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再析
1
作者 高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共13页
本文试从沉积动力学视角重新剖析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根据“河流三角洲是同一河流入海物质所形成的集中堆积体”的定义,传统上根据径流、潮汐和波浪而构建的三端元分类图似乎不能概括三角洲的所有类型,河口湾形态、陆架环流和海面... 本文试从沉积动力学视角重新剖析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根据“河流三角洲是同一河流入海物质所形成的集中堆积体”的定义,传统上根据径流、潮汐和波浪而构建的三端元分类图似乎不能概括三角洲的所有类型,河口湾形态、陆架环流和海面变化也有同等的重要性,可形成海湾充填三角洲、远端泥、陆架边缘三角洲这样的端元形态。沉积物重力流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融合以上各个因素所形成的河流三角洲形态谱系,有助于过程-产物关系的建立。需进一步开展的相关研究包括:①地层层序中三角洲沉积类型的识别标志,以区分水下三角洲、远端泥,确定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归属;②三角洲体系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沉积记录完整性之间的关系;③三角洲演化的终极形态、规模与沉积物收支过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入海通量 端元分类图 水下三角洲 远端泥 陆架边缘三角洲 海面变化 沉积记录
下载PDF
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方法 被引量:193
2
作者 赵翰卿 付志国 +2 位作者 吕晓光 田东辉 王广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概括地论述了大庆油田应用现代沉积和露头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思想和自创的模式预测描述法,成功地研制出依据油田密井网测井资料和大型河流—三角洲特有的沉积规律与模式,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层次逐级解剖砂体几何形态和内部建筑结构,... 概括地论述了大庆油田应用现代沉积和露头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思想和自创的模式预测描述法,成功地研制出依据油田密井网测井资料和大型河流—三角洲特有的沉积规律与模式,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层次逐级解剖砂体几何形态和内部建筑结构,精细地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系统描述储层宏观非均质体系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将整套储层划分为岩相段、单一族回层(或单砂层)、沉积微相(或相对均质单元)、单砂体、建筑结构单元、层内非均质等6个描述层次,并对砂体井间连续性、几何形态与边界位置、厚度与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采用模式化预测性描述,较好地解决了储层复杂非均质体系描述和井间砂体预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三角洲 沉积模式 储集层 描述方法
下载PDF
大巴山前陆盆地形成及演化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66
3
作者 汪泽成 邹才能 +3 位作者 陶士振 李军 王世谦 赵朝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28,共6页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大量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 ,探讨了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分析了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大巴山前陆盆地形成始于燕山中幕 ,盆地演化经历了J1 J12 陆内坳陷湖盆阶段、J22 J3 前陆盆地阶段...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大量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 ,探讨了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分析了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大巴山前陆盆地形成始于燕山中幕 ,盆地演化经历了J1 J12 陆内坳陷湖盆阶段、J22 J3 前陆盆地阶段、K1 N盆地萎缩阶段以及喜马拉雅期最终定型阶段。大安寨段和凉高山组两套优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 ,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 型为主。侏罗系发育大安寨段、凉高山组自生自储型和下沙溪庙组下生上储型 3套生储盖组合。有利勘探区带包括大巴山前冲断带、川北凹陷带和川中低隆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地区 前陆盆地 冲断带 下沙溪庙组 河流—三角洲沉积
下载PDF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多云 李凤杰 +4 位作者 王峰 刘自亮 王志坤 李树同 秦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197,共5页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经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重视其方法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同时 ,更要注重其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内涵。特别是研究对象为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时 ,其核心内容涉及到沉积地质学...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经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重视其方法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同时 ,更要注重其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内涵。特别是研究对象为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时 ,其核心内容涉及到沉积地质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基于此因 ,本文针对我国陆相盆地河流 -三角洲 -湖泊沉积体系中岩性油气藏的特点 ,对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一些诸如 :研究对象的背景及其地质基础 ;油气藏的储层相构形描述 ;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成因类型及其描述 ;小尺度岩相制图、成藏要素及目标优选以及以流动单元为对象的储层三维构形研究与油藏描述等沉积地质学的问题给予了阐述。强调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离不开沉积地质学这一根本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油藏描述 沉积学 油气资源勘探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被引量:53
