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Lak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for Nearly Recent 30 Years
1
作者 Xiujuan Li Sugai Gao +2 位作者 Wenli Li Guifu Qiu Zhiyuan Tia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CAS 2022年第10期698-708,共11页
Lakes are important ecological water sourc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Its expansion or shrinkage directly affects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this study, Landsat images from 198... Lakes are important ecological water sourc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Its expansion or shrinkage directly affects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this study, Landsat images from 1984 to 2015 were selected to monitor the area of lak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and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k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7 lak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in 2015, with a total area of 37.63 km2,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the region. From 1984 to 2015, the lakes in Bashang Plateau showed a shrinking tre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obvious stage differences in lake changes. During 1984-1996, the number of lakes increased by 99 and the total area increased by 124.43 km2. From 1996 to 2015, the number of lakes decreased by 142, and the total area decreased by 183.96 km2. Before 1996, climate change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However, the shrinkage of lakes after 1996 is the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Among them, the large-scale planting of water consuming crops such as vegetables is the main human activity mode leading to lake shrinkage. This study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factors of the Bashang Plateau lakes in Hebei province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l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hang Plateau Lake Area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evolution Driving Force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vege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 Hebe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WANG Qian-feng TANG Jia +6 位作者 ZENG Jing-yu QU Yan-ping ZHANG Qing SHUI Wei WANG Wu-lin YI Lin LENG S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107-2117,共11页
Evapotranspiration(ET)is the sum of soil or water body evaporation and plant transpiration from the earth surface and ocean to the atmosphere,and thu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carbon and water resource c... Evapotranspiration(ET)is the sum of soil or water body evaporation and plant transpiration from the earth surface and ocean to the atmosphere,and thu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carbon and water resource cycles.The time-series data set from the remote sensing MOIDS product(MOD16)was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vege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 salinized areas during 2000–2014 by analyzing the variability,spatial patterns and Mann-Kendall(MK)nonparametric trends for the time seri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annual and intra-annual variations of ET across various vegetated areas show seasonal changes,with the abnormal months identified.The cultivated land displays a greater degree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T in the area covered by broadleaved deciduous forests corresponds to a higher ET rate and increased water consumption.A widespread decline of ET is observed only in cultivated areas.However,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doesn’t worsen water shortage and soil salinization problems in the region,and water shortage problems are worsening for other vegetated areas.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basis of reference for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structuring of vegetation patterns in salinize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 空间时间 区域植被 进化 中国 空间模式 生长区域 栽培区域
下载PDF
双组分层撞击流反应器流场时空演化数值模拟
3
作者 张建伟 刘名扬 +1 位作者 董鑫 冯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8,共12页
为了研究双组分层撞击流反应器流场时空演化规律,利用大涡模拟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第三代涡识别方法在空间尺度上,对轴向面、周向环面和径向面的速度场、涡量场进行分析;在时间尺度上,揭示速度场、涡量场和涡当地旋转轴的演化规律。... 为了研究双组分层撞击流反应器流场时空演化规律,利用大涡模拟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第三代涡识别方法在空间尺度上,对轴向面、周向环面和径向面的速度场、涡量场进行分析;在时间尺度上,揭示速度场、涡量场和涡当地旋转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轴向面和径向面的涡强度呈多峰分布,周向环面涡强度的变化分为增强-稳定-增强3阶段。以XOY面作为研究参考,在两层喷嘴间依据涡发生位置的变化和多尺度涡的碰撞、破碎情况,涡发生期分为6个阶段,涡演化周期分为12个阶段,可据此预测反应器内部流型变化和流场所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湍流 流场 数值模拟 时空演化 流体力学
