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elective effect of food-grade guar gum on chalcopyrite-monoclinic pyrrhotite separation using mixed aerofloat(CSU11) as collector 被引量:2
1
作者 Xiong Chen Guo-hua Gu +1 位作者 Li-juan Li Ren-feng Z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123-1131,共9页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halcopyrite from monoclinic pyrrhotite using food-grade guar gum(FGG) as a depressant was studied through flotation tests, kinetic studies, dynamic potential measurements, adsorption exper...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halcopyrite from monoclinic pyrrhotite using food-grade guar gum(FGG) as a depressant was studied through flotation tests, kinetic studies, dynamic potential measurements, adsorption experiments, and infrared spectral analyses. The microflo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halcopyrite from monoclinic pyrrhotite could not be realized by adding mixed aerofloat(CSU11) alone. The depressant FGG exhibited a selective depression effect on monoclinic pyrrhotite by controlling the pulp pH range from 5.0 to 6.0, with a maximum floatability variation of 79.36% in the presence of CSU11. The flotation kinetics, zeta-potential, adsorption,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FGG could absorb more strongly on the surface of monoclinic pyrrhotite than on the surface of chalcopyrite.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FGG with the monoclinic pyrrhotite surface was governed primarily by strong chemisorption, whereas FGG mainly bonded to chalcopyrite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This differenc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excellent depression selectivity of FGG toward monoclinic pyrrhotite flotation and weak depression effect toward chalcopyrite flo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LCOPYRITE MONOCLINIC PYRRHOTITE flotation SEPARATION food-grade GUAR gum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a Food-Grade Expression Vector Based on pMG36e by Using an α-Galactosidase Gene as a Selectable Marker 被引量:2
2
作者 GU Xin-xi TAN Jian-xin +3 位作者 TIAN Hong-tao ZHANG Yu-lan LUO Yun-bo GUO Xing-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802-1808,共7页
Construction of a food-grade expression vector for application to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is of importance for dairy fermentation system. An α-galactosidase(aga) gene encoding an enzyme degrading melibiose was ... Construction of a food-grade expression vector for application to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is of importance for dairy fermentation system. An α-galactosidase(aga) gene encoding an enzyme degrading melibiose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the plasmid p RAF800 of Lactococcus lactis NZ9000. The aga gene was introduced into pMG36 e to substitute the p rimary antibiotic selectable marker of pMG36 e, resulting in construction of a new food-grade expression vector pMG36-aga. To testify 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 exogenous gene in pMG36-aga, a 1.5 kb long α-amylase(amy) gene from Ba cillus li cheniformis was cloned by PCR and introduced into the plasmid pMG36-aga. The resultant plasimd pMG36-aga-amy was transformed into L. lactis ML23 by electroporation. 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selected with the medium containing melibiose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Th e selection efficiency of aga was 8.71×103 CFU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9.1×102 CFU ?g-1 DNA of pMG36-aga. Furthermore, the SDS-P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MG36-aga-amy expressed a 56.4 kDa protein which was the same as the putati ve molecular weight of α-amylase. The starch plate assay also indicated that L. lactis ML23 displayed high activity of α-amylase by expressing of amy gene of pMG36-aga-a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grade expression vector Lactococcus lactis α-galactosidase gene amylase gene pMG36e
