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支河流体系沉积学工作框架与流程
1
作者 张昌民 张祥辉 +4 位作者 王庆 冯文杰 李少华 易雪斐 Adrian JHARTLEY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DFS研究中最关键的3个科学问题是明确河网结构和河型演变规律、构建沉积标志和沉积模式、分析其形...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DFS研究中最关键的3个科学问题是明确河网结构和河型演变规律、构建沉积标志和沉积模式、分析其形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②DFS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形态沉积学数据库、现代沉积机理研究、分类研究、建立沉积模式、储层建模与储层预测等5个方面。③DFS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遥感图像的形态数据采集、形成机理的水槽和模拟实验、河网重构、顶点位置预测与河道分汊点自动生成方法、储层建模知识库平台等。④DFS研究的基本工作流程是先建立形态沉积学数据库,搭建数据库软件平台,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DFS进行现代沉积解剖,然后综合现代沉积调查、露头解剖和模拟实验成果,形成分类体系,总结各类DFS的识别标志和沉积模式,分层次建立储层预测模型,形成沉积结构储层预测模型的建模软件平台,从而预测沉积体系中有利储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河流体系 河网重构 储层建模 水槽沉积模拟 数据采集 DFS形态沉积学数据库
下载PDF
分支河流体系河网形态演变规律——以格尔木河流扇为例
2
作者 王浩楠 张昌民 +4 位作者 孙家惠 张祥辉 徐清海 刘洪平 Adrian John HARTLEY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7-1060,共14页
为了探索分支河流体系河网分布规律,为创建储层建模训练图像提供知识库信息。利用Google Earth、Global Mapper、91卫图助手等现代地理信息软件,系统测量了现代格尔木河流扇表面河道分叉特征,应用Horton定律和分形方法建立了河流扇的河... 为了探索分支河流体系河网分布规律,为创建储层建模训练图像提供知识库信息。利用Google Earth、Global Mapper、91卫图助手等现代地理信息软件,系统测量了现代格尔木河流扇表面河道分叉特征,应用Horton定律和分形方法建立了河流扇的河网形态模型。结果表明:①格尔木河流扇从顶点到入湖段共识别出26级河道,882个节点和2162个河道段,泉线上、下的河道表现出不同的河网形态;②泉线上部共发育64个节点,每级河道数目增长是上一级河道的R_(B)=1.8900倍,每级河道平均长度是下一级河道的R_(L)=1.0095倍,即河网形态特征参数R_(B)=1.8900和R_(L)=1.0095;泉线下部共发育818个节点,每级河道数目增长是上一级河道的R_(B)=1.0279倍,每级河道平均长度是下一级河道的R_(L)=0.9899倍,即河网形态特征参数是R_(B)=1.0279和R_(L)=0.9899;③河网形态特征参数受坡度影响变化较大,坡度较大则河网形态特征参数较大,坡度较小则河网形态特征参数较小。河网形态特征参数定量表征促进了分支河流体系沉积学发展,为开展陆相盆地储层建模和砂体预测提供了新的知识库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河流体系 河网形态 河网模型 Horton定律 格尔木河流扇
下载PDF
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鱼道设计研究
3
作者 叶凯敏 王艳芳 《海河水利》 2024年第5期33-36,共4页
河流上修建的闸坝等水工建筑物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阻断了鱼类洄游通道。通过过鱼设施设计参数的选定,基于鱼类游泳特性,提出适合鱼类上溯的鱼道体型和布置方案,并通过鱼道水流数值模型验证等手段确定鱼道的具体方... 河流上修建的闸坝等水工建筑物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阻断了鱼类洄游通道。通过过鱼设施设计参数的选定,基于鱼类游泳特性,提出适合鱼类上溯的鱼道体型和布置方案,并通过鱼道水流数值模型验证等手段确定鱼道的具体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鱼道功能,满足鱼类上溯要求。本研究成果为类似鱼道工程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境 大坝阻隔 河流连通性 数值模型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geological uncertainty on primary production from a fluvial reservoir 被引量:1
4
作者 Mohammad Koneshloo Saman A.Aryana Xiaoni H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70-288,共19页
Deposition of fluvial sandbodies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such as the rate of avulsion and aggradation of the fluvial channels and their geometry. The impact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 Deposition of fluvial sandbodies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such as the rate of avulsion and aggradation of the fluvial channels and their geometry. The impact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have not received adequat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geological uncertain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luvial geometry, maximum depth of channels, and their avulsion rates on primary production is studied for fluvial reservoirs. Several meandering reservoirs were generated using a process-mimicking package by varying several con- trolling factors.