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关联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帆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63-65,共3页
民间美术源自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审美需求,是他们自发创作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将实际生活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性融为一体,是农业经济自给自足模式下孕育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情感、思想和心理... 民间美术源自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审美需求,是他们自发创作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将实际生活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性融为一体,是农业经济自给自足模式下孕育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情感、思想和心理的寄托,更是国家情感的浓缩,具有鲜明的连续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当代艺术设计而言,民间美术所带来的启迪是多维度且深远的。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当代艺术设计作品才能找到其创作的根基,实现材料与精神的高度融合。在运用民间美术元素时,当代设计需要将其精华与现代审美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真正反映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本文将从民间美术的基础特征和本质特征出发,探讨其与当代艺术设计的关联,并分析其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能够提供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生活 特征 艺术设计
下载PDF
“枫桥经验”中民俗传统的制度化运作与生活实践
2
作者 贾琛 萧放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51,共10页
在从礼俗性的民间社会到法理性的现代社会的转型中,“枫桥经验”通过民俗传统的制度建构与生活实践,探索着中国基层社会再组织化的可行方案。“枫桥经验”通过“民俗传统的制度化运作”,将维系生活秩序的民间社会规约改造为“国家嵌入... 在从礼俗性的民间社会到法理性的现代社会的转型中,“枫桥经验”通过民俗传统的制度建构与生活实践,探索着中国基层社会再组织化的可行方案。“枫桥经验”通过“民俗传统的制度化运作”,将维系生活秩序的民间社会规约改造为“国家嵌入逻辑”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秩序;同时通过“国家制度的民俗化实践”,创造性地保留着民间治理传统对现代治理过程的参与。“枫桥之制”与“枫桥之治”的循环校正、叠加渐进是“枫桥经验”的运作动力,它们共同整合着充满褶皱的日常生活与法典化的制度规则,实现着国家制度与民俗生活的双向建设,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基层治理 民俗传统 生活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文学实践
3
作者 黄文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6-51,共6页
民间化叙事是当代作家常用的一种叙事策略。东西创作的长篇小说《篡改的命》“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以老百姓的身份,从老百姓的视角,按老百姓的逻辑,用老百姓的语言,书写老百姓的生活。小说富有个性和张力,充满想象、荒诞、戏谑,富有深... 民间化叙事是当代作家常用的一种叙事策略。东西创作的长篇小说《篡改的命》“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以老百姓的身份,从老百姓的视角,按老百姓的逻辑,用老百姓的语言,书写老百姓的生活。小说富有个性和张力,充满想象、荒诞、戏谑,富有深刻性、趣味性、可读性,展示了民间化叙事的强大能量,展现了东西的乡土情怀和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写作姿态,不失为新时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学实践的成功写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小说 篡改的命 民间化叙事
下载PDF
主体·空间·行动:民俗主义视角下民俗体育传承的思考
4
作者 李文鸿 赖炳森 李雪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民俗主义是民俗文化脱离原生环境后,以艺术化、商业化等适应社会之变的现象.民俗体育以草根性、传统性和地方性为核心特征,是以身体运动技艺呈现、为一定区域普通民众所世代传承的民间体育文化形态.因置身当下民俗主义之中,民俗体育传... 民俗主义是民俗文化脱离原生环境后,以艺术化、商业化等适应社会之变的现象.民俗体育以草根性、传统性和地方性为核心特征,是以身体运动技艺呈现、为一定区域普通民众所世代传承的民间体育文化形态.因置身当下民俗主义之中,民俗体育传承应以顺应时变、扩大传承群体和生存空间为旨归,需要在传承的主体—空间—行动框架下予以思考.具体而言:传承主体是由传者、承者和支持者等构建的完整人际生态,担负承续和光大技艺的双重任务,以重新融入当下社会为前提;传承主体需要主动建构适宜生存的新空间,从文化观念、文化符码、文化记忆等方面融入城乡文化共同体;具体行动上,传承主体应以兼职传承再嵌入日常生活,以社会资本的充分利用融入当下社会结构,以实质性传统传续化解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等二元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民俗主义 传承主体 空间 日常生活
下载PDF
范成大乐府诗中的农民生活、民俗活动镜像
5
作者 李冰燕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6-101,共6页
南宋文人乐府诗继承了新乐府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传统,宋代文人乐府诗呈现出徒诗化倾向。范成大乐府诗揭露统治者的剥削,体恤民生艰难。范成大乐府诗继承了乐府精神,更重要的是赋予了乐府诗记风俗的新功能,对民俗如实记录是范成大乐府... 南宋文人乐府诗继承了新乐府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传统,宋代文人乐府诗呈现出徒诗化倾向。范成大乐府诗揭露统治者的剥削,体恤民生艰难。范成大乐府诗继承了乐府精神,更重要的是赋予了乐府诗记风俗的新功能,对民俗如实记录是范成大乐府诗的新特点。范成大创作的《夔州竹枝歌》等民歌体乐府,实现民俗内容与民歌体裁的完美融合,为研究江南农村生活提供了多元视角,保存了珍贵资料。范成大乐府组诗影响到后世组诗的创作,提升了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成大 乐府诗 农民生活 民俗活动
