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lot Scale Test to Treat High Concentration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Using Catalytic Oxidation and Aerobic Biological Fluid-Bed Combination Process
1
作者 李娜 黄君礼 +3 位作者 王威 赵建伟 王桂林 崔崇威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2期140-147,共8页
The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is a kind of typical organic industrial wastewater with hig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ammonia nitrogen, which could not be completely degraded by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chemica... The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is a kind of typical organic industrial wastewater with hig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ammonia nitrogen, which could not be completely degraded by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ind an effective treatment process. A combination process of catalytic oxidation with noble metal catalysts and aerobic biological fluid-bed packed with the new ultrastructure biological carriers, which was developed by ourselves, was investigated to treat the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The pilot scale test with 0.5 m^3/h influent flow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new combin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luent COD was 84.02 mg/L, ammonia nitrogen was 14.15 mg/L, and total phenol was 0.20 mg/L, which could completely meet the Grade I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GB8978-1996), when the influent average COD was 5 564 mg/L, ammonia nitrogen was 237 mg/L, and total phenol was 1 100 mg/L. The two catalytic reactors could evidently improve the wastewater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value of BOD5/COD (B/C) increased from 0.23 to 0.413 in the one-stage catalytic reactor and from 0. 273 to 0.421 in two-stage catalytic reactor. The further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luent quality of this new combination process could still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 when the COD loading was 8.65 kg / (m^3· d). Most of aromatic an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ere degraded effectively in this combin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catalytic oxidation fluid-bed biological oxidation
下载PDF
Fenofibrate solid dispersion pellets prepared by fluid-bed coating: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improved dissolution and oral bioavailability in beagle dogs
2
作者 唐宁 赖捷 +2 位作者 陈雅聘 卢懿 吴伟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Solid dispersion of fenofibrate (FNB), a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was prepared by a fluid-bed coating technique with PEG 6000 as the carrier. The physical state was characterized by DSC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om... Solid dispersion of fenofibrate (FNB), a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was prepared by a fluid-bed coating technique with PEG 6000 as the carrier. The physical state was characterized by DSC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ometry, which indicated the existence of fenofibrate in crystalline form in the solid dispersion. In vitro dissolution was studied in water containing 1% sodium lauryl sulfate, FASSIF and FESSIF.