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语气词记音字字形与字音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以聊斋俚曲为例
1
作者 翟燕 《现代语文》 2023年第3期4-10,共7页
在汉语中,语气词是除句调之外表达语气的重要手段,与语音的关系极为密切。语气词表音的灵活性和记音字的随意性,使得语气词记音字的字音与字形之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关系。以聊斋俚曲为例,并辅以同时代的其他语料,描述汉语语气词的字音... 在汉语中,语气词是除句调之外表达语气的重要手段,与语音的关系极为密切。语气词表音的灵活性和记音字的随意性,使得语气词记音字的字音与字形之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关系。以聊斋俚曲为例,并辅以同时代的其他语料,描述汉语语气词的字音、字形在近代汉语时期的基本面貌。此期语气词的字音、字形之间主要表现为三种关系:一是同一字形记录了同一语气词的不同发展阶段,二是同一字形记录了不同来源的语气词,三是不同字形记录了同一语气词形式。系统考察汉语语气词的字音、字形之间的关系,对深入了解语气词的特质、语气词的发展演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字音 字形 关系 聊斋俚曲
下载PDF
五四以来双重视域下的民间美术概念生发
2
作者 吴昉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110-124,245-246,共17页
20世纪初五四运动新思潮引发了“到民间去”寻找新文艺的呼声,一系列学术概念相继形成。民间美术概念的学理发展脉络,遵循民俗学与美术学双重学术视域下的交叉融合与跨学科发展,显示出两种学科理论在实践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性。民俗学... 20世纪初五四运动新思潮引发了“到民间去”寻找新文艺的呼声,一系列学术概念相继形成。民间美术概念的学理发展脉络,遵循民俗学与美术学双重学术视域下的交叉融合与跨学科发展,显示出两种学科理论在实践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性。民俗学通过对民俗事象的发现和界定,呈现、阐释民间美术;美术学则通过学科体系建构,探索其实用生产功能及转化可能。两种学科领域下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新时期民间美术关于“民间性”的观念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学理发展 民间性
下载PDF
杂字俗写音义考三则
3
作者 曾良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87-95,127,共10页
杂字属于民间文献,俗字众多。本文以原始杂字文献为材料,对杂字的“冇、■”“青竹蛏”“■蟧”三组俗字进行了解读。一个俗字可能对应多个词。在不同的方言词汇系统中,同一个字可能意义的范围不一样。方言俗字必须联系词音、词义去考察。
关键词 俗写 杂字 解读
下载PDF
陕西汉中民居特征分析与新民居设计
4
作者 虞志淳 郭振兴 《华中建筑》 2024年第8期160-165,共6页
汉中民居生长于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气候与地理环境,滋养于多元移民文化,形成了建筑风格杂糅并举,布局依山傍水、自由灵活的特征。针对汉中民居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兼顾冬夏、重视通风设计等需求,在面向未来的新民居建设中,地域材料与现代... 汉中民居生长于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气候与地理环境,滋养于多元移民文化,形成了建筑风格杂糅并举,布局依山傍水、自由灵活的特征。针对汉中民居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兼顾冬夏、重视通风设计等需求,在面向未来的新民居建设中,地域材料与现代建材相结合,从平面布局入手延续传统,并结合现代需求,运用缓冲空间、自然通风、遮阳与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等技术,改善建筑性能与提升热舒适性,探索汉中民居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汉中民居 特征分析 新民居 缓冲空间 建筑设计
下载PDF
白字戏乐语中的锣鼓乐形态与做乐
5
作者 张毅 萧梅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在海陆丰地区的白字戏打击乐乐人口中,有一套包括行话、术语、口诀、谚语在内的民间乐语。围绕这些乐语不断展开追问便会发现,乐人早已用这些乐语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地方音乐的深层文化特征。中国许多地区的戏曲锣鼓及民间乐种中都存在类... 在海陆丰地区的白字戏打击乐乐人口中,有一套包括行话、术语、口诀、谚语在内的民间乐语。围绕这些乐语不断展开追问便会发现,乐人早已用这些乐语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地方音乐的深层文化特征。中国许多地区的戏曲锣鼓及民间乐种中都存在类似乐语,这些乐语可集合成庞大的“近义民间乐语群”,这表明各地民间锣鼓乐之间具有一些较为共通的形态特征、创作规律和乐人思维方式。学习、理解、分析和研究这些乐语,既是认知传统音乐的重要途径,又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展开对话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丰富中国音乐话语体系的互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乐语 锣鼓乐 白字戏 音乐形态 做乐
下载PDF
19世纪朝鲜半岛汉语会话书俗字变异解析
6
作者 张黎 敏春芳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114-123,154,共11页
19世纪朝鲜半岛汉语会话书是朝鲜王朝后期流行于民间的一批私人手抄汉语会话类教科书。这批反映中朝边境贸易往来的抄本文献保留了大量的汉文俗字,不仅真实记录了朝鲜民间的书写习惯,也是研究朝鲜半岛汉字的丰富宝库。本文以传统“六书... 19世纪朝鲜半岛汉语会话书是朝鲜王朝后期流行于民间的一批私人手抄汉语会话类教科书。这批反映中朝边境贸易往来的抄本文献保留了大量的汉文俗字,不仅真实记录了朝鲜民间的书写习惯,也是研究朝鲜半岛汉字的丰富宝库。本文以传统“六书”与汉字构形学为理论指导,考察抄本俗字与正体字在笔画、构件和整字三个层级的变异类型,其简省与增繁、同化与异化、改换与易位等用字现象,充分反映了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承和变异特征。笔画和构件的简化是抄本俗字变异中最基础、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构件形体的类推性,是维持会话书抄本文字系统的有效手段;新造六书俗字、记号俗字和新增音义俗字等体现了朝鲜编写者在继承汉字系统的前提下,对构形单位进行了部分改变和局部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岛 汉语会话书 俗字 变异类型