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vial channels impact cumulative pro- duction during primary production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ir avulsion rat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appears to be the maximum depth of fluvial channels. The overall net-to-gross ratio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of the field, but cumulative production values for individual wells do not appear to be correlated with the local net-to-gross ratio calculated in the vicinity of each well. Connectedness of the sandbodies to each well, defined based on the minimum time-of-flight from each block to the well, appears to be a more reliable indicator of well-scal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uncertainty evaluation fluvial reservoir modeling Process-mimicking simulation Geometry of fluvial channels
下载PDF
Multiple time scales of fluvial processe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5
作者 G.Pender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2011年第5期1-7,共7页
Fluvial processes comprise water flow,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evolution,which normally feature distinct time scales.The time scal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deformation relative to the flow essentially measure... Fluvial processes comprise water flow,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evolution,which normally feature distinct time scales.The time scal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deformation relative to the flow essentially measure how fast sediment transport adapts to capacity region in line with local flow scenario and the bed deform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flow,which literally dictates if a capacity based and/or decoupled model is justified.This paper synthesize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multiscale theory for sediment-laden flows over erodible bed,with bed load and suspended load transport,respectively.It is unravelled that bed load transport can adapt to capacity sufficiently rapidly even under highly unsteady flows and thus a capacity model is mostly applicable,whereas a non-capacity model is critical for suspended sediment because of the lower rate of adaptation to capacity.Physically coupled modelling is critical for fluvial processe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bed variation.Applications are outlined on very active bed load sediment transported by flash floods and landslide dam break fl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laden flow fluvial processes capacity/non-capacity model coupled/decoupled model multiple time scales flooding
下载PDF
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沉积模式与分支河流体系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磊 张昌民 +2 位作者 赵康 安志渊 张祥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玛湖凹陷呈现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的全油气系统格局,研究储层沉积体系展布模式和优势储层分布规律是完善全油气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以分支河流体系(DFS)沉积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分层段绘制玛湖凹陷二叠系-... 玛湖凹陷呈现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的全油气系统格局,研究储层沉积体系展布模式和优势储层分布规律是完善全油气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以分支河流体系(DFS)沉积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分层段绘制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各地层组的沉积相平面分布图,总结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模式,依据沉积相平面图定量测算DFS的数量规模,研究沉积体系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玛湖凹陷各地层组普遍发育DFS,部分DFS入湖形成扇三角洲和河流三角洲。佳木河组具有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共生的特征,主要发育冲积扇等小型DFS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风城组、夏子街组和乌尔禾组火山活动减弱,发育冲积扇和河流扇等类型的DFS,受湖平面变化影响,沉积体系类型和规模变化很大;上乌尔禾组和百口泉组主要发育粗粒砾质河流扇沉积体系;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发育砂质巨型扇和河流扇沉积体系。DFS类型和规模与盆地构造发育阶段和气候变化相关,随着盆地构造由压陷向挠曲和坳陷阶段演化,DFS规模逐渐增大,由短流程冲积扇为主演变为以长流程河流扇和巨型扇为主,三角洲类型由以扇三角洲向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二叠系 三叠系 沉积模式 分支河流体系
