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槽极比选择的切向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涡流损耗抑制措施
1
作者 侯云鹤 程祥 张炳义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5期100-109,I0001,共11页
为抑制切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涡流损耗,基于麦克斯韦方程和本构方程,对永磁体形状进行近似假设,构建了永磁体涡流损耗的估算模型。使用一种基于卡特系数概念的磁导函数来估算由于定子开槽引起的槽下磁感应强度变化。基于五台槽极比... 为抑制切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涡流损耗,基于麦克斯韦方程和本构方程,对永磁体形状进行近似假设,构建了永磁体涡流损耗的估算模型。使用一种基于卡特系数概念的磁导函数来估算由于定子开槽引起的槽下磁感应强度变化。基于五台槽极比分别为1.05、1.20、1.30、2.40和3.60的电机设计方案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在负载电流和两倍负载电流下,分析永磁体损耗,得到了每台电机的径向气隙磁密曲线及其谐波含量。考虑到增加槽极比对定子铁耗和永磁体涡流损耗的削弱效果,给出了电机槽极比选择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槽极比能减弱定子槽下磁感应强度变化,从而抑制气隙磁场中低次谐波含量,减小永磁体涡流损耗,使电机运行更加可靠,但也会引入更多高次谐波,从而增加定子铁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永磁体涡流损耗 槽极比 径向气隙磁密
下载PDF
辅助积分球开口壁厚对双球法测量漫反射比的影响及修正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煜 郑春弟 +1 位作者 李平 张巧香 《照明工程学报》 2003年第3期39-44,共6页
采用双球法复现O/d几何条件的光谱漫反射比时 ,从理论上讲 ,仅与辅助积分球开口与内壁面积 ,以及积分球与平板样品的相对光电读数有关 ,但是实际上 ,双球法的计算公式在推导过程中隐含了诸多假设和约束条件。当实际测量条件与理想状态... 采用双球法复现O/d几何条件的光谱漫反射比时 ,从理论上讲 ,仅与辅助积分球开口与内壁面积 ,以及积分球与平板样品的相对光电读数有关 ,但是实际上 ,双球法的计算公式在推导过程中隐含了诸多假设和约束条件。当实际测量条件与理想状态有偏离时 ,必须对这种偏离产生的影响加以修正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本文着重分析辅助积分球开口边缘厚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论述了修正方法 ,建立了数学模型 ,并通过国家实验室的比对表明 ,修正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比 测量 双球法 辅助积分球 光谱反射比
下载PDF
超小型液体旋流分离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矫学成 王贵林 +2 位作者 张勇 邱传义 矫学真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3,共4页
这是用超小型液体旋流分离器从水中分离固体粒子的性能实验。在旋流分离器下向流排出口内插入一个圆锥流量调节器。实验中使用的固体粒子为玻璃球 ,平均粒子径为 4 84 μm。通过实验发现了装有圆锥流量调节器旋流分离器有较好的性能 ,... 这是用超小型液体旋流分离器从水中分离固体粒子的性能实验。在旋流分离器下向流排出口内插入一个圆锥流量调节器。实验中使用的固体粒子为玻璃球 ,平均粒子径为 4 84 μm。通过实验发现了装有圆锥流量调节器旋流分离器有较好的性能 ,与普通型的相比 ,其压力损失约减少 7% ,分离效率增加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器 流量调节器 液体 分离效率 研究 超小型 性能实验 压力损失 粒子
下载PDF
液体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的测试与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矫学成 闪红光 +2 位作者 王贵林 孙强 矫学真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4-88,共5页
改变传统的利用皮托管插入法对流场分布的测试方法 ,利用激光流速计分别对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液体旋流分离器的切线方向和轴线方向的流场分布进行了测试 ,得到了精确的结果。为分析、研究和提高旋流分离器的性能 。
关键词 流场分布 液体旋流分离器 激光流速计 分离效率 压力 流量比 污水处理
下载PDF
考虑主磁路饱和与铁损的异步电机模型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建渊 安少亮 +1 位作者 李洁 钟彦儒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4-50,共7页
通过推导任意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考虑主磁路饱和与铁损的异步电机状态方程,研究互感与铁损等效电阻随压频比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互感曲线的工程辨识方法。采用多项式拟合互感与铁损等效电阻曲线描述主磁路饱和与铁损变化,建立了考虑主... 通过推导任意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考虑主磁路饱和与铁损的异步电机状态方程,研究互感与铁损等效电阻随压频比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互感曲线的工程辨识方法。采用多项式拟合互感与铁损等效电阻曲线描述主磁路饱和与铁损变化,建立了考虑主磁路饱和与铁损的异步电机仿真模型。仿真及实验的动态及稳态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与精确性,为异步电机的高性能控制提供了一个更接近电机真实物理行为的实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压频比 主磁路饱和 铁损 模型
