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sure Drop of Liquid–Solid Two-Phase Flow in the Vertical Tube Bundle of a Cold-Mode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Evaporator 被引量:2
1
作者 Feng Jiang Siyao Lv +2 位作者 Guopeng Qi Xiaoling Chen Xiulun Li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9年第6期618-630,共13页
A cold-model vertical multi-tub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evaporator was designed and built to conduct a visualization study on the pressure drop of a liquid–solid two-phase flow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rticle distr... A cold-model vertical multi-tub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evaporator was designed and built to conduct a visualization study on the pressure drop of a liquid–solid two-phase flow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rticle distribution.Water and polyformaldehyde particle(POM)were used as the liquid and solid phases,respectively.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the amount of added particles,circulating flow rate,and particle size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the particles increased the pressure drop in the vertical tube bundle.The maximum pressure drop ratios were 18.65%,21.15%,18.00%,and 21.15%within the experimental range of the amount of added particles for POM1,POM2,POM3,and POM4,respectively.The pressure drop ratio basic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irculating flow rate but fluctu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added particles and particle size.The difference in pressure drop ratio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irculating flow rate.As the amount of added particles increased,the difference in pressure drop ratio fluctuated at low circulating flow rate but basically decreased at high circulating flow rate.The pressure drop in the vertical tube bundle accounted for about 70%of the overall pressure drop in the up-flow heating chamber and wa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pressure within the experimental range.Three-dimensional phase diagrams were established to display the variation ranges of the pressure drop and pressure drop ratio in the vertical tube bundle corresponding to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luidized bed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 in the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 drop Liquid-solid two-phase flow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EVAPORATOR VERTICAL tube BUNDL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FOULING prevention DESCALING
下载PDF
Dynamic Force Reduction and Heat Transfer Improvement for Horizontal Tubes in Large-Particle Gas-Fluidized Beds 被引量:4
2
作者 Yusumi Nagahashi John R.Grace +1 位作者 Kok-Seng Lim Yutaka Asako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7-83,共7页
The effects of tube bank configuration on forces and heat transfer were investigated for both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gas fluidized beds. Effective dynamic forces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were meas... The effects of tube bank configuration on forces and heat transfer were investigated for both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gas fluidized beds. Effective dynamic forces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were measured for several tube bank configurations,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forces are smaller than for a single tub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an be increased by providing sufficient space for particles to descend around both sides of the tube bank. Th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guidelines for optimiz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ube banks to achieve high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while reducing tube erosion due to dynamic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ized beds FORCES heat transfer tube arrangement sofid circulation
