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气“倒灌”运聚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83
1
作者 付晓飞 平贵东 +1 位作者 范瑞东 刘宗堡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8-566,共9页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油"倒灌"运聚成藏的复杂性,使得如何进一步扩大储量区和已探明区块如何开发成为困扰勘探家的两大难题。扶杨油层油成藏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断层密度大、规模小且...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油"倒灌"运聚成藏的复杂性,使得如何进一步扩大储量区和已探明区块如何开发成为困扰勘探家的两大难题。扶杨油层油成藏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断层密度大、规模小且密集成带;二是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处于物源交汇区,主要的储集体河道砂展布规律难以预测。本研究在系统油源对比的基础上,以断裂形成演化为核心,标定油源断层,分析断裂与砂体的配置关系及其控油规律,建立了成藏模式。油源对比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主要来自青山口组烃源岩,成藏关键时刻为明水组沉积末期,因此断陷期形成坳陷期和反转期活动的断层以及坳陷期形成反转期活动的断层为主要的油源断层,油在超压作用下沿着油源断层"倒灌"运移,下排的深度一般为200m,因此只有扶杨油层的顶部才是有利的目的层。扶杨油层断裂具有密集成带的特征,油源断层多为断裂密集带的边界断层,是主要的控藏断裂。油沿油源断层"倒灌"运移动力条件、断裂多期变形机制以及反转期青山口组泥岩水平拆离作用形成的水平裂缝的输导作用决定油主要富集在油源断层下盘河道砂中,在油源断层控制的地垒型断块中油最富集,断裂密集带处于构造低部位,不是主要的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扶杨油层 “倒灌”运移 油源断层 断裂密集带 下盘河道砂 运聚
下载PDF
应用谱分解技术预测河道砂体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水清 韩大匡 +1 位作者 刘文岭 王玉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0-372,共3页
基于河流相储集层地震反射特征,采用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时频四维数据体的成像特征来预测具有一定规模的河道砂体分布的目标。利用港东一区一断块地震频谱分解成果,分析了研究区南部少井控条件下... 基于河流相储集层地震反射特征,采用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时频四维数据体的成像特征来预测具有一定规模的河道砂体分布的目标。利用港东一区一断块地震频谱分解成果,分析了研究区南部少井控条件下河道横向展布特征,预测结果已被钻井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窗 离散傅里叶变换 频谱分解 河道砂体 时频四维数据体
下载PDF
大港油田储集层河道砂体内部构型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窦松江 孙超囡 +1 位作者 张艳君 孔令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6,共3页
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明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探讨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曲流河道砂体内点坝分布模式及规模、废弃河道及点坝的识别标志,以及点坝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侧积层倾向、倾角及侧积体宽度,并在... 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明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探讨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曲流河道砂体内点坝分布模式及规模、废弃河道及点坝的识别标志,以及点坝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侧积层倾向、倾角及侧积体宽度,并在单井泥质侧积层解释的基础上,以点坝内部构型为指导,结合动态分析,对泥质侧积层的井间分布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河流相 储集层 沙道沉积 砂岩体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被引量:79
4
作者 陈清华 曾明 +2 位作者 章凤奇 冷风 魏荷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15,共3页
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 ,通过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 ,对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决口扇、天然堤、河漫滩成因砂体进行了综合识别 ,其中河道成因的砂体是河流相储层的骨架砂体。总结出识别单一河道边界的五种标志 。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河道 油田开发 测井资料 含油气盆地 沉积物 剩余油
下载PDF
从河床演变看东平水道航道整治和河床采沙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雷亚平 杨清书 +1 位作者 贾良文 彭钜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7,共5页
