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planar post-buckling analysis of simply supported pipes conveying fluid with an axially sliding downstream end 被引量:6
1
作者 Tianli JIANG Huliang DAI +1 位作者 Kun ZHOU Lin WA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15-32,共18页
In this study,the nonplanar post-buckling behavior of a simply supported fluid-conveying pipe with an axially sliding downstream end is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three-dimensional(3 D)theoretical model.Th... In this study,the nonplanar post-buckling behavior of a simply supported fluid-conveying pipe with an axially sliding downstream end is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three-dimensional(3 D)theoretical model.The complete nonlinear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discretized via Galerkin’s method and then numerically solved by the use of a fourth-order Runge-Kutta integration algorithm.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are chosen for calculations to show the nonplanar buck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pe in two perpendicular lateral directions.A detailed parametric analysis is perform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key system parameters such as the mass ratio,the flow velocity,and the gravity parameter on the post-buckling behavior of the pipe.Typ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bifurcation diagrams when the flow velocity is selected as the variable parameter.It is found that the pipe will stay at its original straight equilibrium position until the critical flow velocity is reached.Just beyond the critical flow velocity,the pipe would lose stability by static divergence via a pitchfork bifurcation,and two possible nonzero equilibrium positions are generated.It is shown that the buckling and post-buckling behaviors of the pipe cannot be influenced by the mass ratio parameter.Unlike a pipe with two immovable ends,however,the pinned-pinned pipe with an axially sliding downstream end shows some different features regarding post-buckling behaviors.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is that the buckling amplitude of the pipe with an axially sliding downstream end would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flow velocity.In addition,the buckled shapes of the pipe varying with the flow velocity are displayed in order to further show the new post-buckling features of the pipe with an axially sliding downstream 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conveying pipe axially sliding downstream end NONPLANAR postbuckling behavior
下载PDF
基于CNN-LSTM的钻井泵液力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2