原文传递
内旋流流化床埋管传热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田文栋 魏小林 +2 位作者 黎军 吴东垠 盛宏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19,共4页
垃圾焚烧系统中 ,内旋流流化床存在不同布风速度的移动区、流动区和换热区 ,处于换热区的埋管的对流换热系数受附近流动区气流参数的影响 ,其变化趋势及数值大小与普通鼓泡型流化床之间有明显不同 :最大的对流换热系数明显高于鼓泡床 ;... 垃圾焚烧系统中 ,内旋流流化床存在不同布风速度的移动区、流动区和换热区 ,处于换热区的埋管的对流换热系数受附近流动区气流参数的影响 ,其变化趋势及数值大小与普通鼓泡型流化床之间有明显不同 :最大的对流换热系数明显高于鼓泡床 ;换热区尚未流化时 ,对流换热系数已经大幅提高 ;整条换热曲线的变化比较平缓 ,易于流化床浓相床内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旋流流化床 焚烧 埋管 传热 垃圾 废物处理
下载PDF
惰性粒子振动流化床中膏状物料干燥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学军 吕芹 叶世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63-1669,共7页
报道了采用带浸没加热管的惰性粒子振动流化床干燥膏状物料的实验研究结果。考察了加料速率、振动条件、进气温度、进气速度、加热管功率等参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提出采用体积传热系数来评价干燥器传热性能,并得出了计算体积传热系数的... 报道了采用带浸没加热管的惰性粒子振动流化床干燥膏状物料的实验研究结果。考察了加料速率、振动条件、进气温度、进气速度、加热管功率等参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提出采用体积传热系数来评价干燥器传热性能,并得出了计算体积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结果表明,在流化床中增设振动和浸没加热管装置,能大大强化传热、传质,干燥器热效率达60%,干燥强度超过300kg.m-3.h-1,体积传热系数可达25kW.m-3.K-1,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测定结果表明产品的粒度分布范围较窄,该流化床干燥可以直接得到平均粒径为0.35μm、比表面积为5.024m2.g-1的粉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状物料 惰性粒子 振动流化床 浸没加热管 体积传热系数
下载PDF
内置加热管的振动流化床中污泥干燥传热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范辞冬 王锐思 +4 位作者 叶世超 齐亚兵 叶丹阳 潘霄恒 吴明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38-1442,共5页
采用内置加热管的振动流化床对污泥进行了干燥实验,考察了流化气速、进气温度、振动频率和内加热功率对污泥干燥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体积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度提高流化气速、进气温度、振动频率和内加热功率,有利于提高... 采用内置加热管的振动流化床对污泥进行了干燥实验,考察了流化气速、进气温度、振动频率和内加热功率对污泥干燥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体积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度提高流化气速、进气温度、振动频率和内加热功率,有利于提高体积传热系数,降低污泥湿含量。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了体积传热系数的经验公式,可将误差控制在30%以内。结论为污泥干燥的设计和操作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内置加热管 振动流化床 湿含量 体积传热系数
下载PDF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内螺纹管水冷壁流动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文毓 李耀德 +3 位作者 赵云杰 曲默丰 杨冬 凌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该文在中低热流密度、质量流速的条件下,针对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水冷壁管进行流动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中使用材质为15Gr Mo G、外径和壁厚为φ35mm×5.67mm的六头内螺纹管,试验压力P为23-32MPa、质量流速G为600-1200kg/... 该文在中低热流密度、质量流速的条件下,针对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水冷壁管进行流动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中使用材质为15Gr Mo G、外径和壁厚为φ35mm×5.67mm的六头内螺纹管,试验压力P为23-32MPa、质量流速G为600-1200kg/(m2·s)、热流密度q为200~510k W/m2。该文展示试验中获取的管壁温度的分布规律;拟合出可以用于工程实际的传热和阻力系数的公式;用六个传热系数公式对试验数据进行评估;探讨管内传热强化和减弱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和热流密度的变化对壁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焓值大于2400k J/kg的区域;质量流速的增大可以延迟传热恶化;浮升力对传热的影响集中在流体拟临界温度之前;相对于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和压力的变化对摩擦压降和阻力系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内螺纹管 传热特性 阻力特性
下载PDF
旋流流化床密相区埋管传热的冷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卢平 曹晏 +1 位作者 WU Andy 潘伟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65-70,共6页
在自建的旋流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采用基于微型热流密度感应薄膜制成的传热探针,测量了旋流流化床中埋管与床料的传热系数,研究流化风速、颗粒粒径、探针位置和密相区二次风射流等因素对埋管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化风速超过最... 在自建的旋流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采用基于微型热流密度感应薄膜制成的传热探针,测量了旋流流化床中埋管与床料的传热系数,研究流化风速、颗粒粒径、探针位置和密相区二次风射流等因素对埋管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化风速超过最小流化风速,传热系数随流化风速的提高迅速增加,并且会达到最大值,然后会稍有下降:传热系数沿探针的周向是变化的,背风面的传热系数总体上比迎风面的大;垂直于旋流方向布置探针的纵向传热系数高于平行旋流方向布置的横向传热系数,合理的颗粒级配和二次风射流有利于旋流的形成和传热效果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系数 流化床 旋流 埋管 气固
下载PDF
高温流化床与水平错排管束间局部传热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晶 王立 倪学梓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64-70,共7页
