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ethods in rat versus mouse model of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1
1
作者 Seunghoon Lee Minkyung Lee +5 位作者 Yunkyung Hong Jinyoung Won Youngjeon Lee Sung-Goo Kang Kyu-Tae Chang Yonggeun Ho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757-758,共2页
Experimental stroke research commonly employs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rat models (Bederson et al., 1986a; Longa et al., 1989). In human patients, ischemic stroke typically results from thrombotic or embolic occlusio... Experimental stroke research commonly employs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rat models (Bederson et al., 1986a; Longa et al., 1989). In human patients, ischemic stroke typically results from thrombotic or embolic occlusion of a major cerebral artery, usually the mid- dle cerebral artery (MCA). Experimental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models have been employed to mimic human stroke (Durukan and Tatlisumak, 2007). Rodent models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that do not require craniotomy have been developed using intraluminal suture occlusion of the MCA (MCA occlusion, MCAO) (Rosamond et al., 2008). Furthermore, mouse MCAO models have been wide- ly used and extended to genetic studies of cell death or recovery mechanisms (Liu and McCullough, 2011).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ouse stroke models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evaluation of isch- emic pathophysiology and the design of new prophylactic, neuro- protective, and therapeutic agents and interventions (Armstead et al., 2010).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MCAO surg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at do not reveal surgical techniques for mouse MCAO model engineering. Therefore, we compared MCAO surgical methods in rats and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O CCA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ethods in rat versus mouse model of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有效制备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浩 李永宁 +6 位作者 王任直 包新杰 赵英杰 李桂林 魏俊吉 冯铭 孔燕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32-436,I0002,共6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包括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手术效率。方法将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枕动脉、翼...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包括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手术效率。方法将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枕动脉、翼腭动脉,并且用动脉夹对颈内动脉(ICA)进行临时夹闭;2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暴露枕动脉和翼腭动脉但不结扎,用丝线悬挂颈内动脉而不是用动脉夹夹闭,线栓在显微镜直视下插入颈内动脉越过翼腭动脉起始点至大脑中动脉分叉处;3组只暴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丝线悬挂颈内动脉,显微镜下将线栓盲插至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分别检测三组模型的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手术时间。结果第3组制作动物模型的方法所花费时间平均为17.5 min,死亡率较低,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稳定。结论采用第3组手术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能够高效地制作出更加稳定的可用于临床实验的大鼠脑缺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鼠 模型制备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毕方方 田发发 +1 位作者 杨期东 肖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5-677,共3页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在缺血 90 ,12 0 ,180min恢复再灌后对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方面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并将其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 90 ,12 0和180min再灌组共 4组。用盐酸 ...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在缺血 90 ,12 0 ,180min恢复再灌后对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方面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并将其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 90 ,12 0和180min再灌组共 4组。用盐酸 2 ,3,5 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其行为学。结果 :TTC染色显示该模型的缺血区主要位于视交叉后 2~ 4mm脑皮质。缺血 90min再灌组、缺血 12 0min再灌组和缺血 180min再灌组脑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缺血 12 0 ,180min再灌组 2组脑梗死体积较 90min再灌注组有增加趋势 ,3组行为学改变以再灌注后 3~ 6h最明显。结论 :选择脑缺血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脑梗死体积 动物模型 行为学 脑皮质 视交叉 TTC 染色法 恢复 SD大鼠
下载PDF
SD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0
4
作者 龚彪 李长清 黄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 目的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无法正确插入颈内动脉。除了用血管夹夹闭颈总、颈内动脉外,直接在颈总、颈内动脉套上一根丝线牵拉,既有助于手术分离,又有助于控制出血;遇到栓线插入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有效地消除颈内动脉痉挛,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预先在颈总、颈内动脉套线,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出血。插线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SD大鼠 线栓法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银杏内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4
