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引洪灌溉生态修复研究
1
作者 曹彪 白云岗 +2 位作者 刘旭辉 余其鹰 牛芳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4,61,共8页
选择典型荒漠河段引洪灌溉生态修复区域,利用遥感数据和地下水监测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等手段对和田河沙漠段典型荒漠河岸林引洪灌溉生态修复效果开展了研究,采用多波段水体指数MBWI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分析评价研究区生态修复效果... 选择典型荒漠河段引洪灌溉生态修复区域,利用遥感数据和地下水监测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等手段对和田河沙漠段典型荒漠河岸林引洪灌溉生态修复效果开展了研究,采用多波段水体指数MBWI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分析评价研究区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引洪灌溉对生态修复区地下水有抬升作用,缓解年内地下水持续降低趋势,同时提高植被覆盖水平,这导致植被覆盖度高地区面积增加,无植被覆盖地区面积减少。然而目前引洪灌溉生态修复存在积水面积较大,积水时间较长,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引洪灌溉生态闸位置和合理的运行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林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洪灌溉 和田河 荒漠河岸林 生态修复 多波段水体指数MBWI NDVI
下载PDF
内蒙古十大孔兑水沙特性及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建 马翠丽 +1 位作者 雷鸣 陈松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2-74,77,共4页
分析了内蒙古十大孔兑来水来沙特点、洪水特性以及昭君坟河段沙坝淤堵黄河情况和由此带来的洪水灾害。根据孔兑流域特性及产水产沙特点提出了治理要坚持上、中、下游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上游丘陵区以沟道坝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 分析了内蒙古十大孔兑来水来沙特点、洪水特性以及昭君坟河段沙坝淤堵黄河情况和由此带来的洪水灾害。根据孔兑流域特性及产水产沙特点提出了治理要坚持上、中、下游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上游丘陵区以沟道坝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为主;中游以防风固沙和引洪放淤为主;下游以防洪为主,结合引洪放淤改造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孔兑 水沙特性 沙坝淤堵 引洪放淤 内蒙古 黄河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排沙清淤方法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封光寅 廖长路 +3 位作者 姜贤瑞 欧应均 段文超 杜志容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6-38,共3页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水库,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其长久良好地运行,不但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排沙清淤是保证丹江口水库能长期运用良好的重要措施。根据丹江口水库的自身特性,在变动回水区及其附近...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水库,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其长久良好地运行,不但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排沙清淤是保证丹江口水库能长期运用良好的重要措施。根据丹江口水库的自身特性,在变动回水区及其附近进行“防治型”排沙清淤是治理库区淤积泥沙的有效途径,与传统的坝前“治疗型”排沙清淤相比有许多优越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清淤 水力排沙清淤 变动回水区 旁引蓄沙水库 引洪淤灌 机械挖沙
下载PDF
浅谈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关键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彩萍 勾兆莉 +1 位作者 郭慧敏 宋莉萱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0-52,66,共4页
通过模型试验对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放淤试验工程的各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采用将放淤闸布设在弯道上段的凹岸、弯道设置溢流堰、淤沙条渠的合理分区和科学调度等措施,可以实现试验工程淤粗排细的目标。
关键词 黄河小北干流 引洪放淤 淤粗排细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黄河下游放淤改土固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世来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根据黄河下游滩区中小洪水引水挟沙放淤改土固堤的实践 ,讨论放淤条件、放淤工程的规划设计、放淤类型 ,提出引水挟沙放淤量的计算方法 .研究与实践表明 ,引水挟沙放淤改土固堤可提高黄河堤防和滩区的抗洪减灾能力 .
关键词 中小洪水 引水挟沙 淤临固堤 淤滩改土 防洪减灾
下载PDF
河北省侵蚀劣地美化治理技术
6
作者 马洪飞 周健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3年第2期21-23,共3页
以河北省山区县侵蚀劣地美化治理为试点,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山区侵蚀劣地的成因、分布规律和美化治理格局,依据水利学、土壤侵蚀原理设计应用了防渗淤地坝建设技术、移动式设备引洪淤灌技术、径流调控等技术,形成一个完善的山区径流调控... 以河北省山区县侵蚀劣地美化治理为试点,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山区侵蚀劣地的成因、分布规律和美化治理格局,依据水利学、土壤侵蚀原理设计应用了防渗淤地坝建设技术、移动式设备引洪淤灌技术、径流调控等技术,形成一个完善的山区径流调控利用体系,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推动了山区特色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劣地 防渗淤地坝 引洪淤灌 径流调控
下载PDF
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种群长势与植物多样性对淹灌的响应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金 徐海量 +2 位作者 王勇辉 赵新风 高生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9-866,共8页
通过定量研究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长势与植物多样性对淹灌的响应,为优化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2018年3次调查叶尔羌河下游植被数据,采用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 通过定量研究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长势与植物多样性对淹灌的响应,为优化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2018年3次调查叶尔羌河下游植被数据,采用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重要值等指标分析植被对淹灌的响应。结果表明,淹灌2 a后,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别增加124.8%、119.6%和246.9%,且新增喜湿和一年生草本植物等12种,植被盖度为42.5%,增幅达112.5%。研究区胡杨林为中老龄,胡杨长势没有恶化,中等级以上胡杨林增加3.9%,胡杨平均枝下高下降7.7%。随着距生态闸口距离的增加,植物密度和多样性均有减小趋势,但距生态闸口距离450 m处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密度较高,与150、300和600 m处差异显著(P<0.05),在150和300 m处优势种为苦豆子和芦苇等一年生草本和喜湿植物,在450 m范围外优势种则为胡杨、柽柳和耐旱多年生草本。2 a的淹灌工程遏制了胡杨林退化趋势,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盖度显著提高,同时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在450 m范围内更新能力得到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为维持目前生态好转趋势,应继续实施淹灌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灌 多样性指数 重要值 叶尔羌河下游