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dissolution was achieved at PEG/FNB ratio of 4/1 with near complete dissolution within 30 min. Moderate improvement in dissolution rate was observed at smaller PEG/FNB ratios. Oral bioavailability was studied in beagle dog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fenofibrate solid dispersion pellets by monitoring fenofibric acid in plasma. Th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EG/FNB 3/1 and 4/1 solid dispersion pellets was improved by 3.4 and 4.4-fold as compared to Lipanthyl, a commercial micronized fenotibrate formulation. There was a strong dependence of oral bioavailability on the in vitro dissolution rate. Good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in vivo absorption fraction and the in vitro dissolution rate in each of the dissolution media, water containing 1% sodium lauryl sulfate, FASSIF and FESSIF.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PEG/FNB solid dispersion pellets were able to improve the dissolution and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fenofib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dispersion PELLETS fluid-bed COATING Fenoflbrate Bioavailability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defin让ive screening design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key granule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e operating parameters in pulsed-spray fluid-bed granulation 被引量:8
3
作者 Jie Zhao Wenlong Li +2 位作者 Haibin Qu Geng Tian Yanding Wei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56-65,共10页
The pulsed-spray fluid-bed granulation (PSFB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using definitive scree ning design, a recently proposed new class of three-level desig n of experiment method. Such a design enable... The pulsed-spray fluid-bed granulation (PSFB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using definitive scree ning design, a recently proposed new class of three-level desig n of experiment method. Such a design enabled quadratic models to be established that described the effect of six in put process parameters - inlet air temperature, inlet air humidity, binder spray rate, atomization pressure, pulse period, and pulse width - on the granule quality in a PSFBG process.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mean particle size, relative size distribution width, production yield, and porosity were developed to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 flue ncing factors and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On the basis of con strai nts on the desired granule properties, a design space for PSFBG was determined and ranges of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were defined. An acceptable degree of prediction was confirmed by validation experiments, demonstrating the reli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using definitive screening design to study the PSFBG process. This method can accelerate 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is process within a large multidimensional design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spray fluid-bed granuiation DESIGN of experiment Definitive SCREENING DESIGN Mathematical models DESIGN space Process parameters
原文传递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meloxicam-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 pellets prepared by a fluid-bed coating method 被引量:4
4
