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Liquefaction Properties of Silt at Yellow River Delta
1
作者 LIU Tao ZHOU Lei CHEN Xugu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382-1390,共9页
The seabe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formed by the rapid deposition of sediments from the Yellow River. Recent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the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l... The seabe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formed by the rapid deposition of sediments from the Yellow River. Recent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the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liquefaction of silty seabed under cyclic loading.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okes Viscous Principle, a self-design dragging ball apparatus was used to study the fluid characteristics of liquefied and post-liquefied silt more thoroughly. Wave flume and shaking table were used to apply wave loads and vibration loads. The pore pressure, earth pressure, and moving parameters of the dragging ball were recorded during tests. The effect of cyclic loads and excess pore pressure ratio on viscosity of silty soil is discussed. The constitutive model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liquefied silt is also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silty soil is much higher than sand. Cyclic loads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silt liquefaction, resulting in the decrease in apparent viscosity. The excess pore pressure ratio(ru) has effect on silt liquefaction. When the soil had not reached the completely liquefied state(ru < 1), the apparent viscosit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xcess pore pressure ratio; when the soil had reached the completely liquefied state(ru = 1), the shear stres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It was determined that silty soil characterized by shear thinning can be viewed as a type of non-Newtonian fluid. The equation of the shear stress and shear strain rates was established by fitting the test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t LIQUEFACTION fluid DRAGGING BALL method
下载PDF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储层热流耦合与温度场调控研究进展
2
作者 秦绪文 陆程 +6 位作者 张召彬 王平康 李守定 董艳辉 马超 何玉发 庞守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13-3224,共12页
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类型以泥质粉砂为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砂质储层相比开采难度大。本文针对南海北部泥质粉砂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涉及的相变习性演化、有效渗透率变化、热流耦合模式、试采系统温度场调控与矿场尺度增温防冰... 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类型以泥质粉砂为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砂质储层相比开采难度大。本文针对南海北部泥质粉砂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涉及的相变习性演化、有效渗透率变化、热流耦合模式、试采系统温度场调控与矿场尺度增温防冰等关键问题,综述了笔者团队近年来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泥质粉砂型水合物相变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储层因富含黏土水合物相变滞后效应明显;试采井壁处节流膨胀效应强烈,“温度漏斗”斜率最大,一旦形成“水锁”与生成二次水合物,气相渗流能力将明显降低;在无外部热源补给情况下,较高的产气速率,易造成水合物分解速率减缓直至停止分解,中国南海泥质粉砂水合物分解主要受传热控制模式影响,亟需建立有效的“储层-井筒”试采系统多元温压调控与安全流动机制,提高产气效率;依托自然资源部青海木里天然气水合物与冻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原位补热降压充填的水合物开采方法,成功完成矿场尺度水合物试采系统温度场改造试验,进一步优化提高了储层渗流能力,实现了增渗扩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粉砂 试采系统 相变习性 热流耦合 温度场改造
