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锰硼配施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袁华恩 管庆林 +7 位作者 吴永兵 朴晟源 李佳轶 雷云康 秦艳青 柴志顺 王俊 赵铭钦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为探究配施不同比例锌锰硼元素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和品质的影响,以‘德雪1号’为试材,对雪茄烟生育期质体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碳氮代谢酶活及发酵后烟叶化学成分、锌锰硼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配施不同比例的锌... 为探究配施不同比例锌锰硼元素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和品质的影响,以‘德雪1号’为试材,对雪茄烟生育期质体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碳氮代谢酶活及发酵后烟叶化学成分、锌锰硼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配施不同比例的锌锰硼元素均能提高雪茄烟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烟叶淀粉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碳氮代谢产物含量,碳氮代谢更为协调;(2)处理间比较,T2处理(Zn∶Mn∶B=4∶4∶3)较CK(Zn∶Mn∶B=0∶0∶0)发酵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51.39%、66.67%,烟碱、总氮含量分别降低12.08%、20.22%,Zn、Mn、B含量分别提高0.17、1.98、0.65倍,钾氯比、氮碱比协调性较好,符合优质雪茄烟叶生产要求。综上可得,四川省什邡雪茄烟产区宜采用T2处理(Zn∶Mn∶B=4∶4∶3)的锌、锰、硼元素配施比例,T3处理(Zn∶Mn∶B=2∶3∶2)次之,可显著增强雪茄烟叶的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强度,改善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喷肥 锌锰硼元素 雪茄烟叶 光合特性 碳氮代谢 品质
下载PDF
Pigment analysis of a color-leaf mutant in Wandering Jew (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irradiated by carbon ions 被引量:4
2
作者 HE Jinyu LU Dong +1 位作者 YU Lixia LI Wenji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77-83,共7页
Many mutants of plant induced by heavy ion beam irradi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but leaf anthocyan mutants induced by ion irradiation in evergreen were rarely found.In this study,a color-leaf mutant wit... Many mutants of plant induced by heavy ion beam irradi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but leaf anthocyan mutants induced by ion irradiation in evergreen were rarely found.In this study,a color-leaf mutant with purple leaves,stems and petals was isolated from clones of Wandering Jew irradiated by 95.8 MeV/u carbon ion beam.The concentration and hist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leaf pigment were surveyed in wild type and mutant.In mutant,contents of total chlorophylls (Chl),chlorophyll a (Chl a),chlorophyll b (Chl b) and carotenoids (Ca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while concentration of the anthocyanins was 6.2-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wild type.Further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anthocyanins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SI-MS) indicated that the purple pigmentation of leaves in mutant was caused by accumulation of petunidin anthocyanin.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most petunidin anthocyanin accumulated in the lower epidermis,and little in vascular parenchyma of mutant,while there was no pigment in wild type.Meanwhile,in spongy parenchyma of mutant we observed little Chl,which the wild type abounds in.In conclusion,the color-leaf mutant of Wandering Jew induced by irradiation of carbon ions was improved in ornamental value,and it could be contribute to variation in level,component and distribution of foliar pigment.The possible mutation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辐照 突变体 颜料分析 犹太人 叶绿素a 彩色 叶绿素B 色素沉着
下载PDF
叶片δ^(13)C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凤君 沈应柏 +2 位作者 高荣孚 苏晓华 张冰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45,共6页