作者 Yi Lu Xingwang Zhang +2 位作者 Jie Lai Zongning Yin Wei Wu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Meloxicam-β-cyclodextrin (ME-β-CD) inclusion complex was prepared by a fluid-bed coating technique upon solvent removal and simultaneous depositing onto the surface of nonpareil pellets and using PVP K30 as a bind... Meloxicam-β-cyclodextrin (ME-β-CD) inclusion complex was prepared by a fluid-bed coating technique upon solvent removal and simultaneous depositing onto the surface of nonpareil pellets and using PVP K30 as a binding agent to facilitate good coating. The resultant pellets were spherical and intact in shape with good flowability and friability. SE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ellets were smooth and had a tightly coated inclusion complex layer. In vitro dissolution of the inclusion complex pellets in pH 7.4 phosphate buffer was dramatically enhanced at an ME/CD ratio of 1/1. DSC and powder X-ray diffractometry proved the absence of crystallinity in the ME/CD inclusion complexes. Moreover, 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metry together with Raman spectrometry indicated that the thiazole ring of ME was possibly included in the cavity of β-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OXICAM Inclusion complex Β-CYCLODEXTRIN fluid-bed PELLETS Dissolution Characterization
原文传递
库区浮泥层纵向流速垂线分布特性研究
5
作者 刘洁 陈治宇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水库浮泥是存在于水库底部的一层高含沙水体,流动性较强,直接影响水库淤积形态和水库排沙,研究其运动规律对水库减淤优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三峡库区实测泥沙矿物组成和级配资料,配置沙样进行流变试验,以幂律流变模型描述浮泥的本... 水库浮泥是存在于水库底部的一层高含沙水体,流动性较强,直接影响水库淤积形态和水库排沙,研究其运动规律对水库减淤优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三峡库区实测泥沙矿物组成和级配资料,配置沙样进行流变试验,以幂律流变模型描述浮泥的本构关系。构建了浮泥运动的速度分布理论模型,通过水槽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浮泥运动速度随浮泥厚度、上层水流流速、床面坡度增大而增大,随浮泥密度增大而减少。沿水深方向浮泥纵向流速分布始终呈抛物线型,表层的浮泥流速要远大于底层浮泥,浮泥纵向流速沿垂向方向不断减少,最底部的浮泥几乎处于静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特性 幂律模型 浮泥密度 床面坡度 浮泥运动特性
下载PDF
Geldart C类脱硫灰颗粒在环流耦合提升管内稳定流动特性
6
作者 王成秀 宋大山 +4 位作者 李之辉 杨潇 蓝兴英 高金森 徐春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5-1496,F0004,共13页
我国CO_(2)的排放中70%来自工业领域,故工业过程的碳捕集对实现“双碳目标”十分关键。工业烟气中往往含有的硫氧化物会腐蚀设备并使后续脱碳等过程使用的催化剂中毒。因此,工业烟气的深度脱硫技术对后续的CO_(2)捕集或提纯过程至关重... 我国CO_(2)的排放中70%来自工业领域,故工业过程的碳捕集对实现“双碳目标”十分关键。工业烟气中往往含有的硫氧化物会腐蚀设备并使后续脱碳等过程使用的催化剂中毒。因此,工业烟气的深度脱硫技术对后续的CO_(2)捕集或提纯过程至关重要。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因具有脱硫效率高、无污染、停留时间可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中作为脱硫剂的脱硫灰颗粒为典型Geldart C类颗粒。由于C类颗粒的强黏附性,其在循环流化床操作中容易结块,从而影响装置稳定运行。为了强化脱硫灰颗粒在循环流化床内的流动稳定性,提出了环流强化的耦合提升管反应器的概念,并自行设计搭建了一套导流筒内径100 mm、高度300 mm,外筒内径160 mm、高度760 mm,输送段内径75 mm、总高度12.6 m的环流耦合提升管。在U_(g)=4 m/s、G_(s)=45 kg/(m^(2)·s),U_(g)=7 m/s、G_(s)=25 kg/(m^(2)·s)的操作条件下,考察了环流段的压力分布、标准差以及功率谱密度。当环隙区气速为0.4 m/s时,环流流动能够实现稳定、连续的密相环流流动。在C类颗粒形成稳定流动基础上,讨论了环流耦合提升管内的流动特性分布规律,包括固含率和颗粒速度。实验发现,环流流动的设计可以强化C类颗粒的流动特性,大幅提高耦合反应器内C类颗粒脱硫灰固含率,并实现了C类颗粒循环流态化装置的稳定运行。同时,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C类颗粒新型循环流态化反应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多相反应器 流体力学 脱硫灰颗粒 Geldart C颗粒 环流反应器
下载PDF
列车动载-水力耦合作用下铁路隧道道床隆起机理多尺度模拟与整治对策研究
7
作者 阳军生 陈建伟 +2 位作者 谢亦朋 张聪 林梦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22,共13页
某高原铁路隧道穿越富水燕山期闪长岩断层带段引发道床出现隆起,对轨道平顺性影响极大。为揭示列车动载-水力耦合作用下铁路隧道道床隆起的宏-细观驱动机制,在考虑隧底结构可能面临的列车动载-水力耦合条件下,提出1种多尺度数值分析方... 某高原铁路隧道穿越富水燕山期闪长岩断层带段引发道床出现隆起,对轨道平顺性影响极大。为揭示列车动载-水力耦合作用下铁路隧道道床隆起的宏-细观驱动机制,在考虑隧底结构可能面临的列车动载-水力耦合条件下,提出1种多尺度数值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6 s的列车动载和地下水耦合作用下,隧底虚渣孔隙率由0.4逐渐增大至0.7,地下水水头高度由50 m升高至100 m,隧底孔隙水压力增加141%,隆起位移增加212%;虚渣孔隙率保持不变时,隧底孔隙水压力增长率与水头高度的增长率保持相同,但虚渣孔隙率增大也会导致隧底孔隙水压力升高,加剧隆起病害;采取“钻孔泄压、注浆固结”整治措施后,隧底孔隙水压力峰值降低79.7%,隆起位移峰值降低至0.08 mm,隆起病害得到显著改善。多尺度数值分析方法可为类似病害整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列车动载 地下水 流固耦合 道床隆起病害 多尺度模拟
下载PDF
差速流化床及差速循环流化床锅炉
8
