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吉礼研究综述与展望
1
作者 宋可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72-7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界对宋史研究的重视,宋代吉礼也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进入21世纪,国内学界对宋代吉礼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并在吉礼的文献整理、吉礼“四类”、国家祭祀、民间祭祀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时人对宋代礼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界对宋史研究的重视,宋代吉礼也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进入21世纪,国内学界对宋代吉礼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并在吉礼的文献整理、吉礼“四类”、国家祭祀、民间祭祀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时人对宋代礼典的整理还不够深入完整,再加之受到“唐宋变革论”思想的影响,宋代吉礼研究在“断代礼制史研究”和整体性研究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在讨论宋代吉礼时,可将“大宋史”的理念引入宋代吉礼研究中,从而拓宽研究思路。同时,研究者还需要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关注国外学者对中国古代礼制的研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吉礼 祭祀制度 民间祭祀 唐宋变革论 大宋史
下载PDF
明朝之前中医骨伤科文献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明亮 厉亚楠 秦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502-507,共6页
中医骨伤科起源于远古时期;战国、秦汉时中医骨伤科解剖生理知识、创伤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基本形成;魏晋隋唐时期骨伤科诊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骨折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大原则及整体观念、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治伤理念初... 中医骨伤科起源于远古时期;战国、秦汉时中医骨伤科解剖生理知识、创伤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基本形成;魏晋隋唐时期骨伤科诊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骨折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大原则及整体观念、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治伤理念初步形成;至宋金元时期,骨伤科独立成科,不但创新了复位方法,而且对开放性损伤以及手术治疗有了进一步探索,骨伤科理论得到升华,临床经验得到总结,为明清时期骨伤科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 秦汉 魏晋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文献
下载PDF
隋唐与北宋淮河流域湿地系统格局变迁 被引量:9
3
作者 胡金明 邓伟 +1 位作者 唐继华 柳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52,共10页
基于"国家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北宋》为主信息源,生成隋唐(公元581-907年)和北宋(公元960-1127年)时期淮河流域湿地系统宏观格局分布图,结合淮河流域的相关历史地理文献,分析了隋唐和北宋时期淮河... 基于"国家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北宋》为主信息源,生成隋唐(公元581-907年)和北宋(公元960-1127年)时期淮河流域湿地系统宏观格局分布图,结合淮河流域的相关历史地理文献,分析了隋唐和北宋时期淮河流域湿地系统的宏观格局变化,探讨了该历史时期淮水流域湿地系统的主要湿地类型的变化趋势、驱动与效应。研究表明:隋唐和北宋时,淮水流域湿地系统的宏观格局变化不大,隋唐时处在稳定阶段,北宋时处在较稳定阶段。河流和湖沼等自然湿地宏观分布格局变化小,是当时流域湿地系统保持宏观格局稳定的基本原因。流域湿地系统变化主要来自于以运渠、库塘和灌溉沟渠等为主的人工湿地的发展和演变,隋唐王朝的宏观政策促进了当时流域各类人工湿地的发展;唐末—北宋熙宁元年,流域各类人工湿地因战争等政治原因大量荒废;北宋中期后因系列新政实施,流域人工湿地又得以再次发展。隋唐—北宋时淮河流域人工湿地的变化与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北宋 淮河流域 湿地
下载PDF
论魏晋至宋律学的兴衰及其社会政治原因 被引量:14
4
作者 叶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4,共9页
中国古代作为官办法律教育机构的律学,存在于魏晋至宋。律学之废,并不是北方民族入主的结果。律学的兴衰,与科举制中明法科的变化以及政府对文官法律素养要求的变化关系密切。律学从创建到消亡的过程,历经了士大夫“经律双修”的瓦解和... 中国古代作为官办法律教育机构的律学,存在于魏晋至宋。律学之废,并不是北方民族入主的结果。律学的兴衰,与科举制中明法科的变化以及政府对文官法律素养要求的变化关系密切。律学从创建到消亡的过程,历经了士大夫“经律双修”的瓦解和重建,也伴随着政府对普通文官法律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从唐代的提倡、鼓励政策到宋朝制度上的要求,再到明清成为法律上的规定。独立律学的消亡,并不是“士大夫始鲜知律”的原因,而是在重经义、重儒学的大背景下,政府要求普通文官具备法律基本素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律学 法律教育 法律素养 科举制度 文官
下载PDF