该文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黑杨无性系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叶片δ^(13)C、光合作用、气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无性系间WUEL、δ^(13)C、光合作用、气孔都存在差异.4个水分处理下J2、J6、J7、J8、J9都是WUEL较优的无... 该文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黑杨无性系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叶片δ^(13)C、光合作用、气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无性系间WUEL、δ^(13)C、光合作用、气孔都存在差异.4个水分处理下J2、J6、J7、J8、J9都是WUEL较优的无性系,同时它们的δ^(13)C高、净光合速率Pn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较高、气孔频度和气孔大小适中、上/下表皮气孔数目比大.气孔的差异是导致无性系间Pn和WUEi差异,并最终导致WUEL、δ^(13)C差异的关键因子.δ^(13)C和WUEL呈正相关,充分供水条件下相关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δ^13C 长期水分利用效率 光合作用 气孔
下载PDF
北京城市绿化树种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化及与土壤温湿度和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玉涛 李吉跃 +2 位作者 程炜 陈崇 耿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143-3151,共9页
城市绿化树种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城市绿化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对北京24个城市绿化树种(包括6个常绿针叶和18个落叶阔叶树种)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季节变化以及与土壤温湿度和气象因子... 城市绿化树种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城市绿化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对北京24个城市绿化树种(包括6个常绿针叶和18个落叶阔叶树种)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季节变化以及与土壤温湿度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绿树种叶片δ13C季节间差异不显著,春、夏和秋季的平均值都接近-25.9‰,在-27.0‰~-24.5‰间变化;落叶树种叶片δ13C季节间差异极显著(p=1.97×10-7<p=0.01),除国槐外夏季各树种叶片δ13C最低,平均为-27.095‰,而春季最高,为-25.638‰,秋季居中,为-26.291‰,且种间差异极显著(p=5.05×10-6<p=0.01),最大为-23.396‰(白腊春季),最小为-28.360‰(臭椿夏季),变幅达5‰;落叶树种叶片δ13C与土壤温湿度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常绿树种,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落叶树种的叶片δ13C更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常绿树种叶片δ13C主要受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叶片δ13C值春季>秋季>夏季,表明绿化树种水分利用效率(WUE)也为春季>秋季>夏季。研究发现:叶片δ13C与比叶面积(SLA)呈显著的负相关(落叶p=6.195×10-8<p=0.01;常绿p=0.002<p=0.01),因此,SLA可以在生产作为叶片δ13C简易代替指标来估计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叶片δ13C 土壤温湿度 气象因子 比叶面积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叶面喷施光碳核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玉兰 汪勇 +5 位作者 范文忠 元明浩 赵洪梅 翟文博 孙山 陈殿元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5,共6页
为了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以吉宏9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分蘖始期、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1、2、3、4次光碳核肥,喷施光碳核肥各处理化肥施用量均减少20%,研究叶面喷施光碳核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光碳核... 为了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以吉宏9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分蘖始期、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1、2、3、4次光碳核肥,喷施光碳核肥各处理化肥施用量均减少20%,研究叶面喷施光碳核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光碳核肥增加了水稻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质量、千粒质量、结实率、产量,以喷施4次光碳核肥处理效果最好,产量达9338.85 kg/hm^2,较对照增产14.53%。施用光碳核肥能提高水稻稻米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以喷施4次光碳核肥处理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最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均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光碳核肥喷施次数与水稻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质量、千粒质量、结实率、产量、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水稻喷施4次光碳核肥最好,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升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面肥 光碳核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δ^(13)C特征及其与生理指标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贠汉伯 陈拓 +3 位作者 刘晓宏 张有福 徐国保 龚大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156,共6页