5
作者 吴雪丰 王秋娟 楼凤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方法 选用中动脉阻塞 再灌模型观测对比脑缺血大鼠给药组和模型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银杏内酯口服能使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明显改善 ,脑梗塞面积和脑含水量显著降低 ;高、中、低三个剂...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方法 选用中动脉阻塞 再灌模型观测对比脑缺血大鼠给药组和模型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银杏内酯口服能使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明显改善 ,脑梗塞面积和脑含水量显著降低 ;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与缺血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该药还能降低缺血后脑组织匀浆中的MDA、LD含量 ,提高SOD和GSH活性。脑组织病理切片也证实了该药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 银杏内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 中动脉阻塞-再灌模型 局灶性脑缺血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栓线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效果 被引量:15
6
作者 冯新红 沈霞 +2 位作者 袁伟 崔桂云 葛巍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较理想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 参照Longa和Koizumi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可逆性大鼠中动脉缺血 (MCAO)模型 ,对栓线的制备、手术操作进行改进 ,通过病理学观察栓线直径、插入深度以及大鼠体重对缺血模型有... 目的 建立一种较理想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 参照Longa和Koizumi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可逆性大鼠中动脉缺血 (MCAO)模型 ,对栓线的制备、手术操作进行改进 ,通过病理学观察栓线直径、插入深度以及大鼠体重对缺血模型有效性的影响。结果 大鼠体重 2 50~ 2 80g ,插线头端浸蜡 ,直径 0 .2 6mm ,由颈内动脉插入大脑中动脉 ,插入深度 (18± 1)mm ,可获得较成功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结论 改进的模型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稳定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线法 制作 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改进 动物模型
下载PDF
Wistar大鼠插线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4
7
作者 罗勇 董为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模型。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插线法Wistar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并通过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 目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模型。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插线法Wistar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并通过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结果:大鼠MCA阻断后1.5h,同时出现Horner's征阳性、提尾悬空时梗塞对侧前肢屈曲、内收、自主运动时身体向偏瘫侧划圈的动物,TTC染色能清楚地显示梗塞范围,且相对较稳定,光镜下可见脑缺血后的病理改变。阻断后3h及再灌注3、6h时的病理改变加重,神经病学评分同前。结论:该改良法制备的模型简便易行、稳定性好、结果可靠,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 插线法 动物模型 WISTAR大鼠
下载PDF
栓线长度、直径及大鼠体重与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辛世萌 刘远洪 聂志余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为提高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MCAO)模型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探讨大鼠体重、栓线插入长度和直径与MCAO模型成功的关系。方法 :利用 2× 2× 2析因设计 ,通过检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塞体积 ,分析大鼠体重、栓线插入... 目的 :为提高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MCAO)模型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探讨大鼠体重、栓线插入长度和直径与MCAO模型成功的关系。方法 :利用 2× 2× 2析因设计 ,通过检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塞体积 ,分析大鼠体重、栓线插入长度和直径与MCAO模型成功的关系。结果 :大鼠体重、栓线直径两水平之间有差异 (P <0 0 5) ,栓线插入长度两水平之间无差异(P <0 0 5) ;大鼠体重、栓线直径之间有正交互作用 (P <0 0 5) ,其余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无交互作用 (P >0 0 5)。结论 :最佳造模方案是大鼠体重 2 50~ 30 0g、线长 17mm或 18mm、线直径 0 2 8mm ,该方案制作的MCAO模型成功率高 ,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线插入长度 栓线直径 局灶性脑缺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陈春富 李劲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19,共2页
采用颈部旁侧手术入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后颈内动脉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流损伤模型。闭塞成功率94.1%,动物偏瘫症状评分在缺血2h再灌流3d后趋于稳定,病理改变以尾壳核损害最重。再灌流7d... 采用颈部旁侧手术入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后颈内动脉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流损伤模型。闭塞成功率94.1%,动物偏瘫症状评分在缺血2h再灌流3d后趋于稳定,病理改变以尾壳核损害最重。再灌流7d脑梗塞体积为97.8±9.4mm3,动物死亡率59.4%。缺血2h后再灌流先出现过渡灌注,而后呈持续性低灌注。本文模型勿需开颅,缺血效果可靠,对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践与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甘雨 马进 +3 位作者 袁媛 乔敏 包玉龙 王菲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用线栓阻塞SD大鼠(260~280 g)右侧大脑中动脉,2小时后再灌注,术后2小时及第3、7、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通过脑组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用线栓阻塞SD大鼠(260~280 g)右侧大脑中动脉,2小时后再灌注,术后2小时及第3、7、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通过脑组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模型组大鼠死亡率为29.6%,术后2小时,3、7、14天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1.94±0.80)分、(1.61±0.78)分、(1.50±0.67)分及(1.33±0.52)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经TTC染色发现病灶范围较恒定,术后3、7、14天脑梗死面积占整个脑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2.61±0.76)%,(29.50±4.03)%和(13.32±3.24)%,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西浓线栓制备过程中注重细节完善,便可得到稳定的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局灶性 线栓法 动物模型 SD大鼠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闭阻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喆 赖新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0期877-878,881,共3页
