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ling the coal dust at transshipment point: A study of the foam-sol foaming device 被引量:4
1
作者 Xi Zhilin Jiang Manman +1 位作者 Sun Changping Tu Xi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5期625-630,共6页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ust at the transshipment point with foam-sol,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ust diffusion at transshipment point and the foam-sol foaming device with diffu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ust at the transshipment point with foam-sol,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ust diffusion at transshipment point and the foam-sol foaming device with diffusion outlet was also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diffusion rules of coal dust, fluent discrete phase model was utiliz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s the coal dust was thrown down at a horizontal velocity of 2.5 m/s. A foam-sol foaming device was designed, through which foaming agent could be automatically sucked into the Venturi by the negative pressure. The automatic controller was also equipped,which could transform the energy of the compressed air into the constant pressure difference so that the gelling agent could be qualitatively added into the gel container. The diffusion outlet that could spray out foam-sol in a continuous, conical and 3D manner was also designed. Moreover, this paper also carried out the contrast experiments on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among water, aqueous foam and foam-sol.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symmetrical whirlpools appeared below the inlet where the largest whirlpool diameter was 0.52 m, and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swirl range to the inlet was approximately0.69 m. By using the self-designed foaming device, the foaming was multiplied by 30 times and the volume ratio with water and foaming agent reached 95%:5%. In this context, the gas pressure was controlled at 0.3 MPa, with gas flow at 15 m3/h and water flow at 0.5 m3/h, with water pressure controlled between0.34 and 0.36 MPa. The foam-sol has the highest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than other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器 发泡设备 泡沫 溶胶 转运 煤尘 装置 粉尘扩散
下载PDF
硅溶胶-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乳液对泡沫混凝土防水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付静 刘世豪 +1 位作者 刘宇平 李学昭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4,共8页
