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i nationality herbal single experience prescription in wuliangshan district
1
作者 Jing Xiao Chao Zhang Cheng-Li Sun 《TMR Theory and Hypothesis》 2018年第4期117-122,共6页
Yi nationality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has both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istinct national and medicinal characteristics. Many of the single experie... Yi nationality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has both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istinct national and medicinal characteristics. Many of the single experience prescriptions circulated among the Yi people in Wuliangshan areas originate from the classics. They attach importance to diet therapy, medication according to local sources, flexible treatment,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and unique medication bath method for women during childbirth and Han (Xian) jiao therapy in Beginning of Summer, which deserve our att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 nationality Single empirical prescription folk experience prescription Medicated bath during childbirth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黄河流域民歌语言特征计量研究
2
作者 张晓瑾 刘海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结合生态语言学、类型学、计量语言学和依存语法等多学科理论背景,聚焦黄河流域九省区汉语民歌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特征,研究发现:在句法特征上,黄河流域民歌表现出支配词居前和支配词居后的混合语序类型特征,词汇和语义主题一致性表... 结合生态语言学、类型学、计量语言学和依存语法等多学科理论背景,聚焦黄河流域九省区汉语民歌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特征,研究发现:在句法特征上,黄河流域民歌表现出支配词居前和支配词居后的混合语序类型特征,词汇和语义主题一致性表现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对黄河流域民歌进行多学科研究,可以拓宽中国民歌研究的视角,全面了解黄河流域的语言生态特点,黄河流域民歌具有直观可见的中华民族多元纷呈、和谐相融的黄河流域文化标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民歌 语序特征
下载PDF
以“融”为导向创作民族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等为案例
3
作者 陈姗姗 祁进玉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起各民族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导向文化的更深层次。以歌舞乐艺术作品为载体,能够展现和诠释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体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图景,通过其感染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和民族打击乐与舞蹈《鼓舞中华》作为案例,分析以“融”为导向的民族艺术创作的特点与意义,结合与创作者的访谈资料进行深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歌舞乐 以“融”为导向
下载PDF
当代藏族民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机制分析
4
作者 于晓菲 《西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4-15,共12页
当代藏族民歌在推动民族文化交融、强化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口述访谈以及文献分析表明,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当代藏族民歌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展现了在促进民... 当代藏族民歌在推动民族文化交融、强化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口述访谈以及文献分析表明,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当代藏族民歌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展现了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认同方面的重要功能。同时还探讨了藏族民歌的传播路径,包括现代媒体与传播交流、学术传承与学科建设等。并从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历史记忆与集体意识、政治仪式与文化整合等角度,分析了藏族民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论证和阐述了藏族民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藏族民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播路径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白马藏族民歌演唱技巧及民族音乐特征
5
作者 陈茜 魏希梅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117,168,共9页
白马藏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也是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人文条件与自然环境,白马藏族民歌不仅具备整个藏族歌曲的共性,也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音乐个性。本文根据实地调研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就白马... 白马藏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也是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人文条件与自然环境,白马藏族民歌不仅具备整个藏族歌曲的共性,也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音乐个性。本文根据实地调研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就白马藏族民歌演唱的“颤”“擞”技巧与汉族民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白马藏族民歌的“颤”“擞”技巧区别于汉族民歌中装饰音“倚音”,音程关系表现得更为狭窄,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本文还分别从旋律调性、歌词内涵、文化特征等方面将白马藏族民歌与羌族、彝族民歌进行对比,探讨三者民歌的音乐特征和差异,发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在民歌的演唱形式、曲调旋律等方面有不同的浸润和影响,三者在民歌演唱技巧和音乐特征上又有一定的交流与融合。最后提出新时代白马藏族民歌传播的可行性建议,以多维度保护与传承白马藏族民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民歌 演唱技巧 民族音乐特征 传播路径