下载PDF
干湿气候交替与内陆湖盆河流扇砂体的形成与分布——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5 位作者 黄军平 王雅婷 郝彬 龙礼文 王菁 魏立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2-838,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最主要的油气盆地之一,三叠系延长组是该盆地的主要含油层位。本文通过大量野外露头及钻井岩芯观察与实测,结合室内鉴定分析,系统研究了延长组沉积时的古气候环境及沉积特征,取得了如下认识:①延长组沉积时期,气...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最主要的油气盆地之一,三叠系延长组是该盆地的主要含油层位。本文通过大量野外露头及钻井岩芯观察与实测,结合室内鉴定分析,系统研究了延长组沉积时的古气候环境及沉积特征,取得了如下认识:①延长组沉积时期,气候具有三分性:早期为干旱环境;中期转变为温暖潮湿气候环境,生物繁盛,是烃源岩发育的最有利时期;晚期再次转变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环境;②受干旱气候控制,延长组早期与晚期无大面积汇水区存在,洪水事件主导了盆地中心地区大规模砂体的形成与分布,尤其洪水的接力搬运与多次分选可能是造成延长组砂岩粒级普遍较细的主因;③延长组发育干旱与潮湿两种环境沉积模式,前者以低位域河流扇体系为特征,后者以湖侵期河流-三角洲-湖泊-重力流体系为特色;④干旱环境低位域河流扇砂体与潮湿环境水进域富含有机质泥岩相匹配,形成了延长组“满盆含砂、满凹含油”的特征。该研究发展了大型坳陷湖盆的沉积模式,对丰富陆相盆地沉积理论认识及指导油气勘探实践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扇 干旱环境 洪水事件 接力搬运 沉积模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分支河流体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8
作者 张昌民 张祥辉 +4 位作者 朱锐 冯文杰 尹太举 尹艳树 Adrian JHARTLEY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5,共15页
通过文献调研和地质分析,系统总结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理论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DFS理论研究的五大重点分别是通过实例分析挖掘其科学内涵,探讨应用价值,解决概念争论;明确DFS是一个多种河道共生的沉... 通过文献调研和地质分析,系统总结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理论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DFS理论研究的五大重点分别是通过实例分析挖掘其科学内涵,探讨应用价值,解决概念争论;明确DFS是一个多种河道共生的沉积体系,不能理解为一种新的河道类型;河道网络和河型转换是DFS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建立和完善DFS的沉积模式;建立DFS储层预测模型。(2)开展DFS研究对促进陆相盆地沉积储层学科的理论创新和挖掘陆相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3)当前DFS研究主攻方向是建立沉积储层数据库,构建沉积模式和识别标志,形成河网体系和河型演变定量预测模型,实现不同建模方法的融合归一;未来DFS研究应当将沉积学与地貌学、地理学、现代地球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应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沉积体系的定量表征和储层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河流体系 研究进展 沉积模式 储层预测模型 储层沉积学 油气勘探与开发 陆相盆地
下载PDF
辫状河相储集层地质模型——“泛连通体” 被引量:92
9
作者 葛云龙 逯径铁 +5 位作者 廖保方 李列 张为民 闻兰 薛培华 郭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7-79,共3页
在大量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了永定河(现代辫状河)的沉积特征:岩性粗,砂/泥比值高,具明显的正相序剖面特征;发育特征明显的落淤层;层理构造极为发育,类型却较为单调;辫状河砂体在时空上相互叠切,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复合储集体... 在大量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了永定河(现代辫状河)的沉积特征:岩性粗,砂/泥比值高,具明显的正相序剖面特征;发育特征明显的落淤层;层理构造极为发育,类型却较为单调;辫状河砂体在时空上相互叠切,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复合储集体。进而分析了辫状河相储集层的非均质特征,认为辫状河相储集层的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都很严重。在辫状河相沉积中可见到5个级次的沉积界面构造,即:一级冲刷面及二、三、四、五级沉积再作用面。提出了辫状河相储集层模式———“泛连通体”,其砂体规模大、连通网络广布,局部通而不畅乃至连而不通。中国许多油田开发的动态信息证实,这种辫状河储集层地质模式是成立的,对指导有效注水开发辫状河相储集层具有普遍意义。图4参9(邹冬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 储集层 地质模型 泛连通体 油气藏
下载PDF
储集层随机建模的改进河道模型条件算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春雷 段林娣 王志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6-78,共3页
在进行储集层沉积相建模中,提出改进的河道模型,扩展了对河流分叉、交汇等现象的描述和模拟,并根据该模型的特点和河道的地质特征,尝试了一种新的河道模型条件化算法。实例应用表明:改进的河道模型包含了更为全面的地质信息,相应的条件... 在进行储集层沉积相建模中,提出改进的河道模型,扩展了对河流分叉、交汇等现象的描述和模拟,并根据该模型的特点和河道的地质特征,尝试了一种新的河道模型条件化算法。实例应用表明:改进的河道模型包含了更为全面的地质信息,相应的条件化方法从河道的上游、下游和支流3个方面进行,对河流沉积的描述更为准确,算法简洁,运算速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模型 改进与扩展 相控建模 储集层沉积相
下载PDF
冲积河流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黄岁梁 万兆惠 张朝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55,共9页
本文结合环境化学和泥沙运动力学基本原理,研究重金属污染物在河流中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关键词 重金属 冲积河流 污染物 数学模型 迁移
下载PDF
