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信天游”透视陕北民间文化艺术的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姚莉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51,共4页
信天游是陕北民间文化艺术的活化石,本文试图通过这一载体,感受陕北人民的自由天性,透视陕北人民与大自然及封建传统抗争的精神,把握黄土地的神韵及艺术风采。
关键词 陕北 信天游 艺术特征
下载PDF
写本学视阈下的敦煌文学生产与传播——以佛教歌辞《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为例
2
作者 郑骥 瞿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143,共11页
佛教歌辞《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在敦煌歌辞中篇幅最大,表现净土思想,是一颂佛劝信的典型佛教文学作品。运用"写本细读"方法全方位考察这组歌辞的6件写本,可知它们均抄于924至979年间,体现了多元化的文学"再生产&qu... 佛教歌辞《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在敦煌歌辞中篇幅最大,表现净土思想,是一颂佛劝信的典型佛教文学作品。运用"写本细读"方法全方位考察这组歌辞的6件写本,可知它们均抄于924至979年间,体现了多元化的文学"再生产"格局。该组歌辞由僧智严于924年自鄜州传入敦煌,在共同文化心理的作用下,遵循敦煌文学生产、传播同时进行、循环往复的一般规律,不断深入人心。根据晚近"数序民歌"遗存的地域分布和《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原生地区的关系,可知历史上"十二时类"民歌以关陇为中心,广泛传唱于川北、河西等地,由此不难看出敦煌文学作为唐五代中国文学片段和缩影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 敦煌文学 写本细读 生产与传播 数序民歌
下载PDF
壮族民歌英译中关联序链的认知解读——以《壮族民歌选译(壮汉英对照)》为例
3
作者 苏慧慧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0-45,共6页
文章以《壮族民歌选译(壮汉英对照)》的翻译文本为语料,从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认知能力、凸显、焦点、背景等角度对关联序链中的语言、文化、人类、自然界等几个节点进行解读。在壮族民歌英译中,译者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不断进行比较... 文章以《壮族民歌选译(壮汉英对照)》的翻译文本为语料,从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认知能力、凸显、焦点、背景等角度对关联序链中的语言、文化、人类、自然界等几个节点进行解读。在壮族民歌英译中,译者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不断进行比较后作出适应性选择;壮语民歌英译使壮族文化得以凸显;壮语民歌英译过程中有时需要作焦点调整,但都以人类为焦点;有时需要概念化转化,但都以自然界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民歌 关联序链 认知解读
下载PDF
当涂民歌中数字意象的体现
4
作者 张程刚 张韵 《滁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1-35,共5页
当涂民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定的数字现象,这些数字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些简单的数字符号,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讯息。通过归纳与解读这些数字在当涂民歌中的具体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当涂民歌背后所隐喻... 当涂民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定的数字现象,这些数字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些简单的数字符号,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讯息。通过归纳与解读这些数字在当涂民歌中的具体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当涂民歌背后所隐喻的文化内涵及价值,以不断提高广大民众对当涂民歌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涂民歌 数字意象 时序体 数序体
下载PDF
西南民族歌谣中的数字现象解析——以贵州歌谣为中心
5
作者 杨匡和 张小卡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0-46,52,共8页
西南地区民族歌谣中的数字现象颇值得学界关注与探讨,其中十字数字、路程数字、更次数字和月份数字四种类型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文本中连续出现递增无间隔数字句是歌谣数字结构的重要形式,而数字均衡分布,七言四句一小段,相邻数字句... 西南地区民族歌谣中的数字现象颇值得学界关注与探讨,其中十字数字、路程数字、更次数字和月份数字四种类型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文本中连续出现递增无间隔数字句是歌谣数字结构的重要形式,而数字均衡分布,七言四句一小段,相邻数字句之间间隔三句的严整的结构单元是数字歌谣的"标准"样式,其他样式则可视作"变体"。歌谣数字还有两大外部特征:一是整体的同一;二是横向的同一与纵向的等差。歌谣数字具有自然语言无可替代的语义功能与表情达意作用,数字歌谣在传授农业生产知识、传承地域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耕文明的生动描述和直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歌谣 数字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