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ached-eddy simulation of flow around high-speed train on a bridge under cross winds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敬文 高广军 朱春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735-2746,共12页
In order to describ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low around high-speed train on a bridge under cross winds using detached-eddy simulation(DES), a 1/8th scale model of a three-car high-speed train and a typical bridge mod... In order to describ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low around high-speed train on a bridge under cross winds using detached-eddy simulation(DES), a 1/8th scale model of a three-car high-speed train and a typical bridge model are employed, Numerical wind tunnel technology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is used, and the CFD models are set as stationary models. The Reynolds number of the flow, based on the inflow velocity and the height of the vehicle, is 1.9×10~6. The computations are conducted under three cases, train on the windward track on the bridge(WWC), train on the leeward track on the bridge(LWC) and train on the flat ground(FGC). Commercial software FLUENT is used and the mesh sensitivity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by three different grids: coarse, medium and fin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FGC case, the side force coefficients of the head cars for the WWC and LWC cases increases by 14% and 29%, respectively; the coefficients of middle cars for the WWC and LWC increase by 32% and 10%,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the tail car increases by 45% for the WWC whereas decreases by 2% for the LWC case. The most notable thing is that the side force and the rolling moment of the head car are greater for the LWC, while the side force and the rolling moment of the middle car and the tail car are greater for the WWC. Comparing the velocity profile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flow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bridge-train system when the air is close to it. For the three cases(WWC, LWC and FGC), the pressure on the windward side of train is mostly positive while that of the leeward side is negative. The discrepancy of train's aerodynamic force is due to the different surface area of positive pressure and negative pressure zone. Many vortices are born on the leeward edge of the roofs. Theses vortices develop downstream, detach and dissipate into the wake region. The eddies develop irregularly, leading to a noticeably turbulent flow at leeward side of 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ached-eddy simulation high speed train BRIDGE cross wind flow structure train aerodynamics
下载PDF
Installation position determina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on steel pole along a high-speed railway
2
作者 熊小慧 梁习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3018-3027,共10页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steel pole on the measurement of wind speed sensors and determinate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the flow field around wind speed sensors was investigated. Bas...