5
作者 温立峰 吴胜和 +2 位作者 王延忠 岳大力 李艳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2-1078,共7页
以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应用岩芯、测井,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单一河口坝、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进行识别划分,形成一套针对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归纳3种单一河口坝识别标志:区域性曲线形态及地层... 以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应用岩芯、测井,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单一河口坝、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进行识别划分,形成一套针对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归纳3种单一河口坝识别标志:区域性曲线形态及地层厚度差异;坝缘微相的出现;夹层个数的差异。在密井网区利用丰富的动态资料,运用"模式拟合,动态验证"的研究思路得出该区单一河口坝内部3级界面倾角为2°~4°,为全区的河口坝解剖提供了定量、可靠的的地质模式,最终建立研究区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为寻找剩余油及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三角洲 胜坨油田 储层构型 河口坝 隔层 夹层
下载PDF
莱州湾地下卤水形成的古地理条件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高茂生 郑懿珉 +4 位作者 刘森 王松涛 孔祥淮 赵金明 郭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3-400,共8页
晚更新世以来在莱州湾南岸形成的地下卤水分布范围大,储量多,但地下卤水成因复杂。分析认为,地下卤水成矿条件受多种因素控制,莱州湾南岸的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为地下卤水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补给、运移、过滤、储存、封盖条... 晚更新世以来在莱州湾南岸形成的地下卤水分布范围大,储量多,但地下卤水成因复杂。分析认为,地下卤水成矿条件受多种因素控制,莱州湾南岸的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为地下卤水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补给、运移、过滤、储存、封盖条件。在海退初期,澙湖水体由风暴潮作用下越过沙坝不断注入正常海水和位于其下部河流沉积物地下淡水共同组成,澙湖中产生的高矿化度盐水在回流渗滤作用下进入三角洲前缘,澙湖水体将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稳定状态,在返流过程中卤水盐度会发生水平带状分异;在海退成陆时期,长期蒸发作用和季节性河流物质运输形成卤水存储,陆相沉积物掩埋了前期卤水层即成为地下卤水层;三次大规模海陆变迁,形成三个卤水层相间的分布特征。以澙湖-沙坝为卤水生成反应器,被溶解的组分在蒸发泵作用下产生分馏,在沉积物内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产生矿物蚀变,在回流渗滤作用下沿潮坪、三角洲前缘生成地下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卤水 莱州湾 晚更新世 河流三角洲 澙湖—沙坝
下载PDF
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特征与沉积模式探讨——以松辽盆地北部永乐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孙雨 赵丹 +3 位作者 于利民 王继平 闫百泉 马世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9-447,共9页
在我国古代的松辽盆地和现代的鄱阳湖等大型坳陷湖盆内发现的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的骨架砂体类型、垂向沉积层序及相带分异等方面与正常三角洲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地下岩芯、测井、地震等资料... 在我国古代的松辽盆地和现代的鄱阳湖等大型坳陷湖盆内发现的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的骨架砂体类型、垂向沉积层序及相带分异等方面与正常三角洲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地下岩芯、测井、地震等资料精细解剖及分析表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发育大量、密集、窄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连续且水下延伸较远,直至消失变成薄的水下薄层砂(河口坝或席状砂)。每支水下分流河道构成了由中心向两侧及前方:水下分流河道→薄层砂核部→薄层砂边缘→水下分流间湾的平面微(能量)相序列,形成三角洲前缘"河控带状体"。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不同的相位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沉积模式,由岸向湖依次发育高低水位间过渡带"近岸沉积"模式、近岸浅水带"河控带状体"模式、中岸中等水深带"水下分流河道末端河控薄层砂"模式和远岸深水带"浪控席状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盆 河控三角洲 沉积模式 砂体分布 水下分流河道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53
8
作者 孙雨 马世忠 +3 位作者 姜洪福 刘云燕 丛林 刘宗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02-1509,共8页