下载PDF
裂缝性地层压裂降滤失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曲占庆 岳艳如 +2 位作者 罗明良 温庆志 路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7-110,141,共4页
为控制压裂液向天然裂缝的滤失,通过对裂缝性油藏滤失机理的调研,进行了相关的敏感性分析,确定了采取前置液加粉砂的降滤失方法。通过优化前置液体积、粉砂加量、砂浓度、粉砂粒径、施工排量和压裂液黏度,优选出最佳参数以达到降滤失的... 为控制压裂液向天然裂缝的滤失,通过对裂缝性油藏滤失机理的调研,进行了相关的敏感性分析,确定了采取前置液加粉砂的降滤失方法。通过优化前置液体积、粉砂加量、砂浓度、粉砂粒径、施工排量和压裂液黏度,优选出最佳参数以达到降滤失的效果。以ST70井为例对油藏的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对比加砂前后的滤失量和滤失速度。结果表明,加砂后滤失量和滤失速度明显降低,验证了粉砂降滤失的效果。这对于提高裂缝性油藏压裂的成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滤失 粉砂 加砂压裂 优化
下载PDF
空蚀、磨损及其联合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涛 陈次昌 陈丰 《排灌机械》 2006年第4期47-53,共7页
空蚀、磨损及两者联合作用是目前流体机械破坏的重要原因,通过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得到空蚀、磨损及两者联合作用的机理是发展流体机械优化设计方法、提高流体机械抵抗空蚀磨损破坏能力的基础.由于影响空蚀、磨损及两者联合作用行为的因... 空蚀、磨损及两者联合作用是目前流体机械破坏的重要原因,通过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得到空蚀、磨损及两者联合作用的机理是发展流体机械优化设计方法、提高流体机械抵抗空蚀磨损破坏能力的基础.由于影响空蚀、磨损及两者联合作用行为的因素既有速度、压力等流场参数,又有沙粒和材料特性等,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在空蚀磨损及联合作用机理、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及高抗破坏材料等方面展开.基于此,本文选择性的分析了相关的报道文献,为进一步开展流体机械过流表面快速破坏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机械 空蚀 磨损 联合作用 破坏机理
下载PDF
γ-射线测沙仪测量浮泥、淤泥容重的新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永进 韦立新 +2 位作者 郭吉堂 王华 陆德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64,共5页
改进后的γ-射线测沙仪不仅将γ-脉冲计数一个不漏的全部采集下来,还将同步数据采集的速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通过现场测量和试验,取得了更完整更迅速的同步γ-计数和水深数据,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经验。还提出在一般情... 改进后的γ-射线测沙仪不仅将γ-脉冲计数一个不漏的全部采集下来,还将同步数据采集的速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通过现场测量和试验,取得了更完整更迅速的同步γ-计数和水深数据,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经验。还提出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容重垂线测量时,探头的下放速度应大于15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测沙仪 同步采集 浮泥 淤泥 容重
下载PDF
近松散层采煤覆岩采动裂缝水砂突涌临界水力坡度试验 被引量:93
6
作者 隋旺华 蔡光桃 董青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84-2091,共8页
以带不同尺寸裂缝的混凝土块模拟采动裂缝岩体,以黏土、粉土、粗砂和砾砂配制不同颗粒组成的7种土样,采用改装的渗透仪,对松散层经过采煤上覆垮落带和裂缝带发生渗透变形破坏的类型和机制进行研究,得出采煤垮落带和裂缝带上覆松散土层... 以带不同尺寸裂缝的混凝土块模拟采动裂缝岩体,以黏土、粉土、粗砂和砾砂配制不同颗粒组成的7种土样,采用改装的渗透仪,对松散层经过采煤上覆垮落带和裂缝带发生渗透变形破坏的类型和机制进行研究,得出采煤垮落带和裂缝带上覆松散土层发生从上往下渗透变形破坏的临界水力坡度与土层粒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和裂缝尺寸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黏粒含量较少的粉土、粗砂、砾砂比较容易发生水砂突涌,土的d50小于裂隙宽度的1/10时,容易出现潜蚀甚至涌(突)砂现象;当临界水力坡度大于1时,同一种颗粒组成的土样重度越大,液性指数越小,土的黏聚力越大,则临界水力坡度越大;同一种土样发生通过裂缝的渗透变形破坏时,裂隙宽度越大,临界水力坡度越小,发生破坏的临界水力坡度随裂缝宽度的增大呈指数下降。试验还获得溃砂时水砂涌出量与裂缝的宽度和初始水头高度的关系,在相同初始水头条件下,随着突砂口尺寸的加大,突砂量基本呈线性增加;在相同突砂口张开的情况下,涌砂量随着初始水头增大而增大。发生水砂突涌的涌出物中含砂量随时间延续逐渐减少。由此可见,含水层的初始水头和突砂口张开程度是控制矿井工作面突砂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流砂 临界渗透坡度 垮落带 导水裂缝带 水体下采煤 松散层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液化粉土流动特性拖球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涛 崔逢 张美鑫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3-130,共8页
