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森槐南《补春天》传奇考论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人恩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6,共5页
《补春天》是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汉学家森槐南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一部传奇,敷演清代钱塘陈文述等人为西湖三女士冯小青、杨云友、周菊香修墓的故事。本文对森槐南及其与中国几位学者的交游、剧作的基本内容、冯小青其人及其影响,以及陈文... 《补春天》是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汉学家森槐南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一部传奇,敷演清代钱塘陈文述等人为西湖三女士冯小青、杨云友、周菊香修墓的故事。本文对森槐南及其与中国几位学者的交游、剧作的基本内容、冯小青其人及其影响,以及陈文述及其修墓诸事作了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槐南 《补春天》 传奇 冯小青 陈文述
下载PDF
战争带来的迷茫——评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被引量:4
2
作者 尹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8-100,共3页
海明威在小说中阐述了他对战争的观点。他认为战争一无是处,再没有比战争更糟糕的事了。它不仅伤害人的身体,还会伤害人的精神。人在战争中还会失去爱情。总之进行战争是一件愚蠢的事。同时他还谴责了战争的发动者,正是在他们的鼓动下,... 海明威在小说中阐述了他对战争的观点。他认为战争一无是处,再没有比战争更糟糕的事了。它不仅伤害人的身体,还会伤害人的精神。人在战争中还会失去爱情。总之进行战争是一件愚蠢的事。同时他还谴责了战争的发动者,正是在他们的鼓动下,怀有爱国之心的青年士兵们从希望一步步走向幻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战争观 迷茫 爱情的破灭
下载PDF
迷惘的爱情——透视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男女主人公之爱情观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光梅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迷惘的一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内斯特·海明威以他非凡的才华和真实的情感写出了一部部几乎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是其中之一。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充分反映了美国20世... “迷惘的一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内斯特·海明威以他非凡的才华和真实的情感写出了一部部几乎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是其中之一。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充分反映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理想破灭、精神空虚与孤独的“迷惘一代”的坎坷命运。笔者通过对美国战后的一代人的精神危机,着重从男女主人公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对爱情的态度与追求截然不同出发,分析了海伦的无私给予、哈利的麻木索取;海伦的温柔体贴、哈利的冷酷无情;指出是战争毁了人们的理想与爱情,战后的和平与繁荣亦无法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曾想与命运抗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高大、宏伟、洁白无暇的乞力马扎罗山被哈得看作是“上帝的庙殿”,但对于海伦却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地方。透过《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无望与无爱的“爱情”,海明威激起了我们对战争的痛恨与谴责、对自由与和平的追求、对爱情的珍惜及对妇女前途、命运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爱情 乞力马扎罗的雪
下载PDF
当代非虚构写作的生活记忆与生态情感——以《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丙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3-17,共5页
当代非虚构写作是基于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审美体验、生活记忆、家园意识、生态伦理和情感的生命书写,规避人与自然环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立场,扬弃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一元观,以生存、生活、生命、生态、爱为核心,彰显作... 当代非虚构写作是基于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审美体验、生活记忆、家园意识、生态伦理和情感的生命书写,规避人与自然环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立场,扬弃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一元观,以生存、生活、生命、生态、爱为核心,彰显作家的非虚构文学观和生态审美理想,追求真善美共存的生态伦理价值。结合黑龙江本土作家田犁的诗歌与散文集《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阐释当代非虚构写作的文化生态语境,生活记忆的空间叙事、生态情感和生命书写,凸显创意写作在山村和城市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的责任及审美救赎层面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生活记忆 生态情感 审美救赎 《爱 遗落在森林和草地》