下载PDF
The Study of Food-Grade Induced Expression and Enzymatic Properties of L-Arabinose Isomerase from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U14 with High D-Tagatose Yield 被引量:3
3
作者 Xiaoyu Chang Bi Ying +4 位作者 Yanli Zhang Huifang Cao Tong Zhou Ping’an Zhong Bo Xu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6年第4期320-337,共18页
L-arabinose isomerase (L-AI) is the key enzyme for D-galactose isomerization of D-tagatose by biological method. In this research,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U14 with high D-tagatose yield was identified as Lactobacillu... L-arabinose isomerase (L-AI) is the key enzyme for D-galactose isomerization of D-tagatose by biological method. In this research,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U14 with high D-tagatose yield was identified a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as isolated from the number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pickled vegetables. The crude L-arabinose isomerase activity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U14 with high D-tagatose yield was 13.95 U/mL under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60&degC, pH 7.17 and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0.8 mol/L, and the conversion rate of 56.12% could be gained after 28 hours. Protein structure and specific of L-Arabinose Isomerase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U14 were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rabinose isomerase is mainly composed of alpha helix and random coil. Then the recombinant L-AI gene was inserted into the food-grade expression vector pRNA48 and expressed in L. lactis NZ9000 successfully. The target protein expression reached the maximum amount when the induced concentration of nisin reaches 30 ng/mL after 12 h. And the crude enzyme activity of recombinant bacteria reached 6.21 U/mL under 60&degC. Otherwise the optimal conversion rate recombinant of L. lactis NZ9000/pRNA48-L-AI can reach 39.21% 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50&degC, pH 7.17 and D-galactose concentration was 0.6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AGATOSE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U14 L-Arabinose Isomerase Recombinant PCR Technology food-grade Expression
下载PDF
STUDY ON THE ASSAY QUALITY OF FOOD GRADE GPR BY UV—VIS METHOD
4
作者 刘雄亚 张大厚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1993年第2期50-60,共11页
In this paper, the kind of remanent small molecules in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 (UP resin) , the best extractant and the best suitalbe extractive time for measuring the content of these small molecules were studie... In this paper, the kind of remanent small molecules in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 (UP resin) , the best extractant and the best suitalbe extractive time for measuring the content of these small molecules were studied using 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 UV-VIS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additivity lightness absorption for mixid solution, the contents of samll molecules in several kinds of cured UP resin were measur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UV-VIS method in the assay quality of food grade GRP products is more suitable to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 UV- VIS ) method food grade GRP cured UP resin extractant remanent small molecules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过氧化氢对鲍鱼减菌及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田晏 游舒怡 +1 位作者 张怡 曾红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2期85-91,共7页
