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Netflow数据的典型异常流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田杨 王宏 陈晓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7-60,74,共5页
基于Netflow数据提出了根据流量特征进行异常检测的方法;分析了造成异常流量的DDoS和端口扫描的流量特征两种网络攻击行为;并根据其特征进行用户可控的实时异常流量检测,给出告警,报告异常的时空坐标。用户可以调整自己的参数设置,在计... 基于Netflow数据提出了根据流量特征进行异常检测的方法;分析了造成异常流量的DDoS和端口扫描的流量特征两种网络攻击行为;并根据其特征进行用户可控的实时异常流量检测,给出告警,报告异常的时空坐标。用户可以调整自己的参数设置,在计算时间和空间上平衡自己的参数,得到满意的结果。采用Web形式和CS架构模式进行异常监控的实时显示,用户可以实时地在任何连接到服务器的主机设置参数和查看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OS 流量特征 NETflow 端口扫描 实时检测
下载PDF
Nature Flow:新转发架构赋能未来数据中心网络 被引量:1
2
作者 商志彪 雷波 郭茜 《中兴通讯技术》 2021年第4期60-66,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端口地势值比较的数据转发新技术——Nature Flow。该技术不仅能有效确保二层数据无环路转发,而且能提升数据中心网络开放能力。新转发架构的价值在于构建大规模二层拓扑存环网络的无环转发能力、对应用程序开放网络端到端... 提出一种基于端口地势值比较的数据转发新技术——Nature Flow。该技术不仅能有效确保二层数据无环路转发,而且能提升数据中心网络开放能力。新转发架构的价值在于构建大规模二层拓扑存环网络的无环转发能力、对应用程序开放网络端到端的距离感知能力、网络故障快速收敛和自愈能力、网络拥塞时的流量自主调优能力等。新转发架构有望变革现有技术,助力未来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e flow 端口地势值比较 无环路转发 自愈能力 端到端距离感知 流量自主调优
下载PDF
Distribu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Port Plate Pairs of Low Speed High Torque Seawater Hydraulic Motor 被引量:1
3
作者 Zhiqiang Wang Shaofeng Wu +1 位作者 Dianrong Gao Shuncai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06-218,共13页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seawater hydraulic motor mainly focused on piston motor and vane motor, but seldom regarded low speed high torque seawater hydraulic motor. Low speed high torque seawater hydraulic motor as a k...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seawater hydraulic motor mainly focused on piston motor and vane motor, but seldom regarded low speed high torque seawater hydraulic motor. Low speed high torque seawater hydraulic motor as a kind of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and actua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awater hydraulic transmission system. However,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eawater, such as low viscosity, high causticity and poor lubrication, result in numerous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flow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rt plate pairs for the seawater hydraulic motor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leakage flow and power loss models of port plate pairs are establish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water film, inlet pressure and rotating speed on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leakage flow. And the friction and wear tests of port plate pairs are also carried out. Moreover, the test system of the seawater hydraulic motor is construct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prototype with no-load or loading is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learance of port plate pairs and inlet pressure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effect of rotating speed is not very obviou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imum error rate can be maintained within 0.3% by the proposed flow model and the