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vival Conditions of Folding in Different Depth During Orogenesis-Deformation in Texas Creek and Chester Dome, USA 被引量:1
1
作者 CAO Hui XU Cui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A succession of 5 FIA trends(foliation intersection or inflection axes in porphyroblasts) preserved in high temperature-low pressure regime PreCambrian rocks in the Texas Creek, Arkansas River region reflected by th... A succession of 5 FIA trends(foliation intersection or inflection axes in porphyroblasts) preserved in high temperature-low pressure regime PreCambrian rocks in the Texas Creek, Arkansas River region reflected by the fold axial plane traces and schistosity data in this region. Similar fold axial plane trace data measured in Palaeozoic rocks in Chester Dome, Vermont, which is high temperature to medium pressure regime, only preserve the effects of the youngest FIAs of the all 5 FIA sets that obtained in this region. The other three FIA sets have no equivalent fold axial planes. This difference from shallow to deeper orogenic regimes reflects decreasing competency at greater pressure with collapse and unfolding of earlier formed folds. The greater overlying load of rocks has tended to flatten all but the very largest early-formed structures, preserving only those folds that were more recently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OGENESIS fold axial plane foliation intersection or inflection axes gravitational collapse PORPHYROBLAST
下载PDF
Multiple Successions of Soliation Development in Shallow Versus Deep Orogenic Regim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Regional Folding
2
作者 Hui Ca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stitute of Land Resources and High Techniqu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89-90,共2页
With the realization that rocks with a schistosity parallel to bedding(S0 parallel S1)have undergone lengthy histories of deformation that predate the obvious first deformation(e.g.Bell et al.,2003; Sayab,2006;Yeh,200... With the realization that rocks with a schistosity parallel to bedding(S0 parallel S1)have undergone lengthy histories of deformation that predate the obvious first deformation(e.g.Bell et al.,2003; Sayab,2006;Yeh,2007)came recognition that large scale regional folds can form early during this process and be preserved throughout orogenesis(e.g.,Ham & Bell,2004;Bell & Newman,2006).This history is lost within the matrix because of reactivational sh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OGENESIS axial planes of foldS PORPHYROBLASTS FOLIATION intersection/inflection axes(FIAs)
下载PDF
广义纵弯褶皱叠加机制、类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杜思清 魏显贵 刘援朝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2-66,共5页
早期褶皱的迁移机制和迁移型叠加类型的发现扩大了对广义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的认识。广义叠加机制有多种,其中包括迁移和位移,褶皱变缓和展平,岩层变陡和变缓等。广义叠加类型中除基本类型外还有限制型、展平残留型、叠加挠曲、... 早期褶皱的迁移机制和迁移型叠加类型的发现扩大了对广义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的认识。广义叠加机制有多种,其中包括迁移和位移,褶皱变缓和展平,岩层变陡和变缓等。广义叠加类型中除基本类型外还有限制型、展平残留型、叠加挠曲、共轴重褶等。本文将用几个地质实例予以说明。此外还将讨论叠加褶皱层应变和小构造的多成因和应用问题,其中包括斜纵弯应变和褶皱变缓展平引起的应变和小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弯叠加褶皱 迁移机制和类型 叠加挠曲 共轴纵弯重褶皱 轴面滑动叠加褶皱
下载PDF
阜康断裂带西段几何学分析及构造建模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和山 贾希玉 +2 位作者 汪新 宋永 卞保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689,共3页
阜康断裂带西段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复杂的断裂系统,使断裂的识别和构造建模较为困难。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基础,分3步建立其三维构造模型: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山前褶皱带中地震剖面空白带进行地层及地层倾角标定;对标定的... 阜康断裂带西段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复杂的断裂系统,使断裂的识别和构造建模较为困难。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基础,分3步建立其三维构造模型: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山前褶皱带中地震剖面空白带进行地层及地层倾角标定;对标定的地震剖面进行等倾角区划分和轴面分析,对全区骨架剖面进行几何学分析,以确定构造模式;进行二维、三维联合地震解释,将解释数据利用EarthVision软件建立全区的三维立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平面上发育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展布的断裂系统,纵向上有2套构造层,其中阜康断裂与甘河子断裂之间的掩伏构造和岩性圈闭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康断裂带 断层相关褶皱 几何学 地层倾角 轴面分析 构造建模