下载PDF
西南山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格局研究——以云南省镇沅县为例
4
作者 潘卓 廖和平 +1 位作者 刘愿理 朱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共13页
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贫困地理与农村多维空间贫困、乡村地域系统与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研究视角,并对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内涵进行了初步探析.以云南省镇沅县109个村域为评价分析单元,构建了... 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贫困地理与农村多维空间贫困、乡村地域系统与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研究视角,并对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内涵进行了初步探析.以云南省镇沅县109个村域为评价分析单元,构建了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发展指数测度模型和基于“时空立方体—新兴时空热点分析”的时空演化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显示:(1)镇沅县2013-2021年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时序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差异波动演化(2013-2015年)—快速演化(2016-2019年)—增长滞缓趋稳(2020-2021年)”3个主要阶段.(2)镇沅县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模式以连续热点模式为主,加强的热点模式呈零星分布,表征2013-2021年镇沅县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整体上经历了较快且连续稳定的减贫演化过程,是减贫政策普惠作用在时空演化模式上的具体表现;连续冷点模式和持续冷点模式呈现出县域东西两端集聚分布态势.(3)多维空间贫困陷阱主要集中在和平镇、者东镇、振太镇的部分村域,相关村域脱贫稳定性相对较差、返贫风险较高.乡村发展是乡村地域系统循环累积与动态演化的结果,深入刻画分析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格局与特征,对于科学推动脱贫地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贫困地域系统 时空演化格局 西南山区 镇沅县
下载PDF
基于SWAT的沁河流域水压力指数计算及生态脆弱性分析
5
作者 全志淼 左其亭 +1 位作者 王鹏抗 张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4,共10页
生态脆弱性是综合反映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重要属性,而水资源是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从水资源领域评估流域生态脆弱性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应对流域水资源短缺压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具有... 生态脆弱性是综合反映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重要属性,而水资源是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从水资源领域评估流域生态脆弱性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应对流域水资源短缺压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SWAT模型,引入水压力计算公式,从蒸散发量的角度,量化分析沁河流域2010-2016年生态脆弱性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SWAT模型经过率定与验证后,纳什系数E NS和相关系数R 2均符合模型精度标准,表明该模型在沁河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②流域年际水压力指数值随时间递减,表明沁河流域生态脆弱性及生态系统状态逐年好转,蒸散发量是主要影响因素。③流域水压力指数年内变化大,本年度12月到次年度2月的生态脆弱性较强;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认为降水和冰雪天气是主要影响因素。④流域整体生态脆弱性状况逐年改善,但流域内部生态脆弱性空间差异化呈现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水压力指数 生态脆弱性 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沁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的桐乡市水系格局演变研究
6
作者 徐晨凯 王珂 黄璐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9-428,共10页
【目的】浙江省桐乡市水系受人类活动干扰巨大,定量评估桐乡市水系的演变过程对其未来水系优化布局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75、1998、2005、2012、2016、2019年6期多源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采用目视解译... 【目的】浙江省桐乡市水系受人类活动干扰巨大,定量评估桐乡市水系的演变过程对其未来水系优化布局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75、1998、2005、2012、2016、2019年6期多源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采用目视解译方式获取水系数据,使用河网水系指标、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桐乡市河流和池塘的数量、结构、形态、功能、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与原因。【结果】①桐乡市河流长度和面积在2005年前保持增加,在快速城镇化时期剧烈衰减,到2016年后快速恢复。Ⅰ级河流持续增长,支流在各个时间阶段变化显著。②河网密度、支流发育系数、分形维度在整个过程中先增加再减小最后快速增加,河流水面率持续上升但在高速城镇化时期增速明显滞缓,河网环度与实际结合度不断波动并在2016年达到峰值。③河网密度在近郊与远郊的变化远大于市区。在2005年前,河流水面率变化市区>远郊>近郊,开始快速城镇化后,市区>近郊>远郊。远郊的支流发育系数变化最不显著。④桐乡市池塘面积同样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小最后快速增加的过程,结构组成不断变化,养殖坑塘的激增是池塘面积改变的主要因素。池塘形态在发展中逐渐规整,分布先聚集后离散最后重新连片,并在西部远郊区域产生大规模聚集。【结论】桐乡市不同时期水系变化受城市发展政策影响巨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造成地方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城镇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生态治理与修复,与同类型平原水网城市变化特征存在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水系格局 时空演变 桐乡市
下载PDF
沿黄城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以泰安市为例
7
作者 张芳源 贾艳艳 郑海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景观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沿黄城市泰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0 a泰安市蓝绿空间规模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41%,面积减少131.24 km 2,但呈...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景观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沿黄城市泰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0 a泰安市蓝绿空间规模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41%,面积减少131.24 km 2,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10 a变化剧烈,动态度为-0.82%,后10 a动态度仅为0.005%。2)2000-2020年,蓝绿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各指数在前10 a的变化程度更大;类型水平上,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整体趋于规则、均有连片发展趋势,但绿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更复杂、分布离散度更大;景观水平上,蓝绿空间破碎度呈减弱趋势,但景观连通性下降、景观异质性增强。3)地理探测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蓝绿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生产总值、人口密度、第一与第二产业产值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蓝绿空间变化的解释力显著大于高程等自然因素。研究认为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国土空间的科学管控,应加强泰安市蓝绿空间的完整性、连通性保护。该研究为泰安市蓝绿空间优化与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黄河沿线城市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石林彝族自治县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8