隋唐宋时期浙江采石格局及其环境驱动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丽东 金莉丹 +2 位作者 谷喜吉 叶玮 李凤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采石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是区域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浙江省现代采石场、古采石场遗址调查数据,结合浙江省地质、交通、水系、古气候变化及历史地理背景,探讨了浙江省隋唐宋时期采石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隋唐宋三朝,浙江... 采石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是区域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浙江省现代采石场、古采石场遗址调查数据,结合浙江省地质、交通、水系、古气候变化及历史地理背景,探讨了浙江省隋唐宋时期采石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隋唐宋三朝,浙江古采石遗址数量增加明显,为历史时期采石活动的鼎盛期;期间杭州湾沿岸、浙东沿海、钱塘江流域三大采石中心相继出现并发展,是历史采石格局由分散→单一中心→多中心演化的重要时期.隋唐宋时期采石格局的形成和采石业的发展受该时期凿建运河、围堰建闸、兴筑海塘、建设港口、修建都城等工程建设和岩性、水系、古气候变化等自然环境因子的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宋时期 采石格局 环境驱动 岩性 古气候
下载PDF
北朝本色乐府诗《木兰歌》发覆——兼质疑《全唐诗》误收署名韦元甫《木兰歌》 被引量:5
6
作者 龚延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20,共9页
脍炙人口的乐府民歌《木兰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一是署名唐人韦元甫的《木兰歌》,它以"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开头,收入清人彭定求等编纂的《全唐诗》;另一个是同样署名韦元甫、收入宋人李?等编的《文苑英华》的《木兰歌... 脍炙人口的乐府民歌《木兰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一是署名唐人韦元甫的《木兰歌》,它以"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开头,收入清人彭定求等编纂的《全唐诗》;另一个是同样署名韦元甫、收入宋人李?等编的《文苑英华》的《木兰歌》,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头,流传最广。署名同、题材同、诗名同的《木兰歌》,何以内容有异?这两首不同版本的《木兰歌》之间是否存在传承关系?比较两者的情节与语言风格,探讨两个不同版本各自所具的时代特征,进而通过名物制度比较研究,考察两者所反映的时空差异与传承关系,可得出如下结论:《全唐诗》所收以"木兰抱杼嗟"开头、署名韦元甫的《木兰歌》属北朝本色民歌;而《文苑英华》所收以"唧唧复唧唧"开头、署名韦元甫的《木兰歌》,是经唐代文人对北朝民歌加工润色过的集体创作。由此可确定《全唐诗》所收韦元甫《木兰歌》是误收,应更换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头的、《文苑英华》所收的《木兰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版本 本色乐府版 唐人润色版
下载PDF
唐宋士大夫与西南、岭南地区的移风易俗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4,共6页
唐代西南地区由于经历魏晋南北朝二次“蛮夷化过程”,文明程度出现逆转退化,山南、剑南儒学教育文化落后,民间流行多神崇拜,湘西南与岭南人口买卖现象严重;宋代云南、四川原始巫文化仍然甚为盛行,杂祠淫祀现象严重,为全国典型的淫祠区... 唐代西南地区由于经历魏晋南北朝二次“蛮夷化过程”,文明程度出现逆转退化,山南、剑南儒学教育文化落后,民间流行多神崇拜,湘西南与岭南人口买卖现象严重;宋代云南、四川原始巫文化仍然甚为盛行,杂祠淫祀现象严重,为全国典型的淫祠区。西南地区地方官员尤其是流贬士大夫执着于以破除迷信、引导文明生活方式的移风易俗活动,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治理效果,也典型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处江湖之远”而自觉践履儒家“以夏化夷”、“有教无类”的思想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唐宋士大夫 移风易俗
下载PDF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安潮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59,共8页
唐代大曲集中展示了中古伎乐的艺术成就,本文对记载这一音乐体裁的唐宋大曲结构文献进行了考索。认为在唐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献中,对结构有不同的意义所指。此研究力图厘清学界对唐大曲结构名辞含义模糊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 唐代大曲集中展示了中古伎乐的艺术成就,本文对记载这一音乐体裁的唐宋大曲结构文献进行了考索。认为在唐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献中,对结构有不同的意义所指。此研究力图厘清学界对唐大曲结构名辞含义模糊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体裁 隋唐俗乐 文献考源 中国古代音乐结构
下载PDF
开封出土唐、宋、金、元时期陶模考 被引量:3
9
作者 魏跃进 魏威 《开封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近年来,在开封的城市建设施工中不断发现古代遗址。遗址地层包含物丰富,其中陶模最具特色。唐、宋、金、元等朝代的地层中均出土有陶模。这些陶模造型除具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外,在题材、形制、材质及表现手法上也有一定的连续性和传承关系。
关键词 开封 唐宋时期 陶模文化 民俗 造型
下载PDF