下载PDF
陇东南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意蕴及其文化渊源
6
作者 余永红 《民族艺林》 2024年第3期126-137,共12页
陇东南是古代关中通往西部的主要枢纽,也是远古时期民族迁徙与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文章从历史文化的视角,通过对陇东南地区史前考古资料以及文物图像资料的梳理,和民间刺绣、剪纸、雕刻等艺术造型及图案的分析,认... 陇东南是古代关中通往西部的主要枢纽,也是远古时期民族迁徙与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文章从历史文化的视角,通过对陇东南地区史前考古资料以及文物图像资料的梳理,和民间刺绣、剪纸、雕刻等艺术造型及图案的分析,认为陇东南民间美术作品具有深厚悠久的文化渊源和强烈的生命意蕴。文章契合国家“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南 民间美术 文化渊源 生命意蕴
下载PDF
生活结构视域中的艺术与民俗——以鲁中小章竹马为个案
7
作者 张士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5,共14页
鲁中西小章村每年正月初八举行的竹马表演活动,是村民情感交流与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亦彰显出国家政治对于民间传统的深刻影响。借助罗姆巴赫的“生活结构”理论,分析乡村精英如何运用历史记忆在小章竹马与国家政治、地方社会之间建立关... 鲁中西小章村每年正月初八举行的竹马表演活动,是村民情感交流与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亦彰显出国家政治对于民间传统的深刻影响。借助罗姆巴赫的“生活结构”理论,分析乡村精英如何运用历史记忆在小章竹马与国家政治、地方社会之间建立关联,可以揭示出这一民间传统在与时俱进中发挥的社会建构能力。小章竹马不是单一的文化形式或静态的文化遗产,而是混融“艺术”“民俗”等多元要素的杂糅文化形态与鲜活社会实践,也因之在现代学术研究中处于边缘位置,其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易被低估甚或忽视。应坚决摒弃相关学术偏见与认知误区,从村民对其生活世界的感知出发,以生活结构为视域统合其艺术、民俗等多元逻辑,探究民众深层的意向结构与行动逻辑,充分释放这一个案的学术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反思与突破以西学为主导的现代学术规范的局限,探索更具解释力的学术范式,为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增砖添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结构 艺术 民俗 小章竹马 民间传统
下载PDF
美国国会图书馆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义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23年第3期71-76,共6页
为提升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推动我国口述历史资源建设,论文对美国国会图书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现状进行调研,并从战略规划、组织机构、人才队伍、前端控制和标准规范等五个维度对其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梳理。当前,... 为提升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推动我国口述历史资源建设,论文对美国国会图书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现状进行调研,并从战略规划、组织机构、人才队伍、前端控制和标准规范等五个维度对其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梳理。当前,美国国会图书馆已形成以战略规划为引领、组织机构为支撑、人才队伍为核心、前端控制为抓手和标准规范为基础的立体化的保障体系,确保了口述历史采集的高质量,对我国图书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 国会图书馆 民俗生活中心 质量保障
下载PDF
中国民间音乐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价值及作用
9
作者 林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中国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歌舞、器乐、曲艺、戏曲等形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民间音乐以独特而丰富的品性,凝聚、延续族群的价值信仰和精神品性,与现代人的伦理观、生活观、自然观、发展观密... 中国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歌舞、器乐、曲艺、戏曲等形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民间音乐以独特而丰富的品性,凝聚、延续族群的价值信仰和精神品性,与现代人的伦理观、生活观、自然观、发展观密切联系。文章挖掘中国民间音乐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价值及作用,发现民间音乐生发了现代人伦理关系的共鸣,蕴含着现代人朝向美好生活的追求,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传承与创新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音乐 现代人 精神生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秀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5期85-89,共5页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节庆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节庆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对传统节庆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以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对节庆文化的起源、特点、传承与变迁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创新与发展的策略,并针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创新与发展建议,以期为传统节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并助力中华文化的长久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庆文化 民族传统 节庆活动 文化传承 传统节日 民俗生活
下载PDF
新中国蒙古族经典民歌的文化蕴含与传播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46-150,共5页