counter materials of 316 L against carbon-fiber-reinforced polyetheretherketone(CFRPEEK) are suitable for the port plate pairs of seawater hydraulic motor. Finally, based on the seawater hydraulic experiment platform, the volumetric efficiency of no-load and loading are obtained that the maximum can achieve 94.71% and 90.14%, respectively. This research work may improve the flow distribution performance, lubrication and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enhance energy converting efficiency of port plate pair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water hydraulic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ater hydraulic motor port plate pairs Leakage flow CLEARA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Friction andwear
下载PDF
Two Pass Port Scan Detection Technique Based on Connection Pattern and Status on Sampled Data 被引量:1
4
作者 Sunil Kumar Kamlesh Dutta Ankit Asati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15年第9期1-8,共8页
Anomaly detection is now very important in the network because the increasing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security of a network or user is a main concern of any network administrator. As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increases,... Anomaly detection is now very important in the network because the increasing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security of a network or user is a main concern of any network administrator. As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increases, so the chances of having a threat or attack in the network are also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raffic in the network is also increasing.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nalyse all the traffic data in network for finding the anomaly in the network and sampling provides a way to analyse the anomalies in network with less traffic data.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port scan detection approach called CPST uses connection status and pattern of the connections to detect a particular source is scanner or benign host. We also show that this approach works efficiently under different sampl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 SCAN TRW TAPS CPST PACKET Sampling flow Sampling
下载PDF
钻井法凿井气-液-固耦合排渣流场及刀盘吸渣口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程桦 郭龙辉 +2 位作者 姚直书 杨光 荣传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6-441,共16页
针对西部地区侏罗系地层煤矿立井钻井法施工中出现的气举反循环洗井排渣与钻进效率低下问题,以陕西可可盖煤矿中央回风立井ϕ4.2 m超前钻井为工程背景,基于CFD-DEM(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耦合)研究方法,建立了气-液-固多相耦合排渣数... 针对西部地区侏罗系地层煤矿立井钻井法施工中出现的气举反循环洗井排渣与钻进效率低下问题,以陕西可可盖煤矿中央回风立井ϕ4.2 m超前钻井为工程背景,基于CFD-DEM(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耦合)研究方法,建立了气-液-固多相耦合排渣数值模型,揭示了排渣管内、井底流场的速度及压力分布规律,并基于自研的气举反循环排渣试验装置,采用PIV(粒子图像测速法)测试技术对流场分布的正确性进行验证;提出了优化刀盘吸渣口评判指标和方法,对吸渣口的数量、长径比、面积比、总面积占比进行优化,得到了超前钻头刀盘吸渣口布置的最佳方式和相关参数;讨论了钻头转速、注气量、风管没入比和泥浆黏度等主要因素对排渣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排渣管内流体的运移以轴向流动为主,且途经注气端时,流速发生跳跃式剧增;井底流体的运移主要以水平流动为主,流体的垂直上返仅存在于吸渣口附近;井底流体的水平流动以切向流动为主,径向流动仅在吸渣口两侧较为明显,且远离吸渣口处,径流速度较小易产生岩屑沉积;(2)当刀盘吸渣口数量为2,长径比为0.4,面积比为1,总面积占比为1.94%时,吸渣口的布置方式最佳,且清渣率较现行吸渣口布置方式提高66%;(3)增大钻头转速可显著增强吸渣口的吸附作用,注气量、风管没入比与井底和排渣管内流体的轴向速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低黏、低密度的泥浆易获取高流速,但携岩能力较差。研究结果可为破解侏罗系地层深大立井钻井法洗井排渣与钻进效率低下技术难题,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法凿井 气举反循环 排渣流场 吸渣口优化 排渣效率
