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1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TNFRSF13C调控miR-1246对牙周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的作用
1
作者 白静 张雪 +2 位作者 任燕 李月辉 田晓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8-935,共8页
背景:LncRNA-TNFRSF13C是B细胞发育和功能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在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中高表达,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lncRNA-TNFRSF13C调控miR-1246对牙周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的作用机制。方法:人牙周膜细胞经过脂多糖处理后分为7... 背景:LncRNA-TNFRSF13C是B细胞发育和功能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在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中高表达,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lncRNA-TNFRSF13C调控miR-1246对牙周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的作用机制。方法:人牙周膜细胞经过脂多糖处理后分为7组:A组(无转染的人牙周膜细胞株)、B组(人牙周膜细胞株转染TNFRSF13C NC-siRNA)、C组(人牙周膜细胞株转染TNFRSF13C-siRNA)、D组(人牙周膜细胞株转染miR-1246 mimics)、E组(人牙周膜细胞株转染miR-1246 siRNA)、F组(人牙周膜细胞株转染TNFRSF13C-siRNA+miR-1246 mimics)及G组(人牙周膜细胞株转染TNFRSF13C-siRNA+miR-1246 siRNA)。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lncRNA-TNFRSF13C、miR-1246相对表达;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Pearson分析lncRNA-TNFRSF13C与miR-1246相关性,双荧光素酶分析靶向关系。结果与结论:①A、B两组人牙周膜细胞活性、凋亡率及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细胞活性升高、凋亡率及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降低(P<0.05),与C组相比,D组细胞活性降低,凋亡率及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均升高(P<0.05),D组相比,E组细胞活性升高(P<0.05),F组细胞活性低于E组,E、F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F组相比,G组细胞活性升高、凋亡率及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降低(P<0.05)。②lncRNA-TNFRSF13C与miR-1246呈现正相关(P<0.05)。③TNFRSF13C-siRNA组与TNFRSF13C-NC组在miR-1246-wt荧光活性降低(P<0.05);与miR-1246-NC组相比,miR-1246 mimics组低氧诱导因子1α-w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wt荧光活性升高(P<0.05)。④结果说明,下调lncRNA-TNFRSF13C对脂多糖处理的牙周细胞具有促进活性、降低凋亡的作用,同时也可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其机制与调控miR-1246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膜细胞 脂多糖 炎症 miR-1246 lncRNA-TNFRSF13c
下载PDF
基于^(13)C同位素标记法探究连作对丹参生长及光合碳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孟缘 付心雨 +5 位作者 鞠吉东 周冰谦 卢恒 王晓 郭兰萍 刘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以1年龄盆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置^(13)C脉冲标记处理与^(12)C正常处理,应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连作与非连作丹参光合碳分配规律,比较植株标记40 d后的形态学与理化指标差异,分析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碳的^(13)C丰度、碳同位... 以1年龄盆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置^(13)C脉冲标记处理与^(12)C正常处理,应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连作与非连作丹参光合碳分配规律,比较植株标记40 d后的形态学与理化指标差异,分析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碳的^(13)C丰度、碳同位素比率、^(13)C原子百分比以及单位干重样品的^(13)C总量,以明确连作对丹参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丹参各部分生物量与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有效成分中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二氢丹参酮Ⅰ以及迷迭香酸含量均降低;连作显著影响^(13)C-光合碳分配比例,非连作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中^(13)C-光合碳比率分别为27.14%、72.80%和0.06%,连作丹参为59.38%、40.59%和0.03%。综上,连作后,丹参生长发育与次生代谢受到明显影响;光合产物向地下部的转移能力降低,导致连作丹参根部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丹参光合作用的强弱是反映丹参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脉冲标记法 光合碳 丹参 生长代谢 连作障碍
下载PDF
贵州黑洞4750年以来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
3