作者 单代伟 朱骅 张芳芳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钻井泵液力端工作环境复杂,容易发生故障,传统故障诊断方法难以满足钻井现场需求。针对五缸式钻井泵,开展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钻井泵液力端故障诊断研究,设计了CNN-LSTM故障诊断模型结构,研究了LSTM对故障诊断模型性能影响。结果表明,... 钻井泵液力端工作环境复杂,容易发生故障,传统故障诊断方法难以满足钻井现场需求。针对五缸式钻井泵,开展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钻井泵液力端故障诊断研究,设计了CNN-LSTM故障诊断模型结构,研究了LSTM对故障诊断模型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CNN-LSTM模型实现了钻井泵液力端多种工况下9类故障快速准确诊断,通过引入LSTM结构,将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了7.85%,达到了97.67%。因此提出的CNN-LSTM故障诊断模型可为钻井现场提供一种高效准确的钻井泵液力端故障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泵液力端 故障诊断 振动信号 CNN-LSTM
下载PDF
圆端形墩台尾迹水动力特性开缝控制三维数值分析
3
作者 李东风 白福青 +2 位作者 方志浩 张红武 胡建永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5-685,共11页
水流绕流水闸闸墩、导流墩等水工建筑物后产生旋涡分离流,其三维尾迹结构水动力特性复杂,对旋涡分离流进行流动控制,不仅是闸墩优化设计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工程运行的效率和工程安全。在验证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圆端形墩台开... 水流绕流水闸闸墩、导流墩等水工建筑物后产生旋涡分离流,其三维尾迹结构水动力特性复杂,对旋涡分离流进行流动控制,不仅是闸墩优化设计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工程运行的效率和工程安全。在验证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圆端形墩台开缝后的旋涡分离流和流动控制的三维水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了无缝与开缝墩台方案下纵向、横向和竖向方向的时均流速分布,紊流动能以及紊流强度分布等水力学指标,探究了开缝墩台水动力特性。分析表明,墩台开缝后可以明显改善墩台后方的水流结构,开缝位置越靠近水深的中部位置,对墩后尾流旋涡的抑制越大,对绕流墩台绕流的控制越来越好,水深中部位置开缝最大程度的影响了开缝墩后的上部水流和下部水流,使得开缝对时均流速的影响最大,开缝对旋涡的抑制也最大最佳。为抑制墩后的旋涡对工程的不利影响,工程的设计中应首先确定墩台后的水深,开缝位置应尽量设置在墩台后水深的中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端形墩台 开缝流动控制 紊流动能 旋涡分离流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钻屑回注泵液力端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郭玉树 石成辉 +1 位作者 李斌 张贵磊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45-148,共4页
岩屑回注技术是有效处理钻井废弃物以及消除其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岩屑回注浆体中含有大量微小颗粒,在回注过程中对于回注泵液力端的磨损较大,导致岩屑回注泵寿命较短。为此,通过ANSYS数值模拟软件的FLOTRAN CFD模块分析液力... 岩屑回注技术是有效处理钻井废弃物以及消除其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岩屑回注浆体中含有大量微小颗粒,在回注过程中对于回注泵液力端的磨损较大,导致岩屑回注泵寿命较短。为此,通过ANSYS数值模拟软件的FLOTRAN CFD模块分析液力端内的流场分布,分析发现:吸入工况下,流体流经吸入凡尔时流道过流面积最小,所形成的流速最高;排出工况下,流体在排出凡尔左侧壁面形成最大流速,且在出口附近产生漩涡。液力端基体材料采用沉淀硬化性不锈钢合金,延长了液力端凡尔周围材料的耐磨性,延长回注泵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屑回注 液力端磨损 数值模拟 液力端流场 液力端耐磨性
下载PDF
铁路悬索桥车致纵向运动混合阻尼减振研究
5
作者 封周权 范周健 +3 位作者 井昊坤 张弘毅 陈政清 万田保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共11页
针对铁路悬索桥在列车过桥时梁端纵向运动响应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混合阻尼减振方案,采用多种类型的阻尼器控制梁端位移,以满足不同的减振需求.以某在建大跨铁路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空间桁架精细模型和等效单梁简化模型,系统... 针对铁路悬索桥在列车过桥时梁端纵向运动响应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混合阻尼减振方案,采用多种类型的阻尼器控制梁端位移,以满足不同的减振需求.以某在建大跨铁路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空间桁架精细模型和等效单梁简化模型,系统研究了混合阻尼减振方案不同阻尼器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该方案将低指数黏滞阻尼器纵向安装于桥塔与加劲梁之间,同时在桥台与加劲梁之间纵向安装电涡流阻尼器.鉴于桥台结构的特殊性,电涡流阻尼器被设计为仅能承受压力的装置,并通过样机试验进行了验证.为了进一步提升减振性能,电涡流阻尼器还配备了摩擦耗能元件.该混合阻尼减振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列车过桥时梁端的纵向运动响应,显著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类似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悬索桥 梁端纵向运动控制 混合阻尼减振 低指数黏滞阻尼器 电涡流阻尼器
下载PDF
压裂泵液力端阀箱减重及延长寿命可行性研究
6
作者 陈涛 李涅熙 +3 位作者 段晓军 贾海平 李志群 闫宝泉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4年第4期82-86,共5页
