载PDF
从向秀讨论“养生”到生命存在问题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3-17,共5页
养生在本质上不脱离对人类本质属性的思考,对养生问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自我存在问题的哲学反省。养生的终极目的即在于实现个体人生的存在价值,使天赋的生命潜能彻底释放。老庄道家认为,人类的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生死的必... 养生在本质上不脱离对人类本质属性的思考,对养生问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自我存在问题的哲学反省。养生的终极目的即在于实现个体人生的存在价值,使天赋的生命潜能彻底释放。老庄道家认为,人类的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生死的必然性不能人为改变。但是,人类可以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达到寿命的极限以得其天年。这一观念包含着尊重生理自然需求的认识,间接地表达了人生的幸福不能以牺牲性命为代价,而应当在珍惜生命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情欲 天理人伦 生命存在 个体价值
下载PDF
松尾芭蕉文学中的庄子哲学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艳 李庆申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5-97,共3页
松尾芭蕉是开创日本俳坛新风的巨匠,在构筑其独立独特的俳谐风格——蕉风的文学之旅中,深受日本古典文学与中国汉诗、汉文的影响。虽然处于不同国度、迥异的时代,但庄子对松尾芭蕉俳谐文学的精神世界影响却尤为深远。作为芭蕉俳谐思想... 松尾芭蕉是开创日本俳坛新风的巨匠,在构筑其独立独特的俳谐风格——蕉风的文学之旅中,深受日本古典文学与中国汉诗、汉文的影响。虽然处于不同国度、迥异的时代,但庄子对松尾芭蕉俳谐文学的精神世界影响却尤为深远。作为芭蕉俳谐思想根本的自然观、以及作为芭蕉文学体系完成标志的纪行文学中,都有庄子思想的闪现。芭蕉文学中的「旅」与庄子的"体道论"、芭蕉文学的"自然观"与庄子的"天人合一"的"天人论",芭蕉文学的"禅意"与庄子的"禅"、芭蕉文学的"生死观"与庄子的"生死观",都有着极尽相似的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俳谐文学 天人论 生死观 自然观
下载PDF
景颇族原始生死观浅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石锐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83-85,共3页
本文分析了景颇族原始生死观的产生和形成 ,初步探讨景颇族原始生死观中的两个世界及两上世界的交涉与渗透。按照景颇族原始生死观 ,生者生活的世界和死者生活的世界之间有密切的交涉和渗透。生———死———鬼二界相对立而存在 ,而又... 本文分析了景颇族原始生死观的产生和形成 ,初步探讨景颇族原始生死观中的两个世界及两上世界的交涉与渗透。按照景颇族原始生死观 ,生者生活的世界和死者生活的世界之间有密切的交涉和渗透。生———死———鬼二界相对立而存在 ,而又相互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颇族 原始生死观 丧葬习俗 文化内涵 死亡现象
下载PDF
生命伦理学视野中的儒家伦理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步臻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2期265-266,共2页
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可以为生命伦理学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从生命伦理学的视野探讨儒家的生死观、天人整体观、人伦秩序原则和儒家的见利思义原则,吸取儒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其糟粕,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儒家伦理 生命伦理学 伦理道德 儒家生死观 人伦道德
下载PDF
威廉·格纳齐诺小说中“死亡”的象征意涵
11
作者 涂媛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1-65,共5页
德国作家威廉·格纳齐诺的众多小说以异化作为主题。其后期作品集中描绘了西方现代家庭﹑职场和人际﹑两性关系中所呈现出的异化表现和异化心理,着重书写了现代人,尤其是中年人身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各种扭曲关系中的孤独失落﹑在物... 德国作家威廉·格纳齐诺的众多小说以异化作为主题。其后期作品集中描绘了西方现代家庭﹑职场和人际﹑两性关系中所呈现出的异化表现和异化心理,着重书写了现代人,尤其是中年人身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各种扭曲关系中的孤独失落﹑在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无法找到自我价值时的焦灼不安和面对无法摆脱的死亡阴影时的惶恐与痛苦。在格纳齐诺笔下,死亡不仅指生命的终结,还具有象征意涵,隐喻着时代和社会的全面物化对人性本质的腐蚀,由此所造成的正常社会关系的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格纳齐诺 死亡 生命 社会关系
下载PDF
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江萍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9-31,共3页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死亡观。有死才有生 ,人的生存就是在“生与死”两个领域中不断滋养自己 ,并达到完满和充盈的过程。
关键词 狄金森 死亡诗 生死辩证关系 诗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