蒙古族民歌从题材和体裁上可以分为礼仪歌和牧歌两类,而从音乐特点的角度,则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牧歌和“短调”民歌,是蒙古族经典民歌产生的基础。蒙古族民歌发展到新中国建立后,牧歌类的短调民歌涌现出一定数量的优秀... 蒙古族民歌从题材和体裁上可以分为礼仪歌和牧歌两类,而从音乐特点的角度,则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牧歌和“短调”民歌,是蒙古族经典民歌产生的基础。蒙古族民歌发展到新中国建立后,牧歌类的短调民歌涌现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通过诸多歌手的演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遂成为新中国蒙古族经典民歌。它们成功地继承了漫长的蒙古族民歌传统,又带有新时代的草原生活气息。新世纪网络多媒体作为一种传播方式,为蒙古族经典民歌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类经典民歌传播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原始的口耳相传方式所拥有的传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经典民歌 草原生活 传播
下载PDF
新时代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现实题材创作的“时态性”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正国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5-88,106,共5页
通过深入考察与分析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两届云南省原创舞蹈比赛以及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的舞蹈作品发现,当代艺术语境下云南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现实题材创作存在生活体验不足、创作观念滞后、缺乏多元学科视角等... 通过深入考察与分析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两届云南省原创舞蹈比赛以及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的舞蹈作品发现,当代艺术语境下云南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现实题材创作存在生活体验不足、创作观念滞后、缺乏多元学科视角等问题。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时代脉搏,创新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以文艺作品书写和反映时代精神与现代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 现实题材 生活时态 时态性
下载PDF
枕河老民居,活化新生活——甪直古镇三期下塘片区民居保护更新设计
13
作者 钱海峰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0期18-21,32,共5页
甪直古镇民居多为传统明清建筑,构成古镇发展肌理的组合式院落,而主要街巷两侧则以零星、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为主,少量商业建筑穿插其间,极具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特色。街、巷、庭院空间是展现居民生活最主要的方面,也是一个... 甪直古镇民居多为传统明清建筑,构成古镇发展肌理的组合式院落,而主要街巷两侧则以零星、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为主,少量商业建筑穿插其间,极具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特色。街、巷、庭院空间是展现居民生活最主要的方面,也是一个古镇的精华。古镇的保护开发除了要打造别具一格的古镇风貌、发展特色的商业旅游外,还应注重还原真实的古镇场景。本次规划通过整体保护、微循环式、功能调整、改善民生四大策略,传承甪直古镇文化,激活古镇有机更新,打造适宜居住的传统民居,实现“溯枕河人家,享水乡清韵”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镇 民居生活 传统建筑 更新保护 措施指引
下载PDF
复杂多义的主题与戏剧化的生活呈现——《一日三秋》中的底层现实
14
作者 刘道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0-23,共4页
刘震云的新长篇小说《一日三秋》围绕生于延津、长于延津、死于延津和逃离延津的三代人,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以高度戏剧化的情节推进故事,并加以戏曲、传说及神秘主义的民间要素,揭示底层生活的真相。其中,既有对“说得着”的人的继... 刘震云的新长篇小说《一日三秋》围绕生于延津、长于延津、死于延津和逃离延津的三代人,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以高度戏剧化的情节推进故事,并加以戏曲、传说及神秘主义的民间要素,揭示底层生活的真相。其中,既有对“说得着”的人的继续追寻,也有对人际理解缺失的思考,建构起了作家自己的某种生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现实 人生哲学 民间要素 戏剧情节
下载PDF
舟山渔民俗文化特征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戚嘉栋 《江苏商论》 2023年第6期55-57,共3页
舟山是我国唯一的千岛城市,舟山渔场也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海岸线蜿蜒曲折,岛屿星罗棋布,海洋资源丰富。由于地理区位的独特性,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了舟山独具特色的海洋渔文化。现如今,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其中文... 舟山是我国唯一的千岛城市,舟山渔场也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海岸线蜿蜒曲折,岛屿星罗棋布,海洋资源丰富。由于地理区位的独特性,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了舟山独具特色的海洋渔文化。现如今,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其中文化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且更是文化高度振兴和繁荣。舟山的渔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了解舟山渔民俗文化特征及对本地居民的影响,深入挖掘渔民俗文化的内在价值并发挥其积极价值,已经成为新时代促进当地社会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民俗文化 生活习俗 精神信仰 舟山
下载PDF
