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近海潮流沉积体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董贺平 李绍全 +3 位作者 李广雪 李春 陈正新 赵铁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6,共6页
通过分析钻孔和浅地层剖面资料,研究了胶州湾及青岛前海潮流沉积体系。该体系包括大沽河-洋河潮控三角洲和与狭口海湾密切相关的涨、落潮流三角洲,潮流作用在各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中为主要的沉积动力。前者发育在湾西侧,形成了河口沙坝和... 通过分析钻孔和浅地层剖面资料,研究了胶州湾及青岛前海潮流沉积体系。该体系包括大沽河-洋河潮控三角洲和与狭口海湾密切相关的涨、落潮流三角洲,潮流作用在各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中为主要的沉积动力。前者发育在湾西侧,形成了河口沙坝和分流间湾等沉积相;后者分布在湾口两侧,以潮道和潮流沙脊为主要特征。根据对各沉积相特征的分析,认为潮流沉积体系的演化已整体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沉积体系 潮控三角洲 落潮流三角洲 潮流沙脊 胶州湾
下载PDF
曹妃甸老龙沟动力地貌体系及演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黎刚 孙祝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9,共9页
老龙沟为典型沙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潮汐汊道地貌结构完整。老龙沟口门处潮流动力最强,发育-20m的深槽,口门内涨潮流三角洲上发育完整的多级水道体系。口门外落潮三角洲止于-11m水深处,以突起的末端坝为地形标志,落潮主水道偏于落潮三... 老龙沟为典型沙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潮汐汊道地貌结构完整。老龙沟口门处潮流动力最强,发育-20m的深槽,口门内涨潮流三角洲上发育完整的多级水道体系。口门外落潮三角洲止于-11m水深处,以突起的末端坝为地形标志,落潮主水道偏于落潮三角洲东侧发育,落潮三角洲西侧发育宽缓冲流平台。落潮主水道以落潮流为优势,冲流平台上潮流动力最弱,沉积物以粉砂质黏土为主。分割沙坝和末端坝上以砂质沉积为主,显示了波浪的二次分选作用。1945—2006年的地形对比显示波浪和潮流对老龙沟地貌演化的混合控制作用,偏东向波浪引起滨外沙坝和分割沙坝的迁移迫使落潮喷射流方向改变,引起了落潮水道的摆动,破波带内自东向西的沿岸泥沙流自老龙沟上游进入通道,部分堆积于口门内泻湖的潮间带,绝大部分泥沙堆积于老龙沟落潮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汊道 涨落潮三角洲 混合动力 曹妃甸
下载PDF
用反射波强度斜率识别层序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
3
作者 冯明友 韩强 蒲仁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0-381,共2页
基于岩心和测井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反射强度斜率对层序的敏感性,研究塔河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的沉积相。根据地震属性反射强度斜率横向变化图,通过沉积旋回对比,识别出涨潮三角洲、沿岸滨面砂、消舄湖、障壁岛等沉积环境,较... 基于岩心和测井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反射强度斜率对层序的敏感性,研究塔河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的沉积相。根据地震属性反射强度斜率横向变化图,通过沉积旋回对比,识别出涨潮三角洲、沿岸滨面砂、消舄湖、障壁岛等沉积环境,较以往利用地震属性划分沉积相的其他方法更贴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地震属性 反射强度斜率 涨潮三角洲 障壁岛
下载PDF
胶州湾口潮流沙脊特征
4
作者 吴承强 许艳 鲍晶晶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胶州湾内外的涨、落潮三角洲上发育有一定规模的潮流沙脊体系,通过多波束调查采集数据和浅剖、沉积物资料的分析,对沙脊特征进行了研究。湾内涨潮三角洲上分别分布有冒岛沙脊、中央沙脊和岛耳河沙脊;湾外落潮三角洲上分别发育了潮流沙... 胶州湾内外的涨、落潮三角洲上发育有一定规模的潮流沙脊体系,通过多波束调查采集数据和浅剖、沉积物资料的分析,对沙脊特征进行了研究。湾内涨潮三角洲上分别分布有冒岛沙脊、中央沙脊和岛耳河沙脊;湾外落潮三角洲上分别发育了潮流沙脊大竹、南沙、北沙和位于主潮流通道末端的弧状沙脊。潮流沙脊体系的演变具有较为明显的继承性。沙脊以海侵时期发育的沙体为内核,沉积物组成以粒度较粗的砂质沉积物为主,物源基础为低海平面时期胶州湾盆地内堆积的河流三角洲相沉积物。据分析,沙脊现代物源较为匮乏,整体目前处于冲刷不淤的状态。在现代潮流水动力条件下,研究区潮流沙脊处于活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口 潮流沙脊 涨潮三角洲 落潮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H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沉积相及储层展布规律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珊珊 彭松 +3 位作者 邓勇 魏长飞 李辉 詹冶萍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10,共8页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H区毗邻神狐隆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潮汐和河流作用是该区主要的地质营力,控制和影响着沉积作用机制与砂体的展布形态。珠海组时期,在半封闭的海湾-潮坪沉积背景下,该区受到珠三南断裂的活动影响,接受来自神狐隆...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H区毗邻神狐隆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潮汐和河流作用是该区主要的地质营力,控制和影响着沉积作用机制与砂体的展布形态。珠海组时期,在半封闭的海湾-潮坪沉积背景下,该区受到珠三南断裂的活动影响,接受来自神狐隆起近源堆积的扇三角洲沉积,断裂活动性和母岩的差异性控制了点物源的推进范围、展布样式和储层物性特征。同时由于前端受到海水的破坏和改造,兼具河流和潮汐共同作用的典型沉积特征。珠江组时期,海平面逐渐上升,在相对闭塞的障壁岛-潟湖背景下发育涨潮三角洲沉积,潮汐通道位于神狐隆起北段中缘的低洼部位,受到潮汐往复作用的冲刷,多期潮汐砂坝叠合发育。通过微古地貌和井震结合分析,刻画线性砂坝的分布,进而总结了研究区优质储集体的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作用 扇三角洲 涨潮三角洲 珠海组 珠江组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Geomorphology of the Boao coastal system and potential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Hainan Island,South China 被引量:2