[目的]研究硅溶胶-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IBTS)复合乳液对泡沫混凝土防水性能的影响,为拓宽其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通过宏观力学特性试验和微观结构分析,综合考察了该复合乳液对泡沫混凝土的防护效果。[结果]涂抹了复合乳液的泡沫混... [目的]研究硅溶胶-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IBTS)复合乳液对泡沫混凝土防水性能的影响,为拓宽其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通过宏观力学特性试验和微观结构分析,综合考察了该复合乳液对泡沫混凝土的防护效果。[结果]涂抹了复合乳液的泡沫混凝土表现出比涂抹了单一IBTS乳液的泡沫混凝土更优异的抗渗透性能和耐久性,其水渗透深度和碳化深度更小,浸水48 h后的吸水率为0.46%,氯离子迁移系数为1.1×10^(-12)m^(2)/s,冻融240次后的质量损失率为0.55%,且动弹性模量仍维持冻融试验前的85.34%。[结论]复合乳液的防水机理涉及表面效应、化学反应、物理效应等多个方面,通过形成致密的防水层、填充孔隙和微裂纹、吸附并包固水分子等方式来防止水分渗透和扩散,从而提高泡沫混凝土的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硅溶胶 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 防水效果
下载PDF
泡沫溶胶抑制粉尘扩散特性及应用技术研究
3
作者 王嘉伟 奚志林 王旭龙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提出一种抑制煤尘扩散的泡沫溶胶除尘新方法,研究了该技术的湿润性、黏附性及以气体为唯一动力源的泡沫溶胶制备系统.交联剂质量比为2%时,泡沫溶胶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能填充煤尘缝隙并在表面构建一层胶体薄膜,锁住煤层表面达到防治扬... 提出一种抑制煤尘扩散的泡沫溶胶除尘新方法,研究了该技术的湿润性、黏附性及以气体为唯一动力源的泡沫溶胶制备系统.交联剂质量比为2%时,泡沫溶胶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能填充煤尘缝隙并在表面构建一层胶体薄膜,锁住煤层表面达到防治扬尘的目的.制备系统中静压与泡沫液流量、泡沫液流出体积及时间分别成线性关系,装置最佳工作气压为0.2 MPa;通过转载点煤尘抑制试验得出泡沫溶胶具有良好的控制煤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控制 泡沫溶胶 泡沫制备装置 转载点 煤尘湿润性
下载PDF
降解工业废水用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永新 徐平国 +2 位作者 万春萍 王训伟 周友苏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5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泡沫镍载体上制备了掺杂硫脲的TiO2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TG-DTG)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手段,对TiO2光催化剂的结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降解甲基橙...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泡沫镍载体上制备了掺杂硫脲的TiO2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TG-DTG)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手段,对TiO2光催化剂的结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实验,探讨了掺杂、热处理以及载体对TiO2光催化剂结构与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掺杂硫脲、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提高TiO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泡沫镍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高于TiO2粉体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泡沫镍 溶胶凝胶法 硫脲掺杂 光催化
下载PDF
发泡法制备氧化铝基多孔陶瓷(Ⅱ):氧化铝复相多孔陶瓷的制备、组成、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刚 袁波 +5 位作者 韩建燊 董宾宾 陈阔 吴海波 曹贺辉 张利萍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9-333,343,共6页
针对凝胶注模体系所用有机物有毒的问题,以溶胶凝胶成型和水泥固化成型代替经典的凝胶注模体系,并以氧化铝粉体为主要原料,结合发泡法工艺制备了氧化铝-莫来石和氧化铝-六铝酸钙两种复相多孔陶瓷。结果表明:除氧化铝含量稍低外,氧化铝... 针对凝胶注模体系所用有机物有毒的问题,以溶胶凝胶成型和水泥固化成型代替经典的凝胶注模体系,并以氧化铝粉体为主要原料,结合发泡法工艺制备了氧化铝-莫来石和氧化铝-六铝酸钙两种复相多孔陶瓷。结果表明:除氧化铝含量稍低外,氧化铝复相多孔陶瓷在制备工艺、微结构和各项物理性能等方面与纯氧化铝多孔陶瓷都非常接近。通过发泡法制备的氧化铝基系列多孔陶瓷具有低密度、高强度、低热导率等特点,节能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多孔陶瓷 发泡法 溶胶凝胶 水泥固化
下载PDF
泡沫注凝法制备刚玉-莫来石多孔陶瓷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贺辉 王刚 +2 位作者 袁波 韩建燊 董宾宾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4-337,共4页