利用22口井的岩芯资料和近400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该三角洲体系骨架砂体为大量、密集(平均分布密度1.02支/km)、窄的(多为200~300m)水下分流河... 利用22口井的岩芯资料和近400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该三角洲体系骨架砂体为大量、密集(平均分布密度1.02支/km)、窄的(多为200~300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连续且水下延伸较远,直至消失变成薄的席状砂,河口坝砂体不发育且呈明显的河控性(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两侧及前方,呈顺源窄带状)。在深入认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沉积背景、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类型等基础上,建立了葡萄花油层的沉积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又进一步建立了6种亚相区沉积模式,即: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外前缘区"浪控席状砂"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外前缘过渡区"水下分流河道末端河控席状砂"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前缘区"河控河口坝"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前缘区"河控带状体"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分流平原过渡区"近岸"模式和河控浅水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河控带状体"模式。这为本区储层空间分布模式建立、骨架成因单砂体识别及油田进一步挖潜与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沉积特征 分流河道 三肇凹陷 葡萄花油层
下载PDF
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大孔道形成机理及DLS测井曲线识别方法 被引量:20
9
作者 洪金秀 胥伟 涂国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以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曲线资料为依据,研究了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大孔道的形成机理和DLS测井曲线识别定量计算方法,为控制低效或无效注水的循环场,指导油田开发探索出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 河流-三角洲沉积 储层 大孔道 机理 识别方法
下载PDF
临南地区沙三段砂岩体及其成藏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玉亮 陈红汉 +1 位作者 刘金 梁建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13,共4页
从沉积环境的演化出发,探讨了临南地区沙三下段水下扇体、沙三上段河流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的发育特点及展布规律,进而结合临南地区构造、油源条件等,指出了不同砂岩体可形成多种类型油藏:断层河道砂油藏、断层扇体油藏、三角洲前缘滑塌... 从沉积环境的演化出发,探讨了临南地区沙三下段水下扇体、沙三上段河流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的发育特点及展布规律,进而结合临南地区构造、油源条件等,指出了不同砂岩体可形成多种类型油藏:断层河道砂油藏、断层扇体油藏、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透镜状油藏。结果表明:临南地区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地区 沙三段 砂岩体 成藏特征 沉积环境 油气源 油气运移 储层特征 水下扇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2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文沾 刘忠保 +5 位作者 何幼斌 苑伯超 罗进雄 蒲秀刚 陈长伟 林常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7-498,共12页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区域构造、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孔...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区域构造、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在实验条件下,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可划分为3个亚相、7个微相。实验研究表明,基底沉降、相对湖平面升降、流量及流量变幅、加砂量(物源供给)等是影响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其演化的控制因素。通过实际砂体和实验砂体厚度展布对比分析,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域。综合歧口凹陷原始地质模型和实验模拟成果,建立了模拟实验条件下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2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沉积模拟 辫状河三角洲 控制因素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探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孙雨 马世忠 +3 位作者 丛琳 赵慧 于利民 付宪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6-715,共10页
利用18口井的岩芯分析资料、1 595个重矿物分析数据和近800口井的录井、测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沉积时期受西南保康物源体系和东南部长春—怀德物源体系双... 利用18口井的岩芯分析资料、1 595个重矿物分析数据和近800口井的录井、测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沉积时期受西南保康物源体系和东南部长春—怀德物源体系双重控制,形成了枝状的高能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该三角洲体系骨架砂体为大量、密集、窄带状、连续分布的分流河道砂体,总体呈南南西向展布,砂体连续且向水下延伸较远,直至消失变成薄的席状砂,在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区,形成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中心的多支"河控带状体";前三角洲亚相与三角洲前缘亚相无明显界限,受湖浪作用控制在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外前缘区形成浪控席状砂,多个席状砂呈顺岸、垂源平行排列,单一席状砂具有明显条带、环状平面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河控浅水三角洲 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5-3-2井珠江组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潇雨 郑荣才 +2 位作者 魏钦廉 王峻 耿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1-258,共8页