目的建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采用低位开颅窗手术,用损伤面积较小的热凝法闭阻大脑中动脉(MCA)建立脑缺血模型。并在造模后将动物按缺血时间随机分为3d、7d、14d和21d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TTC... 目的建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采用低位开颅窗手术,用损伤面积较小的热凝法闭阻大脑中动脉(MCA)建立脑缺血模型。并在造模后将动物按缺血时间随机分为3d、7d、14d和21d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TTC染色与HE染色动态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征、脑梗死体积及观察病理改变情况。结果造模后动物均出现相当程度的功能缺损[(2.78±0.44)分^(1.67±0.50)分]、脑梗死[(197.05±23.38)分^(135.15±13.18)分]和病理改变。神经功能缺损征与脑梗死体积在缺血后3d组与7d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和缩小(P<0.01),7d之后变化趋于平稳(P>0.0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所建立的脑梗死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局灶性 脑缺血 动物模型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大脑中动脉 模型大鼠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脑梗死体积 病理改变 TTC染色 缺血时间 损伤面积
下载PDF
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改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毅刚 王允 +3 位作者 孙晓晶 张探 秦伟 谷淑玲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568-570,共3页
目的提供一种比较简易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40只SD大鼠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择距颈总动脉(CCA)分叉1 cm处切口,不分离颈外动脉(ECA)和颈内动脉(ICA),且不结扎颈外动脉的手术方法,通过... 目的提供一种比较简易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40只SD大鼠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择距颈总动脉(CCA)分叉1 cm处切口,不分离颈外动脉(ECA)和颈内动脉(ICA),且不结扎颈外动脉的手术方法,通过调整进线角度使线栓从CCA顺行进入ICA,进而入颅堵塞大脑中动脉(MCA)。造模后缝合皮肤,再灌注时拔出一定长度栓线,使栓线回至CCA分叉处即可。通过神经功能检测、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大鼠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神经功能评分集中,TTC染色稳定。结论该改良方法手术简单,创伤小,缺血效果可靠,可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动物模型 线栓法 SD大鼠
下载PDF
大鼠栓线法MCAO模型中栓线插入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徐佳 葛林宝 +1 位作者 徐鸣曙 陈汉平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2年第4期209-212,共4页
为提高造模成功率提供参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距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距离进行了测定,并观察插线深度与MCA起始部距离及造模成功率的关系。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插线深度组,进行动脉灌注显色铸型,测量MCA起始部... 为提高造模成功率提供参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距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距离进行了测定,并观察插线深度与MCA起始部距离及造模成功率的关系。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插线深度组,进行动脉灌注显色铸型,测量MCA起始部距ICA起始部的距离;脑梗塞体积组,计算机图像分析脑梗塞区面积,计算脑梗塞体积。结果发现,MCA起始部到ICA起始部的距离在1.55~1.65cm之间,栓线插入深度小于等于1.60cm的造模成功率为28.57%,插入深度大于1.60 cm的造模成功率为83.3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栓线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的插线深度起码应达到1.6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栓线法 MCAO模型 栓线插入深度 局灶缺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黄斌 王兴勇 +2 位作者 匡凤梧 卢仲毅 许峰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5期1935-1937,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参照Zealonga及Koizum的线栓法,加以改进,制作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后行神经病学检查,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参照Zealonga及Koizum的线栓法,加以改进,制作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后行神经病学检查,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2小时(MCAO2h)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缺血脑组织含水量及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HE染色显示明显脑水肿。结论:该改良法制备的模型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创伤小,稳定性好,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线栓法 动物模型 WISTAR大鼠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旭东 刘文彦 +3 位作者 孙秀丽 姚宗兴 冀强 白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使用价值。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栓线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梗塞模型 ,并观察了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的多种改变。结果 栓线前端经多聚赖氨酸处理后 ,经大鼠颈内动脉插入 ,栓塞大脑中动脉 ,成... 目的 探讨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使用价值。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栓线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梗塞模型 ,并观察了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的多种改变。