下载PDF
高桩码头群桩绕流水动力特性数值分析
6
作者 陈杰 吴剑 +2 位作者 伍志元 邓斌 蒋昌波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5期87-98,共12页
为探究高桩码头桩基础形式下的群桩水动力特征,基于Flow-3D软件对来流速度为0.25~1.50 m/s的3×3群桩阵列绕流的湍流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桩柱的两侧均形成高速区,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高速区范围显示出逐渐扩大的趋... 为探究高桩码头桩基础形式下的群桩水动力特征,基于Flow-3D软件对来流速度为0.25~1.50 m/s的3×3群桩阵列绕流的湍流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桩柱的两侧均形成高速区,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高速区范围显示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上游桩后方的回流区范围较大,而中游桩和下游桩的回流区大小基本相同,均小于上游桩的回流区。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剪切力和流体力逐渐增大,并随来流速度呈非线性增长趋势,且上游桩受力最大,下游桩次之,中游桩受力最小。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群桩尾涡核心区的涡量随之增大,中游桩和下游桩后方的尾涡强度明显比上游桩的弱,中游桩和下游桩的尾迹涡长度保持稳定。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漩涡强度显著提高,前桩与后桩之间的漩涡相互纠缠。研究成果对于理解群桩绕流的水动力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工建筑物水力学 群桩绕流 水动力特性 漩涡结构 flow-3D软件
下载PDF
自贸区(港)对标DEPA数据流通规则的立法创新研究
7
作者 刘云亮 段怡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9,共8页
DEPA作为全球首个专注于数字经济的多边协定,强调了数据流通对于推动数据驱动型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旨在实现数据的自由流通与创新、数据的互操作性与标准化、个人信息保护与公共数据共享之间的平衡。在推进中国加入DEPA与大力发展数... DEPA作为全球首个专注于数字经济的多边协定,强调了数据流通对于推动数据驱动型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旨在实现数据的自由流通与创新、数据的互操作性与标准化、个人信息保护与公共数据共享之间的平衡。在推进中国加入DEPA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自贸区(港)在数据流通方面的政策与DEPA还存在一定差距。自贸区(港)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标DEPA的高标准,加快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数据流通法规体系,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税收政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从而实现自贸区(港)数字经济的弯道超车。自贸区(港)要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可借鉴DEPA“数据监管沙盒”模式,构建自贸区(港)数据流通安全法律体系。建议初期可通过政府规章形式进行试点,逐步完善并最终形成正式立法,以确保数据流通的安全性与合规性,实现自贸区(港)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全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和法律体系构建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港) DEPA 数字经济 数据流通 立法创新
下载PDF
旋流萃取器环形溢流结构对流场及萃取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赖作通 袁惠新 +1 位作者 付双成 叶娟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9-13,共5页
萃取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均相分离技术,但传统萃取设备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等问题。旋流萃取器将旋流技术和萃取操作结合,将相分离与传质过程结合,强化萃取传质性能,设备结构简单紧凑。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旋流萃... 萃取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均相分离技术,但传统萃取设备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等问题。旋流萃取器将旋流技术和萃取操作结合,将相分离与传质过程结合,强化萃取传质性能,设备结构简单紧凑。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旋流萃取器的流场及萃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形溢流口内径增大,旋流萃取器内流体切向速度与轴向速度都明显降低,压力降逐渐增加,萃取率先增大后减小,当环形溢流口内径为6 mm时,萃取率最高。环形溢流口外壁厚对三维速率和压力场影响较小,当环形溢流口内外壁间距与矩形入口宽度相同时,压降最小,萃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 萃取 溢流口 流场
