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风诗叙事及其传统——《诗经》研读笔记之二
1
作者 董乃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诗经》十五国风,长短160首诗,记录着上古社会生活和周人情感活动的种种情况与风貌,它们同《诗经》中的史诗一样,贯穿着并构成了中国文学的抒(情)叙(事)传统。它们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恋爱家庭、农事生产、战争徭役、对统治者的美刺等几... 《诗经》十五国风,长短160首诗,记录着上古社会生活和周人情感活动的种种情况与风貌,它们同《诗经》中的史诗一样,贯穿着并构成了中国文学的抒(情)叙(事)传统。它们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恋爱家庭、农事生产、战争徭役、对统治者的美刺等几大方面。以往因为叙事一直受到忽视,风诗常被笼统称为抒情诗,中国文学也被说成是只有“一个抒情传统”。本文试取叙事视角,指出《诗经》风诗中不少篇章与历史记载可以互证,有的诗篇明显叙述一个故事(或个人经历),有的诗表面虽未直赋,却通过比兴、咏叹、对话、独白乃至写景抒情暗示出其背后实含一桩事情,从而切实地反映出生活的一角。这种“事在诗外”和抒叙浑融的现象是《诗经》风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运用叙事分析方法读诗,能够更全面细致地揭示抒情诗的丰富内涵,也更确切地理解中国文学从源头开始就贯穿着互惠博弈的抒叙两大传统,而绝非只有一个抒情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风诗 叙事 事在诗外 抒叙传统
下载PDF
巴渠民歌音乐形态解析——以755首民歌样本为案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英 何元平 《音乐探索》 CSSCI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本文在对实地搜集、整理的755首巴渠民歌样本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以归类、列表、统计的形式对音乐形态进行细致的对比,从曲式与材料特征、调式调性与音列结构、节奏特征和衬词与衬腔等4个方面解析了种类繁多、体裁多样的巴渠民歌的形态特... 本文在对实地搜集、整理的755首巴渠民歌样本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以归类、列表、统计的形式对音乐形态进行细致的对比,从曲式与材料特征、调式调性与音列结构、节奏特征和衬词与衬腔等4个方面解析了种类繁多、体裁多样的巴渠民歌的形态特征,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色彩、简练与复杂兼具的功能,衬托出巴渠民歌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音乐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歌 巴渠民歌 民歌分析 音乐形态 衬腔
下载PDF
传承和发展——关于民歌演唱和“中国唱法”的思考 被引量:18
3
作者 陆蓉 俞子正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91-94,共4页
论文就民族唱法中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民间唱法是民族歌唱的本源;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民歌与美声的结合;“中国唱法”应是真正的借鉴和结合。这些问题在一般层面上似乎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而实际上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譬如民歌的唱法... 论文就民族唱法中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民间唱法是民族歌唱的本源;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民歌与美声的结合;“中国唱法”应是真正的借鉴和结合。这些问题在一般层面上似乎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而实际上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譬如民歌的唱法问题、民歌与“中国唱法”的关系、技术层面上西洋唱法的借鉴与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等等,传承和发展民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声乐学派都是繁荣民族音乐的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来分析研究和探索民歌演唱和“中国唱法”的表现形式和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演唱方法 “中国唱法” 民族音乐 美声 西洋唱法 民族文化 表现形式 人文精神
下载PDF
由“原生态民歌”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4
4
作者 樊祖荫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6,共3页
“原生态民歌”,本是指在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中自然生存的民歌。包括民歌原来的歌唱场合、民歌的词曲、歌唱主体、歌唱语言、歌唱的方式方法、表现形式与伴奏形式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把“原生态唱法”列为单独一... “原生态民歌”,本是指在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中自然生存的民歌。包括民歌原来的歌唱场合、民歌的词曲、歌唱主体、歌唱语言、歌唱的方式方法、表现形式与伴奏形式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把“原生态唱法”列为单独一个门类的做法,对民歌的传承与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民歌的传承应以社会的自然传承为主,同时也应通过学校的音乐教育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民歌 传承与传播 民族声乐教学