唐人宋神:韩愈在潮州的神话与神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志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历来享有盛誉,即便在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期也以其勤政爱民的斐然功绩在唐宋潮州民众心目中赢得了由人到神的升格。在这一演变、升格的过程中,潮州本地盛行的先贤崇拜和人神合一以及宋代理学的兴盛加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历来享有盛誉,即便在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期也以其勤政爱民的斐然功绩在唐宋潮州民众心目中赢得了由人到神的升格。在这一演变、升格的过程中,潮州本地盛行的先贤崇拜和人神合一以及宋代理学的兴盛加速了韩愈的神化,唐宋地方祠庙祭祀政策的变化以及韩愈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人格魅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合力而促成了韩愈这一"唐人宋神"文化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史 民间信仰 韩愈 潮州
下载PDF
莺啭乐响春意来 软舞美韵古今载——《春莺啭》的历史与形态考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安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2期93-102,202,共10页
唐代俗乐大曲《春莺啭》是在唐宫廷中由唐高宗等统治者共同创作而成,这其中,乐工白明达起了很大作用。本文通过其创作、历史沿革、音乐特点、传承发展及当时文人们对它的评价的考索,为深入认识这一唐代注重声音本体美感及情趣发展而成... 唐代俗乐大曲《春莺啭》是在唐宫廷中由唐高宗等统治者共同创作而成,这其中,乐工白明达起了很大作用。本文通过其创作、历史沿革、音乐特点、传承发展及当时文人们对它的评价的考索,为深入认识这一唐代注重声音本体美感及情趣发展而成的俗乐舞进行了全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大曲 隋唐俗乐 中国古代音乐体裁 音乐沿革
下载PDF
“脸”与“面”的词义演变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祝子媛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4-88,共5页
近年来,关于人体词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脸"与"面"是人体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汇。按照"隋唐以前""、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三个时期进行梳理,发现"脸"... 近年来,关于人体词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脸"与"面"是人体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汇。按照"隋唐以前""、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三个时期进行梳理,发现"脸"与"面"这组人体词语的词义随着历史的演进发生了系列演变。找寻"脸"与"面"两者的替代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探究两者的演变过程,将有助于汉语史人体词汇发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脸”与“面” 词义演变 汉语史 隋唐 五代 宋元明清
下载PDF
隋唐时期中国民间的色彩民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健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8-142,共5页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隋唐时期中国民间流行的色彩民俗,认为,统治者硬性的规定和社会的主流观念是这一时期民间色彩民俗流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隋唐时期 中国民间 色彩民俗
下载PDF
唐宋时期制笔业重心的地理变迁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涛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1-48,共8页
唐宋时期,制笔业取得重大发展,一方面,制作区域向全国范围迅速扩展,北方制笔业产地主要是向东扩展,南方制笔业产地主要是向东南和西南地区扩展;另一方面,生产重心向南方地区逐渐转移,唐代前期,制笔业重心尚在北方地区,唐代中后期,南方... 唐宋时期,制笔业取得重大发展,一方面,制作区域向全国范围迅速扩展,北方制笔业产地主要是向东扩展,南方制笔业产地主要是向东南和西南地区扩展;另一方面,生产重心向南方地区逐渐转移,唐代前期,制笔业重心尚在北方地区,唐代中后期,南方制笔业迅速发展,重心逐渐南移,五代十国时期,重心加速南移,至北宋中期,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这些变化与唐宋时期政治、文化中心向东移动,经济重心向南移动的发展态势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时期 北宋时期 制笔业 重心 南移
下载PDF
唐教坊俗乐二十八调与白石歌曲旁谱宫调关系考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韬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对白石歌曲旁谱的解读历来为治词乐之学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者们共同重视。考察《白石道人歌曲》所用宫调发现,标注宫调者23首,其中19首的宫调名称均见录于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二十八调胡部俗乐内。釐清唐代教坊俗乐二十八调的调性,... 对白石歌曲旁谱的解读历来为治词乐之学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者们共同重视。考察《白石道人歌曲》所用宫调发现,标注宫调者23首,其中19首的宫调名称均见录于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二十八调胡部俗乐内。釐清唐代教坊俗乐二十八调的调性,探讨其与宋代燕乐二十八调以及《白石道人歌曲》用调之间的因革关系,是准确解读白石十七旁谱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教坊胡部俗乐 二十八调 宋代燕乐 白石旁谱宫调