下载PDF
褶皱解析的数学方法及c程序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明华 《广西地质》 2000年第4期75-77,共3页
褶皱解析的主要或关键内容是用极射赤平投影求解褶皱的枢纽及轴面 ,通过对褶皱两翼大量产状数据的处理以获得较为精确的枢纽及轴面的值。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实现这一过程 ,速度快、精度好、效率高 ,克服了传统手工操作的诸多缺点 ,文... 褶皱解析的主要或关键内容是用极射赤平投影求解褶皱的枢纽及轴面 ,通过对褶皱两翼大量产状数据的处理以获得较为精确的枢纽及轴面的值。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实现这一过程 ,速度快、精度好、效率高 ,克服了传统手工操作的诸多缺点 ,文章详细阐述这一过程的原理及数学方法 ,并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解析 极射赤平投影 数学方法 构造地质 地质数据处理 C语言程序
下载PDF
造山过程重力塌陷与褶皱作用--面理弯切轴与褶皱轴面数据对比研究
6
作者 曹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18-1828,共11页
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北端缅因州Rangeley地区志留—泥盆纪中温低压片岩测得的面理弯切轴与褶皱轴面数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西部科迪勒拉造山带落基山脉南端科罗拉多州阿肯色河地区Texas Creek以东高温低压前寒武纪堇青石片岩中测... 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北端缅因州Rangeley地区志留—泥盆纪中温低压片岩测得的面理弯切轴与褶皱轴面数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西部科迪勒拉造山带落基山脉南端科罗拉多州阿肯色河地区Texas Creek以东高温低压前寒武纪堇青石片岩中测得的褶皱轴面方向和片理走向数据与该地区堇青石、斜长石变斑晶内测得的5期面理弯切轴也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而在Rangeley北东200 km的佛蒙特州Chester Dome地区奥陶—泥盆纪中温中压片麻岩中测得的类似褶皱轴面数据却只反映了该地区5期面理弯切轴中较晚的北北西-南南东走向和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两期面理弯切轴,未测得与其余3期面理弯切轴对应的褶皱轴面数据。通过对变质峰期温度相近、压力不同的两个造山带内3个典型变质岩区面理弯切轴、褶皱轴面方向和片理走向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造山作用发生的地壳深度差异是早期褶皱经历多期造山运动后能否保存下来的主要影响因素。重力形成的去褶皱作用使得早期形成的规模较小褶皱经历复杂造山过程后难以保存。区域内早期形成的规模较大褶皱和造山过程晚期形成的褶皱由于受到重力塌陷作用影响较小,所以能够较好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运动 重力塌陷 面理弯切轴 褶皱轴面
下载PDF
湖北省郧县红岩背地区剪切褶皱构造解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董成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88-95,共8页
剪切褶皱及其所赖以形成的滑动面──轴面劈理的成因是长期以来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在对剪切褶皱详细的宏微观观察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滑动面所具有的挤压和剪切的双重力学性质,并首次运用递进单剪变形理论解释劈理的成因,指出劈理... 剪切褶皱及其所赖以形成的滑动面──轴面劈理的成因是长期以来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在对剪切褶皱详细的宏微观观察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滑动面所具有的挤压和剪切的双重力学性质,并首次运用递进单剪变形理论解释劈理的成因,指出劈理作为一个物质面,其初始和最终的发育均垂直于应变椭球体的最小应变主方向,而在变形过程中二者发生斜交,从而很好的解释了劈理的双重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剪切褶皱的形成模式,把剪切褶皱的形成分为六个主要阶段。该模式指出剪切褶皱并。是单纯的与层面斜交的剪切作用产物,而是在纵弯褶皱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纵弯褶皱作用形成初始褶皱,在褶皱转折端部位由于压扁作用形成与褶皱轴面平行的劈理,而在褶皱翼部则发生递进单剪变形而形成与轴面斜交的劈理,这些劈理在变形后期由于挤压而逐渐转至与轴面平行。岩层沿轴面劈理发生依次错动形成剪切褶皱。因此,剪切褶皱是纵弯和剪切两种机制联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褶皱 轴面劈理 递进单剪变形 纵弯褶皱作用
下载PDF
红透山矿床变质岩系褶皱构造特征浅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锡华 李伟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红透山式铜-锌矿床形成于太古代克拉通裂谷槽盆中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环境。因此,矿床的空间展布严格受特定的含矿岩系所控制。槽盆构造中的岩层褶皱构造最发育,矿床赋存在具多期褶皱构造叠加的大型同倾向形褶皱内,褶皱的层间虚脱是控矿... 红透山式铜-锌矿床形成于太古代克拉通裂谷槽盆中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环境。因此,矿床的空间展布严格受特定的含矿岩系所控制。槽盆构造中的岩层褶皱构造最发育,矿床赋存在具多期褶皱构造叠加的大型同倾向形褶皱内,褶皱的层间虚脱是控矿有利构造空间,可以借此预测矿体侧伏方向及赋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矿床 变质岩 褶皱构造 轴面 脊线
下载PDF
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空间钢结构杆件计算长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建军 刘琼祥 +3 位作者 郭满良 刘臣 杨德喜 彭德昭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9,共7页
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钢屋盖采用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由三角形平面以各种倾斜弯折组成,且该平面内设置小三角形网格,由焊接组合箱形断面的次杆件连接在面面交线的四分点。位于面面交线的主杆件稳定受到两端边界条件、面内次杆件、面面... 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钢屋盖采用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由三角形平面以各种倾斜弯折组成,且该平面内设置小三角形网格,由焊接组合箱形断面的次杆件连接在面面交线的四分点。位于面面交线的主杆件稳定受到两端边界条件、面内次杆件、面面夹角的角度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规范还没有对该类复杂边界条件杆件计算长度的规定。根据变轴力两端铰接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式,以线性稳定分析杆件失稳模态为基础,进行几何非线性稳定整体分析,考虑了临界状态相邻杆件的变形及非线性变形影响,分析了杆件临界失稳模态以及杆件轴力变化,获得临界承载力。根据变轴力稳定计算式,得到该杆件的计算长度。分析表明:主杆件计算长度系数受三角形折面夹角和两端节点刚度影响较大;大部分主杆件计算长度系数小于或接近1.0,立面铅直杆件受水平位移影响,其计算长度系数大于1.0。主体结构卸荷和整体稳定分析验证了计算长度取值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 非线性稳定分析 变轴力 计算长度 临界承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