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flux dependent sensitivity on single event effect in memory devices 被引量:1
1
作者 Jie Luo Tie-shan Wang +8 位作者 Dong-qing Li Tian-qi Liu Ming-dong Hou You-mei Sun Jing-lai Duan Hui-jun Yao Kai Xi Bing Ye Jie Li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404-410,共7页
Heavy-ion flux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al parameter in the ground based single event tests. The flux impact on a single event effect in different memory devices is analyzed by using GEANT4 and TCAD simulation method... Heavy-ion flux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al parameter in the ground based single event tests. The flux impact on a single event effect in different memory devices is analyzed by using GEANT4 and TCAD simulation methods. The transient radial track profile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 of the incident ion, but also on the mass and energy of the ion. For the ions with the energies at the Bragg peaks, the radial charge distribution is wider when the ion LET is larger. The results extracted from the GEANT4 and TCAD simulations, together wit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vice structure,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phenomena observed in the flux related experiment.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lux effect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 experiment are intrinsically connected and all indicate the mechanism that the flux effect stems from multiple ion-induced pulses functioning together and relies exquisitely on the specific response of the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flux single event effect GEANT4 simulation memory device
下载PDF
Temporal Variation in Sap-Flux-Scaled Transpiration and Cooling Effect of a Subtropical Schima superba Plantation in the Urban Area of Guangzhou 被引量:6
2
作者 ZHU Li-wei ZHAO P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350-1356,共7页
Agriculture could suffer the water stress induced by climate change. Because climate warming affects global hydrological cycles, it is vital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ee transpir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 Agriculture could suffer the water stress induced by climate change. Because climate warming affects global hydrological cycles, it is vital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ee transpir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rrestrial evapotranspir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 were used to measure xylem sap flux density of a Schima superba plantation in the urban area of Guangzhou City, South China. Stand transpiration was calculated by mean sap flux density times total sapwood area.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ximum sap flux density on the daily scale was later in wet season than in dry season. The peak of daily sap flux density was the highest of 59 g m-2 s^-1 in July and August, and the lowest of 28 g m-2 s-1 in December. In the two periods (November 2007-October 2008 and November 2008-October 2009), the stand transpiration reached 263.2 and 291.6 ram, respectively. During our study period, stand transpiration in wet season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could account for about 58.5 and 53.8% of the annual transpiration, respectively. Heat energy absorbed by tree transpiration averaged 1.4×10s and 1.6×10s kJ per month in this Schima superba plantation with the area of 2 885 m2, and temperature was reduced by 4.3 and 4.7℃ s^-1 per 10 m3 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ma superba plantation sap flux density stand transpiration cooling effect
下载PDF
A Re-examination of Density Effects in Eddy Covariance Measurements of CO_2 Fluxes 被引量:1
3
作者 Heping LI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16,共8页