鉴于目前尚无有关流化床内水平错排管束局部传热特性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流化床与水平错排埋管间局部传热的数学模型,此模型对沿管周向局部换热系数及其变化规律给出了很好的定量预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 流化床 传热 管束
下载PDF
带有Kenics静态混合器的水平液固两相流化床换热管的压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燕 李洪彬 +1 位作者 王晋刚 张少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79-2582,共4页
以饱和硫酸钙为介质,在安装Kenics静态混合器的水平液固两相流化床换热管上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介质流速、Kenics静态混合器扭率、颗粒体积分数及颗粒尺寸对压降的影响,并与冷态实验条件下的压降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同等操作... 以饱和硫酸钙为介质,在安装Kenics静态混合器的水平液固两相流化床换热管上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介质流速、Kenics静态混合器扭率、颗粒体积分数及颗粒尺寸对压降的影响,并与冷态实验条件下的压降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同等操作条件,安装Kenics静态混合器后压降比安装前提高20%~140%;压降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随Kenics静态混合器扭率的增大而减小;颗粒体积分数对压降也有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了稳定操作条件下压降与上述影响因素之间的经验关联式,为带有Kenics静态混合器的水平液固两相流化床换热器的设计提供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两相流化床 压降 Kenics静态混合器 扭率 换热器 水平管
下载PDF
内循环流化床内置床换热器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新 王亚欧 李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81-2187,共7页
在2.5MW(t)内循环流化床锅炉中试装置上,用自制的传热测试管,进行内置床换热器内传热状况的测定与分析。试验测量换热器中埋管管束表面与床层间的换热系数,研究了流化风速、颗粒粒径、床层温度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埋管表面... 在2.5MW(t)内循环流化床锅炉中试装置上,用自制的传热测试管,进行内置床换热器内传热状况的测定与分析。试验测量换热器中埋管管束表面与床层间的换热系数,研究了流化风速、颗粒粒径、床层温度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埋管表面周向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当换热器内流化风速较小时,换热系数随风速的增加而变大,到达最佳流化风速时,换热系数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风速的增加,换热系数稍有降低,然后趋于定值;颗粒粒径越小,对埋管表面的换热效果越好;埋管表面换热系数随床层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埋管的背风面换热系数总体大于迎风面,且随着风速的增加,分布趋向于均匀。针对此型内循环流化床内置床换热器中水平埋管,提出了其表面换热系数的试验关联式,较好地将试验值与预测值的偏差控制在2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内置床换热器 水平埋管 换热系数 试验关联式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与鳍片上的温度分布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乐鸣 施正伦 +1 位作者 骆仲泱 P.Basu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4-1680,共7页
研究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的传热 ,并通过采用二维传热分析方法 ,讨论了带有竖直鳍片和横向鳍片的水冷壁管上温度与热流分布。探讨了炉膛侧传热系数、水冷壁管水侧传热系数、水温、床温、水冷壁管材的导热率以及竖直鳍片长度和... 研究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的传热 ,并通过采用二维传热分析方法 ,讨论了带有竖直鳍片和横向鳍片的水冷壁管上温度与热流分布。探讨了炉膛侧传热系数、水冷壁管水侧传热系数、水温、床温、水冷壁管材的导热率以及竖直鳍片长度和管壁厚度对水冷壁管各位置热流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 :水冷壁管热流的分布在竖直鳍片端部最高 ,然后逐渐下降 ,但在横向鳍处的根部又会上升。为了验证传热分析的真实性 ,在 1台 6MWth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的横截面内安置了 0 .8mm的热电偶 ,测量了水管横截面上的一些点的温度。实际测量值与预测值符合得相当好。图 1 6表 1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膜式水冷壁管 鳍片 传热 温度分布 热流分布 炉膛 传热系数
下载PDF
埋管流化床内传热行为的微观尺度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永志 江茂强 +1 位作者 徐平 郑津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8-1184,共7页
为了模拟埋管流化床内的流动和传热行为,将有限元方法(FEM)、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与离散单元法(DEM)结合,建立了CFD-DEM-FEM耦合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k-ε湍流模型及考虑颗粒间和气固间作用的多向耦合传热模型.通... 为了模拟埋管流化床内的流动和传热行为,将有限元方法(FEM)、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与离散单元法(DEM)结合,建立了CFD-DEM-FEM耦合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k-ε湍流模型及考虑颗粒间和气固间作用的多向耦合传热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从微观尺度探讨了埋管流化床内的传热机制,分析影响床内传热的关键因素,得到换热管壁周围固含率和传热系数的分布规律,考察了流化气速对埋管周围传热系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CFD-DEM-FEM耦合方法模拟复杂气固流动和传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了解流化床内热传递行为的机理、准确预测各种流化床内的传热以及开展流化床内多尺度流动-传热-反应流的模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管流化床 有限元法 离散单元法 计算流体力学 传热
下载PDF
宽筛分床料循环流化床与水平管之间的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德昌 杨和平 +2 位作者 王永亮 林志杰 刘焕彩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3-19,共7页
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宽筛分床料循环流化床与水平管之间的换热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结果.