压裂泵液力端阀箱作为油气田开采压裂施工设备中的一种高值易损件,目前普遍使用整个大型锻造成型的锻坯机加工而成,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材料浪费问题。针对液力端阀箱的失效特性进行了分析,确认了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可有效... 压裂泵液力端阀箱作为油气田开采压裂施工设备中的一种高值易损件,目前普遍使用整个大型锻造成型的锻坯机加工而成,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材料浪费问题。针对液力端阀箱的失效特性进行了分析,确认了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可有效减小易疲劳开裂位置的应力集中程度,同时实现阀箱锻坯材料的减重,甚至延长液力端阀箱的疲劳寿命。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阀箱减重及延长寿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组合式模块化设计的压裂泵液力端结构,提供该种组合型模块化液力端样机在现场试验的相关情况,最后提出了组合型模块化液力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研究结果对压裂泵液力端阀箱减重及延长寿命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箱 工作寿命 减重 组合式模块化设计
下载PDF
无创评估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方法
7
作者 王敏会 马洪芳 +2 位作者 田晶晶 张雯予 王金荣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9期2405-2412,共8页
在急性循环衰竭治疗中,常使用的评估液体反应性的动态参数(如脉压变异度、每搏输出量变异度或上下腔静脉塌陷度)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但在许多临床场景中使用受限。近年提出了多种无创评估液体反应性的新方法,如呼气末阻断试验、吸气... 在急性循环衰竭治疗中,常使用的评估液体反应性的动态参数(如脉压变异度、每搏输出量变异度或上下腔静脉塌陷度)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但在许多临床场景中使用受限。近年提出了多种无创评估液体反应性的新方法,如呼气末阻断试验、吸气末阻断试验、颈内静脉扩张度/塌陷度、肝静脉血流频谱以及周围大动脉多普勒等,且其预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得到了临床验证,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优势。因此,深入研究各方法在危重患者中的研究进展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液体反应性 液体治疗 吸气末阻断试验 动脉峰流速
下载PDF
50 Mvar分布式能源凸极调相机端部热管散热研究
8
作者 薛超 李倩倩 《上海大中型电机》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针对凸极调相机在进相工况下端部漏磁较迟相运行增大,会造成定子端部结构件涡流损耗的显著增加,导致定子端部结构件温度较高的问题,介绍了定子端部复杂流场和温度场耦合计算的方法,并通过增加端部热管来降低端部结构件温度。本文以一台5... 针对凸极调相机在进相工况下端部漏磁较迟相运行增大,会造成定子端部结构件涡流损耗的显著增加,导致定子端部结构件温度较高的问题,介绍了定子端部复杂流场和温度场耦合计算的方法,并通过增加端部热管来降低端部结构件温度。本文以一台50 Mvar分布式能源凸极调相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电机整机流场仿真得到电机内部流场,然后以电机内部流场计算结果为边界条件,对该电机的端部局部进行流场和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提出了一种端部结构件布置热管冷却技术,将热管安置于定子端部压圈结构件上,通过热管极好的导热性能,使得端部压圈温度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极调相机 电机冷却 热管 端部冷却 流固耦合
下载PDF
钻井泵液力端故障诊断新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裴峻峰 张嗣伟 +1 位作者 齐明侠 万广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7-620,共4页
往复泵液力端故障原因及故障与征兆间对应关系复杂,为了全面地利用获取的振动信号资源,得到更全面、准确的诊断结果,将分析得到的幅值域的峭度指标、峰值指标、脉冲指标、裕度指标、波形指标和歪度等6个参数,频域的重心频率、均方根频... 往复泵液力端故障原因及故障与征兆间对应关系复杂,为了全面地利用获取的振动信号资源,得到更全面、准确的诊断结果,将分析得到的幅值域的峭度指标、峰值指标、脉冲指标、裕度指标、波形指标和歪度等6个参数,频域的重心频率、均方根频率、频率标准差等3个参数以及32个小波包分频带能量值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的备选特征向量,由此形成了液力端综合振动信号特征参数的神经网络诊断系统。为了对网络的性能进行比较,分别构建了BP网络和RBF网络。将上述特征输入向量作不同组合,分别输入该网络并进行训练诊断和效果对比,由此求得了最优诊断系统组合。利用此神经网络诊断系统,对现场实际使用的钻井泵液力端进行了多次的测试分析和调试,证明这种方法对钻井泵液力端的故障诊断是行之有效的,可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泵 液力端 故障诊断 振动信号 特征参数 神经网络诊断系统
下载PDF
调质工艺对压裂泵阀箱30CrNi2Mo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国荣 陈林燕 +2 位作者 何霞 吴汉川 李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06期70-75,共6页