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模拟河流相沉积微相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继超 王夕宾 +1 位作者 孙致学 李宗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8-51,125,共4页
通过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以苏里格气田苏49-01区块盒8段—山1段为实例,综合地质特征分析,结合野外露头建立的训练图像集,在井点信息和沉积模式的双重约束下,模拟了多河道、低弯度曲流河与缓坡型辫状河复合叠置的河流相体系的沉积微相,... 通过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以苏里格气田苏49-01区块盒8段—山1段为实例,综合地质特征分析,结合野外露头建立的训练图像集,在井点信息和沉积模式的双重约束下,模拟了多河道、低弯度曲流河与缓坡型辫状河复合叠置的河流相体系的沉积微相,并与基于目标体、基于象元等传统建模方法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点地质统计学模拟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地质统计学模拟的不足,再现河流相复杂的空间结构和几何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河流相建模 多点地质统计学 苏里格气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河流相沉积证据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红涛 陈开远 +1 位作者 Liu Keyu 何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8-70,共3页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主力含层段二叠系山西组尤其是山2段的沉积相研究众说纷纭,不同的观点导致对各个沉积体系内部的砂岩展布解释与砂层对比产生了很大差异,进而加大了高效砂体分布预测和勘探部署的难度。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主力含层段二叠系山西组尤其是山2段的沉积相研究众说纷纭,不同的观点导致对各个沉积体系内部的砂岩展布解释与砂层对比产生了很大差异,进而加大了高效砂体分布预测和勘探部署的难度。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岩心、露头等资料,对该区山西组沉积相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指出,河流冲积作用是控制鄂尔多斯盆东部高效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基本因素,进而提出湿地—强侵蚀限制性河道下切谷充填沉积体系的新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和勘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北 二叠纪 河流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调度对下游河道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燕 江恩惠 +2 位作者 曹永涛 李军华 赵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6,共3页
将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调度方式分为方式一——逐步抬高"拦粗排细"运用和方式二——多年调节泥沙、相机降水冲刷调水调沙运用,利用实体模型开展了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不同调度方式对黄河下游河道在河势、冲淤演变、洪水位和滩... 将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调度方式分为方式一——逐步抬高"拦粗排细"运用和方式二——多年调节泥沙、相机降水冲刷调水调沙运用,利用实体模型开展了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不同调度方式对黄河下游河道在河势、冲淤演变、洪水位和滩区安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方式二调水调沙期及汛期大流量持续时间比方式一的长,锯齿形洪峰少,且多数情况下沙峰与洪峰同步,小水带大沙的几率小;②方式二对不利河势的调整比方式一的迅速,对现有游荡型河道河势的长期稳定非常有利;③方式二的河道淤积量明显小于方式一的,且滩区淤积量占全河段淤积量的比例大于方式一的,对长期维持黄河下游现行河道较为有利;④方式二同流量水位较初始状态的升幅明显小于方式一的,有利于防洪安全;⑤方式二滩区的漫滩范围和滩区淤积量明显小于方式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沙后期 运用方式 模型试验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典型河段冲淤变化计算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董耀华 卢金友 +1 位作者 范北林 黄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2,共4页
采用FLUVIAL 12模型,进行了三峡水库运用60a长江下荆江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冲淤变化预测计算,并讨论了FLUVIAL 12模型的适用性。计算分析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呈现先微淤、后冲刷、冲刷平衡后再缓慢回淤的冲淤过程和规律,... 采用FLUVIAL 12模型,进行了三峡水库运用60a长江下荆江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冲淤变化预测计算,并讨论了FLUVIAL 12模型的适用性。计算分析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呈现先微淤、后冲刷、冲刷平衡后再缓慢回淤的冲淤过程和规律,最大冲刷量7.1~11.2亿t,出现在水库运用55a左右;监利、调关、石首3站枯水流量5000m3/s时水位下降3.13~4.71m,洪水流量30000m3/s时水位下降0.42~2.7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荆江 fluvial-12模型 河道冲淤 河流最小能耗理论
下载PDF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与地层等时对比 被引量:24
16
作者 胡光明 王军 +1 位作者 纪友亮 贾爱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5-751,共7页