以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叶片含水量(LWC)、脯氨酸含量、灰分含量、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土壤含水量(SWC)等指标,探讨不同水分梯度下叶片δ13C的控制因子.结果表明,祁连山青海云杉叶... 以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叶片含水量(LWC)、脯氨酸含量、灰分含量、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土壤含水量(SWC)等指标,探讨不同水分梯度下叶片δ13C的控制因子.结果表明,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δ13C值在-28.9‰~-25.4‰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7.3‰.沿河西走廊从东到西的干旱梯度(降水量逐渐减少),叶片δ13C表现出偏正的趋势.叶片δ13C与LWC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灰分含量、SWC显著负相关.叶片δ13C值在青海云杉种内分布稳定,主要是由自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同时与生长环境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土壤可利用水分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叶片灰分含量是δ13C值的可选择性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叶片δ^13C 生理因子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叶面喷施铁和镁微肥对玉米幼苗碳代谢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汪丹丹 李海超 +1 位作者 盛浩 刘西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为了探讨铁镁微肥对北方旱地玉米幼苗期碳代谢和生长的影响,对盆栽的玉米幼苗单独和混合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FeSO_4·7H_2O(250、500、750mg/L)和MgSO_4·7H_2O(0.5、1.0、1.5g/L)溶液,于2周后分析叶片中与碳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 为了探讨铁镁微肥对北方旱地玉米幼苗期碳代谢和生长的影响,对盆栽的玉米幼苗单独和混合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FeSO_4·7H_2O(250、500、750mg/L)和MgSO_4·7H_2O(0.5、1.0、1.5g/L)溶液,于2周后分析叶片中与碳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铁、镁微肥可以有效提高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能力以及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质量分数,增强玉米的碳代谢能力;同时,可以显著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根冠比。其中,适合玉米幼苗生长的最佳喷施质量浓度分别是500 mg/L的FeSO_4·7H_2O、1g/L的MgSO_4·7H_2O和250mg/L的FeSO_4·7H_2O与0.5g/L的MgSO_4·7H_2O混合溶液。因此,叶面喷施适当质量浓度的铁或镁微肥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幼苗的碳代谢能力,促进植株、特别是根系的生长,这对于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微肥 镁微肥 叶面喷施 碳代谢 玉米
下载PDF
氮磷钾叶面肥配施不同碳源对桃树新梢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贵芳 姚元涛 +7 位作者 李素红 董亚茹 高晓兰 王红 郜怀峰 梁家慧 张勇 魏树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明确氮磷钾叶面肥配施不同碳源对桃树新梢生长及提高果实品质的最佳方案,并为结果期桃树叶面肥的施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5年生结果期桃树品种中油16号为试材,设置6个处理:CK(清水)、NPK(4 g/L尿素+3 g/L磷酸二氢钾)、Suc+NPK(10.27 g/... 为明确氮磷钾叶面肥配施不同碳源对桃树新梢生长及提高果实品质的最佳方案,并为结果期桃树叶面肥的施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5年生结果期桃树品种中油16号为试材,设置6个处理:CK(清水)、NPK(4 g/L尿素+3 g/L磷酸二氢钾)、Suc+NPK(10.27 g/L蔗糖+NPK)、Tre+NPK(10.27 g/L海藻糖+NPK)、Sor+NPK(5.47 g/L山梨醇+NPK)和Glu+NPK(5.40 g/L葡萄糖+NPK),探讨其对桃树新梢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K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桃树新梢和叶片的生长,但不利于桃果实品质的提高;Suc+NPK处理较NPK处理不仅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起到“以氮增碳”的效果,而且极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果实有机酸含量,提高果实品质;Tre+NPK处理抑制新梢和叶片的生长,显著推迟桃果实的成熟期;Sor+NPK处理抑制新梢和叶片的生长,提高桃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效果次于Suc+NPK处理;Glu+NPK处理抑制新梢和叶片的生长,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且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较CK极显著降低。因此,Suc+NPK(10.27 g/L蔗糖+4 g/L尿素+3 g/L磷酸二氢钾)处理最利于桃树新梢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叶面肥 碳源 桃树 新梢生长 果实品质
下载PDF
晋北干旱区盐碱地柽柳叶总有机碳与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慧 刘宁 +2 位作者 姚延梼 解文斌 王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36-2044,共9页