下载PDF
涡旋压缩机排气孔流动特性研究
9
作者 夏阳 金公羽 +4 位作者 史宇超 姜子琪 田雅芬 李康 张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3,共9页
为了研究排气孔结构对短型线涡旋压缩机性能的影响,以一款排量为38 cm3的涡旋压缩机为例,建立了三维非稳态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误差在9.5%以内。利用此模型,分别研究了排气孔大小和形状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研究排气孔结构对短型线涡旋压缩机性能的影响,以一款排量为38 cm3的涡旋压缩机为例,建立了三维非稳态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误差在9.5%以内。利用此模型,分别研究了排气孔大小和形状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圆形排气孔时,随着孔径由5.2 mm增大到9.0 mm时,压缩机功耗降低了5.82%,总质量流量增加了1.09%,排气过程中压力波动以及上、下腔之间压力不平衡性逐渐增强;当采用腰形、圆弧形以及复合形的排气孔时,相比5.2 mm圆形孔,压缩机功耗有一定程度降低,总质量流量少量增加,排气过程中压力波动和上、下腔内压力不稳定性变化不明显,其中排气孔形状为复合形时,性能提升最明显,压缩机功耗降低了5.81%,总质量流量提升了1.26%;相比总质量流量,压缩机排气孔的改变对功耗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涡旋压缩机排气孔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型线涡旋压缩机 排气孔结构 流动特性 能耗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气道稳态性能评价方法
10
作者 赵海峰 陈俊杰 +2 位作者 高喆 李俊龙 孙黎明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现有气道稳态性能评价方法需要先得到多个行程下的特性参数,再按照一定的步骤计算得到最终的气道特性参数,导致试验或仿真时间较长,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得到最终气道特性参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道稳态性能评价方法,只需要得到无气门时的... 现有气道稳态性能评价方法需要先得到多个行程下的特性参数,再按照一定的步骤计算得到最终的气道特性参数,导致试验或仿真时间较长,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得到最终气道特性参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道稳态性能评价方法,只需要得到无气门时的气道特性参数,即可直接得到最终气道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大大加快最终气道特性参数的获得速度,减少试验或仿真次数,并能取得与现有气道评价方法类似的气道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 特性参数 流量系数 涡流比
下载PDF
柴油机缸内涡流预测研究
11
作者 杜关心 许俊峰 +2 位作者 武壮壮 田永海 张艳岗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4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柴油机缸内涡流会影响油气混合以及燃烧进程,进而影响柴油机动力经济性。为使进气涡流比更接近真实缸内过程,从气道稳流实验涡流比数据出发,结合一维流动的进气质量,基于数值计算方法和角动量守恒定律,提出了柴油机缸内涡流预测模型。... 柴油机缸内涡流会影响油气混合以及燃烧进程,进而影响柴油机动力经济性。为使进气涡流比更接近真实缸内过程,从气道稳流实验涡流比数据出发,结合一维流动的进气质量,基于数值计算方法和角动量守恒定律,提出了柴油机缸内涡流预测模型。将此模型应用于发动机,计算得出压缩上止点涡流比预测为1.114,与相同边界条件、相同转速的发动机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所得到的涡流比相比,相对误差低于4%,由此验证了所建立的基于稳流实验和一维模型的缸内涡流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组织进气流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进气道 气道稳流试验 一维模型 涡流比预测
下载PDF
轴向柱塞泵非定常空化流激振动特性
12
作者 张佳晨 王佳伦 +2 位作者 汤何胜 任燕 赵申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3,共10页
针对轴向柱塞泵吸排油过程发生空化带来流体激振力大,甚至造成严重的局部气蚀破坏问题,使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和动网格法对柱塞泵的动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柱塞泵空化流激振动特性实验,对比分析柱塞泵空化流激振动响应特征,获取轴向柱... 针对轴向柱塞泵吸排油过程发生空化带来流体激振力大,甚至造成严重的局部气蚀破坏问题,使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和动网格法对柱塞泵的动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柱塞泵空化流激振动特性实验,对比分析柱塞泵空化流激振动响应特征,获取轴向柱塞泵空化流动及其诱导振动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柱塞腔内气体体积分数随缸体转角变化呈周期性振荡,空化现象主要集中在泵的吸油区;当缸体转角处于吸排油交替区时,柱塞腔内压力场出现负压现象,气泡在流体射流的方向上扩散,形成明显的局部空化云;柱塞泵空化流激振动频谱与流体脉动载荷频谱重合,直接影响柱塞泵壳体振动的幅值,成为柱塞泵壳体振动响应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 配流盘 三角槽 空化 流激振动
下载PDF