以岩心描述、岩石学特征和剖面结构分析为依据,以HZ25-3-2井为代表,详细研究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中新统珠江组砂岩储层的沉积相类型,从中划分出海相河控三角州和陆棚两种沉积体系,探讨了此两种沉积体系的基本特征,识别出连续进... 以岩心描述、岩石学特征和剖面结构分析为依据,以HZ25-3-2井为代表,详细研究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中新统珠江组砂岩储层的沉积相类型,从中划分出海相河控三角州和陆棚两种沉积体系,探讨了此两种沉积体系的基本特征,识别出连续进积型、连续退积型和加积型三角洲沉积演化序列和陆棚沉积演化序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珠江组海相河控三角洲沉积模式,提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以及前缘席状砂微相是砂岩储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新近系珠江组 河控三角洲 陆棚 相模式 储层沉积学
下载PDF
塔河一区下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解珺 胡望水 +2 位作者 陈叔阳 郁少博 陈佩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52,共7页
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是当今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其内部的储层构型特征直接控制油气的富集与分布。以塔河一区下油组为例,采取现代沉积测量与经验公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 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是当今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其内部的储层构型特征直接控制油气的富集与分布。以塔河一区下油组为例,采取现代沉积测量与经验公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岩心、测井、地震、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层次的储层构型界面以及由其划分的构型要素。以层次分析为指导思想,通过隔夹层识别,从单一河道、心滩和心滩内部增生体3个层次对研究区储层进行详细解剖并实现相应的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单一辫状分流河道宽度为128~690 m,水下分流河道宽度为144~386 m,心滩宽度约为244 m,长度约为594m,心滩内夹层发育,长轴方向迎水面倾角为2°~4°,背水面倾角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储层构型 层次分析 心滩 定量表征 塔河一区
下载PDF
石西地区八道湾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识别与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文佳涛 吴爱成 +4 位作者 但玲玲 原园 程文 樊文阔 随大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63,共10页
针对前人提出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段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的观点,笔者根据碎屑岩的结构、沉积构造及砂体的空间展布等特征,认为八道湾组三段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应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 针对前人提出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段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的观点,笔者根据碎屑岩的结构、沉积构造及砂体的空间展布等特征,认为八道湾组三段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应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研究区八道湾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2种亚相和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漫沼泽,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并分析了其展布特征与演化过程,推测该区八道湾组三段沉积早期湖平面下降,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中期湖平面继续下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晚期湖平面上升,沉积物有所变细。西北部哈拉阿拉特山—德仑山及扎伊尔山物源体系是其主要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石西地区 八道湾组三段
下载PDF
大庆油田北三东西块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0
16
作者 董仕贵 毕研斌 +1 位作者 石红萍 李景发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7,115,共6页
利用储层流动带指标,采用概率统计法对大庆油田北三区东部西块葡萄花油层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以不同岩石物理相的含油饱和度变化规律为指导,分析目的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为主的水上分流平原相,平面上... 利用储层流动带指标,采用概率统计法对大庆油田北三区东部西块葡萄花油层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以不同岩石物理相的含油饱和度变化规律为指导,分析目的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为主的水上分流平原相,平面上已大片水淹,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二线受效、废弃河道遮挡所造成的厚油层中上部低、未水淹型油层部位,是三次采油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对象.以低弯曲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为特征的沉积单元中,剩余油分布比较复杂,主要分布在二线受效和注采关系不完善形成的河道砂体中上部低、未水淹层段中,是三次加密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对象;河间砂和席状砂体油层水驱油效率较低,存在零散分布的剩余油,通过井网加密和综合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进一步提高这类油层的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三角洲 高含水期 岩石物理相 含油饱和度 剩余油分布 大庆油田
下载PDF
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雨 张金岩 +3 位作者 马世忠 闫百泉 赵慧 丛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4,共8页