Corrections of density effects resulting from air-parcel expansion/compression are important in interpreting eddy covariance fluxes of water vapor and CO2 when open-path systems are used. To account for these effects,... Corrections of density effects resulting from air-parcel expansion/compression are important in interpreting eddy covariance fluxes of water vapor and CO2 when open-path systems are used. To account for these effects, mean vertical velocity and perturbation of the density of dry air are two critical parameters in treating those physica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density variations. Based on various underlying assumptions, different studies have obtained different formulas for the mean vertical velocity and perturbation of the density of dry air, leading to a number of approaches to correct density effects. In this study, we re-examine physical processes related to different assumptions that are made to formulate the density effects. Specifically, we re-examine the assumptions of a zero dry air flux and a zero moist air flux in the surface layer, used for treating density variati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orrecting density effects. It is found that physical processes in relation to the assumption of a zero dry air flux account for the influence of dry air expansion/compression on density variations. Meanwhile, physical processes in relation to the assumption of a zero moist air flux account for the influence of moist air expansion/compression on density variations. In this study, we also re-examine mixing ratio issu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ssumption of a zero dry air flux favors the use of the mixing ratio relative to dry air, while the assumption of a zero moist air flux favors the use of the mixing ratio relative to the total moist air. Additionally, we compare different formula for the mean vertical velocity, generated by air-parcel expansion/compression, and for density effect corrections using eddy covariance data measured over three boreal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dy covariance flux of CO2 flux correction density effects air-parcel expansion/compression open-path CO2/H2O infrared gas analyzer
下载PDF
Effect of Counter-Gradient in the Computation of Turbulent Fluxes of Heat and Moisture in a Regional Model 被引量:2
4
作者 S. S. Vaidya V. N. Lykossov S. S. Singh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5-94,共10页
The counter-gradient terms in the computations of turbulent fluxes of heat and moisture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PBL parameterization of a regional model for monsoon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clusion of counter... The counter-gradient terms in the computations of turbulent fluxes of heat and moisture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PBL parameterization of a regional model for monsoon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clusion of counter-gradient terms has a marginal impact in the prediction of large scale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rainfall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 of Counter-Gradient in the Computation of Turbulent fluxes of Heat and Moisture in a Regional Model
下载PDF
Effect of slip velocity on Casson thin film flow and heat transfer due to unsteady stretching sheet in presence of variable heat flux and viscous dissip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A.M.MEGAHED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0期1273-1284,共12页
