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西断裂带下古生界褶皱-块断型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永诗 彭传圣 +2 位作者 姜素华 庄文山 魏艳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5-669,共5页
通过对孤西断裂带下古生界褶皱块断型潜山油藏的综合研究,总结出孤西潜山带经历印支期挤压逆冲、燕山期拉张负反转和喜马拉雅期拉张断裂改造3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受北西向孤西断裂控制的内幕褶皱块断型潜山带,发育了不整合面风化壳型... 通过对孤西断裂带下古生界褶皱块断型潜山油藏的综合研究,总结出孤西潜山带经历印支期挤压逆冲、燕山期拉张负反转和喜马拉雅期拉张断裂改造3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受北西向孤西断裂控制的内幕褶皱块断型潜山带,发育了不整合面风化壳型、潜山内幕孔洞型和构造裂缝型3种储集层类型,进一步厘定了高潜山和低潜山2大类5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其中高潜山油气藏模式有风化壳型、反向断块内幕型和地层不整合型,低潜山油气藏模式有反向断块和顺向断块型2种,这对济阳坳陷潜山勘探及多样性潜山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成藏规律指导下的潜山勘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西断裂带 褶皱-块断型潜山 构造特征 储集层类型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滇黔桂湘地区中生代复合大陆动力成矿系统特征 被引量:23
2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1 位作者 苏文超 王国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通过大陆构造地质研究和分析认为在印支期SW→NE挤压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本区沉积盆地内可能形成自SW→NE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滇东南→桂西北)。在燕山早期,环太平洋板块自SE→NW挤压构造应力场驱动下,本区可能形成自SE→NW向的盆... 通过大陆构造地质研究和分析认为在印支期SW→NE挤压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本区沉积盆地内可能形成自SW→NE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滇东南→桂西北)。在燕山早期,环太平洋板块自SE→NW挤压构造应力场驱动下,本区可能形成自SE→NW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桂东南→黔西北→滇东北),且可能被限定在康滇断块隆升区西边界的以东地区。在燕山晚期,伴随大陆构造进入伸展-走滑体制和山间断陷盆地的形成,幔源热物质侵位形成盆地流体的垂向热(流)应力驱动源,这种张剪性构造为流体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古潜山、褶皱-断裂带、逆冲断裂-褶皱带和脆韧性剪切带可能是本区主要流体圈闭构造和矿床定位构造,成矿系列可划分为改造型拉分盆地中古潜山控制的F-Fe-S-Sb-Au成矿系列、褶皱-断裂带热水再造成因的Sb-As-Hg-Au成矿系列、改造型盆地边部逆冲断裂-褶皱带中热流体成因的Ge-Ag-Pb-Zn成矿系列和脆韧性剪切带中W-Sb-Au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大陆动力成矿系统 盆地流体 成矿系列 褶皱-断裂带 古潜山 扬子地块南缘
下载PDF
桩西潜山成藏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耀庭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2,191,共6页
针对潜山表层风化壳油藏研究较多,潜山内幕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较少状况.从油源条件、构造活动对储层发育、输导方式和封堵盖层的配置等角度研究了桩西潜山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孤北洼陷和桩东凹陷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储层、盖层、圈闭的... 针对潜山表层风化壳油藏研究较多,潜山内幕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较少状况.从油源条件、构造活动对储层发育、输导方式和封堵盖层的配置等角度研究了桩西潜山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孤北洼陷和桩东凹陷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储层、盖层、圈闭的发育主要受控于褶皱和断裂构造,由此形成以裂缝为主的复杂圈闭组合.油气沿油源断层和褶皱-断裂-裂缝进入潜山内幕溶蚀带成藏.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裂缝发育程度,正断层尤其是油源断层对下古生界储层改造是油气运移指向区,逆断层下盘地层挠曲形成缝洞发育带可形成富集高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西潜山 褶皱 断层 下古生界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周口店黄院东山梁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许腾 艾钰洁 王国瑞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8-293,共6页
针对周口店黄院东山梁一带青白口系和下古生界构造变形进行的详细解剖分析一直未见有文献报道。通过对东山梁构造变形现象进行反复多次的详细观察,发现东山梁中段寒武系张夏组鲕粒灰岩层位重复出现,但鲕粒未发生变形,经追索表明该层位... 针对周口店黄院东山梁一带青白口系和下古生界构造变形进行的详细解剖分析一直未见有文献报道。通过对东山梁构造变形现象进行反复多次的详细观察,发现东山梁中段寒武系张夏组鲕粒灰岩层位重复出现,但鲕粒未发生变形,经追索表明该层位存在逆冲断层重复和破坏;同时,东山梁南段采石场掌子面可见青白口系景儿峪组薄层大理岩和寒武系府君山组灰岩构成的小型斜歪倾伏褶皱,上覆寒武系馒毛组中发育由NNE向SSW推覆的逆冲褶断,使部分层位缺失,褶断带内岩石存在韧性变形等构造现象。这一观测成果修正了前人研究认为东山梁一带只存在大量折叠层、而断层发育欠佳的认识,也为北京西山地区区域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斜卧褶皱 逆冲断层 黄院东山梁 周口店