下载PDF
怀故悼逝之诗与文人意绪 被引量:1
5
作者 花志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9-21,共3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以怀故悼逝为内容的诗歌。这类诗歌通常表现了生者对亡者的无限追思,以情感的悲剧性引起读者共鸣,当中还渗透了文人对人生世态的诸多感悟。本文从怀故悼逝之诗所表现出的生死观、个人身世感等方面来作探讨。
关键词 怀故悼逝 文人意绪 生死观 身世之感
下载PDF
《王昭君变文》之新变与创发——敦煌写卷与唐宋昭君诗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高评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2期97-117,共21页
敦煌写卷《王昭君变文》(P.2553),咏写昭君故事,相较于唐宋诗222首之歌咏,就原型论、主题学而言,新变创发极多,传承沿袭殊少。唐人诗(含敦煌写卷王昭君故事三种)津津乐道之画图、红颜、青冢,两宋诗侧重凸显之和亲、琵琶、华夷,变文多略... 敦煌写卷《王昭君变文》(P.2553),咏写昭君故事,相较于唐宋诗222首之歌咏,就原型论、主题学而言,新变创发极多,传承沿袭殊少。唐人诗(含敦煌写卷王昭君故事三种)津津乐道之画图、红颜、青冢,两宋诗侧重凸显之和亲、琵琶、华夷,变文多略写或不写。《王昭君变文》最大之新变与创发,在渲染单于之爱情,明妃之乡情,以及大汉之恩情,三者交织,凄婉动人。恩情与爱情之一往情深,化为马致远《汉宫秋》之多情君王;明妃之思乡成病,妾死报汉,则亦变成自沉黑江,千古传恨。敦煌本王昭君故事,大抵为民间讲唱文学,与唐宋诗雅正文学不同者,往往设身处地,绘影绘声,长于铺陈形容,唱叹有情。变文讲史,多出于拟言代言,同情王昭君身不由己之悲惨命运。考察敦煌写卷之遗妍开发,于历代王昭君故事之形成与发展别具创造之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变文》 爱情亲情恩情 遗妍开发 传播接受 唐宋诗
下载PDF
爱与死相邻——剖析《边城》中的死亡意识及悲剧内涵
7
作者 王金龙 周和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0-51,55,共3页
《边城》在爱与美的氛围中交织着浓厚的死亡意识,二者的张力关系深化了小说的悲剧内涵。这是一个爱与失去的永恒悲剧,从中折射出沈从文对人类在爱与失去中无尽循环的悲悯情怀。
关键词 死亡意识 悲剧内涵 爱与失去
下载PDF
白璧微瑕:《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形象分析
8
作者 龙志勇 梁俊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9-52,共4页
拉姆齐夫人不仅仅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而且是一位具有独立意识,善于思索的女性。她并不像有些评论者所说的那样迷失自我,灵魂扭曲。虽然拉姆齐夫人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但光辉的人性也有黑暗的死角。在一个充满父权文化的历... 拉姆齐夫人不仅仅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而且是一位具有独立意识,善于思索的女性。她并不像有些评论者所说的那样迷失自我,灵魂扭曲。虽然拉姆齐夫人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但光辉的人性也有黑暗的死角。在一个充满父权文化的历史环境下,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让她已不是普通意义上只会依附男性的菟丝花,她坚实地依靠自我的精神力量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赢得众人对她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姆齐夫人 博爱 自我迷失 灵魂扭曲
下载PDF
解读《白象似的群山》中迷惘的爱情
9
作者 易丽君 徐定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0-43,共4页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和简约的文风吸引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最优秀,最有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也是海明威运用"冰山原则"最娴熟的作品之一,通过分析作品男性、女性的爱情,来反映海明威...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和简约的文风吸引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最优秀,最有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也是海明威运用"冰山原则"最娴熟的作品之一,通过分析作品男性、女性的爱情,来反映海明威的写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冰山原则 《白象似的群山》 迷惘 爱情
下载PDF
是爱揉碎了生命——论安娜的爱情悲剧
10
作者 崔亚莉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2-34,共3页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她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她所在的社会没有给她提供实现爱情理想的土壤,她所爱的人也没有成为她实现爱情理想的翅膀,她所追求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最终使她选择了以死来完成自己对爱的付出,美...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她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她所在的社会没有给她提供实现爱情理想的土壤,她所爱的人也没有成为她实现爱情理想的翅膀,她所追求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最终使她选择了以死来完成自己对爱的付出,美被毁灭了,悲剧产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 爱情悲剧 失落的美 女性意识的觉醒 失衡的爱