The aim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study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 teristics of a viscous Casson thin film flow over an unsteady stretching sheet subject to variable heat flux in the presence of slip velocity con... The aim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study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 teristics of a viscous Casson thin film flow over an unsteady stretching sheet subject to variable heat flux in the presence of slip velocity condition and viscous dissipation.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y are reduced to a set of highly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suitable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s. The re- sulting similarity equations are solved numerically with a shooting method. Comparisons with previous works are macle, and the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effects of the unsteadiness parameter, the Casson parameter, the Eckert number, the slip velocity parameter, and the Prandtl number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Also, the local skin-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local Nusselt number at the stretching sheet are comput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son thin film unsteady stretching sheet numerical solution slip effect viscous dissipation variable heat flux
下载PDF
公铁同层桥梁防眩设施及防眩效果研究
6
作者 张迅 徐艺涵 +4 位作者 孔德睿 陈柯儿 李小珍 王德志 崔苗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6,共9页
以某公铁同层桥梁为背景,以道路失能眩光造成的阈值增量为评价指标,基于DIALux光学仿真分析软件,结合现场试验进行公铁同层桥梁防眩设施研究,并从屏障结构和列车光源2个层面开展影响屏障防眩效果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屏障高度和遮光角... 以某公铁同层桥梁为背景,以道路失能眩光造成的阈值增量为评价指标,基于DIALux光学仿真分析软件,结合现场试验进行公铁同层桥梁防眩设施研究,并从屏障结构和列车光源2个层面开展影响屏障防眩效果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屏障高度和遮光角需大于某一阈值才能满足防眩要求,本案例为3.0 m和12°;当屏障开孔率较大或者光源灯柱角度和光通量较大时,需要进一步校核眩光指标,以免其漏光严重;灯柱角度和屏障材料基本不影响眩光水平;影响眩光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屏障高度、遮光角和列车灯光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同层桥梁 防眩屏障 道路失能眩光阈值增量 光通量 防眩效果 DIALux仿真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全转速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7
作者 刘计龙 付康壮 +2 位作者 麦志勤 李科峰 张伟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为解决IF控制启动速度偏慢、启动转矩能力薄弱等问题,采用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完成电动机零低速启动,并结合中高速区有效磁链法形成全转速范围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策略。为了实现两种控制方法的平滑切换,提出一种基于转速过渡区与状态... 为解决IF控制启动速度偏慢、启动转矩能力薄弱等问题,采用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完成电动机零低速启动,并结合中高速区有效磁链法形成全转速范围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策略。为了实现两种控制方法的平滑切换,提出一种基于转速过渡区与状态机结合的滞环切换策略,所提策略将全转速范围划分为零低速区、过渡区以及中高速区,电动机由中高速区进入过渡区时提前开启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使其位置估计过程达到稳定,为切换做好准备。为了减小注入高频电压对有效磁链法位置估计过程的冲击,在转速过渡区采用软开启的方式实现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的投入与退出。针对转速过渡区两种位置估计方法同时工作时的耦合问题,设置了双同步旋转坐标系,实现了转子位置估计的解耦控制。在一台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上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 有效磁链法 复合控制
下载PDF
基于热电堆的微型热流传感器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芬 张香香 谭秋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4,共4页
航空发动机内部温度和热辐射的不均匀分布可能导致叶片表面出现热点,引起叶尖等区域的材料损坏。因此,监测单位时间内通过叶片表面的热量十分重要。热电堆型热流传感器以其测量范围广、稳定性好、精度高等优点,成为监测高温环境热流参... 航空发动机内部温度和热辐射的不均匀分布可能导致叶片表面出现热点,引起叶尖等区域的材料损坏。因此,监测单位时间内通过叶片表面的热量十分重要。热电堆型热流传感器以其测量范围广、稳定性好、精度高等优点,成为监测高温环境热流参数的常用方法。本文采用丝网印刷和高温烧结工艺,在10 mm×10 mm×1 mm的99%Al_(2)O_(3)陶瓷基片上制备了Pt-Rh10/Pt热电堆型热流传感器,并搭建了热流实验平台对传感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热流传感器在1 019.4℃的高温环境下,所测热流密度为179.67 kW/m^(2),输出电压为0.462 3 mV。经过3次热循环测试可知,该热流传感器的重复性偏差小于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环境 热流监测 热阻层 热电效应 热流传感器
下载PDF
南北过渡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9
作者 王靖钰 李国栋 +6 位作者 任晓娟 张曼 李鹏飞 孙雪健 赵晴涛 王龙升 龚云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243-6253,共11页