下载PDF
水分管理对水稻籽粒硒积累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瑞昕 杨静 +2 位作者 方正 张思宇 周鑫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4-1584,共11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硒组分、籽粒硒积累以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好氧和干湿交替较淹水灌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硒组分、籽粒硒积累以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好氧和干湿交替较淹水灌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含量增加,从而提高了土壤硒的有效性。水稻成熟后,不同部位的含硒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1.38~2.22 mg·kg^(-1))、叶(0.55~0.85 mg·kg^(-1))、茎(0.53~0.61 mg·kg^(-1))和籽粒(0.15~0.53 mg·kg^(-1))。水稻籽粒含硒量以干湿交替灌溉最高,淹水灌溉最低,二者含硒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干湿交替灌溉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灌溉,且较淹水灌溉提高了7.83%,较好氧灌溉提高13.51%。水稻根际土壤优势菌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Patesci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变形菌门是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根际土壤中丰度最高的细菌,水分管理措施显著影响其丰富度,干湿交替和好氧灌溉中变形菌门的丰富度明显高于淹水灌溉。从纲水平看,Gammaproteobacteria的丰度与土壤有效硒含量呈正相关,故Gammaproteobacteria丰度的增加可能是土壤硒生物有效性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综上,干湿交替灌溉不但能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硒含量,且较正常淹水管理节约用水,在水稻生产中,是一种优先推荐的水分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 根际土壤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恢复模式对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及恢复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振磊 陈亚鹏 孙海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31-1539,共9页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前提。为明晰恢复模式对物种多样性及恢复速率的影响,以塔里木河下游自然恢复(NR)、沟灌模式(FUI)、漫灌模式(FLI)3种不同恢复模式下的试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地法,对比分析了3种模式群落结构...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前提。为明晰恢复模式对物种多样性及恢复速率的影响,以塔里木河下游自然恢复(NR)、沟灌模式(FUI)、漫灌模式(FLI)3种不同恢复模式下的试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地法,对比分析了3种模式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特征,探讨了不同恢复模式对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恢复后,3种模式物种的增加主要为草本物种的增加。自然恢复下,乔灌木物种数虽未增加,但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依然居优势地位,沟灌和漫灌模式下群落盖度分别由3%和53%增加至15%和79%,密度分别由0.09 plant?m^?2和0.89 plant?m^?2增加至0.63 plant?m^?2和43.64 plant?m^?2,均增加显著。(2)自然恢复后物种的丰富度、Margalef、Simpson、Shannon-Weiner指数增加不显著,而沟灌和漫灌模式下增加显著。恢复后,沟灌和漫灌模式下的丰富度、Shannon-Weiner、Simpson、Jsw和Jsi指数均显著高于自然恢复。(3)恢复后,乔木的各指数在3种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灌木的丰富度指数在沟灌和漫灌模式下显著高于自然恢复的,草本的丰富度、Shannon-Weiner和Jsw指数在漫灌模式下都显著高于沟灌模式和自然恢复的。(4)不同模式下物种恢复速率表现为漫灌模式>沟灌模式>自然恢复,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恢复速率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自然恢复模式对维持建群种在群落中的地位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沟灌和漫灌模式对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更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灌 漫灌 多样性指数 植物群落结构 塔里木河下游
下载PDF
先秦时代黄河流域洪灾与农田环境治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富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4-87,共4页
先秦时代,黄河流域频发的洪水恶化了农业生产的环境,严重的内涝和土地的盐卤化影响了平原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田间沟洫系统的发展及引浑淤灌等土壤改良的措施成为当时农田生产环境治理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 先秦黄河流域 洪灾 沟洫 淤灌
下载PDF
南北云中河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简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顺平 《山西水利科技》 2017年第1期42-44,共3页
通过介绍南北云中河分洪闸工程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内容、工程设计、工程布置进行了阐述。工程除险加固后,能消除工程诸多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大大改善区域工农业生产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通过介绍南北云中河分洪闸工程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内容、工程设计、工程布置进行了阐述。工程除险加固后,能消除工程诸多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大大改善区域工农业生产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推动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洪闸 除险加固 南北云中河 灌区
下载PDF
利用洛河水沙资源改善沙苑地区生态环境的探讨
12
作者 党照民 《西北水力发电》 2005年第2期66-68,共3页
在分析沙苑地区农田现状和洛河水沙资源特性基础上,提出利用引洪淤灌技术引取洛河高含沙水淤灌,从而改良沙苑的土质和提高土壤肥力,并从工程技术和改良效果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改良沙苑地区土质和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水沙资源综... 在分析沙苑地区农田现状和洛河水沙资源特性基础上,提出利用引洪淤灌技术引取洛河高含沙水淤灌,从而改良沙苑的土质和提高土壤肥力,并从工程技术和改良效果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改良沙苑地区土质和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水沙资源综合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河 水沙资源 引洪淤灌 生态环境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浅析隧洞多功能设计
13
作者 张宝琼 陈红齐 《电子测试》 2013年第11X期226-227,共2页
水库设计时一条隧洞的功能定位起着很重要作用,隧洞工程既可以为水库泄洪设施,也可以为输水设施,本水库的泄洪隧洞承担着导流、泄洪、灌溉供水,放空水库功能,隧洞选型消能计算很关键,出口与导流输水隧洞共用消力池。
关键词 输水与导流 泄洪与导流 灌溉输水与生态放水 灌溉输水与生活供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