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steel pole on the measurement of wind speed sensors and determinate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the flow field around wind speed sensors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k-ε double equations turbulent model, the field flow around the wind speed sensor and the steel pole along a high-speed railway was simulated on an unstructured grid. The grid-independent validation was conduct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validated by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carried out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el pol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wind speed sensors. As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wind speed sensors is varied from 0.3 to 1.0 m, the impact angles are less than ±20°,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wind speed sensors is 0.8 m at least,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wind speed sensors and the steel pole is more than 1.0 m with the sensors located on the upstream 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传感器 安装位置 钢柱 高速铁路 STOKES方程 非结构化网格 模拟流场 数值模拟方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直流式风洞的火星尘暴模拟装置
3
作者 刘琛 王芳 +4 位作者 李丽芳 周文 王振果 闫继宏 吴宜勇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了研究火星表面尘暴环境对探测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研制了一种基于低密度直流式风洞的火星尘暴环境模拟装置:采用超声速引射器作为风洞动力源,结合具备多工况动态调节能力的大抽气量真空系统,实现了引射气量精准调控,可模拟100~1500 P... 为了研究火星表面尘暴环境对探测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研制了一种基于低密度直流式风洞的火星尘暴环境模拟装置:采用超声速引射器作为风洞动力源,结合具备多工况动态调节能力的大抽气量真空系统,实现了引射气量精准调控,可模拟100~1500 Pa低气压下的5~100 m/s大跨度风速;针对低气压下沙尘浓度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采用振动式喂料、逆向螺旋式喷嘴设计以及大周期滞后串级调节方式,实现了0.1~1 g/m^(3)的沙尘浓度精确控制。该装置可用于研究火星尘暴环境对材料和机构的影响,同时还可用于火星气动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式风洞 超声速引射器 大跨度风速 沙尘浓度 流场模拟
下载PDF
运动边界对高寒动车组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的影响
4
作者 王家斌 刘浩源 +3 位作者 刘操 商雯斐 张琰 高广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5-1677,共13页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探究运动边界对高速列车底部风雪运动规律及转向架区域积雪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面的运动有效缓解了转向架底部气流的流向动能衰弱效应,显著增加...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探究运动边界对高速列车底部风雪运动规律及转向架区域积雪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面的运动有效缓解了转向架底部气流的流向动能衰弱效应,显著增加了转向架2区域的流向速度分布,并影响了雪粒垂向速度分布,致使转向架1区域的表面积雪质量降低33.6%,转向架2区域的表面积雪质量增加20.1%;列车轮对的旋转未影响转向架底面积雪分布,但轮对旋转使后端板周围雪粒垂向速度大幅增加,进而增加了转向架上表面的积雪分布;相较于旋转轮对,在轮对静止条件下,牵引电机、齿轮箱、构架和后端板表面积雪质量分别降低1.5%、2.9%、3.4%和6.4%,转向架2区域的表面积雪总质量整体降低3.2%,因此,在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的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研究中,要尽可能地实现转向架、地面和轮对之间的相对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流 运动边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的优化配置及防沙效益
5
作者 王茂林 宋玲 +2 位作者 刘杰 王云飞 井文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风速下的风速流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风速、输沙率随高度和阻沙率方面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相同风速下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40%时,联合沙障弱风区面积最大;(2)随着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的增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减小,相同风速和相同位置时,40%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值最大;(3)风速增加地表输沙率也增加,联合沙障内部与背风侧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型递减,输沙主要集中在0~12 cm高度内;(4)风速大小与沙障阻沙率呈现负相关变化;阻沙率与孔隙度之间也呈负相关关系,孔隙度为40%的联合沙障具有较高阻沙率;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措施与草方格固沙措施联合之间还存在阻沙率叠加。[结论]40%孔隙度的双排高立式尼龙网和草方格的阻固联合可以实现较优的配置与防沙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结构 孔隙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风速 输沙率 阻沙率
