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作者 张露 鲁雁秋 +1 位作者 刘丹 胡婧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18-2022,共5页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艾滋病合并CM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艾滋病合并CM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AmB+FC)组和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AmB+POS)组,每组各22例。AmB+FC组患者给予注射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注射液,AmB+POS组患者给予注射用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注射液。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脑脊液隐球菌转阴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发热、视物模糊发生率以及白细胞减少、贫血、肾功能异常、低钾血症、肝功能异常、皮疹、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B+POS组患者的脑脊液隐球菌转阴率显著高于AmB+FC组,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mB+FC组(P<0.05)。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脑脊液葡萄糖含量、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可提高艾滋病合并CM患者的脑脊液隐球菌转阴率,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脑膜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两性霉素B 泊沙康唑 氟胞嘧啶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45
2
作者 刘小平 李建武 +2 位作者 樊尚荣 徐安平 吴志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检测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性。方法应用Etest法对173株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93株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耐药率依次为1 .1%、10 .8%、5 .4%... 目的检测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性。方法应用Etest法对173株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93株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耐药率依次为1 .1%、10 .8%、5 .4%、2. 2%和5 .4%;31 株光滑念珠菌对上述5 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6 .5%、54 .8%、22. 5%、3 .2%和16. 2%;24株热带念珠菌对上述5 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2. 5%、12 5%、4 .2%、4 .2%和4. 2%;12 株克柔念珠菌对上述5 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6. 7%、33 3%、8 3%、16 7%和33 3%;4株近平滑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0、25 .0%、0、0 和25.0%。结论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非白色念珠菌较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ETEST 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 酮康唑 氟胞嘧啶 氟康唑 敏感性
下载PDF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邹外一 彭丹心 +3 位作者 高翔 罗绍凯 李娟 蓝惠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 探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6年来 18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真菌败血症占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的 3.7%,热带念珠菌是主要菌种 ,占 72 .2 %,病死率达 38.9%... 目的 探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6年来 18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真菌败血症占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的 3.7%,热带念珠菌是主要菌种 ,占 72 .2 %,病死率达 38.9%,真菌败血症的发生与原发病、强烈化疗、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长期反复应用有关 ;氟康唑、两性霉素B +5 氟胞嘧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14.3 %、6 3.6 %。结论 非白色念珠菌败血症有增多之势 ,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防治是关键 ,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 +5 氟胞嘧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系统 真菌败血症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5-氟胞嘧啶 恶性疾病 并发症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4
作者 鲁丛霞 林青 +2 位作者 曲红丽 童绥君 马琪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并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近8年来本院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有6,3,2,2例分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比较...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并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近8年来本院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有6,3,2,2例分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比较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联用与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联用,其治疗痊愈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隐球菌脑膜炎误诊率较高,建议对可疑病例做反复腰穿、墨汁涂片和霉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抗真菌 氟康唑 二性霉素B 氟胞嘧啶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宏 温海 +1 位作者 徐红 廖万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3-454,共2页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出的标准,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28株隐球菌和念珠菌进行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时各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几何均...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出的标准,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28株隐球菌和念珠菌进行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时各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几何均值比单独用药显著降低(P<0.01);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协同相加作用较为明显,而且未发现有拮抗作用,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的平均值为0.8。提示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对致病酵母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5—氟胞嘧啶 体外联合用药 药敏试验 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董齐 代亚美 +1 位作者 王朝燕 路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4-27,共4页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诊断与误诊、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治疗与预后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42例患者中合...