针对石油压裂工艺中压裂泵阀箱失效疲劳开裂现象,采用SEM、硬度实验、拉伸实验和示波冲击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调质处理对阀箱材料用钢30CrNi2MoV 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找到较好的强韧性配合,提高阀箱材料寿命.结果表... 针对石油压裂工艺中压裂泵阀箱失效疲劳开裂现象,采用SEM、硬度实验、拉伸实验和示波冲击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调质处理对阀箱材料用钢30CrNi2MoV 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找到较好的强韧性配合,提高阀箱材料寿命.结果表明,30CrNi2MoV 阀箱钢冲击功和裂纹扩展功等关键指标均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30CrNi2MoV 钢韧性主要决定于冲击裂纹扩展功.调质组织对30CrNi2MoV钢冲击裂纹萌生功影响较小,对裂纹扩展功有着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30CrNi2MoV 钢经过880℃油淬,620-650℃回火后空冷,合金元素充分溶解,碳化物细小弥散分布得到均匀稳定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其硬度达到较佳的使用范围(37.2-40.5 HRC),且具有较好的强韧性配合,能够较好地满足压裂泵阀箱钢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Ni2MoV钢 调质处理 压裂泵阀箱钢 示波冲击试验 回火索氏体
下载PDF
柱塞泵泵头体应力集中及疲劳寿命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天成 吕伦 袁新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3-194,共2页
对某柱塞泵泵头体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获得了泵头体的应力分布规律,计算出了泵头体缸腔和柱塞腔相贯处的应力集中系数,并应用泵头体的S-N曲线方程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泵头体寿命进行了计算,为泵头体的寿命估算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柱塞泵 泵头 应力集中 疲劳寿命
下载PDF
泥浆泵液力端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志东 艾志久 +2 位作者 郑伟 李奔 钟功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7-173,共7页
通过对现有的泥浆泵液力端故障诊断技术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泥浆泵的结构及工况特征,提出了振动信号统计指标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液力端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选取振动信号的有效值、方差、峰值指标、脉冲指标、峭度指标和裕度指标作为表征... 通过对现有的泥浆泵液力端故障诊断技术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泥浆泵的结构及工况特征,提出了振动信号统计指标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液力端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选取振动信号的有效值、方差、峰值指标、脉冲指标、峭度指标和裕度指标作为表征液力端振动信号的特征指标;采用动态数据采集仪、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振动测试信号,并计算得出振动信号平均特征量;然后通过对振动信号特征指标的归一化处理,构建BP网络和设置网络参数,将经归一化处理后的时域统计指标作为训练样本,输入到构建的BP网络中进行网络训练;经过训练,使BP网络满足预定的精度要求。现场应用诊断误差分别为:0.007 7,0.017 9,0.017 7,0.021 6,说明构建的BP网络的性能能够满足故障诊断要求。利用统计指标和BP神经网络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对泥浆泵故障诊断具有较准确的识别效果,可应用于泥浆泵液力端的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泵 液力端 统计指标 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压裂返排液回收处理方法 被引量:28
13
作者 何明舫 来轩昂 +5 位作者 李宁军 肖元相 沈磊 刘晓瑞 马占国 王亚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119,共6页
为了实现气田高效经济开发,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采用了集群化布井和工厂化压裂技术,但井组集中压裂会导致作业现场短期内排液量急剧增加,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为此,针对该气田压裂试气作业的特点,并结合其地形地... 为了实现气田高效经济开发,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采用了集群化布井和工厂化压裂技术,但井组集中压裂会导致作业现场短期内排液量急剧增加,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为此,针对该气田压裂试气作业的特点,并结合其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研究形成了适合于苏里格气田的压裂返排液回收处理方法:①就井间压裂液回收再利用方面,形成了以多效表面活性聚合物可回收压裂液体系为核心的高效井间压裂返排液回收再利用技术,解决了常规胍胶压裂液体系处理效率低的难题;②针对井场末端液体回收处理难题,形成了以"混凝沉淀、过滤杀菌、污泥脱水"为主体的压裂返排液精细回收处理技术。该压裂返排液回收处理方法提高了现场水资源的利用率,并缓解了作业环保压力。2014年现场试验10个井组62口井,累计回收处理返排液32 980 m^3,其中实现重复利用17 160 m^3,回收再利用率超过70%,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环保 丛式井组 返排液 井间重复利用 可回收压裂液 水质标准 处理工艺 末端液体处理