作者 别如山 《工业锅炉》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介绍差速流化床的历史背景、工作原理以及低速床内埋管防磨效果和与差速循环流化床相匹配的带加速段卧式旋风分离器结构及其应用。综述了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5~220 t/h差速流化床的研发成果,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在10~130 t/h差速... 介绍差速流化床的历史背景、工作原理以及低速床内埋管防磨效果和与差速循环流化床相匹配的带加速段卧式旋风分离器结构及其应用。综述了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5~220 t/h差速流化床的研发成果,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在10~130 t/h差速循环流化床研发方面取得的业绩。比较了常规循环流化床与差速循环流化床的优缺点,在燃烧低热值燃料时差速循环流化床比常规循环流化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流化床 差速循环流化床 循环流化床 磨损
下载PDF
氦冷固态包层氚增殖球床气体和粉末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9
作者 王开松 刘明宗 汪键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元耦合分析,研究了氦冷固态增殖包层球床中吹扫氦气的速度分布和破碎的正硅酸锂粉末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及粉末数量随氦气入口流速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在吹扫氦气流动方向上,用入口流速归一化的氦气速度分布与入口...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元耦合分析,研究了氦冷固态增殖包层球床中吹扫氦气的速度分布和破碎的正硅酸锂粉末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及粉末数量随氦气入口流速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在吹扫氦气流动方向上,用入口流速归一化的氦气速度分布与入口流速无关,在靠近球床边缘速度变化较大,在球床中部速度变化较小;用入口流速归一化的粉末平均速度与入口流速关系不大,会随吹扫时间逐渐趋于稳定;对小粒径粉末,吹扫气体流速越大,越容易被吹出球床,对大粒径粉末,因其本身体积过大,易在球床中形成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冷包层 正硅酸锂球床 计算流体力学 离散单元法
下载PDF
非球形湿颗粒导向管喷动流化床流动特性
10
作者 战德康 孙腾 +3 位作者 王香竹 吴明周 吴曼 郭庆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66-2179,F0003,共15页
实际工业生产中颗粒多为非球形颗粒,对颗粒形状效应和液相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足,是导向管喷动流化床在颗粒涂层改性、包膜等工业应用的关键限制因素。选取粒径、密度相似的球形和圆柱形非球形颗粒为实验物料,对比两种颗粒在不同气速和雾... 实际工业生产中颗粒多为非球形颗粒,对颗粒形状效应和液相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足,是导向管喷动流化床在颗粒涂层改性、包膜等工业应用的关键限制因素。选取粒径、密度相似的球形和圆柱形非球形颗粒为实验物料,对比两种颗粒在不同气速和雾滴引入量下的压力脉动信号频谱分析、信息熵分析,并结合床内气固流动对流型进行划分,绘制非球形湿颗粒流动相图,进而探究喷动流化过程中颗粒形状效应及液相作用机制。相比于球形颗粒,粒径、密度相似的非球形颗粒有较小的最小喷动速度,在喷动过程中有两个及以上较低的主频峰且信息熵较大,显示出非球形颗粒在系统内较高的混乱程度,颗粒之间摩擦、碰撞等降低了导向管内颗粒的固体循环速率。液体的引入增大了环形区颗粒间液桥力,使最小流化速度变大,但液体挥发引起喷动气量增大,使最小喷动速度与最小喷动流化速度减小。在喷动流化流型下引入液体,球形颗粒导向管两端压降ΔpDT的脉动主频降低,而非球形颗粒ΔpDT的主频升高。而且非球形颗粒黏附液体后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幅值较大的单一主频峰,表明非球形湿颗粒压力脉动规律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动流化床 导向管 非球形 湿颗粒 液相效应
下载PDF
低负荷下CFB锅炉二次风优化对NO_(x)排放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跃华 刘海玉 +4 位作者 申欣 康红红 谢玉婷 金燕 吴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88-3597,I0021,共11页
为控制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下NO_(x)的原始排放,以某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40%负荷下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为控制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下NO_(x)的原始排放,以某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40%负荷下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二次风角度、新增二次风量对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角度的减小,炉膛出口NO浓度逐渐降低,CO浓度无明显增加。部分二次风上移后炉膛密相区氧浓度降低,不完全燃烧增加,还原性氛围增强,抑制了NO的生成。当新增风量从10%增加到30%时,NO排放浓度降低了17.2%。但随着比例的进一步提高,炉膛密相区的缺氧环境造成燃烧效率下降,温度大幅降低。因此,在不影响燃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高新增二次风比例来降低NO的原始排放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低负荷 二次风分级 氮氧化物
下载PDF
标准椭圆封头式液体再分布器的设计与优化
12
作者 夏靖宇 杨景轩 +3 位作者 靳利娥 刘忠 乔英钧 郝晓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572,共7页
【目的】液体再分布器大都针对气液固共存体系优化设计,但在盐湖卤水吸附提锂工艺中,吸附塔属于液固体系,有必要研究开发新型液体再分布器与此特殊工况适配。【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标准椭圆封头式液体再分布器,利用椭圆曲面实现集流,... 【目的】液体再分布器大都针对气液固共存体系优化设计,但在盐湖卤水吸附提锂工艺中,吸附塔属于液固体系,有必要研究开发新型液体再分布器与此特殊工况适配。【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标准椭圆封头式液体再分布器,利用椭圆曲面实现集流,利用中心圆孔与环缝组合结构实现中心区域液体再均布。【结果】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椭球中心沿直径向外100mm、200mm、290mm位置排布尺寸为7mm的3条环缝,液体均布效果最佳。【结论】相比现有液体再分布器完全截断壁流的结构方案,仅减小壁流的通流面积,利用椭球曲面将其导引至主流区外侧,可以解决因壁面粘性造成的近壁区域液体流量远低于中心的问题,实现液体充分均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再分布器 填充床 均化 椭球形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固定床管式反应器内催化剂颗粒堆积与反应模拟