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诊断与误诊、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治疗与预后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42例患者中合并其他疾病者29例,占69.0%;首诊误诊32例,占76.2%。两性霉素B(AmpB)治疗者25例,其中6例在疾病早期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15例单用氟康唑治疗。治愈20例,占47.6%;好转11例,占26.2%;死亡11例,占26.2%。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误诊率高,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缺陷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尽早明确诊断,联合AmpB与5-FC抗真菌治疗、积极控制颅内压是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曲霉菌 脑膜炎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下载PDF
伊曲康唑与氟胞嘧啶体外联合抗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郭秀军 廖万清 +1 位作者 任大明 徐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44-446,共3页
目的:评价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与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两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及两... 目的:评价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与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两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及两药联合用药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种药物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MIC值的几何均数,25%受试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60%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15%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测定不同浓度下单一药物和联合用药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联合用药较氟胞嘧啶单独用药菌落形成单位有减少现象。结论:伊曲康唑与氟胞嘧啶联合应用较两种药物单独应用的体外抗新生隐球菌的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伊曲康唑 氟胞嘧啶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前预防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5
8
作者 沈银忠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1-227,共7页
抗病毒治疗不仅将HIV感染从一个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同时减少了HIV在人群间的传播,近年来“治疗即是预防”的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HIV暴露前预防(PrEP)能有效减少HIV在高危人群间的传... 抗病毒治疗不仅将HIV感染从一个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同时减少了HIV在人群间的传播,近年来“治疗即是预防”的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HIV暴露前预防(PrEP)能有效减少HIV在高危人群间的传播。临床试验显示PrEP是安全的,可以有效预防HIV感染。目前,欧美国家及WHO指南均推荐对男男性行为者、感染HIV高风险的异性性行为者、HIV单阳伴侣中的HIV阴性者以及静脉吸毒者等高危人群进行PrEP。推荐使用的药物和方法是每日口服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合剂,部分人群也可使用替诺福韦。PrEP应结合其他预防措施如安全套使用、静脉吸毒的处理以及抗病毒治疗来进一步降低HIV感染的风险。目前,PrEP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伦理学、药物可及性、服药依从性以及使用率等问题,应该针对高危人群大力推行PrEP,让更多的人群受益减少HI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预防和控制 氟胞嘧啶治疗应用 氟胞嘧啶/类似物和衍生物 腺嘌.4/治疗应用 腺嘌Ⅳ类似物和衍生物 抗病毒药/治疗应用 综述
下载PDF
氟康唑与5-氟胞嘧啶体外联合抗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沈亮亮 叶元康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目的评价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判断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30株白念株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 目的评价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判断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30株白念株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两药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药的作用方式进行判定。结果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MIC值的几何均数,在40%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在53.3%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在6.7%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出现。结论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联合比单一药物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氟康唑 5-氟胞嘧啶 临床分离株
下载PDF
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CD)自杀基因的抗肿瘤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红伟 陈辉 +4 位作者 李家明 沈晗 吴凤麟 王辉 黄树林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78-382,392,共6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CD/5-FC自杀系统的抗肿瘤效果。方法利用Survivin启动子替换p EGFP-N1载体上的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Sur P-EGFP,通过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确定Survivin启动子的特异性;将...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CD/5-FC自杀系统的抗肿瘤效果。方法利用Survivin启动子替换p EGFP-N1载体上的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Sur P-EGFP,通过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确定Survivin启动子的特异性;将酿酒酵母的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克隆在p Sur P-EGFP中,构建成重组载体p Sur P-CD,转染肿瘤细胞后利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前药5-氟胞嘧啶(5-FC)的转化效率,同时分析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GFP的表达表明Survivin启动子具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毛细管电泳检测表明CD能够有效地将5-FC转化为5-FU,显微镜观察和流式分析表明了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CD的抗肿瘤效果。结论 Survivin启动子能有效地介导CD自杀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好的靶向性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启动子 自杀基因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建国 崇雨田 +1 位作者 曹红 赵志新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 B( AMB)和 5 -氟胞嘧啶 ( 5 - FC)联合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AMB联合 5 - 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 40例 ,观察用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患者中有 75 % ( 30 / 40 )出...