下载PDF
天山北麓褶皱丘陵的特征与演化
5
作者 史兴民 李有利 杨景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1-314,共4页
对北天山山前四排褶皱丘陵的地貌特征、组成地层与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前褶皱丘陵的演化历史。第一排褶皱形成于晚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初期,第二排褶皱开始形成。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初期,第三排褶... 对北天山山前四排褶皱丘陵的地貌特征、组成地层与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前褶皱丘陵的演化历史。第一排褶皱形成于晚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初期,第二排褶皱开始形成。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初期,第三排褶皱开始形成。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以来,第二排褶皱与第三排褶皱一直在持续隆升,同时第四排褶皱也开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麓 褶皱丘陵 演化
下载PDF
东营凹陷王古1潜山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长城 施泽进 田亚铭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王古1潜山是首次在东营凹陷钻探成功的深部潜山。通过对王古1潜山的构造特征、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认为王古1潜山属于内幕式的褶皱块断山,是经历了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多期次挤压、拉张应力场相互叠加所发展起来的潜山,其内幕逆冲推覆构造为... 王古1潜山是首次在东营凹陷钻探成功的深部潜山。通过对王古1潜山的构造特征、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认为王古1潜山属于内幕式的褶皱块断山,是经历了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多期次挤压、拉张应力场相互叠加所发展起来的潜山,其内幕逆冲推覆构造为断层传播褶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王古1潜山的烃源岩、储集层以及油气运移通道等条件,最后,提出在该地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潜山 构造特征 形成演化 断层传播褶皱 成藏条件
下载PDF
Toy模型蛋白质折叠问题的随机扰动粒子群解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洪斌 吕强 温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34-236,248,共4页
Toy模型蛋白质折叠问题是一个计算生物学中典型的NP难题。提出了一种随机扰动粒子群结合爬山优化的算法,应用二维Toy模型进行蛋白质折叠结构预测,在Fibonacci测试序列及真实蛋白质序列上的测试结果验证了算法的良好性能。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爬山算法 Toy模型蛋白质折叠
下载PDF
基于GOCAD软件的渤中凹陷428构造带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3
8
作者 盛世强 戴黎明 +1 位作者 李法坤 李菊红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00,共10页
428潜山构造带位于渤中凹陷中部,是中生代多期次的褶皱叠加和中新生代伸展裂解作用的结果,如何认识该潜山三维几何学特征,对于揭示不同构造期次的叠加-改造过程以及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三维地震数据、钻井资料... 428潜山构造带位于渤中凹陷中部,是中生代多期次的褶皱叠加和中新生代伸展裂解作用的结果,如何认识该潜山三维几何学特征,对于揭示不同构造期次的叠加-改造过程以及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三维地震数据、钻井资料,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OCAD,构建了428构造带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对模型中地层和断层展布的几何学特征的详细分析,识别出428构造带及其周缘地区褶皱变形样式,以及潜山内幕断层的交切关系。其中,428东构造区为一元结构,太古宇上覆古生界,褶皱变形在空间上表现为短轴褶皱,其可能为印支和燕山2期褶皱叠加作用的结果;428西构造区以二元结构为主,太古宇上分布古生界和中生界,褶皱变形在空间上表现为背斜和向斜的特征,可能为燕山期褶皱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428潜山 褶皱 三维地质模型 GOCAD
下载PDF
北京西山南大寨逆冲推覆构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占元 单文琅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5期464-471,共8页
南大寨逆冲推覆构造,为推土机式的双重逆冲构造。它的主干逆冲断系及其间断夹块,一起构成背形叠置双冲式;主逆冲岩席及断夹块叠在一起形成推覆体堆,如同一个推土机沿底冲断面向前位移,致使主断面下盘出现由一系列次级逆冲断层域交织而... 南大寨逆冲推覆构造,为推土机式的双重逆冲构造。它的主干逆冲断系及其间断夹块,一起构成背形叠置双冲式;主逆冲岩席及断夹块叠在一起形成推覆体堆,如同一个推土机沿底冲断面向前位移,致使主断面下盘出现由一系列次级逆冲断层域交织而围限的透镜状断片域,类似于推土机前侧的堆积区,称为前积带。南大寨逆冲推覆构造的这种总体结构特征,可以与Boyer和Elliott所提出的理想冲断带模型相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寨 逆冲构造 后缘褶皱 北京 推覆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