针对东平水道受径、潮流共同作用和河床宽浅的特点,对航道采用了两级整治高程,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在分析河床演变与整治工程、河床采沙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整治工程与大规模河床采沙,起到了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作用。但在进一步保护利... 针对东平水道受径、潮流共同作用和河床宽浅的特点,对航道采用了两级整治高程,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在分析河床演变与整治工程、河床采沙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整治工程与大规模河床采沙,起到了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作用。但在进一步保护利用东平水道航道资源过程中,需合理引导和调控河床采沙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水道 航道整治 河床采沙 河床演变 潮流 径流
下载PDF
东油田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琦 田景春 +3 位作者 何建军 郑和荣 王永诗 庄文山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90-191,共2页
本文以济阳坳陷埕东油田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将研究区内的河流相砂体划分为曲流河、网状河和辫状河三种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七类主要的沉积微相。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 本文以济阳坳陷埕东油田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将研究区内的河流相砂体划分为曲流河、网状河和辫状河三种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七类主要的沉积微相。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结合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砂岩 沉积微相 河道 馆陶组 济阳坳陷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多石在沟河道沙丘现代风水交互过程 被引量:9
7
作者 马玉凤 严平 +3 位作者 宋阳 杜建会 朱孟郡 丁连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5-701,共7页
选择青海共和盆地多石在沟河道中6道新月形沙丘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imble4700DGPS与常规测量手段,结合野外风沙观测与自动气象站数据,初步观测分析了2006年多石在沟河道沙丘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变化过程,计算出2006年风季前比雨季后多石... 选择青海共和盆地多石在沟河道中6道新月形沙丘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imble4700DGPS与常规测量手段,结合野外风沙观测与自动气象站数据,初步观测分析了2006年多石在沟河道沙丘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变化过程,计算出2006年风季前比雨季后多石在沟河道沙丘体积减小了548.3m3,风积量为2351m3,流水的蚀平量为2899m3,2006年风水两相营力对河道沙丘的侵蚀贡献率约为45%∶55%,流水的搬运作用强于风力的堆积作用。但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研究区的风力侵蚀作用强于流水侵蚀作用,河道沙丘不断增大。多石在沟河道沙丘是一个典型的风水交互作用系统,河道成为风力与流水交互作用的"中转站",在风水的交替作用下,沉积物由风积环境进入流水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石在沟 河道沙丘 风水交互作用 现代过程
下载PDF
辫状河心滩特征及其与河道充填的识别——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勇 国景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29,165,共5页
心滩是辫状河所特有的沉积类型,与河道充填共同构成了辫状河河道亚相最主要的两种微相类型。由于辫状河河道极易改道迁移导致砂体叠置切割形成复合砂体,因此仅依靠传统识别方法难以对这两种微相进行区分。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从岩... 心滩是辫状河所特有的沉积类型,与河道充填共同构成了辫状河河道亚相最主要的两种微相类型。由于辫状河河道极易改道迁移导致砂体叠置切割形成复合砂体,因此仅依靠传统识别方法难以对这两种微相进行区分。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从岩心观察分析着手,结合测井、录井等资料,并且与其他相似的现今露头沉积学类比,分析心滩岩性、测井响应特征、"落淤层"以及底部滞留沉积等单因素与河道充填的差异,探讨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划分心滩与河道充填微相的方法,从而为研究辫状河沉积微相提供了有力依据,提高了微相划分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河道亚相 心滩 河道充填 馆三段 大芦家地区
下载PDF
谱分解技术及其在井间储层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姚忠瑞 乔玉雷 毕俊凤 《油气地球物理》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谱分解技术将一个短时窗内的地震数据通过离散的傅立叶变换或最大熵谱估计转换为频率域,去除子波的影响后,利用频率—振幅谱来识别薄层和不连续地质体的边界。运用该技术在樊124井区含油层系准确地描述出河道砂分布,并利用不同频率切片... 谱分解技术将一个短时窗内的地震数据通过离散的傅立叶变换或最大熵谱估计转换为频率域,去除子波的影响后,利用频率—振幅谱来识别薄层和不连续地质体的边界。运用该技术在樊124井区含油层系准确地描述出河道砂分布,并利用不同频率切片描述出河道砂体的边界,为该区精细解释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分解 傅立叶变换 河道砂 频率切片 井间地震勘探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构型及其对油水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29