作者 郜魁 何尧启 +3 位作者 邱万银 张鑫 冯唐慧 姜修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0-980,共11页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年的生态环境演变历史。【结果与结论】发现在4 322~3 526 a B.P.以及803~82 a B.P.时段存在两个显著的δ^(13)C正偏移,说明这两个时段洞穴上方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HD12石笋δ^(13)C记录在约803 a B.P.的显著偏正持续了约290 a,其振幅达4.2‰,指示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过程。这一时期西南地区多个洞穴石笋δ^(13)C值的一致偏正特征,可能指示了宋末靖康事件(823 a B.P.)后,人口的大量迁入和气候的干旱化导致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HD12石笋δ^(13)C值在4 322~3 526 a B.P.时期的偏正,振幅达4.9‰,其中4 322~3 977 a B.P.偏正过程对应于北半球4.2 ka事件,而3 777~3 526 a B.P.的偏正对应3.7 ka事件,两个时期的干旱事件在西南地区的多个石笋与湖泊记录中均有体现,说明在此期间,亚洲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可能引起了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大幅降低和土壤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3)c 晚全新世 喀斯特石漠化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全球Meta分析
4
作者 张莉莉 叶志成 +3 位作者 廖凯华 朱青 赖晓明 郭长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12-5421,共10页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是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进而影响群落组成乃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分利用效率作为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调节水分生理过程的指标,是联系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关系...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是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进而影响群落组成乃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分利用效率作为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调节水分生理过程的指标,是联系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关系的关键,反映了植被生态系统对立地环境快速调整和资源变化的适应策略,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点。植物叶片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是反映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但全球气候变暖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争议。该研究利用Meta分析整合全球范围内51份相关研究文献中的371组数据,较为系统地评估模拟增温对植物叶片δ^(13)C及其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增温能够使叶片δ^(13)C值显著升高0.6%(P<0.001),同时对叶片呼吸速率R_(d)、气孔导度G_(s)、净光合作用速率P_(n)、碳C的效应值分别为0.237、0.062、-0.140、-0.019 (P<0.05)。模拟增温处理在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提高了叶片呼吸速率(R_(d)),导致光合产物不断被消耗、叶片碳(C)降低,最终使叶片P_(n)降低并且叶片δ^(13)C产生富集现象。通过进一步对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叶片δ^(13)C值对增温的响应主要受增温时间、高程和年均气温等控制(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1.00、0.97和0.92)。另外,模拟增温时选用不同的增温模式对叶片δ^(13)C值也具有显著不同的影响,采用红外线加热、土柱置换和电缆增温等方法对叶片δ^(13)C值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70、0.44和0.35),而采用遮阳屏与开顶箱增温等方法具有负向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17和-0.09)。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水分利用的响应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植物生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叶片δ^(13)c META分析 气孔导度 呼吸速率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13)C标记的低磷胁迫杉木根系亲缘识别分析
5
作者 李亚超 王讷敏 +3 位作者 张慧 林文奖 马祥庆 吴鹏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827-10837,共11页
为了探究低磷(P)胁迫下不同亲缘关系邻株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规律,验证杉木根系是否具有亲缘识别行为,采用室内盆栽控制试验,选择2个杉木半同胞家系(No.32、No.28)为试验材料,利用^(13)C同位素标记方法,分别在不同供P水平条件下(1.0 mmol/L... 为了探究低磷(P)胁迫下不同亲缘关系邻株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规律,验证杉木根系是否具有亲缘识别行为,采用室内盆栽控制试验,选择2个杉木半同胞家系(No.32、No.28)为试验材料,利用^(13)C同位素标记方法,分别在不同供P水平条件下(1.0 mmol/L KH_(2)PO_(4),P1和0 mmol/L KH_(2)PO_(4),P0),构建亲缘组(No.32+No.32^(*),^(*)为进行^(13)C同位素标记的植株)、非亲缘组(No.28+No.32^(*))2种亲缘邻株栽植模式,以杉木单株栽植(No.32^(*))为对照处理(CK),分别对不同处理中No.32杉木幼苗的地上部进行^(13)C同位素标记,测定不同亲缘邻株下的杉木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等生长指标,以及邻株参试苗木叶、茎、根的^(13)C丰度的差异性。No.32^(*)的邻株植物在未标记^(13)C的情况下检测出^(13)C丰度发生显著变化。在不供P处理下发现非亲缘组No.28的全株总^(13)C丰度显著高于亲缘组No.32,表明低P胁迫促进杉木与非亲缘邻株的C交流。不供P处理下非亲缘组No.32^(*)杉木全株生物量比亲缘组No.32^(*)低了31.3%,供P水平显著改变了杉木与邻株的相处生长模式,与非亲缘植株相邻的杉木全株生物量减少,根冠比降低,生长发育减弱。不供P处理下,非亲缘组No.32^(*)比CK组提高46.0%根表面积,降低74.7%根体积。不供P处理下,非亲缘邻株促进杉木根表面积增加,提高P获取能力,增强杉木地下部分竞争力。不供P处理下,非亲缘组No.32^(*)全株P含量与CK组没有显著差异,而亲缘组显著低于CK组,非亲缘组No.32^(*)全株P利用效率(PUE)显著低于亲缘组,可见,在低P胁迫下亲缘邻株可促进杉木PUE的提高,缓解杉木的低P胁迫,维持逆境中杉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本研究发现杉木与邻株存在基于^(13)C交流的亲缘识别,低P胁迫下杉木面对亲缘植物表现出提高相互响应度,提高PUE,面对非亲缘植物则表现出较强竞争力。养分匮乏下,杉木面对不同的亲缘邻株做不同的应对策略,这为优化杉木人工林种内或种间混交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根系亲缘识别 ^(13)c同位素标记 低磷胁迫 邻株竞争