三油口轴向柱塞泵的结构设计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俊鹏 王君 +2 位作者 周文韬 曾川 楚孔硕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8-75,共8页
针对泵控差动缸的流量不对称问题,研究具有3个配流窗口的轴向柱塞泵的非对称配流原理,并基于此原理利用剩余压紧力设计新型配流盘结构,通过PumpLinx仿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泵的性能进行研究,分析过渡区结构对柱塞泵压力、流量特... 针对泵控差动缸的流量不对称问题,研究具有3个配流窗口的轴向柱塞泵的非对称配流原理,并基于此原理利用剩余压紧力设计新型配流盘结构,通过PumpLinx仿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泵的性能进行研究,分析过渡区结构对柱塞泵压力、流量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台上对不同工况下泵的压力、流量和噪声等基本特性进行测试,验证了新结构的合理性。新型配流方案不仅能补偿差动缸的流量差,还能输出2种不同的压力、流量,实现了液压泵直接控制差动缸的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油口轴向柱塞泵 配流机制 压力流量特性
下载PDF
新型多端口直流潮流控制器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14
作者 裘鹏 吴俊健 +3 位作者 陆翌 余敬秋 徐政 郭瀚临 《浙江电力》 2024年第7期86-93,共8页
直流潮流控制器是实现多端直流电网稳态潮流调节的关键装备,针对现有直流潮流控制器的局限性,通过在环形支路中串入输出直流电压可调节的级联子模块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新型多端口直流潮流控制器。首先,对所提控制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直流潮流控制器是实现多端直流电网稳态潮流调节的关键装备,针对现有直流潮流控制器的局限性,通过在环形支路中串入输出直流电压可调节的级联子模块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新型多端口直流潮流控制器。首先,对所提控制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其控制策略和参数选择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具有八条直流线路的五端直流电网的电磁暂态仿真案例对直流潮流控制器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器能够同时调节同一直流母线所连接的多条直流线路上的潮流,具有模块化和易扩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电网 多端口直流潮流控制器 级联子模块 功率平衡 控制策略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和时空扩散图卷积网络的港口交通流量预测
15
作者 薛桂香 王辉 +2 位作者 周卫峰 刘瑜 李岩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52-2957,共6页
由于港口交通流量具有随机不确定性、时间不平稳特征,因此港口交通流量的精准预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了提高港口交通流量预测精度,考虑气象条件和港口相邻高速公路开闭状态等外部干扰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和时空扩散图... 由于港口交通流量具有随机不确定性、时间不平稳特征,因此港口交通流量的精准预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了提高港口交通流量预测精度,考虑气象条件和港口相邻高速公路开闭状态等外部干扰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和时空扩散图卷积网络的港口交通流量预测算法KG-DGCN-GRU。知识图谱表示港口交通网络相关因素,知识表示方法从港口知识图谱中学习各外部因素的语义信息,扩散图卷积网络(DGC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能有效挖掘港口交通流量的时空依赖特征。基于天津港交通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KG-DGCN-GRU能通过知识图谱和扩散图卷积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在单步预测(15 min)中与时间图卷积网络(T-GCN)和扩散卷积递归神经网络(DCRNN)相比,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4.85%和7.04%,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了5.80%和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交通流量预测 知识图谱 时空依赖 门控循环单元 图卷积网络
下载PDF
低瓦斯自燃采空区注氮工艺优化研究
16
作者 李尚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6,共9页
为了分析注氮口埋深和注氮流量对采空区氧化带范围的影响,优化低瓦斯自燃煤层采空区注氮防灭火工艺,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模拟了未注氮,注氮流量为设计量且注氮口埋深为15 m、30 m、45 m、60 m和75 m,注氮口埋深为4... 为了分析注氮口埋深和注氮流量对采空区氧化带范围的影响,优化低瓦斯自燃煤层采空区注氮防灭火工艺,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模拟了未注氮,注氮流量为设计量且注氮口埋深为15 m、30 m、45 m、60 m和75 m,注氮口埋深为45 m且注氮流量为0.50倍、0.75倍、1.00倍、1.25倍、1.50倍和1.75倍设计量时采空区氧化带范围;现场实测了注氮口埋深为45 m且注氮流量为设计量时采空区氧化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氮口埋深增加氧化带面积逐渐减小,注氮口埋深分别为15 m、30 m、45 m、60 m和75 m时,氧化带面积为未注氮时的100.8%、96.1%、90.5%、95.0%和79.1%;随着注氮流量增加,氧化带面积逐渐减小,注氮流量为0.50倍、0.75倍、1.00倍、1.25倍、1.50倍和1.75倍设计量时,氧化带面积为未注氮时的95.8%、93.4%、90.5%、87.1%、83.3%和79.2%;增加50%的注氮流量,氧化带面积减小7.9%,减少50%的注氮流量,氧化带面积增加5.9%。现场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对于9202工作面,合理的注氮口埋深为30~60 m,最佳注氮口埋深为45 m,注氮流量为设计量的1.00~1.50倍比较合适,最优注氮流量为设计量的1.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瓦斯 自燃 注氮口 注氮流量 模拟 实测