以T60板状刚玉粉(d50=10.74μm)、ZTP-200氧化铝微粉(d50=4.96μm)、RG4000煅烧氧化铝微粉(d50=1.46μm)和NS-30型硅溶胶为原料,采用泡沫注凝法制备了刚玉-莫来石多孔陶瓷,主要研究了粉料粒度级配(d50分别为1.46、4.96、10.74μm的三种... 以T60板状刚玉粉(d50=10.74μm)、ZTP-200氧化铝微粉(d50=4.96μm)、RG4000煅烧氧化铝微粉(d50=1.46μm)和NS-30型硅溶胶为原料,采用泡沫注凝法制备了刚玉-莫来石多孔陶瓷,主要研究了粉料粒度级配(d50分别为1.46、4.96、10.74μm的三种氧化铝粉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26%、30%,36%、28%、36%,30%、29%、41%,21%、29%、50%)和浆料中硅溶胶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4%)对坯体的烧后收缩及烧后试样的致密度、常温耐压强度、热导率、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d50=10.74μm的粗颗粒加入量增加,试样的烧后线收缩率、致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减小;2)硅溶胶加入量增加,试样的烧后线收缩率和体积密度减小,但由于SiO2与Al2O3反应生成莫来石,试样的常温耐压强度变化较复杂;3)泡沫注凝法制备的刚玉-莫来石复相多孔陶瓷具有球形孔结构,平均孔径约为140μm,其性能如下:烧后线收缩率9.29%,体积密度0.78 g·cm-3,显气孔率79.8%,常温耐压强度25.3 MPa,1 000℃(热面温度)下的热导率为0.481W·m-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 泡沫注凝法 刚玉-莫来石 烧后线收缩率 多孔陶瓷
下载PDF
复合黏结剂和助烧剂对SiC基泡沫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凤章 翟钢军 +2 位作者 李锋军 马战红 李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2,5,共4页
采用有机前驱体浸渍法制备铸造用SiC基泡沫陶瓷过滤器,研究复合黏结剂和助烧剂对过滤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硅溶胶―糊精、硅溶胶―聚乙烯醇、硅溶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均按照质量比为2∶1作为复合黏结剂时(复合黏结剂的加入量为SiC质量... 采用有机前驱体浸渍法制备铸造用SiC基泡沫陶瓷过滤器,研究复合黏结剂和助烧剂对过滤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硅溶胶―糊精、硅溶胶―聚乙烯醇、硅溶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均按照质量比为2∶1作为复合黏结剂时(复合黏结剂的加入量为SiC质量的10%),硅溶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复合黏结剂的挂浆效果、室温抗压强度和抗热震性最差;α-Al2O3作为助烧剂加入,其加入量在16.5%左右时,平均室温抗压强度为1.27 MPa,平均抗热震性次数为23次;悬浮剂黏土加入量在3.5%左右时,平均室温抗压强度为0.91 MPa,平均抗热震性次数为45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陶瓷 硅溶胶―糊精 Α-AL2O3 黏土
下载PDF
泡沫溶胶抑制静态煤尘特性及其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奚志林 李晶 范冰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26-131,共6页
为抑制静态煤尘起尘,分析了水性泡沫及泡沫溶胶液的表面张力及黏度;测定出水性泡沫液与煤尘对应的接触角,利用Zisman图分析出煤尘浸湿性临界表面张力值;研制出以压缩气体作为惟一动力源的泡沫溶胶生成系统以及构建了泡沫溶胶抑尘试验系... 为抑制静态煤尘起尘,分析了水性泡沫及泡沫溶胶液的表面张力及黏度;测定出水性泡沫液与煤尘对应的接触角,利用Zisman图分析出煤尘浸湿性临界表面张力值;研制出以压缩气体作为惟一动力源的泡沫溶胶生成系统以及构建了泡沫溶胶抑尘试验系统。研究得出,当交联剂和表面活性剂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1%和5%时,构成的泡沫溶胶液具有较好的煤尘湿润性,较强的起泡能力和附着力;当压力为0.5 MPa、气体流量为60 m3/h时,吸入泡沫溶胶液的流量为9.81 m3/h,产泡体积为62.01 m3/h,气体利用率为87%,发泡倍数为6.3倍;风速在10.4 m/s以下时,泡沫溶胶能有效抑制煤堆不起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表面张力 接触角 泡沫溶胶 泡沫溶胶生成系统
下载PDF
新型 Al2 O3基多孔陶瓷隔热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刚 袁波 +1 位作者 韩建燊 陈阔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1-244,共4页
以煅烧氧化铝粉、柠檬酸铵、十二烷基硫酸三乙醇胺、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N,N,N’,N’-四甲基乙二胺、硅溶胶、氯化铵、铝酸钙水泥、聚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发泡法造孔原理,分别结合凝胶注模工艺、溶胶凝... 以煅烧氧化铝粉、柠檬酸铵、十二烷基硫酸三乙醇胺、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N,N,N’,N’-四甲基乙二胺、硅溶胶、氯化铵、铝酸钙水泥、聚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发泡法造孔原理,分别结合凝胶注模工艺、溶胶凝胶工艺和水泥固化工艺三种不同的固化成型方法,制备了新型Al2 O3基多孔陶瓷隔热材料。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制备试样的烧后收缩率在11.5%~12.8%,体积密度在0.70~0.75 g·cm^-3,显气孔率在80.2%~82.0%,差别较小;凝胶注模工艺制备的多孔陶瓷为纯相的α-Al2 O3,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多孔陶瓷还有少量莫来石,水泥固化工艺制备的多孔陶瓷还有少量六铝酸钙相;三种方法制备的多孔陶瓷的结构非常相似,都为明显的球形孔结构,且其耐压强度和热导率差别也不大,但耐压强度比目前高温隔热常用的Al2 O3多晶纤维板明显要高,热导率与Al2 O3多晶纤维板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发泡法 多孔陶瓷 凝胶注模 溶胶凝胶 水泥固化