目的探究超声波协同过氧化氢对鲍鱼减菌及品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鲍鱼的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以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超声时间以及超声波功率为单因素水平,运用响应面法对鲍鱼的减菌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测定pH、色泽、质构特性和电子... 目的探究超声波协同过氧化氢对鲍鱼减菌及品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鲍鱼的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以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超声时间以及超声波功率为单因素水平,运用响应面法对鲍鱼的减菌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测定pH、色泽、质构特性和电子鼻等指标,探讨超声波协同过氧化氢对鲍鱼品质的影响。结果在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为1.5 g/L,超声时间4 min,超声功率400 W的条件下,鲍鱼的减菌率达到最高,为97.92%。减菌处理后鲍鱼肉的亮度L^(*)显著升高(P<0.01)。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鲍鱼的香气变化,W1S、W2S和W1W传感器响应值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表明鲍鱼肉腥味有所减弱。结论超声波协同过氧化氢减菌是一种适用于鲍鱼减菌预处理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 食品级过氧化氢 减菌 超声波 品质
下载PDF
葡聚糖蔗糖酶在食品级乳酸菌中重组表达
6
作者 蒲元浩 彭凯歌 +3 位作者 刘晓宇 孟庆泳 赵芳坤 桑亚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7-164,共8页
为研究葡聚糖在乳酸菌中的合成情况以及结构分析,本研究将葡聚糖蔗糖酶DsrB与带有SP45分泌信号肽的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NZ8148质粒载体进行连接,电转入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进行异源表达。经由一系列醇沉、三氯乙酸去除蛋白质、二次醇沉... 为研究葡聚糖在乳酸菌中的合成情况以及结构分析,本研究将葡聚糖蔗糖酶DsrB与带有SP45分泌信号肽的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NZ8148质粒载体进行连接,电转入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进行异源表达。经由一系列醇沉、三氯乙酸去除蛋白质、二次醇沉、透析以及纯化等步骤得到多糖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单糖组成;利用HPSEC测定葡聚糖的分子量;通过傅里叶红外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以及扫描电镜分析多糖的结构并观察多糖表面特征。结果表明,将葡聚糖蔗糖酶在乳酸菌中进行表达,在蔗糖浓度为10%的条件下,葡聚糖产量为10.54 g/L;单糖组成显示仅含有葡萄糖一种单糖;胞外多糖分子量测定结果为2.4×10^(6) Da;由傅里叶红外和核磁联合表明体外合成的胞外多糖仅含有α-(1,6)糖苷键;扫描电镜表示胞外多糖表面呈现为多孔状结构。在乳酸菌中异源表达,实现了葡聚糖的食品级生产,为葡聚糖于食品中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蔗糖酶 葡聚糖 胞外多糖 食品级生产 重组表达
下载PDF
泡菜中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工艺优化
7
作者 刘振恒 阴耕云 +3 位作者 肖冬 王凯 潘红阳 师建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32,172,共9页
为了缩短泡菜发酵周期,提高泡菜食用品质、安全性和稳定性,从市售及自制泡菜中筛选出了发酵性能优异的植物乳酸菌6-1和短乳杆菌6-3。开发了以花生蛋白为氮源的食品级培养基,可直接作为乳酸菌发酵剂。优化了泡菜的发酵工艺,测定了其pH和... 为了缩短泡菜发酵周期,提高泡菜食用品质、安全性和稳定性,从市售及自制泡菜中筛选出了发酵性能优异的植物乳酸菌6-1和短乳杆菌6-3。开发了以花生蛋白为氮源的食品级培养基,可直接作为乳酸菌发酵剂。优化了泡菜的发酵工艺,测定了其pH和亚硝酸盐质量分数、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在额外补加质量分数1.0%的花生蛋白、接种体积分数7.5%的植物乳杆菌6-1的条件下,发酵4 d后泡菜的pH降低至3.65,亚硝酸盐未检出,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等质构特性较好,各项感官指标得分也较高。研究结果为植物乳杆菌6-1在泡菜中的应用以及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筛选 食品级培养基 泡菜制备工艺 氮源补充
下载PDF
食品级钛白粉的工艺创新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尚博文 胡金根 罗仁康 《化工管理》 2024年第5期144-146,164,共4页
食品级钛白粉常作为食品增白剂使用,主要作用是提高食品的光泽度和白度。食品级钛白粉对重金属和杂质含量要求严苛,需要在现有的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工艺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改变。文章主要从配矿、二洗、砂磨、干燥等工序上进行食品级钛... 食品级钛白粉常作为食品增白剂使用,主要作用是提高食品的光泽度和白度。食品级钛白粉对重金属和杂质含量要求严苛,需要在现有的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工艺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改变。文章主要从配矿、二洗、砂磨、干燥等工序上进行食品级钛白粉的工艺创新研究,探讨食品级钛白粉的工艺改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级钛白 制备工艺 工艺创新
下载PDF
食品级润滑脂在饲料制粒机上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赵文峰 杨世杰 包锐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环模制粒机是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在制粒机中主要的润滑部位就是制粒机压辊,每个压辊有2套圆锥滚子轴承需要加入润滑剂进行润滑和防护。在制粒过程中,压辊和粉状饲料直接接触,受密封性、润滑工况和注脂操作习惯影响,使用后的润滑... 环模制粒机是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在制粒机中主要的润滑部位就是制粒机压辊,每个压辊有2套圆锥滚子轴承需要加入润滑剂进行润滑和防护。在制粒过程中,压辊和粉状饲料直接接触,受密封性、润滑工况和注脂操作习惯影响,使用后的润滑剂最终又不可避免的混入饲料中,通过食物链迁移进入人体,给人民群众健康与卫生带来风险。结合制粒机压辊轴承的工况研制出一款高温食品级润滑脂,通过理化性能测试、二噁英含量检测和现场实际应用评估,该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流失、抗潮湿乳化和减摩性能,以及良好的食品卫生安全性和综合经济效益,在饲料行业具有很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加工 环模制粒机 压辊轴承 食品级润滑脂
下载PDF
食品级氯化钾制取工艺技术研究
10
作者 赵元龙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36-38,共3页
文章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兑卤法生产的氯化钾为原料,通过尝试利用吸附、蒸发等技术方法,验证效果显著且经济实用的除胺工艺,最终制备出食品级氯化钾。
关键词 兑卤法 食品级 氯化钾 除胺
下载PDF
基于pyrF的乳酸乳球菌食品级表达载体的构建
11
作者 王帅 邓木兰 +6 位作者 梁志成 周泓宇 何少媚 张智 穆云萍 李芳红 赵子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130,共7页