依据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各级次基准面旋回演化规律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发育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地层厚度受继... 依据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各级次基准面旋回演化规律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发育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地层厚度受继承性古隆起控制向盆地阶梯状减薄;基准面的发育过程经历早期的缓慢上升阶段、中期的快速上升阶段、中后期的缓慢上升阶段及末期的快速上升后略有下降阶段,依次发育高能和低能河控三角洲平原、近岸沉积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扶余油层底部为长期基准面下降至上升转换面,A/S值远小于1,砂体几何形态以多层式为主;随着基准面上升,A/S增加,原始地貌要素保存程度的增强导致河道沉积以侧向加积为主,砂体以孤立式为特征;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主要发育厚层分流河道沉积,构成扶余油层的主要储集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河控三角洲 扶余油层
下载PDF
我国油田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参数统计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俞启泰 罗洪 冯明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1,共4页
中国油田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的地质储量占碎屑岩相总储量的近80%,是主要的沉积相类型。统计研究了中国油田河流相与三角洲相的典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典型毛管压力曲线、典型PVT关系,以及多种储层参数的平均值。比较了它们... 中国油田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的地质储量占碎屑岩相总储量的近80%,是主要的沉积相类型。统计研究了中国油田河流相与三角洲相的典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典型毛管压力曲线、典型PVT关系,以及多种储层参数的平均值。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三角洲相 储层 油水相对渗透率 油田
下载PDF
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河控三角洲分支河道演化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杨君 尹太举 +1 位作者 邓智浩 程钊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2,共9页
河控三角洲是一类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的沉积体系,采用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方法正演模拟了河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并精确分析了其分支河道的演化规律。利用Delft3D建立了河控三角洲的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根据现代河流与三角洲的水动力特... 河控三角洲是一类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的沉积体系,采用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方法正演模拟了河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并精确分析了其分支河道的演化规律。利用Delft3D建立了河控三角洲的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根据现代河流与三角洲的水动力特征,设计了其沉积过程的模拟条件。计算域长20.5km,宽10km,在地貌演化系数(Mor-Factor)为60倍的情况下模拟时长4个月,约120d。通过对河控三角洲的模拟分析了河口砂坝的形成与冲蚀,分支河道的延伸、迁移和分叉,通过垂向剖面观察到分支河道的多期次充填。用定量的手段结合分支河道演化特征表明河控三角洲在没有波浪和潮汐作用的静水体中分支河道极其发育,只要空间足够大即可发育无数条的分支河道。研究表明在河控三角洲发育的后期分支河道的交叉切割与改造可形成连片的沉积体,这与在波浪和潮汐改造作用下所形成的连片朵状三角洲在成因机理上不同。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揭示河控三角洲分支河道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数值模拟 河控三角洲 分支河道 Delft3D 定量沉积学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河控型扇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21
20
作者 朱水桥 肖春林 +3 位作者 饶政 旷红伟 邢凤存 高振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71-482,共12页
从岩心、薄片等实际资料着手,结合EMI成像测井等现代技术研究,认为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属河控型扇三角洲相沉积,并识别出2种亚相和9种微相:2种亚相是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9种微相是辫状河道沉积、... 从岩心、薄片等实际资料着手,结合EMI成像测井等现代技术研究,认为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属河控型扇三角洲相沉积,并识别出2种亚相和9种微相:2种亚相是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9种微相是辫状河道沉积、漫流沉积、泥石流沉积、筛滤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水下天然堤沉积、碎屑流沉积及颗粒流沉积。同时,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岩石粒度及成分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下乌尔禾组5个时期的物源方向不尽一致,表现为从早到晚,由第5亚期至第1亚期,物源方向由以西南方向为主,逐渐变为以西北为主。与物源变化相对应,沉积相也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本文在对沉积相进行详尽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解剖了克拉玛依油田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的沉积微相特征,阐明了沉积相的展布和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型扇三角洲 沉积相 演化 上二叠统 下乌尔禾组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