关键词 流化床 水平管 换热 循环床
下载PDF
基于无量纲结构因子的低质量流速内螺纹管中超临界水流动和传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舟航 唐国力 +2 位作者 吴玉新 吕俊复 李瑞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07-3014,共8页
无量纲结构因子的合理选取对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中低质量流速内螺纹管的性能比较及通用换热关联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使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数值模型,对具有不同几何结构的内螺纹管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无量纲结构因子的合理选取对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中低质量流速内螺纹管的性能比较及通用换热关联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使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数值模型,对具有不同几何结构的内螺纹管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无量纲结构因子βw=1.92~3.80、质量流速200~800kg/(m2s)、热流/质量流速比0.35~1.5kJ/kg的范围内,βw能准确描述内螺纹管中超临界水的对流换热特性,βw相同时,内肋螺旋效应的有效作用区域(边界层对数区初段广:30~1001中流场旋流强度基本一致,内螺纹管的传热性能也基本相同。肋结构对垂直上升流动超临界水换热的影响在Bo=10?^-5~10^-4、βw〈2.58范围内最为明显,在此范围之外,其影响大小明显弱于强物性变化作用和浮升力作用。最后,指出发展精度更高的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是提出准确的内螺纹管超临界水对流换热关联式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换热 低质量流速 内螺纹管 肋结构 无量纲分析 浮升力 循环流化床
下载PDF
非均匀布风对流化床埋管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文栋 魏小林 +2 位作者 吴东垠 黎军 盛宏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19-622,共4页
非均匀布风对流化床埋管换热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埋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不仅是埋管所处换热区流化速度的函数,而且与相邻的流动区流化速度有一定关系。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埋管换热系数同换热区以及流动区流化速度之间的关系:换热系数变化... 非均匀布风对流化床埋管换热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埋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不仅是埋管所处换热区流化速度的函数,而且与相邻的流动区流化速度有一定关系。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埋管换热系数同换热区以及流动区流化速度之间的关系:换热系数变化的趋势及数值的大小与鼓泡床有明显不同,较大的流动区流化速度(6.0umf~24.0umf)直接影响换热区埋管的换热系数,换热系数同流化速度之间较为平缓的关系便于利用埋管进行非均匀布风流化床中浓相床区温度的调整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布风 流化床 埋管 换热特性
下载PDF
内热式惰性粒子流化床中膏状物料干燥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学军 叶世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1-606,共6页
通过对惰性粒子流化床中膏状物料干燥机理的分析,得到了干燥时间及单位面积床层水分汽化量的数学计算式,可对干燥器的性能进行预测。采用带浸没加热管的惰性粒子流化床对膏状钛白物料进行干燥中试研究,采用气流式喷嘴将膏状物料分散成20... 通过对惰性粒子流化床中膏状物料干燥机理的分析,得到了干燥时间及单位面积床层水分汽化量的数学计算式,可对干燥器的性能进行预测。采用带浸没加热管的惰性粒子流化床对膏状钛白物料进行干燥中试研究,采用气流式喷嘴将膏状物料分散成200~400μm的小液滴喷洒在惰性粒子表面进行干燥,探索了适宜的干燥条件,测定和确定了最佳的干燥工艺参数、操作参数和设备参数。结果表明:该干燥工艺能强化床内传热传质,促进高黏性膏糊状物料很好地分散,床层温度分布均匀,干燥器的操作弹性大,热量消耗低,干燥强度高,传热系数可达300W·m-2·K-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粒子 内热式流化床 膏状物料干燥 水分汽化量
下载PDF
振动流化床宽筛分玻璃粒子与水平管局部传热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霄恒 朱学军 +3 位作者 叶世超 齐亚兵 唐湘 曾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0-754,共5页