10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连承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8,共5页
针对传统的小层平面图油水分布复杂,难以掌握其分布规律的现象,以孤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层为例,对储层构型研究与传统沉积微相研究进行了对比,通过储层构型要素分析法建立了精细的单一成因砂体级别的储层剖面及平面构型,并以单砂层为... 针对传统的小层平面图油水分布复杂,难以掌握其分布规律的现象,以孤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层为例,对储层构型研究与传统沉积微相研究进行了对比,通过储层构型要素分析法建立了精细的单一成因砂体级别的储层剖面及平面构型,并以单砂层为单位作主力层的小层平面图,分析了储层构型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储层构型研究在垂向及平面上的研究尺度均比传统沉积微相研究更加精细,建立精细的储层构型的关键是识别单一成因砂体,尤其是对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将直接影响剖面及平面构型的精准度。储层构型要素的空间展布及平面配置结构直接控制着油水分布。层状油气藏可以存在多个油水界面,在内含油边界以上通常形成"满注"型油藏;在内、外含油边界之间,多形成大片水层中夹透镜状或条带状分布的"水包油"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储层构型 单一成因砂体 废弃河道 油水分布
下载PDF
长江中游黄州河段采砂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俊宏 王业祥 +1 位作者 赵正伟 陈璐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7,共8页
河道采砂等人类活动对河道演变的影响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长江黄州河段为例,在实测水沙系列的基础上,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流量级下工程河段采砂后水位、流速和汊道分流比等变化规律,并模拟了不同典型年... 河道采砂等人类活动对河道演变的影响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长江黄州河段为例,在实测水沙系列的基础上,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流量级下工程河段采砂后水位、流速和汊道分流比等变化规律,并模拟了不同典型年水沙条件下洲滩河段演变过程和采砂区冲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流量条件下,随着流量的增加,水位和流速变化幅度有所减小、影响程度降低;分流比对平滩流量反应更加敏感,平滩流量条件下分流比有明显增加;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在不同典型水文年条件下,随着洲滩的冲刷后退加剧,布置在洲尾的采砂区泥沙回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河道采砂 河道演变 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泥沙回淤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河道砂储层MRC技术应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怀友 沈平平 +2 位作者 李相方 李治平 薛培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6-51,共6页
MRC技术是21世纪的一项新兴石油钻井技术,结合我国油田,特别是大量高含水期河道砂储层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MRC技术在我国河道砂储层剩余油挖潜机理和应用思路,力求采出因各种遮挡而滞留在储层中的剩余油,增加油田可采储量,改善油... MRC技术是21世纪的一项新兴石油钻井技术,结合我国油田,特别是大量高含水期河道砂储层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MRC技术在我国河道砂储层剩余油挖潜机理和应用思路,力求采出因各种遮挡而滞留在储层中的剩余油,增加油田可采储量,改善油藏开发效果,为中国陆相储层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技术 河流相 河道砂储层 剩余油 应用机理
下载PDF
河道砂体刻画技术在彩南油田头屯河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亚楠 冀冬生 +1 位作者 卞龙 贺陆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79-284,18,共7页
受地震分辨率的影响,常常成为优质储集体的河道砂体准确刻画难度较大。为此以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头屯河组曲流河河道为例,在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依据钻、录、测等井资料,结合河道砂体地震响应特征,采用GeoEast软件的多属性综合分析、分... 受地震分辨率的影响,常常成为优质储集体的河道砂体准确刻画难度较大。为此以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头屯河组曲流河河道为例,在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依据钻、录、测等井资料,结合河道砂体地震响应特征,采用GeoEast软件的多属性综合分析、分频解释、地层切片、三维立体雕刻等技术精细刻画砂体,实现对彩南油田头屯河组河道砂体的识别与精细刻画。实际钻井结果表明,在彩南油田侏罗系头屯河组应用本文提出的河道砂体识别与精细刻画技术取得了成功,钻遇河道成功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East系统 河流层序 河道砂体刻画 彩南油田 头屯河组
下载PDF
赣江中-下游河段采沙对河床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玲丽 谭政江 李昆 《水电与新能源》 2010年第5期63-65,共3页