下载PDF
烟草果胶和纤维素含量^(13)C MultiCP/MAS NMR同时测量
6
作者 王鹏 唐杰 +5 位作者 杨明宇 朱立军 汪长国 陈昆燕 王鹏 杨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16-522,共7页
果胶和纤维素是烟草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对烟草品质与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分析方法难以实现果胶和纤维素的同时定量。本文在优化核磁共振波谱序列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固体^(13)C多重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 果胶和纤维素是烟草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对烟草品质与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分析方法难以实现果胶和纤维素的同时定量。本文在优化核磁共振波谱序列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固体^(13)C多重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13)C MultiCP/MAS NMR)建立了烟草果胶和纤维素含量的同时测量新方法。方法以聚半乳糖醛酸和微晶纤维素为标准物质,以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d4钠盐(TMSP)做为内标物质,分别建立内标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 0和0.998 2。果胶测量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8和1.28 mg·g^(–1),精密度(RSD,n=5)小于3.05%。纤维素测量的检出限和定量限为1.01和3.32 mg·g^(–1),精密度(RSD,n=5)小于2.74%。应用本方法测量烟梗、烟草薄片和烟叶等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并对比烟草行业标准方法的测量结果,果胶含量的相对误差在-0.95%至4.51%之间,纤维素含量的相对误差在0.77%至2.46%之间。表明^(13)C MultiCP/MAS NMR方法快速,准确,适合批量样品的分析测量,为果胶和纤维素等细胞壁类大分子的同时定量分析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纤维素 ^(13)c MulticP/MAS NMR 烟草
下载PDF
^(13)C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微生物-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7
作者 白雪娟 翟国庆 刘敬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190,共16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循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利用效率和土壤C矿化为CO_(2)通量变化等特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首先介绍^(13)C稳定同位素的发展和标记方法,主要有^(13)C脉冲(单次与多次)标记、^(13)C连续标记、借助C_(4)土壤种植C_(3)植物确定^(13)C丰度以及不改变植被条件鉴定自然^(13)C丰度等。其次总结该技术在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C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3)C同位素标记在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13)C自然丰度技术在树木生长轮和植物群落水平C循环、土壤有机C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的应用;在土壤微生物方面,概述^(13)C稳定同位素在磷脂脂肪酸、氨基糖、芯片-稳定同位素探针、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同位素成像、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等微生物标志物上的应用。接着总结^(13)C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缺点,即^(13)C样品检测价格昂贵、由于^(13)C分馏作用影响^(13)C丰度检测不准确及^(13)C标记与微生物标志物技术结合对^(13)C标记丰度要求较高等。最后,对未来^(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提出展望:在理论上,需探究^(13)C标记底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C分配、转化和固持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制,构建统计与验证模型;在应用上,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运用,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地学技术与^(13)C稳定同位素相结合,从更广泛、更全面的角度推进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13)C-NMR偶极去相技术的有机肥料中有机组分特征研究
8
作者 王林洋 张育维 +3 位作者 李亚丽 唐杉 谢丽华 汪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0-1638,共9页
【目的】在固体13C-NMR的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全边带抑制(cross polariz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total suppression of sidebands,CP/MAS/TOSS)技术得到的谱图中,质子碳与非质子碳的信号重叠。偶极去相(dipolar dephasing,DD)技术利用1... 【目的】在固体13C-NMR的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全边带抑制(cross polariz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total suppression of sidebands,CP/MAS/TOSS)技术得到的谱图中,质子碳与非质子碳的信号重叠。偶极去相(dipolar dephasing,DD)技术利用13C-1H异核耦合作用大小的差异,区分与不同质子结合的13C核基团。本研究基于DD技术探讨有机肥料中碳结构特征。【方法】供试有机肥料样品包括3种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3种粪肥(鸡粪、牛粪、猪粪)和3种腐植酸肥(腐植酸铵、腐植酸钠、腐植酸钾)样品,利用13C-NMR谱的CP/MAS/TOSS结合DD技术,测定了不同来源的有机肥料样品图谱,比较其碳分布比例。【结果】秸秆和粪肥样品中烷氧碳组分较多,占鉴定出所有碳组分的比例分别为55%和31%~37%,非质子化的烷氧碳占比不到3%;秸秆、猪粪样品中非质子芳香碳占3%~4%,鸡粪和牛粪样品中非质子芳香碳分别占15%和11%,较秸秆和猪粪样品含有更多的非质子化芳香族化合物。粪肥和秸秆样品中甲氧基碳占比低于烷基氮。腐植酸样品以芳香碳、羧基碳和酰胺基碳为主,羧基碳和酰胺基碳占到12%~16%,总芳香族碳占48%~72%,非质子芳香碳占25%~37%,表明腐植酸芳香骨架上可能存在较多取代。【结论】基于CP/TOSS结合DD技术(偶极相移延时时间设置为40μs)分析结果发现,鸡粪和牛粪中非质子芳香碳占比高于猪粪和秸秆;腐植酸肥芳香族碳比例高于粪肥和秸秆,尤其是非质子芳香碳占比较高,表明腐植酸肥芳香化程度高于粪肥和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13)c-核磁共振 交叉极化 偶极去相