13
作者 汤之强 段晓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反应动力学,针对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反应,考察了直径40.0mm的反应管中填充不同宏观尺寸的单孔或七孔催化剂颗粒时,反应器床层平均空隙率、堆密度以及单位床层高度压降、乙烯转化率、环氧乙烷选择性等参数的...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反应动力学,针对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反应,考察了直径40.0mm的反应管中填充不同宏观尺寸的单孔或七孔催化剂颗粒时,反应器床层平均空隙率、堆密度以及单位床层高度压降、乙烯转化率、环氧乙烷选择性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七孔催化剂颗粒,随着催化剂外径的增加,床层平均空隙率大体呈现减小的趋势,这与单孔催化剂颗粒的变化趋势类似;而床层堆密度、乙烯转化率、环氧乙烷选择性均大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与单孔催化剂颗粒的变化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反应器 计算流体力学 银催化剂 乙烯 环氧化 环氧乙烷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裂解生产化学品工艺研究
14
作者 辛利 李京芳 +1 位作者 季超 张耀日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769-773,共5页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催化裂化汽油在提升管工艺和流化床工艺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和芳烃化学品的产物分布和性质,分析了2种工艺化学品收率以及氢平衡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化床工艺具有更高的原料裂解深度,表现出更高的干气...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催化裂化汽油在提升管工艺和流化床工艺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和芳烃化学品的产物分布和性质,分析了2种工艺化学品收率以及氢平衡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化床工艺具有更高的原料裂解深度,表现出更高的干气、液化气和焦炭收率,以及汽油产物中更高的芳烃质量分数。提升管工艺氢转移反应较弱,气体产物中低碳烯烃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流化床工艺。反应温度提高,提升管工艺中气体产物收率增幅更大,流化床工艺中焦炭收率增加显著。在600℃反应温度下,提升管工艺低碳烯烃收率30.77%(质量分数)、芳烃收率39.71%(质量分数),总化学品收率为70.48%(质量分数),高于流化床工艺总化学品收率2个百分点以上。提升管和流化床工艺中原料氢分别有约50%和约60%转移至产物,提升管工艺化学品收率更高而氢消耗更少,体现出提升管工艺对原料氢有更高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催化裂解 低碳烯烃 芳烃 提升管 流化床
下载PDF
啤酒糟流化床气化中颗粒粒径对气固流动和产气影响的CPFD模拟
15
作者 国洪帅 姜华伟 +2 位作者 杨海瑞 王翠苹 李延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77-4187,共11页
我国酿酒工业每年产生大量废弃啤酒糟,其具有挥发分含量高、硫含量低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为气化原料,而流化床气化炉以优异的气固混合和温度均匀性而著称,通过流化床气化实现啤酒糟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啤酒糟流化床... 我国酿酒工业每年产生大量废弃啤酒糟,其具有挥发分含量高、硫含量低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为气化原料,而流化床气化炉以优异的气固混合和温度均匀性而著称,通过流化床气化实现啤酒糟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啤酒糟流化床气化过程中颗粒粒径对气固流动行为和产气的影响,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CPFD)方法,对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的啤酒糟鼓泡流化床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床料粒径和啤酒糟粒径的影响。通过CPFD数值模拟,获得了鼓泡流化床气化炉内颗粒体积分数分布、酒糟和床料的颗粒分布等流动特征,以及产气中主要气体组分的摩尔分数。借助鼓泡流化床气化实验装置,研究了床料粒径和啤酒糟粒径对产气中各气体组分体积分数的影响规律,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床料粒径的增加不利于气化炉内的充分流态化和颗粒混合,使气化炉内温度沿高度的分布不均匀,并且不利于碳颗粒和水蒸气的充分混合以及气固反应和气相反应的均匀吸放热,造成H_(2)摩尔分数显著降低;啤酒糟粒径的适当增大有助于延长其在气化炉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固态碳与水蒸气、二氧化碳之间的反应转化率,生成更多的H_(2)和CO,但过大的啤酒糟粒径会造成啤酒糟和床料的混合较差,使啤酒糟比表面积减小,不利于热解和气化反应,导致H_(2)、CO、CH_(4)和NH_(3)等可燃组分的摩尔分数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气化 啤酒糟 床料 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 颗粒粒径
下载PDF
35t/h流化床燃煤锅炉烟气治理升级改造的实践研究与应用
16
作者 冯校泽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83-185,共3页
针对太钢尖山铁矿选区35 t/h流化床燃煤锅炉烟气治理升级改造,从除尘系统、脱硫系统和脱硝系统分别进行了多种改造方案对比,选用电袋除尘工艺、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和活性氨干法脱硝工艺对原有系统升级改造,并结合实际改造运行中存... 针对太钢尖山铁矿选区35 t/h流化床燃煤锅炉烟气治理升级改造,从除尘系统、脱硫系统和脱硝系统分别进行了多种改造方案对比,选用电袋除尘工艺、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和活性氨干法脱硝工艺对原有系统升级改造,并结合实际改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长期运行表明,尾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硫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了0.5~2,2~35,30~50 mg/m^(3),符合最新的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燃煤锅炉 烟气治理 环保