森林生态系统强大的碳源/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最经济、有效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和固碳增汇手段。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明确森林碳储量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的常绿落叶阔叶... 森林生态系统强大的碳源/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最经济、有效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和固碳增汇手段。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明确森林碳储量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碳通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2011—2020年利用涡度相关法开展了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和环境要素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Reco)、总初级生态生产力分别为-788.13 gC m^(-2) a^(-1)、1074.14 gC m^(-2) a^(-1)、1862.27 gC m^(-2) a^(-1),该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汇,其固碳能力与相近纬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基本持平,并高于针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等其他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10年间,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固碳能力有所增强。影响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与太阳辐射,气温(Ta)、净辐射(Rn)、光合有效辐射和总辐射与生态系统碳生产力和GPP呈显著正相关(P<0.001),Reco与Ta和Rn呈显著正相关(P<0.001)。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的南北气候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估算、碳循环过程模拟提供观测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碳汇效应 涡度相关法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大别山
下载PDF
适用于扩展光源且具有阵列编辑性的透镜组设计
10
作者 屈忠瑞 张志清 +4 位作者 胡正发 许毅钦 朱峻锋 陈博谦 邢景超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06,共12页
利用自由曲面设计并结合斯涅耳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设计出一款能实现大面积均匀光斑的透镜组。该透镜组由一块次透镜和一块主透镜组成,其中次透镜对LED发光角进行收缩来减小透镜组结构,而主透镜对能量进行调控来实现均匀度调节。通过... 利用自由曲面设计并结合斯涅耳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设计出一款能实现大面积均匀光斑的透镜组。该透镜组由一块次透镜和一块主透镜组成,其中次透镜对LED发光角进行收缩来减小透镜组结构,而主透镜对能量进行调控来实现均匀度调节。通过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模拟仿真,单个透镜组在接收面呈现方形均匀光斑,有效辐射通量比达到95.5%,均匀度达到95.7%,表明该透镜组具有良好的有效辐射通量比和均匀度;而透镜组阵列在接收面同样呈现方形均匀光斑,有效光通量比和均匀度均大于95%,表明透镜组阵列能够耦合多颗LED面阵列扩展光源,实现更高光功率的均匀光斑,可以用于基于荧光反向测量装置中大功率光源等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光学 大面积均匀光斑 有效辐射通量比 扩展光源
下载PDF
贵州省碳吸收/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经济的脱钩效应
11
作者 陈田田 陈果 王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5-929,共15页
贵州省是我国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典型分布区,生态敏感且脆弱,同时其也曾是我国的连片特困区,经济发展愿望迫切。对区域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碳储量、岩溶碳通量三方面... 贵州省是我国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典型分布区,生态敏感且脆弱,同时其也曾是我国的连片特困区,经济发展愿望迫切。对区域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碳储量、岩溶碳通量三方面计算了贵州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以能源燃烧排放的CO_(2)表征碳排放量,对区域碳吸收和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环境碳负荷指数和脱钩弹性系数,用于解析贵州省碳收支状况及环境碳负荷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结果显示:(1)贵州省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均值为257.72 g C/m^(2),呈逐步增强趋势,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岩溶碳通量的均值为6.71 t C/km^(2),年际波动较大,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东北和西南部;土壤碳储量的均值为8.38 t/hm^(2),其高值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南部和东部边缘;(2)区域碳排放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特征,表明了能源消耗的增强,形成了以城市高值区为中心向外辐射递减,各点之间以道路连通为特征的分布格局;(3)环境碳负荷指数呈逐年增长趋势,表征区域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贵州省主城区出现了明显的收支不平衡,能源结构优化亟待加强;(4)综合脱钩状态整体以弱脱钩和扩张连接为主,且随时间推移脱钩状态由弱脱钩向扩张连接转变,说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也就意味着贵州省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保护。未来应进一步强化生态修复工程的可持续性,同时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土壤碳储量 岩溶碳通量 碳排放 脱钩效应
下载PDF
电弧风洞高焓流动模拟及壁面催化效应研究
12
作者 周凯 武建英 +1 位作者 李小鹏 欧东斌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4期803-811,共9页
对电弧风洞高焓流动进行模拟时,基于其高温复杂流场特性,对比不同热化学模型、壁面催化条件、流场一体化及分体计算等多种数值计算条件下,电弧风洞内部、出口流场特性及典型模型壁面热流分布。结果表明,模型距离喷管出口较近时,流场分... 对电弧风洞高焓流动进行模拟时,基于其高温复杂流场特性,对比不同热化学模型、壁面催化条件、流场一体化及分体计算等多种数值计算条件下,电弧风洞内部、出口流场特性及典型模型壁面热流分布。结果表明,模型距离喷管出口较近时,流场分体计算可以提高计算效率,但是模型距离喷管出口较远时,则必须采用一体化计算保证计算精度,数值模拟单温度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的等热流模型表面热流高出双温度热非平衡模型6.99%。同时对电弧风洞高焓流动壁面催化效应开展研究,通过X射线扫描电镜对3组类型热流传感器表面元素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热流传感器表面催化属性对气动热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壁面催化效应会显著增加试验模型表面气动热环境,采用无氧铜基体的塞式量热计进行电弧风洞热流测量时,其表面会被氧化成CuO,数值模拟壁面采用有限催化条件γ=0.022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接近,也与文献中CuO的催化复合系数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风洞 高焓流动 数值模拟 壁面催化效应 热流率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城市人为热通量与温度关系分析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泽瀚 《科技资讯》 2024年第6期238-246,共9页