下载PDF
应用屏栅电离室测量^(16)O(n,α)^(13)C反应的模拟研究
9
作者 夏聪 胡益伟 +5 位作者 刘杰 邬泽鹏 白浩帆 任文凯 陈金象 张国辉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2期52-60,76,共10页
基于Geant4建立了一套利用屏栅电离室测量^(16)O(n,α)^(13)C反应的模拟方法,能预测不同入射中子能量、不同屏栅电离室结构、不同工作气体和样品参数等实验条件下屏栅电离室测量到的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为了验证该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 基于Geant4建立了一套利用屏栅电离室测量^(16)O(n,α)^(13)C反应的模拟方法,能预测不同入射中子能量、不同屏栅电离室结构、不同工作气体和样品参数等实验条件下屏栅电离室测量到的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为了验证该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上开展了实验,实验所用的中子能量为5.06 MeV,工作气体为0.3 MPa的Ar与体积分数为3.45%CO 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的氧作为待测样品)。实验测得了屏栅电离室的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且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此模拟方法提出了一套实验条件的优化方案,可为下一步在宽能区精确测量^(16)O(n,α)^(13)C反应截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O(n α)^(13)c反应 GEANT4 屏栅电离室 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 截面测量
下载PDF
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radial growth and δ^(13)C in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 to climate change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
10
作者 Li Qin Huaming Shang +4 位作者 Weiping Liu Yuting Fan Kexiang Liu Tongwen Zhang Ruibo Zh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05-218,共14页
Tree radial growth can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t.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o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fractionation of Q... Tree radial growth can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t.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o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fractionation of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a widely distributed native conifer in northwestern China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we developed chronologies for tree-ring widths and δ^(13)C in trees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of the Qilian Mountains,and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ree-ring variables and major climatic factors.Tree-ring width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limatic factors early in the growing season,and the radial growth in trees on the northern slopes was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than in trees on the southern.Tree-ring δ^(13)C was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than radial growth.δ^(13)C fractionation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umme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early in the growing season.Stomatal conductance more strongly limited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tree rings than photosynthetic rate did.The response between tree rings and climate in mountains gradually weakened as climate warmed.Changes i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of P.crassifolia in response to climate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may be further complicated by continued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rings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 Kom.)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 Qilian Mountains: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用于小口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梯度线圈和^(1)H/^(13)C双共振射频线圈研制
11