根据赣江干流中-下游河段长系列水文样本资料,研究河床演变的主要变量历史变化过程,探索河道采沙对河床的影响,分析相应的河床发展态势,提出相应措施,为建立良好的赣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河道 采沙 河床演变 赣江
下载PDF
海上某油田复合砂体内单河道的识别与应用
15
作者 肖昆 《中国西部科技》 2015年第10期28-32,36,共6页
以秦皇岛某油田北区NmⅠ3砂体为对象,在系统分析岩心资料、密井网测井资料、生产动态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储层构型基本原理,将研究区复合河道划分出河流相五种单一成因砂体,同时根据单河道的识别标志和河流相砂体的对比模式,把研究区NmⅠ... 以秦皇岛某油田北区NmⅠ3砂体为对象,在系统分析岩心资料、密井网测井资料、生产动态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储层构型基本原理,将研究区复合河道划分出河流相五种单一成因砂体,同时根据单河道的识别标志和河流相砂体的对比模式,把研究区NmⅠ3复合砂体细分为了3期单河道,明确了单河道的沉积微相,阐述了单河道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复合砂体 单河道 沉积微相 剩余油
下载PDF
不同气候带的河道与沙丘分布格局及其类型划分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小妹 严平 +1 位作者 钱瑶 吴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1-829,共9页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干旱区河流通过提供物源和场所控制沙漠分布的格局,沙漠分布与风沙活动制约河道发育和泥沙输移,在不同时空尺度表现不一,但关于二者交互作用的分类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分类体系,...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干旱区河流通过提供物源和场所控制沙漠分布的格局,沙漠分布与风沙活动制约河道发育和泥沙输移,在不同时空尺度表现不一,但关于二者交互作用的分类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分类体系,尤其在地貌格局分类上多为定性描述。因此,自西向东选择位于3个气候带的中国西部克里雅河、中部毛不拉格孔兑以及东部西拉木伦河,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获取河道与沙丘信息,探讨近源沙丘的分布与河型之间的组合关系。结果表明:河型、河流流向与风向之间的关系、水文以及距离河道的远近影响河道与沙丘组合的地貌格局;在河道—沙丘尺度上,划分为弯曲河道—对称式边滩沙丘、顺直河道—边滩沙丘、分汊河道—心滩式沙丘、网状河道—格状镶嵌式沙丘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沙丘 风水交互作用 分布格局 类型划分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典型流域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小妹 严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36-1447,共12页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河谷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中迭置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两相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风沙地貌。本文选择不同气候区克里雅河、毛布拉格孔兑、西拉木伦河3条河流作为研究区,分析其典型...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河谷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中迭置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两相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风沙地貌。本文选择不同气候区克里雅河、毛布拉格孔兑、西拉木伦河3条河流作为研究区,分析其典型河段近30 a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结论表明:自西向东3个流域空间格局分别为河道穿越流沙区、河道穿越流沙区与沙丘斑块镶嵌河道二者兼有、沙丘斑块镶嵌河道3种格局;同一气候区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河道穿越流沙区的格局为上中游河段不稳定型、中下游平衡型、尾闾段的稳定型三种类型;沙丘斑块镶嵌河道的空间格局均以支流入河口的动荡型以及主河道"短命沙丘"变化比较突出。气候因素影响风水交互作用的强弱和方式,从而形成不同河岸风沙地貌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交互作用 河道 沙丘 风沙地貌 空间格局 中国北方
原文传递
QHD32-6油田复合砂体内划分单一河道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震 李国成 刘汝敏 《吐哈油气》 2011年第1期15-17,共3页
针对QHD32-6油田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存在单一河道砂体边界这种情况,在全区展开了单一河道砂体的追踪。主要利用研究区有限的测井、测试、取心及示踪剂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砂体切割及平面匹配关系对复合砂体进行分类,从而有利... 针对QHD32-6油田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存在单一河道砂体边界这种情况,在全区展开了单一河道砂体的追踪。主要利用研究区有限的测井、测试、取心及示踪剂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砂体切割及平面匹配关系对复合砂体进行分类,从而有利于单一河道识别后对复合砂体内部连通关系的认识,为准确地判断油水井的注入或来水方向、剩余油分布等,为油田开发、增产工艺及措施的实施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复合砂体 单一河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