以宽筛分玻璃粒子为实验物料,测定了振动流化床与浸没水平加热管间的局部传热系数,研究了通气速率、振动频率和粒度分布对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没水平管局部传热系数随流化气速和振动频率的增加先增大而后逐步减小;小颗粒的... 以宽筛分玻璃粒子为实验物料,测定了振动流化床与浸没水平加热管间的局部传热系数,研究了通气速率、振动频率和粒度分布对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没水平管局部传热系数随流化气速和振动频率的增加先增大而后逐步减小;小颗粒的存在有利于增强加热管与床层的传热;大颗粒比例的增加不利于管壁与床层的传热。由实验数据整理了预测局部传热系数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与实验数据误差在20%以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流化床 局部传热系数 宽筛分玻璃粒子 浸没水平管
下载PDF
振动流化床内污泥颗粒与内置水平管的局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辞冬 叶世超 +4 位作者 王锐思 祝杰 齐亚兵 吴振元 吴明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79,81,共4页
研究了污泥颗粒在振动流化床中与浸没水平管的传热规律,考察了流化气速、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局部传热系数因水平管圆周位置而异,局部传热系数随着气速、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增加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水平... 研究了污泥颗粒在振动流化床中与浸没水平管的传热规律,考察了流化气速、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局部传热系数因水平管圆周位置而异,局部传热系数随着气速、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增加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水平管的迎风面的局部传热系数要远远小于背风面。研究结果能为污泥在内置水平管的振动流化床的干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颗粒 内置水平管 振动流化床 局部传热系数
下载PDF
带浸没管的惰性粒子振动流化床传热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学军 叶世超 吕芹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1,共4页
采用带浸没加热管的惰性粒子振动流化床对膏状物料干燥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加料速率、进气温度、进气速度、加热管功率、振动强度等参数对床温和体积传热系数的影响,得出了计算体积传热系数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在流化床中增设振动和... 采用带浸没加热管的惰性粒子振动流化床对膏状物料干燥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加料速率、进气温度、进气速度、加热管功率、振动强度等参数对床温和体积传热系数的影响,得出了计算体积传热系数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在流化床中增设振动和浸没加热管装置,能大大强化传热传质,体积传热系数随加料量、振动强度、加热管功率、进风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进气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其结果对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状物料 惰性粒子 振动流化床 浸没加热管 体积传热系数
下载PDF
带浸没加热管的惰性粒子振动流化床干燥强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学军 邓俊 《干燥技术与设备》 CAS 2007年第2期79-81,共3页
采用带浸没加热管的惰性粒子振动流化床对(石灰)膏状物料干燥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加料速率、振动条件、进气温度、进气速度、加热管功率等参数对干燥强度的影响,得出了计算干燥器干燥强度的关联式。结果表明,由于浸没... 采用带浸没加热管的惰性粒子振动流化床对(石灰)膏状物料干燥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加料速率、振动条件、进气温度、进气速度、加热管功率等参数对干燥强度的影响,得出了计算干燥器干燥强度的关联式。结果表明,由于浸没加热管热量的引入,能显著增加干燥器的干燥能力,实验条件下干燥器干燥强度超过250 kg·(m3·h)-1,干品温含量可降至1.5%以下,质量能达到要求,相关数据可为膏状物料干燥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粒子 振动流化床 浸没加热管 干燥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