下载PDF
从原生态民歌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维平 《音乐探索》 CSSCI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我国的原生态民歌艺术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因此,对于现有的原生态民歌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与保护。
关键词 原生态 民歌 声乐艺术 多元化
下载PDF
溱洧与郑风——《郑风》多为情歌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玉娥 邵长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3,共5页
《诗经》中的《郑风》多为情歌 ,这与郑国地理、风俗有重大关系。溱、洧地处中原腹心 ,那里地势平坦 ,不仅土地肥沃 ,水源充足 ,适宜种植 ,而且道路辐辏 ,交通发达 ,经济繁荣 ,人民富足 ,风气开放。溱、洧两河交汇 ,流水淙淙 ,绿草茵茵 ... 《诗经》中的《郑风》多为情歌 ,这与郑国地理、风俗有重大关系。溱、洧地处中原腹心 ,那里地势平坦 ,不仅土地肥沃 ,水源充足 ,适宜种植 ,而且道路辐辏 ,交通发达 ,经济繁荣 ,人民富足 ,风气开放。溱、洧两河交汇 ,流水淙淙 ,绿草茵茵 ,风景秀美 ,民风淳朴。这正是《诗经·郑风》多情歌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溱洧 《诗经》 “郑风”
下载PDF
多元混成 踽踽独行——论先秦时期信阳民歌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 被引量:6
7
作者 耿玉琴 陈文革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5-30,共6页
笔者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学术态度,试从音乐学角度择取信阳民歌的先秦时期这一文化片断来审视其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意在循着历史的足迹探究民歌文化在其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的结构、形态和流变规律。经考辩发现:... 笔者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学术态度,试从音乐学角度择取信阳民歌的先秦时期这一文化片断来审视其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意在循着历史的足迹探究民歌文化在其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的结构、形态和流变规律。经考辩发现:一、信阳位于华夏文明三大源头的汇合点。二、信阳民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与其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保持全息对应。三、这种全息对应彰显出信阳民歌文化的古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信阳 民歌 文化背景 生存环境
下载PDF
陕西民间音乐的地域特征与生成背景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19-29,共11页
陕西省境内的民间音乐从整体上呈现出陕北民歌发达、关中戏曲和曲艺兴盛、陕南种类多样但影响较小的地域之别,同时有音乐文化中心区与过渡区的差异。仅从民歌来看,在陕北与陕南形成了绥德、紫阳两个民歌中心,而且民歌的体裁在全省境内... 陕西省境内的民间音乐从整体上呈现出陕北民歌发达、关中戏曲和曲艺兴盛、陕南种类多样但影响较小的地域之别,同时有音乐文化中心区与过渡区的差异。仅从民歌来看,在陕北与陕南形成了绥德、紫阳两个民歌中心,而且民歌的体裁在全省境内呈现非均质分布。形成如是地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是陕北高原、关中盆地和陕南山地的地貌差异,其二是古代音乐文化,其三是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和治所的兴废变迁所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地理 综合音乐文化区 民歌中心
下载PDF
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廖元新 万建中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5期115-121,共7页
歌谣学的滥觞期,学术工作是将民间歌唱活动文本化,即把歌唱活动从生活中脱离出来,抽提出唱词编辑成歌谣记录文本。早期的歌谣研究以记录文本为中心,发掘歌谣蕴含的文化要素和历史积淀。20世纪50年代以后,歌谣学的视野有所扩展,歌谣传唱... 歌谣学的滥觞期,学术工作是将民间歌唱活动文本化,即把歌唱活动从生活中脱离出来,抽提出唱词编辑成歌谣记录文本。早期的歌谣研究以记录文本为中心,发掘歌谣蕴含的文化要素和历史积淀。20世纪50年代以后,歌谣学的视野有所扩展,歌谣传唱的生存环境得到关注,但并没有从文本中心主义的窠臼中摆脱出来。直到90年代,回归歌谣生活本源成为明确的学术方向,深入的田野实践提供了富有说服力的个案经验。延续到21世纪,强调歌唱形成的生活环境凸现出来一种文化建构力量,将歌谣置于生活的深层语境中获得了富有张力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 生活 学术史 记录文本 语境
下载PDF
刘三姐歌谣的跨文化传唱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旭彬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刘三姐歌谣在跨民族跨语际传唱中因文化语境不同导致了审美意义的丧失,地方性审美知识的差异也造成了刘三姐歌谣的传播困难,壮汉文化融合实现了刘三姐歌谣的跨族际传唱。由于壮族文化的弱势,刘三姐歌谣的族际语际传唱也伴随着汉族文化... 刘三姐歌谣在跨民族跨语际传唱中因文化语境不同导致了审美意义的丧失,地方性审美知识的差异也造成了刘三姐歌谣的传播困难,壮汉文化融合实现了刘三姐歌谣的跨族际传唱。由于壮族文化的弱势,刘三姐歌谣的族际语际传唱也伴随着汉族文化对壮族文化的改写,壮族文化逐渐流失的同时汉族文化成分逐渐增多。在同质化的趋向中如何再生产刘三姐形象的新意义并保持其艺术个性才能推进刘三姐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歌谣 翻译 对歌 文化融合