根据土壤板结程度、地表返盐现象严重程度以及植物生长状况,将晋北干旱区盐碱地划分为相对轻度、中度、重度3个盐碱胁迫等级。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人工纯林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盐碱胁迫柽柳叶片总有机碳(TOC)... 根据土壤板结程度、地表返盐现象严重程度以及植物生长状况,将晋北干旱区盐碱地划分为相对轻度、中度、重度3个盐碱胁迫等级。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人工纯林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盐碱胁迫柽柳叶片总有机碳(TOC)以及叶片和0~15 cm表层土壤全N、全P、全K、Na、Mg、Cu、Zn、Fe、Ca等营养元素及土壤CEC含量进行测定,研究晋北干旱区盐碱地柽柳植株体内元素化学计量特征,探讨晋北干旱区盐碱地柽柳叶片和表层土壤营养元素与柽柳叶碳的相关性,探究其叶碳含量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分析影响柽柳叶碳即植物生长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p H值在3个等级盐碱胁迫土壤之间无显著差异;Na含量以重度盐碱地最高(1 462.51 mg·kg^(-1)),轻度盐碱地最低(436.67mg·kg^(-1)),差异显著,Na^+含量相差较大导致的盐胁迫是影响柽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2)基于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叶TOC含量均以中度盐碱地最高(分别为40.47 kg·kg^(-1)和1.79 kg·m^(-2)),Na含量(2.76 kg·kg^(-1)和0.12 kg·m^(-2))以中度盐碱地最高;基于单位质量的TN(1.95 kg·kg^(-1))和TP(0.27 kg·kg^(-1))含量以轻度盐碱地最高,TK含量(0.70 kg·kg^(-1))以中度盐碱地最高,说明柽柳的生长与体内营养元素密切相关,Na能够在泌盐植物柽柳体内富集,但并不是无限富集,而是存在一个阈值。(3)柽柳叶TOC含量和叶片K、F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层土壤K含量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这两种元素尤其是K在晋北干旱区盐碱地柽柳叶片形态建成、养分吸收和抗盐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干旱区盐碱地 柽柳 叶片TOC 营养元素
下载PDF
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叶片和土壤表层稳定碳氮同位素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葛露露 孟庆权 +4 位作者 林宇 何宗明 邱岭军 胡欢甜 王柯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4-552,共9页
以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人工营造的湿地松、木麻黄、尾巨桉、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年龄(新叶、老叶)叶片、表层土壤(0~10cm)天然稳定碳、氮同位素丰度值(δ^(13) C、δ^(15)N),研究稳定碳、氮同位素丰度值与水分... 以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人工营造的湿地松、木麻黄、尾巨桉、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年龄(新叶、老叶)叶片、表层土壤(0~10cm)天然稳定碳、氮同位素丰度值(δ^(13) C、δ^(15)N),研究稳定碳、氮同位素丰度值与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氮饱和程度的相互关系,以揭示不同树种水分利用效率、氮饱和程度和碳氮循环速率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1)滨海沙地不同树种叶片δ^(13) C变化范围为-31.682‰^-29.323‰,其δ^(13) C大小为:湿地松>肯氏相思>木麻黄>纹荚相思>尾巨桉,除尾巨桉外各树种δ^(13) C均表现为新叶>老叶;各树种叶片δ^(15)N变化范围为-5.548‰^-2.167‰,其δ^(15)N大小为:肯氏相思>纹荚相思>木麻黄>湿地松>尾巨桉,且各树种均表现为新叶>老叶。(2)不同树种表层土壤δ^(15)N变化范围为-4.675‰^-2.975‰,表层土壤δ^(15)N大小为:纹荚相思>肯氏相思>木麻黄>尾巨桉>湿地松,但不同树种表层土壤C含量无显著差异。(3)滨海沙地湿地松、木麻黄、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的水分利用效率随叶龄增加均呈显著递减趋势;不同树种新叶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范围为39.09~76.57μmol·mol^(-1),其大小依次为:湿地松>肯氏相思>木麻黄>纹荚相思>尾巨桉;老叶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范围为38.56~62.59μmol·mol^(-1),其大小依次为:湿地松>木麻黄>肯氏相思>尾巨桉>纹荚相思。(4)不同树种人工林水分利用效率与其新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林分水分利用效率主要体现在新叶的水分利用效率上,同时林分水分利用效率受林分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叶龄 稳定碳、氮同位素 水分利用效率 滨海沙地
下载PDF
不同叶龄杉木人工林叶碳氮化学计量及其稳定同位的海拔梯度变化特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亮 曹小青 +3 位作者 孙孟瑶 李培玺 滕臻 徐小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76-1784,共9页
以安徽省马鬃岭地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海拔梯度下(750、850、1000、1150m)不同叶龄(当年生、1年生、2年生和3年生)杉木叶片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以及碳氮磷养分含量,探讨海拔和叶龄对... 以安徽省马鬃岭地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海拔梯度下(750、850、1000、1150m)不同叶龄(当年生、1年生、2年生和3年生)杉木叶片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以及碳氮磷养分含量,探讨海拔和叶龄对杉木叶片碳氮稳定同位素、叶片碳氮磷元素含量及其计量比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不同海拔梯度下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海拔对杉木当年生叶片δ^13C含量影响显著(P<0.05),海拔1150m当年生叶片δ^13C含量(-29.40‰)显著高于750m海拔叶片δ^13C含量(-30.49‰),且随着海拔增加当年生叶片δ^13C含量逐渐升高,温度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他叶龄叶片对海拔的响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叶龄的叶片δ^13C含量差异不显著(P=0.388)。海拔对杉木叶片δ^15N含量无显著影响(P=0.092),但总体变化趋势与C/P和N/P保持一致;而叶龄对叶片δ^15N含量影响显著(P<0.05),同一海拔不同叶龄叶片之间δ^15N含量均随着叶龄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氮元素在不同叶龄叶片间的富集效应不同导致的;此外,温度降水和土壤氮磷可能是影响叶片δ^15N含量的重要因素。马鬃岭不同海拔梯度下杉木林氮和磷的限制性不尽相同,海拔750m处的林分呈磷限制(N/P>16),在850m和1150m林分呈现氮磷共同限制(14<N/P<16),而在海拔1000m则呈现氮限制(N/P<14),氮同位素对林分的养分限制响应可能比碳同位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叶龄 碳氮同位素 养分计量 杉木人工林