粉质土大量存在于黄河水下三角洲地区,粉土液化过程中具有类似流体的性质,可以把液化过程中的粉土视为黏性流体进行研究。基于流体力学中Stokes黏滞阻力原理,在波浪水槽试验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测量液化过程中粉土流变特性的拖球装置,并... 粉质土大量存在于黄河水下三角洲地区,粉土液化过程中具有类似流体的性质,可以把液化过程中的粉土视为黏性流体进行研究。基于流体力学中Stokes黏滞阻力原理,在波浪水槽试验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测量液化过程中粉土流变特性的拖球装置,并对其实用性进行验证。在铺设有粉土底床的波浪水槽中埋入可以水平滑动的小球,通过拖动小球在粉土中水平运动,测量小球所受阻力值的大小,用以计算液化粉土表观动力黏度。充分考虑试验中波浪要素、超孔压比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满足试验要求;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观察到了孔压的累积至液化的过程;波浪参数对结果有较大影响,其中波高越大,表观黏度值越小;同一波高情况下,表观黏度随时间缓慢增加;随着超孔压比的升高,波浪作用下粉土表观黏度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质土 液化 流体 拖球试验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试挖槽回淤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辛文杰 贾雨少 何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78,共8页
在研究伶仃洋水沙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试挖槽现场实测的17组水下地形资料,并结合γ-射线密度仪在试挖槽基槽及边坡进行的浮、淤泥重度探测结果,对试挖槽的泥沙回淤特征进行分析,获得了试挖槽回淤的速率变化及分布特... 在研究伶仃洋水沙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试挖槽现场实测的17组水下地形资料,并结合γ-射线密度仪在试挖槽基槽及边坡进行的浮、淤泥重度探测结果,对试挖槽的泥沙回淤特征进行分析,获得了试挖槽回淤的速率变化及分布特征,明确了稳定边坡的坡比,区分出槽内浮泥层和淤泥层的厚度及其变化趋势.本文还分析了洪水和台风对挖槽回淤的不同影响,指出由枯转洪的首场洪水会明显增加淤积.另外,还对3种不同频率超声测深的对应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多波束与低频测深仪所测数据之间存在0.30 m的水深差值,与现场实测的浮泥厚度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挖槽 回淤观测 边坡 浮泥
下载PDF
碱、锌污染淤泥质黏土的压缩与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文军 陈勇 +1 位作者 蒋建良 蔡国成 《工程勘察》 2020年第2期6-12,共7页
城市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或未经卫生填埋导致淋滤液下渗造成地基土污染,场地污染范围、污染土性变化及污染机理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针对宁波地区的典型软土,人工制备不同程度的碱污染土和锌污染土,通过室内试验和微观测试探讨了污染土... 城市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或未经卫生填埋导致淋滤液下渗造成地基土污染,场地污染范围、污染土性变化及污染机理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针对宁波地区的典型软土,人工制备不同程度的碱污染土和锌污染土,通过室内试验和微观测试探讨了污染土的物相成分和微观结构,分析了污染土的渗透特性以及压缩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变化机理。研究表明,受到污染液腐蚀后,原状土的微结构变化明显,随着污染液浓度的增大,污染土孔隙面积比增大而丰度减小;碱和锌污染对土体的渗透性影响较大,且与渗透时长有关;碱污染土的压缩系数随着污染液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而锌污染土的压缩系数变化不大;机理分析认为,造成上述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污染离子侵入土体后胶结物质溶蚀与新物质生成之间的平衡以及结合水膜厚度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液 污染淤泥质黏土 微结构 渗透系数 压缩性 污染机理
下载PDF
强潮河口拦门沙航道回淤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27
10
作者 陆永军 李浩麟 +1 位作者 王红川 左利钦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50-1456,共7页
针对瓯江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分析了强潮河口拦门沙演变规律及成因,应用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拦门沙航道开挖后的回淤及治理措施。数学模型中... 针对瓯江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分析了强潮河口拦门沙演变规律及成因,应用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拦门沙航道开挖后的回淤及治理措施。数学模型中引进前期含沙量的概念,得到了潮流挟沙能力公式,给出了波浪作用下浮泥引起航槽回淤的模拟方法。在瓯江口潮流与含沙量验证基础上,进行了拦门沙航槽开挖后悬沙、底沙与浮泥引起航槽回淤的验证计算,计算的淤积厚度及沿航线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瓯江口拦门沙航道治理原则、措施及工程对水动力泥沙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河口 拦门沙 航道治理 波浪 潮流 数学模型 悬沙 浮泥 航槽回淤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粉土液化流动特性拖球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涛 张美鑫 崔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基于流体力学中的Stokes黏滞阻力理论,以振动台试验为基础,开发了一套测量液化过程中粉土流变特性的拖球试验装置。在铺有粉土海床的模型箱内埋设光滑小球,通过测量小球水平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值的大小,计算粉土液化的表观动力黏度,分... 基于流体力学中的Stokes黏滞阻力理论,以振动台试验为基础,开发了一套测量液化过程中粉土流变特性的拖球试验装置。