下载PDF
壮族歌圩当代流变论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陆晓芹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3-97,共5页
壮族歌圩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壮民族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对歌圩在当代的流变态势、流变规律、流变原因作整体把握 ,从文化自觉、审美多元化的角度探讨歌圩流变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 壮族歌圩 当代 流变
下载PDF
楚竹书《孔子诗论》关于“邦风”的二条释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二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560-565,共6页
《孔子诗论》对《国风》的总体评价 ,一方面注重《国风》观风俗知民情以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认识价值 ;另一方面 ,也注重其抒发情感、泄导人情的美学价值。“邦风其纳物也” ,是从知识性角度 ,评价《国风》的内容丰富。“大敛... 《孔子诗论》对《国风》的总体评价 ,一方面注重《国风》观风俗知民情以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认识价值 ;另一方面 ,也注重其抒发情感、泄导人情的美学价值。“邦风其纳物也” ,是从知识性角度 ,评价《国风》的内容丰富。“大敛材”一语 ,就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另一种说法 !“《诗》其犹平门” ,亦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 ,其犹正墙面而立”之比喻修辞方式相同。就文意与字形而论 ,“戋民”句中“从谷从兔”之字 ,当隶定为“舒”字。所谓“诗其犹平门 ,与贱民而舒之” ,是从《国风》的抒情性着眼的。《国风》是匹夫匹妇发泄情感 ,挥斥幽愤的抒情之作 ;因而能够有效地发挥泄导人情、缓释幽愤的社会作用。当然 ,在孔子的观念中 ,这种抒发情感、泄导人情的美学价值 ,是从属于疏导民情、化解社会矛盾的政治功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诗论 楚简 邦风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民歌的传承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汤夺先 陈艳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25-37,共13页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口口相传的歌谣,是记录人民生活历程的活化石。就安徽民歌来看,其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推动乡风振兴、重构乡愁情怀、提高文化自信。在民歌的创作、传唱及传承过程中,人们...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口口相传的歌谣,是记录人民生活历程的活化石。就安徽民歌来看,其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推动乡风振兴、重构乡愁情怀、提高文化自信。在民歌的创作、传唱及传承过程中,人们表达着对乡村的深深眷恋与向往。但现今,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存在传承环境改变、传承教育难以开展、传承人后继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安徽民歌走创新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对民歌内容进行现代化创新、培养大量的民歌人才、组建专业化的民歌人才队伍及推动民歌产业化发展等都是推动其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安徽民歌 文化动力 传承发展
下载PDF
广东方言与广东民歌 被引量:7
14
作者 伍巍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2-26,共5页
广东是中国民歌的盛产地,要详细地了解广东民歌必须了解它赖以生成的方言土壤。本文旨在介绍广东粤、客、闽三大方言的分布、特点及方言的语言韵律与民歌乐律之间相互依存的动态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 方言 民歌 韵律 声调连线
下载PDF
网络歌曲: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城镇民谣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沥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伴随着近年来网络歌曲的流行,关于网络歌曲的讨论也日趋增多。从后现代的视野出发,对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网络歌曲这一大众文化现象进行观照,尤其阐述网络歌曲既具有民谣特质亦具有后工业社会文化因素这一题旨,并对目前网络歌曲中存在的问... 伴随着近年来网络歌曲的流行,关于网络歌曲的讨论也日趋增多。从后现代的视野出发,对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网络歌曲这一大众文化现象进行观照,尤其阐述网络歌曲既具有民谣特质亦具有后工业社会文化因素这一题旨,并对目前网络歌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颇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歌曲 民谣 后工业社会文化 娱乐经济