下载PDF
壮族民歌式长篇叙事诗中民族形象的认知构建研究--以《百鸟衣》和《凤凰歌》为例
6
作者 梁燕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5-79,共5页
壮族民歌式长篇叙事诗是壮族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文章从认知视域出发,基于壮族典型的长篇叙事诗《百鸟衣》和《凤凰歌》,管窥壮族文学中民族形象构建的内在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壮族民歌式长篇叙事诗的民族形象构... 壮族民歌式长篇叙事诗是壮族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文章从认知视域出发,基于壮族典型的长篇叙事诗《百鸟衣》和《凤凰歌》,管窥壮族文学中民族形象构建的内在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壮族民歌式长篇叙事诗的民族形象构建的认知路径包括单向线性传导、双向线性传导及多向线性传导三类;基于壮族生活的独特地理环境、性格特征、民俗风貌,通过对认知概念的选择性投射与整合,诗人构建出鲜活的壮民族形象。研究可促进对壮族文学中民族形象构建的深层认知和传播壮族文化,进一步推动“讲好中国故事”和“讲好广西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式长篇叙事诗 民族形象 认知建构 壮族
下载PDF
特殊地缘视域下福建华安畲族民歌价值的三维向度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宝佳 王荟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1-55,共5页
福建华安被誉为中国的“古畲之邦”,因它地处漳州西北、九龙江北溪中游,历史上鲜与外界互通有无,因而形成了完整的畲族文化生态系统,现今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信仰和艺术。从特殊的地缘视角管窥福建华安畲族民歌的时代意义和... 福建华安被誉为中国的“古畲之邦”,因它地处漳州西北、九龙江北溪中游,历史上鲜与外界互通有无,因而形成了完整的畲族文化生态系统,现今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信仰和艺术。从特殊的地缘视角管窥福建华安畲族民歌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三个方面。其作为非遗活态传承的主要内核,也为当今非遗民歌价值体系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民歌 审美价值 文化价值 教育价值 华安畲族
下载PDF
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二次高峰——1986-1992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的历程 被引量:3
8
作者 施咏 《北方音乐》 2023年第1期91-98,共8页
1986-1992年,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音乐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上承1978年以来抒情歌曲为主的过渡期,下启1993年起“泛地域”风格的城市民谣风,成为“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第二次高潮。该阶段以崔健《一无所有》(... 1986-1992年,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音乐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上承1978年以来抒情歌曲为主的过渡期,下启1993年起“泛地域”风格的城市民谣风,成为“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第二次高潮。该阶段以崔健《一无所有》(1986)为代表的“西北风”为开端,涉及“东北风”“东南风”等多地域,以及藏、蒙等多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音乐创作。此外,戏歌、古诗词风的流行歌曲,也是这一阶段流行歌曲民族化的歌种类别。音乐理论界对“西北风”歌潮等问题的起因、意义、得失,以及与民族音乐的关系的相关探讨也为其后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提供了社会价值取向与基本范式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流行音乐 民族化 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戏歌
下载PDF
城市音乐视角下德保壮族山歌的音乐变迁与族群认同 被引量:1
9
作者 凌晨 梁琪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4期89-99,共11页
德保壮族山歌是主要流传于广西德靖土语区的一种多声部民歌,是当地族群集体历史记忆与音乐文化认同的代表性符号象征。近年来,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和乡村涌向城市的大量人口流动,壮族山歌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随着现代电... 德保壮族山歌是主要流传于广西德靖土语区的一种多声部民歌,是当地族群集体历史记忆与音乐文化认同的代表性符号象征。近年来,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和乡村涌向城市的大量人口流动,壮族山歌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随着现代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运用的大众化,德保壮族山歌开始跨越时空场域进行网络传播和网络对歌,不断打破现实空间场域的山歌表演呈现,形成与传统实体歌圩并行的网络虚拟空间对歌平台。在城市多重声景交织和多元文化杂糅的复合性场域空间中,德保壮族山歌不断调适着自身的表演呈现,以特定的音乐形态和歌唱内容在不同的表演空间中不断重构着壮族族群集体的历史记忆与民族心性,唤醒自我对于壮族族群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保壮族山歌 城市音乐 表演语境 音乐变迁 族群认同
下载PDF
安徽畲族民歌的发展困境与传承路径
10