下载PDF
基于LDV测速技术对风洞流速分布规律探索性研究
6
作者 周艳 扶志勇 +3 位作者 朱宁 冯得明 尹鑫昊 阮中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24年第2期21-22,35,共3页
本文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非接触式测速技术研究风洞流速分布规律,通过对不同风速段的测量,测试风洞装置的风场气流均匀性及风速稳定性,并对风洞试验段的气流流动特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对数据和图例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取有效数据值,... 本文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非接触式测速技术研究风洞流速分布规律,通过对不同风速段的测量,测试风洞装置的风场气流均匀性及风速稳定性,并对风洞试验段的气流流动特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对数据和图例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取有效数据值,对后续试验任务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规划,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风洞流速分布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V 风速 风洞 流场 流速分布
下载PDF
基于LDV测速技术的矩形风速流场数值分布实验分析
7
作者 周艳 陈炜骄 +3 位作者 尹鑫昊 朱宁 李雅 李宁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7期38-40,共3页
设计一种基于LDV测速技术,探究在环形低速风洞风速流场实验模型结构。针对不同风速段的测量,采用合适和数据处理方法,对矩形截面风流流动特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对数据和图例进行研究分析,提取有效数据值。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较精准... 设计一种基于LDV测速技术,探究在环形低速风洞风速流场实验模型结构。针对不同风速段的测量,采用合适和数据处理方法,对矩形截面风流流动特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对数据和图例进行研究分析,提取有效数据值。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较精准的测得该流场的数值分布,而且可作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研究不同截面、结构的风洞风速场及现场风量测量等复杂流动速度的重要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V 风速 流场 流速分布 矩形截面
下载PDF
高速列车周围风雪运动特性及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分析
8
作者 王家斌 高广军 +3 位作者 张琰 于尧 李健 商雯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1,共12页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大量雪粒跟随转向架区域剪切层下方的高速气流流出转向架区域,部分雪粒在转向架中间区域和后端板附近跟随上扬气流向上扬起并撞击黏附在转向架和后端板迎风面,并在转向架底面形成大量积雪;仅有少量雪粒在后侧电机和后端板附近向上爬升至转向架上方,在后端板顶部相遇汇聚后在低速气流驱动下游离折返至前端板附近并重新汇入车底流场,悬浮雪粒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转向架顶面,并在转向架上表面形成少量积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冰雪风洞试验 积雪成因
下载PDF
基于Pyrosim的隧道火灾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牛奕 王笑笑 黄钦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3年第3期55-58,共4页
基于隧道火灾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隧道火灾理论确定边界条件,使用PyroSim进行建模,模拟分析发生不同规模的火灾时不同风速下的烟气流动情况,得出临界风速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在临界风速下,综合考虑火灾致害因素烟气... 基于隧道火灾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隧道火灾理论确定边界条件,使用PyroSim进行建模,模拟分析发生不同规模的火灾时不同风速下的烟气流动情况,得出临界风速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在临界风速下,综合考虑火灾致害因素烟气温度、能见度及CO浓度达到危险临界状态的时间,得出场景中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对隧道人员逃生路线规划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烟气流动 临界风速 烟气温度
下载PDF
下行风流火灾管道试验与烟流动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宗翔 王海文 +2 位作者 李腾 许昊宇 张明乾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1-396,共6页
为了明确矿井巷道通风量及角度变化对火灾的影响规律,运用矿井火灾管道试验平台及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开展下行通风火灾的管道相似模拟试验,得到在不同通风机动力和巷道倾角下巷道风量、各测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下行风流火灾... 为了明确矿井巷道通风量及角度变化对火灾的影响规律,运用矿井火灾管道试验平台及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开展下行通风火灾的管道相似模拟试验,得到在不同通风机动力和巷道倾角下巷道风量、各测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下行风流火灾时的风流紊乱状态有了进一步认识。结果表明,火灾时燃烧温度迅速到达顶峰后温度衰减速度随风量增大而加快,巷道火灾高温区域随着巷道风速增大而向火源下风侧移动。增大巷道倾斜角度,火风压作用增强,通风系统稳定性降低,更容易发生烟流逆退现象。在下行通风试验中,存在一个使火风压与通风机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临界风速。矿井火灾烟流是否产生逆退现象与通风能力有关,通风能力越强,巷道风流克服火区阻力、保持原状态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灾变通风 风流紊乱 下行通风 烟流扩散 临界风速