下载PDF
硅溶胶引入量对泡沫陶瓷增强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昌龙 江毅 +1 位作者 徐敏 邓义群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11-15,共5页
从素烧坯体吸水率、溶胶粘度、浸渍工艺三个方面对氧化铝质泡沫陶瓷的原位增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泡沫陶瓷素烧坯体的硅溶胶引入量对原位增强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试验通过相关参数的调整,使硅溶胶引起的泡沫陶瓷素烧坯体的增重... 从素烧坯体吸水率、溶胶粘度、浸渍工艺三个方面对氧化铝质泡沫陶瓷的原位增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泡沫陶瓷素烧坯体的硅溶胶引入量对原位增强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试验通过相关参数的调整,使硅溶胶引起的泡沫陶瓷素烧坯体的增重率由1.54%提高到2.7%时,从而将泡沫陶瓷的抗压强度则由原来的2.07 MPa增加到2.7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增韧 硅溶胶引入量 泡沫陶瓷
下载PDF
SiO_2基复合多孔陶瓷载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1
作者 资文华 陈庆华 +1 位作者 孙俊赛 缪松兰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29,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铝粉、硼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和有机泡沫浸渍法的复合工艺制备网眼多孔SiO2基复合陶瓷载体。通过TG-DTA研究了试样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通过XRD、SEM扫描电镜研究了烧结体的物相组成及其显微组织。研究... 以正硅酸乙酯、铝粉、硼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和有机泡沫浸渍法的复合工艺制备网眼多孔SiO2基复合陶瓷载体。通过TG-DTA研究了试样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通过XRD、SEM扫描电镜研究了烧结体的物相组成及其显微组织。研究表明:烧结体以方石英为主要晶相,其次是莫来石;随Al2O3含量的增多,莫来石晶相逐渐增多;烧结体中不仅有许多宏观孔,宏观孔及孔壁中还分布着大量微孔,其微孔、晶粒大小分布比较均匀,最可几晶粒大小为3.27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基 多孔陶瓷 溶胶-凝胶工艺 有机泡沫浸渍工艺 显微组织
下载PDF
泡沫镍负载TiO_2和TiO_2/3Al_2O_3·2SiO_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海 肖文浚 +2 位作者 施建伟 袁坚 上官文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143-147,共5页
以泡沫镍为载体,3Al2O3.2SiO2作为过渡中间层,用溶胶-凝胶法在泡沫镍上负载锐钛矿相的TiO2薄膜,制成泡沫金属基的TiO2和TiO2/3Al2O3.2SiO2光催化材料,利用TG-DSC、XRD和FE-S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用乙醛气体的光催化降解测试其光催... 以泡沫镍为载体,3Al2O3.2SiO2作为过渡中间层,用溶胶-凝胶法在泡沫镍上负载锐钛矿相的TiO2薄膜,制成泡沫金属基的TiO2和TiO2/3Al2O3.2SiO2光催化材料,利用TG-DSC、XRD和FE-S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用乙醛气体的光催化降解测试其光催化活性。研究表明:泡沫镍负载的TiO2和TiO2/3Al2O3.2SiO2薄膜均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其中,由于负载的3Al2O3.2SiO2过渡中间层增大了载体的比表面积,使负载光催化剂的活性位大大增加,因此,TiO2/3Al2O3.2S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较单一的TiO2薄膜有非常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泡沫镍 TiO2/3Al2O3·2SiO2薄膜 溶胶凝胶法 乙醛降解
下载PDF
耐热树脂发泡模具的快速制造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勇 司春来 国法超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55-1357,共3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快速成形技术的耐热树脂发泡模具的快速制造工艺,工艺采用了快速成形技术和硅溶胶翻模技术。发泡模具的面层和背层采用了耐热树脂材料。该树脂发泡模具的制造工艺与现在常用的铝质模具的制造工艺相比具有制造周期短,制造... 开发了一种基于快速成形技术的耐热树脂发泡模具的快速制造工艺,工艺采用了快速成形技术和硅溶胶翻模技术。发泡模具的面层和背层采用了耐热树脂材料。该树脂发泡模具的制造工艺与现在常用的铝质模具的制造工艺相比具有制造周期短,制造成本明显降低,使用寿命略有降低的特点。用该工艺制得的发泡模具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硬度都很高,表面粗糙度好,与铝质发泡模具相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模具 快速成形 硅溶胶翻模 耐热树脂