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 B( AMB)和 5 -氟胞嘧啶 ( 5 - FC)联合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AMB联合 5 - 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 40例 ,观察用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患者中有 75 % ( 30 / 40 )出现AL T升高 ,5 5 % ( 2 2 / 40 )出现 AST升高 ,仅有 12 .5 % ( 5 / 40 )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分别有 47.5 % ( 19/ 40 )和 2 0 % ( 8/ 40 )的患者出现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异常。结论 :AMB联合 5 - 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时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高 ,但不引起严重的中毒性肝损害。对肾脏的毒性表现为氮质血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5-氟胞嘧啶 中毒性肝炎 肾毒性 隐球菌性脑膜炎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转染自杀基因杀伤恶性胶质瘤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罡 杨学军 +3 位作者 纪延伟 张文高 潘强 高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65-470,共6页
目的观察5-氟胞嘧啶诱导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群发生自身死亡及其旁效应对共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经体外诱导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经转染获得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RT-PCR法鉴定胞嘧... 目的观察5-氟胞嘧啶诱导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群发生自身死亡及其旁效应对共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经体外诱导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经转染获得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RT-PCR法鉴定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在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观察野生型和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在不同浓度5-氟胞嘧啶作用下的细胞存活率,以及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所诱导的旁效应。结果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EA-CD-CAUP转染成功,CD基因在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中表达阳性;在不同浓度5-氟胞嘧啶(0.01~1000.00μg/ml)作用下,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存活率低于野生型内皮祖细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比例的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与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共培养72h后,其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高于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所占的比例,当基因修饰型内皮祖细胞比例占细胞总数的50%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即已>80%。结论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转染CD基因后,在5-氟胞嘧啶的作用下可发生自身死亡并触发旁效应而杀伤共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为抗血管生成药物与自杀基因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体内实验及后续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内皮 基因 转染 氟胞嘧啶 神经胶质瘤
下载PDF
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治疗人结肠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冬 何庆泗 +2 位作者 吴雪 谭伟 牛洪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目的:观察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人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WTp53组、TK、CD... 目的:观察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人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WTp53组、TK、CD组、WTp53与TK、CD组,每组8只,WTp53采用脂质体介导,TK、CD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将WTp53、TK、CD注入移植瘤体内,瘤内注射TK、CD的裸鼠同时腹腔注射GCV、5-Fc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生存期等指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对荷瘤裸鼠存活的影响。结果:各治疗组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裸鼠存活期显著延长,联合基因治疗组效果更好,WTp53、与TK、CD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WTp53、TK/GCV、CD/5-Fc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WTp53 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胞嘧啶脱氨酶 氟胞嘧啶 结直肠肿瘤 基因疗法 小鼠
下载PDF
CD基因表达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建华 王瑶 +3 位作者 吕海燕 金婷 杨若佳 林星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deaminase,CD)基因表达是否具有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5氟胞嘧啶(5flurocytosine,5FC)加至CD基因阳性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培养,MTT法检测5FC药物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Annex...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deaminase,CD)基因表达是否具有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5氟胞嘧啶(5flurocytosine,5FC)加至CD基因阳性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培养,MTT法检测5FC药物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V/PI法分析细胞凋亡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改变。结果:与未导入基因的SW1116细胞相比,CD基因阳性细胞对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加,50%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浓度由SW1116细胞的16000μmol/L降低到SWCD2的66μmol/L。CD基因导入细胞能够增加5FC诱导的细胞凋亡率。SW1116细胞凋亡率:未加药为2.52%,加药24h为4.61%,48h为2.25%,72h为8.41%;而SWCD2的凋亡率:未加药为4.81%,加药后24h为4.73%,48h为20.78%,72h为32.92%,细胞凋亡率的增加与给药时间成正比。电镜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结论:CD基因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涉及肿瘤细胞凋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胞嘧啶脱氨酸 氟胞嘧啶/药理学 细胞凋亡 比色法