作者 汪斌 熊辉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39-143,共5页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云梯畲族乡是安徽省唯一的民族乡,畲族民歌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在安徽云梯畲族乡传承了百年,孕育了独特的闽皖调特色。安徽畲族民歌分为史歌、情歌、婚俗歌、叙事歌、哀歌等五种类型。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安...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云梯畲族乡是安徽省唯一的民族乡,畲族民歌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在安徽云梯畲族乡传承了百年,孕育了独特的闽皖调特色。安徽畲族民歌分为史歌、情歌、婚俗歌、叙事歌、哀歌等五种类型。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安徽畲族民歌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包括传承人群老龄化与断层、畲族语言应用氛围减弱和缺乏资金支持等。安徽畲族民歌的传承路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功能发挥、传承人引领示范、新媒体传播和文旅融合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畲族 畲族民歌 发展困境 传承路径
下载PDF
以彝族民歌文化推进凉山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11
作者 宋阿依姆 刘海清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4,150,共11页
彝族民歌作为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彝族民歌除旋律特征、演唱风格和歌词内容有着鲜明特点外,还饱含彝族人民对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生产生活的独特审美与解读。凉山地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彝族民歌作为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彝族民歌除旋律特征、演唱风格和歌词内容有着鲜明特点外,还饱含彝族人民对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生产生活的独特审美与解读。凉山地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着力实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使二者相互促进并协调发展。凉山彝族民歌是促进凉山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当前,立足于凉山地区民众的生活,从彝族民歌文化中提炼出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赋予丰富的时代内涵,对促进凉山彝族民歌文化振兴、推进凉山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田野调查,采集和整理凉山地区毕摩音乐和民歌传承人的音视频,运用频谱信息检索方式,对调式调性、旋律节奏、歌词内容等进行音乐分析,探究凉山彝族民歌的音乐特征和历史文化内涵,进而提出传承保护凉山彝族音乐的策略,丰富当地民众精神生活需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民歌 文化振兴 凉山地区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彝族传统民歌与流行音乐交汇的时代文化记忆研究
12
作者 蔡威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1-66,共6页
彝族传统民歌与流行音乐的交汇,影响了彝族时代文化记忆的表述。通过对彝族传统民歌与彝族流行音乐作比发现,不论是传统民歌,还是流行音乐,都体现了民族的时代思考与文化智慧。彝族传统民歌以生产生活和神话、历史等为基础进行编唱,倾... 彝族传统民歌与流行音乐的交汇,影响了彝族时代文化记忆的表述。通过对彝族传统民歌与彝族流行音乐作比发现,不论是传统民歌,还是流行音乐,都体现了民族的时代思考与文化智慧。彝族传统民歌以生产生活和神话、历史等为基础进行编唱,倾向于描述场景或民俗文化,进而表达感情。彝族流行音乐则以传统文化为引,吸纳时代文化元素,借用流行音乐的要素创作,形成新型彝族民歌。在数智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歌与流行民歌呈现受众广、传播路径多元、形式多样等特点,并共同传唱民族文化。由此,彝族传统民歌与现代流行音乐的交汇,丰富了民歌的形式,影响了民族文化的时代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数智时代 传统民歌 民族流行音乐 文化记忆
下载PDF
扬琴独奏曲《山哈》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价值
13
作者 刘明月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扬琴独奏曲《山哈》是一首将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作品,这在扬琴独奏曲中极为少见,对扬琴作品创作、民族音乐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其独特的畲族民歌旋律、动感的舞蹈型节奏、节拍间的巧妙转换,无不体现着作曲家的巧思。在对《山... 扬琴独奏曲《山哈》是一首将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作品,这在扬琴独奏曲中极为少见,对扬琴作品创作、民族音乐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其独特的畲族民歌旋律、动感的舞蹈型节奏、节拍间的巧妙转换,无不体现着作曲家的巧思。在对《山哈》进行文献整合、比较分析、综合论述的基础上,挖掘其创作背景,厘清其创作特色,剖析其艺术价值,并就其艺术效果进行具体阐述。使其充分彰显时代特征,更好地传承国乐精粹,更好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畲族曲调 民歌舞蹈节奏
下载PDF
西南歌谣采风与闻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嬗变
14
作者 张敏 《河南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闻一多在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是一个光辉的形象,其核心在于“爱国”。自1938年西南歌谣采风始,闻一多所热爱的“民族国家”内涵有所变化。之前闻一多爱的是祖国的“文化”,坚守“文化国家”,秉持文化民族主义;之后,他爱的是祖国的“... 闻一多在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是一个光辉的形象,其核心在于“爱国”。自1938年西南歌谣采风始,闻一多所热爱的“民族国家”内涵有所变化。之前闻一多爱的是祖国的“文化”,坚守“文化国家”,秉持文化民族主义;之后,他爱的是祖国的“人民”,追求“民权国家”,践行政治民族主义。历经西南迁移与歌谣采风,闻一多实现了对“人民”的情感认同与身份转换,基于“人民至上”立场,其20世纪40年代的诗学观和学术思路随之发生转变:不再执着于传统诗学与唯美的艺术形式,转而强调诗歌的社会价值;不再躲进书斋,做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而是贴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进行研究,表达对“人民”创造“新中国”的美好向往与政治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歌谣采风 民族国家观念
下载PDF
越南民歌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15
作者 刘荫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106-110,共5页