6
作者 ZHUDakui YINYong PeterMARTIN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The Boao coastal system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is a dynamic delta-tidal inlet-barrier formed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The delta developed inside a shallow lagoon barred by a sandy barrier with a nar... The Boao coastal system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is a dynamic delta-tidal inlet-barrier formed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The delta developed inside a shallow lagoon barred by a sandy barrier with a narrow, shallow tidal inlet opening. Two major distributary channels separated by small islands characterize the delta. The lagoon is silting up receiving and trapping sediments from both the river and, in minor measure during storms, through the tidal inlet opening and barrier washovers. The barrier at the tidal inlet is highly dynamic and changes its form, accreting (migrating spit) against the inlet during fair-weather conditions and being eroded during storms and river floods. The delta has almost completely filled the lagoon and major concerns exist on the effect that ongoing large development plans may have on the environment. These concerns include the effect on floods and rate of siltation once banks of the islands have been stabilized and floodwater and sediment load are impeded from spreading over the lowlands, and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pollutant loads from the new facilities on the ecosystems of the increasingly restricting lagoon water and on the seash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UARY coastal barrier coastal erosion tidal inlet flooding prevention LAGOON Boao Hainan Island Wanquan River delta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下载PDF
表层沉积物粒度所指示的渤海现代沉积体系 被引量:9
7
作者 秦亚超 李日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4-666,共13页
本文基于140个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探讨渤海的现代沉积体系。结果表明,渤海现代沉积体系主要分为三类:1)渤东潮流沉积体系,以潮流动力作用为主,包括渤东涨潮流三角洲及其前缘的泥质沉积,以及该三角洲以北的变余沉积和... 本文基于140个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探讨渤海的现代沉积体系。结果表明,渤海现代沉积体系主要分为三类:1)渤东潮流沉积体系,以潮流动力作用为主,包括渤东涨潮流三角洲及其前缘的泥质沉积,以及该三角洲以北的变余沉积和残留沉积;2)河流水下三角洲沉积,以河流与海洋动力交互作用为主,主要包括黄河水下三角洲、滦河水下三角洲、辽河水下三角洲、海河水下三角洲和潍河-弥河水下三角洲等;3)陆架沉积,其中,渤海湾中部发育陆架泥质沉积。渤海东部涨潮流三角洲沉积体呈较为完整的扇形分布,扇形中轴大致由老铁山水道强潮流速区指向秦皇岛至滦河口近海的弱潮流速区,其三角洲前缘发育泥质沉积。渤东涨潮流三角洲以北存在一块面积较大的古河流相沉积洼地,由于周边碎屑物质供应匮乏,尚未被现代沉积物明显覆盖,估计应为渤海面积较大的一处变余沉积-残留沉积区。渤海泥质区(带)由渤海湾内的陆架泥质沉积和渤东涨潮流三角洲的前缘泥质沉积相互叠加、衔接而成。从物源上来看,该泥质区(带)由黄河(再)悬浮的细颗粒物质长期、缓慢沉降堆积而成,由此也构成了黄河物质向北扩散的边界。模式分析显示,落潮流可能是黄河物质向北黄海搬运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表层沉积物 涨潮流三角洲 沉积体系 渤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