下载PDF
特高压换流站消防机器人长距离输送压缩空气泡沫有效性研究
17
作者 何灵欣 张佳庆 +2 位作者 刘睿 季陈鹏 郭文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157,共8页
为厘清压缩空气泡沫从产生装置运输至举高消防机器人过程中的可靠性,选用Fluent模拟软件对压缩空气泡沫在管道内的压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液比6∶1~10∶1范围内,压缩空气泡沫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的压降随着气液比的增... 为厘清压缩空气泡沫从产生装置运输至举高消防机器人过程中的可靠性,选用Fluent模拟软件对压缩空气泡沫在管道内的压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液比6∶1~10∶1范围内,压缩空气泡沫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的压降随着气液比的增大而增大,硬管末端10∶1泡沫的压降可达到6∶1泡沫的1.7倍;在相同气液比混合比、供液流量条件下,硬管段中的压降与运输距离成正相关,运输至315 m处达到最大值166 kPa。接驳口前后存在较大的压降,其压降值大于硬管段输送150 m处的压降,是其1.18倍;软管段中的压降在运输过程中爬升阶段的下降尤为显著。气液比、运输距离、管径及高度变化是影响压缩空气泡沫运输过程中压降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管径和高度的影响尤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举高消防机器人在特高压换流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多相流 非牛顿流体 数值模拟 接驳口
下载PDF
汽油发动机进气道结构对缸内流动的影响
18
作者 郑晓丰 陈超 +1 位作者 卢晶晶 章杰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采用稳态数值模拟,对某型汽油发动机的两个进气道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并将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同时,对两个设计方案的发动机缸内流动进行了瞬态模拟,结果表明:进气道的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偏离程度在5%以... 采用稳态数值模拟,对某型汽油发动机的两个进气道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并将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同时,对两个设计方案的发动机缸内流动进行了瞬态模拟,结果表明:进气道的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偏离程度在5%以内,优化后气道的流量系数和滚流比同时得到了提升;优化结构下的缸内流动效果改善显著,进气阶段和点火时刻的缸内平均湍动能得到明显提升,更有利于均质混合气的产生和改善燃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进气道结构 缸内流动 湍动能
下载PDF
施工隧道污风集流口流线化与正交优化
19
作者 姚宇洪 刘东 +3 位作者 周小生 赵彧 陈世强 朱辉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为提高隧道施工通风效率,降低抽风管集流口处的阻力损失,改善作业人员工作环境,基于通风管道设计及计算流体力学,建立了3种抽风管及其集流口模型,并对集流口结构和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利用正交试验组合和极差分析法,探明了管口至掌子面距... 为提高隧道施工通风效率,降低抽风管集流口处的阻力损失,改善作业人员工作环境,基于通风管道设计及计算流体力学,建立了3种抽风管及其集流口模型,并对集流口结构和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利用正交试验组合和极差分析法,探明了管口至掌子面距离、风管管径及引线长度对风管总阻力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集流口结构中,流线管型最大可减小风管总阻力18.49 Pa;影响流线管型总阻力损失的主次因素排序为抽风管管径、管口距掌子面距离、引线长度,最优结构参数为管径2 m、距离3 m、引线长0.6 m;抽风管管径0.3~0.7 m(第一分区)时,选择长引线集流口,抽风管管径为0.7~2.0 m(第二、三分区)时,则选择短引线集流口通风阻力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隧道 流线型集流口 总阻力损失 参数优选 流场分布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多气门发动机进、排气道的结构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祖炳锋 康秀玲 +2 位作者 付光琦 徐玉梁 刘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1,35,共5页
分析了多气门发动机进、排气道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点,并以自主开发的4气门1110型柴油机和486QE型汽油机为例,论证了气道的静态流场模拟、稳流试验评价及动网格瞬态模拟等气道性能研究方法用于多气门发动机进、排气道设计和评价的可行性。
关键词 多气门发动机 进气道 排气道 流场模拟试验 气道稳流试验 结构设计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