下载PDF
基于六旋翼无人机搭载风速仪的典型建筑绕流实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正农 张振 +4 位作者 蒲鸥 潘月月 黄斌 沈义俊 吴红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基于无人机搭载风速仪对边界层内典型建筑的绕流风场风特性进行了实测研究,分析了平均风速、湍流度、脉动风速功率谱等风场风特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实测拟合的建筑来流剖面粗糙度指数为0.2796,处于GB 50009-2012《建筑结构... 基于无人机搭载风速仪对边界层内典型建筑的绕流风场风特性进行了实测研究,分析了平均风速、湍流度、脉动风速功率谱等风场风特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实测拟合的建筑来流剖面粗糙度指数为0.2796,处于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C类地貌与D类地貌之间;来流处顺风向和横风向脉动风速功率谱与Karman谱较为吻合,横风向脉动风速功率谱峰值能量略高于经验谱。本次实测建筑高度为82.45 m,现场实测表明在60 m和80 m高度平面的绕流风场特性受建筑影响较为明显,受影响区域主要为建筑两侧靠近建筑的区域以及尾流中间段区域,这些区域测点的平均风速较之来流减小,顺风向和横风向湍流度较之来流增大;受建筑影响区域的顺风向和横风向脉动风速功率谱峰值具有向高频段移动的趋势;而在100 m、120 m高度的现场实测表明,这两个平面绕流风场特性受建筑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旋翼无人机 建筑绕流 风场特性 地面粗糙度 脉动风速功率谱
下载PDF
高速混合流场下星光偏折的观测实验
12
作者 陈冰 陈少杰 +2 位作者 陈虓 李崇辉 郑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2-221,共10页
天文导航是一种重要的飞行器自主导航手段。在高速飞行器上进行的观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窗口外侧高速流场的扰动,使得星敏感器捕获的星点图像出现偏移、模糊等退化现象,影响天文定位定姿精度。对星图退化的计算和校正的研究多基于计算... 天文导航是一种重要的飞行器自主导航手段。在高速飞行器上进行的观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窗口外侧高速流场的扰动,使得星敏感器捕获的星点图像出现偏移、模糊等退化现象,影响天文定位定姿精度。对星图退化的计算和校正的研究多基于计算机仿真结果。文中建成了一座可在实验段中生成马赫2.5/3.5混合层结构的小型静风洞,以直径10 m的室内穹顶上的仿真星点为观测对象,透过实验段中不同位置的流场进行了星点观测和中心点解算,获得了星点图像受到流场扰动的数据,并将其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导航星光偏折量高于计算机仿真的估计值。在喷口近端,高速混合流场对星光偏折的扰动较大,垂直流场方向的偏折均值小于0.5″,沿流场方向偏离均值为3.85″,最大接近4.89″;在喷口远端,垂直方向星光偏折均值为-1.36″,沿流场方向偏折均值约-0.49″,最高达-2.69″。近端星光偏折变化幅度较小,稳定性较远端更强,有利于建模校正。该实验对校正仿真模型、优化高速流场下的天文定姿精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流场 马赫2.5/3.5混合层 小型风洞 室内穹顶 星光偏折
下载PDF
基于高斯函数-最大熵展开的风电并网系统概率潮流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正宇 朱林 +1 位作者 黄师禹 廖梦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1-98,共8页
为有效计及风电出力随机性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影响,在风电并网系统中提出一种基于高斯函数-最大熵原理的改进半不变量概率潮流计算方法。首先,以高斯函数为风速分布信息的载体,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反射核密度估计,建立计及风速有界性的风... 为有效计及风电出力随机性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影响,在风电并网系统中提出一种基于高斯函数-最大熵原理的改进半不变量概率潮流计算方法。首先,以高斯函数为风速分布信息的载体,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反射核密度估计,建立计及风速有界性的风电出力概率模型,以便精确地求取描述风电出力随机性的各阶矩、半不变量等数字特征。然后,基于节点电压、支路功率等状态变量的数字特征,采用高斯函数改进最大熵模型进行状态变量的分布展开,由高斯函数的数量和性质来计及输入侧风速分布形状对输出侧状态变量分布的影响。同时将所提改进最大熵模型的约束由积分形式转为代数形式,提升计算效率。最后,以IEEE30节点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潮流 半不变量 风速有界性 高斯函数 最大熵 密度函数展开
下载PDF
船用燃气轮机进气道结冰位置研究
14
作者 王艳华 于昕加 +2 位作者 王萌 陈文卓 王忠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5-1003,共9页
针对船用燃气轮机进气道结冰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风速、进气风向角对船用燃气轮机进气道结冰的影响研究,分析了不同风速、进气风向角下进气道内流场、水撞击系数以及结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道内主要结冰位置为进气... 针对船用燃气轮机进气道结冰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风速、进气风向角对船用燃气轮机进气道结冰的影响研究,分析了不同风速、进气风向角下进气道内流场、水撞击系数以及结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道内主要结冰位置为进气竖井弧形区域以及进气竖井和稳压箱连接部分的渐缩段,且随着风速的增高,结冰位置越集中;低风速工况的水收集系数以及平均结冰系数大于高风速工况,液滴在进气道内更易结冰;当进气风向角为135°时,进气道内积冰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燃气轮机 风速 风向角 进气道 数值模拟 流场 水撞击系数 结冰
下载PDF
Theoretical Study of Wind Turbine Model with a New Concept on Swept Area
15
作者 Sagarkumar M. Agravat N. V. S. Manyam +1 位作者 Sanket Mankar T. Harinarayana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127-134,共8页