下载PDF
纳米TiO2在泡沫镍上的负载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燕辉 盛晓波 +4 位作者 董寅生 苏理成 林萍华 储成林 郭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9-8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锐钛矿型晶体结构的纳米TiO2。以硅溶胶为无机粘结剂,分别采用在含纳米TiO2的乙醇悬浮液中浸涂和直接用悬浮液喷涂的方法,在泡沫镍载体上负载了TiO2催化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硅溶胶涂层和纳米TiO2催化剂...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锐钛矿型晶体结构的纳米TiO2。以硅溶胶为无机粘结剂,分别采用在含纳米TiO2的乙醇悬浮液中浸涂和直接用悬浮液喷涂的方法,在泡沫镍载体上负载了TiO2催化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硅溶胶涂层和纳米TiO2催化剂的负载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硅溶胶与泡沫镍结合牢固,涂层分布均匀。就TiO2的分散性和负载均匀性而言,喷涂负载优于浸涂负载。采用不同的喷涂次数,可以明显改变纳米TiO2在粘结剂表面的负载量和负载状态。当喷涂次数为1次时,负载的TiO2颗粒呈单分散状态;喷涂次数增加时,会出现纳米颗粒的堆积,但不同于浸涂时的团聚;喷涂5次时,纳米颗粒在泡沫镍表面形成密集层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镍 TIO2 硅溶胶 负载
下载PDF
发泡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镁质多孔材料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美葶 罗旭东 +3 位作者 张国栋 谢志鹏 李继光 杜健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1,55,共4页
对比分析了发泡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镁质多孔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性能。发泡法制备镁质多孔材料是以菱镁矿浮选尾矿和电熔镁砂为主要原料,加入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及α-氧化铝粉为添加剂,并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发泡和糊精稳泡的方式制备预... 对比分析了发泡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镁质多孔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性能。发泡法制备镁质多孔材料是以菱镁矿浮选尾矿和电熔镁砂为主要原料,加入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及α-氧化铝粉为添加剂,并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发泡和糊精稳泡的方式制备预混料浆,经注浆成型、养护、干燥及烧成工序制得多孔材料。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镁多孔材料是以六水氯化镁为前驱体,以聚氧乙烯(PEO)为相分离诱导剂及环氧丙烷(PO)为凝胶促进剂,经过陈化、干燥及烧成工序最终得到氧化镁多孔材料。结果表明:发泡法制备多孔材料的气孔尺寸可控,大多为封闭气孔,且生产工艺过程简单,同时以菱镁矿浮选尾矿为主要原料,大大缩短了生产成本。与发泡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镁多孔材料结构更为疏松,形成的凝胶骨架使得基体韧性增强,烧成后形成三维网络贯通气孔,气孔孔径细小且均匀,气孔尺寸多为纳米级,此外烧后试样全部为方镁石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法 溶胶-凝胶法 镁质多孔材料 凝胶骨架
下载PDF
缓冲包装用明胶-淀粉泡沫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宇 武吉梅 +1 位作者 王冬梅 MARTIN TORREJON Virginia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31,共7页
目的以明胶和预胶化淀粉为原料制备具有缓冲效果的生物质可降解泡沫材料,为缓冲包装用生物质泡沫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法通过对不同明胶-淀粉质量比、固含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进行实验研究,并进行结构表征及静态压缩性能测定对... 目的以明胶和预胶化淀粉为原料制备具有缓冲效果的生物质可降解泡沫材料,为缓冲包装用生物质泡沫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法通过对不同明胶-淀粉质量比、固含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进行实验研究,并进行结构表征及静态压缩性能测定对泡沫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得到了明胶-淀粉缓冲泡沫材料的最优条件,固含量(用质量分数表示)为20%,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75%,明胶-淀粉质量比为70∶30。在此最优条件下的明胶-淀粉缓冲泡沫材料发泡倍率为5.14倍,表观密度为0.064 g/cm^(3),弹性模量为36.64 kPa,50%抗压强度为2.49 kPa。结论以明胶和预胶化淀粉为原料制备的复合泡沫材料具有表观密度低、缓冲性能较好的特点。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预胶化淀粉对泡沫的力学性能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泡沫 淀粉 溶胶凝胶法 机械发泡 缓冲包装