美好生活视域下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的生命关怀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锐 王琳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22,共6页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中童装出现的设计问题,尝试从传统民间儿童服饰中寻求解决之道。基于民间社会生活视角,结合文献史料,开展中原地区民间儿童服饰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造型突出实用性生命保护功能,服装色彩和图案通过隐喻...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中童装出现的设计问题,尝试从传统民间儿童服饰中寻求解决之道。基于民间社会生活视角,结合文献史料,开展中原地区民间儿童服饰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造型突出实用性生命保护功能,服装色彩和图案通过隐喻方式传递关怀生命的情感,展现出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与智慧。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生命关怀主题元素的表达凸显现实价值,为当下童装设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儿童服饰 中原地区 生命关怀 艺术元素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生死场》民俗描写的文化内涵新探
17
作者 姜丽清 陈园园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75-179,共5页
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中有许多民俗描写,不仅构成了萧红小说的一大特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后人不断探析。在婚俗描写中,萧红揭示了封建婚俗的落后及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在有关“生”与“死”的相关民俗描写中,萧红揭示了东北... 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中有许多民俗描写,不仅构成了萧红小说的一大特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后人不断探析。在婚俗描写中,萧红揭示了封建婚俗的落后及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在有关“生”与“死”的相关民俗描写中,萧红揭示了东北人民生的徒劳与死的卑微;在有关民俗的历史传承性的表现中,萧红揭示了代代相传的民俗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思想的禁锢。萧红借民俗描写所揭示的文化内涵,不仅承续着她一贯的启蒙主题,批判国民的愚昧与落后的国民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对女性的关怀及对人的生命与价值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生死场》 民俗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城市生活美学视域下荥经砂器的非遗传承与活化创新
18
作者 鲁凯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6期109-111,共3页
荥经砂器特指由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生产的陶制品,2008年,其制作技艺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荥经黑砂作为一种典型的民艺,其背后所蕴含的民用价值正是其生命力的源泉。以城市生活美学为形态优化点,回到民艺之本,为... 荥经砂器特指由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生产的陶制品,2008年,其制作技艺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荥经黑砂作为一种典型的民艺,其背后所蕴含的民用价值正是其生命力的源泉。以城市生活美学为形态优化点,回到民艺之本,为现代生活所用、为当下日常所用,是荥经砂器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中需要尝试和努力的一条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荥经砂器 生活美学 民艺创新
下载PDF
创制、凝视与在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白族民歌研究的阶段特征
19
作者 曹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4-50,共7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云南白族民歌研究既与特殊的历史机缘、扎实的田野实践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方针、国家导向密切相关,又与研究视野的转换紧密相连,忠实原境和还原情境逐渐成为21世纪云南白族民歌研究的话语导向。云南白族民歌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云南白族民歌研究既与特殊的历史机缘、扎实的田野实践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方针、国家导向密切相关,又与研究视野的转换紧密相连,忠实原境和还原情境逐渐成为21世纪云南白族民歌研究的话语导向。云南白族民歌研究也从材料积累向理论创新、集体创制向个性化阐释、文献文本向境域化方向突进,在此基础上,梳理和归纳云南白族民歌各阶段的研究态势和样貌,成为我们理解云南白族民歌的内在肌理和探析云南少数民族民歌研究新路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白族民歌 场域 生活情境
下载PDF
繁华落尽是流俗 暗中求明皆众生——评马华作家黎紫书的长篇小说《流俗地》
20
作者 吴昊 朱慧珍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7-64,共8页
《流俗地》是黎紫书为马来西亚苍生刻画的一幅“长卷浮世绘”,也是她为那些在现代化进程的罗网中苦苦挣扎和求索的匹夫匹妇谱写的一曲生命悲歌。她以马华各族群所在地的日常生活景观、民间信仰镜像和现代化生存体验为支点,对市井红尘里... 《流俗地》是黎紫书为马来西亚苍生刻画的一幅“长卷浮世绘”,也是她为那些在现代化进程的罗网中苦苦挣扎和求索的匹夫匹妇谱写的一曲生命悲歌。她以马华各族群所在地的日常生活景观、民间信仰镜像和现代化生存体验为支点,对市井红尘里千回百转的世道人情进行展览和呈现,不仅架构起了一部柳暗花明的生命传奇,还涂抹出了一场回望过去的悲悼仪式。《流俗地》的问世,标志着黎紫书的创作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使其回归自我的“本土诗学”得到了成功实践。在这部小说中,黎紫书以得天独厚的马华在地经验、苦心经营的艺术技巧和孜孜以求的文学创作精神照亮了自己的野生小说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地》 黎紫书 民间性 生命悲歌 现代化进程 回归自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