作者 苗雪 金京 +3 位作者 冷从斌 陈鑫 可凯勒 彭建松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70-176,共7页
基于石林彝族自治县2000—2020年遥感影像,利用ENVI、ArcGIS以及Fragstats4景观分析软件对研究区景观结构的组成及转变进行量化处理,建立石林县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耕地占石林县总面积的50%以上,200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27.5... 基于石林彝族自治县2000—2020年遥感影像,利用ENVI、ArcGIS以及Fragstats4景观分析软件对研究区景观结构的组成及转变进行量化处理,建立石林县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耕地占石林县总面积的50%以上,200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27.51 km^(2),不透水面面积增加41.60 km^(2),林地、草地面积变化不活跃,但在2010—2020年呈下降趋势。2)20年间石林县综合生态风险变化较为剧烈,风险指数在2010年达到峰值(0.3129),其中水体景观作为高危风险景观,其指数在2010年高达2.3793;耕地作为石林县对景观生态影响最大的因子,其贡献权重高达52%。3)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研究区以高生态风险区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5%。总之,整个研究期间,石林彝族自治县的生态环境呈现局部改善和部分退化并存的状态,景观生态安全呈现较好的趋势,建议从调节当地产业结构入手,针对不同风险区制定相应措施,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演化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空间自相关分析
下载PDF
大城市近郊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以福州市城门镇为例
9
作者 王少飞 陈娟 +1 位作者 张永峰 戴云晓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大城市近郊区乡村聚落生存面临城市化的剧烈冲击,其空间格局演变往往是一个地区乡村聚落快速演变的缩影。研究以福州市近郊区的城门镇为例,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0... 大城市近郊区乡村聚落生存面临城市化的剧烈冲击,其空间格局演变往往是一个地区乡村聚落快速演变的缩影。研究以福州市近郊区的城门镇为例,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0—2020年间城门镇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0 a间城门镇乡村聚落规模演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研究前期文化特色型和混合发展型村落规模扩张较快,而后期文化特色型和传统农耕型村落规模减少较多。2)在研究前、中期,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由条带状分布转向多核心状分布,集聚规模增加;但研究后期乡村聚落密度明显降低,核心数量减少,集聚规模下降。3)乡村聚落形态特征演变表现为斑块形状由复杂化向规则化转变,以及斑块连通性的先降后增;在聚落空间演变过程中,产业发展和交通趋向造成混合发展型和传统农耕型村落的蔓延度指数差异不断增加,而文化特色型村落变化相对较小。4)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和交通因素是城门镇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政策是主因;特别在研究后期,福州实施城市“东扩”发展战略直接导致了城门镇乡村聚落空间的快速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城门镇
下载PDF
时空视域下高速铁路网络与区域空间格局耦合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10
作者 来逢波 许冰 王彤彤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高速交通已成为推动区域空间格局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基于山东省2010年、2015年与2020年高速铁路网络数据以及城市层面数据,分析了山东省高速铁路网络与区域空间格局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高速铁路网络对山东省区域交通整体可... 高速交通已成为推动区域空间格局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基于山东省2010年、2015年与2020年高速铁路网络数据以及城市层面数据,分析了山东省高速铁路网络与区域空间格局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高速铁路网络对山东省区域交通整体可达性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会助力交通可达性的提升;省内区域经济联系总量基本呈现增长态势;山东省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总量的耦合度基本保持均衡发展状态,但省内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大部分城市交通可达性水平强于经济发展水平,代表着高速铁路网络的带动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的整体带动作用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网络 区域空间格局 耦合关系 时空演变 可达性
下载PDF
2001—2020年云南省PM_(2.5)时空格局及演变分析
11
作者 赵平伟 龚丽军 《河南科学》 2024年第2期263-271,共9页
基于重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利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生成的2001—2020年近地表大气污染物数据集中的PM_(2.5)浓度数据集,综合分析云南省2001—2020年PM_(2.5)浓度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空间异质性成因.结果表明:①以2... 基于重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利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生成的2001—2020年近地表大气污染物数据集中的PM_(2.5)浓度数据集,综合分析云南省2001—2020年PM_(2.5)浓度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空间异质性成因.结果表明:①以2013年为拐点,前13年PM_(2.5)浓度缓慢增长,后7年则急剧下降.主导区间近地面层大气中PM_(2.5)浓度于2015年发生明显变化,由25~35μg/m^(3)和35~50μg/m^(3)变为15~25μg/m^(3)和25~35μg/m^(3).②后7年年均PM_(2.5)浓度较前13年大幅减弱,滇西北和滇中地区减弱程度较滇西南和滇南地区明显,使得研究时段PM_(2.5)浓度重心南移19.8 km.③乡镇PM_(2.5)浓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相关强度随时间减弱;2015年和2020年PM_(2.5)浓度高—高集聚的热点区域较前面年份扩张明显,基本覆盖滇西南和滇南区域;低—低集聚冷点区域成片分布于滇西北至滇中北部.④气象要素、地理位置、地形因子和上风方生物质燃烧释放的污染物影响差异,是造成云南省大气中PM_(2.5)浓度时空格局及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时空格局 演变 重心模型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12