下载PDF
浙江金华民歌衬词的功能及其表现形态 被引量:5
16
作者 倪淑萍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92-96,共5页
衬词是民间歌曲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最耀眼的明珠。透过金华民歌衬词的表现形态能充分照映金华人民的审美意识和文化诉求,揭示金华民歌的历史存在和文化表征,进而挖掘金华民歌的艺术特质和语言规律。
关键词 金华民歌 衬词 表现形态 功能
下载PDF
皖西民歌中的物质民俗事象考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喻林 刘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23-126,共4页
民俗为民歌提供了表现的题材,是民歌的物质基础;民歌在民俗中产生,记录和保留了民俗,并成为民俗的一个部分。皖西民歌中生产民俗以农业习俗为主,包括农事生产、农具使用、农业生产场景和家禽家畜饲养等;饮食民俗包括待客方式和特色小吃... 民俗为民歌提供了表现的题材,是民歌的物质基础;民歌在民俗中产生,记录和保留了民俗,并成为民俗的一个部分。皖西民歌中生产民俗以农业习俗为主,包括农事生产、农具使用、农业生产场景和家禽家畜饲养等;饮食民俗包括待客方式和特色小吃,以及当地颇具特色的茶俗;服饰民俗包括当地妇女的着装、配饰、色彩等;商贸民俗主要表现为集市和行商两种贸易方式。对皖西民歌中的物质民俗事象的考察,有助于了解皖西地区的民俗特点和把握皖西民歌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民歌 皖西民俗 物质民俗
下载PDF
对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2014海口·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8
18
作者 樊祖荫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十余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就,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若干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对"非遗"本体及其保护的研究、让"非遗"与城镇化建设同行、保持"非遗"在旅游展... 十余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就,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若干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对"非遗"本体及其保护的研究、让"非遗"与城镇化建设同行、保持"非遗"在旅游展示中的本真性与继续挖掘未被发现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个人的思考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保护 城镇化建设 本真性 多声部民歌
下载PDF
现代民歌中蕴涵的古代文化——对湖北房县民歌与古代典籍之间关系的考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连山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目前湖北房县流传的民歌中包含了相当多的古代典籍内容,其中包括一些古代神话故事和《诗经》的歌词。本文研究这些民歌歌词与古代典籍的关系,认为民歌中这些内容并非是依靠口头传播方式直接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它们是后代乡村知识分... 目前湖北房县流传的民歌中包含了相当多的古代典籍内容,其中包括一些古代神话故事和《诗经》的歌词。本文研究这些民歌歌词与古代典籍的关系,认为民歌中这些内容并非是依靠口头传播方式直接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它们是后代乡村知识分子在民歌演唱中借用典籍知识的结果。这表明中国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交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古籍 《诗经》 民间文化 精英文化
下载PDF
民歌的旋律是怎样产生的?——在全国第三届旋律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亚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4-60,126,共8页
在不同文化中,音乐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这应当成为民族音乐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因此民族音乐学家理应将旋律如何产生作为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笔者根据在我国西北地区采风时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发现当地各民族民... 在不同文化中,音乐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这应当成为民族音乐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因此民族音乐学家理应将旋律如何产生作为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笔者根据在我国西北地区采风时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发现当地各民族民歌旋律采用以词生腔、以腔填词、调型节奏、和声进行和动机展开等五种旋律生成方法。文章分析了这些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的旋律 旋律学 以词生腔 以腔填词 调型节奏 和声进行 动机展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