下载PDF
帝王后妃情爱题材的发展和《长生殿》的重大艺术创新
11
作者 周锡山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5,共15页
中国浩瀚的史书中记载了丰富精彩的帝王后妃情爱的史实,历史纪实文学中的帝王后妃情爱事迹的描写尤其反映了众多精彩、复杂、曲折的后妃之恋;此外,古代诗歌、小说和戏曲文学中的帝王后妃之恋的描绘也相当丰富精彩,尤其是《长恨歌》及其... 中国浩瀚的史书中记载了丰富精彩的帝王后妃情爱的史实,历史纪实文学中的帝王后妃情爱事迹的描写尤其反映了众多精彩、复杂、曲折的后妃之恋;此外,古代诗歌、小说和戏曲文学中的帝王后妃之恋的描绘也相当丰富精彩,尤其是《长恨歌》及其同题材的唐诗、元曲和明传奇所表现的李杨爱情,作品众多,风采各异,各呈胜场。具有如此丰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统的昆剧《长生殿》,突破前人樊篱,作出了5个重大的创新性贡献,成为娴熟运用双线结构的史诗性的艺术巨著,是将李杨相恋描绘成两个艺术家知音互赏式爱情的杰出新作,对失败的爱情的后续过程做了新的精彩探索,同时深刻揭示李杨爱情的负面影响,批判唐明皇迷恋女色,荒淫误国,高明的是,《长生殿》既反对女人是“祸水”的错误观点,又写出女人作梗的能量和影响———杨玉环因其异样的骄奢淫逸和妒忌争宠对政治黑暗和天下大乱的推波助澜,也应负有相当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结构 史诗性巨著 知音互赏 失败爱情之后续 女人作梗
下载PDF
鲁迅《我的失恋》的形象色彩与艺术内蕴探析
12
作者 蒋道文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4期93-95,共3页
鲁迅诗歌《我的失恋》有着鲜明生动的形象色彩和丰富深邃的艺术内蕴。分析认为,作品塑造了一个执着追求、用心真诚、非情所困又胸怀宽广的形象,在此基础上,从内在气质的对比突现、个性精神的大胆彰显、社会现象的深刻批评和人生观念的... 鲁迅诗歌《我的失恋》有着鲜明生动的形象色彩和丰富深邃的艺术内蕴。分析认为,作品塑造了一个执着追求、用心真诚、非情所困又胸怀宽广的形象,在此基础上,从内在气质的对比突现、个性精神的大胆彰显、社会现象的深刻批评和人生观念的诗意表达等方面,探究了作品的艺术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我的失恋》 形象色彩 艺术内蕴
下载PDF
谋婚·谋生·谋爱——苏青长篇小说中女性的爱情失落
13
作者 付兰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8-99,共2页
在苏青的长篇小说文本中,无论苏怀青还是符小眉,在她们的谋婚和谋生过程中,世俗化的谋爱始终贯穿其中。最终她们的爱情追求失落在沦陷区这片时间、文化、历史断裂的空间中,展示了挣扎于新旧观念之间的中国女性浮出地表之初的艰难。
关键词 苏青 女性 谋爱 失落
下载PDF
无法忘记的女性—勃莱特·阿什利
14
作者 石晓珍 《海外英语》 2010年第9X期227-229,共3页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名字享誉全世界。他以笔下的硬汉形象出名,但是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也是意义显著的。勃莱特·阿什利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这些年中,人们对她的评...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名字享誉全世界。他以笔下的硬汉形象出名,但是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也是意义显著的。勃莱特·阿什利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这些年中,人们对她的评价不断变化。过去,受到贝克、威尔逊等人的影响,有人认为她是"坏女人"、"魔女"。今天,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开展,人们认为勃莱特是一战后美国生活的产物,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能的迷惘者,是一个带有现代色彩的复杂的女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惘的一代 性格特征 爱情 时尚 空虚
下载PDF
《给——温柔的歌声已消逝》中的爱情“外衣”——基于概念隐喻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磊 刘立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隐喻是构成诗歌体裁特征的重要要素,许多重要诗论也论证过诗性隐喻对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反映认知现象的重要意义。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理解世界、产生意义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概念性的,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雪莱的《给... 隐喻是构成诗歌体裁特征的重要要素,许多重要诗论也论证过诗性隐喻对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反映认知现象的重要意义。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理解世界、产生意义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概念性的,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雪莱的《给——温柔的歌声已消逝》通过对歌声和音乐、芳香和紫罗兰等具体概念的描述,映射到与思维情感相关的抽象概念上,生动地传达出了留恋逝去爱情的强烈感受,为无形的爱情穿上了一件有形的外衣。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该诗歌进行分析,不仅能够给予理解这首诗歌一个更加新颖的视角,更能对隐喻传达抽象情感有更加具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映射 连贯性 逝去的爱情
下载PDF
红楼风行天下之奥秘——三论程、高续书之功
16
作者 白盾 《黄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2-67,共6页