结果 栓线前端经多聚赖氨酸处理后 ,经大鼠颈内动脉插入 ,栓塞大脑中动脉 ,成功率达 90 % ,模型规定的各项指标符合临床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 ,对动物损伤小 ,重复性好 ,可为脑缺血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脑中风的治疗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缺血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调节miR-141-3p/Notch/Nrf2轴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琛 支应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386-2391,共6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通过调节微核醣核酸-141-3p/Notch信号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miR-141-3p/Notch/Nrf2)轴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20 mg/kg)和ICSⅡ低、...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通过调节微核醣核酸-141-3p/Notch信号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miR-141-3p/Notch/Nrf2)轴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20 mg/kg)和ICSⅡ低、中、高剂量组(4、8、16 mg/kg),每组20只。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24 h后,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每天2次,连续给药3 d。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miR-141-3p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Notch、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中Notch-1、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miR-141-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脑皮质细胞分布杂乱,可见大量神经细胞炎性浸润和坏死。与模型组比较,ICSⅡ各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中Notch-1、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miR-141-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皮质细胞排列规则,神经细胞炎性浸润和坏死数明显减少。结论:ICSⅡ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可能与下调miR-141-3p水平,从而激活Notch/Nrf2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微核醣核酸-141-3p NOTCH信号通路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大鼠
下载PDF
脑缺血新模型:大鼠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缺血模型的建立
17
作者 姜婧 张云云 +4 位作者 丁新生 李文磊 解渊 华烨 梁汝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1-435,共5页
目的:建立一个简单、可靠的、可以直接研究单一功能变化和组织形态变化之间联系的大鼠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大鼠经10%水合氯醛麻醉后,经右侧顶叶皮层处开颅,在显微镜下结扎大脑中动脉的2~3个分支。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 目的:建立一个简单、可靠的、可以直接研究单一功能变化和组织形态变化之间联系的大鼠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大鼠经10%水合氯醛麻醉后,经右侧顶叶皮层处开颅,在显微镜下结扎大脑中动脉的2~3个分支。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结扎前、后局部脑血流情况,细胞色素氧化酶染色确定胡须体觉皮层和梗死部位的关系,2,3,5-氧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大小。胡须依赖实验检测胡须功能。结果:大脑中动脉主要侧支结扎后,梗死中心及周围局部脑血流明显下降。细胞色素氧化酶染色及TTC染色均示梗死区域位于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缺血3d,测定梗死面积约占全脑面积的15%。梗死形成后大鼠胡须分辨物体纹理的能力下降。结论:选择性的将大鼠具有单一功能的胡须体觉皮层制作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研究功能变化和组织形态变化之间联系的脑缺血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型脑缺血模型 胡须体觉皮层 大鼠
下载PDF
复灌性局部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障碍
18
作者 李东亮 李玉书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用避暗法和穿梭箱法研究了局部脑缺血-再灌注雄性Wistar大鼠学习行为。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3天,被动回避反应已有障碍,缺血-灌注组的测验日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7天,缺血-再灌注组的回避反应少于假手术组,在训练... 用避暗法和穿梭箱法研究了局部脑缺血-再灌注雄性Wistar大鼠学习行为。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3天,被动回避反应已有障碍,缺血-灌注组的测验日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7天,缺血-再灌注组的回避反应少于假手术组,在训练的第一天尤其如此(P<0.01)。这些结果表明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两种学习行为均有损害,并提示这种大鼠可用作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脑缺血 再灌注
下载PDF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主动和被动回避行为障碍
19
作者 李东亮 李玉书 +1 位作者 程晓红 沈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用避暗法和穿梭箱法,研究了局部脑缺血一再灌注雄性 Wistar 大鼠的学习行为。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3天,被动回避反应已有障碍,缺血一再灌注组的测验日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7天,缺血一再灌注组的回避反应少于假手术... 用避暗法和穿梭箱法,研究了局部脑缺血一再灌注雄性 Wistar 大鼠的学习行为。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3天,被动回避反应已有障碍,缺血一再灌注组的测验日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7天,缺血一再灌注组的回避反应少于假手术组,在训练的第1天尤其如此(P<0.01)。这些结果表明局部脑缺血一再灌注大鼠的两种学习行为均有损害,并提示这种大鼠可用作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 学习记忆 痴呆模型
下载PDF
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振宗 赵育梅 袁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419-422,共4页
目的对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从局部脑血流、神经功能缺损和梗死体积方面评价尼龙线包被材料、麻醉、翼腭动脉(PPA)结扎等因素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在牙用树... 目的对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从局部脑血流、神经功能缺损和梗死体积方面评价尼龙线包被材料、麻醉、翼腭动脉(PPA)结扎等因素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在牙用树脂、聚赖氨酸和硅酮3种包被材料中,以硅酮效果最佳;与水合氯醛麻醉相比,异氟烷麻醉能明显提高模型的成功率;结扎PPA可提高模型的稳定性。结论采用气体吸入麻醉和硅酮包被的尼龙线,同时结扎PPA,可提高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局灶性 模型 动物 线栓法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