下载PDF
俗字通例研究在日本写本考释中的运用--以《万叶集》汉诗文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51,共7页
日本在奈良时代以后,虽然不断有新的汉文典籍传来,但是作者一般都秉承遣唐使时代的文字记忆,沿用我国六朝和初唐俗字的写法。江户时代以前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以写本流传。从这一点出发,今天我国敦煌吐鲁番写本和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对于... 日本在奈良时代以后,虽然不断有新的汉文典籍传来,但是作者一般都秉承遣唐使时代的文字记忆,沿用我国六朝和初唐俗字的写法。江户时代以前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以写本流传。从这一点出发,今天我国敦煌吐鲁番写本和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对于解读《万叶集》中的汉诗文和万叶假名具有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字 日本 《万叶集》 写本 汉诗文
下载PDF
《嘉靖固原州志》俗字考释六则
8
作者 丁玉彬 柳玉宏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46-51,共6页
《嘉靖固原州志》是研究明代固原地区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对此书中的“■”“■”“■”“■”“■”“■”等六个俗字进行考释。其中,“■”为“探”的俗字,“■”为“壮”的俗字,“■”为“祀”的俗字,“■”为“... 《嘉靖固原州志》是研究明代固原地区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对此书中的“■”“■”“■”“■”“■”“■”等六个俗字进行考释。其中,“■”为“探”的俗字,“■”为“壮”的俗字,“■”为“祀”的俗字,“■”为“宛”的俗字,“■”为“脩”的俗字,“■”为“踏”的俗字。分析与考释这些俗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是可以补充已有的汉语俗字系统;二是有助于理清隶变以后汉字的发展脉络;三是有助于指正校勘本中的疏误;四是可以为《汉语大字典》等辞书义项的增补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同形字研究提供新的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固原州志》 俗字 考释
下载PDF
汉语方言亲属排行最末的词及其用字略论
9
作者 张青松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现代汉语方言表示排行最末的词主要有四大类:“末”类、“幺”类、“■”类、“细”类。“末”类词包括末、蔑、灭、晚(满、颟、蛮)、■、尾、屘,等等;“幺”类词只有一个成员,即幺(夭);“■”类词包括■、孻(拉),等等;“细”类词包括... 现代汉语方言表示排行最末的词主要有四大类:“末”类、“幺”类、“■”类、“细”类。“末”类词包括末、蔑、灭、晚(满、颟、蛮)、■、尾、屘,等等;“幺”类词只有一个成员,即幺(夭);“■”类词包括■、孻(拉),等等;“细”类词包括细、碎,等等。这四类词在使用上各有特色,其中“末”类词的成员最多,使用范围也最广;“幺”类成员最少,但使用范围比较广;“■”类词与“细”类词的成员比较少,使用范围也比较窄。从这四类词的用字来看,“末”“蔑”“灭”属于同源通用字;“■”“屘”“孻”是分别为“晚”“尾”“■”的引申义而造的方言俗字;“满”“颟”“蛮”是“晚”的同音借字,“夭”是“幺”的同音借字,“拉”是“孻”的同音借字;“■”是“■”的讹字。由此可见,现代汉语方言的用字情况值得我们全面清理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方言 称谓 排行 俗字
下载PDF
古籍中“沃”与“沷”讹混考
10
作者 吴盼 王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古籍中“沃”与“沷”时常讹混。通过对“沷”字进行溯源,以及对“沃”与“沷”不同的书写形体进行辨析,可知除了受构件俗变的影响外,两字的讹混还受“沷”字特殊来源的影响。“沷”实际上是一个“经源字”,本字作“冹”,源自《诗经》... 古籍中“沃”与“沷”时常讹混。通过对“沷”字进行溯源,以及对“沃”与“沷”不同的书写形体进行辨析,可知除了受构件俗变的影响外,两字的讹混还受“沷”字特殊来源的影响。“沷”实际上是一个“经源字”,本字作“冹”,源自《诗经》。虽然该字所承载的意义和使用范围都极其有限,但因其出自儒家经典,所以被各大字书所收录,且在经文解说时常被提及,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这种特殊的传承方式是导致“沃”“沷”讹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在汉字演变史中具有特殊性,值得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字 经源字 古籍
下载PDF
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论古代神话和民间习俗中的汉字崇拜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连山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2-6,共5页
在古代各种造字神话中,“仓颉造字”最为普遍,尤其是“天雨粟,鬼夜哭”情节,展现出古人对仓颉及其发明的文字的崇拜。“敬惜字纸”是道教文昌信仰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重视文本的传统。掌握文字的中国古今文人充满了文化优越感,部分激进... 在古代各种造字神话中,“仓颉造字”最为普遍,尤其是“天雨粟,鬼夜哭”情节,展现出古人对仓颉及其发明的文字的崇拜。“敬惜字纸”是道教文昌信仰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重视文本的传统。掌握文字的中国古今文人充满了文化优越感,部分激进知识分子总以精英自居,想教化民众。但是不识字的民众同样能创造和传承文化,今天我们所强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民间口头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仓颉 仓颉造字 敬惜字纸 文字崇拜 民间文化 民间习俗
下载PDF
汪曾祺短篇小说《八千岁》中的狂欢色彩
12
作者 邹梦琦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3-127,143,共6页