作者 易鹏 曹丽 +7 位作者 黄臻 程鑫 王佳鑫 陈黎 陈方 鲍庆嘉 张志 刘朝阳 《波谱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基于自主研制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13)C代谢磁共振成像研究需求,设计了一种小口径磁共振成像梯度线圈和^(1)H/^(13)C双共振射频线圈系统.其中梯度线圈设计采用有限差分流函数方法,射频线圈设计为马鞍线圈结合表面线圈的双共振方案.... 基于自主研制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13)C代谢磁共振成像研究需求,设计了一种小口径磁共振成像梯度线圈和^(1)H/^(13)C双共振射频线圈系统.其中梯度线圈设计采用有限差分流函数方法,射频线圈设计为马鞍线圈结合表面线圈的双共振方案.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成功研制出一套用于小口径5 T^(13)C磁共振成像的梯度与射频线圈,并利用自主研制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平台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经过实验测试采集到^(13)C标记的尿素水模磁共振图像和小鼠头部^(1)H磁共振图像,为后续开展基于动态核极化的^(13)C磁共振代谢成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磁共振成像 ^(13)c代谢磁共振成像 梯度线圈 ^(1)H/^(13)c双共振线圈 马鞍线圈 表面线圈
下载PDF
^(13)C NMR、FT-IR、Raman和建模技术对烟煤和无烟煤分子结构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元吉 代诚欣 +2 位作者 孟上九 张保勇 张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3-1072,共10页
【目的】探究高精度煤的结构演化及其机理的定量表征。【方法】通过显微组分鉴定、镜质体反射率、工业品质、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确定了烟煤(FS1)和无烟煤(ZY1)碳骨架结构、官能团的赋存状态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建立2个分... 【目的】探究高精度煤的结构演化及其机理的定量表征。【方法】通过显微组分鉴定、镜质体反射率、工业品质、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确定了烟煤(FS1)和无烟煤(ZY1)碳骨架结构、官能团的赋存状态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建立2个分子结构模型。【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煤化作用的进行,烟煤到无烟煤过程中,亚甲基的损失速率比甲基的损失速率快,芳香性增强,芳香环的脂肪族链变短且支化度较高,含氧官能团逐渐减少,煤结晶程度增强,煤的化学结构趋于成熟稳定,且煤中的脂肪碳减少,芳香碳增加,甲基碳和亚甲基碳含量减少。经过多次尝试确定了芳香炭、脂肪族侧链和氧官能团之间的键合模式,获得最终的分子结构模型:C_(175)H_(162)O_(13)N_(2)(FS1)、C_(190)H_(159)O_(5)N_(3)(ZY1).该模型较好地反映煤的真实结构,模拟的^(13)C NMR光谱与实验光谱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上述研究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分子结构演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为建立高可信度的分子结构表征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NMR FT-IR RAMAN 分子结构模型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IL-1RA、CTRP13和CK-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洋 张静 卢宣霖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CTRP13)和细胞角蛋白18(CK-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NAFLD患者和55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CTRP13)和细胞角蛋白18(CK-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NAFLD患者和55例健康体检者,经肝活检诊断肝脏脂肪变性分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RA、CTRP13和CK-18水平。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NAFLD组血清IL-1RA和CTRP13水平分别为(328.6±54.3)pg/ml和(2634.2±397.5)pg/ml,显著低于健康人组【分别为(673.1±125.4)pg/ml和(3425.7±423.8)pg/ml,P<0.05】,而血清CK-18水平为(15.2±3.1)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组【(3.9±0.7)ng/ml,P<0.05】;17例F3级肝脂肪变性患者血清IL-1RA和CTRP13水平分别为(256.3±47.6)pg/ml和(2056.3±308.4)pg/ml,显著低于29例F1级患者【分别为(388.3±59.4)pg/ml和(3071.5±409.3)pg/ml,P<0.05】或21例F2级患者【分别为(304.7±50.1)pg/ml和(2498.1±374.2)pg/ml,P<0.05】,而血清CK-18水平为(23.4±4.7)ng/ml,显著高于F1级患者【(8.1±1.3)ng/ml,P<0.05】或F2级患者【(18.5±2.9)ng/ml,P<0.05】;F3级肝脂肪变性患者肥胖、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代谢综合征家族史、血清IL-1RA≥256.5pg/ml、CTRP13≥2056.5pg/ml和CK-18≥21.6 ng/ml占比分别为70.6%、76.5%、88.2%、70.6%、35.3%、35.3%和70.6%,与50例F1/F2级的38.0%、42.0%、40.0%、30.0%、92.0%、80.0%和10.0%比,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肥胖【OR(95%)为2.0(1.1~3.6)】、合并糖尿病【OR(95%)为2.1(1.1~4.1)】、合并高脂血症【OR(95%)为1.6(1.0~2.6)】、IL-1RA【OR(95%)为0.5(0.3~0.9)】、CTRP13【OR(95%)为0.5(0.3~0.9)】和CK-18【OR(95%)为1.7(1.2~2.5)】为影响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IL-1RA、CTRP13和CK-18水平异常变化可能为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 细胞角蛋白18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坡面片蚀泥沙有机碳组分及^(13)C同位素不均匀富集对水动力学参数的响应
14
作者 屈久祁 刘琳 王善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9-409,431,共12页