下载PDF
不同浓度尿素叶面肥对桃幼树生长及碳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贵芳 魏树伟 张勇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00-104,共5页
以2年生‘黄金蜜’油桃/山毛桃嫁接苗为试材、清水为对照(CK),研究4种不同浓度尿素T1(2g·L^-1)、T2(4g·L^-1)、T3(6g·L^-1)、T4(8g·L^-1)叶面肥喷施对桃幼树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 以2年生‘黄金蜜’油桃/山毛桃嫁接苗为试材、清水为对照(CK),研究4种不同浓度尿素T1(2g·L^-1)、T2(4g·L^-1)、T3(6g·L^-1)、T4(8g·L^-1)叶面肥喷施对桃幼树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新梢生长量和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尿素叶面肥能显著促进叶片及新梢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其中T2处理对桃幼树生长及碳代谢的影响最显著,可作为桃幼树尿素叶面肥的适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幼树 尿素叶面肥 营养生长 碳代谢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内3种树种凋落叶全碳释放的季节动态
13
作者 李勋 刘洋 +3 位作者 张健 张艳 张明锦 刘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34-1639,共6页
通过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林窗下3个树种凋落叶全碳释放动态,为低山丘陵区低效人工林林分改造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人为采伐形成的4种面积的马尾松人工林林窗(G1:100m^2、G3:400 m^2、G4:900... 通过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林窗下3个树种凋落叶全碳释放动态,为低山丘陵区低效人工林林分改造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人为采伐形成的4种面积的马尾松人工林林窗(G1:100m^2、G3:400 m^2、G4:900 m^2、G5:1600 m^2)为研究对象,以林下为对照,对比分析林窗内马尾松、樟(Cinnamomum camphora)、桢楠(Phoebe zhennan)凋落叶的全碳释放率。结果表明:林窗面积对凋落叶全碳释放有显著影响,900m^2林窗更利于凋落叶中有机质的释放;樟凋落叶春季的全碳释放率显著高于其他三季,而马尾松和桢楠凋落叶春、夏、秋季的全碳释放率较高,冬季最低,表明凋落叶的碳释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叶的碳释放受林窗面积、季节以及不同树种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凋落叶 林窗 季节动态 碳释放
下载PDF
滨海盐生植物叶片δ^13C与主要养分元素化学计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大娟 刘秋蓉 +3 位作者 Liliann Zou 葛之葳 薛建辉 彭思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15-2224,共10页
高盐环境与土壤贫瘠成为限制滨海湿地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盐分稀释(salt-dilution)与盐分抵御(salt-exclusion)为盐生植物普遍的两种适生策略,这些策略影响植物水分与养分利用效率的权衡过程。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常见稀盐盐生植物、拒... 高盐环境与土壤贫瘠成为限制滨海湿地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盐分稀释(salt-dilution)与盐分抵御(salt-exclusion)为盐生植物普遍的两种适生策略,这些策略影响植物水分与养分利用效率的权衡过程。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常见稀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滨海湿地不同盐生植物叶片δ13C(水分利用效率的直接反映参数),与主要养分元素(N、P、K)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以揭示不同盐生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及养分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权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湿地盐生植物叶片N/P为15.3,较全球陆生植物平均值低,表现出N、P共同限制特征。两种盐生植物叶片δ^13C与N、P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盐生植物采取N、P光合相关型策略适应不良环境。拒盐盐生植物叶片δ^13C与K+正相关,采取K+渗透调节相关型策略,以减小细胞渗透势、增加水分吸收,减轻植物体内盐分毒害。两种不同耐盐型植物δ^13C与C/N成反比,表明植物采取扩大水分利用效率以代偿减小的N利用率策略。稀盐盐生植物δ^13C与C/P成反比,且叶片P含量较高,表明植物可以提高P利用率以增大低水分利用率环境下的C合成和生物量。研究可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 叶片养分元素 水分利用效率 稀盐盐生植物 拒盐盐生植物
下载PDF
新疆5个枣品种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锋惠 吴正保 +3 位作者 俞涛 史彦江 卓热木.塔西 罗青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0,共5页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主栽的5个枣品种叶片δ13C值进行了比较测定,同时测定各品种的瞬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及空气温湿度等因子。结果表明,(1)新疆栽培枣品种叶片δ13C值分布在-25.559‰~-27.861‰,...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主栽的5个枣品种叶片δ13C值进行了比较测定,同时测定各品种的瞬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及空气温湿度等因子。结果表明,(1)新疆栽培枣品种叶片δ13C值分布在-25.559‰~-27.861‰,平均值为-26.463‰;(2)5个枣品种叶片δ13C值季节变化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春季(-26.088‰)>夏季(-26.395‰)>秋季(-26.904‰),且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最大的为-25.559‰(骏枣春季),最小的为-27.861‰(冬枣秋季),变幅2.302‰;(3)空气相对湿度是引起δ13C值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4)5个枣品种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sl)大小顺序为:冬枣<梨枣<灰枣<赞皇大枣<骏枣,顺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大小顺序为:冬枣<骏枣<赞皇大枣<梨枣<灰枣,2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均反映出鲜食品种中冬枣对当地干旱的适应能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稳定碳同位素(δ13C) 水分利用效率 新疆