汪曾祺的创作极富民间意识,风格谐趣幽默,广泛地包容了民间生活的生动趣味。以短篇小说《八千岁》为例,小说展现了一个风云变化的时代中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在形式、语言、思想内容等方面,体现出了带有平等性、包容性、颠覆性、开放性... 汪曾祺的创作极富民间意识,风格谐趣幽默,广泛地包容了民间生活的生动趣味。以短篇小说《八千岁》为例,小说展现了一个风云变化的时代中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在形式、语言、思想内容等方面,体现出了带有平等性、包容性、颠覆性、开放性质的乌托邦色彩,小说中具有着巴赫金所说的狂欢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 汪曾祺 民间性 杂语
下载PDF
民间美术元素在国产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13
作者 柯佳 顾琛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93-95,100,共4页
民间美术类型多样,以其充满趣味的吉祥寓意、装饰感的传统纹样以及夸张抽象的造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独特的文化及历史传承性以及地域风俗感也被频繁运用在动画创作中。文章总结了在动画造型设计中频繁出现的3种民间美术类... 民间美术类型多样,以其充满趣味的吉祥寓意、装饰感的传统纹样以及夸张抽象的造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独特的文化及历史传承性以及地域风俗感也被频繁运用在动画创作中。文章总结了在动画造型设计中频繁出现的3种民间美术类型,旨在探析国产动画更深刻的美学价值,同时为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具本土风俗和文化内涵的作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动画 传统文化 角色造型设计 民间美术
下载PDF
元代石刻俗字的研究价值
14
作者 邹虎 《现代语文》 2024年第6期46-50,共5页
石刻文献是文字学研究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元代石刻也是元代文字研究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其俗字数量庞大,来源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元代石刻俗字的文字学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填补汉字发展史研究的材料空缺,为历史汉字时... 石刻文献是文字学研究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元代石刻也是元代文字研究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其俗字数量庞大,来源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元代石刻俗字的文字学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填补汉字发展史研究的材料空缺,为历史汉字时间层次调查提供重要依据,为探求简化字源流及其变异轨迹提供关键线索,为现行文字改革和文字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石刻 俗字 文字学 研究价值
下载PDF
人民选择、创造与享有: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品格
15
作者 靳帅帅 王文浩 《实事求是》 2024年第2期38-45,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品格。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以中国人民为主体力量的新型现代化模式,它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 中国式现代化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品格。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以中国人民为主体力量的新型现代化模式,它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突出体现为人民选择、人民创造和人民享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和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性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理路、基本遵循与实践指向
16
作者 李庆祥 潘洁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经验与理念,内蕴着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性质宗旨。从逻辑路径看,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赓续传承、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提炼总结、对党和国家工作需要的现实回应。从基...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经验与理念,内蕴着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性质宗旨。从逻辑路径看,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赓续传承、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提炼总结、对党和国家工作需要的现实回应。从基本遵循看,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经验依循。从实践指向看,党只有把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作为方法指引加以理解,才能进一步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 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古本河西宝卷俗字研究——以《敕封平天仙姑宝卷》为中心
17