已有的河流层序地层模式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体系域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流相准层序对比,发现河谷中存在阶梯状河流阶地。现代河谷地貌的研究表明,这种阶地是构造抬升过程中,次级间歇性构造抬升导致... 已有的河流层序地层模式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体系域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流相准层序对比,发现河谷中存在阶梯状河流阶地。现代河谷地貌的研究表明,这种阶地是构造抬升过程中,次级间歇性构造抬升导致河流下蚀与侧蚀—沉积交替的结果。而构造下降过程所引起的基准面上升和可容空间增速的变化又影响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考虑构造运动在河流层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河流阶地与相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修正了Wright等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构造运动控制了河流层序的发育,构造上升半旋回形成水退体系域,为一系列相对等时的阶地,构造下降半旋回形成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为构造抬升早期形成的河谷充填物,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与Wright等的含义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层序地层模式 河流阶地 等时对比 苏里格气田
下载PDF
阿尔及利亚韦德迈阿次盆地三叠系河流相沉积模式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忠贵 郑荣才 +3 位作者 周刚 马国福 窦世杰 田宝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3-260,共8页
韦德迈阿次盆地是阿尔及利亚的主要产油区之一,主产层为三叠系Serie inf组,T1组和T2组,前人对其沉积相的划分存在一定分歧。作者根据钻井、测井及岩心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区Serie inf期为辫状河沉积,随后的Eruptive期陆相火山... 韦德迈阿次盆地是阿尔及利亚的主要产油区之一,主产层为三叠系Serie inf组,T1组和T2组,前人对其沉积相的划分存在一定分歧。作者根据钻井、测井及岩心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区Serie inf期为辫状河沉积,随后的Eruptive期陆相火山喷发影响了研究区的古地理面貌,在T1,T2和Argileux期转变为曲流河沉积,晚期的S4期为一套盐湖沉积。区域上广泛分布的Eruptive组火山岩和S4组盐湖相沉积分别为下伏河流相储集体提供了稳定的盖层条件。在深入细致的沉积微相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缓坡型辫状河与高弯度曲流河两种沉积相模式,其中Serieinf组具有Wallker提出的经典辫状河沉积模式,而T1和T2组的曲流河模式与现代密西西比河具有很强的类比性。此二模式对该盆地FTEB区块的储层预测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及利亚 韦德迈阿次盆地 三叠系 河流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河相层序地层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邬金华 毛志超 张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0-46,共7页
将河流平衡剖面看成是陆区基准面的观点已受到怀疑,有迹象表明地貌基准面有可能是陆区基准面。河相沉积记录不仅与基准面变化有关,也与源区和流域盆地的许多因素有关,而且河相地层对基准面的响应也比过去理解的复杂得多。上游区由不... 将河流平衡剖面看成是陆区基准面的观点已受到怀疑,有迹象表明地貌基准面有可能是陆区基准面。河相沉积记录不仅与基准面变化有关,也与源区和流域盆地的许多因素有关,而且河相地层对基准面的响应也比过去理解的复杂得多。上游区由不整合面界定的河相层序一般难以与海相层序对比。已有的河相层序模式仍以基准面为支撑理论,层序界面常按岩相向盆迁移、复合砂体、古流向偏转和无沉积作用面等识别,内部仍为三分。目前对河相层序发育的理解已有所进步,但模式的适用性仍受研究时空的很大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平衡剖面 河相层序模式 层序地层 地层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随机建模的几种方法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李少华 张昌民 尹艳树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16,共7页
河流相储层在我国石油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其具有很强非均质性的特点 ,使得难以对其进行定量描述 .随机建模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并逐渐完善的一项先进的储层表征技术 ,它能够较好地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 .介绍了包括布尔模拟、... 河流相储层在我国石油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其具有很强非均质性的特点 ,使得难以对其进行定量描述 .随机建模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并逐渐完善的一项先进的储层表征技术 ,它能够较好地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 .介绍了包括布尔模拟、顺序指示模拟、截断高斯模拟、目标法及层次目标法 ,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可表征储层非均质性及对储层不确定性进行定量评价 ,适合我国以陆源碎屑岩储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随机建模 模拟方法 陆相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东濮凹陷黄河南地区东营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筱敏 刘泽容 +2 位作者 信荃麟 施瑞亭 陈良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1-10,共10页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了东濮凹陷东南部东营组的沉积相。研究表明,研究区东营组存在着两个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即物源来自东侧的、位于兰聊断层下降盘的冲积扇;物源来自盆地南侧的、分布广泛的河流沉积。总结了冲积扇、河流...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了东濮凹陷东南部东营组的沉积相。研究表明,研究区东营组存在着两个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即物源来自东侧的、位于兰聊断层下降盘的冲积扇;物源来自盆地南侧的、分布广泛的河流沉积。总结了冲积扇、河流沉积物的岩性、沉积构造、电性和地震反射特征及识别标志,建立了沉积模式,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指出了今后的油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沉积相 冲积扇 河流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