下载PDF
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与叶属性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英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29-3137,共9页
对灵石山海拔157—842 m(分9个海拔梯度,分别记为A1—A9)的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的特征及其与属性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的分布范围为(-28.806‰—-34.399‰),平均值为(-30.885±1.205)‰,叶... 对灵石山海拔157—842 m(分9个海拔梯度,分别记为A1—A9)的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的特征及其与属性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的分布范围为(-28.806‰—-34.399‰),平均值为(-30.885±1.205)‰,叶片δ13C值与比叶面积(SLA)、叶片N含量、2年生K含量、Na含量、Mg含量、Ash(灰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2年生叶片Chl(叶绿素)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Ca含量、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同叶龄Fe、Zn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与1年生和2年生叶片Mn含量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不同优势种植物叶片δ13C丰度差异可以反映植物生理状况的变化。不同海拔梯度上叶片属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以米槠为建群种和优势种的灵石山常绿阔叶林叶片δ13C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稳定性碳同位素 叶属性因子 叶龄 米槠林 灵石山
下载PDF
不同林分类型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锐豪 樊伟 +3 位作者 王斐 夏开 温正宇 徐小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0,共9页
为了解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因素对植物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含量的影响,研究了蔡家桥林场内马尾松次生林(PM-SF)、湿地松人工林(PE-P)及杉木人工林(CL-P),不同叶龄叶片的养分(C、N、P、K、Ca、Mg)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稳定碳同位素(δ^(13... 为了解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因素对植物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含量的影响,研究了蔡家桥林场内马尾松次生林(PM-SF)、湿地松人工林(PE-P)及杉木人工林(CL-P),不同叶龄叶片的养分(C、N、P、K、Ca、Mg)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稳定碳同位素(δ^(13)C)、稳定氮同位素(δ^(15)N)含量的关系,探讨植物叶片δ^(13)C、δ^(15)N含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各林型叶片δ^(13)C含量随叶龄变化不显著,叶片δ^(15)N含量随叶龄的增大而减小。总体上,马尾松次生林叶片δ^(13)C、δ^(15)N含量均高于湿地松人工林及杉木人工林。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养分含量、叶龄和林型的共同影响分别解释叶片δ^(13)C、δ^(15)N含量变化的83.94%和83.0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δ^(13)C含量与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含量/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δ^(15)N含量与N、P、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a含量、C含量/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植物叶片对碳、氮同位素的分馏受林分类型、叶龄、营分元素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林型条件下,环境和养分因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影响了植物叶片δ^(13)C、δ^(15)N含量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氮同位素 林型 叶龄 营养元素
下载PDF
湿地松针叶碳氮稳定同位素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2,66,共5页
以福建省福州市滨海沙地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不同叶龄(当年生、1年生、2年生)针叶碳氮同位素丰度值(δ^(13)C、δ^(15)N),然后运用δ^(13)C值来估算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 以福建省福州市滨海沙地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不同叶龄(当年生、1年生、2年生)针叶碳氮同位素丰度值(δ^(13)C、δ^(15)N),然后运用δ^(13)C值来估算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叶龄对湿地松针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WUE的影响,从而为滨海沙地湿地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C3植物湿地松针叶的δ^(13)C、δ^(15)N、Δ^(13)C、WUE的平均值分别为(-2.9323±0.0897)%、(-0.4752±0.0245)%、(2.1224±0.0944)%和(30.842±5.038)μmol·mol^(-1),但是叶片的δ^(13)C、δ^(15)N值均低于全国平均值,而且δ^(15)N值偏负。叶龄对δ^(13)C、δ^(15)N、Δ^(13)C、WUE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δ^(13)C、δ^(15)N、WUE随叶龄增加而降低,Δ^(13)C随叶龄增加而增加。湿地松针叶的δ^(13)C与δ^(15)N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y=3.553x-1.244,R2=0.945,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叶龄 δ13C δ15N 碳同位素分辨率 水分利用效率 滨海沙地