本文从程伟元、高鹗所续红楼梦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曹雪芹原著的比较中指出它虽有许多不及 原著的地方,但因掺入并突出了宝黛爱情和钗黛冲突的内容,使原著从叙写贾府子孙不肖、后继无人的故事, 转变为呼唤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历史要求,此... 本文从程伟元、高鹗所续红楼梦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曹雪芹原著的比较中指出它虽有许多不及 原著的地方,但因掺入并突出了宝黛爱情和钗黛冲突的内容,使原著从叙写贾府子孙不肖、后继无人的故事, 转变为呼唤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历史要求,此乃其得到读者认同、风行天下之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续书 高鹗 程伟元 婚姻自主 爱情自由
下载PDF
从《离魂记》到《倩女离魂》恋爱观的变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秋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90-392,共3页
唐传奇《离魂记》讲述了王宙与倩娘之间的恋爱故事。元代的郑光祖根据这部传奇改编成杂剧《倩女离魂》。两部作品创作于不同年代,虽然是同一题材,却折射出不同的恋爱观。作者主要论述两部作品恋爱观的变迁以及变迁的原因。
关键词 《离魂记》 《倩女离魂》 恋爱观
下载PDF
诀别传统 直面虚无——解读鲁迅《我的失恋》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甲辰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48-51,共4页
我们不能轻易地相信鲁迅对作品主旨的自我表白,《我的失恋》不同于普通的打油诗,它有严肃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出鲁迅与传统文化诀别的原因,诀别的勇气以及诀别时的心态。作品的风采格调、情感倾向与《野草》中的其他... 我们不能轻易地相信鲁迅对作品主旨的自我表白,《我的失恋》不同于普通的打油诗,它有严肃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出鲁迅与传统文化诀别的原因,诀别的勇气以及诀别时的心态。作品的风采格调、情感倾向与《野草》中的其他篇目基本一致,它是《野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我的失恋》文化内涵 创作动机 反传统 象征手法 情感倾向
下载PDF
基于《爱的徒劳》和《仲夏夜之梦》谈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内涵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志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莎士比亚是活跃于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的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同时他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宣传者。莎士比亚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被称之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成果如... 莎士比亚是活跃于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的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同时他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宣传者。莎士比亚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被称之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成果如浩海烟云,多不胜数,尤其是在悲剧方面,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性广受评论家们的注视。在喜剧方面莎士比亚的成就也极具伟大性,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思想肯定是具有统一性的,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必然是因为其精湛的深刻的思想与创作艺术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莎士比亚的喜剧都是以乐观主义做为基调,蕴含着人文主义者的美好理想,对人类光明的前途充满了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喜剧 《爱的徒劳》 《仲夏夜之梦》 人文复兴
下载PDF
“迷惘的一代”:论战争对人们心灵的影响——以《乞力马扎罗的雪》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
20
作者 倪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3期82-85,共4页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通过不同的创作主题、风格和艺术手法反映了战后一代人的彷徨与迷惘,他们的很多作品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本文通过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通过不同的创作主题、风格和艺术手法反映了战后一代人的彷徨与迷惘,他们的很多作品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本文通过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战后一代人的迷惘与困惑;也通过分析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不同的态度和追求,指出是战争摧毁了人们的理想与爱情,战后的和平与繁荣也无法弥补他们心灵上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战 “迷惘的一代” 爱情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