在铺有粉土海床的模型箱内埋设光滑小球,通过测量小球水平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值的大小,计算粉土液化的表观动力黏度,分析粉土液化过程中的表观动力黏度与超孔压比之间的关系,以及液化后表观黏度与应变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振动台试验下,孔隙压力表现为迅速上升,粉土迅速达到液化状态;振动过程对海床固结影响较大;粉土海床在未达到完全液化状态时(ru<1),表观黏度随超孔压比增大而减小,在液化状态下(ru=1),剪应力随应变率增大而减小,粉土呈现出剪切稀化的特点,为典型的非牛顿流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质土 液化 流动特性 拖球试验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水轮机转轮固液两相三维紊流计算及磨损预估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忠信 周先进 +1 位作者 张世雄 陆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7-43,共7页
本文在两流体模型的基础上 ,使用贴体坐标的有限体积法 ,利用有科氏力修正的κ -ε -Ap两相流紊流模型建立了水轮机转轮内部的三维泥沙固液两相紊流计算模型。模型中求解了考虑压力对固粒相影响的时均Reynolds动量方程 ,并利用泥沙相的... 本文在两流体模型的基础上 ,使用贴体坐标的有限体积法 ,利用有科氏力修正的κ -ε -Ap两相流紊流模型建立了水轮机转轮内部的三维泥沙固液两相紊流计算模型。模型中求解了考虑压力对固粒相影响的时均Reynolds动量方程 ,并利用泥沙相的速度和浓度分布 ,数值计算了转轮的泥沙磨损。为了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用该模型计算了刘家峡HL0 0 1- 2 5模型水轮机转轮内部的三维泥沙固液两相紊流流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 计算 磨损 预估 水轮机 固液两相紊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株洲枢纽中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淤积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晓平 谢丽芳 蒋昌波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6-89,95,共5页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由于特殊的水力条件 ,其淤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借鉴已建船闸的经验教训 ,采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对拟建的株洲航电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结合株洲枢纽的水流...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由于特殊的水力条件 ,其淤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借鉴已建船闸的经验教训 ,采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对拟建的株洲航电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结合株洲枢纽的水流条件和地形条件 ,提出了疏浚、整治的综合工程措施和合理的运行调度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航道淤积 物理模型试验 数学模型 流体有限元
下载PDF
杭州湾深水航道试挖槽的浮泥沉积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敏 王立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1-76,共6页
通过分析杭州湾试挖槽区泥沙特性、水动力条件,研究浮泥产生及消失的原因.分析计算表明浮泥的形成和消失与潮流底流速有关.当底流速小于临界淤积底流速时,浮泥开始形成;而当底流速大于临界冲刷底流速时,浮泥开始消失.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 杭州湾 试挖槽 浮泥 回淤量 深水航道 航道
下载PDF
滤前盐泥用于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周莉菊 冯家满 +2 位作者 赵由才 杨淑君 袁俊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1,42,共4页
盐泥是盐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其主要成分与盐水钻井液相似,因此从理论上讲盐泥可应用于盐水钻井液。以江汉油田现用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为基础,在不改变钻井液密度、pH值的条件下,研究了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滤前盐泥加量对... 盐泥是盐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其主要成分与盐水钻井液相似,因此从理论上讲盐泥可应用于盐水钻井液。以江汉油田现用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为基础,在不改变钻井液密度、pH值的条件下,研究了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滤前盐泥加量对该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盐泥中的NaOH、NaCl、CPA、CaCO_3等成分均为钻井液的有效成分,其中的固体颗粒、高分子处理剂CPA、正电胶及Na_2SO_4等成分影响钻井液流变性能。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在盐泥加量小于500 kg/m^3时,可满足钻井液流变性能和滤失性能的要求。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滤前盐泥在饱和盐水钻井液中的应用价值约为110元/t。该研究可实现盐泥的资源化、降低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成本,对于实现循环经济和盐化工业的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钻井液 饱和盐水钻井液 盐泥 钻井液性能
下载PDF