作者 程瑶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河西宝卷是流传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的讲唱文学,《敕封平天仙姑宝卷》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富含本地方言和民俗事象,是语言研究的宝贵资料。成书于明末清初,创作者为底层民众,早期版本为刻本,俗字丰富。俗字类型主要有偏旁增减、偏旁改换、... 河西宝卷是流传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的讲唱文学,《敕封平天仙姑宝卷》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富含本地方言和民俗事象,是语言研究的宝贵资料。成书于明末清初,创作者为底层民众,早期版本为刻本,俗字丰富。俗字类型主要有偏旁增减、偏旁改换、偏旁易位、书写变易、简化和繁化五类。俗字具有符合汉字发展从简规律、俗语词与俗字关系密切、俗字偏旁有类推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俗字 类型
下载PDF
On Folk Culture Translation in Tales of Hulan Ri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ism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玉华 但雅琼 《海外英语》 2018年第20期175-177,共3页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1 th century, promoting culture export and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have become the top priorityof China. As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e,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become the best choice for Ch...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1 th century, promoting culture export and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have become the top priorityof China. As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e,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become the best choice for Chinese culture"going out". The trans-lation of folk culture in Tale of Hulan River 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ismwith an aim to give other translators some inspir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ward Goldblatt Tales of Hulan River folk Culture I106 A 1009-5039(201
下载PDF
青海彩陶人物图像与甲骨文字形体及民俗文化遗产的叙事渊流
19
作者 梁玉金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42-56,共15页
我国文字的早期形体大多数是线条图像,这些图像与原始时期彩陶、岩画上的动物、人物及活动场景等有渊源关系。青海地区彩陶上的人物图像多是展现古代祭祀活动的舞蹈场景,也是原始部落集体盛会的记录载体。彩陶人物图像的叙事不仅是我国... 我国文字的早期形体大多数是线条图像,这些图像与原始时期彩陶、岩画上的动物、人物及活动场景等有渊源关系。青海地区彩陶上的人物图像多是展现古代祭祀活动的舞蹈场景,也是原始部落集体盛会的记录载体。彩陶人物图像的叙事不仅是我国先民原始思维的独特叙事形式,也是我国文化的早期母题。通过对彩陶人物和甲骨文字形体的图像叙事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演变的一致性。结合青海及文化传播相关地区历史长河中的文物图像和民俗文化遗产的资料,文字形体图像之外,彩陶人物图像的叙事还存在另一条文化连绵发展的线索。本文主要以青海彩陶"二人抬物献祭"彩陶盆的主体图像■互为例,首先探究此人物图像所叙祭祀场景与甲骨文"■""■""■""■"等字(疑为今"公"字)的渊源关系;抬祭物的两个侧面之人"■""■"与甲骨文"■""■""■""■""■""■""■"(今"尸"或"人"字)等字,与金文"■"(疑为今"元"字)和"■"(今"巫"字)等字之间的渊源关系;献祭的物"■"与"■""■""■""■""■""■"(今"酉"字)等字之间的渊源关系。三者成为"公""人""酉"做造字部首的最初基本形体。其次,从历史时期的文物图像和青海多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中,探究"巫""尸""神尸(神祗)"文化叙事的延展。在青海口传文学中还保留着较多数量的"尸语"系列故事,其叙事虽然受外来宗教文化的潜在影响,但从"尸"、青海原始丧葬、"骨骼"的灵魂观念看,更深层次的来源是上古时期中国本土的原始宗教。再次,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甲骨文字形从"尸"字到"仁"字的形体变化历程,是中国文化的文明进程,也是中国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彩陶 人物图像 甲骨文字 民俗文化 叙事渊流
下载PDF
俗字探源献疑——兼论草书楷化在俗字探源中的作用
20
作者 牛尚鹏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2期139-147,共9页
草书楷化是俗字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俗字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俗字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和思路,也有助于理清俗字的演变脉络。时贤著作中对一些俗字来源的解释颇有争议,实源自对草书楷化未给予充分重视。本文对这些俗字的... 草书楷化是俗字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俗字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俗字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和思路,也有助于理清俗字的演变脉络。时贤著作中对一些俗字来源的解释颇有争议,实源自对草书楷化未给予充分重视。本文对这些俗字的理据进行了重新解释和论证,认为这些俗字皆由草书楷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字 草书楷化 探源 简化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