下载PDF
江南水乡园林发展简史(之三)——江南水乡园林之兴盛
16
作者 马晓 周学鹰 《华中建筑》 2009年第8期238-243,共6页
江南水乡园林的发展、演变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兴起、发展、兴盛、高潮,隋唐五代宋元为江南水乡园林兴盛期。该文指出此时期,江南水乡园林体现出几方面特点:园林规模继续趋小;文人园林完全成熟;唐宋园林,尤其是宋代园林,达到我国... 江南水乡园林的发展、演变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兴起、发展、兴盛、高潮,隋唐五代宋元为江南水乡园林兴盛期。该文指出此时期,江南水乡园林体现出几方面特点:园林规模继续趋小;文人园林完全成熟;唐宋园林,尤其是宋代园林,达到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之高峰;皇家、私家、寺庙园林等区别渐著;在庶民阶层普遍追求庭院、庭园等园林形式的同时,世俗化园林在各地流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水乡 园林史 隋唐 两宋 蒙元
下载PDF
袁枚性灵说的重估与批判
17
作者 张兆勇 陆楠楠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1-47,共7页
《随园诗话》是清代少数几种篇幅超长且代表一种学派的诗话。"性灵"说作为《随园诗话》的核心,在于它以性灵开启形形色色学人以各种学问对性情的遮蔽。袁枚以为诗者在于以性灵直达妙境。从创作主体来说,天分、天缘、天悟是诗... 《随园诗话》是清代少数几种篇幅超长且代表一种学派的诗话。"性灵"说作为《随园诗话》的核心,在于它以性灵开启形形色色学人以各种学问对性情的遮蔽。袁枚以为诗者在于以性灵直达妙境。从创作主体来说,天分、天缘、天悟是诗的缘发与妙成之路和成功之因。带着这个理论构想,袁枚对当时诗坛唐宋诗之争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唐宋诗之争是无益的。袁枚此论当然是其倡性灵说的逻辑结果,但他的弱点在于看不到唐宋诗之争的理论意义,同时又由于他架空内涵来谈性灵,也看不到宋诗及于己的价值,因而在两个方面均显得空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园诗话》 天分 天缘 天悟 唐宋诗之争
下载PDF
论元杂剧中的隋唐故事
18
作者 彭知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77-781,共5页
元杂剧保存了丰富的隋唐故事 ,它们由瓦岗寨英雄故事、尉迟恭故事、薛仁贵故事等三个题材系统组成。这些故事大多出自虚构 ,且在内容上相互关联 ,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体系 ,可以断定 ,它们取材于宋元说话。通过这些杂剧 ,可以了解当... 元杂剧保存了丰富的隋唐故事 ,它们由瓦岗寨英雄故事、尉迟恭故事、薛仁贵故事等三个题材系统组成。这些故事大多出自虚构 ,且在内容上相互关联 ,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体系 ,可以断定 ,它们取材于宋元说话。通过这些杂剧 ,可以了解当时隋唐故事的发展情况 :1)摆脱史籍约束形成独立体系 ,且初具规模 ;2 )多线发展 ,未能形成完整而统一的故事体系 ;3)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通过这些杂剧 ,还可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民众文化心态的特质 :1)英雄崇拜心理 ;2 )戏拟历史 ,显扬低贱者 ;3)希富望贵 ,获取心理满足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隋唐故事 宋元说话 民众文化心态
下载PDF
论杂传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及其演变
19
作者 武丽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2-86,共5页
杂传作为古代史书的重要类别,兴起于西汉末,兴盛于汉魏两晋。阮孝绪《七录》中杂传一目.的设立,标志着这一著述样式最终争得了古代目录学中的一席之地。唐代杂传数量不少,是在南北朝杂传衰落以后的一次复兴。它一方面继承了汉魏六朝的... 杂传作为古代史书的重要类别,兴起于西汉末,兴盛于汉魏两晋。阮孝绪《七录》中杂传一目.的设立,标志着这一著述样式最终争得了古代目录学中的一席之地。唐代杂传数量不少,是在南北朝杂传衰落以后的一次复兴。它一方面继承了汉魏六朝的著述传统,另一方面表现出向近代传记过渡的趋势。从宋代《崇文总目》开始,"传记"之目就取代了"杂传",杂传与杂记最终完成了其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合流。这一名称一直延用到清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传 阮孝绪 《七录》 唐代 《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小序 宋代 《崇文总目》
下载PDF
试论隋唐两宋道教史学中的几个观念
20
作者 林国妮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6期73-76,113,共5页
隋唐两宋时期的道教史学日趋成熟,表现之一即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诸多观念:竭力宣扬道、佛的主从关系,传播道、儒的高下之分,从而形成统摄儒释的独特的正统观;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努力宣扬道教独立于君权的思想,从而形成神权独立的自主观... 隋唐两宋时期的道教史学日趋成熟,表现之一即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诸多观念:竭力宣扬道、佛的主从关系,传播道、儒的高下之分,从而形成统摄儒释的独特的正统观;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努力宣扬道教独立于君权的思想,从而形成神权独立的自主观;又呈现了难能可贵的依托道性的平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两宋 道教史学 正统观 自主观 平等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