微灌离心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邱元锋 孟戈 罗金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1-67,共7页
在缺水地区,利用高含沙水作为微灌水源的条件下,低浓度混合多相流模型已不能适用于微灌用离心分离器的数值模拟。该文以高含沙水作为微灌水源,结合离心分离器的结构参数,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基础上,通过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定,采用有限... 在缺水地区,利用高含沙水作为微灌水源的条件下,低浓度混合多相流模型已不能适用于微灌用离心分离器的数值模拟。该文以高含沙水作为微灌水源,结合离心分离器的结构参数,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基础上,通过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定,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和求解,控制方程采用k-ε模型模拟分析了离心分离器的内部流场特征,并通过试验验证数值模拟成果,模拟值与试验实测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说明数值模拟采用的算法和模型是合理的。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高含沙水为微灌水源的条件下,离心分离器的速度、湍动能以及静压分布,结果表明:离心分离器内速度分布主要有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沿径向方向具有一定的对称性;离心分离器内湍动能分布具有一定的对称性,由轴中间向器壁两侧逐渐变小;静压分布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性,由器壁两侧向轴中心逐渐减少。结果可为微灌用离心分离器特性参数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流体力学 CFD 微灌 离心分离器 高含沙水 流场分布
下载PDF
模袋砂围堰在大洞口水闸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庆红 陈再 《广东水利水电》 2019年第2期33-36,共4页
为解决大洞口水闸深厚流塑性淤泥地质条件下土石截流围堰施工取土不便、填筑困难、造价高等问题,截流采用钢板桩+模袋砂轻型围堰方案。该方案结合了钢板桩和模袋砂围堰的优点,具有较好的防渗性能和适应地基变形能力,成功实现了深厚流塑... 为解决大洞口水闸深厚流塑性淤泥地质条件下土石截流围堰施工取土不便、填筑困难、造价高等问题,截流采用钢板桩+模袋砂轻型围堰方案。该方案结合了钢板桩和模袋砂围堰的优点,具有较好的防渗性能和适应地基变形能力,成功实现了深厚流塑性淤泥河床截流,为主体工程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基坑施工空间,较之传统的土石围堰更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流塑性淤泥 模袋砂围堰 大洞口水闸
下载PDF
淤煤装载机液压支撑结构的设计
18
作者 边永梅 毛平淮 叶琦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2-143,共2页
介绍了矿用淤煤装载机液压支撑部分的结构特征、组成及结构设计。该液压支撑结构简单可靠,能满足煤矿水仓清理淤煤的要求。
关键词 液压支撑 液压传动 淤煤装载机
下载PDF
浅谈煤层气压裂中的滤失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知 杨兆中 +1 位作者 李小刚 程文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13期33-35,共3页
煤层气是以煤为储层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份为甲烷(CH4),以吸附态吸附在煤的微孔隙壁表面。煤层气资源量巨大,全球埋深浅于2000m的煤层气资源约为260×1012m3。由于能源需求迫切,对煤层气的开采十分迫切,目前,水力压裂改造措... 煤层气是以煤为储层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份为甲烷(CH4),以吸附态吸附在煤的微孔隙壁表面。煤层气资源量巨大,全球埋深浅于2000m的煤层气资源约为260×1012m3。由于能源需求迫切,对煤层气的开采十分迫切,目前,水力压裂改造措施是国内外煤层气井增产的主要手段。煤层割理和天然裂缝系统发育,应力敏感性强,因此,煤层的压裂与常规油气藏压裂相比滤失量更大,滤失机理更为复杂,形成长缝更加困难。此外,压裂液大量进入煤层中的割理和天然裂缝系统,容易造成储层造成污染、砂堵等现象。因此,降低滤失不仅有利于提高压裂液效率,减少压裂液用量,使裂缝具有较高的导流能力,还可以减少压裂液在油气层的滞留,降低压裂液对油气层的损害。鉴于此,压裂液滤失对煤层气压裂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降低压裂液滤失迫在眉睫。目前,控制煤层气压裂滤失的有效措施主要有:粉砂降滤;在煤层压裂中使用泡沫压裂液;采用合理的施工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割理 天然裂缝 滤失 储层污染 砂堵 粉砂降滤 泡沫压裂液
下载PDF
上海淤泥质粘土注浆劈裂效应的细观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辉利 陈建峰 王莉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4期78-82,共5页
劈裂注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注浆方法,理论研究落后于实际应用。基于颗粒流理论中的流固耦合原理,对上海淤泥质软粘土劈裂注浆过程进行了颗粒流模拟研究,从细观角度研究了土体劈裂过程中裂隙的形态以及土体孔隙率、应力变化,并与相... 劈裂注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注浆方法,理论研究落后于实际应用。基于颗粒流理论中的流固耦合原理,对上海淤泥质软粘土劈裂注浆过程进行了颗粒流模拟研究,从细观角度研究了土体劈裂过程中裂隙的形态以及土体孔隙率、应力变化,并与相关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运用颗粒流理论及程序研究土体注浆劈裂问题是可行的,且在可视化角度上具有很好的优势,可以直接观察到土体劈裂产生及发展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粘土 劈裂注浆 颗粒流 流固耦合 细观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