基于pyrF筛选标记和来源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actis)的基因组DNA为表达元件,构建L.lactis食品级表达载体,用于食品和药用多肽的表达和生产。首先,利用NZ3900 pyrF基因列构建同源重组突变盒,构建NZ3900 ΔpyrF突变株;然后... 基于pyrF筛选标记和来源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actis)的基因组DNA为表达元件,构建L.lactis食品级表达载体,用于食品和药用多肽的表达和生产。首先,利用NZ3900 pyrF基因列构建同源重组突变盒,构建NZ3900 ΔpyrF突变株;然后,分别以来源于L.lactis的repA和repC基因为复制元件、pyrF基因为筛选标记、P_(32)和P_(8)为启动子、以及Tusp_(45)和TpepN为终止子,构建食品级表达质粒pLD;最后以绿色荧光蛋白ZsGreen为报告基因,验证ZsGreen在NZ3900 ΔpyrF突变株的表达及pLD-ZsG的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原养型ZsGreen阳性转化子可在普通Elliker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信号;此外,PCR和Western blotting也证实ZsGreen能在NZ3900中表达且能稳定传代至30代,说明pLD食品级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使得外源蛋白在L.lactis中稳定表达。综上所述,基于pyrF营养缺陷型标记构建的L.lactis食品级表达载体的方法切实可行,可为推动L.lactis在食品和药用多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F 乳酸乳球菌 食品级表达载体 筛选标记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中国食品级润滑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12
作者 宋琳琳 王晶雪 +5 位作者 王雷 郭伟 陈冬梅 张妍 韩健 兰奕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作为食品行业重要的配套产品,食品级润滑油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文对食品级润滑油的产品特性、分类、认证标准、使用现状等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食品级润滑油的发展现状,指出食品级润滑油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食品级润滑油 食品安全 认证标准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食品质量检测与分级技术研究
13
作者 王永忠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0期143-145,共3页
针对食品质量检测与分级领域传统人工检测方法存在的耗时费力、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问题,提出加快图像处理技术在食品表面瑕疵与异物检测、成熟度评估以及营养成分预测中的应用。通过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模型的结... 针对食品质量检测与分级领域传统人工检测方法存在的耗时费力、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问题,提出加快图像处理技术在食品表面瑕疵与异物检测、成熟度评估以及营养成分预测中的应用。通过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模型的结合,实现缺陷的自动检测与分类、食品成熟度的客观量化评估以及营养成分的快速预测。通过研究食品分级技术的分级标准设定、自动分级系统设计以及性能评估与优化,分析光照变化、复杂背景处理以及大规模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策略,以期提高基于图像处理的食品质量检测与分级技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食品质量检测 分级技术
下载PDF
三种食品级油溶性色素改良研究
14
作者 沈镜莹 刘静 +5 位作者 张子岩 王珊 李湖平 杜静 谢箭 王灵昭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9期64-72,共9页
目前市面上食品级油溶性色素产品多出现颜色不均一、体系分层的现象。本研究以表观黏度为指标,构建食品级油溶色素(胭脂红铝色淀、柠檬黄铝色淀和亮蓝铝色淀)的稳定工艺,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果,结合观察实验样品体系液面分离高度选择适... 目前市面上食品级油溶性色素产品多出现颜色不均一、体系分层的现象。本研究以表观黏度为指标,构建食品级油溶色素(胭脂红铝色淀、柠檬黄铝色淀和亮蓝铝色淀)的稳定工艺,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果,结合观察实验样品体系液面分离高度选择适当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当白砂糖添加量为4.00%,奶粉添加量为0.83%,可可脂添加量为5.20%,大豆油添加量为66.20%,色淀添加量为22.10%,大豆卵磷脂添加量为0.28%,聚甘油蓖麻醇酸酯添加量为0.46%和甘油添加量为1.00%时,3种食品级油溶性色素体系表观黏度最高,稳定性最佳。最佳配方验证结果显示,3种食品级色素体系流变学特性均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呈现屈服-假塑性流体特性。本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食品级油溶性色素的可行性,为食品级油溶性色素市场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级色素 油溶性色素 铝色淀 单因素 黏度 静态流变性
下载PDF
食品薄膜封窖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陈万文 董帅 +2 位作者 杨刚仁 钱磊 吴渊 《酿酒科技》 2024年第6期75-80,共6页
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传统封窖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末端处理成本较高,且因使用的窖泥为资源匮乏的本地紫红泥,大量使用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使用食品薄膜替代部分窖泥,并优化封窖操作流程,以达到减少窖泥... 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传统封窖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末端处理成本较高,且因使用的窖泥为资源匮乏的本地紫红泥,大量使用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使用食品薄膜替代部分窖泥,并优化封窖操作流程,以达到减少窖泥使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成本的目的。本文简述了食品薄膜封窖和窖泥封窖的操作流程差异,并对食品薄膜封窖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试验研究,对食品薄膜和窖泥封窖两种方式的基酒产质量、出窖窖面糟醅理化指标、出窖窖面糟醅微生物指标、基酒骨架成分含量、相关食品安全指标、工作效率及成本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封窖方式的基酒质量、出窖窖面糟醅理化、出窖窖面糟醅微生物指标上无明显差异,基酒骨架成分含量相似度较高,相关食品安全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食品薄膜封窖相较于窖泥封窖工作效率提高了41.67%、总成本相差不大、窖泥使用量减少66.67%。综合分析后判断出食品薄膜封窖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食品薄膜封窖 窖泥封窖
下载PDF