针对全球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而复杂形势,提出了一种运用SUEWS模型和Python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人为热通量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性与形成机理,重点分析温度变化对制冷度日和人为热通量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城市气候大数据的分析研... 针对全球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而复杂形势,提出了一种运用SUEWS模型和Python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人为热通量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性与形成机理,重点分析温度变化对制冷度日和人为热通量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城市气候大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制冷度日和人为热通量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人为热通量与温度变化之间有敏感响应关系;最后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人为热通量 温度敏感性 制冷度日
下载PDF
油气管道VSAT卫星链路计算方法研究
14
作者 刘晓峰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7期35-40,共6页
为了解决VSAT卫星链路完全依靠卫星厂家进行计算且无法核对厂家提供的数据是否正确的问题,针对VSAT卫星链路计算的可靠性和健壮性,提出了一种油气管道VSAT卫星链路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功带平衡”算法,将VSAT卫星链路的带宽占用比等... 为了解决VSAT卫星链路完全依靠卫星厂家进行计算且无法核对厂家提供的数据是否正确的问题,针对VSAT卫星链路计算的可靠性和健壮性,提出了一种油气管道VSAT卫星链路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功带平衡”算法,将VSAT卫星链路的带宽占用比等同于功率占用比,计算出卫星转发器最大输出功率,进而计算等效功率密度,根据每载波占用卫星的ERIP值公式,计算出饱和通量密度,匹配出卫星天线尺寸及功放矩阵,根据匹配的卫星天线及功放计算VSAT卫星链路总载噪比,将VSAT卫星链路总载噪比和系统最低载噪比进行对比,VSAT卫星链路总载噪比大者为合适的卫星天线及功放,反之为不合适选项,用推算出的卫星天线及功放推算出功率占用比,功率占用比与带宽占用比差别较大时,需调整卫星天线及功放的选择,计算功率占用比,直到卫星天线及功放达到功率占用比等于带宽占用比,即为最优的卫星天线和功放。通过最终的计算可得出卫星天线与功放的匹配矩阵,在实际工程中需从中选取合适的卫星天线与功放中的最小值达到最经济、可靠的匹配。该计算方法通过软件编程进行了界面可视化显示,并在诸多工程中进行了详细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可靠,很好地提升了VSAT卫星链路计算的可靠性和健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带平衡 卫星链路 天线尺寸 功放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饱和功率通量密度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行高通量血透治疗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阎慧慧 周慧芳 蒋文彩 《系统医学》 2024年第8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高通量血透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血液透析科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形式分为两组,各45例,常规组采取中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透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 目的分析高通量血透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血液透析科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形式分为两组,各45例,常规组采取中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透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水平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常规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2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以高通量血透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疾病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高通量血透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磁-热-弹多物理场耦合波的反射和透射
16
作者 岳田田 王红 +4 位作者 韩旸 杨雅琴 李晓红 周杨 窦红双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应用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引入洛伦兹力,反映外磁场对弹性波传播的影响.通过应用广义热弹性GN(Ⅱ)模型,反映热力耦合效应对弹性波传播的影响.通过色散方程和相速度,分析了外磁场和热力耦合效应对波动模式和色散特性的影响.应用连续性边界... 应用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引入洛伦兹力,反映外磁场对弹性波传播的影响.通过应用广义热弹性GN(Ⅱ)模型,反映热力耦合效应对弹性波传播的影响.通过色散方程和相速度,分析了外磁场和热力耦合效应对波动模式和色散特性的影响.应用连续性边界条件,计算出各种反射波和透射波与入射波的能流比,通过法向能量守恒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效应 洛伦兹力 反射 透射 能流比
下载PDF
甬江流域氮素收支估算及驱动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杨宏伟 黄国鲜 +6 位作者 罗艳 雷坤 郎琪 翁巧然 王文辉 彭嘉玉 李晓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5-1445,共11页