[目的]探究片蚀泥沙轻组有机碳(LF_(OC))和重组有机碳(HF_(OC))不均匀富集的水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特征,为正确理解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三区”移动式变坡钢... [目的]探究片蚀泥沙轻组有机碳(LF_(OC))和重组有机碳(HF_(OC))不均匀富集的水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特征,为正确理解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三区”移动式变坡钢制土槽,结合人工模拟降雨技术,测定径流水动力学参数和泥沙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组成及其δ^(13)C值,并辅以棕壤侵蚀泥沙有机碳δ^(13)C值和水力参数,验证土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①雨强和坡度较小时,侵蚀泥沙LF_(OC)和HF_(OC)易发生富集,且相较黏粉粒和微团聚体,大团聚体LF_(OC)与HF_(OC)含量受雨强和坡度的影响更大;②侵蚀泥沙黏粉粒中有机碳δ^(13)C值与其有机碳活跃分数(λ)呈负相关,而其他粒径团聚体有机碳δ^(13)C值与其λ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流速与黏粉粒λ显著正相关(p<0.05),雷诺数与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δ^(13)C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片蚀过程中流速越大,黏粉粒中LF_(OC)越易于优先输移,而紊流加剧则促进低δ^(13)C值团聚体有机碳的优先输移;④对于侵蚀泥沙黏粉粒,流速和雷诺数越大,其有机碳δ^(13)C值越小,λ越大;对于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雷诺数越小,其有机碳δ^(13)C值与λ越大。[结论]片蚀过程中轻重组有机碳流失与流速和雷诺数密切相关。并进一步验证了^(13)C同位素对侵蚀泥沙有机碳示踪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蚀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水动力学特征 δ^(13)c 分馏效应
下载PDF
标记停留时间对水稻及其生物质炭的^(13)C和^(15)N丰度的影响
15
作者 张芳超 卢伟伟 查全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土壤元素循环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同位素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及利用其制备的生物质炭的13C丰度(δ^(13)C)和^(15)N丰度(δ^(15)N)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提供基础。...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土壤元素循环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同位素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及利用其制备的生物质炭的13C丰度(δ^(13)C)和^(15)N丰度(δ^(15)N)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提供基础。以水稻为材料,利用^(13)C-CO_(2)脉冲标记和15N-尿素叶面喷施的方法对水稻进行了13C和15N双标记,15N标记结束后设置4h、6h和24h三个停留时间,将标记后的水稻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分别在300℃和500℃下制备成生物质炭,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水稻及其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结果表明,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水稻地上部分的δ^(13)C由872‰逐渐降低至578‰,而地下部分的δ13C由226‰逐渐升高至869‰。与δ^(13)C不同,水稻地上部分δ^(15)N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停留时间6 h时δ^(15)N最大(1764‰),而地下部分的δ15N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整体而言,与水稻原料相比,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分别降低了52.1%和15.9%。而且,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均在停留时间为24h时最高,300℃生物质炭表现得更加明显。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300℃生物质炭的热水可提取有机碳的δ^(13)C比残留固体的δ^(13)C降低的比例由4.14%提高到11.0%,而对于500℃生物质炭则由32.3%降低到18.9%,表明延长停留时间分别降低和提高了300℃和500℃生物质炭的^(13)C均匀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δ^(13)C和δ^(15)N的影响不同,并且这种影响没有延续至生物质炭,停留时间和制备温度共同影响水稻生物质炭的13C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和15N双标记 叶面施肥 停留时间 13c均匀性 水稻 生物质炭
下载PDF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the Polymeric Condensed Tannins of Acacia nilotica Subspecies by ^(13)C NMR, MALDI-TOF and TMA as Sources of Bioadhesives
16
作者 Zeinab Osman Antonio Pizzi Bertrand Charrier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EI CAS 2024年第7期1291-1310,共20页
Tannin was extracted from different subspecies of Acacia nilotica,Acacia nilotica nilotica(Ann),Acacia nilotica tomentosa(Ant)and Acacia nilotica adansonii(Ana).The aim was to elucidate their structure and evaluate th... Tannin was extracted from different subspecies of Acacia nilotica,Acacia nilotica nilotica(Ann),Acacia nilotica tomentosa(Ant)and Acacia nilotica adansonii(Ana).The aim was to elucidate their structure and evaluate their reactivity as bioadhesives in the wood industry.The extracts were prepared by hot water extraction(90°C tem-perature).Their gel time with paraformaldehyde was used atfirst to compare their reactivity.The tannin contents and the percentage of total polyphenolic materials in different