下载PDF
醚基硅溶胶和多异氰酸酯反应制备SiO_2原位增强聚氨酯硬泡及其增强机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小通 杨公雯 +3 位作者 汪逸航 李嘉晋 倪国章 丁运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应用自制界面剂控制硅溶胶粒径,得到一种以聚醚多元醇为分散介质的聚醚基硅溶胶,以此硅溶胶与多异氰酸酯(PAPI)反应,制备了二氧化硅(SiO_2)原位增强聚氨酯(PU)硬泡。通过发泡反应特性测试、电子显微镜观察泡孔结构及PU硬泡的压缩强度测... 应用自制界面剂控制硅溶胶粒径,得到一种以聚醚多元醇为分散介质的聚醚基硅溶胶,以此硅溶胶与多异氰酸酯(PAPI)反应,制备了二氧化硅(SiO_2)原位增强聚氨酯(PU)硬泡。通过发泡反应特性测试、电子显微镜观察泡孔结构及PU硬泡的压缩强度测试,研究了原位反应生成的SiO_2对PU泡孔结构的影响,并结合数学模拟计算结果,探讨了SiO_2对PU硬泡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剂对硅溶胶有较强稳定作用,原位反应生成的SiO_2在PU发泡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异相成核作用,且这种作用导致的泡孔均匀性与泡孔壁厚增加是SiO_2增强PU硬泡的主要原因。当聚醚基硅溶胶浓度为8%时(以SiO_2含量计),制备出的PU硬泡的泡孔较均匀,压缩强度较未增强的PU硬泡提升了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硬泡 硅溶胶 原位增强
下载PDF
高分子基纳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素德 王岩 钟力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2,116,共4页
对近10余年来全球范围内高分子基纳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相应性能进行了分析。将该类材料的制备大致分作5类:二次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热分解法、超临界发泡法、电化学刻蚀法。对未来高分子材料中纳孔结构引入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二次沉积法 溶胶-凝胶法 热分解法 超临界发泡法 电化学刻蚀法
下载PDF
氧化铝泡沫陶瓷表面活性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尝尝 姚森 +3 位作者 曾小周 廖洪敏 陈元兰 黎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3,38,共6页
以拟薄水铝石溶胶为粘结剂、活性氧化铝粉末为骨料配制浆料,采用真空浸渍涂覆法在氧化铝泡沫陶瓷基体上制备了活性氧化铝层,研究了浆料配比与浸渍次数对氧化铝泡沫陶瓷微观形貌、体积密度、线收缩率、抗折强度及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 以拟薄水铝石溶胶为粘结剂、活性氧化铝粉末为骨料配制浆料,采用真空浸渍涂覆法在氧化铝泡沫陶瓷基体上制备了活性氧化铝层,研究了浆料配比与浸渍次数对氧化铝泡沫陶瓷微观形貌、体积密度、线收缩率、抗折强度及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浸渍浆料中的固相含量可有效降低涂覆层开裂;随着浸渍次数的增加,泡沫陶瓷的通孔率下降,体积密度与抗折强度均有所提高,而比表面积大幅提高,从原有泡沫陶瓷基体的0.17m^2/g提高至最大的35.16 m^2/g,抗折强度从基体的0.81±0.06 MPa提升至浸渍涂覆3次的1.36±0.1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泡沫陶瓷 拟薄水铝石溶胶 活性氧化铝层 比表面积
下载PDF
控制煤尘的泡沫溶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满满 奚志林 涂漩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61-64,共4页
为研究控制煤尘的泡沫溶胶的性能,运用胶粘剂拉伸剪切试验机对由添加3‰胶粘剂的泡沫溶胶溶液浸泡后的煤样进行了剪切、拉伸实验;利用电热鼓风干燥箱对泡沫溶胶溶液的不挥发份容量比和质量比进行了实验;对水、水性泡沫和泡沫溶胶吸附煤... 为研究控制煤尘的泡沫溶胶的性能,运用胶粘剂拉伸剪切试验机对由添加3‰胶粘剂的泡沫溶胶溶液浸泡后的煤样进行了剪切、拉伸实验;利用电热鼓风干燥箱对泡沫溶胶溶液的不挥发份容量比和质量比进行了实验;对水、水性泡沫和泡沫溶胶吸附煤尘的效率进行了对比实验;对原煤和用泡沫溶液浸泡过的煤样进行了燃烧热测定.实验得出泡沫溶胶粘结煤尘的剪切力为0.069 kN,拉伸力为0.102 kN,在6级风力条件下不会扬尘;泡沫溶胶溶液不挥发份的容量比和质量比分别为37.1%和30.54%;水、水性泡沫和泡沫溶胶吸附煤尘的效率分别为20.03%,60.09%和90.20%;用泡沫溶胶浸泡过的煤样与原煤燃烧热值相比减少了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防治 泡沫溶胶 不挥发份 吸附煤尘 燃烧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