作者 洪蕾 刘冬 +1 位作者 徐梦佳 邹长新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在地方环境管理、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长三角地方生态环境标准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检验等分析法,探索长三角区域地方生态环境标准...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在地方环境管理、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长三角地方生态环境标准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检验等分析法,探索长三角区域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十二五”时期以来,长三角省级层面年均发布的生态环境标准数量由6.4上升至33,市级层面由0.2上升至13.5,增长趋势显著。现阶段约60%的水、气、土及生态领域的地方标准在省级层面制定发布,40%的地方标准由市级部门制定发布,研究领域不同,地方标准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Moran's I指数分析显示地方市级生态环境标准在空间上呈现自相关较弱、相邻市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长三角南部地区地方标准发展增幅相对较快;区域绿色发展全局空间集聚效应显著,发展低值区主要聚集在长三角北部,高值区域同样聚集在南部地区,但城市绿色发展与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显著性较弱。地方标准与经济发展显著相关,地方标准总量增加1%,上海、江苏、浙江与安徽的经济分别增长0.952%、0.766%、0.883%与0.915%,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为0.876%。人均GDP、开放式经济与商业经济是地方标准制定发布的主要经济影响因子,因此全面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强化开放式、共享式的经济,增强商业经济发展将有利于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构建,可加速区域标准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地方标准 时空格局演变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基于GIS分析的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及时空演变研究
13
作者 杨晓彦 占金刚 冯文静 《中国商论》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结合GIS可视化技术,具体研究北部湾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在时间格局演变上,2011—2020年广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上升趋势,城...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结合GIS可视化技术,具体研究北部湾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在时间格局演变上,2011—2020年广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上升趋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辐射强度和空间集聚能力不断加强,但城市群整体发展不协调;(2)在空间格局演变上,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东部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城市交通通达度较低,逐步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城市群 城市经济联系 时空演变 城市流强度模型 GIS可视化
下载PDF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以安徽省为例
14
作者 曹泽 陶董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HTE)耦合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2010—2021年安徽省16个城市HTE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演进特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时序上...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HTE)耦合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2010—2021年安徽省16个城市HTE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演进特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时序上,安徽省城市HTE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城市之间差异不断缩小。(2)空间上,2010—2021年,严重失调(Ⅱ级)城市和中度失调(Ⅲ级)均由6个减少为0,勉强协调(Ⅵ级)及以上城市由1个增加到3个,优质协调(Ⅹ级)城市由0增加到1个;(3)安徽省区域整体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位于皖中东部的合肥、马鞍山、滁州,表现为“高—高”聚集,铜陵表现为“低—高”聚集,位于皖南部的黄山表现为“低—低”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系统 耦合协调 核密度估计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安顺市文物保护单位分析
15
作者 邵埌宇 武丹 +1 位作者 尹伟 马强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133-138,共6页
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环境约束,使得城镇空间选择与区域体系发展都相对局促,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记录区域重要自然进程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切片与时空物证,隐含着城镇及其关联体系的发展脉络和空间功能特性的关键信息。研究选取典型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环境约束,使得城镇空间选择与区域体系发展都相对局促,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记录区域重要自然进程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切片与时空物证,隐含着城镇及其关联体系的发展脉络和空间功能特性的关键信息。研究选取典型喀斯特地区安顺市域范围,以其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其以明清时期为主、古建筑类型居多、集中分布于滇黔古道沿线的一般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运用核密度、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法,探究安顺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分异和格局演化,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心变迁和方向性强弱变化。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中隐含的地域文明进程、城市空间演进规律、重大历史事件与城市环境文化建设的时代共生和历史呼应现象,为合理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协调、利用其文保价值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物质文化遗产 时空演化 空间格局 喀斯特地貌区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昌盛 胡欣琪 +1 位作者 张春英 吴优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9-627,共9页
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区域经济的常态,适度的区域经济差异有利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大多集中在中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很少。以广西壮族自治区92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 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区域经济的常态,适度的区域经济差异有利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大多集中在中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很少。以广西壮族自治区92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2005—2020年县域经济集聚差异的时空演变格局,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渐增大,相对差异略有缩小,区域内差异一直大于区域间差异;(2)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处于孤立状态,低水平县域集聚分布,区域间的经济要素关联性较弱,整体呈低水平均衡状态;(3)城镇化水平、市场规模、公共财政支出、投资水平对县域经济差异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对县域经济差异具有负向作用。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需要继续坚持集聚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时空演变 差异格局 空间计量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共同富裕示范区下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和——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黎东升 聂庄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229,共7页