solutions of the extracts spray dried powder were determined by the hide powder method.Concentrated solutions(47%)were tested by both MALDI ToF,13CNMR.The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TMA)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ir modulus of elasticity(MOE)at different pHs.The gel times of all the three tannin extracts showed that their reactivity and it was com-parable to other known procyanidin/prodelphinidin tannin extract types.Ana,Ann and Ant showed highest per-cent of total polyphenolic materials at 70%,64%,and 57%,respectively.The 13CNMR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three subspecies of condensed tannins were mainly constituted of procyanidins(PC)and prodelphinidins(PD)in slightly different ratios.Ann(56.5%PC and 43.4%PD),Ant(57%PC and 43%PD)and Ana(58%PC and 42%PD).MALDI–TOF spectra showed the presence offlavonoid monomers,and oligomers some of which linked to short carbohydrates monomers or dimers.TMA revealed that the three types of tannins had high MOE at their initial pH(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cia nilotica condensed tannins PROcYANIDINS prodelphinidins 13c NMR MALDI-TOF
下载PDF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谢新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9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100例上海未凡医学检验实验室接受检查的上腹部不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快速脲酶试验(RUT)和^(13)C尿素呼气试验。以组织... 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100例上海未凡医学检验实验室接受检查的上腹部不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快速脲酶试验(RUT)和^(13)C尿素呼气试验。以组织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各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阳性率。对2种方法的诊断性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进行评估。结果100例上腹部不适患者中,9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13)C尿素呼气试验对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诊断阳性率高于RUT(P<0.05)。2种方法对胃息肉、慢性胃炎、胃癌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UT相比,^(13)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2种方法的特异度、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C尿素呼气试验和RUT均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诊断方法,但^(13)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更高的诊断阳性率和整体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诊断 ^(13)c尿素呼气试验
下载PDF
鼠抗人ANKRD13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18
作者 陈玥柔 张智萍 +2 位作者 廖凯 丁笠 张新跃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3,共9页
为制备针对锚蛋白重复结构域蛋白13C(ankyrin repea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3C,ANKRD13C)的单克隆抗体,利用PCR扩增人源ANKRD13C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和pGEX-6P-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通过诱导表达纯化ANKRD13C重组蛋白... 为制备针对锚蛋白重复结构域蛋白13C(ankyrin repea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3C,ANKRD13C)的单克隆抗体,利用PCR扩增人源ANKRD13C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和pGEX-6P-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通过诱导表达纯化ANKRD13C重组蛋白、免疫小鼠、PEG法融合细胞和单克隆化,获得9株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包括7株IgG1类抗体和2株IgM类抗体。经免疫印迹法鉴定,其中1株IgG1类抗体8E3能特异性识别细胞内源性表达的ANKRD13C,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入小鼠腹腔内生产腹水,纯化后经ELISA检测其效价为1:2.51×10^(5),亲和常数达(9.78±0.55)×10^(9) L·mol^(-1)。这一研究表明,该抗体可应用于ELISA、Western blot和IFA等试验,为深入研究ANKRD13C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RD13c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半固体培养基
下载PDF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MALDI-TOF)-Mass Spectrometry and^(13)C-NMR-Identified New Compounds in Paraberlinia bifoliolata(Ekop-Beli)Bark Tannins
19
作者 Liliane Nga Benoit Ndiwe +3 位作者 Achille Bernard Biwolé Antonio Pizzi Jean Jalin Eyinga Biwole Joseph Zobo Mfomo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EI CAS 2024年第3期553-568,共16页