越南民歌是越南人以口传的方式世代传唱的民间歌谣,是越南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作并传承的,是越南人生产生活经验的历史积淀,是越南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通过对越南民歌的文本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 越南民歌是越南人以口传的方式世代传唱的民间歌谣,是越南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作并传承的,是越南人生产生活经验的历史积淀,是越南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通过对越南民歌的文本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越南人通过民歌的有声方式赞美大自然,总结并利用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谋求生存与发展;他们注重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他们将自然景物与社会历史相融合,抒发国家情怀。探索越南民歌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了解越南人对大自然、对人际关系、对社会历史的民族心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越两国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族 越南 民歌 生态 伦理 民族心理
下载PDF
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景观研究——以彝族摔跤“格”为个案 被引量:14
16
作者 花家涛 戴国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0-594,共5页
运用田野调查与参与观察法,结合文献资料,以彝族摔跤为个案,探究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景观表征民族精神信仰以及建构身份认同的方式与途径.研究发现,借助服饰的符号景观,展示"威武"、"潇洒"的英雄形象,通过技能的体征景... 运用田野调查与参与观察法,结合文献资料,以彝族摔跤为个案,探究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景观表征民族精神信仰以及建构身份认同的方式与途径.研究发现,借助服饰的符号景观,展示"威武"、"潇洒"的英雄形象,通过技能的体征景观,以及"规约"的风度景观,展示"强劲体魄"之体征、"无往不胜"之气概,依靠"日常生活、人生礼仪"等场合的"舞台"景观营造"英雄无处不在、人人皆可成英雄"之氛围.研究认为,彝族式摔跤所展演的文化景观是其"崇武尚力"民族精神崇拜的表征,也是摔跤在民俗活动中建构身份认同所呈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体育 文化景观 彝族 摔跤
下载PDF
民歌素材运用于音乐创作的新思路——陈怡钢琴作品《猜调》的音乐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凯 徐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47,74,共7页
旅美作曲家陈怡创作的钢琴作品《猜调》,虽然依旧取材于民间歌曲,但是明显有别于以往同一素材的作品,它既非声乐歌曲的简单移植,也非单纯的创编曲,而是对民间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吸收和消化,再结合运用新的作曲技法,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在... 旅美作曲家陈怡创作的钢琴作品《猜调》,虽然依旧取材于民间歌曲,但是明显有别于以往同一素材的作品,它既非声乐歌曲的简单移植,也非单纯的创编曲,而是对民间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吸收和消化,再结合运用新的作曲技法,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所追求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完美结合。该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民间音乐素材运用于音乐创作的新思路,对于我国当代音乐创作有着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猜调》 音乐分析 音乐创作 民族性 现代性 陈怡
下载PDF
论民族关键符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南宁市三月三民歌节为例 被引量:44
18
作者 田敏 陈文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0,共7页
合理开发利用民族关键符号能够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关键符号中的节庆符号,广西南宁市以三月三民歌节为重要"推手",从交流互动、文化自信、民族认同、道德素质、日常生活等领域积极推... 合理开发利用民族关键符号能够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关键符号中的节庆符号,广西南宁市以三月三民歌节为重要"推手",从交流互动、文化自信、民族认同、道德素质、日常生活等领域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实现了民歌节多维度的空间拓展、多元化的面向展示、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键符号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月三民歌节
下载PDF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三) 被引量:8
19
作者 樊祖荫 赵晓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0-97,共8页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音乐学界的调研”两个方面(之间稍有年代上的前后关系);1949年以后,则按照年代的延续分为“前17年的研究状况”、“文革十年的停滞”、“1976年以后的研究”等三个时期。其次,根据这一纵向时间轴线,又对每一阶段民歌研究的特点、参与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开横向的叙述和分析,以综述的形式勾勒出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宏观面貌[本文第一、二部分发表于《黄钟》2005年第一、二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歌 20世纪 音乐学研究 分类原则 色彩区理论
下载PDF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一) 被引量:10
20
作者 樊祖荫 赵晓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共7页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 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 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音乐学界的调研”两个方面(之间稍有年代上的前后关系);1949年以后,则按照年代的延续分为“前17年的研究状况”、“文革十年的停滞”、“1976 年以后的研究”等三个时期。其次,根据这一纵向时间轴线,又对每一阶段民歌研究的特点、参与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开横向的叙述和分析,以综述的形式勾勒出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宏观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歌 20世纪 音乐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