近年来,大量农业氮肥施用、化石燃料使用等人为活动的扰动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氮输入,导致河流硝酸盐超标、湖库与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长江口-杭州湾是我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分布的主要区域,甬江作为汇入杭州湾的重要... 近年来,大量农业氮肥施用、化石燃料使用等人为活动的扰动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氮输入,导致河流硝酸盐超标、湖库与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长江口-杭州湾是我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分布的主要区域,甬江作为汇入杭州湾的重要河流之一,近年来其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和氮通量反弹明显,开展甬江流域的氮收支估算是开展流域氮污染治理与管控、改善近岸海域水质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2021年甬江流域的基本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对该区域氮的收支进行估算,阐明了氮收支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甬江流域氮输入量为5.1×10^(4 )t;氮盈余量高达2.17×10^(4) t,占氮输入量的42.56%;流域氮负荷[172.56 kg/(hm^(2)·a)]和陆地氮通量[105.8 kg/(hm^(2)·a)]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氮输入源主要包括人畜排泄、化学氮肥、大气沉降,占比依次为39.11%、26.33%、20.91%;氮输出中,有48%被作物收获带走,有26.98%通过反硝化、氮挥发进入大气,有21.47%以径流的形式进入水环境;从空间分布上,鄞州、镇海等地区面临较为严峻的氮污染潜势。冗余分析(RDA)显示,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农作物种植面积、畜禽数量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工业企业总产值、城镇化程度和GDP是甬江流域氮盈余、氮负荷以及陆地氮通量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甬江流域显著的氮盈余状况,建议采用氮素源头减排治理管控措施以消除氮素盈余对甬江流域氮平衡造成的负面影响。甬江流域氮收支平衡估算可为合理制定氮污染治理管控措施,科学调控流域氮收支和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收支 甬江流域 氮负荷 陆地氮通量 驱动因素 环境影响
下载PDF
江苏沿海波浪能资源评估研究
18
作者 沈旭伟 张洋 王晓惠 《海岸工程》 2024年第3期182-193,共12页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波浪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愈发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搭建江苏海域的波浪模式,以江苏沿海2021年至2023年的波浪能资源为分析对象,对江苏沿海波浪能流密度空间分布、有效波时和季节变化指数等方面开...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波浪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愈发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搭建江苏海域的波浪模式,以江苏沿海2021年至2023年的波浪能资源为分析对象,对江苏沿海波浪能流密度空间分布、有效波时和季节变化指数等方面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年平均波浪能流密度介于0~11 kW/m,有效波时介于0~6000 h,长江口外深远海波浪能流密度和有效波时相对较大,海州湾内波浪能流密度和有效波时相对较小。越靠外海,波浪能流密度和有效波时越大;纬度越低,波浪能流密度和有效波时向外海增加越明显。江苏沿海区域季节变化指数集中于0.3~1.0,海州湾南侧至洋口港北侧近海区域以及长江口外深远海区域季节变化指数相对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等沿海波浪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波能电站的开发选址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 SWAN 波浪能流密度 有效波时 季节变化指数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发育顶界模拟——沉积物毛细管作用影响
19
作者 曹运诚 周海玲 +1 位作者 郑子涵 陈多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9-1238,共10页
【目的】海洋沉积物孔隙内部的毛细管作用可以升高水合物—水二相甲烷的溶解度,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确定毛细管作用对水合物发育顶界的影响,可以为水合物的成藏演化研究及水合物勘察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考虑毛细管作用,根据甲... 【目的】海洋沉积物孔隙内部的毛细管作用可以升高水合物—水二相甲烷的溶解度,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确定毛细管作用对水合物发育顶界的影响,可以为水合物的成藏演化研究及水合物勘察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考虑毛细管作用,根据甲烷的质量守恒,建立了基于海底沉积物孔隙水硫酸根浓度计算水合物发育顶界深度的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布莱克海台ODP994站位沉积物孔隙毛细管作用影响下的甲烷浓度分布和水合物发育顶界。【结果与结论】模拟计算显示考虑实际孔径计算的ODP994站位水合物发育顶界为194 m,与实际的水合物发育顶界深度一致。毛细管作用可以增大水合物—水二相甲烷溶解度,使生成水合物所需甲烷浓度升高。毛细管作用升高流体溶解的甲烷浓度,有利于甲烷运移到更浅的深度,可以使水合物发育顶界更浅。水合物顶界附近的局部的最大孔径沉积层具有更小的水合物-水二相甲烷溶解度,是水合物发育顶界优先发育位置。因此,确定水合物稳定带内的沉积物孔隙特征,是评估天然气水合物顶界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作用 硫酸根甲烷界面 甲烷通量 水合物发育顶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比较不同通量透析器对尿毒症的治疗效果
20
作者 王培培 程春慧 朱业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5期109-113,118,共6页
目的:比较17M低通量透析器与18UC高通量透析器治疗对尿毒症的疗效及对钙磷代谢、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8例需实施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低通量组与高通量组,每组57例。比较两组肾功能、钙... 目的:比较17M低通量透析器与18UC高通量透析器治疗对尿毒症的疗效及对钙磷代谢、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8例需实施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低通量组与高通量组,每组57例。比较两组肾功能、钙磷代谢及iPTH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高通量组的BUN、Scr、β2-MG、iPTH、P水平低于低通量组(P<0.05);高通量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低通量组(P<0.05);高通量组治疗后的SF-36总分、肾病和透析相关生存质量总分、总体健康评估评分高于低通量组(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透析器对尿毒症能够改善临床疗效、肾功能、钙磷代谢、iPTH以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低通量 高通量 疗效 钙磷代谢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