下载PDF
泵阀箱材质自增强与疲劳强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春达 战人端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6-148,共3页
以内壁带“V”型缺口的厚壁圆环为对象 ,对两种高压泵阀箱常用钢 4 3CrNi2MoVA、4 2CrMoA在自增强处理前后的疲劳寿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首先用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了自增强后所形成的残余应力 ,发现自增强处理后在缺口根部所形... 以内壁带“V”型缺口的厚壁圆环为对象 ,对两种高压泵阀箱常用钢 4 3CrNi2MoVA、4 2CrMoA在自增强处理前后的疲劳寿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首先用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了自增强后所形成的残余应力 ,发现自增强处理后在缺口根部所形成的残余应力有一最大值 ,有明显的残余应力集中现象。将稳定后的残余应力作为平均应力代入Goodman公式 ,求得等效相当应力幅后用来对自增强构件的疲劳寿命进行估算 ,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对自增强前后的构件进行对顶压缩疲劳实验 ,结果表明 :自增强处理后两种材料的构件疲劳寿命均可提高 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增强 疲劳强度 残余应力 应力分析 泵阀箱
下载PDF
聚合物溶液及三元复合体系驱替盲端油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中春 岳湘安 +1 位作者 侯吉瑞 张立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61,共4页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 ,三元复合驱的矿场试验也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进一步推动两种技术的应用和完善 ,充分认识其驱油机理 ,利用微观仿真模型 ,对比研究了不同粘弹性体系驱扫盲端残余油的过程 ,并利用界面...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 ,三元复合驱的矿场试验也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进一步推动两种技术的应用和完善 ,充分认识其驱油机理 ,利用微观仿真模型 ,对比研究了不同粘弹性体系驱扫盲端残余油的过程 ,并利用界面化学理论 ,解释了驱油过程中产生的界面现象 ,揭示了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粘弹性效应作用的差异、界限 ,以及粘弹性效应对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聚合物溶液可以很好地驱替盲端油 ,但因刚性水膜的存在而不适于水驱后亲油或中性盲端残余油。三元复合体系具有较强的驱替盲端残余油能力 ,一方面低界面张力可破坏水膜 ,三元复合驱替液深入盲端 ;另一方面 ,体系的粘弹性则使三元复合驱替液接触到更多的残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溶液 三元复合体系 驱替 盲端孔隙 微观机理 三次采油 粘弹性流体 界面张力
下载PDF
柱塞泵泵头体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天成 周思柱 +1 位作者 吕伦 张慢来 《石油矿场机械》 2008年第10期40-42,共3页
对某柱塞泵泵头体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获得了泵头体的应力分布规律,并应用ANSYS软件对泵头体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为类似的壳体零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柱塞泵 泵头 应力分析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大型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通风系统的计算及端部通风流道变化对结构件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伟力 周醒夫 +2 位作者 霍菲阳 李勇 韩继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09-116,199,共8页
根据330 MW大型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通风结构的特点,建立了半个轴向段电机的通风网络模型,采用流体网络方法计算得到电机运行时的总风量、各通风沟和进风室的风量和压力。为了验证流体网络方法计算的准确性,给出了端部区域内的流体... 根据330 MW大型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通风结构的特点,建立了半个轴向段电机的通风网络模型,采用流体网络方法计算得到电机运行时的总风量、各通风沟和进风室的风量和压力。为了验证流体网络方法计算的准确性,给出了端部区域内的流体与传热耦合三维数学模型,以流体网络计算出的压力和风速作为给定汽轮发电机端部求解域中的边界条件,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铜屏蔽的温度分布,将耦合场计算结果与电机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误差满足工程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电机端部区域内铜屏蔽和压圈之间的通风流道面积进行调整,在电机额定运行下,分析调整后铜屏蔽温度的变化,为大型汽轮发电机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水–氢–氢冷却 流体网络 三维端部区域模型 流体场与温度场