下载PDF
第五不稳定核素系及其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家骅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2,共7页
将4个分别以238U、232Th、235U和237Np为母体的,由于内因的放射性衰变作用而形成的不稳定核素系加以剖析,并分析其成系所遵循的规律,发育阶段和进入平衡阶段后所显出的特性等。以此作为参照样本,分析了238U... 将4个分别以238U、232Th、235U和237Np为母体的,由于内因的放射性衰变作用而形成的不稳定核素系加以剖析,并分析其成系所遵循的规律,发育阶段和进入平衡阶段后所显出的特性等。以此作为参照样本,分析了238U(或232Th)在核反应堆的中子通量连续作用下所产生的各代衍生核素的演化过程,并得出完全符合形成不稳定核素系的条件。为此特称之为第五不稳定核素系。它在达到平衡阶段时所显现的特征为:全系核素在外因作用下(即堆中子的作用下)所导致的原子损耗几乎全部转化为裂变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 核素系 衍生核素 耗裂转化比
下载PDF
复合型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真空丧失后热响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于忠杰 朱鸣 +2 位作者 徐彬 石玉美 汪荣顺 《压力容器》 2012年第1期7-10,20,共5页
搭建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完全真空丧失研究实验台,分别利用干燥氮气及空气作为破空气源,进行了低温容器发生完全真空丧失事故后排放试验和无排放试验。排放试验中测得了复合型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在发生完全真空丧失事故后的排放... 搭建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完全真空丧失研究实验台,分别利用干燥氮气及空气作为破空气源,进行了低温容器发生完全真空丧失事故后排放试验和无排放试验。排放试验中测得了复合型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在发生完全真空丧失事故后的排放率并计算了热流密度;无排放试验中测得了复合型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在发生完全真空丧失事故后的压力上升情况和液体的温度分层。试验结果表明,导入复合型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绝热夹层的气体种类对其完全真空丧失后的响应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多层真空绝热低温容器 真空丧失 排放率 热流密度
下载PDF
基于组合算法的混合励磁磁通切换电机最大转矩铜耗比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帅 丁文 李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54-1665,共12页
混合励磁磁通切换电机(HEFSM)具有永磁磁通切换电机和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优点,通过调节励磁电流实现了调节气隙磁场的目的,这类电机在工业界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提出一种针对HEFSM全速范围的优化最大转矩铜耗比(... 混合励磁磁通切换电机(HEFSM)具有永磁磁通切换电机和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优点,通过调节励磁电流实现了调节气隙磁场的目的,这类电机在工业界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提出一种针对HEFSM全速范围的优化最大转矩铜耗比(MRTC)控制策略。在低速恒转矩区域,采用优化的励磁电流来提高带负载能力,使铜耗最小,相比励磁电流与电枢电流随机组合策略和零励磁电流控制策略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在恒功率范围,建立电机铜耗的目标函数,以转矩、电流、电压和转速等为约束条件。优化后的负励磁电流和d轴电流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转速和产生磁阻转矩,而且在一定的转矩值下,铜耗最小,实现了转矩与铜耗的最大比值,在扩展电机转速范围的同时提高了效率。最后搭建基于dSPACE1103的电机系统实验平台,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励磁磁通切换电机 铜耗 励磁电流 最大转矩铜耗比 优化
下载PDF
对不同结构螺线管型爆磁压缩发生器跳匝问题的分析及跳匝比的计算(英文)
9
作者 周治伟 樊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7-1412,共6页
电枢与定子线圈轴线的偏差会导致膨胀电枢与线圈的接触点出现跳变,从而造成磁通损失;这也是影响爆磁压缩发生器输出性能的重要因素。根据发生器的结构以及电枢与线圈的轴向偏心率,推导出了确断发生器是否发生跳匝的函数表达式。根据这... 电枢与定子线圈轴线的偏差会导致膨胀电枢与线圈的接触点出现跳变,从而造成磁通损失;这也是影响爆磁压缩发生器输出性能的重要因素。根据发生器的结构以及电枢与线圈的轴向偏心率,推导出了确断发生器是否发生跳匝的函数表达式。根据这个表达式,可以很方便地在Matlab计算平台上确定任意线圈结构的发生器的跳匝情形,并可以精确计算发生跳匝的比例,从而指导螺旋形爆磁压缩发生器线圈和电枢的设计和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匝 磁通压缩发生器 磁通损失 跳匝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