下载PDF
探讨CFB锅炉结焦事故原因和应对措施
17
作者 刘伦凯 《大氮肥》 CAS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实际生产中,因锅炉煤炭燃烧、物料流化不良、风帽大面积损坏、操作控制不当等各种原因,导致锅炉出现结焦,严重影响设备安稳运行。通过对锅炉结焦原因和案例分析,进行技术改造和参数优化,加强日常管理,避免了锅炉结焦事...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实际生产中,因锅炉煤炭燃烧、物料流化不良、风帽大面积损坏、操作控制不当等各种原因,导致锅炉出现结焦,严重影响设备安稳运行。通过对锅炉结焦原因和案例分析,进行技术改造和参数优化,加强日常管理,避免了锅炉结焦事故,确保了装置长周期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煤炭燃烧 流化状态 超温结焦
下载PDF
流体悬浮床结合正念减压训练对严重烧伤患者心理韧性、外观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18
作者 卢莉莉 陈卉 +4 位作者 徐湾 朱文静 藏雪莹 王伟芳 高来娣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 分析流体悬浮床结合正念减压训练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治的严重烧伤患者140例。按照入院顺序,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70例。常规组接受流体悬浮床干预,研究组接... 目的 分析流体悬浮床结合正念减压训练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治的严重烧伤患者140例。按照入院顺序,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70例。常规组接受流体悬浮床干预,研究组接受流体悬浮床结合正念减压训练。比较2组患者心理韧性评分、创面外观、功能及残疾接受度评分、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坚韧、自强、乐观、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研究组坚韧(36.98±2.43)分、自强(23.69±1.48)分、乐观(11.47±0.41)分、总分(72.69±6.32)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功能及残疾接受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研究组功能(71.25±3.09)分及残疾接受度(79.68±4.18)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SAS(15.87±1.82)分、SDS(16.33±1.63)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71%,常规组为82.86%;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流体悬浮床结合正念减压训练用于严重烧伤既能提高患者心理韧性,促使创面外观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又能提升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更接受自身残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悬浮床 正念减压训练 严重烧伤 心理韧性 外观
下载PDF
基板温度对激光增材制造熔池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9
作者 钱学海 赵吕 李振环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2-829,共8页
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技术具备成形自由度高和制造周期短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和生物医疗领域复杂结构一体化成形中展现出卓越潜力。激光粉末床熔融工艺涉及极高的升温、冷却速率和极强的温度梯度,不可避免地在构件内产生热应力和残余应... 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技术具备成形自由度高和制造周期短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和生物医疗领域复杂结构一体化成形中展现出卓越潜力。激光粉末床熔融工艺涉及极高的升温、冷却速率和极强的温度梯度,不可避免地在构件内产生热应力和残余应力,严重损害构件的力学性能。因此,选取合理的工艺参数,降低熔池区域温度梯度幅值,对提高成型件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流体动力学方法,使用多相流方法追踪粉末形状变化,考虑了反冲压力和马兰戈尼效应,计算分析了熔池流动行为和基板温度对温度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熔池边界的温度梯度显著高于熔池内部,提高基板初始温度可有效降低温度梯度幅值,有望减小热应力和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粉末床熔化 流体动力学 熔池 温度梯度
下载PDF
基于CFD-DEM的流态化速冻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唐福波 武凯 倪俊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2期380-385,共6页
利用Fluent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了速冻流化床等效流域模型;以表观气速、入口温度、脉动频率为试验因素,根据CFD-DEM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颗粒形状物料的流态化和冻结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探究了各试验因素对物料冻结的影响规律;基于单因素试... 利用Fluent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了速冻流化床等效流域模型;以表观气速、入口温度、脉动频率为试验因素,根据CFD-DEM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颗粒形状物料的流态化和冻结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探究了各试验因素对物料冻结的影响规律;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以平均降温速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风量一定的情况下,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入口温度、脉动频率、表观气速。以期分析结果对脉冲气流式速冻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 速冻流化床 冻结温度 脉动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