下载PDF
雪被斑块对川西亚高山森林6种凋落叶冬季腐殖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倪祥银 杨万勤 +3 位作者 李晗 徐李亚 何洁 吴福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0-549,共10页
亚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是联系植物与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重要通道,在冬季可能受到雪被斑块的影响。该文采用凋落物网袋法,于2012年11月–2013年4月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厚雪被、中雪被、薄雪被和无雪被)下优势树种岷... 亚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是联系植物与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重要通道,在冬季可能受到雪被斑块的影响。该文采用凋落物网袋法,于2012年11月–2013年4月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厚雪被、中雪被、薄雪被和无雪被)下优势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不同雪被关键期(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和雪被融化期)的腐殖化特征。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6种凋落叶均保持一定程度的腐殖化,其中红桦凋落叶腐殖化度最大,达4.45%–5.67%;岷江冷杉、高山杜鹃、康定柳、四川红杉和方枝柏凋落叶腐殖化度分别为1.91%–2.15%、1.14%–2.03%、1.06%–1.97%、0.01%–1.25%和0.39%–1.21%。凋落叶腐殖质在雪被形成期、融化期和整个冬季累积,且累积量随雪被厚度减小而增加,但在雪被覆盖期降解,且降解量随雪被厚度减小而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凋落叶前期腐殖化主要受凋落叶质量影响,且与氮和酸不溶性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碳、磷、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冬季变暖情景下雪被厚度的减小可能促进亚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但凋落叶腐殖化在不同雪被关键期受雪被斑块和凋落叶质量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 腐殖化 腐殖质碳 雪被
原文传递
中国森林、灌木林叶片碳含量及其空间格局与环境因子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航 徐丽 +6 位作者 王秋风 田静 唐旭利 唐志尧 谢宗强 何念鹏 于贵瑞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6期791-801,共11页
Leaf carbon content (LCC) is widely used 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estimating ecosystem carbon (C) storage, as well as for investigating the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vegetation to their environment at a large s... Leaf carbon content (LCC) is widely used 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estimating ecosystem carbon (C) storage, as well as for investigating the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vegetation to their environment at a large scale.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dataset collected from forests (5119 plots) and shrublands (2564 plots) in China, 2011-2015. The plots were sampled following a consistent protocol, and we used the data to explor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CC at three scales: plot scale, eco-region scale (n = 24), and eco-region scale (n = 8). The average LCC of forests and shrublands combined was 45.3%, with the LCC of forests (45.5%) being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hrublands (44.9%). Forest LCC ranged from 40.2% to 51.2% throughout the 24 eco-regions, while that of shrublands ranged from 35% to 50.1%. Forest LCC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and longitude, whereas shrubland LCC de- 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bu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ongitude. The LCC increased, to some extent,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CC in the forests and shrublands at different scales based on field-measured data, providing a reference (or standard) for estimating carbon storage in vegetation at a region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storage eco-regions foliar carbon SHRUBS STOICHIOMETRY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