高质量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从时空维度对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高质量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从时空维度对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均不断提升,但三者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表现为社会发展超前,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2)浙江全省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呈现以杭州、宁波两大都市经济圈为中心,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弱的阶梯状态势,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浙江省区域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位于浙东北的湖州、嘉兴、绍兴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位于浙西南的丽水、温州主要表现为“低—低”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示范区 经济—社会—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空演进、逻辑框架与路径导向——基于构建新发展格局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华亮 《新疆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34-45,145,共13页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文章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时空脉络进行梳理剖析,提出统一大市场建设“机制、协同、层次”理论逻辑框架:关键环节运行机制包括生产环节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分配环节由效率...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文章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时空脉络进行梳理剖析,提出统一大市场建设“机制、协同、层次”理论逻辑框架:关键环节运行机制包括生产环节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分配环节由效率优先向重视公平转变,流通环节由量大向质强转变,需求环节由需求从属供给向需求牵引供给转变;要素资源价值在循环流转中被重塑,实现了畅通高效的动态平衡关系;发挥好市场、政府和区域优势作用,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中去。为此,要处理好“优化营商环境—稳住市场主体”、“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关系,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以内循环为主的完整的内需体系,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系统协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时空演进 逻辑框架 路径导向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中国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测度与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杰长 瞿华 尚欣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共12页
根据测度指标的可量化性、科学性原则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权威性原则,利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法测算中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并作比较分析,并利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省份文化产业... 根据测度指标的可量化性、科学性原则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权威性原则,利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法测算中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并作比较分析,并利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省份文化产业竞争力差异进行分析,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空间相关性和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有较大差异,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下降态势,东南沿海地区是文化产业强省份的集聚地;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在整体上呈现出空间自相关性,即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效应;全国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发生一定程度的演变,东南沿海的文化产业强省份具有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其他区域格局相对稳定;冷-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呈现热点值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热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竞争力 时空格局演变 空间聚类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下载PDF
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演化特征及成因
20
作者 粟娟 王艳 +1 位作者 谢文海 赵纯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41,共11页
以张家界536个乡村旅游地为研究样本,借助核密度及热点分析等方法,系统探讨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演化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乡村旅游地近十年经历了“缓慢—快速—稳定”3个阶段,呈现“近景”、“嵌景”和“脱景”三种空间形... 以张家界536个乡村旅游地为研究样本,借助核密度及热点分析等方法,系统探讨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演化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乡村旅游地近十年经历了“缓慢—快速—稳定”3个阶段,呈现“近景”、“嵌景”和“脱景”三种空间形态;热点与高密度区时空格局呈现以“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为极点,沿东北方向周围地区发散的“一带多核”集聚区以及“瑞塔镇—罗塔坪—王家坪—零溪镇”乡镇为核心的环形多核心集中分布区;张家界乡村旅游地的空间演变由集聚到强烈集聚,并且与旅游资源、交通干道、政策制度要素密切相关;资源禀赋、人力资本、交通要素、客源市场、政策制度是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演化的重要成因,其中优异的自然人文资源禀赋作用于乡村旅游地的创新与持续发展,一定存量和流量的乡村人力资本带来更强更持久动力,国道县道乡道的改善有效扩大了乡村旅游需求,提高了供给效率,客源市场是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持续盈利的重要保障,助推其时空特征不断发生演变,旅游投资和乡村土地流转等政策制度不仅助推乡村旅游发挥长效作用,还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时空演化 空间集聚 张家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