Commercially available wind-turbines are optimized to operate at certain wind velocity, known as rated wind velocity. For other values of wind velocity, it has different output which is lower than the rated output of ... Commercially available wind-turbines are optimized to operate at certain wind velocity, known as rated wind velocity. For other values of wind velocity, it has different output which is lower than the rated output of the wind plant. Wind mill can be designed to provide maximum power output at different wind velocities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swept area to match with the wind speed available at the moment. This can result in higher power output at all the velocities except that at rated wind speed because of limitation of generator. This results in increased utilization of generation capacity of wind mill compared to its commercially designed counterpart. A theoretical simulation has been done to prove a new concept about swept area of wind turbine blade which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ower output through the year. Simulation results of power extracted through normal wind blade design and new concept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presented in graphical and tabular form. Study establishes that there can be a significant gain in the power output with the new conce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N wind-speed CUT-OUT wind-speed CUF Swept Area Radius CHORD Aerofoil Axial flow Induction FACTOR INflow FACTOR Actuator Disc Concept Momentum Theory
下载PDF
高海拔高风速情况下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计算与测量研究
16
作者 蔡泓威 杜志叶 +3 位作者 修连成 岳国华 何靖萱 李恩文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40,共9页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的求解中,对于高海拔高风速情况下采用传统算法计算时存在一定偏差,本文研究了高海拔条件对导线起晕场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风速分布规律模型,使用有限元法求解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本文选择云广...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的求解中,对于高海拔高风速情况下采用传统算法计算时存在一定偏差,本文研究了高海拔条件对导线起晕场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风速分布规律模型,使用有限元法求解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本文选择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昆明段作为试验线路,通过试验测量了线路下方的地面合成电场与离子流密度;根据国标规定选择测量设备,并给出了试验中测量点的选择、测量设备布置以及数据采集的方式。据误差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风速对地面离子流场分布情况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在高海拔与高风速条件下地面合成电场与离子流密度有超过安全值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合成电场 高海拔 高风速
下载PDF
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对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家斌 刘浩源 +3 位作者 刘操 张洁 王田天 高广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5,共10页
为解决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防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对三车编组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内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装下斜导流防积雪结... 为解决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防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对三车编组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内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装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有效降低了列车底部高速气流的流向动能,抑制了转向架下方气流的垂向速度波动幅值,降低了转向架上游剪切层的发生位置。相比于5.14°下斜导流结构,10°下斜导流结构显著改善了转向架区域内的空气流动趋势,明显削弱了车底大量雪粒对转向架主要部件迎风面的冲击作用,抑制了雪粒在转向架中部和后端板附近的上扬爬升运动,将高速列车转向架2、3、4、5、6表面积雪质量分别降低了52.6%、45.3%、41.8%、37.6%、31.8%。相比于原始工况,5.14°、10°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将高速列车所有转向架积雪总质量分别降低了20.6%、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防积雪设计