下载PDF
粗糙结合面法向接触的能量耗散与阻尼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庆朋 张力 +1 位作者 唐志刚 罗求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为了能够预测粗糙结合面法向接触的能量耗散和阻尼的变化规律,在Hertz和Abbott-Firestone经典接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载-卸载混合弹塑性接触模型。首先,研究单个微凸体在完全弹性和塑性接触状态下的受力特性,推导出混合弹塑性状... 为了能够预测粗糙结合面法向接触的能量耗散和阻尼的变化规律,在Hertz和Abbott-Firestone经典接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载-卸载混合弹塑性接触模型。首先,研究单个微凸体在完全弹性和塑性接触状态下的受力特性,推导出混合弹塑性状态下接触面积和力的数学表达式,进而研究能量变化规律和接触阻尼特性。然后,通过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并且和完全弹性、塑性状态下的接触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能量耗散和法向接触阻尼与法向变形量、硬度以及硬度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结合面能量耗散随着法向变形量的增加而变大,而法向接触阻尼随之减小;在法向变形量一定时,接触阻尼随着材料硬度的增加而变大,而硬度指数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结合面 混合弹塑性 能量耗散 法向接触阻尼
下载PDF
140MPa压裂泵液缸强度及寿命预测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磊 梁政 姜华 《石油矿场机械》 2011年第4期26-28,共3页
针对某厂新设计的140 MPa高压压裂泵液缸,用ANSYS/ANSYS FE-SAFE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出了静力强度及疲劳寿命分布。计算结果显示,液缸在140 MPa内压工作载荷下产生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630 MPa,位于缸腔与柱塞腔相贯部位拐角处,内腔平... 针对某厂新设计的140 MPa高压压裂泵液缸,用ANSYS/ANSYS FE-SAFE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出了静力强度及疲劳寿命分布。计算结果显示,液缸在140 MPa内压工作载荷下产生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630 MPa,位于缸腔与柱塞腔相贯部位拐角处,内腔平均应力<350MPa,液缸整体静强度满足要求。但是在循环载荷冲击作用下,相贯部位拐角处疲劳寿命低,疲劳安全系数不够,短时间内会发生破坏。提出增大相贯部位倒圆角半径,采用自增强等强化处理,可提高液缸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缸 有限元分析 强度 寿命
下载PDF
盲端孔道内黏弹性聚合物驱油两相渗流规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钟会影 李园园 +1 位作者 尹洪军 孟宪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已有的聚合物溶液单相渗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均已证实聚合物的弹性特征能够扩大其在多孔介质内的波及效率。在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单相渗流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原油两相流动中弹性对两相渗流的作用机制问题,建立了黏弹性流体... 已有的聚合物溶液单相渗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均已证实聚合物的弹性特征能够扩大其在多孔介质内的波及效率。在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单相渗流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原油两相流动中弹性对两相渗流的作用机制问题,建立了黏弹性流体、牛顿流体的两相渗流控制方程,用VOF方法进行两相界面追踪,以Open FOAM为平台,运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组数值求解,研究了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在盲端孔道内的流动规律。从饱和度分布、速度分布、驱替压差和第一法向应力差变化特征方面,揭示了黏弹性聚合物溶液的微观渗流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松弛时间的增加,即聚合物溶液弹性的增大,两相界面向盲端内部扩展越深,驱油效率越高;当驱替时间达23. 0 s时,松弛时间为0. 100 s的聚合物溶液驱油效率,比松弛时间为0. 001、0. 010 s时分别高19. 0%、9. 2%;聚合物溶液的弹性越大,附加压降越大,其第一法向应力差也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驱油效率。研究结果为油田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油体系设计、筛选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同时有益于丰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聚合物溶液 两相渗流 OPENFOAM 盲端 驱油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