下载PDF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移植静脉平滑肌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璧君 蔡振杰 +2 位作者 宁力 朱海龙 许德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867-1870,共4页
目的 研究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 5 -氟胞嘧啶自杀基因系统对移植静脉平滑肌增生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含 Ad-CMVCD(CMV为启动子、含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腺病毒载体 )的病毒上清加压注入兔颈外静脉管腔 (两端及分支结扎 ) ,半小时后剪下该... 目的 研究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 5 -氟胞嘧啶自杀基因系统对移植静脉平滑肌增生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含 Ad-CMVCD(CMV为启动子、含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腺病毒载体 )的病毒上清加压注入兔颈外静脉管腔 (两端及分支结扎 ) ,半小时后剪下该静脉并用 Cuff技术移植于兔颈动脉上 ,以单纯移植组和 Ad CMVL acz(含 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为对照 ,4 wk后取静脉桥行 RT- PCR以确定转染效率 .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变化 ,并对血管桥外径、管腔、内膜、中膜面积和外弹力膜周长及管腔相对丧失率进行定量分析 ,统计学处理以观察抑制内膜增生、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效果 .结果 治疗组的内膜平滑肌增生明显 <两个对照组 .管腔丧失率亦明显减少 ,Ad CMVCD组为 (3.6 8±0 .4 2 ) % ,单纯移植组为 (9.6 8± 0 .4 1) % ,(P<0 .0 1) .结论 Ad CMVCD自杀基因系统对移植静脉平滑肌的增生有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移植静脉 平滑肌增生 基因疗法 自杀基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对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红柳 齐晓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0年第4期234-236,共3页
1例60a女性患者,因间断发热、头痛2月余入院。腰穿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参照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对两性霉素B的剂量调整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在应用两性霉... 1例60a女性患者,因间断发热、头痛2月余入院。腰穿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参照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对两性霉素B的剂量调整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在应用两性霉素B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钾及心电图异常,立即停药,根据每日血钾监测情况,积极给予静脉滴注氯化钾和口服枸橼酸钾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高颅压进行监护。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2个多月后,症状较前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下载PDF
5-氟尿嘧啶与转移因子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育林 王红梅 谭仲楷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4年第4期335-336,共2页
目的 :探讨 5 -氟尿嘧啶与转移因子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应用 5 -氟尿嘧啶皮损内多点注射联合转移因子皮下注射 ;对照组单纯应用转移因子皮下注射。结果 :经过三个月的临床观察 ,治疗组痊愈率达 ... 目的 :探讨 5 -氟尿嘧啶与转移因子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应用 5 -氟尿嘧啶皮损内多点注射联合转移因子皮下注射 ;对照组单纯应用转移因子皮下注射。结果 :经过三个月的临床观察 ,治疗组痊愈率达 94 1 2 % ,对照组痊愈率为 5 5 5 6% ,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跖疣 5-氟尿嘧啶 转移因子
下载PDF
金水宝片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叶婷 刘家斌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探讨金水宝片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患者以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26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金水宝片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患者以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26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金水宝片治疗,比较两组的肾功能各项指标变化及临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清尿酸、血清胱抑素C检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院预后总有效有效率为76.9%,高于对照组的预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片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可发挥保护肾脏功能作用,并且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宝片 隐球菌性脑膜炎 肾功能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对心、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绍全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与5-Fc联合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对心、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39例,观察用药后的心、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患者中ALT升高占38.5%(15/39),BUN升高占61.5%,C...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与5-Fc联合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对心、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39例,观察用药后的心、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患者中ALT升高占38.5%(15/39),BUN升高占61.5%,Cr升高占48.7%,CK及CK-MB升高占20.5%。结论 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主要是对肾小管的损伤,引起尿毒症的可能性小,心脏毒性及中毒性肝炎发生率较高,但一般不致严重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5-FC 肾毒性 心脏毒性 中毒性肝炎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下载PDF
发热 头痛 右侧肢体无力 言语含糊
20
作者 李秀丽 卢强 +1 位作者 马凌燕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4-80,共7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7岁。主因头痛4个月,发热、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言语含糊5d,于2011年5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2011年1月)无诱因出现头痛,不伴发热,不影响日常工作。外院行头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亦未予以治疗;1个月后(20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7岁。主因头痛4个月,发热、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言语含糊5d,于2011年5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2011年1月)无诱因出现头痛,不伴发热,不影响日常工作。外院行头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亦未予以治疗;1个月后(2011年2月底)头痛症状加剧,伴非喷射性呕吐,且间断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每次持续约15min(2011年3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结核 脑膜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