下载PDF
涡旋结构和环境场对台风“黑格比”(2020)强度变化的影响
18
作者 马艺铭 方娟 王晨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896,共18页
为进一步认识影响台风强度预报的因素,提升对台风最大强度预报的能力,利用高精度集合模拟试验对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的发展增强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初期涡旋和大尺度环境背景对台风最大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描述初期台风涡旋... 为进一步认识影响台风强度预报的因素,提升对台风最大强度预报的能力,利用高精度集合模拟试验对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的发展增强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初期涡旋和大尺度环境背景对台风最大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描述初期台风涡旋特征的10 m最大轴对称切向风、最大风速半径附近及其外侧低层的轴对称切向风和入流以及涡旋的丰满度均与台风最大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最大轴对称切向风能够更早且更准确地指示台风最大强度;最大风速半径附近及其外侧低层的轴对称切向风和入流越强,其伴随的向台风内核区输入的角动量越大,台风的最大强度也越强;初期台风涡旋的丰满度与最大强度的相关远高于外围风圈和最大风速半径与最大强度的相关,意味着对于小台风“黑格比”而言,只要初期涡旋丰满度大,其最大强度也会很强。“黑格比”的最大强度与其西侧“森拉克”台风和东侧副热带高压也密切相关,若这两者都偏强,不仅使得“黑格比”引导气流的向北分量偏强,导致台风快速北移受到干空气影响,还会使得“黑格比”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增大,不利于台风达到更强的最大强度。对于这类台风而言,初始涡旋结构和邻近台风及副热带高压的准确描述是提高台风最大强度预报能力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最大强度 最大风速 集合模拟 环境气流
下载PDF
基于风洞模拟的不同出风口高度导风板的聚风效应
19
作者 徐铮铮 高永 +3 位作者 韩彦隆 张超 田晓宁 王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4-294,306,共12页
[目的]揭示不同出风口高度导风板下的风速流场特征及规律,阐明其聚风效能,进而为导风板配置模式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应用风洞模拟手段,测定不同风向夹角(β=90°,β=60°,β=45°和β=30°)条件下,不同出风口高度(h=3 ... [目的]揭示不同出风口高度导风板下的风速流场特征及规律,阐明其聚风效能,进而为导风板配置模式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应用风洞模拟手段,测定不同风向夹角(β=90°,β=60°,β=45°和β=30°)条件下,不同出风口高度(h=3 cm,h=5 cm,h=7 cm,h=9 cm)导风板的流场特征,分析1/2出风口高度处的相对风速。从而选取风向夹角(β)、出风口高度(h)、来流风速(V 0)以及距离导风板的水平距离(x)等对导风板1/2出风口高度处各点位风速〔V(x)〕进行多元回归建模。[结果](1)各风向夹角条件下,不同出风口高度导风板均形成一定范围的强风区和增速区,但不同出风口高度及风向夹角下其流场特征存在差异。β=90°时,h=3 cm和h=5 cm导风板的增速区和强风区影响范围分别为最大;β=60°时,h=9 cm导风板形成的增速区和强风区影响范围均最大;β=45°和β=30°时,h=9 cm导风板增速区和集流加速区影响范围均最大。(2)β=90°和β=60°时,各导风板1/2出风口高度处相对风速随水平距离的变化近似呈“N”形。由于狭管效应,在0.5 H(H为模型高度)处达到相对风速峰值,而后气流发生扩散,到2 H处降至最低值。随迎风夹角减小,导风板垂直风向投影面积急剧减小,过境气流在板后汇集,此时对水平测点1 H后气流有较强加速效果。(3)1/2出风口高度处导风板风速预测模型为V(x)=-0.144+0.145 h+(-0.022)β+0.808 V_(0)+0.092 x(R^(2)=0.758)。[结论]风向夹角β=60°时,h=9 cm导风板聚风效果最优;构建的预测模型参数选用较为合理,模型拟合程度较高,可为导风板干扰下1/2出风口高度处各点位风速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防治 风速流场 导风板 风洞模拟 聚风效应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凹槽-襟翼垂直轴风力机数值研究
20
作者 李根 刘青松 +2 位作者 李春 缪维跑 岳敏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4-301,共8页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对凹槽-襟翼开展研究。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格尼襟翼高度、格尼襟翼位置及凹槽直径等参数进行组合,通过数值计算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与流场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凹槽-襟翼流动控制...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对凹槽-襟翼开展研究。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格尼襟翼高度、格尼襟翼位置及凹槽直径等参数进行组合,通过数值计算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与流场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凹槽-襟翼流动控制机理及对垂直轴风力机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格尼襟翼高度是影响垂直轴气动性能的主要因素,且襟翼高度为1.75%c、位置为1.50c及凹槽直径为1.50%c时效果最佳;同时,凹槽-襟翼通过改变尾缘库塔条件以加速翼型吸力面流体流动,从而改善流动分离,增加翼型表面压差,提高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凹槽-襟翼在低尖速比时对垂直轴风力机作用效果较明显,当尖速比为2.33时,凹槽-襟翼垂直轴风力机平均风能利用系数较原始翼型最大可提高3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凹槽-襟翼 流动控制 尖速比 风能利用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