量化食品流变等级评定在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16
作者 葛凯丽 李敏 +2 位作者 石梦宇 张敏 舒楠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1期4045-4048,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量化食品流变等级评定结果的饮食管理措施在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评估方法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评估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究基于量化食品流变等级评定结果的饮食管理措施在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评估方法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评估基础上采用量化食品流变等级评定,根据结果予以相应饮食管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日均进食时长、吞咽功能、误吸发生率及口腔食物残留和液体流出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日均进食时长短于对照组,吞咽干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误吸发生率、口腔食物残留和液体流出率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量化食品流变等级评定结果指导的饮食管理措施可减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误吸发生,缩短进食时长,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食品流变等级 卒中后吞咽障碍 护理
下载PDF
食品级包装PCR塑料的再利用工艺优化研究
17
作者 赵宏泽 黄齐飞 王栓紧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70-72,共3页
本文介绍了PCR再生塑料在食品级包装中的应用现状,计算了分子量调节对PCR材料性能的影响,并经计算验证了增韧技术的效果。同时,介绍了优化PCR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法规遵从的重要性,推荐了一系列提升PCR再生塑料在食品级包装应用中性能和... 本文介绍了PCR再生塑料在食品级包装中的应用现状,计算了分子量调节对PCR材料性能的影响,并经计算验证了增韧技术的效果。同时,介绍了优化PCR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法规遵从的重要性,推荐了一系列提升PCR再生塑料在食品级包装应用中性能和安全性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再生塑料 食品级包装 分子量调节 增韧技术 环境友好性
下载PDF
察尔汗盐湖矿区卤水氨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18
作者 龚志雄 范常浩 +2 位作者 刘清 吴志刚 赵海平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10期39-45,共7页
我国食品级和医药级氯化钾生产规模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采用低氨氮原卤直接进行食品级和医药级氯化钾生产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行途径,而选用低氨氮原卤的关键在于明晰盐湖卤水氨浓度分布特征。本文以察尔汗盐湖矿区为研... 我国食品级和医药级氯化钾生产规模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采用低氨氮原卤直接进行食品级和医药级氯化钾生产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行途径,而选用低氨氮原卤的关键在于明晰盐湖卤水氨浓度分布特征。本文以察尔汗盐湖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矿区资源开发现状,分别对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原始卤水进行取样,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察尔汗盐湖矿区卤水可以分为三大高氨区域和四大低氨区域,三大高氨区域中1号和2号高氨区域是采矿和溶矿作业所致,而3号高氨区域可能是由于浮选尾液进入光卤石池并在循环利用过程中渗漏扩散所致;四大低氨区域中(1)号和(3)号区域分布较为集中,(2)号和(4)号区域分布较狭长,但(4)号区域距离加工厂较近,卤水开采及输送较为便利,故选取(3)号和(4)号区域中氨质量浓度为20~40 mg/L的范围作为原料采集点较为合适。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卤水氨浓度与其所处层位有关,通过Dunnett’s T3多重比较可知,1 m深度的卤水氨浓度与12 m、15 m、16 m、17 m和19 m组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显著性,浅层卤水氨浓度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卤水中的有机氨密度较小,从而悬浮在卤水上层;较深层位卤水氨浓度较高则是溶剂通过自然渗透方式进入采卤井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卤水 食品级氯化钾 医药级氯化钾 氨浓度 Kruskal-Wallis检验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绿色设计在食品级塑料包装领域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彭子慧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3期62-64,共3页
为了解决食品级塑料包装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以绿色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对绿色设计理论框架的探讨以及对食品级塑料包装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绿色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更好地为食品级塑料包装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 绿色设计理念 塑料包装 食品级
下载PDF
我国加工食品风险分级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强 刘文 +5 位作者 孙爱兰 段敏 刘鹏 戴岳 王彦蓉 解英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0-224,共5页
食品生产企业的分级监管应充分考虑食品自身的风险,食品风险分级评价是食品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监管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从我国加工食品安全监管实际出发,通过对加工食品风险因素的内涵分析,研究了加工食品... 食品生产企业的分级监管应充分考虑食品自身的风险,食品风险分级评价是食品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监管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从我国加工食品安全监管实际出发,通过对加工食品风险因素的内涵分析,研究了加工食品风险等级评价方法,提出了我国加工食品风险分级的要素,并在这基础上对我国加工食品进行了风险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加工食品 风险评价 分级监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