Extracts of plant origin,particularly tannins,are attracting growing interes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The discovery of new tannins is therefore necessary.The aim of this w... Extracts of plant origin,particularly tannins,are attracting growing interes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The discovery of new tannins is therefore necessary.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perties of Paraberlinia bifoliolata tannin by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scopy MALDI-TOF/MS and Carbon 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 NMR).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annin extracted from Paraberlinia bifoliolata bark was determined,as was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resin hardened with Acacia nilotica extracts.Yield by successive water extraction was 35%.MALDI-TOF/MS analys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three new compounds in this tannin,previously unknown in this family of extracts.These are 3-hydroxyproline acid,N-methyl-4-hydroxypipecolic acid and N-methyl-5-dihydroxypipecolic acid.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above molecules means that this tannin can be used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as a resin in the manufacture of particleboard and in the formulation of green corrosion inhibitors.This information is reinforced by 13C NMR spectrometry,which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polyflavonoid units,confirming the condensed nature of the tannin.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resin formed by the purified tannin of Paraberlinia bifoliolata to which a vegetal biohardener has been added provided a Modulus of Elasticity(MOE)value of 4840 MPa at 150℃,confirming its possible use as a binder resin in the manufacture of wood panels as well a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a corrosion inhibi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NIN Paraberlinia bifoliolata central African wood species MALDI-TOF/MS 13c NMR bark extracts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ur wood-binder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ADAMTS13、SFRP5、hs-C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国英 孟坚强 +1 位作者 张志诚 盛西陵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13(ADAMTS13)、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ASTEMI患者(AS...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13(ADAMTS13)、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ASTEMI患者(ASTEMI组)的临床资料,另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6人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ADAMTS13、SFRP5、hs-CRP水平,对ASTEMI组患者随访1年。根据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亚组和预后良好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ASTEMI组ADAMTS13、SFRP5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hs-CRP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不同Killip分级患者ADAMTS13、SFRP5表达水平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hs-CRP表达水平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均P<0.05)。ASTEMI组中,26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亚组支架置入个数、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率、Killip分级≥Ⅱ级占比、hs-CR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均高于预后良好亚组,ADAMTS13、SFRP5表达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亚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置入个数、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率、Killip分级、hs-CRP、LVEF、ADAMTS13、SFRP5均为A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ASTEMI患者ADAMTS13、SFRP5降低,hs-CRP升高,与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13 超敏c反应蛋白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